第一篇:关于配合做好迎接省地级以上市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工作的通知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
关于配合做好迎接省地级以上市党政领导干部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工作的通知
各街道教育办,直属各单位,各中小学、幼儿园,局机关各科室: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迎接省地级以上市党政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工作的方案〗的通知〙(深办字〔2009〕40号)要求,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将于2009年下半年对市委、市政府分管教育副职领导干部落实基础教育工作责任情况进行考核。为配合做好迎接考核各项工作,确保市党政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工作顺利进行,现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配合市领导小组做好各项迎评工作,成立区教育局(教育督导室)迎接省地级以上市党政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落实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具体组成如下:
组 长:郑映通
副组长:吉 毅、王熙远、童尽
一、李家勇、陈代刚、张德梅、陈国新、陈惠光、潘世祥
成 员:胡 龙、张子燕、余秀红、林建强、张建强、刘晓明、钟庆祥、王峰岚、程学才、苏志雄、古练灵、罗 辉、廖笑新、赖伟棠、郭杜宁、刘月胜、陈晓霞、蔡 曼、陈丹耿、刘立庆、聂细刚、傅益民、赵瑞平、戚永川、邹小新、李庚靖、李 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王熙远同志兼任,副主任由胡 龙、张子燕、陈晓霞同志兼任。
考核工作完成后,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自行撤消。
二、工作安排
(一)区教育局、区教育督导室、区教科培中心各科室 为具体落实此项工作,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秘书组、综合组、档案组、督察组等四个工作组。
1.秘书组 组 长:童尽一
副组长:胡 龙、苏志雄
成 员:崔永民、张学斌、聂细刚、刘 甜、刘文超、张路玉、宋 钊
职 责:制定迎评工作方案;做好考核组到校时的参观、展示、访谈等活动的安排工作;协调各职能部门、街道、学校以及各工作组。
2.综合组 组 长:王熙远
副组长:曾震科、李庚靖
成 员:叶志青、朱利霞、伍光军 职 责:做好相关综合材料的提供。3.档案组
第二篇: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汇报材料
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汇报材料
我于2008年7月任遂溪县县长。上任后,我积极履行政府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工作职责,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发展基础教育为目标,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2008年下半年做的主要工作
(一)优先保证教育经费
1、切实加大对教育投入。我县按照国家和上级政府的要求,把本级政府财政应承担的各项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年初预算,我到任后,优先保证教育所需经费的投入,努力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例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去年,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县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29589万元,比上年增长9.8%,占财政总支出的28.93%。
2、确保教育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教育。严格按照湛江市人民政府的要求,及时将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用于教育发展资金和教育费附加划入专户,实行封闭管理,确保“三项”政府投入教育经费的安全运作。不截留,不挪用,确保教育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3、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我注重加强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规范对“三项”教育经费使用的审批工作,由县教育部门根据教育发展建设项目和设备设施配套建设的需要做出经费安排方案,经财政部门审定后联合上报县政府常务会议审批,确保教育专项资金的规范运作。2008年安排生均公用经费专项254万元,在9月份全部到位;教育费附加713万元,全部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转移支付补助1484万元,用于学校危房改造528万元,剩下部分结转2009年用于教
育发展支出,切实做到教育专项资金按上级规定的使用范围、用途及标准安排使用,努力发挥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抓好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
1、督促抓好教师师德建设和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我上任后,第一时间到县教育局调研,明确向教育局领导班子提出要切实抓好教师师德建设和培训,强化教师求真务实、勤奋严谨的教风,弘扬教师敬业、爱生、奉献精神,要求广大教师比师德、比业务、比态度、比业绩、比贡献,同时,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历提高和继续教育学习,不断充实知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努力按编制补充老师。根据省编委关于中小学教职工配备的有关规定,按编制配足教职工总人数。一是及时补充缺额教师。针对高中发展和教师外流、退休的实际,2008年及时招聘114名优秀本科生,在全县范围内招考选拔86名教师,充实我县教师队伍。二是认真解决代课教师转正问题。今年2月,我县拟录用227名考试、审查合格的代课教师。三是建立教师有序流动机制和坚持实行教师支教制度,从教师富余的学校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边远的农村学校支教,解决农村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问题,合理配置教师资源。2008年我县新招聘的初中、小学新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支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欠缺的问题。
(三)积极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自任县长后,我努力强化政府行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认真落实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全面落实“普九”责任制。我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布置教育工作,仅去年下半年以来召开的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5次,解决了教师的教龄和班主任补贴、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学校建设、教师招聘、县城学位、学校安全、筹办遂溪县第四中学等方面问题。我多次深入县城和农村基层学校进行调研,全面了解我县教育的现状,掌握教育改革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想方设法为学校解决实际困难。我到遂溪一中调研教育工作时,了解到遂溪一中校舍建设资金不足,当场拍板由县财政拨款150万元支持该校建设校舍,及时解决了该校建校舍资金不足的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规划
我十分注重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上任后,督促教育部门制定了
《2008—2011年遂溪县普通高中发展规划》、《遂溪县初中校长“三率”考核方案》,加快普通高中发展,加强初中的管理,不断提升“普九”水平。进一步明确职业中学的办学方向和目标。积极推进全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二、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1、高、中考成绩实现新突破。2008年全县普通高考上线5099人,其中本科上线人数居湛江市五县(市)第二;全县参加中考13529人,平均分481分,居五县(市)第一,及格率居五县(市)第一。
2、教育科研成果有新突破。目前我县有国家级课题1项,省课题5项,市课题5项,县课题37项。
3、素质教育成效显著。3人被推荐参评广东省“三好”学生,300多人被评为市“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团员;参加全国高中、初中数学、化学、物理知识竞赛,获全国一等奖7人,二等奖14人,三等奖26人。
(二)各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1、城乡幼儿园办园条件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县有市一级幼儿园4所、市规范化幼儿园9所,全县3-6岁幼儿入园率达61%。
2、“普九”教育继续朝“双高”迈进。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升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6.4%,初中毕业升学率64.7%,“三残”少儿入学率98%。
3、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提高和发展。遂溪一中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和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终期评估验收。全县普通高中招生7476人,比上年增招2427人,完成计划任务的101.8%;职校招生1287人,比上年增招326人,完成计划任务117%。08年普通高中在校生17571人,职技校在校生2536人。
三、今后工作设想
(一)大力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努力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认真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工作,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
(二)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实施“扩容促优”教育工程,认真落实《2008—2011年遂溪县普通高中发展规划》,进一步规范高中阶段招生秩序,抓好高中校长招生工作考核,完成高中招生任务;充分发挥省、市优质普通高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面上高中提高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争取职业教育项目和政策支持,努力提高职教招生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比例。
(三)千方百计保证教育投入。我县目前财政困难重重,今年全县行政性经费预算支出比上年下调20%,但是我们依然确保财政预算中教育经费占财政总
支出的比例有较大的提高,由2008年的28.9%提高到38.8%,千方百计保障全县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四)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是大力治理中小学教育乱收费。建立和完善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创建教育收费规范县活动,坚持和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坚决治理学校乱收费。二是积极解决县城学位紧缺问题。加快遂溪县第四中学的建设,认真抓好一中、二中、三中及大成中学的扩建工作,扩大办学规模,通过“改、扩、建”,重新整合县城教育资源,增加县城学位,争取在解决县城初高中学位紧缺问题上有新突破。三是认真抓好中考高考工作。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加强考场建设和考务工作,严肃考纪考风,实施高考、中考招生录取工作 “阳光工程”,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招生考试环境,力争今年高考、中考工作取得好成绩。四是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着力提高学校师生应急安全能力,减少学校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切实加强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深入开展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管理和整治行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和整治,突出抓好网吧、游戏机室的监管,净化学校周边环境。
(五)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抓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大农村校舍维修力度,抓好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教学设备配套工作,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加快推进中小学“新装备”工程,加强教育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继续推进“班班通、堂堂用”,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让广大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整合教育资源。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继续完善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积极做好教师配备工作,尽快完成各学校教师登记造册工作,完善教师编制实名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继续推进中小学校长公开选聘和学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提高中小学校校长管理水平。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积极落实教师职称聘任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二是继续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的高尚师德,强化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三是抓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继续抓好教师业务培训工作,加快培养一批支撑我县教育的骨干教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第三篇:河源市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资料之三
河源市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资料之三
河源市党政领导干部2009、2010年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
述职报告
河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叶维园
中共河源市委员会 河源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五月
比上年提高20.10%,比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17.03%高出3.08个百分点;中职、高中、初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比上年增长25.03%、12.13%、10.70%和15.03%,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比上年增长4.44%、10.46%、8.10%和4.57%。
2.强师振教,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我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认为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优质发展的根本,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我市制定了人才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各地优秀教育人才。我与市党政主要领导一起连续3年率领招聘团到华南师范大学举办教师现场招聘会,2009年、2010年共引进1000多名优秀师范类本科以上毕业生到我市高中阶段学校任教。二是保障教师福利待遇。我市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得到省长黄华华的充分肯定。我市还采取发放学科带头人津贴、教师特殊津贴、教师住房补贴等手段,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优越感和幸福感。三是加强教师交流培训。通过在职学历教育、学科培训、互动交流、跟班学习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与广州大学联合培养了187名教育硕士。2010年,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是99.77%、97.74%、88.2%、86.7%。各项指标较往
年均有提高。四是妥善解决“代转公”问题。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以落实省代课教师政策为抓手,切实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至2010年底,全市1,363名代课教师问题全部得到了妥善解决。其中,767人被招录为公办教师,57人被招录转岗,539人得到了合理安置。同时还邀请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特级教师、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地市教研室教研员等经验丰富的教师以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为“代转公”教师授课,提升“代转公”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
3.扩容促优,提前一年实现“普高”目标。2007年以前,中职教育是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的“短板”。两年来,我主要从扩大教育规模、创建中职教育品牌和加强普通高中的教研、课改等方面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我市制定了10多个“普高”配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做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政策保障。一是新建扩建一批学校。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基本建设,扩大办学规模。2009、2010两年,全市投入高中阶段学校基建工程建设资金7亿多元,占整个“普高”基建资金的60%左右,新增高中阶段学位近3万个,确保了扩招后新增学位需求。2010年底启动市卫生学校新校区迁建工程。本人主抓市理工学校、市卫生学校筹建工作,经常深入到工地,进行现场办公,强力推进建设进度。市理工学校已于2009年完成一期工程,实现当年秋季入学;市卫生学校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正在加紧建设。目前,全市有国家
极实施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和“三室一场五有”工程,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全市300多所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实现了“校校通”。加强农村教师的配置和培训,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待遇。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从2007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考核内容。
5.明确目标,启动教育强市创建工作。2010年8月,河源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作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决定,正式启动我市创强工作。我经常深入镇街第一线,与各级党政领导共同研究推动创强工作,指导各地科学调整学校布局规划,撤并薄弱学校,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并协调解决“创强”资金、用地、建设等实际问题。2010年我市源城区源西街道、东源县仙塘镇、连平县忠信镇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首批创强成功的3个镇,共投入资金1.5亿多元,创建了 “市一级”幼儿园5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22所、成人文化骨干学校3所。
6.注重统筹,促进学前特殊教育协调发展。一是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科学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全市至2015年实现普及学前教育战略目标。规范房地产项目幼儿园配套,引导民间资本发展学前教育。理顺市区民办教育的管理关系,自2009年
8月起,原直属市教育局管理的20所民办幼儿园以及12所校外非学历培训机构全部移交给源城区教育局管理。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坚持严格审批,把好入门关和年检关,定期检查和通报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加强幼教人才的培养,积极引导我市几所重点中职学校办好幼师专业班,举办园长、教师培训班,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以点带面”突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009年11月,我市东源县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县,为我市探索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提供了范例。两年来,我市共有10所幼儿园通过“市一级”幼儿园的督导验收。2009、2010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62.99%和70.01%,全市新增10所市一级幼儿园,学前教育优质学位逐年增加。二是切实关心特殊教育。目前我市已启动建设河源市特殊教育学校。该校占地面积2万㎡以上、规划总投入约2500万元,在校生规模600人左右,涵盖盲、聋、弱智儿童教育班和高中职业教育班。尚未建有独立设置特殊学校的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正在制订建设规划。
7.落实责任,积极实施校舍安全工程。2009年,本人任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协调、落实校安工程的实施。一是做好协调和部署,签订责任书,落实县区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同时,出台一系列文件,明确校安工程建设任务、程序。定期检查指导校安工程,协调解决实际
第四篇: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评报告
三塔镇党政领导干部2011教育工作
督导考核自评报告
阜南县人民政府督导室:
县有关文件下发后,我镇积极采取措施,集中时间,协调运作,对2011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自评。具体情况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确保自评工作公平、客观,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责任和分工,指定专人具体抓落实。
二、完善措施,狠抓落实。为使自评工作落到实处,政委镇政府制定了相应制度,严格按照县督导评估文件要求,逐项认真评估打分。通过自评,我镇教育工作形势良好,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群众满意度较高。
总之,今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乡镇和创建三塔教育强镇为目标,全面落实教育管理体制,高度重视和认真抓好基础教育工作,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全镇基础教育水平,成效显著。
特此报告。
中共三塔镇党委
三塔镇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29日
后附:《阜南县2011乡镇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标准》
第五篇:东源县2007,2008年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查报告
东源县2007、2008年党政领导干部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查报告
(2009年4月23日)
中共东源县委员会 东源县人民政府
市考核组:
近两年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贯彻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地位,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我县基础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与智力支持。根据省、市《关于2007、2008年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实绩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县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广东省中北部,区域面积4070平方公里,下辖21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人。2007、2008年我县GDP分别为41.8亿元、51.3亿元。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31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高中1所,高(完)中7所,初级中学25所,小学197所,在校中小学生6.6万人。幼儿园34所,在园幼儿(含学前班)8419人。在编教职工4595人。
二、2005、2006年基础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2005、2006年基础教育工作考核组在肯定我县基础教育工作成绩的同时,提出了两个方面整改意见:一是针对教育投入仍显不足,学校经费运转困难,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继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抓紧校舍危房特别是D级危房的拆除重建,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加大偿还教育历史负债力度,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二是针对县城个别高中仍存在大班额现象,要继续推进普通高中“扩容促优”工程,增加县城高中学位。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存在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讨论研究,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进行整改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2006年秋季开始, 小学生每学期每人增加5元,初中生每学期每人增加10元,从2008年春季起, 小学生每学期每人增加13元,初中生每学期每人增加31元,本级财政承担部分全部到位。
(二)扎实开展校舍危改工程,2007年改造危房校舍15.5万平方米,基本上消除了危破校舍。
(三)支持各乡镇政府和各学校举办校庆、组织乡情联谊会、校友会,筹集教育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据初步统计,两年共筹集教育善款1400万元。
(四)投入4500万元,创办东源县高级中学,解决高中学位1000个;投入1000万元,支持东源中学“扩容促优”,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增加优质学位700个,县城高中大班额问题得到 较好的解决。
三、2007、2008年基础教育工作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领导和管理,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治穷先治愚,兴业先兴教。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办好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和人才质量作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行动,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切实担负起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经费安排使用的责任,统筹解决教师工资、校舍建设与维修,支持县教育行政部门搞好教师的招聘、培训与交流。每年召开四次以上专门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每年办四件以上实事。重视对校园及环境安全的整治,两年来,端掉危害校园安全的社会团伙1个,取缔校园附近的网吧4个,给学校、幼儿园安装消防设施30多套。
2、确立了教育兴县战略,把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制定并努力实施《关于加快东源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东源县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防流控辍工作,提高“普九”成果。大力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制定了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输送生源到珠三角地区就读的规划和措施,实行县内 中职学生全免费就读。重视幼儿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力促县内各类教育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每年政府承诺办好十件实事当中都有一二件有关教育问题的实事。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校长、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校长和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培训资金落实到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实行城乡教师交流。代课教师逐年减少,2007年184人,2008年减至114人。建立了适应教育发展规律的人事制度和师资队伍。把好教师准入关,通过公开招聘考试录用教师,2007、2008年共招聘各类全日制本科优秀师范生154名,进一步优化了我县师资队伍结构。
(二)加大经费投入,夯实教育持续发展基础。
1、依法保障教师工资福利按时足额发放。2006、2007、2008年财政承担的教职工(含离退休)工资总额分别为1.23亿元、1.47亿元、1.82亿元,在职教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20458元、25493元、28862元,教师工资福利逐年提高。
2、加大高中阶段教育资金投入。2007年,通过县财政及其他渠道投入资金4500万元创办了东源县高级中学;投入资金1200万元实施东源中学“扩容促优”工程。2007、2008年共投入资金1100万元扩大灵通职业技术学校建设规模,加快职业教育发展。2008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东江中学,首期工程建设投入资金1亿元。
3、筹集资金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装备工程”建设。2007、2008年我县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装备小学语音室、初中理、化、生实验室、中小学“校校通”,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基本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4、用足用好教育专项资金。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严格监管下,2007年县财政对省下拨的2835万元校舍危改工程款实行专户管理,全部落实到校舍改造工程。对2008年省下拨的439万元普及高中教育专项资金,县财政局及时划拨到东源中学、东源县高级中学,用于综合大楼装修和学生宿舍建设。
5、科学合理使用农村税费转移支付资金。县政府将每年省下拨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教育缺额部分1715万元,30%用于偿还教育历史欠债,30%用于发展高中教育,40%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资金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我县是新建县、山区县,是省扶贫开发重点县,财政比较困难。但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两年来我们尽其所有,倾囊付出,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实现了教育经费的“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2006、2007、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付分别为14158万元、20290万元、25094万元,占生产总值比例分别为4.69%、4.86%、4.90%;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9.29%、20.82%、24.82%,逐年提高。2007、2008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率为43.68%、23.68%,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为32.94%、12.58%,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率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收入增长率;2006、2007、2008年,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分别为1833 元、2079元、2489元,学生人均共用经费分别为350元、424元、472元,两项经费逐年增加。本级财政承担的公用经费资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实行公办中职学校生均综合定额为主的预算管理体制,从2007年起到2012年,每年扩大中职学校学位400个,共计2000个,按每个学位2.6万元计,共需要投入资金5600万元。
(三)加快改革和发展,促进各类教育上水平上台阶。
1、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全县拆除D级危房162栋4.4万平方米,维修C级危房132 栋8万平方米,新建校舍90栋3.1万平方米,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基本完成。2007年撤并中小学35所,2008年撤并39所,及时完成了布局调整建设任务。全县中学装备了电脑室、语音室和理、化、生实验室等教学功能场室,乡镇中心小学装备了电脑室、语音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教学功能场室,建有能满足师生体育锻炼需要的运动场。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各类学校实现了“校校通”,校舍、实验室装备和图书等基本符合建设部和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全县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均衡和优化。学位满足“普九”需要,小学大班额基本消除,中学大班额逐年下降。全县中小学四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
2、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积极推行素质教育,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设重点校和 重点班。不断加大防流控辍力度,2007、2008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75%和99.84%,初中巩固率稳中有升,2007、2008年“三残”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2.31%、93.33%,2007、2008年“三残”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3.48%、94.44%。幼儿教育发展迅猛,管理较为规范,2007、2008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分别达到69.56%、70.23%。
3、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夯实基础。2007年,我县创办东源高级中学,增加学位1000个。2008年,我县通过实施东源中学”扩容促优”工程,增加学位700个。目前,我县投入巨资兴建东江中学,今后三年可增加学位6000个。2007、2008年我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58.80%和64.72%。加大力度改善灵通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两年内兴建了综合大楼1栋、学生宿舍1栋、教师宿舍1栋,装修饭堂,新建校门。对灵通职业技术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招生工作,制定了向珠三角地区输送生源的工作规划和方案,完成了每年省下达的向珠三角地区输送生源的任务。建立了资助贫困生的制度,县五套班子成员每人挂钩资助1-2名高中贫困生完成高中学业。
四、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两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随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原普通高中布局设点有待进一步调整,面 上完中高中部生源不足,而县城高中学位紧缺不能满足需求;二是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推进缓慢,配套资金不足;三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对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正视问题,认真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教育发展方向,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办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力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