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年韶关市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查报告(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02:4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7,2008年韶关市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7,2008年韶关市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查报告》。

第一篇:2007,2008年韶关市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查报告

2007、2008年韶关市党政领导干部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查报告

中共韶关市委

韶关市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广东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粤办发„2007‟9号)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广东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府教督„2008‟37号)的要求,按照珠三角以外地级市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指标体系(试行)及其评分办法,我市对2007、2008年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进行了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地处广东省北部,北与湖南省郴州市、江西省赣州市交界,东与河源市接壤,西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惠州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待批),全国卫生城市(待批)。全市辖10个县(市、区),面积1.8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1万人。

2008年,全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472所,其中幼儿园345所,小学904所,初级中学146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高中31所(含完全中学),中等职业学校38所(含技校),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学生624949人,其中在园幼儿72274人,小学生235123人,初中生143707人,普通高中生65987人,中 等职业教育(含技校)学生107044人,特殊教育学生814人。专任教师33539人,其中:幼儿教育教师2491人,小学教师14200人,中学教师13158人,中等职业教育(含技校)教师3636人,特殊教育教师54人。全市3-5周岁幼儿毛入园率为80.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34.52%,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6.5%。全市中小学校舍、实验室装备和图书等办学条件基本符合建设部和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二、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兴,百业兴。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抓教育发展,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就是抓韶关的未来发展。为此,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是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出台了•韶关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2007-2008年)‣、•韶关市2007-2011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韶关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07-2011年)‣、•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决定‣等文件,每年都将1-2件教育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实事来实施,从而确保了教育事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二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亲自主持教育专题会议,亲自听取教育工作汇报,亲自过问教育发展问题。日常会议也优先安排教育议题,优先讨论解决教育问题。三是强化职责。将教育事业发展指标纳入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明确县级领导抓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从而增强县级政府办学的责 任意识。同时,市人大、市政协每年都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教育工作,为教育事业发展出谋献策,对教育法律法规的落实实施有效监督,从而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四是市领导每年都深入到教育部门和学校调查研究,现场解决教育问题。每年教师节,市四套班子领导都率领慰问组慰问一线教师,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市一中、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建设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振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飞,副市长兰茵、尚伟等市领导多次率领有关部门领导实地调研,现场协调解决征地、建设等问题,从而确保了以上三所学校的顺利建设。通过以上措施,在全市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中牢固树立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的执政理念,确保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二)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经费管理,保障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教育事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教育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为此,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教育投资就是战略性投资,财政支出始终向教育倾斜,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经费管理,切实做到 “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2007、2008年,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分别为15.45亿元和18.72亿元,分别占生产总值的3.28%和3.43%,分别比上年提高0.23和0.15个百分点;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分别占财政支出的24.09%和23.26%,分别比2006年提高1.05和0.22个百分点;预算内教育财政拨款分别比2006年增长27.13%和49.36%,高中、初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比上年提高5.69%、37.76%、25.61%和14.85%、42.39%、14.87%;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比上年提高5.72%、58.86%、74.44%和9.31%、16.95%、3.34%;教师工资得到逐步提高,人均工资分别为26557元、30327元。

我市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制度,实行专户管理,实行工程造价决策审核制度,加强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大力开展创建教育收费规范市活动。2007、2008年,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安排教育资金均为5170万元,全市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为1.52亿元和1.59亿元,按规定全部用于教育,其中30%以上用于职业技术教育;每年市、县两级财政应承担的免费义务教育资金3360万元、中职学生助学金1480万元以及校舍危房改造自筹资金5900万元,均落实到位。没有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挤占、抵顶教育经费的现象。

(三)履行教育职责,落实工作措施,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事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两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履行教育职责,落实工作措施,真抓实干,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

一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两年来,我市把改善办学条件当作一项德政工程来抓,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新装备”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据统计,2007、2008年全市用于教育基础建设的经费达5.6亿元,撤并学校59所,新增校园面积

61.3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49.8万平方米,新增图书131 万册,新建实验室、语音室、电脑室等功能室398间,新添电脑2589台、多媒体教学平台1080套。全市中小学校舍、实验室装备和图书等基本符合建设部和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二是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两年来,我市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防流控辍”工作,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帮助贫困学生入学,加快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等措施,使我市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2008年,全市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9%,小学适龄儿童毛入学率为114.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0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34.52%。各项指标均符合省的要求并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三是高中阶段教育提前普及。两年来,我市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建、新建校园,实行初高中分离,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改革招生考试办法,充实高中教师队伍等措施,使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飞跃发展。2008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全市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6.5%,提前三年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省政府于2008年12月在我市召开了全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了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经验。

四是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和社区教育稳步发展。两年来,我市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各类教育的需求为目标,高度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和社区教育。在办好市县两级特殊教育学校的同时,大力实行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制度,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整合资源发展社区教育,从而使特殊教育、学前教育 和社区教育取得新的发展。2008年,全市3-5周岁幼儿毛入园率为80.5%;全市适龄“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1%;各县(市、区)都建有职业教育中心,初步构建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五是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两年来,我市严格按照省定编制优先配齐教师,落实校长教师培训经费,实行城乡教师交流,着力提高教师待遇,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据统计,两年来,全市新增教师1039人(其中第一批“代转公”教师83人),参加各类培训的校长有1328人、教师有8228人次。2008年,全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小学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0%,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初中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0.4%,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1.7%,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6%。全市具有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在职小学教师总数的85.2%,具有中学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在职中学教师总数的11.8%。全市教师工资实行财政统发,工资整体水平高于区域内公务员工资整体水平,农村和城镇教师工资待遇水平相当,有些地方政府还给农村教师发放补贴,教师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也得到较好解决。我市落实和提高教师待遇的举措,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的充分肯定,在省委办公厅关于韶关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专报上批示:“可以适当方式发全省,韶关能做到的,其他各市都应该能做到。”

六是学校管理不断加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两年来,我市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工作方针,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市综 治办联合教育、公安、工商、文广新等部门,经常性地开展以查处非法经营的网吧、游戏机室为重点的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各学校不断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学生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教育,依法规范教学行为,实行义务教育常态分班制,严格规范学生补课行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全面落实法制副校长制度和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制度。为有效维护学校稳定,我市从2005年起由市财政统一出资为全市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幼儿园学生购买校(园)方责任险,2007、2008年共计支付360万元。通过落实以上措施,我市校园及周边环境明显改善,两年来,全市没有发生重大教育安全责任事故,北江中学等20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

七是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妥善解决。两年来,我市将妥善解决好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坚持治理教育乱收费不放松,积极开展创建教育收费规范市活动,实行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教育收费检查,规范教育经费使用行为。实行“阳光招生”工程,及时向社会公布招生信息及做法,提高招生服务质量,有效维护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加大力度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问题,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实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制度和工读结合助学摸式,充分发挥工青妇、关工委、扶贫办等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爱心爸妈”结对帮扶等活动,确保贫困学生不因贫而失学。据统计,两年来,全市共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3.27万人;筹集助学资金258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495人次。八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两年来,我市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推进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提高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率,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加强教育教学科研,重视发展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普通高考全市考入专科线以上有16743人,比上年增加1990人,上线率为76.64%,比上年提高了2.65个百分点,其中考上本科线有6707人,比上年增加836人,上线率为30.63%,比上年提高了1.19个百分点。“3+证书”高考上线的有334人,比上年增加96人,上线率为40.39%,比上年提高了13.13个百分点。中考也取得好成绩,全市650分以上有745人。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屡屡获奖,其中我市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成绩连续十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体育艺术竞赛成绩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的有85人次。德育成效显著,全市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零点二五以下。优质学位不断增多,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6所,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评估4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10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所,省级实训中心5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过去两年,虽然我市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县级财政投入还不能满足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办学条件还有待改 善。

二是教师待遇有待提高。虽然我市在落实教师待遇方面做到了“两个相当”,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教师待遇仍显偏低,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是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城镇学校还有差距。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市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要继续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开展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活动。严格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两个提高”、“三个增长”,确保教育资金落实到位。到2013年,实现创建广东教育强市的目标。

二要继续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将校长和教师队伍纳入市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优先足额配齐教师,实施师资培训计划,落实师资培训经费,进一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

三要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巩固和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成果,加快学前教育发展,重视发展特殊教育,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加快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缩小城乡学校差距,推进各类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第二篇: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汇报材料

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汇报材料

我于2008年7月任遂溪县县长。上任后,我积极履行政府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工作职责,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发展基础教育为目标,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2008年下半年做的主要工作

(一)优先保证教育经费

1、切实加大对教育投入。我县按照国家和上级政府的要求,把本级政府财政应承担的各项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年初预算,我到任后,优先保证教育所需经费的投入,努力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例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去年,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县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29589万元,比上年增长9.8%,占财政总支出的28.93%。

2、确保教育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教育。严格按照湛江市人民政府的要求,及时将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用于教育发展资金和教育费附加划入专户,实行封闭管理,确保“三项”政府投入教育经费的安全运作。不截留,不挪用,确保教育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3、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我注重加强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规范对“三项”教育经费使用的审批工作,由县教育部门根据教育发展建设项目和设备设施配套建设的需要做出经费安排方案,经财政部门审定后联合上报县政府常务会议审批,确保教育专项资金的规范运作。2008年安排生均公用经费专项254万元,在9月份全部到位;教育费附加713万元,全部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转移支付补助1484万元,用于学校危房改造528万元,剩下部分结转2009年用于教

育发展支出,切实做到教育专项资金按上级规定的使用范围、用途及标准安排使用,努力发挥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抓好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

1、督促抓好教师师德建设和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我上任后,第一时间到县教育局调研,明确向教育局领导班子提出要切实抓好教师师德建设和培训,强化教师求真务实、勤奋严谨的教风,弘扬教师敬业、爱生、奉献精神,要求广大教师比师德、比业务、比态度、比业绩、比贡献,同时,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历提高和继续教育学习,不断充实知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努力按编制补充老师。根据省编委关于中小学教职工配备的有关规定,按编制配足教职工总人数。一是及时补充缺额教师。针对高中发展和教师外流、退休的实际,2008年及时招聘114名优秀本科生,在全县范围内招考选拔86名教师,充实我县教师队伍。二是认真解决代课教师转正问题。今年2月,我县拟录用227名考试、审查合格的代课教师。三是建立教师有序流动机制和坚持实行教师支教制度,从教师富余的学校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边远的农村学校支教,解决农村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的问题,合理配置教师资源。2008年我县新招聘的初中、小学新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支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欠缺的问题。

(三)积极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自任县长后,我努力强化政府行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认真落实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全面落实“普九”责任制。我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布置教育工作,仅去年下半年以来召开的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5次,解决了教师的教龄和班主任补贴、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学校建设、教师招聘、县城学位、学校安全、筹办遂溪县第四中学等方面问题。我多次深入县城和农村基层学校进行调研,全面了解我县教育的现状,掌握教育改革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想方设法为学校解决实际困难。我到遂溪一中调研教育工作时,了解到遂溪一中校舍建设资金不足,当场拍板由县财政拨款150万元支持该校建设校舍,及时解决了该校建校舍资金不足的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规划

我十分注重加快我县教育事业发展,上任后,督促教育部门制定了

《2008—2011年遂溪县普通高中发展规划》、《遂溪县初中校长“三率”考核方案》,加快普通高中发展,加强初中的管理,不断提升“普九”水平。进一步明确职业中学的办学方向和目标。积极推进全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二、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1、高、中考成绩实现新突破。2008年全县普通高考上线5099人,其中本科上线人数居湛江市五县(市)第二;全县参加中考13529人,平均分481分,居五县(市)第一,及格率居五县(市)第一。

2、教育科研成果有新突破。目前我县有国家级课题1项,省课题5项,市课题5项,县课题37项。

3、素质教育成效显著。3人被推荐参评广东省“三好”学生,300多人被评为市“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团员;参加全国高中、初中数学、化学、物理知识竞赛,获全国一等奖7人,二等奖14人,三等奖26人。

(二)各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1、城乡幼儿园办园条件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县有市一级幼儿园4所、市规范化幼儿园9所,全县3-6岁幼儿入园率达61%。

2、“普九”教育继续朝“双高”迈进。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升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6.4%,初中毕业升学率64.7%,“三残”少儿入学率98%。

3、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提高和发展。遂溪一中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和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终期评估验收。全县普通高中招生7476人,比上年增招2427人,完成计划任务的101.8%;职校招生1287人,比上年增招326人,完成计划任务117%。08年普通高中在校生17571人,职技校在校生2536人。

三、今后工作设想

(一)大力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努力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认真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工作,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

(二)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实施“扩容促优”教育工程,认真落实《2008—2011年遂溪县普通高中发展规划》,进一步规范高中阶段招生秩序,抓好高中校长招生工作考核,完成高中招生任务;充分发挥省、市优质普通高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面上高中提高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争取职业教育项目和政策支持,努力提高职教招生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比例。

(三)千方百计保证教育投入。我县目前财政困难重重,今年全县行政性经费预算支出比上年下调20%,但是我们依然确保财政预算中教育经费占财政总

支出的比例有较大的提高,由2008年的28.9%提高到38.8%,千方百计保障全县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四)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是大力治理中小学教育乱收费。建立和完善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创建教育收费规范县活动,坚持和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坚决治理学校乱收费。二是积极解决县城学位紧缺问题。加快遂溪县第四中学的建设,认真抓好一中、二中、三中及大成中学的扩建工作,扩大办学规模,通过“改、扩、建”,重新整合县城教育资源,增加县城学位,争取在解决县城初高中学位紧缺问题上有新突破。三是认真抓好中考高考工作。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加强考场建设和考务工作,严肃考纪考风,实施高考、中考招生录取工作 “阳光工程”,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招生考试环境,力争今年高考、中考工作取得好成绩。四是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着力提高学校师生应急安全能力,减少学校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切实加强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深入开展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管理和整治行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和整治,突出抓好网吧、游戏机室的监管,净化学校周边环境。

(五)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抓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大农村校舍维修力度,抓好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教学设备配套工作,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加快推进中小学“新装备”工程,加强教育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继续推进“班班通、堂堂用”,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让广大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整合教育资源。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继续完善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积极做好教师配备工作,尽快完成各学校教师登记造册工作,完善教师编制实名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继续推进中小学校长公开选聘和学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提高中小学校校长管理水平。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积极落实教师职称聘任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二是继续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的高尚师德,强化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三是抓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继续抓好教师业务培训工作,加快培养一批支撑我县教育的骨干教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第三篇:东源县2007,2008年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查报告

东源县2007、2008年党政领导干部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查报告

(2009年4月23日)

中共东源县委员会 东源县人民政府

市考核组:

近两年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贯彻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地位,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我县基础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与智力支持。根据省、市《关于2007、2008年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实绩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县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广东省中北部,区域面积4070平方公里,下辖21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人。2007、2008年我县GDP分别为41.8亿元、51.3亿元。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31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高中1所,高(完)中7所,初级中学25所,小学197所,在校中小学生6.6万人。幼儿园34所,在园幼儿(含学前班)8419人。在编教职工4595人。

二、2005、2006年基础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2005、2006年基础教育工作考核组在肯定我县基础教育工作成绩的同时,提出了两个方面整改意见:一是针对教育投入仍显不足,学校经费运转困难,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继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抓紧校舍危房特别是D级危房的拆除重建,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加大偿还教育历史负债力度,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二是针对县城个别高中仍存在大班额现象,要继续推进普通高中“扩容促优”工程,增加县城高中学位。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存在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讨论研究,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进行整改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2006年秋季开始, 小学生每学期每人增加5元,初中生每学期每人增加10元,从2008年春季起, 小学生每学期每人增加13元,初中生每学期每人增加31元,本级财政承担部分全部到位。

(二)扎实开展校舍危改工程,2007年改造危房校舍15.5万平方米,基本上消除了危破校舍。

(三)支持各乡镇政府和各学校举办校庆、组织乡情联谊会、校友会,筹集教育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据初步统计,两年共筹集教育善款1400万元。

(四)投入4500万元,创办东源县高级中学,解决高中学位1000个;投入1000万元,支持东源中学“扩容促优”,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增加优质学位700个,县城高中大班额问题得到 较好的解决。

三、2007、2008年基础教育工作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领导和管理,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治穷先治愚,兴业先兴教。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办好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和人才质量作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行动,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切实担负起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经费安排使用的责任,统筹解决教师工资、校舍建设与维修,支持县教育行政部门搞好教师的招聘、培训与交流。每年召开四次以上专门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每年办四件以上实事。重视对校园及环境安全的整治,两年来,端掉危害校园安全的社会团伙1个,取缔校园附近的网吧4个,给学校、幼儿园安装消防设施30多套。

2、确立了教育兴县战略,把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制定并努力实施《关于加快东源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东源县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防流控辍工作,提高“普九”成果。大力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制定了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输送生源到珠三角地区就读的规划和措施,实行县内 中职学生全免费就读。重视幼儿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力促县内各类教育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每年政府承诺办好十件实事当中都有一二件有关教育问题的实事。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校长、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校长和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培训资金落实到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实行城乡教师交流。代课教师逐年减少,2007年184人,2008年减至114人。建立了适应教育发展规律的人事制度和师资队伍。把好教师准入关,通过公开招聘考试录用教师,2007、2008年共招聘各类全日制本科优秀师范生154名,进一步优化了我县师资队伍结构。

(二)加大经费投入,夯实教育持续发展基础。

1、依法保障教师工资福利按时足额发放。2006、2007、2008年财政承担的教职工(含离退休)工资总额分别为1.23亿元、1.47亿元、1.82亿元,在职教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20458元、25493元、28862元,教师工资福利逐年提高。

2、加大高中阶段教育资金投入。2007年,通过县财政及其他渠道投入资金4500万元创办了东源县高级中学;投入资金1200万元实施东源中学“扩容促优”工程。2007、2008年共投入资金1100万元扩大灵通职业技术学校建设规模,加快职业教育发展。2008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东江中学,首期工程建设投入资金1亿元。

3、筹集资金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装备工程”建设。2007、2008年我县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装备小学语音室、初中理、化、生实验室、中小学“校校通”,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基本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4、用足用好教育专项资金。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严格监管下,2007年县财政对省下拨的2835万元校舍危改工程款实行专户管理,全部落实到校舍改造工程。对2008年省下拨的439万元普及高中教育专项资金,县财政局及时划拨到东源中学、东源县高级中学,用于综合大楼装修和学生宿舍建设。

5、科学合理使用农村税费转移支付资金。县政府将每年省下拨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教育缺额部分1715万元,30%用于偿还教育历史欠债,30%用于发展高中教育,40%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资金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我县是新建县、山区县,是省扶贫开发重点县,财政比较困难。但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两年来我们尽其所有,倾囊付出,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实现了教育经费的“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2006、2007、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付分别为14158万元、20290万元、25094万元,占生产总值比例分别为4.69%、4.86%、4.90%;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9.29%、20.82%、24.82%,逐年提高。2007、2008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率为43.68%、23.68%,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为32.94%、12.58%,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率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收入增长率;2006、2007、2008年,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分别为1833 元、2079元、2489元,学生人均共用经费分别为350元、424元、472元,两项经费逐年增加。本级财政承担的公用经费资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实行公办中职学校生均综合定额为主的预算管理体制,从2007年起到2012年,每年扩大中职学校学位400个,共计2000个,按每个学位2.6万元计,共需要投入资金5600万元。

(三)加快改革和发展,促进各类教育上水平上台阶。

1、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全县拆除D级危房162栋4.4万平方米,维修C级危房132 栋8万平方米,新建校舍90栋3.1万平方米,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基本完成。2007年撤并中小学35所,2008年撤并39所,及时完成了布局调整建设任务。全县中学装备了电脑室、语音室和理、化、生实验室等教学功能场室,乡镇中心小学装备了电脑室、语音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等教学功能场室,建有能满足师生体育锻炼需要的运动场。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各类学校实现了“校校通”,校舍、实验室装备和图书等基本符合建设部和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全县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均衡和优化。学位满足“普九”需要,小学大班额基本消除,中学大班额逐年下降。全县中小学四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

2、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积极推行素质教育,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设重点校和 重点班。不断加大防流控辍力度,2007、2008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75%和99.84%,初中巩固率稳中有升,2007、2008年“三残”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2.31%、93.33%,2007、2008年“三残”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3.48%、94.44%。幼儿教育发展迅猛,管理较为规范,2007、2008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分别达到69.56%、70.23%。

3、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夯实基础。2007年,我县创办东源高级中学,增加学位1000个。2008年,我县通过实施东源中学”扩容促优”工程,增加学位700个。目前,我县投入巨资兴建东江中学,今后三年可增加学位6000个。2007、2008年我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58.80%和64.72%。加大力度改善灵通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两年内兴建了综合大楼1栋、学生宿舍1栋、教师宿舍1栋,装修饭堂,新建校门。对灵通职业技术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招生工作,制定了向珠三角地区输送生源的工作规划和方案,完成了每年省下达的向珠三角地区输送生源的任务。建立了资助贫困生的制度,县五套班子成员每人挂钩资助1-2名高中贫困生完成高中学业。

四、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两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随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原普通高中布局设点有待进一步调整,面 上完中高中部生源不足,而县城高中学位紧缺不能满足需求;二是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推进缓慢,配套资金不足;三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对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正视问题,认真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教育发展方向,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办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力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揭阳市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查报告

揭阳市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查报告

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广东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粤办发„2007‟9号)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广东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府教督„2008‟37号)的要求,对照珠三角以外地级市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指标体系(试行)及其评分办法,我市组织对2007、2008全市基础教育工作进行自查自评。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揭阳市现有户籍人口641.24万人,中小学(含幼儿园、职校)2244所,在校学生1513698人,其中:幼儿园594所,在园幼儿143679人,入园率78.3%;小学1365所,小学在校生805008人,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3%;初中210所,在校生416544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66.66%;普通高中学校57所,在校生128749人;中等职业学校18所,在校生19718人。小学教师27741人,学历合格率99.9%,其中大专以上占67%;初中教师16232人,学历合格率94.8%,其中本科以上占26.1%;普通高中教师5754人,学历合格率81.2%;中职学校教师1021人,学历合格率73.9%。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近年来,揭阳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加快基础教育发展作为民生第一要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教育发展新突破。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 构。专门成立揭阳市振兴基础教育领导小组,由市长亲任组长,有关副市长任副组长,切实加强对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组织领导;并成立揭阳市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基础教育工作的考核和督查,确保基础教育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每年召开市委全委会、市人代会,均在党委、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优先发展教育,落实强势措施,全力加快教育发展;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大会部署教育工作,党政一把手亲抓教育工作,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加快发展。2007年9月,专门召开有2000多人参加的全市教育工作大会,对2008至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于当年10月8日同时动工新建10所高中阶段学校,强力推进揭阳基础教育加快改革发展。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各县(市、区)党政领导把抓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形成了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三是狠抓工作责任考核。为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2007年9月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2008年至2011年落实基础教育目标任务责任书‣,细化、量化基础教育工作任务,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有关部2

门每年均组织检查验收组,对各地基础教育工作进展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把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有力地促进各地基础教育发展。

(二)抓住重点难点,强力组织突破。针对我市基础教育发展滞后、学位严重紧缺的实际,2007至2008年,市委、市政府继续落实教育资金筹措、校舍建设和提高师生素质三大任务,千方百计拓宽渠道,多方筹集教育资金,着力增加学位供给,积极增配师资,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全力加快基础教育发展。

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千方百计筹措教育资金,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促进教育财政拨款、生均教育经费及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07、2008年,全市教育预算内拨款154007万元和19028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62%和19.85%;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小学分别为1016.22元、1195.14元,初中分别为1327.11元、1551.66元,高中分别为1872.44元、2085.37元,实现逐年增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小学分别为345.32元、340.05元,初中分别为503.36元、553.07元,高中分别为635.64元、778.21元,基本做到逐年增长。同时,切实加强教育资金监管,实行教育经费专款专用,没有发现乱收费及贪污、挪用、挤占、抵顶教育资金现象。

2、加快校舍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把义务教育危房改造同创建规范化学校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校舍建设。2007至2008年,全市435所义务教育学校新扩建校舍,完成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校舍危房67.1万平方米,总投入资金57934.99万元,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危房。同时,加强

高中阶段学校校舍建设。2007至2008年,全市扩建高中43所,完成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2008年,全市10所同时动工兴建的高中阶段学校共投入资金3.22亿元,完成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市委市政府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振兴揭阳教育的重中之重,着力在增配师资、提高素质、落实待遇、强化管理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大教师引进和培训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优惠措施,采取发放专项岗位津贴、安家费、探亲补助,实行上浮工资制等办法,吸引市外优秀人才加盟教师队伍。大力实施教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工程。从2006年起,市、县财政拨款2000万元,连续四年对全市学历未达标的68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教育;对近两年通过全国联考被录取为北师大研究生的40多名教师,每人分别给予3万元的补助。2007年9月专门组织全市所有高中校长到北师大进行为期45天的培训,并于12月与北师大合作成立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揭阳教育研究院,连续两年举办初中校长领导力培训、中学政教主任执行力培训、初中班主任专业能力培训,着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二是加大教师交流力度。各地建立了城镇中小学教师及新聘用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以及区域内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农村教师素质的提升,促进县域内师资均衡化。同时,组织“优质课下乡”、“名师义教行动”等活动,发挥名教师的示范作用,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努力提高教师待遇。从2008年起,对全市中小学教师每人月增发生活补贴50元,退休教师每人月增发生活补贴25元,小学班主任每4

人月补贴50元,中学(含中职学校)班主任每人月补贴70元;实行中小学校长岗位津贴制度,中学校长、小学校长分别按每人每月300元、200元的标准发放岗位津贴。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实现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县域内农村教师平均水平与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的精神,我市制定了新的工资方案,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目前,我市教师年人均工资从2006年的13377.84元增长到2007年的17009.25元、2008年的17967元,较好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四是严格教师队伍管理。针对教师队伍存在在编不在岗现象,2007年7月组织对全市教育系统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全面清理清查,责令在编不在岗人员依时归队检讨,对60名未依时归队的教职工,给予自动离职处理。同时,还把2008年定为全市师德教育活动年,对全市教师开展一场全面深入的师德教育。五是认真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实57号)施省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工作方案(粤府办„2008‟,迅速组织对全市代课教师进行全面摸查,并依照省相关文件制定我市解决方案,目前,首批“代转公”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三)普及提高齐抓,力促和谐发展。一手抓防流控辍,巩固提高“普九”水平,抓高中扩招,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一手抓教育教学质量,力促基础教育和谐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7至2008年,学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小学五年保留率分别106.3%、111.45%;初中毛入学率分别96.03%、100.8%,初中三年保留率分别92.2%、93.4%;三残少年儿童入学率分别94.3%、95.6%;流动人口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率分别99.3%、99.4%。2008年,初中、高中阶段在校生41.65万人和14.8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2.87万人,中职1.97万人),分别比2006年增加4.69万人和4.2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6.66%,户籍适龄人口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57.6%,分别比2006年提高12.76个和19.6个百分点;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203人,比2006年增加50人。2007、2008年,高考上本科线7554人和8788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16.3%。2008年,全市有3所学校通过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复评,3个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目前,全市有3所学校通过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验收,6所学校获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等次。

1、抓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海报专栏、标语、宣传车等形式,深入开展•义务教育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宣传学习活动,努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营造依法组织入学的良好氛围。两年来,我们抓住实行义务教育免费的有利时机,加大力度,及早宣传,把省委省政府的惠民政策传递到每一位义务教育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充分调动学龄儿童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地还公布了厂矿、企业非法招收适龄学生从工从商的举报电话,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开展组织入学的障碍。

2、抓防流控辍。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揭阳市2008至2011年落实基础教育目标任务责任书‣,分落实防流控辍和高中招生任务。为抓早抓主动,把学生辍学现象控制在萌芽状态,我市把组织入学工作时间前移,即每年7月6

12月开始做好春季组织入学工作,开始做好秋季组织入学工作,对有辍学苗头的学生特别是特困生和厌学学生,建立健全跟踪教育档案,全面进行调查摸底,逐班逐校做好登记造册,及早与学生及家长沟通,同时与当地镇村配合,督促学生监护人依法依规送子女入学,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寒暑假期间流失。

3、抓督导检查。实行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把高中扩招和防流控辍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市教育局每年春季、秋季均派出督查组,对各地组织入学、防流控辍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各县(市、区)采取分片包工、分组驻点督促等形式,加强对乡镇、学校组织入学工作的督促;并根据本地情况,在组织入学期间,采取一日一报或一周一报方式,及时掌握乡镇及学校学生入学情况,及时通报防流控辍情况。普宁市、揭西县等地还划拨专款,奖励组织入学成效显著的单位。

4、抓教育质量。认真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思品课和政治课为主渠道,多角度、多形式开展德育工作。每年均有10个以上学生团体和个人获潮汕星河奖品德奖,获奖人数占潮汕三市一半左右。同时,注重拓宽德育渠道,创新德育的方法途径。2007年,揭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当选为全省中小学德育基地工作协作会会长单位,并在全省推介经验,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肯定。同时,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合理安排学生时间,增加课外文体活动,保

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真正把“时间、能力、健康”还给孩子。积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机制,严格控制考试方式、科目和次数,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综合评价,让评价过程成为教育过程。每年还组织对各地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抽查,狠抓校园“五化”(净化、绿化、美化、文化、特色化)建设,并召开校园“五化”建设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逐步提高教育质量。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一)主要存在问题

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教育发展水平较低,我市基础教育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作为欠发达地区,同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非常艰巨;受师资设备不足等因素制约,不少农村学校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课程开设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城镇人口流动性大,农村外出人口多,防流控辍难度大;办学经费紧缺,制约办学水平的提高和事业的发展;教育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规范化学校建设进度有待加快。

(二)今后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经济,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经济支撑。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侨资侨力和民资民力丰富的优势,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

2、继续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加快学校改扩建进度,加快8

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3、继续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大高中阶段教育扩招力度,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建设步伐,特别是重视中职教育发展,切实做好向珠三角中职学校输送生源工作,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共揭阳市委 揭阳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七月

第五篇:河源市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资料之三

河源市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资料之三

河源市党政领导干部2009、2010年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

述职报告

河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叶维园

中共河源市委员会 河源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五月

比上年提高20.10%,比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17.03%高出3.08个百分点;中职、高中、初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比上年增长25.03%、12.13%、10.70%和15.03%,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比上年增长4.44%、10.46%、8.10%和4.57%。

2.强师振教,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我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认为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优质发展的根本,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我市制定了人才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各地优秀教育人才。我与市党政主要领导一起连续3年率领招聘团到华南师范大学举办教师现场招聘会,2009年、2010年共引进1000多名优秀师范类本科以上毕业生到我市高中阶段学校任教。二是保障教师福利待遇。我市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得到省长黄华华的充分肯定。我市还采取发放学科带头人津贴、教师特殊津贴、教师住房补贴等手段,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优越感和幸福感。三是加强教师交流培训。通过在职学历教育、学科培训、互动交流、跟班学习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与广州大学联合培养了187名教育硕士。2010年,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是99.77%、97.74%、88.2%、86.7%。各项指标较往

年均有提高。四是妥善解决“代转公”问题。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以落实省代课教师政策为抓手,切实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至2010年底,全市1,363名代课教师问题全部得到了妥善解决。其中,767人被招录为公办教师,57人被招录转岗,539人得到了合理安置。同时还邀请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特级教师、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地市教研室教研员等经验丰富的教师以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为“代转公”教师授课,提升“代转公”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

3.扩容促优,提前一年实现“普高”目标。2007年以前,中职教育是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的“短板”。两年来,我主要从扩大教育规模、创建中职教育品牌和加强普通高中的教研、课改等方面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我市制定了10多个“普高”配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做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政策保障。一是新建扩建一批学校。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基本建设,扩大办学规模。2009、2010两年,全市投入高中阶段学校基建工程建设资金7亿多元,占整个“普高”基建资金的60%左右,新增高中阶段学位近3万个,确保了扩招后新增学位需求。2010年底启动市卫生学校新校区迁建工程。本人主抓市理工学校、市卫生学校筹建工作,经常深入到工地,进行现场办公,强力推进建设进度。市理工学校已于2009年完成一期工程,实现当年秋季入学;市卫生学校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正在加紧建设。目前,全市有国家

极实施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和“三室一场五有”工程,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全市300多所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实现了“校校通”。加强农村教师的配置和培训,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待遇。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从2007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考核内容。

5.明确目标,启动教育强市创建工作。2010年8月,河源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作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决定,正式启动我市创强工作。我经常深入镇街第一线,与各级党政领导共同研究推动创强工作,指导各地科学调整学校布局规划,撤并薄弱学校,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并协调解决“创强”资金、用地、建设等实际问题。2010年我市源城区源西街道、东源县仙塘镇、连平县忠信镇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首批创强成功的3个镇,共投入资金1.5亿多元,创建了 “市一级”幼儿园5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22所、成人文化骨干学校3所。

6.注重统筹,促进学前特殊教育协调发展。一是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科学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全市至2015年实现普及学前教育战略目标。规范房地产项目幼儿园配套,引导民间资本发展学前教育。理顺市区民办教育的管理关系,自2009年

8月起,原直属市教育局管理的20所民办幼儿园以及12所校外非学历培训机构全部移交给源城区教育局管理。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坚持严格审批,把好入门关和年检关,定期检查和通报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加强幼教人才的培养,积极引导我市几所重点中职学校办好幼师专业班,举办园长、教师培训班,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以点带面”突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009年11月,我市东源县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县,为我市探索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提供了范例。两年来,我市共有10所幼儿园通过“市一级”幼儿园的督导验收。2009、2010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62.99%和70.01%,全市新增10所市一级幼儿园,学前教育优质学位逐年增加。二是切实关心特殊教育。目前我市已启动建设河源市特殊教育学校。该校占地面积2万㎡以上、规划总投入约2500万元,在校生规模600人左右,涵盖盲、聋、弱智儿童教育班和高中职业教育班。尚未建有独立设置特殊学校的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正在制订建设规划。

7.落实责任,积极实施校舍安全工程。2009年,本人任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协调、落实校安工程的实施。一是做好协调和部署,签订责任书,落实县区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同时,出台一系列文件,明确校安工程建设任务、程序。定期检查指导校安工程,协调解决实际

下载2007,2008年韶关市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查报告(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7,2008年韶关市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查报告(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评报告

    三塔镇党政领导干部2011年度教育工作 督导考核自评报告 阜南县人民政府督导室: 县有关文件下发后,我镇积极采取措施,集中时间,协调运作,对2011年度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自评。......

    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查报告

    阳江市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阳江市市长魏宏广 (2009年11月10日) 2008年3月到阳江任职以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阳江......

    2651_关于反馈2007、2008年度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结果的函(鹤山)

    - 1的主导作用,千方百计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确保了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2006至2008年,教育经费总投入分别是2.5654亿元、3.2825亿元和3.60亿元,投入教育经费逐年增加。 (2)提高教师......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南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庆生 2007、2008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加......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2009、2010年度履行基础教育 工作责任的述职报告 揭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林丽娇 (2011年5月) 本人于2007年任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县(市、区)的大......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龙川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韦钦强2009年4月我从2009年3月分管龙川县教育工作以来,认真履行职责,注重调查研究,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并着手落实......

    基础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基础教育工作督查自查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双岘中学创建于1915年,服务范围为静宁县双岘乡,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11个,在校学生461人;教职工46人,专任教师45名。专......

    区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汇报材料(最终版)

    两年来,本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 ,不断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全区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