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19-05-14 10:3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一篇:浅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

浅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

现阶段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对于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来说,都面临着市场优胜劣汰的抉择。中小商业银行较之大型银行虽然在规模和经济实力上存在一定差距,但其以数量及遍布范围为优势,早已成为中国经济组织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实体组织形式,它们对经济的提升和发展的增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因中小型商业银行自身条件的限制,致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利位置。面对这一境况,中小型商业银行唯有建设积极且全方位的服务意识,改进具体的服务方式及流程,增加市场占有率,才能在以后的经济市场中立足,保持长久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立足市场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y is at an important stage at present stage, for China's enterpris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face the market of choice.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than large Banks, though there is a certain gap on the scale and economic strength, but its for quantity and throughout the range of advantages, has become essential for an entity in China's economic organization form, they are for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growth plays a considerable role.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to their own conditions, leading to the long-term at a disadvantage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In the face of this situation, 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only positive and comprehensive service consciousness, improve service mode and the specific process, increase the market share, ability in market economy based on,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service innovation, based on market

目录

摘要..................................................................................................................................................1 Abstract.............................................................................................................................................1 一、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特征.....................................................................................................3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现状.......................................................................................3

(一)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主要内容...........................................................................3

(二)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3

三、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策略与建议...................................................................................4

(一)提高服务质量...............................................................................................................4

(二)做好产品创新...............................................................................................................5

(三)改善服务创新外部环境...............................................................................................5

四、结论...........................................................................................................................................5

五、参考文献...................................................................................................................................6 一、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特征

1.具有行业特殊性。一方面商业银行属于服务业,它的创新都是在特殊具体的领域,也就是特定的金融领域,所以其创新也局限在这一领域。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会引进除了本行业以外的创新。这外来的引用成果会使得商业银行本身产生很大的变化,比如会引起银行管理理念的变化等。

2.具有新生性。并不是所有的改变都属于创新,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只有那些在金融行业领域内进行的推广、突破等活动才属于本行业里的创新。

3.具有广泛性。商业银行的创新就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发明,它有针对性,主要是指说银行本身管理理念、经营战略等方面的创新或突破。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1服务意识创新。中国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服务意识的创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如上文所述,银行属于服务行业,而服务是其中心,所以说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是其创新的关键领域。服务态度的创新是指银行会根据不同的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比如使用客户习惯的语言方式等。

2服务理念创新。服务理念不同于服务意识,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理念属于更高层次的,更抽象的,而意识则是更具体化的。进行服务理念的创新是要转变经营战略,从以业务为中心转化为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的一切内容都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提供。

3服务制度创新。客户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发展,而服务的质量则直接关系到客户的多少。所以说商业银行服务质量和服务体制是关系到它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仅是对于银行的管理人员,对于普通的职工也要“以人为中心”,改变银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员工和客户的发展。

(二)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服务理念陈旧

盈利性金融机构的发展若要实现长久,那么一定不能被动地迎合市场,一定要寻找或制作其自身高于一般市场要求的独特之处,一定要改变过去陈旧的服务理念,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客户需求为辅助的运作制度。现阶段中小型盈利性金融机构正面临着有关于其能否继续存活市场的严峻考验,若它们要获得生存,单纯地扩张规模已经是不可取的了,对现有市场来说,获得使用者的认可,使他们满意所接收到的服务才是重中之重。先进的经济组织服务理念,它的中心思想是客户为本,客户业务的成交量将直接影响该机构在大的市场竞争中处于的位置。然而,对于一些该行业工作人员来说,他们还没有认清现实,从过去陈旧的思想中跳出来,依然秉承着使用者没有提出意见就是他们认可其工作服务,缺乏对“客户满意”的真正深入认识,也缺乏对“客户满意”行为研究的深入探索。

(1)开展服务的工具过于相似。中小型盈利性金融机构的最突出一点就是始终在跟踪模拟,以致于其开展服务的工具过于相似,缺乏自身特点。这些模拟出来的工具大多是跟风 3 的科技形式工具,并没有对它的现实利用的频度和影响进行研究,而且也没有研究该怎样创造进一步更有针对性且更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服务类别,增加业务范围;在营造服务感官体验时,还是以以往的文明、礼貌、微笑等柜台外在服务为重点,没有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区别于大众群体的个人群体客户特别需要的“超值”、“增值”服务。

(2)开展服务的范围过于狭窄。单纯地掌握并侧重在以往的存贷款、结算以及部门替代服务上,就中小型金融机构的长久发展而言肯定是不利的,他们对于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很大不足。

(3)开展服务的方式过于单薄。多考虑365天银行”、“节假日服务”、“银行夜市”等延长营业时间的外延式办法;对于组织内部的构造及人力的调配,要尽量将注意力放在数量的增加,比如持续加开营业点、扩充工作人数、提升级别以及人力作用;从内部提升,首先从员工的个人工作素养入手,争取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全面优良品行,其次要多创造具有突出科技效果的非人力服务方式,由内至外地为客户带来真正可行、针对性强、科学技术水平高、令客户真正满意的细致服务。所以,虽然组织级别提升,随之而来的职位等级和福利待遇提升,但是整体服务水准未见到相应的提升和出现新的起色。

2.服务范围较狭窄,业务品种较单调

相较于大型盈利性金融机构,中小型盈利性金融机构设置服务的版图并不充足,缺乏稳定且长久的交易服务途径,交易的类别也相对单一。突出显示在:在营业点周边,由于没有对各行业的中小型单位以及众多小区还有周围区域跨地域增多服务,致使其市场占有率提升的速度过慢;在服务方式的选择上,下属营业点的业务多是大众服务,没有研究出不同类型、具有明显区别、有针对性的优势服务;对于交易内容上,一般都只是单纯的存贷、代收业务,缺乏对中间业务的正确认识,研究探索不足,致使交易范围过于狭窄,直接导致许多信誉高的高级客户的流失、市场占有率偏低、营业总额和效益不佳。

3.整体经济氛围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比较难,不管是外部的监管还是内部的监管都面临很多问题。由于竞争的加剧,各个商业银行都竞相提供新的服务,使得银行和其他金融类服务机构的区别变得越来越小,业务的扩展不仅增大了银行对自身管理的难度,也增大了外部监管的难度。

三、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策略与建议

(一)提高服务质量

1.树立服务新理念。理念会引导行动,是指导整个银行发展的战略性指南,“以客户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是各个商业银行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准则,并以此来指导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金融服务业务品种的开发要围绕客户的需求展开,做到定期调查、分析客户的意见,满足客户提出多方面的相关需求,维护好与客户的关系,与他们深入的的沟通交流,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可以考虑按照客户的需求对银行的内部机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真正做到“以客户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理念,化被动为主动,银行才可能拥有更多、更优质客户,通过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2.提供差别化服务。整个市场是非常大且分散的,每个客户群体的需求又各不相同,4 要做到有所针对,所以各个银行应该根据具体需要来提供区别服务。现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进行市场细分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针对高端客群,推出贵宾服务的计划,制定相对应贵宾客户的个人理财以及建立多种方便快捷的服务渠道等方式,进而对他们服务;第二是对普通的客户进行区别对待,分别满足有不同需求的人群。比如针对女性喜欢购物的习惯提供与各大商场合作的购物卡,针对高校学生提供学子卡等等。

(二)做好产品创新

产品的创新的银行服务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实实际上,金融产品仍然是各个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他们进行竞争的领域。因此,商业银行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群体开发属于自己的产品,并不断提高产品的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原来的目标群体,争取到更多的目标群体,拓展自己的业务量,促进自己的发展壮大。

1.金融产品创新。中小银行仍然需要把基础业务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不断推进基础产品的创新,之后在此基础上促进其他产品的创新,然后在把这些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组合销售,也逐步带动银行本身的升级。但是中国银行现在工作的重点还没有向其他类型产品转移,过度的将重心放在了基础产品上,所以他们的任务需要根据目前的形式进行相应的调整。2.促进银行电子化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政府也在逐步引入高新技术,建立电子政务。商业银行更是如此,应该引进高新技术促进自身电子化水平的提高,总体来讲可以从下面三方面进行努力。第一网络银行的建设,第二是电子化办公的构建,第三是促进业务的信息化。现在已经有很多银行在这方面进行研发和突破,这也是未来银行竞争的重点。但是中国中小银行自己的独立权也比较小,使得他们会提供差不多的产品,然而电子化的建设会使得模仿别人产品的难度系数增大只能专注于开发属于自己的产品,所以即使是模仿,由于模仿的难度系数增大,那模仿的周期也长了,这对具有创新能力的银行是有利的,可以更大程度的维护自己的利益。

(三)改善服务创新外部环境

团队和合作历来是我们强调的重点,个人之间是这样,部门之间也是如此。部门和团队的相互合作会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提高了办事能力和效率,能够改善整个银行的氛围,促进银行的壮大。

1.银行并不能单打独斗,它处在整个大环境中没要协调好和社会各方的关系,首先是要处理好与政府等公共部门的关系,促进正规对其的支持,得到更多的优惠条件。

2.工会、行业协会作为第三部门,对于维护银行的利益,规范银行的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3.多开展金融服务创新活动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并优化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以有效的推进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将金融服务创新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结论

服务创新不仅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争取更大市场的要求,也是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要求,更是银行金融资产保值的要求。所以我国银行应努力搞好全方位的服务创新,提高其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同业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取得胜利,从而带动金融业提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特征及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现状,提出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策略与建议,即从树立服务新理念、提供差别化服务入手提高服务质量,从金融产品、电子银行入手做好产品创新,以加强各组织和各部门的团结合作入手改善服务创新外部环境。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中小商业银行改革创新找到准确的方向,但由于本人自身研究能力的限制,所研究课题的内容还不够全面,层次还不够深入,对具体服务创新的实施及创新效果的研究,还要进行进一步探索,以上欠缺之处将成为本人未来研究的方向。

五、参考文献

[1]吴江涛.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2]孙宗宽.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3]贾莹莹.中小商业银行创新服务小微企业:机理、现状与阻碍[D].中央民族大学,2013.[4]缪璐.基于客户价值的中小商业银行差异化服务营销研究[D].南昌大学,2013.[5]王家宁.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4.[6]刘福家.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7]邹瑞.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8]陈可.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9]余利民.论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J].特区经济,2006,03:72-75.[10]吴钊.在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背景下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11]张艳洪.商业银行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12]姜家娜.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13]范春晖.浅议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和服务转型[J].科技创新导报,2008,02:140.[14]范春晖.浅议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和服务转型[J].科技创新导报,2008,08:182.[15]李季骏.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8.

第二篇: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期末论文

金融学院

级14金融3 学

号20144037 姓

高昊

目论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

[总评成绩: ]

论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

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14级3班 高昊20144037

内容摘要:本文就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创新作为研究内容,阐述了我国中小银行的现状以及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明了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分析金融全球化的加快,银行业竞争,互联网金融冲击等因素,认为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发展势在必行,对中小银行的服务创新措施提出了改变现有服务发展理念、选择定制化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银行员工综合素质、坚持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前言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渐上升,对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有重要影响。中小商业银行从两个方面推动了我国金融和经济发展一是通过其灵活的市场灵敏度和较高的金融服务效率,支持大量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是通过金融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推进了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但是由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规模、行业竞争、职工素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加之金融全球化一体化,各银行间竞争愈发激烈,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中小商业银行要在夹缝中生存就必须寻求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通过改变服务观念,增强创新意识等多方面共同促进,开拓中小银行的创新发展之路。

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问题研究

一、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

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是指工、农、中、建,交行五大商业银行以外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含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运营情况较好,发展速度加快,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通过和大型商业银行或外资银行等其他行业内竞争者对比,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国有大型银行公司治理完善,资本实力充足,营业网点众多,专业人才丰富,渠道建设良好,在间接融资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农村性金融机构具有地缘优势和网点优势,依靠数量庞大的基层网点,业务覆盖包括西部偏远山区在内的广大乡村金融市场。中小商业银行处于国有银行和农村性金融机构夹层之中。

目前,世界金融全球化,外资银行在我国内快速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并迅速扩张,通过先进的运作模式和经验,以及合并和收购的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013年以来,以余额宝、百度理财等为代表的线上理财业务实现井喷式发展,存款等传统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市场份额相对减少;阿里小贷等线上融资产品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造成一定冲击;支付宝、财付通、快捷支付等线上支付工具对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产生较强替代作用。互联网金融在抢占部分银行市场份额的同时,对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形成强烈的“倒逼”机制,迫使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体制、机制、渠道建设、机构设置、产品研发等多方面进行转变。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中,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要想争取一席之地,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从创新服务方面发展,整体提升专业化水平及服务质量,这样才能弥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资产、人才、规模、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劣势,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实现新的跨越。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2013年,对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的35家银行中的资深员工进行了市场问卷调查其中包括:4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13家城市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1家联合银行6家外资银行,。对在银行服务中产生的、发展障碍因素、支持因素、创新战略问题、绩效问题、创新资源等方面对银行员工进行调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得出以下数据:

表1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障碍因素频率统计图

图表来源:马晓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问题研究

表2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创新障碍因素对比情况

图表来源:马晓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问题研究

以上的数据表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市场风险和缺乏创新人员两个因素中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根据表2的比较结果显示,我国的中小商业在银行产品创新过程中市场风险对创新的阻碍作用最大占总比重的37%。国有商业银行中市场风险也是阻碍创新的最大因素占总比重的30%。其中,创新成本作为阻碍银行创新的障碍因素占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创新障碍的20%,根据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样本数据分析得出,创新成本占总比重过高,不利于发展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业务。在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中市场竞争因素对创新的阻碍作用占比重的17%。然而,在国有商业银行样本中有32.3%的比重以对创新需求的不确定作为创新障碍的另一大因素。根据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样本数据分析的出,银行创新中新的障碍因素:缺乏创新人员,也是不利于发展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的问题之一。(一)创新成本较高

以下的几个方面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创新的成本较高问题的主要表现:(1)过高的开发费用和服务费用,导致研发创新服务产品的价格偏高,令顾客很难接受。因此,企业很难从中获得利润;(2)创新总成本超过银行创新预算;许多的商业银行不能为创新提供大量资金支持。(3)新开发的创新服务产品,难以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因此,我国中小商业的创新艰难进行。(二)创新人才较少

创新的首要问题是积累知识,银行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必须拥有大量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经验的员工极易大量熟练掌握银行产品创新流程和国际先进技术的人才,才能促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加快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然而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来说,缺乏受过较高教育和有着丰富从业经验的高精尖人员是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存在的劣势问题。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无论从业内的岗位培训还是专业人员考试制度等方面,都保证了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根据表1统计得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人员素质方面的比重26%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人员素质的20%。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业内部的管理方式和人才任用制度等方面的完善程度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较为成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对有着高学历和经验丰富的人才具备着更高的吸引力。(三)创新体系不成熟,盲目的追随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现有的许多产品中,大部分产品都是从一些先进的外资银行中模仿出来的,由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深入了解不足,导致,许多银行对银行监管与银行治理两种概念相混合,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银行产品不能得到深入发展。为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必须不断提升总体创新能力,建立并完善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创新体系。(四)服务创新能力较弱

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盲目的追求利润的高增长以及扩大资产规模,促使很多中小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方面承受较大压力,地方债务风险隐患增加以及一些不良贷款开始出现。对于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来说,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必须放弃以往的发展模式,寻求新的方法、新的出路。1.服务内容、手段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现阶段,商业银行的现代化服务手段滞后于服务的需要,对业务的发展有着很不利的影响。

2.效率低,业务办理等待时间较长。产品缺乏多样性和新颖性,不能与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相适应。

3.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制度问题导致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服务效率低。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措施

(一)改变现有服务发展理念

传统的业务服务己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客户需求,所以中小商业银行应将客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作为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间业务的利润空间逐渐开发和利用,使中小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收入结构等得到改善。例如浦发银行近年来推出的“丰收”“家多好”“薪加薪”等服务产品为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回报;除此之外,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网上银行服务需求迅猛增加,中小商业银行应将其并不占优势的资产规模、机构网点等方面的投入转向网络金融服务中,通过创新网络技术、开发网络新系统、设计新型理财软件等手段提升在网络银行服务领域的竞争实力,由此可见,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理念应充分结合客户和市 场需求,不能循规蹈矩。

(二)选择定制化、差异化发展战略

中小商业银行同质化经营模式,实质上主要是各银行的复制和模仿,不利于金融创新发展。事实表明,现有经营模式己经陷入了发展困境,要继续稳健发展,则必须打破同质化经营模式的困局,选择差异化经营模式的发展道路。银行经营管理差异化:第一,完善多层次的商业银行体系,实行差异化监管政策。第二,完善监管差异化评价体系,实行动态化监管。第三,综合运用各种监管手段,拓展差异化发展空间。银行服务差异化:第一,客户的差异化定位。鉴于大型商业银行的客户定位于大企业、国有企业,中小商业银行可利用自身所具有的突出的地缘、人缘等优势,坚定其最初的目标客户定位,服务有政府背景的项目和业务、服务中小企业(也包括微小企业)、服务广大城乡居民,从而达到其发展长期稳固的客户群体,形成在地方金融市场上战略优势的目标。第二,竞争地域的差异化定位。鉴于我国金融机构大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小城市及广大乡村地区的金融发展却相对落后这一现状,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地域和信息沟通的优势,将竞争地定位于服务城市社区、服务县域经济。这不仅能够弥补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空白,而且还可以极大地降低与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盲目竞争的恶劣影响,更加有利于市场竞争力的极大提高。第三,产品定位的差异化。中小商业银行在产品定位上要防止盲目求全,针对客户日益多元化的产品、服务的需求状况,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巩固优势业务,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地区(尤其是实现针对小企业、个人消费和涉农领域产品的差异化),从而打造特色业务和产品体系。这就意味着,中小商业银行可以集中优势与资源,开发 一些针对性强的、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如零售业务、中间业务、新兴业务等。第四,金融品牌定位的差异化。金融品牌是引导差异化的客户选择中小商业银行的有效标识,可以有效地向市场客户传达中小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强烈信息,可以成为商业银行最具竞争力的资产。具有先进、创新的技术支撑的金融品牌,必须实现己有业务的比较优势和特色业务的绝对优势,同时还必须通过加大有效市场营销才能扩大金融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三)提升银行员工综合素质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人才的引进、选拔、任用、晋升方面都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所以应针对原有制度进行完善。首先通过高标准选派、重点任用等方式吸引金融领域高技能人才,丰富其员工队伍;其次制定符合中小商业银行特点的人才晋升制度,做到员工潜能最大开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使其员工的整体素 质得到提升,并以此调动员工创新服务的积极性;再次,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并建立与其相匹配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定期考核使不符合银行发展需要的员工脱离中小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在减轻银行人员成本负担的同时使其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再次,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员工特点、挖掘 员工潜能,培养创新意识,以此扭转员工传统服务理念,实现服务创新,除此之外,中小商业银行应积极引进海外高级人才,带动中小商业银行在服务、理念、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四)坚持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

科技就是生产力,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中小商业银行不能回避,只 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环境的变化。一是摆脱传统思维模式。要充分认识大数 据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商业模式带来的冲击和变革,树立危机意识和忧 患意识,主动顺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从战略高度将金融互联网及电子渠 道作为未来提供金融服务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主渠道,以迎接互联网金融的 变革。二是改变盈利的着眼点。服务创新要紧跟互联网发展步伐,真正把“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融入到自身业务中去,探索建立新的电子化 金融商业模式,重构自身的价值网络,拓宽盈利渠道。互联网模式的服务创新不但利于业务开展、方便用户,而且互联网金融节约了人力资源利于降低银行经营创新成本。

参考文献

[1]朱小霜.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研究生院,2015 [2]马晓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问题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博士生学院,2013 [3]陈丽.论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J].现代商业,2016 [4]吴钊.在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背景下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2014 [5]刘兆胜、陈菲黄、国涛.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模式路径选择研究[M]金融监管研究,2013 [6]邱燕.《财经问题研究》[M],2013年第10期

[7]田华茂.大数据时代中小商业银行的战略与路径[J].银行家,2013

第三篇:浅谈我国中小城市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谈我国中小城市管理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小城市管理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实现城市化、构建和谐社会则必须加强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如何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一直是城市政府的努力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城市管理现状和问题,并浅谈相应的对策,提供部分个人意见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优化城市管理环境。

关键词:城市管理 行政执法 现状及问题 对策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是建立在现代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为城市活动和发展提供科学、民主、法制的保障和有效的控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以实现最大综合效益的政府行为。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提高中小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城市管理是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小城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中小城市环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极高的无形资产。中小城市管理搞好了,可以为国家经济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可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因此,提高中小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把环境效益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是发展中小城市经济社会的客观存在要求。

(二)高水平的中小城市管理体现了当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城市管理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城市管理是对城市的规划、公用设施、经济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客观调控与管理,在社会文明进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管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培养广大市民的卫生、环保、交通、法律、社会公德等现代文明意识,使他们的文明素质与现代化的城市相适应,从而营造出具有良好道德风尚,具有科学、健康、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这是当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三)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放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城市环境对于人的精神状态、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把城市搞得亮一些、美一些、绿一些、干净一些、整齐一些、通畅一些,这既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所企盼的。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强化整体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

二、新形式下的中小城市管理现状分析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将使中小城市管理面临严峻考验,比如:在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如何应对外资企业和外来投资者;如何调整行政执法人才结构、引进精通外语翻译兼执法人员以及配备中外文对照的城市管理法律文本和警示标语牌;如何面对外资企业和外国公民参与城市公共设施投资与经营管理等。

(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挑战。面对中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都市圈的大幅扩容,市区人口将越来越多。因此,城市管理必须考虑加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调整行政区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市规划工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立快速高效的交通体系;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问题,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中小城市管理带来了新挑战。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成分、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势必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由此给中小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城市管理氛围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执法队伍在执法中遇到的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等问题,困扰着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三、中小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境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群众性、流动性较强,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情况复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些年来,有关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城市管理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已深入人心,城市管理的水平也大大提升,城市管理不但有组织、有体制,而且建管并重、重在管理、标本兼治、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管罚分离、堵疏结合、市民参与等机制逐步形成,另外城市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很大的拓展,从党政机关到社区层面均有涉及,城市管理纳入的服务视线不断扩大。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中小城市城市管理工作中还还存在着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城市管理的理念需要开拓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建设,一个高品位的城市更离不开城市管理,“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这个观点虽被大家所认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还有“重建轻管”,“重硬忽软”的思想。因此,在社会经济现代化迅速发展,在对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理解贯彻中,建立新的城市管理理念,探索和引进科学管理城市的方式已成为城市管理的迫切之需。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其要重视并强化城市管理的理念,要树立向管理出成效、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

(二)城市管理的环境较差。

1、中小城市基础设施相对条件较差,品位难提高。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我国才真正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至九十年代末才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中小城市政府也才有财力投入城市建设,中小城市也才真正开始改变面貌。但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大多数中小城市的公共设施很脆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脏乱差的问题依然很突出。旧城、老城多,现代化建筑少;缺乏总体规划;居民住宅破旧;人口稠密,街巷狭窄;道路不畅,坑凹不平;人车拥挤,卫生状况差,无公共设施等等。短时期内很难改变状况,管理难度大,城市的品位也很难提高。

2、中小城市管理的对象文明程度相对不高,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严重。近些年来,虽然中小城市人口得到大幅度扩充,但居民大多是从农民转化而来,农村意识较浓,城市意识不强。他们主要靠做生意搞经营谋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一些老城里人同样缺乏城市管理意识、大局意识,利己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严重,惟利是图、我行我素,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对城管工作或是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或是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有的甚至故意毁损城市设施等等。如:故意弄死行道树、踩踏绿化苗木、毁损护栏,偷盗路灯杆线,毁损环卫设施,砸碎橱窗玻璃,推倒交通护栏等。

3、中小城市脏乱严重。一是居民生活垃圾不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倾倒脏。一些市民生活垃圾不愿袋装,也不论早中晚随时想倒就倒、想倒哪里就倒哪里。比如,早晨环卫工人才把街道扫净,一些商店开门时就把室内的垃圾扫出门外,有的临街居民,晚上竟然从住宿楼上将袋装垃圾抛下街面。二是沿街小吃店占道经营、洗刷餐具,油污、炉灶烟尘脏。三是中小城市建设工地不能封闭作业,渣土运输沿路抛撒,车辆污染路面脏。四是车辆乱,中小城市内有出租小汽

车、面包车、货运卡车、人力三轮车、货运大小三轮车,私人摩托车,机关用车,还有无站可进或不愿进站的经营面的车。另外还有大量的自行车,由于城内没有停车场,这些车辆全部停在街道和人行道上,又不按规矩摆放,既侵占路面又造成城内道路拥挤、秩序混乱。五是摊点乱。许多下岗工人和进城农民把占道摆摊当作谋生的方式,便出现了“找门路、占马路、想就业、摆摊点”的状况。有些有门面的经营户未经前置许可或根本无经营场所,但相关部门都核发了营业执照,造成他们“合法”的出店占道经营。如沿街的修车、洗车,农机销售、建材销售、焊接加工和无后堂、无下水道的饮食小吃店。六是杂物占道乱。一些沿街居民在自己门前画地为营,认为是自己家的场地想怎么就怎么,因此,霸占人行道拉围墙堆杂物恣意侵占。七是招牌广告乱。沿街商店门头招牌缺乏统一规范管理大小、前后、高低都不整齐,有了门头招牌还要搞落地灯箱。八是乱搭建。各类电话亭、售货亭、遮阳蓬、挡雨棚等比比皆是。九是乱挖撬。刚修好的街道、人行道彩砖被单位或私人随意挖掘。十是中小城市“牛皮癣”严重。什么招聘、办证、行医、辅导等等在中小城市墙壁、电线杆上随处可见,哪里干净他就往哪里涂,清除不尽。

(三)城市管理的管理对象复杂。中小城市是正在茁壮成长的城市,因此,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比重逐步增多,人口流量大,进城农民多等问题存在,在这些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依法经营意识较差,善于与城市管理员“捉迷藏”,想尽一切办法“钻空子”。而且失业人员(含下岗工人)和进城农工以及孤寡残等弱势群体较多,他们大多从事简单商品买卖活动,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由于受习惯思维影响,往往对城市的管理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还有部分居民趋利而为,导致违法建设、随意改变房屋用途和墙体结构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城区内乱摆乱卖屡禁不止问题突出。这些现象和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上某些弱势群体一无资金开设门店,二无专业技能从事固定职业,经常流落城区占道经营造成的,所以城管工作难度大大增加。这种现象也反映出城市功能需要完善,如果各类市场、停车场等设施比较完备,就可以使那些为生计所迫的占道摊贩、乱停乱放的各类车辆“有场可进”、“有市可归”。

(四)城市管理的法制建设不够健全。根据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原则,中小城市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就形成完善的体系而言,仍有一定的距离,尚需付出很大的努力,尤其是部分法律、法规由于受到管理体制和部门利益的制约而难以出台,这不但造成法律、法规滞后于现实管理的需要,而且还造成管理的混乱,从而导致大量的管理活动缺乏应有的法律支持,城市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被严重削弱。例如,在城市主要道路沿街建筑立面管理上,对沿街建筑产权主体没有限定性自行维护修缮的责任规定,更没有相关处罚条款;在城市“牛皮癣”方面,罚款对身无分文的外来人员无法实施;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方面没有其他约束机制。现行的有关城市管理法规虽然较多,但城市管理目前仍没有一部独立完备的法律法规。有些城市管理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的处罚规定,立法空白或立法不配套明显存在。没有了明确的法律、法规,处罚时就没有相关的依法行依据,城管执法无所适从。

(五)城市管理的执法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城管管的是穷人,工商管的是富人,公安管的是犯人。我觉得很有道理,城市管理中矛盾最突出的就是与穷人,或者说是弱势群体之间的冲突。如小摊贩、马路菜场

的菜农以及小餐饮店经营者。不能说他们的素质差,穷人摆摊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而罚款、没收商品等行为势必会直接危及到个人及其家庭的生存,当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受到威胁时,不管何等高素质的人都会采取不理性的行为,这是弱势群体的生存权与城市环境品位权之间矛盾的反映,这种矛盾冲突的产生势必影响到执法对象对执法工作的抵制和抗拒,也势必会导致执法环境的恶化。目前仍有不少执法工作人员不熟悉相关法规,方法简单粗暴,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稍有不慎易与管理对象发生争吵,酿成恶性事件。

四、提高中小城市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城市管理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肩负着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公安交通、工商行政和市容环卫等职能,面临着点多、面广、线长和工作量大的局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随着中小城市化进程加快,必须树立“人本主义”理念,建立服务型城管,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一)树立现代化的城市管理观念。

1、坚持“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城市管理要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遵循“人性化”原则。所谓“人性化”就是要充分尊重人的存在和价值,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包括现实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现实的需要已由过去的“水电路房”四大瓶颈转变为绿化、环卫等方面的滞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则应大力加强环境建设,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二是追求“人格化”品质。所谓“人格化”,就是把城市赋予具有吸引力的人文色彩和特色风范,从而产生独到的人格魅力。三是发挥人的创造性。人是环境建设的主体,必须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环境建设中的活力“因子”,成为我们美好家园的风景线。

2、坚持“依法治市、以德治市”的基本方针。“依法治市”的基本方针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一是要彻底解决城管综合执法的合法地位问题。二是要坚持“严管重罚”的原则。三是不断强化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以德治市”的基本方针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优良的作风感染群众,用优秀的品德鼓舞群众,用优质的服务方便群众。一要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法理念。执法中要讲究执法艺术,针对管理对象的在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对下岗职工、进城农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区别对待。二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执法中既要坚持原则严格管理,也要换位思考,多为管理对象着想,运用疏堵结合、管理与教育并重的方式,尊重其人格、维护其权益、体恤其需求、顾及其感受,通过实行柔性管理,来体现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

3、坚持“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的工作思路。城市就象一本书,有的粗俗浅薄,有的博大精深,之所以给人的感受不同,就在于文化内涵的多寡、城市品位的高下。城市管理工作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一是提升城市个性品位。发挥城市的特色和优势,展示其文化色彩,使其发挥独特个性。二是提升城市经济品位,构筑区域性的科教、文化、商贸、信息中心,明确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和主攻方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实施高科技和优秀文化带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三是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做到给排水、供电、通讯、道路交通、自身建筑等多系

统并举,实现层次递进、功能升级、协调发展,从而不断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四是提升城市管理品位。增强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理顺综合执法、行政管理等体制,引导市政、环卫、园林走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形成相互协调、运转自如、精简高效的管理格局。

4、坚持“由突击型到长效型、由粗放型到精细型”的历史转变。城市管理应当由过去被动迎检,突击执法转向经常性、规范化的管理,由过去粗线条、低层次、低水平徘徊的局面转向从细微着手,注重塑造精品的高级阶段。一是要运用综合手段来管理。在运用行政手段的同时,要同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真正实现标本兼治。比如处理乱摆乱卖问题,在驱赶、取缔的同时,要出台配套招商政策加快相关市场的建设,引导马路市场归市经营,马路摊担归店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严重影响市容的顽症。二是要逐步延伸推进。城市管理要上新台阶,上新水平,必须由主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由公共地域向居民小区、单位庭院延伸、由城区向城郊结合部延伸、由重点时段管理向全天候管理延伸、由市容管理向综合管理延伸。在地域上,应当整治一片、巩固一片,然后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城市的每一角落都没有脏乱差的容身之地,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抓,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在时间上,由现在的着力抓违章现象出现较多或特定的重点时段的管理到全天候24小时的监控跟踪管理。在内容上,通过巩固市容管理的基础上,推进对环保、静态交通等多面、综合性管理。

5、坚持“管理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的目标取向。我国正处在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无论国际还是国内,说到底就是环境竞争,环境是金钱、是品牌、是生产力,哪个城市环境好,人就往那去,资金就往那里流,各种物质就往那里聚集。因此,城市管理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发展生产力,通过管理现代化,促进城市的现代化。一是要创新管理观念,打造服务型城市管理。二是创新作业方式,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高新技术,使传统的市政、环卫、园林等的作业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三是创新管理手段。要加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充分运用遥感、宽带网、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真正把城市管理的水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6、大力发展中小城市经济,依靠改革和发展经济来解决城管难的问题。大力发展经济,依靠改革和发展来解决问题是根本之策。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决定着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因此,城市管理工作必须围绕政府工作,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搞好服务,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政府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城市建设,改造旧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城管装备,提高城市品位。只有发展经济,下岗职工、进城农民才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不把占道摆摊当作生活唯一出路。才能改变“找门路、占马路、想就业、摆摊点”的状况,减轻城市管理的压力,促进城市管理

(二)建立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

1、改革现行城管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根据国家《行政处罚法》等有关规定,从1996年开始至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在23个省、自治区的79个城市和3个直辖市相继开展,可以效仿其他城市,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负责集中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城市规划、城市绿化、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等方面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有效地解决了分散执法,效率不高的弊端。

2、统一管理模式,强化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的城市管理构成模式,明确市、区、街三级管理的职责与职权。市与城区两级政府都有责任管理城市,市与城区两级政府都设市政管理局机构,市设综合执法支队,各城区设立综合执法大队,形成“以市为中心、以区为重点、以街道为基础”的城市管理体系。保证政府机构的设置、机构间的职责划分等都有相关法律、制度加以约束。

3、统一执法队伍。注重执法队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统一执法身份、统一执法职能、统一执法牌证、统一执法程序、统一执法服装。

(三)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切实依法行政。现代文明城市需要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来管理,这支队伍应受到良好的训练,行为规范体现城市的风貌,代表城市管理的素质。其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合法、公正、公开。

1、推行执法公示制。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能和权限要求,向社会公开办案程序、办案时限、处理依据、处理标准和处理结果。

2、推行执法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明确规定各执法岗位的权限、范围、程序以及相对应的责任,要求执法人员必须履行职责,不失职;遵循权限,不越权;符合法定目的,不滥用职权;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避免行政失当。同时,实行执法过错追究制,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一旦行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合法权益,要敢于承担相关责任,并对有故意和重大过失者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3、推行执法承诺制。要从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向社会公开承诺。在公正执法方面,要做到“四个严格”:即严格执行法律规定,不乱罚款;严格案件集体审定,杜绝关系案、人情案;严格案件督查,防止漏查行为的发生;严格办案程序,实行规范执法。在文明办案方面,实行挂牌着装上岗,要做到语言文明、服务热情、行为文雅、诚实守信、礼貌周到。在办事效率方面,实行首问负责制和接警、立案报批限时制;同时制订鼓励诚信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制度及奖惩措施,广泛开展“文明诚信,公正执法,争做人民满意城管卫士”活动,彻底解决执法不规范、不公正、推诿扯皮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行为。

(四)营造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执法”也只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毕竟现在很多让城市管理工作者为难的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和行为主要还是因经济、文化条件和城市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故意违法的人和事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是少数的。因此,城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如何采取一些更具有人性化和人情味的管理操作方法来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

1、加强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并力争建设得更多更快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充分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消除影响城市环境行为产生的根源。

2、根据城市的区域功能、交通流量等因素,在城市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下,为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应考虑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提供部分场地及次要街道并加强行政管理手段,让部分弱势群体有谋生之希望,真正体现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教育和监督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经营行为,使其树立自觉爱护城市环境卫生的意识,以引导的方式逐步规范和提升城市的品味。

3、加强文明城市建设宣传、对城市管理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向单位、市民广泛宣传,使文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加强文明城市建设活动的开展,广泛吸引群众,使群众自发自觉参与到城市的管理中来,共建美好家园。

4、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使各单位、市民主动参与城管工作,协助城管工作。城市管理部门既是城市文明窗口的管理者,更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要主动贴近群众,经常到各单位、门店和居民当中征求意见,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要加强与横向、纵向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协调,集中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工作生活环境。

[结语]

我国中小城市管理的问题在于缺乏真正从群众间自发自觉的意识的唤醒。文明不应该是规范出来的,而应该靠一个社会的自然向前发展的文明意识的萌发,法律法规只能起到规范人们的具体行为,而无法干预到人们文明意识的形成与存在。想要真正解决我国中小城市管理的问题,就应从提高全民素质开始,增强人们保护城市生活环境意识,此为治本之策。相信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执法环境的优化,城市管理问题终究会被解决,我们的城市家园也一定会更加美丽、文明。

[谢辞]

对撰写本文中给予帮助和辅导的*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马彦琳、刘建平主编.《现代城市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2]潘小娟主编.市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3]倪鹏飞.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中国城市经济,1999,4

[4]华晨.城市竞争——影响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双刃剑.城市规划,2002(26),1

[5]叶南客,李芸著.战略与目标——城市管理系统与操作新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6]沈建法.城市政治经济学与城市管治.城市规划,2000,11

[7]孙金平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2005-11-14 [8]佚名

《中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

2006-5-10

第四篇: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姓名:王慧学号:11142128

【中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给传统政府的管理模式带来一场革命。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准。本文从电子政务的特点及发展入手,结合我国近年来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总结出我国在电子政务的道路上的成就及不足,以期得出相关有效的策略为我国电子政务在政府应用上的作用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正文: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与特点

电子政务,政务是核心,电子是手段,就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特点:

第一,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也就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

第二,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

第三,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第四,电子政务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从电子政务的概念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该符合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硬件系统是电子政务实现的载体;二是处理的事务都是与政府有关的公共事务,是政府实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一种手段。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①: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

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变革。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根据《第十九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显示①,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国共建成各类网站843,000个,上网计算机总数5940万台,上网用户总人数13700万人,我国域名总数(包括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和COM,NET,ORG等通用顶级域名)为4,109,020个。虽然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总数很大,增长速度较,但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目前还很低,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大。

2、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站建设已初步完成。根据《第十九次中国 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①,截止到2006年12月31,我国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803,393个。与2005年同期调查的1096924个相比增长了164.4%。我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CN下注册域名数增长势头强劲,不同部门局域网已搭建完成。

3、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使办公效率大幅提高。许多地方政府,如上海,深圳、天津等沿海城市都提出以电子政务为核心内容的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

4、政府网站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加强,双向互动性有所 提高。根据《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显示④,在信息服务提供方面,大多数的政府网站提供“政府职能”、“业务介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政府新闻”。政府网站提供最多的交互性服务有“政府信箱”、“留言板”、“投诉,举报/信访”、“民意调查,意见征集”等。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电子政务的起步及发展皆晚于他国,不仅表现在理论研究的不成熟和短板方面,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

1、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

一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把工作与电子政务割裂开,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 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和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和网络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部分政府公务员担心发展电子政务会对自身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对电子政务有抵触、消极情绪。

2、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零散进行的,条块分割较为严 重,缺乏统一规划,使得大部分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彼此之间很难实现互联、互通、互利用、互操作。一味追求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缺乏统一标准是主要原因。目前,跨部门、跨地区对数据互联共享的需求已十分迫切,电子政务标准化已成焦点问题。

3、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未到位

由于我国现行的政府机构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曾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运作,尽管现在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但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还随处可见,如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严重,审批过多,政府工作缺乏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透明度低,暗箱操作严重,政府决策科学性差,对政府行为缺乏监督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与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要杜绝这些行为,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迅速实现电子政务所要求的“一站式”“一体化”服务还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

4、公众信息需求了解不够,忽视对公众与企业的满意度调查

尽管“服务型”政府在理论上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但是在实践中,行政组织传统的“只向上级负责”而非“关注效果,向用户负责”的作风仍然十分普遍。这导致的问题包括:①政府信息公开范围较小,在可公开可不公开的灰色地带大都做法保守,以不公开为主;②忽视公众的需求调查,只围绕着上级政府的评价指标转,在网站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但是与公众的真实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网站的有效利用率仍然很低;③网站的服务功能仍然不够完善,网上办事项目较少,忽视企业用户的需要,缺乏信息无障碍通道建设,忽略残疾人等信息弱势群体的需要;④笔者的研究显示,政府在网站建成后,基本没有进行过对公众、企业用户的满意度调查,在网站升级投资立项时,仍然存在着很大主观性与盲目性。

5、缺乏专业的电子政务建设人才

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开展了5年多的时间,但时至今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请一些专业的网络公司进行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后,长期请网络公司人员驻守,一旦网络公司人员离开电子政务系统运转就受到影响,有的地区在市、区级政府部门均实施了电子政务的前提下,真正的电子政务人才屈指可数,个别部门甚至没有一个人懂得操作电脑,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其运作情况可想而知。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并提高认识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此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求从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开始。因为电子政务的实施必然会牵涉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既得利益,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参与,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会流于形式。其次要求广大政府公务员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思想,认识到电子政务是贯彻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途径与方法,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体现。再次要求政府各相关部门进行“系统思考”,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制定发展规划并建立统一技术标准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的提。目前,必须重点建立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政府办公特点并与罔际标准兼容的电子政务标准,制定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组织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系统,编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修订和制定急需的标准实行方式,构建标准符合性检测机制和实施机制,完善标准咨询与服务体系。

3、加大行政改革并创新政府管理

实施电子政务,将使原有的行政方式转换到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它需要业务模式做较大的调整,需要优化和扩展行政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地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更重要的是需要与企业、团体、民众、社会服务机构等众多的网上客体协调。所以,政府要在未来社会中提升管理的权威和效率,要在国与国竞争中取得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如何适应新的行政环境,调整行政组织,转变行政方法,进行行政改革。

4、加强电子政务的人性化与动态交互功能使之更贴近公众

我国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时候.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例如加拿大,其政府所有的网上服务,都是在对用户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推出的,以充分满足公民的需求和期望。我们也应该注意进一步加强对群众各方面要求的了解,以此为根据来制定工作流程,重视政务网站的人性化设计,在服务的便利性上下功夫,把方便群众、满足群众多种多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5、建设一支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公务员队伍

电子政务对国家公务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知识存、应用技能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政府阚络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公务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以复合型人才为标准的国家公务员知识更新、电子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电子政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政府应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第五篇: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

资源环境科学062班0640300426王建华

[论文关键词]绿色食品 发展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我国发展绿色食品,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介绍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我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现在经历了10年多时间,其间在中国不仅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而且还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现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委托了38个分支管理机构、定点委托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机构56个、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测机构9个,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网络。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绿色食品工作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它的示范带动作用,绿色食品品牌已经成为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一个精品形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是入世以后带动我国农产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以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绿色食品发展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因此,依法完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实现绿色食品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已经成为绿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199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绿色食品标志图形、中英文及图形、文字组合等4种形式在9大类商品上共33件证明商标的注册工作;中国农业部制定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标志着绿色食品作为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在中国的形成,同时也表明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截止1998年底,全国共开发绿色食品产品1018个,生产总量为840万吨,开发面积达226万公顷,分别是1990年的8倍、24倍、56倍,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26%、42%和57%。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70%。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分布中国各地,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许多产品是中国名牌产品。1998年,中国参与绿色食品开发的企业有619个,企业年生产总值达402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为285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17亿元人民币,其中80%以上的企业由于开发绿色食品经济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目前,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所谓“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物质,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消费认识不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认识、不了解,使得绿色食品在我国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未能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需求。据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绿色食品”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但多数人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是现阶段重要的工作,从而促使消费者自觉购买、使用绿色产品,把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

(二)经济条件不成熟。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农药等人工合成物质,限制转基因等某些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引起了产量的下降,加上认证、加工、储藏、检验、包装等各环节的特殊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成本要高于普通产品,造成绿色食品定价较高。市场上,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近10倍。这就使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三)产品结构不合理。近10年,绿色食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1%。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2003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产品占28%,蔬菜类占17%,饮料类占l5%,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四)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二、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现今,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并不良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强化宣传,推动绿色食品消费潮流。研究发现,消费只有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消费理念,所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引导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营养、优质的特性,强调绿色食品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营销对策上,要通过CIS设计来提高绿色食品的宣传效应,在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设计中贯之以绿色食品思想,辅之以环境保护行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传播绿色文化,烘托出绿色食品消费氛围。通过普及绿色食品消费观念和知识,使消费者熟悉绿色食品的涵义、特性、标志、标识,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使更多消费者认识绿色食品对保证身体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自觉的绿色食品消费需求。

(二)完善绿色食品科技含量。检查发现,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决定了其附加值及价格,只有通过投入高科技,才能有高产出、高效益。所以,要加强同有关科研机构、高校、监督检测机构等合作和开发,逐步形成完善的绿色食品科研开发和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开放性服务

体系,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推动。加强绿色食品人才体系建设,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和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专职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

(三)自主开发绿色农产品。在浙江省,发展绿色产品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虽然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全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发展不完善,缺乏绿色食品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缺乏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使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难以衔接,尚未形成绿色食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针对这种区情,就可以实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优先从山区、半山区沿海滩涂、生态农业实施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逐步在不同地区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生产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开发的主体地位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有一定影响的绿色食品生产体系。按照把产业调新、产品调优、档次调高、规模调大的要求,结合各乡镇不同的产地、气候条件,确定发展不同的项目,以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使农业由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自主开发绿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绿色食品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苗青松.赵开兵安徽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15)结合安徽省生产绿色食品的实际,从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优势、发展重点以及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安徽省绿色食品的进一步发展提出

建议和对策.2.期刊论文仲山民.胡芳名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经济林研究2001(2)绿色食品已经成为当今人们食品文化的价值方向.1990年以来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很快,建立了绿色食品管理和检测机构,有力地推动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为人世做了重要的技术物质准备.3燕香梅,沈阳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19,1833.4期刊论文布建中.张秀卿.Bu Jianzhong.Zhang Xiuqin 浅析山西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前景-农产品加工·学

刊2005(6)

分析山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优势及前景.界定了绿色食品的概念,阐述了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意义,针对山西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指出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广阔前景.5.期刊论文姜媛媛.刘兆庆.李达.刘爽.万立波.Jiang Yuanyuan.Liu Zhaoqing.Li Da.Liu Shuang.Wan Libo 绿色

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12)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深入探讨.6.期刊论文张勇.俞菊英.潘晶华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3)

对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与探讨.分析了绿色食品在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根据辽宁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发

展绿色食品的相关对策.7.会议论文欧阳喜辉 北京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 2001

文章对北京市绿色食品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北京市绿色食品发展具有资源、区位、政策和资金四个优势,并提出了北京市绿色

食品发展的制约因素.明确了北京市城效型绿色食品发展的基本原则,“十五”发展目标,发

展重点,并提出了保障措施,对全国其它城郊型绿色食品的发展

具有借鉴意义.8.期刊论文赵力 营口市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25(3)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发展绿色食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本文阐述营口市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绿

色食品对策与建议.9.期刊论文董秀金.田光明.王小骊.叶雪珠.胡桂仙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科技咨询导报2007(27)

现阶段,绿色食品已是我国绿色产品链中的一个新亮点,本文在分析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希望对我国绿色食品的健

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作用.10陈福明,绿色食品产业与中国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871188.

11苗青松、赵开兵,安徽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694670,4675.

下载浅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现状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以其自身的高效性、全球性、互动性等优势成为了时代的......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不同的经济形势鳞次栉比的出现。之前,银行仅仅只是有中央银行及投资银行两种形式,而现在,投资者为了......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商场现代化》 作者:王仕杰 梅 强 文学舟[摘要] 本文从我国不同模式担保机构的现状出发,阐述担保......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的对策

    一、中资与外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概述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根据传统,是指银行不需要使用自有资金提供服务收费经营业务.它与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而最根本的区别......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推荐五篇)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董越(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摘要:中国的服务贸易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08 级资环1班 冯佳珺学好:20087381[摘要]早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初期,广大农村就依据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旅游”活动。进......

    我国农业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现状及对策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

    我国施工企业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施工企业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赵海艳张渊(1.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102442; 2.北京首钢设计院,北京100041)【摘要】自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后,建筑行业陷于业绩整体下滑的态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