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管理知识点
班级:学校为实现一定是教育目的,把处于一定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基层教育组织。学习型组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富有生命力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者按照交易管理规律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组织班级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社会化: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待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活动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1.班级的特点:依赖性、学习性、教育性、社会性。
2.班级的发展历程:班级的出现、发展、当代班级的新特点(开放式班级的出现、分层变
动式、班级规模适当缩小、多种教学组织的综合运用)
3.班级管理课程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与学习结合;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班主任: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
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以教师专业化标准为基础,逐步掌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经过长期培养训练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与技巧,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职责。
自我发展规划: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4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地位:(1)班级管理中主客体的辩证统一;(2)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双重
角色;(3)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4.班级管理中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人;(2)学生是儿童;(3)学生是学生 5.班主任的作用:(1)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直接责任者;(2)是学校工作展开的纽带和
具体实施者;(3)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班级管理目标:班级管理主体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内使班级集体达到一种所期望的状态。
6.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考虑因素):(1)社会性质(2)班级管理活动的规律(3)学校的教育目标:(4)班级的现实状态 7.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程序:(1)全面收集资料,掌握内外信息;(2)提出目标方案
(3)评估目标方案;(4)比较分析,择优而定。
8.班级管理内容:班级的组织建设;班级的日常管理;班级的活动管理;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班级管理原则:班级管理者组织全班学生,参加学习、劳动、文体、社交等多项教育与管理活动,有效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制度管理方法:班级管理者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并运用它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方式。民主管理方法:班级管理者广泛发动被管理者积极参与管理活动,以完成各项任务。
学生自主管理方法:班级管理者让班级成员依据教育目标的要求以及自己和组织自身的特点,独立自主地管理班级活动的管理方式。
目标管理法:以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活动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
8.班级管理的原则:方向性、全面管理、自主参与、管教结合、全员激励、平行管理 9.班级管理的方法:制度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目标管理、情感沟通 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不是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班集体,班集体有特定的内涵,需要经过大量的组织教育工作才能形成。10.良好的班集体:(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健全的组织结构;
(3)形成了健康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制度环境:班级日常生活常规
物质环境:以物质为载体的环境,由人工创设的,能发挥育人功能的环境。10.班级制度环境管理:(1)考勤制度;(2)课堂学习制度;(3)考试管理 11.班级座位编排原则:(1)互补性:品行互补、“智能”互补、环境互补、性别互补
(2)灵活性原则 12.教师对学生人际交往指导:(1)提高对人际交往的认识;(2)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4)转变错误的交往观念;(4)教给学生交往的技能和技巧 13.对学习的指导:(1)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选择学习的方向;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和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14.奖励、惩罚注意的问题:(1)正确认识奖励和惩罚;(2)适度运用;(3)公平合理
(4)认清宗旨;(5)讲求艺术 15.操行评语的撰写:(1)平等对话成为评语主导;(2)个性化和针对性成为内容的主体
(3)追求形式多样性:赞美式、忠告式、宽容信任式
班级活动: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完成学校的教育计划,组织班级集体成员参加的一系列活动。
16.班级活动的意义:(1)能促进学生多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2)能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3)是组织、建设良好班集体的有效方法;(4)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7.组织班级活动的原则:目的性、针对性、多样性、易操作性、创造性、整体性。班级文化: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
班级物质文化:班级文化的表层,是班级文化的“硬件”。班级制度文化:班级成员在实习班级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准则的总和。
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习得且共同认同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或思绪反应方式
18.班级文化特点:系统性、独特性、主体性、动态发展性、相对独立性与稳定性、向上性、多元性、潜在性
19.班级文化的功能:育人功能、凝聚功能、制约功能、激励功能
20.班级文化管理的方法:文化讲座法、励志训练法、精神激励法、团队管理法、自我教育法、环境熏陶法、活动渗透法、典型示范法
21.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缺乏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与规范的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管理随意化;(2)只重视常规管理与成绩管理,班级文化管理内容片面化;(3)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班级管理权威绝对化;(4)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班级管理方法与途径简单化(5)缺乏层次化与人性化,班级管理文化管理中的评价文化主观化 22.优化班级文化管理:(1)加强培训工作,更新班主任班级管理观念;
(2)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班级文化管理;(3)建立科学的班级工作评价体系;(4)确立“立体化”三级班级文化管理模式
突发事件:和日常的事件相对应的带有突发性、偶然性、破坏性的事件
冷处理:对有些突发事件,班主任不急于表态,急于下结论,而应该保持头脑的冷静。情绪的镇定,冷静观察、沉着分析当时当地的情况,采取最佳的手段或者当时解决突发事件或者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处理。
迂回法:当教育时机还不成熟时,另辟解决矛盾冲突的路径的一种教育方法 当机立断法:在班级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紧要关头,班主任应立即做出决断,采取有效的紧急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23.班级常见突发事件:人际分歧、家庭变故、厌学辍学、财务丢失、早恋、暴力冲突、顶撞老师、恶作剧、学生自杀
24.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冷、幽默化解法、因势利导法、迂回法、当机立断法、用爱感化 25.家长权利:(1)知道学习怎样教育他们的子女;(2)了解学校的政策和计划并可对此作出影响;(3)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子女的受教育权利不受任何人剥夺侵犯;(4)认可学校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上承担的责任
26.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1)难以承担的重任—学校教育的局限;
(2)个性教育的主战场-家庭教育的优势
27.我国家校合作的问题:(1)认识错位、观念陈旧;(2)活动无序、合作无据
(3)亟待改善的家长会 28.家长工作管理的一般原则:(1)科学性原则;(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
(3)针对性原则(4)激励性原则(5)互补性原则(6)坚持性原则(7)全面性原则 “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以学校为中心延伸出去的能够满足家长需要的各项合作。“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由学校或社区指向家庭的、能够配合学校教育的各项活动。“家校e”: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的技术手段,以最容易的方式把家庭和学校的双方融入到现代教育中,实现家校教育合作和教育信息化。
班级管理的评价:以班级管理为对象,根据班级管理目标,采取一定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对班级管理工作过程及效果进行测定,并对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9.班级管理评价的内容:(1)奋斗目标(2)班级管理者(3)班级组织的发展状况
(4)班级环境建设 30.班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步骤:(1)确定评价指标(2)分配指标权重
(3)编制评价标准
31.班级管理评价实施(更具可操作性)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4)操作性(5)导向性
32.班级管理评价实施的程序:准备阶段:组织准备、方案准备、舆论准备
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
第二篇:班级管理知识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班级管理》考点归纳
班级与班级管理
了解
1、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4、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掌握
1、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2、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运用
1、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2、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2.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3.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二、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组织的建设2.班级日常管理3.班级活动的管理4.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三、班级管理的模式
(一)常规管理(二)平行管理(三)民主管理(四)目标管理
1.班级平行管理: 内涵: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要求:对班集体和个别学生双管齐下、相互渗透的管理,既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其真正成为教育的力量,又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来促进班集体的管理和发展。
2.班级常规管理:
概念: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内容: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
作用:第一,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第二,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康、活泼、积极、有效的班集体;第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3.班级民主管理: 内涵: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要求:一是在班级管理的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的各个阶段,都让学生参与进来;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4.班级目标管理: 内涵: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
要求:围绕全体成员共同确立的班级奋斗目标,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班级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目标的引导下,实施学生自我管理。
四、班级管理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二)全面管理原则(三)自主参与原则(四)教管结合原则(五)全员激励原则(六)平行管理原则
五、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二)目标管理法(三)情境感染法(四)规范制约法(五)舆论影响法(六)心理疏导法(七)行为训练法
六、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原则5.冷处理原则
七、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5.保证教学进度
九、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问题:第一,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第二,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解决措施:第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第二,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第三,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班主任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工作、开展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班级活动与课外活动
一、班队活动的类型
(一)主题教育(二)班队例会(三)班队文艺活动(四)班队体育活动(五)班队科技活动(六)班队劳动(七)班队游戏活动(八)少先队活动
二、课外活动的含义
课外活动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目的是使学生得到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三、课外活动的内容
1.学科活动 2.科技活动 3.文体活动 4.社会活动 5.游戏活动 6.课外阅读活动 7.主题活动
四、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第三篇:幼儿园班级管理知识点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模块
以纵向角度为主(配有横向)考察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一些大思路如下:
一、幼儿入园适应工作
幼儿入园准备
新生入园适应指导
二、班级环境创设
教室环境
活动区环境
生活区环境
心理环境
三、班级一日常规工作管理
一日生活常规
一日教育游戏活动常规
四、班级安全管理
入园离园的安全问题
户外活动 区域活动的安全问题
生活环节的安全问题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五、班级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主题的选择与开发
(如:六一庆祝活动)
主题活动目标的确定
主题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确定
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六、幼儿良好品行的培养
幼儿的自信心、合作行为、诚信品质、规则意识等
幼儿常见问题行为的处理 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那些与普通个体的一般行为相比所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者不恰当的行为。问题行为有不同的种类:
内部问题行为(内隐问题)焦虑 抑郁 社会退缩
外部问题行为(外显问题)多动 攻击 违纪 另外的分类方法:
社会行为问题(说谎 攻击 自私 任性 破坏性 等)情绪问题
(冷漠 抑郁 焦虑 易幻想 过分敏感等)
习惯问题
(吸手指头 咬指甲 眨眼等 饮食 睡眠
排泄等方面的不良)精神问题
(恐惧症 忧郁症 狂躁症 多动症 自闭症 精神分裂症前兆等)
七、家庭与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
家庭教育资源的利用
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
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活动的开展
八、班级特色的创建
班级特色创建的准备工作
特色班级创建的成果展示
九、大班幼小衔接的准备
幼小衔接方案的选择、实施与评价
横向上看:内容结构
按照管理的七大因素来划分,即从 人、财、事、物、时间、空间、信息七大方面来思考和构建班级管理的内容。
鉴于幼儿园班级中“财”管理机会稀少,故而减少为六个子方面来分析班级管理要管些什么。
1、人的管理
涉及:教师、保育员、幼儿、家长
人是有千差万别的,管理要人性化,园长对职工如此,教师对孩子和家长也应以人为本。教师要做到 眼中有孩子。追求职业精神和专业化成长。
孩子是有个别差异的,要有爱心和耐心,尽力帮助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2、物的管理(教学、游戏和生活所需的所有物资)
幼儿园班级的物质要素是班级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对保教质量也有直接的影响。
(1)空间条件
室内条件
人均面积一般不宜低于2平方米,总面积不能低于50平。另外 综合功能活动室为90平左右。(2)室外条件
户外活动场地
室外绿化率15%以上
角落布置
班级管理的任务主要有:
(1)管理并使用好班级硬件资源
(2)全面的幼儿保育和教育任务
(3)班级环境管理
(4)班级安全管理
(5)家园一体化教育
幼儿班级管理与实践
一、幼儿班级管理的概述
(一)班级管理的含义
(二)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三)幼儿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班级管理的含义
1、管理的作用就是把人、才、物、事件、时间、空间、信息等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有效的工作过程。
2、态势分析:又被称为SWOT.S(strength)代表优势 W(weakness)代表劣势 O(opportunity)代表机会 T(threat)代表威胁
3、“木桶效应” 又称“短板理论”,即一只桶的实际容量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板子。
4、“指头理论”
在幼儿园的管理上要突显比较优势,因此幼儿园管理的变革要有利于幼儿园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利于幼儿园特色的形成。
4、班级管理的含义:幼儿教师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学前教育原则与观念为指导,实现班级中的人、事、物的互动,进而实现各种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动态过程。
(二)国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1、英国的相关研究:
早在1980年,菲尔德(T.M.Field)就提出了教室空间管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1986年,琼斯等人(V.F.Jones)明确提出,在教师的教育技能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学环境的组织和管理。2.美国
蒙台梭利提出的“有准备的环境”的教育思想深深影响着美国的学前教育。具体包括:
A.活动区设置的要求 B.活动区设置举例
3、日本:五常法
可以作为幼儿园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工作的现代规范化管理模式,也可以引导幼儿的生活逐步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从日常生活过程中的基本环节来约束幼儿的行为,最终使外化的规则变为内化的习惯。
要点:需按小朋友的能力去指定标准,而非成人要求,过高过低都不宜。五常法的具体实践方法:(1)常组织(2)常整顿(3)常清洁(4)常规范(5)常自律(1)常组织:
扔掉不需要的物品(例如一年没有用过的物品),并将保存的物品分层管理,要点在于集中存放及尽量减低存量。
好处:训练小朋友的观察能力,限制物品数量,够用就可;腾出空间,空间活用 ;防止误用、误送 ;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方法:强调“一就是好”建议小朋友只有一个放置玩具的架子、让小朋友学会自己筛选,从小学会取舍。(2)常整顿
首先决定物品的“名”及“家”,以致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或放好物品,提高效率。好处:做个有责任感的小朋友,晓得将物品分类,用完放回原处。
实行方法:让小朋友学习一个分类的概念,每件物品都有一个家,并贴上卷标,让小朋友自行将物品放回原处。(3)常清洁
小朋友要保持个人清洁,也有责任去负责保持清洁,使其树立“我不会使东西变脏”,而且“我会马上清理东西”的概念。好处:每天清洁身体及衣服,保持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实行方法:可特别将镜子挂在适合小朋友的高度上,帮助他进行自我检查,此外,可鼓励小朋友分担班务,吃完东西要收拾餐具及桌椅。(4)常规范
经过与孩子沟通后,利用及时反馈的方式以及园林式环境,为孩子提供规范化的环境。好处:让孩子及时指导自己行为的准确性,乐意与人沟通。
实行方法: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反馈,并放置小盆栽,让小朋友学习照顾,更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环境。(5)常自律
持续、自律地执行上述四点,在了解孩子的优缺点之后,按情况作出适当的奖赏,让孩子从他律发展到自律。
好处:做个自尊感强的孩子,懂得自我管理生活。
实行方法:当孩子做到以上某点,就可以得到一个代币,取得若干个以后,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
1、规则引导法
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
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规则。
教师要保持规则的一贯性
2、集体与个体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教师的个人与合作:两只刺猬的故事
用发展得眼光看待幼儿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3、情感沟通法
4、榜样激励法
5、目标指引法
(一)计划的制定
1、意义:
有助于教师全面梳理、分析班级各方面情况 有利于班级教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有助于为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提供指南。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效能
2、计划制定的原则
目标性原则:科学性、全面性
整体性原则:注意处理好班级中人、物、财、时间、空间等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差异性原则: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幼儿、不同的教师、不同的专业水平
3、计划制定的步骤: 认真学习《规程》、《纲要》和园务管理计划 认真分析上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共同讨论并确定班级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 撰写班级管理计划
(二)组织与实施
1、具体措施: 教师分工:
《规程》中明确规定了教师与保育员的主要职责 幼儿分组:
考虑因素:幼儿能力的强弱搭配、优势互补;每组幼儿的人数;设立小组长;定期交换小组; 空间规划
时间安排(学期工作计划、一周工作计划、一日活动计划)物品安排(建立物品清单、专人负责、摆放的位置高度)
(三)检查与调整 含义:是指园领导对各班级,或保教人员对本班级,在班级管理计划地实施过程的适时检查,并对班级管理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或修改。
一般包括:对班级安全情况的检查、对班级执行作息情况的检查、对教育活动的检查、对班级环境设置的检查;对班级教养工作秩序、特定岗位人员工作情况
(四)总结与评价
班级管理工作总结的内容:
班级管理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哪些完成了,哪些还有差距,原因是什么 班级保教质量
幼儿健康状况、教育工作状况、家长工作 班级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协作精神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的特质
1、幼儿常规的培养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核心 重视小班的常规训练
教师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时要讲究方法
根据不同年龄班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常规管理。
2、家园沟通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3、个别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难点
(二)班级管理中的教师
1、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观察力(如同鹰眼般的敏锐):
包括:有计划的观察能力和随机观察能力 聪慧的认知能力:
沟通能力:两个小和尚的故事 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合作能力
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对孩子的暗示能力:期待的作用 热爱
(二)班级管理中的教师
2、保育员应具备的素质: 合作精神 丰富的知识 熟练的操作技能
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的能力
(二)班级管理中的教师
3、幼儿班级管理中的教师集体
共同布置教室的环境和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工设计学习生活 共同讨论决定一天中教师的分工 分担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对幼儿提出一致的要求和限制 教师每天集中评价和计划
(三)班级管理中的幼儿
1、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教育内容、材料的提供、教师的指导
2、管理幼儿集体的注意事项: 规则需明确且简单易行 对班级幼儿有全面了解 要日常抓,抓日常
3、具体措施:
在音乐中建立集体行为常规;
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的进餐常规; 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 将小红花落实并具体化,提高自觉意识; 设立小小监督员; 保持一贯性
(四)班级管理中的财物
1、班级财务管理:
主班老师在班级财物管理中的作用 班级经费预算和决算的参与人 财物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者 财物管理的监督者
2、班级物品管理
班级设施设备管理和班级用品管理
(五)班级管理中的信息
1、班级信息管理的内容
幼儿信息的管理:学籍档案、成长档案、健康档案 班级教育信息管理: 班级日志管理
2、班级信息管理的方法 学期初,明晰计划 每个月,分析情况 重大事件,及时沟通 学期末,总结完善
3、注重家长的参与及幼儿的个别差异
(一)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管理
1、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托班幼儿年龄偏小,刚脱离父母的怀抱 各方面生长发育迅速
运动发展处于大肌肉发展阶段 带有自我中心倾向 出现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先做后想OR边做边想
2、托班幼儿常规管理的方法 营造熟悉环境,消除幼儿压力 循序渐进,逐步引导与渗透
创造条件,给予幼儿反复练习的机会 树立榜样,进行正面引导 重视家园配合,做到家园一致
(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管理
1、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生理方面的特点
相对之前,生长速度变慢,食欲略减 大脑功能不断完善,活动能力大大增强 不断完善小肌肉运动 心理方面的特点
思维不断改变,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能进行想象,恐惧感逐渐发展起来 逐渐形成自我概念 语言能力发展较快
2、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管理的方法
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学习常规 运用熟识的标记帮助幼儿遵守常规 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熟悉常规
通过儿歌等文学作品的形式书脊常规 通过外在的奖励机制巩固常规 个别教育
2、小班幼儿教育常规管理的方法: 多样化
摸、尝、闻、听、看 渗透教育
借助故事、儿歌、口诀 随机教育
易受外界事物和自身情绪状态的支配
(三)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管理
1、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身体发展的特点 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运动的速度、灵活性和把握性方面有一定的发展 手指运动比较灵活
心理发展的特点
A.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 B.想象力有所发展
C.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思维占据优势 D.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 E.与他人交往能力逐渐增强 F.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增强
G.活泼好动,积极运用感官感知世界
2、中班幼儿生活常规管理的方法 榜样激励为主题 规则引导为根基 行为练习为抓手 外部强化为手段
3、中班幼儿的教育常规管理的方法 寓教育于生活
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渗透规则 实施合理评价机制
(四)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管理
1、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身体发展得特点 骨骼发展迅速 免疫功能还不成熟
脑结构已相对成熟,接近成人水平
心理发展的特点 言语能力的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情绪情感逐渐稳定 自我意识增强 合作交往能力增强
2、生活常规的管理方法
在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 适时鼓励和帮助儿童 随机教育
3、教育常规管理的方法 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求
将常规要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相结合
陈鹤琴先生说:“幼儿自己能够做的,就让幼儿自己去做。幼儿自己能够想的,就让幼儿自己去想”
五、班级家长工作管理
1、家长工作的重要性:
《纲要》指出:“家庭式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2、明确家长工作的任务:
知道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加强家园联系,实现同步教育 了解家长的要求,更好的服务家长 争取家长配合,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3、组织家长工作的方法 1)集体方法: 家长会 家长开放日 家长委员会 家园联系栏
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家长QQ群 园报或园刊 幼儿园网站建设 2)个别方式
电话访问和家庭访问 接送时的交流 家园联系手册 家庭教育咨询
第一节 班级的形式与功能
一、班级的概念与形式
(一)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
幼儿园班级是幼儿园计划、安排和组织保育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
1、生活节律性
2、保教渗透性
3、活动多样性
4、内外互动性
5、班级的组织性
(二)托幼机构班级的编班形式及特点
1、按年龄编班
2、混龄编班
二、班级的功能
(一)班级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功能
1、幼儿班级执行着幼儿共同体的功能
2、幼儿班级执行着在幼儿中开展共同教育活动的功能
从教育的角度讲,幼儿班级执行着教育集体和集体教育两个方面的功能。
3、幼儿班级有利于形成共同的舆论和价值观
(二)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1、幼儿班级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
2、幼儿班级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3、幼儿班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4、幼儿班集体使幼儿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5、幼儿班级为幼儿提供了表达自我和交流的机会
6、幼儿班级为幼儿之间提供了观念共享的环境
第二节 班级生活的组织与管理
一、班级生活组织与管理的价值取向
(一)班级生活的组织
1、根据入园幼儿的情况对幼儿进行编班(考虑在园和入园幼儿的人数和年龄结构、幼儿园班级用房、保教人员配备等因素)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空间
3、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和规则
4、形成良好的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师幼互动的模式
(二)班级生活的管理
1、拟订班级工作计划
2、明确保教人员职责
3、对幼儿进行编组
4、协调相关资源
二、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
1、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生理需要
2、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3、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
4、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
5、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
第三节 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
一、小班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
(一)小班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
(二)小班幼儿班级生活指导
1、要进行必要的入园引导工作
2、做好入园、离园的迎送工作
3、加强对幼儿的照顾
4、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减轻焦虑
5、以大带小
6、逐渐形成班级活动规则和日常生活的规律
二、中班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与指导
(一)中班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
(二)中班幼儿班级生活指导
1、以游戏为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2、鼓励幼儿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表达自我,关注幼儿在班级活动中的各种表现
3、帮助幼儿理解自己与班级的关系
4、建立值日生制度
三、大班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
(一)大班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
(二)大班幼儿班级生活指导
1、引导幼儿集体意识的发展
2、鼓励幼儿承担一些班级事务,协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鼓励幼儿发表对班级活动的建议和想法
4、组织和指导大班幼儿参与中、小班幼儿的活动
5、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小学教育活动的形式
四、混合班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与指导
(一)混合班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
(二)混合班幼儿班级生活的指导
以分组活动为主,满足不同年龄幼儿活动和发展的需要。
第四节 幼儿行为辅导
一、行为辅导的概念
(一)幼儿的行为辅导与行为塑造、行为矫正
幼儿的行为辅导是指对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人为的干预。
传统观点:认为行为辅导是对不良行为的预防、矫正,是一种矫正性教育或治疗性教育
现代观点:认为行为辅导应该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提高幼儿的行为水平和质量,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
1、幼儿的行为辅导
(1)对幼儿良好行为的支持和鼓励(2)对幼儿不良行为的矫正
(3)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培育和塑造
(二)幼儿行为的分类与特点
1、以行为的社会性为标准进行分类
2、以行为的社会性影响为标准进行分类
3、以幼儿身心发展的行为类型为标准进行分类
(1)生理方面的行为问题
(2)品行方面的行为问题
(3)心智发展方面的行为问题
(三)对幼儿行为辅导的必要性
二、行为辅导的基本技术
(一)幼儿行为辅导的原则
1、由近及远,循序渐进
2、联系幼儿的生活实践
3、同步教育
同步教育也称一致性教育,即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内部对幼儿进行一致的或同步的教育。
(二)幼儿行为辅导技术
1、自然后果法
2、移情训练法
3、生活锻炼法
4、同伴交往法
5、榜样影响法
6、社会评价法
第四篇:班级管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未全)
《班级管理》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班级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2.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3.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4.班集体
(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群体。)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5.具体化目标法
把学校总的教育目标,具体化为班级的目标,再根据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不同情况,提出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
6.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以性教育为主的生理、心理、伦理道德知识的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
7.德育
品德培养即德育。德育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简而言之,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8. 品德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9.品德认识
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10.品德情感
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11.品德意志
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12.品德行为
品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1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
品德培养中要做到系统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并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培养行为习惯结合。
1)重视系统理论的教育
2)注重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等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3).对学生的品德要求和评价要坚持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14.正面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在学生的品德培养中要运用正确的思想、正面的道理、先进的榜样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同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贯彻和执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3)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奖励为主,惩罚为辅,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15.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的原则
品德培养中要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爱护、尊重、理解、信任结合起来。
1)爱护、尊重、信任
2)严格要求学生
3)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既要严肃批评,又要热忱帮助,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杜绝冷嘲热讽,揶揄挖苦等伤害学生的做法 1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者要教育培养集体,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同时又要通过教育个人来影响学生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1)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集体,使其成为教育的力量
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个人转变来影响集体
3)针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特点和问题,加强个别教育 17.整合一致与衔接连贯相结合的原则
在学生品德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者应按照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主动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步调一致,前后连贯地教育影响学生
1)学校内部的各种教育力量对学生的要求要一致
2)学校要和家庭、社会加强联系,共同研究和协调对学生的教育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3)互相接替的教育者要做好衔接工作,保持对学生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18.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中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说服教育法的特点有二:其一是强调正面教育。其二是注意启发自觉。
19.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时间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20.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是指教育者利用环境、气氛、作风以及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
21.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就是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以优化学习心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22.班级文化
23.班级制度文化
24.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
25.集体舆论
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体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
二、问答题
1.简述班级构建的原则
(一)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这是组建班级的首要原则
在学校中,班级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的组建,必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目标一致的原则
被组建到同一个班的学生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即使班级建立起来了,它也是不稳定的、缺乏凝聚力的。
(三)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青少年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发展时期,班级的组建不仅要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实施,而且要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2.简述班级管理的要素
管理者——班主任、班上每一个学生、任课教师
管理对象——班级生活的全部构成方面,包括:全体班级成员(学生和相关教师)、空间、时间、班级活动可利用的物质设施和资源(包括经费)
管理手段——班主任实施班组管理的各种措施
3. 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一)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二)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三)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4.简述班主任的作用
(一)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二)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
(三)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纽带和桥梁作用
1.班主任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
2.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 5.班集体的特征
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有合理的规章制度,自觉的纪律;
4)有健康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5)有共同的活动;
6)有和谐的人际关系。6.班集体形成过程
(一)初建松散阶段(松散群体)
(二)基本形成阶段(联合群体)
(三)巩固发展阶段(集体)7.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一)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二)建立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三)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8.了解研究学生集体(个体)的内容
(一)对班集体的调查研究
1.班集体的基本情况
2.班集体的思想品德状况
3.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4.全班学生的健康状况
5.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
(二)对学生个体的调查研究
1.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
2.学生的学习情况
3.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
4.学生的成长经历
5.学生生活小环境的具体情况 9.了解与研究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一)全面性
1.研究对象是全班学生
2.研究的是学生的各个方面
3.不仅要了解、研究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了解、研究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表现;不仅要了解、研究学生个人的情况,还要了解、研究学生之间、学生与班级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二)经常性
1.了解与研究学生应保持连贯性
2.了解与研究学生应保持持续性
(三)及时性
1.尽快对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了解和分析
2.对掌握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
(四)联系性
1.将个别学生的情况放在学校以及班集体中加以研究和考察
2.将学生放在他们的家庭中进行考察
3.将外因影响的诸因素和内因(学生主体的思想和主观努力)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10.了解与研究学生过程中应克服的认知偏见
(一)第一印象(首因效应)
指班主任对某个或某些学生所得到的最初的信息因素所引起的心理效应。
(二)晕轮效应
在教育上的表现就是以偏概全,或因一个缺点弥盖了整个优点;或因一个优点弥盖了其他缺点。
(三)推理定势
班主任没有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仅仅凭一般的经验、少量而不很可靠的信息和一些表面现象加以逻辑推理,造成判断错误。
(四)态度定势
班主任在工作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头脑中已有的固定模式,会对学生形成不自觉的较为肯定的看法,并以此作出不同的结论。11.班干部的选拔应注意的问题
1)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全员管理
2)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班干部轮换制 12.如何培养班干部
(一)加强对班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和工作水平
让班干部明确——1.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
2.班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3.班干部的基本职责
4.班干部工作的基本方法
5.如何处理好几种人际关系
6.如何处理当干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7.如何对待挫折
(二)放手大胆地让班干部开展工作,班主任当好班干部的顾问和坚强后盾
(三)对班干部要高标准,严要求 13.确定班级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激励性原则
3)中心性原则
4)渐进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 14.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应注意的问题
1)计划的目的性
2)计划的整体性
3)计划的现实性
4)计划的具体性
5)计划的层次性
6)计划的灵活性
7)计划的群众性 15.班主任学期常规管理工作内容
1)确立班级奋斗目标,指导落实学生个人学期规划。
2)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做到计划周密、目标明确、措施切实可行。
3)完成班主任工作小结。包括班主任工作计划执行落实的情况和工作体会、经验及存在问题。
4)根据学校要求,组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精神文明标兵、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的评比。
5)填写素质教育报告书或成绩报告单,完成学生成绩汇总、操行评定等工作。
6)整理分析学生档案,及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和违纪学生的教育工作。
7)组织学生制定假期学习生活计划,安排组织好假期生活。16.班级日常管理的原则
1)情感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2)整体管理和个别管理相结合3)班主任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4)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相结合 17.班级规则制定的基本原则
1)规则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必要的;
2)规则应该清晰明了;
3)规则应该与教学目的以及我们所了解的人们的学习方法一致;
4)规则要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一致。18.如何执行班规
(1)教师要先有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表达期望。利用作文或周记、利用小组讨论方式
(3)将期望转化为具体班规 19.优秀学生的特点及教育
(一)优秀生的一般特点 1.优秀生的积极因素
(1)富有进取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爱憎分明的立场
(3)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4)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2.优秀生的不良因素
(1)优越感强
(2)高傲妒忌
(3)依赖性强,缺乏抗挫折的能力
(二)优秀生教育的一般措施
1.加强对优秀生的理想和人生观教育
2.高标准、严要求
3.对优秀生要一分为二,做到长善救失
4.根据优秀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0.后进生的特点及教育
(一)后进生的一般特点
1.缺乏强烈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弱
2.道德无知,是非模糊,法制观念淡薄
3.自卑、疑惧、重感情、讲义气
4.缺乏坚强的意志,自制力差
(二)后进生的教育的一般措施
1.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2.热爱学生,以情动人
3.善于发现和利用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4.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5.发挥集体力量,形成强大教育优势
21.中等生的特点及教育
(一)中等生的特点
1.各方面的发展呈中等水平,但潜力较大;
2.满足现状、停滞不前; 3.沉默孤独、闭锁自封;
4.渴求进步、希望赞赏。
(二)中等生的教育措施
1.主动接近,热情关心
2.长善救失,鼓励进取 :(1)发现有进步,就“推”一把
(2)发现向后滑,就及时“拉”一把 3.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22.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一)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长;2.人体器官的发育和机能的完善;3.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二)青春期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1.外形剧变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2.体能增强影响心理发展
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3.性成熟促使性意识的发展:
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23.青春期教育的基本内容(一)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教育
1.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1)青春期生理发育特点
2)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
3)卫生保健知识
2.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
1)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2)性别心理差异
3)心理健康与卫生(心理疾病的防治)
4)学习心理的优化
5)改善人际关系指导
6)优良性格的培养
(二)性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
(三)性法制教育 24.青春期教育的基本原则
1)正确认识的原则
2)预防为主的原则
3)正面疏导原则
4)适时适度原则
5)导向性原则
6)综合教育原则
7)齐抓共管原则 25.青春期教育的途径
1)
开设专题讲座
2)
进行个别谈话
3)
保持书信交流
4)
推荐有益读物 心理学通俗读物;关于个性塑造、交往艺术等方面的小册子;中学生题材的文学作品;优秀人物的传记。
5)争取家长配合: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培训家长;组织家长座谈交流经验;指导家长与子女开展心灵对话 26.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品德的内容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
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人们思想观点、政治主张、道德标准的个人特征和倾向。品德的发生发展则有赖于某一个体的存在。
同时,品德的发生、发展与社会道德一样都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27.品德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任何一种品德都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组成
知——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情——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
行——品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品德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它是伴随着品德认识产生并发展的,也是品德认识的表现形式。
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品德行为是品德认识和品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也影响着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和品德意志的发展。28.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一)品德的发展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活动和交往
(三)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
(四)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29.德育内容有哪些
1)
爱国主义教育
2)
理想教育
3)
集体主义教育
4)
劳动教育
5)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
自觉纪律教育
7)
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8)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30.德育(品德培养)原则的涵义及其基本要求
(一)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三)正面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四)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
(五)发扬优点与客服确定相结合(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七)整合一致与衔接连贯相结合 31.德育(品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品德培的途径
1.课堂教学形式的品德培养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
(2)各科教学
2.非课堂教学形式的品德培养的途径(1)班主任工作
(2)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3)课外和校外活动
(4)劳动和社会实践
(5)家庭教育
(6)社会教育
3.潜在途径(隐性课程)--教师人格、校园文化
(二)品德培养的方法
1.我国常用的方法
(1)说服教育
(2)榜样示范法
(3)实践锻炼法
(4)情感陶冶(5)品德评价法
(6)心理咨询
(7)生活指导法 2.国外常用的方法:(1)价值辨认法
(2)体验法 32.说服教育及特点
说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中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说服教育法的特点有二:其一是强调正面教育,提高认识,教育时注意讲明道理、以理服人。其二是注意启发自觉。
33.品德培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1)依据品德培养的目标
2)依据品德培养的内容
3)依据品德培养对象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34.学习指导的内容
1)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预习、听课、复习、作业 2)对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指导 3)对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指导 4)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指导 35.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一)学生的预习与指导
1.端正预习态度,激发预习兴趣
2.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
3.指导学生尝试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4明确不同学科的预习要求
(二)学生的听课与指导 1.学生听课常见问题分析
(1)听课动机不强
(2)听课兴趣低下或维持时间较短
(3)注意力不集中
(4)听课易受情绪影响
(5)听课易出现疲劳 2.学生听课指导(1)听课前的准备
①生理准备
充足的睡眠、休息、中午不做剧烈运动,30—40分钟的午睡、饮食搭配合理,营养均衡 ②心理准备
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心理期待、激发自信心 ③知识准备
④物质准备(2)听课方法的指导
①让学生会看
②让学生会听
③让学生学会记笔记
④学会积极思考
36.影响学习动力的内部因素
1.学习需要.学习目标
3.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和判断)4.兴趣与选择性
5.意志力与体力
6.成功感
7.结果归因(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37.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1)
协调师生关系
2)
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强化,及时反馈 3)
适当的课业负担
4)
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 5)
设置问题情境
6)
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38.主题班会的设计
(一)确立主题
第一,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确定班会主题。
第二,根据节令、纪念日确定班会主题。
第三,根据突发事件,时事热点确定主题班会.第四,用来缓解同学们的误解
(二)构思----围绕主题设计活动的内容、形式、进程(节目安排)、时间、地点
(三)组织准备----任务落实到人
(四)正式活动----班会程序
(五)总结----为了巩固深化 34.组织主题班会的基本要求
(一)主题鲜明,目的明确
(二)计划周密,准备充分
(三)形式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
(四)内容充实,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
(五)全员参与,群策群力
(六)巩固深化,注意实效性 35.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
36.指导家庭教育的途径
37.操行评定的作用
38.撰写操行评语的基本要求
39.班主任家访应注意的问题
40.班级文化的构成.41.如何建设班级文化42.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一)高尚的道德素养
(二)扎实的文化素养
(三)较强的能力素养
(四)良好的心理素养
第五篇: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点
《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点
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的主要的三个主要因素:需求的拉动、技术的推动、管理理念的更新P
1最终消费者价值选择的变迁经历的三个阶段:理性消费时代、感觉消费时代、感情消费时代P
3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提高效率、拓展市场、保留客户P1
1客户忠诚(CL)的定义:客户坚持重复购买或惠顾自己喜欢的同一品牌的产品和服务,不管环境的影响和市场的作用P18
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由6个潜在变量及其因果关系构成:P19
(1)预期质量,即消费者在购买该产品或服务前对其质量的预期
(2)感知质量,即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该产品或服务后对其质量的评价
(3)感知价格,即消费者通过购买和使用该产品或服务对其提供价值的感受
(5)客户满意度,即消费者对该产品或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6)客户抱怨,即消费者对该产品或服务不满的正式表示
(7)客户忠诚度,即消费者继续选购该产品或服务的可能性
客户忠诚类型:P20
(1)垄断忠诚,指客户别无选择,常指企业是垄断经营。特点是低依恋、高重复购买
(2)惰性忠诚,指客户由于惰性而不愿意去寻找其他的供应商。特点是低依恋、高重复购买
(3)价格忠诚,指客户忠诚于提供最低价格的零售商。特点是对价格敏感,低依恋、低重复购买
(4)激励忠诚,当企业有奖励活动的时候会购买;当活动结束,就会转向其他奖励或有更多奖励的公司。特点是低依恋、高重复购买
(5)超值忠诚,指对企业高依恋、高重复购买的客户。此类客户对企业最有价值
客户终生价值的关键成功因素P28获得客户信息;根据企业的需要定义客户终生价值的影响属性;利用;共享
客户终生价值的组成P29
CLV=CLV1+CLV2+CLV3+CLV4+CLV5+CLV6
CLV:客户终生价值;CLV1:客户初期购买给企业带来的收益;CLV2:以后若干时间内客户重复购买及由于客户提高支出分配为企业所带来的收益;CLV3:交叉销售带来的收益。客户在长时期内倾向于使用一个厂家的更多种产品和服务;CLV4:由于厂商和客户都知道如何在长期内更有效地相互配合,使得服务成本降低、并能原谅某些失误及提高营销效率所带来的收益;CLV5:客户是公司的一个免费的广告资源,客户向朋友或家人推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所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即推荐收益;CLV6:随着时间推移,重复购买者或忠诚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降低,不是等到降价或不停地讨价还价才购买所获得的收益。
客户终生价值的测量方法与模型P
31模型一:基于收入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
In1n 1rCLV r
CLV是客户终生价值,指一个忠诚客户在若干时期内给企业带来收入的当前值;
In表示企业每年从忠诚客户那里获得的收入;r表示贴现率;n表示客户对企业忠诚的年数。模型三:基于利润贡献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
R1n 1rCLV r
CLV是客户终生价值,指一个忠诚客户在若干时期内给企业带来利润贡献的当前值; R表示企业每年从忠诚客户那里获得的利润贡献;
R=In-Cs;Cs指服务客户的直接成本;r表示贴现率;n表示客户对企业忠诚的年数。
10、客户关系发展的四阶段模型
(1)考察期,客户关系的探索和试验阶段(2)形成期,客户关系的快速发展阶段
(3)稳定期,客户关系发展的最高阶段(4)退化期,客户关系发展过程中关系水平逆转的阶段P3811、客户维系策略的组成P4
4(1)提高客户保持率(2)分析客户的转换成本(3)实施特殊赞赏活动(4)加强与客户的情感联系(5)组织团体活动(6)建立学习关系
12、CRM系统的技术功能P
51(1)信息分析能力(2)对客户互动渠道进行集成的能力(3)支持网络应用的能力
(4)建设集中的客户信息仓库的能力(5)对工作流进行集成的能力(6)与ERP功能的集成13、分析性CRM及其主要功能P5
5分析型CRM主要是分析运营型CRM中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量化的依据.客户分析;客户建模;客户沟通;个性化;优化;接触管理
14、运营型CRM与分析型CRM的关系P59
(1)户与企业的互动,就需要把分析型CRM与接触点CRM结合在一起。如网站的客户先通过运营型系统,客户要了解什么信息,运营型系统就把客户的要求传递给数据仓库,通过数据仓库来拿这些信息,然后返回客户界面,再到客户。
(2)运营型的CRM管理接触点,适应于通过Web与客户联系,而数据仓库不管理接触点,适应于分析和决策。
(3)一个强大的CRM解决方案应该是把接触点的运营型CRM和分析型的后台的数据仓库相结合。这也就产生了称为协作型的CRM。而后端和前端走向融合的关键点在于系统是开放的,只有开放的系统才能把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
15、呼叫中心的定义P6
3(1)从管理的方面,呼叫中心是一个促进企业营销、市场开拓并为客户提供友好的交互式服务的管理与服务系统。它作为企业面向客户的前台,面对的是客户,强调的是服务,注重的是管理。充当企业理顺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并加强客户资源管理黑人企业经营管理的渠道。它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完善客户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2)从技术的方面,呼叫中心是围绕客户采用CTI(computer telrphone integration)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建立起来的客户关照中心;对外提供话音、数据、传真、视频、因特网、移动等多种接入手段,对内通过计算机和电话网络联系客户数据库和各部门的资源。
16、呼叫中心的基本结构P67
建设一个成功的呼叫中心系统,应该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业务系统的构造上。强调呼叫中心系统真正的价值观:以业务体系为基础,以维护客户关系为目的。
组成部分:智能网(IN)、自动呼叫分配(ACD)、计算机电话接口(CTI)、交互式话音应答(IVR)/呼叫管理系统(CMS)、坐席/业务代表(agent)、主机应用(host application)、来话管理(ICM)、去话管理(OCM)、工作流管理(WFM)
17、呼叫中心的演化过程P7
4第一代的呼叫中心以简单的打电话查询为代表,如114电话号码查询。
第二代的通过打电话可以查询,也可以形成交易,如800电话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第三代呼叫中心变成一个主动的客户关照中心,是经营理念通过技术实现。
第四代的呼叫中心是和因特网相融合的呼叫中心(ICC Internet network CC),他把IP电话、CRM(客户关系管理)无缝结合起来,把语音、传真、电子邮件完美结合起来,具备数据挖掘、实时监控等功能。
第五代正在考虑在呼叫中心加进WAP(无线应用协议),使移动着的人也能访问呼叫中心, 实现无线办公、无线商务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无线因特网呼叫中心WICC。
第六代多媒体呼叫中心,业务代表与客户的交互过程中能够把视图呈现,相当于有关的业务代表与客户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第七代智能化的现代呼叫中心,融合了自动语音识别(ASR)、文本转语音(TTS)、数据仓库DW等新技术,创造出新概念,新功能。语音技术与IVR技术的结合能够将数据变为语音,将极大地拓宽呼叫中心的应用领域。
18、呼叫中心的外包应用P8
1“外包型”呼叫中心由专门的呼叫中心服务提供商或称呼叫中心运营商(CSP)(一般是第三方公司)投资建立一个大的呼叫中心作为完整的商业智能客户服务平台,这个第三方的公司主要有3类:(1)完全独立的高端服务商,由国外公司或有国外背景的个人设立。(2)寻呼业和声讯业的公司由于原有业务萎缩,而转入呼叫中心外包服务。(3)一些拥有自建呼叫中心的企业将富余的设备和能力以外包商的面目出现
19、项目计划的特征P88
(1)范围,是指负责人和负责组织单位对每一项工作部件的详细说明
(2)时间表,时间表说明了完成每一个工作部件所需的预计时间和各个工作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系列这样的关系被称为一个网络。
(3)成本,成本在项目预算中说明,通常被称为控制预算
20、五阶段实施方法P9
4第一阶段:咨询公司提供咨询,与用户进行规划、探索,定义目标
第二阶段:解决方案的设计,实现用户业务流程的重组
第三阶段:客户化和交互开发的过程,其中包括软件配置与开发
第四阶段:测试与培训
第五阶段:运行
以上所有的实施环节都基于一个强大的项目管理能力与资源,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部署与运行
21、六阶段实施方法P9
5第一阶段:定义企业的战略目标,找出目标和现在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第二阶段:定义CRM实施的目标,这是一个分阶段的目标。
提高销售额
增加利润率
提高客户满意程度
降低市场销售成本
第三阶段:与客户一起制定CRM的旅程,从呼叫中心开始,还是从网站开始,要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来定
了解如何向客户推销
了解如何操纵渠道
了解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驱动客户
了解如何使不满意的客户回心转意
第四阶段: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要和客户一起讨论商业模型和组织结构的状况
第五阶段:根据需求来定义需要什么样的CRM产品,CRM产品应该具有哪些功能。然后才是CRM项目的实施,才是系统的集成。技术将为CRM一锤定音。
第六阶段:与客户一起回顾CRM项目的全过程,看最初确定的目标是不是得到实现。
22、九阶段实施方法中第九阶段:切换,一次性切换、分阶段切换、新旧系统并行切换P10523、数据仓库的特点P110
(1)面向主题
(2)集成的数据
(3)数据不可更新
(4)数据随时间不断变化
(5)使用数据仓库
24、现代智能化呼叫中心应具备功能 :
(1)能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全媒体联络方式;
(2)能事先了解有关顾客的各种信息,安排选择最适合的业务代表;
(3)呼叫中心不是“支出中心”而是“收入中心”,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呼叫中心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是企业接触客户的主要渠道;
(5)呼叫中心对外面向用户,对内与整个企业相联系,与整个企业管理、服务、调度、生产、维修结为一体,可以把从用户那里所获得的各种信息、数据全部贮存在庞大的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中,供企业领导者作分析和决策之用。
(6)呼叫中心采用最现代化的技术,有好的管理系统,随时可以观察到呼叫中心运行情况和业务代表工作情况,为用户提供最优服务。
25、合同关系 :固定价格合同、成本补偿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