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人事厅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后的退休(精选)
【发布单位】82803
【发布文号】宁劳人[险]字[1995]003号 【发布日期】1995-01-04 【生效日期】1995-01-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人事厅关于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后的退休人员退休费计发办法的暂行规定
(宁劳人(险)字〔1995〕003号)
各行署,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区直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人民团体、大专院校:
随着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职工的工资构成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原退休待遇计发标准和办法已不适用。经请示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根据国办发〔1993〕85号、人薪发〔1994〕3号文件有关退休的规定,结合民族区域政策,对我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以后办理退休手续人员的退休待遇暂作如下规定:
一、一、基本退休费
1、事业单位按本人退休当月的职务(技术等级/等级)工资和按工资构成比例所规定的津贴二项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
实行企业管理,经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计算退休费时,其计入退休费基数中的部分所占比例不得超过40%。
2、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当月的基本工资构成分别计算。其中级别工资、职务工资部分按规定比例计发,基础工资、工龄工资按全额计发。机关工人的基本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当月基本工资规定的比例计发,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退休费计发基数中的奖金部分分别为退休前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或岗位工资为基数计算的数额。
基本退休费计发基数及计发标准表(略)
二、二、按宁党办发〔1994〕5号文件规定的正式大中专毕业生或具有中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职工〔不包括党政机关行政干部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以后所授于的各类中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退休后凡连续工龄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其原基本工资部分按100%发给;连续工龄男满25年,女满20年的可按上表满35年以上档次比例计发退休金。
三、三、工作不满10年的人员,不实行退休、退职办法,其中工作满一年不满五年的,按本人原基本工资每满一年一次性发给二个月的生活补助金;工作满五年不满十年的,按每满一年一次性发给三个月的生活补助金。
四、四、工作满十年以上,不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因病(非因工伤残)连续病休二年以上病休手续齐全、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办理退职手续,其退职生活费按本规定计发基数的40%(50%)计发退职生活费。
五、五、在新的退休养老保险规定颁布前获国家及自治区级劳动模范,其提高退休费标准仍按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但最高不得超过本人在职时的基本工资数额。
六、六、职工退休、退职后原享受的政府特殊津贴、教护龄津贴、特教津贴、知龄贴及参加工资改革后保留的副贴、地差;按宁党办发〔1994〕5号文件规定范围享受的每月10元、20元补贴均按100%发给。
七、七、职工办理退休、退职的条件必须符合国务院《 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办发〔1978〕104号)规定的条件方可办理退休、退职手续。
对其中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职工不再享受规定的退职待遇,按照本暂行规定,发给一次性的生活补助金。
八、八、易地安置的离、退休人员,凡离、退休费仍由原单位支付的,其各种津、补贴项按原单位所在地区的规定执行。
九、九、本暂行规定实施后,自治区以前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办理退休其退休金计发办法、标准及退休的条件的有关规定与本暂行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暂行规定为准。
十、十、本暂行规定由自治区劳动人事厅负责解释。
自治区劳动人事厅
一九九五年一月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工资改革实现动态管理
2015年1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透露,公务员基本工资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调整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的文件已经发到各单位。更多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信息请及时查阅甘肃事业单位招聘网。
“调整基本工资绝不是单纯地‘涨工资’,它只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第一步,即提高基本工资比重,调整、优化工资结构。”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表示,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迈出这一步很艰难,而接下来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为什么要调工资
“养老并轨”是此番工资调整的最直接动因。“‘养老并轨’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可获得相当于退休前工资80%~90%的养老金。如果在改革前涨薪,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而并轨后,工资与退休金之间的直接联动关系被减弱,此时调整工资更为合理。”苏海南说。
据苏海南介绍,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国家公职人员的工资水平大都稍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如加上福利待遇等其全部收入水平应处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中等偏上”位置。而我国自2011、2012年起,国家公职人员平均工资开始低于国有企业平均工资,且全部公职人员与全部企业员工平均工资的差距也由以往的10%以上缩小到5%~2.6%。
“可见,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内’的工资水平低于‘中等偏上’这一定位。再结合2006年后国家一直没有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加之通货膨胀等因素,适当提高这一群体的工资水平是有现实需求的。”苏海南说。而且养老并轨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需要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为了保证拿到手的工资不降低,相应增加工资也是有必要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
至于公众认知与此不符,受访专家认为主要是两个因素造成的。其一,不透明的津补贴。由于基本工资常年不调,近些年一些地方自行安排增加公职人员的津补贴,个别机关仍分福利房,让公众产生公职人员收入水平高于企业同类人员的印象。
其二,引人遐想的“灰色收入”。“公众对机关事业单位涨工资的不满,不是针对工资制度本身,更多的是对某些官员滥用职权大肆敛财、搞权钱交易等行为的愤慨。”汪玉凯认为,“随着反腐的深入,公众也会越来越理性。”
当前,反腐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公共部门不敢乱作为了,但也出现了“懒政”现象。“如果说八项规定‘关了偏门’,那调工资就是‘开了正门’”。中央党校教授刘春说,“公众的这些认知差异,将随着国家公职人员工资改革的深入推进、薪酬结构的优化完善、阳光工资的更加透明,逐步得到解决。” 事业单位工资调整之“三步走”
受访专家表示,从中央的一系列部署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薪酬结构调整是分步进行的。近期推出的多项改革都与这项改革互为配套,显现出“整体推进”的改革态势。
第一步,优化工资结构。
“国际上,公务员的薪酬结构中均包含养老部分。而过去我国公职人员薪酬中关于养老的项目并不统一,甚至没有明确的支出比例。这不符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刘春说。
按照现行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分为三部分,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也分三部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按照工资不同组成部分的功能定位,合理的工资结构应该是基本工资占主体,其他工资项目为补充。
“据统计,目前全国公务员基本工资大约只占全部工资的30%,其余70%为各种津补贴。不合理的工资结构,不利于充分发挥基本工资的作用,也不利于加强中央对全国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分配关系的调控。”苏海南认为。
提高基本工资比重有两个途径:一是逐步提高基本工资的标准;二是将部分津贴补贴或者绩效工资纳入到基本工资中。“本次工资调整将‘两手并施’,通过津补贴和基本工资的‘此消彼长’,实现工资结构的优化。这同时也是进一步清理整顿津补贴、规范分配秩序的过程。”苏海南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也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完善工资制度的同时,冻结规范津贴补贴工资增长,各地各部门不得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水平和调整津贴补贴标准,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改革性补贴政策和考核奖励政策。
第二步,推进与工资制度相关的其他制度建设。
在这方面,多项改革已有部署。比如养老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是养老并轨“一个统一、五个同步”基本思路中最吸引眼球的一条。李忠表示,在推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适当提高基本工资标准,以尽可能使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人缴费后的当期收入不降低,为顺利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创造条件,是此轮工资调整的主要特点之一。
再如人事管理制度改革。2014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全国县以下机关将陆续实施这项改革。据本刊了解,这项改革2015年还将在地市一级展开试点。
按照公务员法,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职务、职级、工资三者相对应、相挂钩。“在实际情况中,职务在公务员工资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汪玉凯指出,职务不仅影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同时各地规定的津补贴数额也往往与其挂钩,职级的功能被明显弱化。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创造一个当官不当官都能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晋升的‘双通道’,让那些虽未当官但承担任务重、个人能力强、所做贡献多的一般公务员,能够领取与同职级当官者差不多的工资,是此轮工资改革的任务之一。”苏海南说。
第三篇: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事业单位工资将松绑
2014事业单位工资松绑,三千多万人或将涨工资。201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从7月1日起实施,里面确定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同时也在社会保险、工资改革等方面做出了规定。2014事业单位工资松绑,涨工资是大势所趋。
事业单位涨工资不仅涉及全国三千多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全国民众对事业单位的看法。《条例》明确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由于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所以把2014事业单位工资松绑简单地理解成“涨工资”也是不恰当的。
不管怎么说,《条例》打破了事业单位的铁饭碗,要是不给涨工资的话岂不是要闹翻天了?关于事业单位涨工资最新消息,可以理解成一种工资改革的大思路,涨工资是肯定要涨的,但是又不局限于涨工资。
“敲掉了长远利益的铁饭碗,就得满足他们的眼前利益。”一位网友这样说道。所以建立工资正常的增长机制是必然出路,今后事业单位的工资将有市场来决定,整个社会的平均工资上去了,事业单位涨工资就实现了。
(本文来源于网络,由甘肃事业单位招聘网http://www.xiexiebang.com/gansu/ 整理编辑,仅供参考)
甘肃中公教育
兰州市城关区南关十字民安大厦B座1901
第四篇: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消息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消息:事业单位改革进展历程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总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 公益服务新格局,体系。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思路是: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机制体制 改革为核心,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先行试点、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目前,我国有事业单位111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事业编制3153万人。1989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事业 单位预算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事业单位实行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预算管理方式”,其比例大致保持在60%、20%、20%。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于2012年4月公开发布,明确要求事业单位改革“以科学分类为 基础”,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 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2001):1978年《人民日报》等报刊提出事业单位进行“事业体制,企业化管理”,这拉开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序幕。上世 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始系统展开。1985年国家连续出台了事业体制改革相关政策:3月出台《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4月出台《关于卫生工作改革 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5月出台《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意见》。1996年出台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科学技术领域改革在这一阶段处于改革前列。1992年,原国家科委等部委印发《关于分流人才、调整结构、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的若干意见》,稳定支持基础性研究和基础性技术工作;放开放活技术开发机构、社会公益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基本完成科技系统的结构调整。同时,要求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 定》,对科研院所改革进行更全面系统的部署,明确各类科研机构改革与发展方向。
这一阶段事业单位改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逐步确立以政事分开为主线,以社会化为方向,以分类改革为推进战略。第二,机制僵化、效率低下问题得 到一定程度改善。第三,事业单位快速膨胀问题逐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从1978年的1100多万人,到1990年的2157万人,再到新千年 初的3000万人,几乎每隔十年人员膨胀1000万左右)然而,事业单位改革与政府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相比明显滞后,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政事不分、企事不分、管办不分、资源配置效率低、服务公平性下降特别是“过度市场化”等。
第二阶段(2002~2006):中共十六大提出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紧接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十六届 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6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经国务院批准,制定了《关于事业单 位分类及相关改革的试点方案》,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框架及分类改革意见并拟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改革试点。在此基础上,部分省市拟定了分类改革方案,进行了摸底 调查、清理整顿、模拟分类与改革试点工作。比如深圳市,2006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将原有机构按照经营服务类、监督管理类和公益类“一分为三”,分别实行转 成企业、纳入行政序列、保留或撤销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改革;518家市属事业单位被分类归位:28家纳入行政管理类,124家转为企业,27家撤 销,339家予以保留。
相应的,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财政政策等方面改革不同程度推进。2006年2月9日,原人事部发布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 行规定》,首次对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进行专门规定。在2002年启动并不断推进聘用制的同时,2006年11月启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工作,聘用制度、岗 位管理两大基本人事制度开始形成,为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现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奠定基础。2006年7月起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财政政策改革也进行了探索与局部试点。
第五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摘 要】国务院决定明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一石激起千层浪,千千万万事业单位职工对绩效工资的关注度空前高涨,但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实行绩效工资后我的工资能涨多少。这也难怪,自公务员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后,早就听说事业单位也要涨工资,大家都卯足了劲期待事业单位新的工资改革方案。毋庸置疑,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后,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肯定要比以前高,但将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简单地理解为涨工资,显然有偏颇之处。因此对即将到来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我们应理性看待。
【关键词】绩效 工资 考核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挂钩
实行绩效工资后,工资肯定会有变化,或者明确地说工资水平肯定会有所涨,但具体到每一个来说,能不能涨,涨多少,是和这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的。就是说通过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综合评价得分高者,其绩效工资就高;相反,绩效考核综合评价得分低者,其绩效工资就低。可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后,每个职工所拿到的绩效工资不是哪个部门提前制定的,而是在本单位内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挣得的,本单位的绩效考核结果是本人能够获得多少绩效工资的直接依据。明确绩效考核的对象
当前事业单位基本上实行的是档案工资,即职工的工资水平都是由人事部门按照每个人的学历、工龄、职级、职务、职称等条件事先确定好的,然后由财政部门按月以工资册的形式发放给职工个人。在实行一年一度的年终考评时,程序无非只有三个:一是个人从德、能、勤、绩几个方面作自我总结,填写固定的年终考评表;二是进行民主测评,测评指标分优秀、合格、称职、不称职等几个级别,职工之间相互划票;三是单位给每位职工做出评价,这种评价往往是千篇一律:“×××同志在一年的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较好地完成了自己应承担的工作任务……该同志善于团结同事,凡事不斤斤计较,大局意识强……”,对其缺点的评价也往往是一句话带过:“该同志总体表现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工作主动性不强、学习不够等,希望今后能够改进”。事业单位现行的这种考评方式基本上与职工的工资高低无关,考评过后,工资该是多少还是多少,年终考核唯一与个人工资有联系的,就是职工不参加考评者或考评不合格者其档案工资不能正常递增。
实行绩效工资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传统意义上的年终考评截然不同,按照绩效考核的要求,上述考评结果几乎是没有用的。绩效考核没有必要对每个人的德、能、勤、绩等作全面地系统考核,特别是德、能、勤这些主观评价性较强的指标事实上也是不可能考核出来的。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对象主要是职工的工作表现,即一个事业单位职工在他的特定岗位上、在他应尽的职责范围内所做具体事务的工作表现。作为一个事业单位,要对职工进行绩效考核,并不需要考核他的全部,而只考核这个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这里的工作表现有两层含义:一是这个职工所做的事情是否与本质工作相关,是否与单位追求的目标相一致;二是这个职工所做的工作对单位要实现的目标有多大的贡献。如果一个职工所做的工作虽然与单位追求的目标相一致,但所做的贡献较小,如出工不出力导致效率低下或没有按要求完成既定任务,那么他的工作绩效就小。当然,由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核心与企业绩效考核核心有本质的不同,它以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且不同工作性质的事业单位考核标准千差万别。正确理解绩效考核的目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必然产生绩效工资,但任何时候绩效工资的高低都只是手段,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却不在此。大家过度关注改革后的工资高低大多是从个人的利益角度出发,或是对此次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缺乏深入的认识。2009年9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解读“绩效工资制度”时就曾表示,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不是简单的涨工资,而是要同事业单位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同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相结合,是建立一种新的机制和制度。笔者理解,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下的绩效考核,其目的主要有三个:(1)帮助职工改进工作方法和技巧,促进职工绩效的提升。绩效目标设定后,对目标落实的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及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是必不可少的,指导、监督、反馈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职工学习改进的过程。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来说,似乎更应该把精力放在过程的指导上,经常甚至每天到职工的岗位上进行观察,定期听取职工的汇报,与职工本人或其所在的科室负责人谈话沟通,及时发现职工在完成绩效目标时表现出的不好的行为,并坦诚布公地进行交流,最终保证职工的工作绩效不断提升。考核结果的反馈也非常关键,反馈不是简单地将考核结果告知给职工,重点在总结,对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要表扬、鼓励,对不理想的考核结果甚至负面的考核结果要分析原因:是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还是由于工作能力不够造成的?还是由于工作方法不当造成的?原因找出来,才能有效解决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分析原因不是指责职工,而是帮助职工下一步改进和提高。
(2)为人事决策提供依据。这里的人事决策仅指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岗位调动、交流、职位任免等。大量事例证明,事业单位中工作绩效不高,除由于职责分工和协作方式不当外,多属于工作人员个人的问题,如与工作岗位不适应,与同事工作作风、习惯不适应,个人达不到岗位所要求的技能要求等,这时就有必要对其工作岗位进行调动,将其安排到更合适的岗位上去。今后事业单位实行绩效管理是大势所趋,相应地,事业单位的人事决策也要建立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
(3)实现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化、公正化,促进单位内部和谐。在当前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下,事业单位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人几乎没有什么工作任务,上班时间悠闲自得,正所谓“一杯茶,一枝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可这部分人的工资却按月照拿,且工资水平高高在上,被人形象地比喻为“杯水车薪”;另一些人则工作任务重,整天累得不行,活没少干工资却拿得少,可这也没办法,因为工资水平早就事先定好了。时间一长,干活多而工资少的职工就会心理不平衡,大家之间就会相互攀比,甚至相互埋怨,不和谐音符充斥整个单位。而实行绩效工资后,职工工资总额由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其中绩效工资是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决定的,一个职工能不能拿到全额绩效工资,就看他的工作量和目标完成情况,这就促使事业单位出台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并且这个制度是全员参与制订的,是大家都认可了的,因此这个制度具有很强的公正性、透明性。基于此,大家都会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并且为了提高整体绩效,大家还会主动协作、相互帮助,无形中也使团队意识、集体观念得以树立和提高,久而久之,单位和谐气氛渐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