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教师应怎样做

时间:2019-05-14 10:0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教师应怎样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教师应怎样做》。

第一篇: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教师应怎样做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教师应怎样做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让学生明白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过程中,具体体现在乐于课前准备、活于课堂探究、勇于课后延伸,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教学生学会记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的习惯,把教材中最精华的知识和听课中的思维成果记录下来。其具体措施如下:

1.记提纲。它对学生理解、掌握新课的知识体系及复习起“桥粱”作用。

2.记异处。所谓异处,就是多于课本的内容。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启迪思维等很有帮助。从而使所学知识更系统、更丰富。

3.记问题。所谓问题,就是记下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点或自己的某些思维观点等,以便课后与同学或教师讨论交流,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观点。

4.记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记下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对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大有益处。也能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生自学

自学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教会学生自学,是学生能独立掌握知识、运用如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对他们终身的发展将会有着很大的捉进作用。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是阅读能力。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是课本,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本功。相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收获是不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预习的方法,阅读是要做到边读边思考,边作记号,领会了再读下去。对重要的内容要重复读,对难点内容还要展开讨论,对于例题,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解题思路和技巧。

同时,对预习阅读的不懂之处,可先作记号,作为听课重点,这样既有利于听课的有意注意,还可提高听课的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认真设计一些巩固已有知识并向新学知识过渡的提纲,以促进学生的有效预习。在学生自学还不太成熟阶段,教师还要多充当“导读”的角色,多点拨自学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多获效益。在学生自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辅导和总结工作。良好的自学习惯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教师只有通过经常、合理、有效的活动来强化,并要及时检查自学

效果,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养成,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教学生会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会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兴趣,启发学生弄清各种概念的内在联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关键的地方设疑,引导学生找错、辨错、改错,对学生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讨论,促进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对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应及时表扬,对提出有创建性问题的学生要鼓励,充分肯定其积极思考的精神,对回答问题时出错的学生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

四、教学生会总结

总结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教学中,每当讲完一个概念,讲完一道习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学完一个章节,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让学生在学习了一个知识点后理清思路,将知识点纳入知识系统。若学生的归类、总结有不完善之处,教师应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提示,让学生矫正,得出正确结论。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注重多层次、多角度教给学生总结的方法,学生就会积累成一种学习经验,这就是学法。

总之,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在学法的指导,不仅是为了提高学习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会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有爱心、耐心、决心、恒心。同时,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其意义是深远的。

第二篇: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 要: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我们农村学生最突出,加上初中知识比起小学来,深度和难度都有所加大,各种要求有所提高,如果强求全班同步前进,一开始便达到教学要求,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每接一届从小学毕业来的新生,我都会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花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八年级、九年级的教学打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字:语文 教学 培养习惯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至今已有三十年的时间,三十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提高语文教学成绩非常重要。

起初我认为,七年级学生处于由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初期,他们已经过小学阶段的教育,语言、文字、词汇、句子、阅读理解、写作等基础知识、基本训练均已涉及,这为他们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然而,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我们农村学生最突出,加上初中知识比起小学来,深度和难度都有所加大,各种要求有所提高,如果强求全班同步前进,一开始便达到教学要求,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每接一届从小学毕业来的新生,我都会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花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八年级、九年级的教学打基础。以下是笔者多年来总结的几点经验。

第一,抓好朗读,培养语感。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朗读。大声的朗读,会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文章的语境中,从而一心一意地领会文章的精华。语文课必须有琅琅书声,每学一篇课文,至少要求学生朗读三遍。每一遍都有明确的要求:第一遍要读准字音,第二遍要感知文章大意,第三遍要感情诵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在早自习时大声朗读,课堂上也要提供学生朗读的机会,让语文课真正上成读书课。朗诵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每天坚持朗诵,语感就会不断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那些原来因胆小,口吃等诸多原因不愿开口读书的同学在课堂上也积极踊跃朗读课文了。

第二,进行诗文背诵比赛。背诵是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发展记忆和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感,为说话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小学所学的诗歌已达几十首,还有不少优秀的篇章,学生们都曾花许多时间背诵过。进入初中的第一周,我将小学要求背诵的古诗搜集起来给学生一周的复习背诵时间,结果第二周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基本完成背诵任务,其余的只能背诵几首。全部背出就算优胜,对这类学生给予了物质奖励。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让学生有了一次在新同学和教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我又趁势提出新学期的背诵任务,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之后每学一篇文言文或文辞优美的现代散文都要求背诵,每首古诗词都要求默写。在每一次要求学生完成背诵任务之前我都先背诵给他们听,给他们做示范再予以具体辅导。以小组竞赛,教师抽查的方式进行背诵,这比老师硬性布置任务,板着面孔检查的效果要好得多。每学期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有80%的学生毕业前基本能背诵所有学过的文言文和古诗词。

第三,练习写字,打好基础。词语积累是每学一篇课文的目标之一,除了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词语之外,正确书写也非常重要。初中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有“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在新学期开始,教师应结合教材,讲清积累词语的道理,严格要求学生完成读写练习。接新生多年,我发现有50%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写字习惯,有的把书本横放扭着头写字,有的歪坐桌前、有的脸贴课桌、有的躬腰摇腿、有的手指紧靠笔尖„„这些不良的写字姿势需要花时间和精力进行矫正,至于书写潦草、格式不合要求、错别字连篇的问题,更不是一天两天所能解决的。于是,我在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让学生写自己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个人姓名和现在自己就读的中学名称,结果有一半的学生不能按要求书写,错别字非常严重,有的学生竟然连自己的名字都还写错。根据这种情况我每天都布置练习写字的任务,为了练好字有不少同学还买来字帖临摹,每天的写字练习由组长检查(我不定时抽查),定期进行张贴评比,注意从学生中树立榜样,并结合优秀作业展览、纠正错别字竞赛等活动,进行适时表扬和鼓励。全班学生在整体气氛中纠正了写字习惯,同时在前后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长进,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兴趣。经过这样的训练每一届有70%的学生在毕业前都能写出一手好字。

第四,勤于观察、写好日记。日记是学生抒发内心情感的一个平台,是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动向的一个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取材,不断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对写日记,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使学生戒除紧张、应付心理。从事语文教学三十年来,本人一直要求学生初中三年坚持写日记,七、八年级时要求每周不少于三篇,九年级不少于两篇。自己批阅,充分尊重学生,保证为其保密,可以让他们心之所想则笔之所及,感情自然流露,语句顺畅。而定期收看,好的适当表扬或经本人允许作范文阅读,差的个别辅导,帮助提高。这也是督促和鼓励学生养成日日观察、练笔习惯的必要手段。多年来,本人辅导的学生在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作文竞赛中都能获得好成绩。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第三篇: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力,是一种能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确实存在,确实在起着作用。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英国哲学家绋郎西斯·培根在《随笔集》中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能够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就应透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我国现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潜力。”

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构成、潜力的发展等都具有个性的作用。学习,为什么?回答是:学惯了,不学习觉得难受。而坏习惯使孩子不知不觉地去拖拉,去懒散,去干扰人。他为什么那样做?回答是:不为什么,就是拖拉惯了,懒散惯了,干扰惯了,不这样做觉得难受。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好的学习习惯总和成绩优秀的同学相伴,而存在“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现象的学生成绩总在中下游徘徊。可见,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之大。小学阶段是儿童构成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可塑性大,向师性强,容易构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也容易沾染各种不良习惯。因此,从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治他们的不良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就应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又怎样培养呢?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和各位作一个交流。

一、课堂中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主战场,课堂中如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掌握知识就会较为简单,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升。首先,在课堂中我们要培养好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课前准备包括了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就是要做好预习,这个环节,我们经常想做而做不好,尤其在小学美术中,我们有时布置了预习任务,搜集资料,有的学生回家根本不找,有的家长还说美术课要什么预习呀,上课学就行了。所以,我们改变策略,我们能够利用精彩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和这节课有关的资料,让其他学生也能了解一些知识;或者利用上课后的1-2分钟,让学生浏览本节课资料,使学生心中有数,利用学生明白的展开交流,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所谓物质准备生理准备,就是上课前,要求学生把上课用的东西,如彩笔、胶棒、剪刀学具等放在课桌必须的位置,上课铃声一响,快步走进教室,静坐教室,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等待老师来上课。尽管我每次都提醒同学们带什么工具,但是到上课时还是是否有带工具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我会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让他们明白不带工具找别人借很尴尬,还有就是让同学们学会交流,让学生学会帮忙别人。对几个个性调皮的,每次都不带工具的学生,会安排“小老师”利用下课时间督促他们准备下堂课的用品,并趴在桌上好好静息。半年坚持下来,效果显著,孩子们职责心加强,自由散漫的现象明显不见了,每个孩子都学会了听铃声,做准备。那几个调皮的学生也个性喜欢上美术课,早早的就在教室等着我了。

第二、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师生关系要能真正做到和蔼、平等,学生才不会“怕”老师。学生才敢于质疑,学生会提问,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于学习的资料有着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不会日积月累,越积越多。教师要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或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力表扬。记得去年周老师来校园听课,二年级的学生唐天瑞就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在后面听课的老师有二十几位,学生胆量个性大,学的个性投入,在课上,就主动给我说:“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敢于向老师挑战,我当时就表扬了他,他很聪明,思路总是和别人不一样,他总能很全面的看问题。课下,周老师就说,那个学生不错,他敢于向老师挑战,当时我们下面听课的老师一下子就别他吸引了,还替你捏一把汗呢,但是,学生说的那个方法确实不错。学生既要学,还要敢问,既要学,又要问。这样我们的课才会精彩。

第三、在课堂中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课堂中,我们肯定会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可有的学生课堂中就是不认真听讲,这和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有关系,受年龄特征制约,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所以,要想学生认真倾听,还得从我们老师自身做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③注意调动和持续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在我的美术课上,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讲课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听得很认真,但是,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上,就不行了,好多学生开始讨论了,他根本不听别人是怎样回答的,和自己的是不是一样?对于这种状况,我经常采用复述的形式,让孩子说说刚才听到的发言,也能够复述教师的语言,这样能够沟通同学之间的信息,取长补短,学会尊重他人。

二、作业时学习习惯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常有这样的现象,一节课或者两节课作业还没画好,下死命令下课务必交。下课交上来的作业一塌糊涂。这时我们就疑惑了:是要质量还是要速度?对于作业的要求,我们能够用“干净整齐、突出主题”、“认真”、“金点子”三个层次来进行衡量。“干净整齐、突出主题”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把主题突出了,作业干净整齐,总是给人很舒服的感觉。“认真画”,有的学生确实在造型方面有一些欠缺,但是他认真画了,他达不到那些好学生的水平,但是他很认真的对待每一堂课,我觉得他做的很好,我也是以为他是好学生,我会在课下教他一些技法,让他能画出更好的作品。“金点子”是对作业目的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的学生总是跟人们眼前一亮的感觉,他们的想法个性好,总是能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不会提太多的要求,我怕限制他的想象力,我会鼓励他按自己的想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学习习惯的培养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构成的过程。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状况,结合潜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第一、习惯训练持之以恒。“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一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这个比喻十分形象、智慧。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一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最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我想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时间肯定不一样。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老师们要反复抓、抓反复,对不断出现的坏习惯,不要气馁,而要耐心训导,直至彻底改掉。

第二、整体发展,互相促进。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构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校园、家庭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杜绝“5+2=0”现象。5天校园的教育成果和养成的习惯还来不及巩固,就可能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不见殆尽。调查发现,存在“5+2=0”现象的孩子占相当比例,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这当中既有成绩差的学生,也有成绩好的学生,因此,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杜绝这种现象,一要不断的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二要寻求家长和社会的帮忙。对于这一点,我想作为家长来谈,因为我的孩子上二年级,平时在校园表现的都不错,但是到了周末,一切规律都打乱了,他完全放松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在这点上,我做的还是不够,我一般是让她到了周五晚上就将进入状态,重新收拾自己的思路,把该记得、改写的都整理一遍,防止周一时什么也不会了。所以,家长必须要配合老师,在校园好不容易改掉的坏毛病,不要让他轻易的丢掉。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进而“会学习”、“会求知”、“会探索”、“会思考”、“会辨别”,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纠正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使学生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位老师就应承担的职责。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对每一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相信我们每位学生都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篇: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朋友您好,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所以好的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越早越好,在这里给您几点建议:

1、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培养孩子专心学习,还得培养他做什么事情都紧张、敏捷、绝不慢慢悠悠的好习惯,做事认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要让孩子知道,边玩边做作业,并不能减少作业,也不会玩得更多,而且作业没完成,玩也玩得不痛快。只有尽快认真地完成作业,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时间才能多一点。

2、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而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定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由于孩子刚入学,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父母给以督促和指导。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

3、养成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的习惯。字是人的门面。小时候就练得一笔好字,会使人受益终生。如今,不少成人甚至文化水平很高的大学生字写得不成样子,让人觉得跟他的身份很不相称。主要是因为在小学刚学写字时没有受到严格的训练,从握笔到书写都不正确,还养成了胡乱涂抹的坏习惯,想改也难改了。

4、养成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习惯。

5、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6、家长也要经常适时夸奖孩子来提高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

希望以上能对您的孩子有所帮助。

第五篇:怎样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化市合塔学校

225700 陈小俊

【摘要】

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启蒙学生科学意识的任务。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我认为,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至关重要,它将为以后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为终生学习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科学教学

学习习惯

培养

对每个人来说,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而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一步步的迈进科学的殿堂,走向知识的高峰。故我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就要不失时宜的、有意的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学习习惯。一个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它将为学生后继科学学习以及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从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的想像力。” 只有帮助学生学会质疑,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科学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不同的方法努力来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习惯。

(一)通过旧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有些知识在整个自然界中是连续的,但对学生来说,这种连续性是要经历几年时间进行积累的。如“果实”这部分内容,低年级有《各种各样的果实》,中年级有《果实的特征》,高年级有《果实的形成》,这些知识体现了从整体到部分,从简单到复杂,从宏观到微观。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唤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逐步的使学生学会质疑,养成质疑的习惯,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二、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但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所以,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良好的观察品质主要包括:

(一)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观察的持久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结果。如: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通过24年的物候记录,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等物候之间的关系。达尔文也是经历了几十年含辛茹苦的观察与实验,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观察的敏锐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伽里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

(四)观察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中对古代《受水型水钟》的观察,要将漏斗、水筒、浮标、齿轮、刻度盘、刻度尺等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地观察,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同时,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如对一个苹果的观察,如果同时使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去感觉,其观察效果显然更全面。

(五)观察的选择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经常抓不住观察的重点,注意些不该注意的东西,如: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时,本该观察被加热物发生的现象,但有些学生却只看到了酒精灯的火焰在跳动。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的准确、全面、细致。所以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方向,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习惯。

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四、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五、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收益非浅,因为强烈地自发地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六、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

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舍得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在家长看来,支持孩子学习科学,就是大量地购买课外科技读物或科技音像资料,而开发孩子智力,就只会采用购买智力玩具的途径。长此以往,孩子们养成了唯书本而学,唯现成用具而用的被动学习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更谈不上去开发生活资源学科学。

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探究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家庭线路的设计;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探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丝、螺母、食品包装盒、袋、绳等,都可以用来做出精彩的科学实验。因此,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研制组.走进课堂--小学科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

[2]朱纪华.现代小学科技教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3]张奇,沈群,韩志伟.小学科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下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教师应怎样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教师应怎样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课堂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你提这样的问题“太可笑了”,谁不知道“教学啊”。可是,作为老师,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有的教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段金德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中心学校通讯地址: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中心学校联系电话:***邮编:678200678200邮编:浅谈在语文......

    浅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浅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在教学环节中浪费时间,降低学习效率。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要从小抓起,其主要......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习惯,终身受用。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

    浅议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浅议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摘要: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播种习惯,收获人生。习惯决定人生的命运,这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这正说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精选]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中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做作业前不复习,效果不佳;边做边玩,错误多,拖拖拉拉;自习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 鄢丽琼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第一小学 尹海波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也就是说习惯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