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大规模地流入城镇而衍生出来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家庭结构不完整、亲情缺失、监管不力、求学无门等问题。并因此产生了留守儿童生长的环境不健全、学习兴趣下降、性格怪异、非社会化行为日益突出等不少令人担忧的现象。如何完善相关的制度,尽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目前应着重解决的大问题。关键字:留守儿童;教育体制;农村教育。
一.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现况
1.留守儿童是指父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1】
2.留守儿童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些本应该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孩子,由于他们的父母为了生活或生存,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3.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5800万。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2】对河南省18个地区的1000名(6—14周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状况的问卷调查情况不容乐观。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也逐渐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3500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1557万人,从而使河南人均收入,成为河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4.不仅仅是河南,全国的其他地区,如四川、重庆、江西、安徽等地区,以及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海南、江苏、浙江也存在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涉及面广,数量众多是我们国家的留守问题的一个基本的现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入城务工人数的增加,我国的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呈一个上升的趋势。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
1.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的报道中阐述,目前的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导致了很多儿童的心里的畸形成长。【3】
2.道德教育危机。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并不说出于对留守孩子的不认可,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现在中国的教育的制度的悲哀!
3.情感教育缺失。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教育的关键期,可是在这个时候留守儿童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 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 的异常,人格发展不健全。【4】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有失落感,有寄人篱下的不适 感,他们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上变得自卑,这种心态在父母外出的女生身上有相 当的代表性。
4.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5800多万的群体的问题了,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的。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三.留守儿童教育的解决意见
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因此,应从政府工作、学校工作、家庭工作、社会机构等四个方面分别采取对策,才能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工作。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5】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5】
2.学校工作。在小期间对于留守孩子更多的是关爱 和呵护,而不是批评和责骂,给孩子树立一个自我的性格,让他能融入同学这个大集体中。不能用分数的高低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必须让那些学习不好,成绩差的留守儿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可随意的扼杀孩子们的天性,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特点。大多的教师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恐惧感。这样的教育形式是让留守儿童心里产生畸形的最主要的手段。
3.家庭工作。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所以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全日制的寄宿学校,交上学费和生活费之后就不管不问了,认为孩子学好学坏是自己的天赋和学校的教育,跟自己没多大的关系。这样的家长必须改正自己的想法,因为在孩子的童年的时候家长的影响对孩子的巨大的,家长应树立“自不教父之过”的心态。与孩子常保持联系,最好是能回去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表现的怎么样,及时的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监督孩子的学习生活。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鼓励孩子们进取上进。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
4.社会机构。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对于人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社会教育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也十分严重。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例如KTV,网吧,酒吧,游戏室,等众多的社会上的娱乐场所。这些场所为了利益上的需求,违反国家的法律规定对于不满18岁的孩子敞开自己的大门,小孩子的自制能力本身就差加上没有家人的监控,就经常性的出去这些场所甚至是逃课,偷钱去这些场所消费。还有在农村的大人们的影响,农闲的时候,大人们的打麻将,扑克,甚至赌博,对孩子有这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上的就是我对于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自己的一些微薄的意见,可能分析的不是很全面,但是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家庭的重视,儿童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大家的关注和呵护。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关爱这一个特殊的群体,给于他们最好的爱!
参考文献
【1】林艳.《浅谈“留守儿童”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3】中国青年报.《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
【4】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5】《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2010.5
第二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山区的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了: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较好的物质生活,进而改善孩子的学习环境,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越来越多,导致更多的孩子一个人在学校附近租房居住或者与爷爷奶奶一起居住,父母虽然提供给孩子了生活费用,认为已经尽力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孩子一定可以好好学习,通过学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孰不知的是,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都还比较差,在长时间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有父母提供的衣食无忧的保障下,他们并没有向父母期望的那样努力学习,而是逐渐远离了学习,迷恋上了学习以外的不良活动:上网、外出......结果后果不堪设想了,孩子一次次的违纪违规,使得家长很生气,一味的怪孩子不懂事,甚至放弃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一现象难道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父母提供物质生活保障,可更需要的是父母与孩子心灵的交流,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太多的疑惑和困难,然而这些家长们以为自己尽力了,给了钱,就有了一些,孩子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心、问候,就会产生一些想法,以为父母不关心自己了,也就不在乎自己的学习了,长此以往,结果...........鉴于此,我呼吁山区的年轻父母们,在给孩子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能否多给孩子一点儿关爱,让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也是为了你们自己的心愿啊!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山区的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了: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较好的物质生活,进而改善孩子的学习环境,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越来越多,导致更多的孩子一个人在学校附近租房居住或者与爷爷奶奶一起居住,父母虽然提供给孩子了生活费用,认为已经尽力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孩子一定可以好好学习,通过学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孰不知的是,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都还比较差,在长时间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有父母提供的衣食无忧的保障下,他们并没有向父母期望的那样努力学习,而是逐渐远离了学习,迷恋上了学习以外的不良活动:上网、外出......结果后果不堪设想了,孩子一次次的违纪违规,使得家长很生气,一味的怪孩子不懂事,甚至放弃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一现象难道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父母提供物质生活保障,可更需要的是父母与孩子心灵的交流,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太多的疑惑和困难,然而这些家长们以为自己尽力了,给了钱,就有了一些,孩子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心、问候,就会产生一些想法,以为父母不关心自己了,也就不在乎自己的学习了,长此以往,结果...........鉴于此,我呼吁山区的年轻父母们,在给孩子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能否多给孩子一点儿关爱,让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也是为了你们自己的心愿啊!
第三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暴露无遗。笔者的主要关注点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界近几年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做了一下梳理,探讨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及对策,并做了一个简单评述。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
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他们将孩子留在农村,并委托亲戚代养或寄养形成了农民工父母和子女长期处于两地分离的局面。从此,我国农村许多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概念类似的研究多见于西方学者对移民的相关论述中。研究表明移民家庭中的儿童会感到孤独,愤怒,悲伤,躯体化反应,更多犯罪行为(Jonesetal,2004)。学术界一般将“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顾的16岁以下的孩子。
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道德教育危机。留守儿童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留守儿童道德意志薄弱、心理问题突出。受父母的影响,留守儿童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最后,片面追求短期利益,价观念扭曲。“一切向钱看”观念,追求短期利益,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智力教育下滑。根据《2005年中国农村情况报告》表 明:从总体上看,留守儿童现在成绩和父母外出打工以前相比呈现了下滑的趋势,在班上排名上等和中等的人数有所减少,而中等和下等的人数则增加了一些。由此可以看出,在父母外出打工之后,部分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下降。情感教育缺失。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教育的关键期,可是在这个时候留守儿童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 的异常,人格发展不健全。周宗奎等人(2005)的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有失落感,有寄人篱下的不适 感,他们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上变得自卑,这种心态在父母外出的女生身上有相当的代表性。人身安全问题相当严重。由于得不到亲情照顾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受到他人的人身侵害和自己行为失控导致的安全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诸多问题形成的根源是:缺乏正常、完整的家庭教育;父母以外的人抚养孩子,难尽教育管理责任;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政策法规滞后。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教育习惯产生的原因是:①年迈的临时监护人缺乏教育能力②“物质补偿”使得部分留守学生逐渐形成了一种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坏习惯。③学校在留守儿童的管理方面,处于被动和尴尬的困境中。
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受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缺乏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机制;学校不能全面有效地履行教育职能;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农村社会环境不利于留守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
李庆丰认为:由于他们的父母打工照样能够挣钱,出现了“新读书无用论”。这些因素使得部分农村家长对孩子上学前途缺乏信心,同样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滋长蔓延,不可避免地出 现了很多学生中途辍学,过早地踏上社会的现象。
三对策研究
在深入阐述问题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学者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叶敬忠详细阐述了寄宿制学校、心理咨询室、家长学校、代理家长制、职业代理家长、托管家庭、社区亲情活动室、亲情电话、民间自助行动和团聚·92·活动等十种行动策略。
有人提出:家庭方面要加强亲子沟通与交流、为儿童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与老师定期联系和选择有先进教育理念,有一定文化基础,且有教育心的委托人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学校方面要促进学校教育家庭化;社会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营造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等,史晖、王德勋提出,“要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可由基层 学校和共青团组织牵头,联合当地妇联、村委会,共建农村儿童教育监护体系。” ;留守儿童自身要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现实。
江容眉 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建好寄宿制学校;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育能力;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关心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兴办有特色的普职渗透的农村教育,让留守儿童升学有门发展有望等措施。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成果,但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方面。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大,分布较广且地区差异较大,致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想彻底解决还有很多困难和障碍,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际研究还有待加强.[1]林艳.浅谈“留守儿童”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2006. [2] 武慧娟.当今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7):103-105.[3] 李小云,左停,叶敬忠.2005年中国农村情况报告.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 范大学学报,2005(1):72—80.
[5]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6]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影响.上海教育科研.2002(9)[7] 项玉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8] 陈桂基.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状况调查研究——以广西兴业县高峰镇新村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08.[9] 宋晨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研究[D].西南大学,2010.[10]叶敬忠,杨照.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1] 马伟华.丹阳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12] 井军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向导,2011(30):113,287.[13]史晖,王德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9):89-90.
[14] 江容眉,叶祖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70-73,89.[15] Jones, A., Sharpe, J., & Sogren, M.(2004).Children’s experiences of separation from parents as a consequence of migration.Caribbean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 89–109.
第四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于家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调查时间:2011年暑假 调查地点: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 调查人员:陈学虎
据统计:建始县外出务工农民9.65万人,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管的“留守儿童”总数11596人,其中0—3岁的儿童1211人;4—6岁的儿童2420人;读小学、初中、高中的分别是3766人、3089人、1110人。留守儿童管理分为四种方式,其中隔代扶养4631人,亲属寄养3060人,学校寄养3100人,其它形式寄养的805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经济落后地区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务工,留守儿童因而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都亟需全社会给予重视和关爱。现将对此问题的调查和思考总结如下:
就城步而言,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人口26.1万人,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2.68万人,由此,全县有留守儿童12350人,其中10岁以下的7752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2.8%。从留守儿童管护的情况看,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护的,占总数的52.6%;由亲戚朋友托管的占6.5%;留守儿童自我管护的占17.3%;此外,留守儿童与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的占23.6%。从留守儿童的监管人或监养人状况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只有小学文化的占60.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8.7%,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仅占1.3%,特别是还有9.5%的是文盲和半文盲。由于留守儿童的年龄偏小,自立自理能力缺乏,委托监管难以到位,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系列问题日趋显现。
(一)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有的致使家务甚至是一些农活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严重地影响到孩子们的正常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大都由于委托监护人文化水平的限制,根本无法对孩子们进行学习辅导,有的由于对孩子们的学习督管不够或方法不当,使他们产生厌学、弃学现象。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还厌学,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对生活缺乏热情。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造成家庭教育的弱化,由祖辈管护的大都因隔代教育,缺乏共同的语言,家庭教育难以到位,有的甚至由于祖辈们的溺爱致使留守儿童养成任性的性格。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只有在节假期间返乡,他们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带给孩子物质方面的多,精神方面的少。此外,由于他们长年在外务工,与学校联系少,无法与老师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因而,大都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
(二)心理问题。
“缺失父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巨大困惑,情感孤寂成为留守儿童巨大的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照顾,委托监护的难以到位,使他们在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无论做什么事,做好无人鼓励,做错无人指教,与外界的接触沟通很少,容易造成他们心理孤独、离群和自我封闭,这对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学业发展、心理性格等都将产生不良影响。高坪镇的妇联干部介绍,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外出务工父母的收入不高,居无定所,想把子女带到身边,又被高额的“择校费”挡住,把孩子留在家里是万不得已。留守儿童由老人抚养,他们自身都难保,祖辈隔代抚养偏于溺爱,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和学习辅导之责,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而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有的学校觉得“问题儿童”难管,便放任自流,一推了之。
(三)生活状况问题。
与其他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由于大都跟年迈的祖辈们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悉心的照顾,常常只能是埋饱肚子就不错了,在营养状况和卫生健康方面难以得到完全保障,此外,由于缺乏正常的引导,一些孩子也容易出现诸如抽烟之类的不良生活习惯。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资料显示,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乏,这是留守儿童的焦虑、紧张和孤独感比其他儿童高而对父母的信任感比其他儿童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
(四)道德行为问题。
一名老教师反映,留守儿童不仅行为习惯较差,还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看录像、进网吧。
家住长梁乡洋扎营村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儿子、媳妇在外地工作很忙,小孙子从生下来就由她和老伴带。孩子的吃喝不成问题,但在学习上却不会辅导。所以小孩的学习成绩不好,性格孤僻,动不动就和人打架。有一次与班上同学动刀打架,将同学眼睛刺伤,仅医药费花去2000余元。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一般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特别是由于委托监管的不到位,父母的物质补偿心理,更易使孩子们形成重物质、讲享乐、不节俭等不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查中发现,有的留过儿童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有的认为父母没读什么书,同样能挣钱,产生读书无用的意识和厌学和情绪,学习不求上进,得过且过。
(五)安全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外出务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最担心的问题之一是安全问题。他们提心孩子夏天到河里游泳,担心孩子打架斗殴,担心孩子触电等等。父母对留守儿童安全监护的缺失,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安全问题和潜心的安全隐患。
香树村8岁的小剑和7岁的小玉,由爷爷奶奶照顾。2005年8月,小剑放暑假随邻居小孩下河洗澡不慎溺水死亡,从外地打工赶回的父母悔恨不已哭着说:“打工挣钱今后供你读书,孩子连命都没得了,钱再多又有什么用。”使整个家庭陷入哀痛之中。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劳动力的区域性流动必将产生一代又一代的留守儿童,为使农村留守儿童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身心健康成长,必须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管理格局。
(一)政府要高度重视。
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协作共同完成。一是要建立健全政策机制。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少年儿童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政策的精神,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和结合当地实际,从入学教育、学校建设、户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歧视性待遇,确保流动儿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落实,解决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村流动父母的后顾之忧。同时,应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寄宿条件,保证农村外出务工者子女“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二是要建立明确责任机制。要坚持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原则,共同担负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任。教育部门要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件大事大抓,认真抓好留守儿童的入校入园入托工作,将留守儿童中的贫困生纳入“两免一补”范畴,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优势,把农村村部、党员活动室、远教站点等建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阳光驿站”;民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困难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范围;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和寄宿学校建设的资金投入;卫生部门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保健工作,确保他们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社会要热切关心。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较差的问题,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应切实加强正确舆论导向和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真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要从严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突出整治好校园周边环境,重点加强网吧、电子游戏室等规范经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孩子们的精神污染。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组织优势,广泛开展“手拉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小队”等关爱服务活动,让更多有社会爱心的人士积极投入到“阳光驿站”、“爱心之家”的建设服务中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农村留守儿童自理自护、自立自强,真正为农村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学校要强化教育。
学校教育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校外的生活真空。为此,学校应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学生档案,把学生父母是否在外务工、在什么地方务工以及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作为重要内容增加到学生档案里。通过留守学生档案,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另一方面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联系和沟通,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学校还应加强留守儿童生活技能的教育培养,包括相关的安全、生活常识、生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等知识,真正做到在抓好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密切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应增设心理教育教师,让他们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共同对孩子们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健康、和谐发展。
(四)家庭要努力履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事关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渠道,因此,父母应努力履行起家庭教育的职责。外出务工的父母有条件的应尽量携带子女到务工地附件学校入学,没条件的应慎重稳妥地选好委托监护人,做到经常与委托监护人及留守孩子联系,多渠道多方式地对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状况加以关心和教育,最大程度地保证对孩子委托监护的到位。同时,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留守孩子学校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和表现,力求配合好学校教育。必要时应可能多地回家看望孩子,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外出务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作为教育媒介,激励孩子要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拼搏向上,用学习和知识谋求人生发展,让他们的下一代结束留守生活。
留守儿童由于受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如何教育留守子女,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需各方共同呵护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村家庭问题和“三农”问题,而是一个急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各校在每学期开学前对本校“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摸底,填写“留守儿童信息卡”,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全面掌握其家庭、学习、生活及留守代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学校实行寄宿管理制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关爱留守儿童很大程度在学校,关键又在班主任,班主任负有做好留守儿童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等职责。要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二是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在学校设立亲情室、内设电话或计算机和视频,确保每月让每位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或视频聊天一次,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随时与班主任沟通子女的学习、身体情况。
三是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公益活动。
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心理交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等,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四是建立家校互动制度
适时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培训,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育功能,通过家校互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使学校管理责任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尽可能对“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对他们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09通信1班
陈学虎
第五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林家坪镇中心校 刘海有
曾几何时,面向黄土背朝天农民,纷纷离开祖辈辛勤耕作的贫瘠土地,到外面世界去发家致富。而将正在中(小)学就读的孩子留在老家上学,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类学生的教育,也日益成为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亟待解决。
问题一:家庭教育出现死角 父母外出赚钱,孩子的教育咋办呢?
现在不少村庄都是老弱病残看门照户,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淘金”。谁来监护、管理孩子,就成了首要问题。据调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监护及管理多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这些老人对隔辈子孙“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掉了”,疼爱有加,管理出现死角。而且有些老人对孙辈儿也颇动脑子,无奈教育方法多是过去的一套,好心不得好报,不少孩子一听老人唠叨,就退避三舍,撒脚丫就走,半句也不想听。要不就是左耳进,右耳出。更有甚者“你让朝东,我偏向西,你让撵兔,我偏赶鸡”,逆反心理让人哭笑不得。可怜这些老人,一提起孩子,只有无奈叹息。若把孩子托付给其他亲友,则更是“深不得,浅不得”双方更是缺少感情沟通,其教育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了。即便有的父母隔三岔五打电话问询孩子的情况,也只能是隔靴搔痒,收效甚微。这可以说是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死角的原因吧!
父母外出谋生本也无可厚非,然而对子女的管教问题却不可忽视。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对孩子的放任自流,毁掉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业吧!
问题二:花钱大手大脚,无节制
很多外出打工的家长,无论挣钱多少,对滞留在老家的子女普遍存在愧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