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科育人案例-清华中学-汤云荪

时间:2019-05-14 10:1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学科育人案例-清华中学-汤云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学科育人案例-清华中学-汤云荪》。

第一篇:信息学科育人案例-清华中学-汤云荪

从日常生活出发,提高信息科技学科育人价值

上海市清华中学 汤云荪

一、本课程教材育人内容的分析

(一)内容分析

课题:初中信息科技第一单元《走进信息世界》的第一课《信息社会和我》。它主要的教学内容有:信息、信息技术及应用、信息安全等内容。

本课程育人价值点应该体现在让学生了解信息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无处不在,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中人们生存与发展所应具备的重要工具,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基本应用。让他们认识到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同时让学生体验信息与信息技术应用将给他们学习和成长带来的快乐。

(二)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本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具体为: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多样的表达式知道信息有传播性、共享性和时效性的特点;知道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认识信息社会中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合理使用他人发布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活动,体验和感悟信息和信息技术应用对人们生活、学习等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以科学的态度,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从信息社会的生活实践中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特点,为今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运用好信息技术打下好的基础。

4.教学重点:了解信息和信息社会的特点,理解与信息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

设定依据:信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无处不在,因此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时刻都在获取、传递或呈现大量的信息。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特别是应用信息技术来获取、处理、传递和呈现信息,将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终身受益。5.教学难点:认识信息社会中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合理使用他人发布的信息。

设定依据:信息社会中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能够合理使用他人发布的信息。将到实际生活中,能够促进学生具备尊重知识,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特别是培养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树立良好伦理道德,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以利于将来能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二、教学片断分析

教学片段一:(关于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理解)(让学生列 举日常生活中表现信息的具体实例)

教学引导:当我们走在马路上看到十字路口红灯亮起,知道了要停止前行的信息;当我们看到各种小苗发芽了,知道了春天到来的信息;当我们看到蚂蚁往高处搬家,鱼儿到水面透气,知道将要下雨的信息……仔细观察外部世界,可以发现,我们时刻都被信息包围着,我们不断与外界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换。教师提问:请大家谈谈信息对日常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如天气预报信息可以告诉我们出门是否要带雨具。

学生2:电视里的信息,使我们知道国家大事。

学生3:通过书本里的信息,我们掌握生活技能,如劳动技术学科的做饭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遇到哪些信息?

学生4:当然有啦,如手机发的短信,也是信息。

教师:对,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归纳信息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哪位同学来说。

同学5:信息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表达出来。

教师:是,这些都是信息载体,请大家注意,同一信息可以用不同的载体来表示。比如: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报道同一个新闻。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来说,物质(如水果等)在传递(如运输)中会发生损耗,那么,信息是否在传递(如复制)中有损失吗?

学生6:可能有,不知道理由。学生7:不知道。学生8:可能不会。

教师:为什么不会呢?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当张同学把世博会在上海举行的信息告诉了李同学时,张同学损失了信息吗? 同学8:没有。

教师:对了,没有。因此说信息是可以共享,它能被反复使用而不会因为被传递而损耗。大家知道了吗? 全班学生:知道了。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信息能给我们带来便利? 学生9:新的,最新的信息。学生10:有用的信息。

教师:对,这说明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能够判断哪些是最新的信息哪些是过时的信息。今后,我们要注意培养这方面能力。最后,请给同学归纳一下信息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10:信息可以用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表达出来,具有传播性、共享性和时效性。片断分析:

设置这一片断是从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学生的亲身经验来谈谈自己对生活与信息的知识的认识,这样更具说服力,学生更容易接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无时无刻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大家应该学好“信息科技”这门学科,为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教学片段二:(关于信息技术及应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多媒体显示一组信息技术应用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信息技术应用图片。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与我们身边学习、生活有关的信息技术吗? 学生1:用身边的手机。学生2:在家里用个人电脑学习。

学生3:在学校电子阅览室的电脑上网查找资料。学生4:休息日到郊外用数码相机拍照。学生5:在电影院看3D动画片电影。学生:„„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大家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IT)是指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带来什么?

学生6:带来帮助和便利。教师:具体点,带来哪些帮助?

学生7:帮助人们方便地看到了更多信息,如网上新闻。学生8:用手机帮助人们方便地听到远在在海外亲人的声音。

教师:很好,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就是人类感官,特别是视觉、听觉感官的延伸与扩展。因此,学好信息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很有帮助,大家应不应该学好信息科技这们学科啊? 全体学生:应该。

教师:好,我们要知道现代信息技术一般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主要用于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等方式,请大家讨论一下它们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教师在各小组中走动,参与他们的讨论,给予适当点拨和提示)小组交流:

小组1:网络技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交流的平台。在日常生活中,不论在处在何地,国内还是国外。大家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交流,既可以交流学习体会,也可以聊天放松身心。小组2:多媒体技术给人们提供了看各种虚拟技术制成的大片机会(如泰坦尼克号电影),这改变我们过去只能看一些黑白、色彩单一的电影情况,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

小组3:通信技术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无论人们在何处,都能够及时了解和获悉亲人的信息,可以时刻保持联系。改变了过去人们通信联系非常不方便的局面。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再补充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人类认识信息、利用信息和发展信息处理能力的历史,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步向着高速、大容量、综合化、数字化及个人化方向发展,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络技术、机器人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也在发展。

教师:同学们,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推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的自动化发展,大大提高了生活和学习等效率。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点头表示赞同。片断分析:

设置这一片断主要是想结合学生与身边学习、生活有关的信息技术,从他们亲身体验中获取一些新知,增进对信息技术和应用了解和思考。同时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片断三:(在信息社会中应该如何面对信息安全等)

教师提问:现在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你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最担心什么? 学生1:计算机病毒。学生2:手机诈骗。

学生3:网络安全如盗号,个人信息外泄等。学生4:不经过别人同意,随意复制别人的信息。学生5:网上聊天不文明。学生:„„

教师:大家说得好!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它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危害性的计算机程序。大家知道它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感染和危害计算机? 学生6:通过优盘拷贝文件。学生7:通过带病毒的光盘。学生8:也可以通过网络传播。

教师:很好,大家知道信息技术和应用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信息安全问题,如计算机病毒、网络诈骗等问题。作为我们学生应该在信息社会做到什么?

学生9:不浏览不好的信息。学生10:不沉溺上网。学生11:不随意拷贝别人的文件。学生12:注意经常给计算机杀毒。学生„„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作为我们学生要树立良好信息道德,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保护网络安全,合理使用他人的信息,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争做信息时代的好青少年。好吗? 全体学生:好。

教师:大家一起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读一遍。全体学生:齐声读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教师:今天我们这堂课主要上了以下内容:信息、信息技术及应用、信息社会等内容。这些知识对于我们学生在信息社会中茁壮成长是非常有用,希望同学们要深刻理解和掌握。片断分析:

设置这一片断主要是想结合学生对信息社会中的信息安全、信息道德和网络道德的认识,从他们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懂得信息社会应该具有的信息素养,增进对信息社会的了解。同时要求学生树立良好信息道德,立志做信息时代的好少年。

三、教学反思与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本堂课的育人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信息、信息技术及应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从日常生活出发来提高信息科技学科育人价值,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信息科技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从学习信息科技知识中带来快乐。为了让学生理解信息,我从日常生活出发,设置了情境:理解“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无时不在”吗?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表现信息的具体实例,在此基础上再让同学们谈谈信息对日常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让同学们通过生生对话,用他们自己身边遇到的具体实例说服其他的学生,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在关键的时候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或提示和阐述。这样的效果比老师单纯的讲解精彩多了,而且更具说服力,更能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认同。

为了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我出示一组信息技术应用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信息技术应用图片。力图让他们从亲身体验的日常生活出发,结合图片进行仔细观察,分析问题,并且从中获取一些新知,增进对信息技术及应用 的了解。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观察很仔细。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的讨论很热烈,如果没有一些图片观察作铺垫,估计讨论气氛不会这么热烈。因此,教学情境设置一定要从日常生活和学生视野出发,这样他们才会有话可说,有话愿意说,才能真正达成较好育人效果。

为了让学生了解在信息社会中如何面对信息安全等问题,设置情景:在信息社会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什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现在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了,你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最担心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所遇到实例,进行回答和讨论,学生回答很好。接下来,我又指出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又提出了面对当前许多信息安全问题,作为我们学生应该在信息社会做到什么?学生接着进行讨论和回答。最后在教师进行了总结后。让学生一起朗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这样使学生对信息社会中,应该自觉遵守规范有了深刻认识,达到了提高信息科技学科的育人价值的目的。

上完此课,学生和家长都有很好的反馈:

学生说: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初步的认识,觉得这门学科很有意思,今后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家长说:孩子回家反映对《信息科技》这门学科挺感兴趣的,对老师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也很喜欢。

2012年3月13日

第二篇:学科育人案例

学科育人案例

焦云霞

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人们的关注。从《课标》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数学教学已由只关注知识技能向既关注知识技能又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是有教育性的”。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育人,成为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思考。

一、在数学教学中点化学生心灵

在数学教学中固然以传授数学知识,启发学生数学思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主,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抓住课堂生成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当有学生对一位同学的发言存在异议时,学生往往会打断同学的发言,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面对这样的课堂情境,我会告诉学生:“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等别人说完后再发言,这是对别人的尊重。”看似课堂上的一个小纷争,教师如果能及时对学生进行上面这样的教育,不仅可以保护回答问题学生的思路不受干扰而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尊重正在发言的同学。再比如,在一节加法竖式计算的练习课上,有学生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竖式计算正确,但横式的结果抄写错误。课堂上有学生评价:“老师,他做错了。”面对这样的情境,我告诉学习“我们在评价别人的‘作品’时,应该先寻找他的优点,然后再谈别人的不足。”这句话让学生静下来,开始认真思考。学生们认真观察、思考后,有的说:“他的优点是竖式计算正确,说明他学会了今天的知识,但我想提醒他不要太马虎,要认真检查一下,就不会把横式的结果写错了。”有的说:“他的优点是书写认真,竖式计算也正确,缺点是最后横式结果写错了。”经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懂得要尊重他人,懂得发现和学习别人的优点并从他人的不足中吸取教训,同时也呵护了做错题的那个孩子的自尊心,更有利于他接纳别人建议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在点点滴滴这样的教育中学生逐渐懂得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在日常教学中这样的课堂生成资源还有很多,我们需要抓住这样的德育资源,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点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积蓄健康、丰富的精神底蕴。

二、在数学教学中传播数学文化

《课标》中提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选择合适的时机介绍数学历史,数学历史固然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数学历史不等于数学文化,数学文化还应包括数学的思想方法,理性的精神,数学的美等等。我们在教室里舍去上课走思的时间认真听课就能获得知识,回到家舍去上网打游戏的时间多读读书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还让学生感悟了一种“舍得”的人生哲理。课上,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美。通过数学的学习传播数学文化,在若干年后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许大多已被遗忘,但深入内心的数学文化却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中不自觉地起着重要作用。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课标》中提到“数学在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现代社会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百分数时,我鼓励学生对于百分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用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百分数是什么意思?百分号是怎么写的?百分数是干什么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把问题归纳为:为什么要用百分数?在什么情况下用百分数?百分数是什么意思?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在对问题进行归纳后,让学生分小组尝试回答这些问题,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提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这个过程,不仅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也能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办法。

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外,还应有心灵的点化、数学文化的熏陶、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还应充分挖掘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方法、精神等教育因素,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拥有丰富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储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三篇:英语学科育人实施案例

英语学科育人实施案例

Wonderful places, wonderful life ——以Oxford English 4A M3 U2 My favourite place为例

松江区方塔小学

宋娅

【案例背景】

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在积累学习经验、形成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增强文化理解,初步具有全球视野,并认同语言文化差异,提升语言自觉。英语新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感受文化的过程。在我们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和渗透。1

以Oxford English 4A M3 U2 My favourite place为例,本课时在关注学科育人方面进行的一些实践。

【教学设计说明】

Oxford English 4A Module 3的教学主题是:Places and activities, 教材上分为三个教学单元:In our school, Around my home和In the shop。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作为体现Places and activities的载体,让学生根据身边不同的场所及活动进行观察和介绍,能运用语言、初步掌握阅读并获取关键信息,表达对身边事物热爱之情。

一、教学对象分析

1.本班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课堂表现积极。但学生缺乏自信,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鼓励学生多表达、多表演、多参与,旨在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提高语言交流的自信心。

2.本节课话题与场所相关。学生已经会用like, can描述场所及表述自己喜欢的活动;会用How/What询问事物的具体信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

3.本课时整合了Unit2的语言知识,其中There be句型和方位介词的表达对学生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创设语境给学生提供立体方位空间,让学生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能力。

二、单元整体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话题My favourite place选自M3U2 Around my home单元的第三教时。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教学设计重点关注单元分课时之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关注各课时之间的联系,关注知识的推进、学生能力的推进和情感的推进。因此本单元教学内容划分为三课时,即My new home,My nice neighborhood,My favorite place三个分话题。通过三个课时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对家的整体认识,让学生在了解感受自己的居住环境过程中,习得语言,内化语言,提升语用能力。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为:感知理解核心词汇street,road, city,supermarket, shop, restaurant,post office,near,next to,between,many, some等。正确运用句型 Where is…? Is there…/Are there…?询问居住小区环境的特征,感受家的美好。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运用核心词汇street,road,city,supermarket, shop, restaurant,post office,near,next to,between,many, some等,同时感知理解拓展词汇bakery, clothes shop等。能运用There is/ are…… can… can also… 描述居住社区的环境和设施。

朱浦,上海市中小学英语应用性阅读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2011

第三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为:在第一、第二教时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核心词汇street,city,supermarket,shop,restaurant,post office,near,next to,between,many,some等。巩固拓展词汇bakery,clothes shop等,理解词汇favorite的含义。综合运用句型My favourite place is…It is beside/ in front of/ behind/between… There be…I can…I can also…What a/ an… place!描述自己家周围喜欢的一个的地方,体验居住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本课时设计说明

整体思考教学设计,凸显语用情感体验。本课时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三教时,学生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了解居住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在语境中进一步提升语用能力,体验感知,提升情感。本课时教学设计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1.教学设计基于教材

重组教材内容,遵循TCLLU原则,注重挖掘并有效整合教材原有的信息和知识点。如Jill 和Alice所居住小区的地图设计和道路的名称均来自教材Look and say的已有内容, 地点名称的确立如Nice Garden 和Yummy Restaurant来自Say and act的插图。文本语言的组织注重整合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非核心词汇,如also,地点名称和方位介词等。同时小区居住环境特色设定兼具一定的人文气息和城市特色,如关于 a quiet neighbourhood 和 a busy neighbourhood在社区中的地点分布。

2.语言知识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场所的描述,介绍场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为 name 和location。学生在第一、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于方位介词在实际场所中的运用还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第三课时的学习,让学生观察图片,从平面的理解过渡到较为真实具体的生活空间,立体感知方位,将教材上的语言知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描述场所进行的活动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是情感做铺垫。

3.教学过程关注推进

1)Pre-task:巩固复习,引入话题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在课的Pre-task阶段,组织学生复习巩固前两个课时内容,即My new home,My nice neighborhood。通过对话,初步感知词汇favourite,引出本课话题My favourite place,整体初步感知文本主要内容,捕捉核心信息favourite。

2)While-task:语篇带动,关注情感

① 关于Jill’s favorite place。教师引导,训练学生思维,模仿朗读,在问与答中逐步呈现语言My favourite place is…There is/are….It is beside/ / behind/… I can… I can also… What a/ an …place!

② 关于Alice’s favorite place。教师尝试让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组织语句,在回答过程中形成语段My favourite place is…There is/are….It is beside/ behind/… I can… I can also… What a/ an …place!表达自己的情感。

3)Post-task:综合运用,尝试语用

在课的Post-task环节,教师示范,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居住环境。随后小组分享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

4)Assignment:学会分享,感受生活

有效的作业应具备三个要素即:延续性、操作性、检测性。依据这一原则,在本节课的Assignment 中,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本节课所学的文本内容,并通过秋游的契机,让学生尝试用英语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并相互分享,进一步感受生活环境给不同的人带来的乐趣。

【案例片段与思考】

情境一(While task):Jill’s favourite place Students sing a song “Let’s go to the garden”.T: What is in the garden? S1: There are many flowers and trees.Look, the flowers are so beautiful.The trees are so tall.S2/3/4: There is a …

T:What can Jill do in it, can you imagine? S1: Maybe she can smell the flowers.Umm, so nice!S2/3/4: I think she can …

T: Look, what can Jill do in the garden? S: She can smell the flowers.She can also play on the swing.T: Is she happy in the garden? S: Yes.T: Listen, what does she say? S: Yippee, what a nice place!It is my favorite!本片段选自 While-task中的情景一:Jill’s favourite place。围绕本节课主人公之一Jill,介绍Jill’s favourite place,学习过程主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视听结合,获取信息;歌曲编唱,体验感受;模仿朗读,理解句文。在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内容推进中,逐步激发学生情感。

情境二(While task):Alice’s favourite place

T: Jill has a favourite place.What about her classmate, Alice? What is her favourite place? Where is it? What can she do there? And how does she feel? Do you want to know? S: Yes.T: Now, let’s listen and choose.T: let’s have a check.G1: What is her favourite place? S1: Her favourite place is Yummy Restaurant.G2: Where is it? S2: It is between the supermarket and the bakery.S: What can she do there? S3: She can eat nice food at the table.She can also taste some snacks.Umm, so yummy!T: Now can you be Alice and introduce your favourite place?

S1, S2 show their passages.T: Wow, Yummy Restaurant is really a great place!此片段选自 While-task中的情景二:Alice’s favourite place。在前一片断(情境一)的基础上,本片段首先整体呈现内容,通过听觉输入,让学生初步了解文本内容,捕捉关键信息。然后通过角色朗读,再现本单元重点词汇,让学生进行描述、表达,尝试语用输出。情境三(Post-task):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favourite places Students watch a video about the teacher’s favourite place.T: What is my favourite place? S1: It is a bookshop.T: And you, my dear children, what are your favourite places? S1: My favourite place is Fangta Park.It is near our school.There are many flowers and trees in it.I can fly kites on the grass.I can also row a boat.How happy? What a good place!T: How about the others? Would you please write down your favourite place and share in your groups? Students write about their favourite places and share in their groups.本片段选自Post-task。教师示范,让学生再次体验感知,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教学最后的活动以通过完成picture book的形式,让学生描绘自己最喜爱的一个地方,并在小组中分享交流。使学生在平时的点滴小事中感悟体验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呈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完成课堂所创设的各种学习活动任务,更要注重学生在基于学习内容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践行语言、内容、过程、情感的同步推进。

【点评】

宋娅老师执教的4A M3U2 Around my home单元的第三课时,即My favourite place,基于教材,文本内容、语言与情感相得益彰,板书设计凸显语义功能,有效实施单元整体设计下的单课的以句、文、境合并的语境式整体教学。

一、关注整体,感悟文本语言

围绕Around my home这一单元主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将本单元分为三课时,三课时话题设定为My new home,My nice neighbourhood,My favourite place,三个话题组相互关联,层层递进。

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关注单元整体和分课时之间的联系,教师执教的这一单元的第三教时没有新生知识,但本课的文本内容随着课时的逐步推进而使学生语言逐步内化、语言能力逐步提升。单元文本内容、语言、情境互融于大整体系统中,单课实施较好体现了文本内容带动语言、文本内容带动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二、基于教材,挖掘人文情感

在重组教材文本中,教师基于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原有的内容信息和知识点。如本课教学中的地图及道路的名称来源于本单元教材的Look and say,关于场所的名字Nice Garden 和Yummy Restaurant来自于教材Say and act。这些都为学生所熟悉,容易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除此,文本内容注重综合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非核心词汇,如busy,also,地点和方位介词等,使教材上原有的语言知识点重整之后在新的语境中尝试让学生语用。本课主人公Jill 和Alice所居住的小区的布置也充满浓浓的人文气息,Jill的社区环境优美,适宜居住;Alice的社区热闹繁华,突出busy,小区整体布局设计旨在凸现生活中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进与完美。

(点评者: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

鲁勤)

第四篇:2个学科育人教学案例

此处两则案例是由市教委教研室提供的典型实施案例,仅供组稿时参考之用。由于这两篇案例皆是未发表的文章,还请您在组稿时注意保护作者的著作权益,尽量避免以直接下发案例的形式组稿。

品德与社会学科育人实施案例

为什么奶奶不接受明明的孝心? ——《百善孝为先》教学案例

虹口区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 杨 健

【案例背景】

在我班有一本“烦恼”手册,上面记录了学生遇到的让人烦心的事情,或是让学生感到困惑的事情。作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任课老师,我努力将解决学生的“烦恼”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帮助他们释疑解惑,指导学生的行为。

有一天,手册中的这样一则记录引起了我的关注,班中的小李写道:今天是重阳节,老师给我们讲了孝敬老人的道理,放学回家后,我就帮外婆打扫房间,看到床底下有一个又破又脏的坐垫,我想,这样的垫子坐着多不舒服呀!于是,我把旧的坐垫扔了,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外婆买了个坐垫。没想到,外婆看到那个崭新的坐垫,一点儿也不高兴,当她得知我把旧坐垫扔了,竟然哭了。爸爸妈妈回家后,看到外婆非常伤心,得知事情的经过,也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真弄不懂,明明我是在做好事,为什么大人要批评我,我到底错在哪里?

平心而论,尽管小李在某些方面确实让人头疼,但在这件事中,他的出发点还是好的,他知道要孝敬老人,但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还不能理解老人的心情,因而做了好事反受批评。而家长也没有理解小李的一片孝心,只是一味指责,这样使得小李更烦恼了。

正巧,在本学期品德与社会课中,有篇课文《百善孝为先》,讲的就是如何孝顺父母和老人,于是我将小李的烦恼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解决小李的烦恼,同时,也能使学生对“孝”有进一步的理解。【案例实录】

片段一:师述故事,初次选择 1.师述明明的故事

师:重阳节那天,明明趁奶奶不在家时,帮奶奶打扫房间,发现奶奶的藤椅垫很破旧,里面的棉絮都露了出来,便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为奶奶买了一个新的,将破旧的藤椅垫扔了。谁知奶奶知道后非常生气,因为那个藤椅垫是爷爷送给奶奶的生日礼物,东西虽不值钱,但对奶奶来说具有纪念意义。妈妈回家后也批评了明明,为此明明很苦恼。

2.出示问题:藤椅垫该不该扔?(媒体演示一个大大的问号)3.学生交流

生1:我觉得藤椅垫应该扔掉,那么脏的东西,放在家里多不卫生。(有同学边听边点头,表示认同)

生2:我也觉得藤椅垫要扔掉,只不过,如果明明能事先和奶奶说一声就好了。

生3: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藤椅垫不该扔,因为藤椅垫上有奶奶的回忆。

(也有同学点头认可这样的看法)

师: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当你的内心想法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时,你会怎样理解父母、与他们进行沟通呢? 片段二:媒体演示,加深认识 1.播放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

广告内容:老人在厨房不停地忙碌着,精心准备菜肴,因为今天是周末。老人一边忙着,一边露出欣慰的笑容,从她脸上的表情不难看出,虽然很累,但老人却乐在其中。“叮铃铃”客厅传来一阵电话铃声,老人赶忙去接,电话那端子女却告知有事不来了,挂断电话,老人有些失望;接着又一次的电话铃声,告知的是另外一个子女也因为忙不来了,老人更失望了。最后,老人放下手中的电话,喃喃自语道:“忙——都忙„„”寂寞的老人只好坐在电视机前百无聊赖地看起电视,直至节目终止,电视画面出现雪花„„ 2.师:看了这则短片,你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这位老人挺可怜的,烧了一桌子菜肴,可大家都有事不回来。生2:我也觉得老人很可怜,这么大的房间,就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晚上只能对着电视机。

生3:我有补充,我觉得这些儿女做得不对,工作再忙,也应该回来看看老人。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人虽然在物质上已经得到了满足,但她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如果你是广告中的子女,你会怎么做? 生4:我会尽量早点回家陪妈妈。

生5:我也会这么做,有首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大多数学生都赞许地点点头,有一位学生马上反驳)

生6:那万一工作很忙呢,你不见得扔下工作去看妈妈,你如果这样做的话,妈妈会更不高兴。

生7:我有补充,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事先答应妈妈晚上回来吃饭,就绝不失约,万一碰到要紧的事,赶紧和妈妈说明,取得妈妈的谅解,或许答应妈妈明天来看她,这样妈妈就不会伤心了。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好,是呀,为人子女要设身处地为长辈着想,不仅从物质上关心老人,而且更要在精神上关爱老人,与老人多沟通,这才是真正的孝顺。片段三:再次选择,提高认识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你认为那个藤椅垫,还该不该扔? 2.学生交流

生1: 不能扔,虽说明明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想孝敬老人,但他事先应征求奶奶的意见。

生2:我想告诉明明,如果能把破旧的藤椅垫洗干净并缝补好,这样奶奶肯定会高兴的。

(此时,几乎班中所有的学生都点头认同这样的看法。)

生3:我觉得如果藤椅垫确实太破太脏,也可以去做奶奶的思想工作,得到奶奶同意后再处理掉。如果奶奶坚持收藏,就应当尊重奶奶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认为明明的出发点是正确的,用自己的零花钱买藤椅垫来表达对奶奶的一片孝心,但他的方法欠妥当,而欠妥当的原因是对长辈的心情缺乏理解。所以在表达孝心时要设身处地为长辈着想,这才是真正的“孝”。【案例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低年级的学生往往简单地区分事情的是与非,而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渐渐明白,生活中的事情并非如童话世界中如此美好,不能简单的用是与非来表示,需要综合考虑,才能作出判断。在这里,学生的道德认识会有冲突,本课所呈现的案例即如此。本课通过给学生创设一个思辨的情境,使他们对“孝”的理解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

一、首次选择,初步认识

在教学时,我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事例作为辨析的材料,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提出的问题,先不急着解决,而是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议一议,让学生分别站在长辈和孩子的不同角度去分析情境中的故事,为故事中的人物出谋划策。初次选择,班中有20位学生认为应该扔掉藤椅垫,有16位同学觉得藤椅垫不该扔。在讲述道理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所积累的道德认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此时,学生的选择未必都正确,但让学生讲了真话,从而让教师能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

二、媒体演示,加深认识

当学生有不同看法时,教师不忙着先去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而是通过公益广告的播放,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孝。公益广告的引入旨在为后续教学进行有效的铺垫。在交流中,学生异口同声说这位老人很可怜,老人的喃喃自语中流露出对亲人温暖的渴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在回答中,学生都能站在老人的立场上,觉得为人子女应该多回家陪陪父母。感恩是应该发自内心的。在长辈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这些不经意的细微动作会让长辈深切感受到亲人的关爱。通过此环节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明白金钱并不能买到亲情,更不能替代孝心。孝,在于尊重,在于理解。

三、再次选择,提高认识

当学生已建立起初步的道德认识后,让他们再次选择,此时的选择水平明显提高。他们不再是简单地说说扔还是不扔,而是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扔,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扔,还能有别的更好的表达孝心的方法。可见,学生从公益广告所引发的思考,懂得了孝敬长辈就要理解和体贴长辈,要理解和体贴就要学会沟通,从而使他们的实际行为得到指导。当学生感同身受地站在长辈的立场考虑问题,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彼此间思想火花的碰撞时,使使学生对“孝”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点评

本案例借助对一个生活中的两难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懂得孝心不只是表现在具体行为上,更表现在对长辈心情的理解上,孝敬长辈不能只从自己的想法出发,而是要考虑长辈自身的需要。这就把孝敬长辈的教育提高了一个层次。对这个道理,教师不是用直接灌输的方法,而是借用明明的孝心不为奶奶接受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两次选择,第一次选择时,学生的认识还处在就事论事的水平,而就事论事是很难判断明明扔掉旧座垫对不对的;于是教师通过播放公益广告,分析短片中老人为什么失望,逐步把学生的认识提高到孝敬长辈、理解长辈的心情,满足长辈的精神需要的高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作第二次选择,学生就从就事论事提高到就事论理,不只是纠缠在该不该扔座垫,而是着重讨论孝敬长辈应当注意尊重长辈的想法,满足长辈的要求,及时与长辈沟通。经过这样的教育,不但让学生对“孝”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也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和判断的方法,提高行为选择能力。

语文育人价值教学案例

寻找真实的落脚点

——《‚从现在开始……‛》教学案例

闸北区实验小学 钱玉华

【背景】

《小学语文学科贯彻“两纲”教学指导意见》中指出,“语文学科贯彻落实‘两纲’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凸显语文的学科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丰富内涵,实现语文教学与‘两纲’教育的有机整合,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过程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可见,要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遵循语文学科教学的规律是重中之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思考;遵循语文学科教学的规律就需要教师立足语言文字本身,注重文本的研读,来实现育人目标。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童话故事。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兽之王。猫头鹰、袋鼠都命令动物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使动物们苦不堪言,而猴子却让动物们按照各自习惯的方式生活,得到了大家的拥戴。课文蕴含着与人相处要尊重别人的道理。故事情节简单却充满童趣,让人忍俊不禁又能引人思考。

【教学实录】 教学片断一:

(多媒体出示各种动物在森林嬉戏的图片)

师:森林里真热闹,让我们也变成森林里的动物去参加他们的聚会吧。用动作或者是叫声和大家打招呼。

(学生纷纷摆出各种动物造型或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教室里热闹极了。)教学片断二:

师:听,万兽之王狮子在宣布他的命令。(播放录音)师:万兽之王狮子宣布了什么命令呢?

生:我听到狮子说:‚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

师:你听得仔细,说得完整。于是,从现在开始,动物们轮流当一星期的万兽之王。(结合板书,师生互动)第一个上任的是——(生:猫头鹰),紧接着是——(生:袋鼠),随后又轮到了——(生:小猴子),像这样按照次序,一个接着一个,就是轮流。(板书:轮流)‚轮‛是一个生字,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新的部首——车字旁,一起读。

师:仔细看一下,‚车字旁‛和‚车‛字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发现‚车‛字下面是一横,‚车字旁‛是提了。

师:‚车‛和‚车字旁‛的笔划不一样,笔顺也不同,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教学片断三:

师:听了猫头鹰的命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小猪我最喜欢睡觉了,晚上让我出来做事,那我怎么受得了啊!生:我是小鸡,我晚上是看不见的,可怎么捉虫啊? 师:看样子大家都有很多意见,和小组里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在组内讨论)

师:猫头鹰宣布了命令后,大家都很为难。虽然为难,虽然不情愿,但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第一天过去了,难熬的第二天也过去了,第三天也撑过去了,动物们在路上碰到,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各自的现状。)

师:苦日子还没有熬到头呢!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终于到了第七天,现在大家怎么样?做做动作。

(学生们都唉声叹气,东倒西歪,叫苦连天。)师:你现在知道什么叫做‚叫苦连天‛了吗? 教学片断四:

师:第一周大家是又困又乏,第二周是又苦又累。现在轮到小猴子上任了,大家都非常担心。谁知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

生: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师:(出示生字卡片:惯)‚惯‛是一个生字,它的笔顺可得注意。特别注意右上部分。(媒体出示:‚惯‛的笔顺)

(学生在小手心里写一写)

师:猫头鹰的习惯是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袋鼠是跳着走路,小猴子是抓着藤条荡来荡去,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习惯?

生:螃蟹是横着走的。生:熊猫喜欢吃竹子。生:马是站着睡觉。

师:小猴子让大家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就是指猪可以——(睡大觉),大象可以——(用象鼻子卷东西吃),…… 师:小猴子的话音刚落,大家立刻欢呼起来。老师来当回万兽之王,宣布小猴子的命令,动物们,把你们内心的喜悦表达出来吧。

(学生情不自禁地大声欢呼起来。)

师:大家知道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是多么幸福呀!【分析与思考】

从案例中不难发现,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字词的学习、理解;二是明白小猴子当选万兽之王的原因是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第一条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第二条是本课的情感目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怎样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使这两点目标互为依托,让学生自然地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进而获得情感的体验与道德的认知呢?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抓住了三个字。

一是“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二年级学生,形象感知为主,喜欢在故事情境中学习,精心创设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在课的开始(教学片断一),我就通过多媒体上的图示和教师话语上的引导,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森林里的一个动物,直接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如说话练习、朗读的指导等,不断强化这种情境的真实感。学生觉得自己就是森林里的一员,他们就会对于猫头鹰、袋鼠的命令产生真切的感受,“苦”从心中来,当然对于小猴子的命令,会情不自禁地欢呼、拥护。

借助情境可以使学生加强体验。“叫苦连天”这个词语的理解,学生较难表述,如果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它的解释,学生就缺少自我感悟。“教学片断三”中,我借助情境,再通过富有引导、启迪的语言,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动作等直观的形象来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学生在表演、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不仅自然理解了词义,同时还加深了情感体验,为主题的感悟埋下伏笔。

二是“实”。语文教学实现育人价值,必须凸显语文的学科特点,在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学词学语是半壁江山,“车字旁”与“车”字的字形与笔顺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再总结特点,最后跟着我一同书空。又如生字“惯”右上部分的笔顺是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我借助媒体演示,让学生有正确的认知,再自己在手心上写一写,加深印象。这些生字教学中的难点不能浮光掠影,一闪而过,而应舍得花时间,要扎实到位。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的限制,要实现对于词语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往往比较困难。他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还处在需要有具体情境、有感性素材支持的阶段,而课文就是最方便、合适的情境与素材。在理解“轮流”这个词语的意思时(教学片断二),我没有选择把词语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借助板书,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哪些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使学生理解了词义,做到了“词不离文”。并且在理解词义时,还能将课文的顺序再一次梳理,将词语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三是“润”。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体味语言文字去悟“道”,体会其思想内涵,而不是游离语言文字去空洞说教。“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看似简单,实则抽象。在教学中(教学片断四),我结合“习惯”一词的教学,进行了这样的序列设计:首先让学生建立与课文的联系,回到上文,说说猫头鹰、袋鼠、小猴子的习惯;再对接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习惯?”其次,建立与文章主题的联系,学生明白小猴子让每种动物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就是尊重每个动物的习惯,与猫头鹰、袋鼠的行为截然不同,便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主题。这样的层层深入,“坡度”不大,“桃子”不高,循序渐进,既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又在研读词语中自然悟到了“道”。

语文学科育人在课堂中的落脚点要真真切切、实实在在,这份“真实”来源于我们教师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对语文学科特点的正确把握,来源于我们对育人这个教育目的的坚定不移。

【专家点评】

本课教师能够立足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验;立足语言文字本身,注重文本的研读和感悟,实现学科育人目标。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门学科价值的挖掘与开发,首先要立足对人的发展价值的认识和把握,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育人价值。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做到这一点,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其不仅有知识的获得,也有情感与思想的获得,从而有助于推动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点评:陈 祳)

第五篇:英语学科育人实施案例

英语学科育人实施案例

Wonderful places, wonderful life ——以Oxford English 4A M3 U2 My favourite place为例

松江区方塔小学

宋娅

【案例背景】

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在积累学习经验、形成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增强文化理解,初步具有全球视野,并认同语言文化差异,提升语言自觉。英语新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感受文化的过程。在我们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和渗透。1

以Oxford English 4A M3 U2 My favourite place为例,本课时在关注学科育人方面进行的一些实践。

【教学设计说明】

Oxford English 4A Module 3的教学主题是:Places and activities, 教材上分为三个教学单元:In our school, Around my home和In the shop。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作为体现Places and activities的载体,让学生根据身边不同的场所及活动进行观察和介绍,能运用语言、初步掌握阅读并获取关键信息,表达对身边事物热爱之情。

一、教学对象分析

1.本班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课堂表现积极。但学生缺乏自信,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鼓励学生多表达、多表演、多参与,旨在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提高语言交流的自信心。

2.本节课话题与场所相关。学生已经会用like, can描述场所及表述自己喜欢的活动;会用How/What询问事物的具体信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

3.本课时整合了Unit2的语言知识,其中There be句型和方位介词的表达对学生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创设语境给学生提供立体方位空间,让学 1 朱浦,上海市中小学英语应用性阅读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2011

生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能力。

二、单元整体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话题My favourite place选自M3U2 Around my home单元的第三教时。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教学设计重点关注单元分课时之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关注各课时之间的联系,关注知识的推进、学生能力的推进和情感的推进。因此本单元教学内容划分为三课时,即My new home,My nice neighborhood,My favorite place三个分话题。通过三个课时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对家的整体认识,让学生在了解感受自己的居住环境过程中,习得语言,内化语言,提升语用能力。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为:感知理解核心词汇street,road, city,supermarket, shop, restaurant,post office,near,next to,between,many, some等。正确运用句型 Where is…? Is there…/Are there…?询问居住小区环境的特征,感受家的美好。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运用核心词汇street,road,city,supermarket, shop, restaurant,post office,near,next to,between,many, some等,同时感知理解拓展词汇bakery, clothes shop等。能运用There is/ are…… can… can also… 描述居住社区的环境和设施。

第三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为:在第一、第二教时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核心词汇street,city,supermarket,shop,restaurant,post office,near,next to,between,many,some等。巩固拓展词汇bakery,clothes shop等,理解词汇favorite的含义。综合运用句型My favourite place is…It is beside/ in front of/ behind/between… There be…I can…I can also…What a/ an… place!描述自己家周围喜欢的一个的地方,体验居住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本课时设计说明

整体思考教学设计,凸显语用情感体验。本课时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三教时,学生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了解居住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在语境中进一步提升语用能力,体验感知,提升情感。本课时教学设计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1.教学设计基于教材

重组教材内容,遵循TCLLU原则,注重挖掘并有效整合教材原有的信息和

知识点。如Jill 和Alice所居住小区的地图设计和道路的名称均来自教材Look and say的已有内容, 地点名称的确立如Nice Garden 和Yummy Restaurant来自Say and act的插图。文本语言的组织注重整合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非核心词汇,如also,地点名称和方位介词等。同时小区居住环境特色设定兼具一定的人文气息和城市特色,如关于 a quiet neighbourhood 和 a busy neighbourhood在社区中的地点分布。

2.语言知识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场所的描述,介绍场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为 name 和location。学生在第一、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于方位介词在实际场所中的运用还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第三课时的学习,让学生观察图片,从平面的理解过渡到较为真实具体的生活空间,立体感知方位,将教材上的语言知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描述场所进行的活动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是情感做铺垫。

3.教学过程关注推进

1)Pre-task:巩固复习,引入话题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在课的Pre-task阶段,组织学生复习巩固前两个课时内容,即My new home,My nice neighborhood。通过对话,初步感知词汇favourite,引出本课话题My favourite place,整体初步感知文本主要内容,捕捉核心信息favourite。

2)While-task:语篇带动,关注情感

① 关于Jill’s favorite place。教师引导,训练学生思维,模仿朗读,在问与答中逐步呈现语言My favourite place is…There is/are….It is beside/ / behind/… I can… I can also… What a/ an …place!

② 关于Alice’s favorite place。教师尝试让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组织语句,在回答过程中形成语段My favourite place is…There is/are….It is beside/ behind/… I can… I can also… What a/ an …place!表达自己的情感。

3)Post-task:综合运用,尝试语用

在课的Post-task环节,教师示范,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居住环境。随后小组分享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

4)Assignment:学会分享,感受生活

有效的作业应具备三个要素即:延续性、操作性、检测性。依据这一原则,在本节课的Assignment 中,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本节课所学的文本内容,并通过秋游的契机,让学生尝试用英语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并相互分享,进一步感受生活环境给不同的人带来的乐趣。

【案例片段与思考】

情境一(While task):Jill’s favourite place Students sing a song “Let’s go to the garden”.T: What is in the garden? S1: There are many flowers and trees.Look, the flowers are so beautiful.The trees are so tall.S2/3/4: There is a …

T:What can Jill do in it, can you imagine? S1: Maybe she can smell the flowers.Umm, so nice!S2/3/4: I think she can …

T: Look, what can Jill do in the garden? S: She can smell the flowers.She can also play on the swing.T: Is she happy in the garden? S: Yes.T: Listen, what does she say? S: Yippee, what a nice place!It is my favorite!本片段选自 While-task中的情景一:Jill’s favourite place。围绕本节课主人公之一Jill,介绍Jill’s favourite place,学习过程主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视听结合,获取信息;歌曲编唱,体验感受;模仿朗读,理解句文。在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内容推进中,逐步激发学生情感。

情境二(While task):Alice’s favourite place

T: Jill has a favourite place.What about her classmate, Alice? What is her favourite place? Where is it? What can she do there? And how does she feel? Do you want to know?

S: Yes.T: Now, let’s listen and choose.T: let’s have a check.G1: What is her favourite place? S1: Her favourite place is Yummy Restaurant.G2: Where is it? S2: It is between the supermarket and the bakery.S: What can she do there? S3: She can eat nice food at the table.She can also taste some snacks.Umm, so yummy!T: Now can you be Alice and introduce your favourite place? S1, S2 show their passages.T: Wow, Yummy Restaurant is really a great place!此片段选自 While-task中的情景二:Alice’s favourite place。在前一片断(情境一)的基础上,本片段首先整体呈现内容,通过听觉输入,让学生初步了解文本内容,捕捉关键信息。然后通过角色朗读,再现本单元重点词汇,让学生进行描述、表达,尝试语用输出。

情境三(Post-task):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favourite places Students watch a video about the teacher’s favourite place.T: What is my favourite place? S1: It is a bookshop.T: And you, my dear children, what are your favourite places? S1: My favourite place is Fangta Park.It is near our school.There are many flowers and trees in it.I can fly kites on the grass.I can also row a boat.How happy? What a good place!T: How about the others? Would you please write down your favourite place and share in your groups? Students write about their favourite places and share in their groups.本片段选自Post-task。教师示范,让学生再次体验感知,激发学生表达的愿 5

望。教学最后的活动以通过完成picture book的形式,让学生描绘自己最喜爱的一个地方,并在小组中分享交流。使学生在平时的点滴小事中感悟体验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呈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完成课堂所创设的各种学习活动任务,更要注重学生在基于学习内容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践行语言、内容、过程、情感的同步推进。

【点评】

宋娅老师执教的4A M3U2 Around my home单元的第三课时,即My favourite place,基于教材,文本内容、语言与情感相得益彰,板书设计凸显语义功能,有效实施单元整体设计下的单课的以句、文、境合并的语境式整体教学。

一、关注整体,感悟文本语言

围绕Around my home这一单元主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将本单元分为三课时,三课时话题设定为My new home,My nice neighbourhood,My favourite place,三个话题组相互关联,层层递进。

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关注单元整体和分课时之间的联系,教师执教的这一单元的第三教时没有新生知识,但本课的文本内容随着课时的逐步推进而使学生语言逐步内化、语言能力逐步提升。单元文本内容、语言、情境互融于大整体系统中,单课实施较好体现了文本内容带动语言、文本内容带动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二、基于教材,挖掘人文情感

在重组教材文本中,教师基于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原有的内容信息和知识点。如本课教学中的地图及道路的名称来源于本单元教材的Look and say,关于场所的名字Nice Garden 和Yummy Restaurant来自于教材Say and act。这些都为学生所熟悉,容易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除此,文本内容注重综合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非核心词汇,如busy,also,地点和方位介词等,使教材上原有的语言知识点重整之后在新的语境中尝试让学生语用。本课主人公Jill 和Alice所居住的小区的布置也充满浓浓的人文气息,Jill的社区环境优美,适宜居住;Alice的社区热闹繁华,突出busy,小区整体布局设计旨在凸现生活中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进与完美。

(点评者: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

鲁勤)

下载信息学科育人案例-清华中学-汤云荪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学科育人案例-清华中学-汤云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育人案例

    滴灌教学提升实效所有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生活!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做了如下尝试:一、任务指导心中有标每节新课......

    我的一堂语文课——学科育人案例

    我的一堂语文课 ——学科育人案例 一千多年前的伟人韩愈告诉我们,老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语文教师,这其实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思想教育......

    信息与学科整合案例(推荐五篇)

    ,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象、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使用这一媒介,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语文课更......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能使教学优化 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姜时晶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

    石阡县汤山中学健康促进与教育典型案例

    温泉之城 长寿石阡的教育明珠 打造健康教育特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石阡县汤山中学健康促进与教育典型案例 一、创建背景 (一)石阡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我校健康教育......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分析(最终版)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整合,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创设身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情境,结合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技能进行教学,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

    中学信息技术课组织教学的案例分析

    中学信息技术课组织教学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3月18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2010年温州市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暨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蒲鞋市中学聆听了十二位老师的课,前六位老师......

    谢谦云,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中学高级教师,盐城市地理学科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摘要:通过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挖掘学校周边地区的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融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文章就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