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修2 地理 作业本(答案)
必修2
地 理 高一下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作业本 SHUXUE GAOYISHANG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A 2.C 3.C 4.D 5.A 6.A 7.B 8.D 9.C 10.C 11.D 12.B 13.A4.C 15.B 6.(1)低—低—低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高—低—高模式(2)上海市“三低”特征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呈下降趋势,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者负增长(3)B7.(1)A B(2)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给经济、社会环境、就业带来压力 劳动力缺乏,社会保障压力大8.(1)略(2)由解放初的“高—高—低”模式转为“高—低—高”模式,到 21 世纪初逐渐转变为“低—低—低”模式(3)1965~1975 年 1949(或1952)~1957 年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1)近万年 100 年 30 年 15 年 12 年 12 年(2)越来越短 加快
2.D 3.C.B 5.B 6.C.(1)左:资源、环境 右: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2)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自然资源,它的现有总数并不确定,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导致人口容量的变化。这决定了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的特点.C 9.A0.(1)揭示了各种资源所决定的环境承载力,其中最小环境承载力决定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2)警戒性(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对性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第三节 人口迁移
1.C 2.B 3.D 4.C 5.D 6.C 7.C.(1)华北、华东、华南或沪宁杭 京津唐 珠江三角洲(2)中西部 东部 自发(3)D(4)B(5)三峡工程大移民(6)政治 可持续 环境承载力(7)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1.C 2.(1)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受种族主义的影响,巴西足球在长时期演化过程中,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技巧娴熟、配合默契、脚法细腻的足球风格。因此,巴西足球文化属于地域文化。(2)拉丁美洲主要受天主教的影响,在这种宗教的影响下,人们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长,因此整个拉丁美洲地区成为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3.B 4.B 5.D 6.A 7.C8.A 9.D 10.略 单元练习
1.C 2.D 3.D 4.D 5.A 6.C 7.C 8.B 9.B 10.C11.D 12.B 13.A14.B 15.D 16.C 17.C 18.B 19.A 20.A 21.B 22.B23.D 24.C 25.B26.(1)1850 年 1.8%(2)③ 高 出 生 率、低 死 亡 率 和 高 自 然 增 长率(3)A(4)A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一直为正值,但数值减小27.(1)人口老龄化 D(2)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 到发达地区(3)国际美国经济发达28.(1)A 国:人口老龄化 B国:青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基数大,增长快)(2)A 国: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重,兵源不足等)B 国:教育及就业等压力大(3)A国:适度鼓励生育(移民、健全社会保障制度)B 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29.(1)沪 苏 津 粤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年轻人比重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人口平均寿命延长。(2)趋势:东部与中西部人口分布不均在加剧(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在增加,中西部地区没有明显变化)。原因: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并不高,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依然很多;由于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强,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造成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1.A 2.C 3.D 4.D 5.D 6.C 7.D 8.A 9.C 10.C 11.B 12.C13.D14.B 15.D 16.B 17.D 18.A 19.D 20.C 21.A22.(1)A C C的服务范围半径最小(2)R2R3R1R3R2R1(3)核心 主导管理 服务 区域经济的增长23.(1)垂直(2)商业的付租能力最强,且底层租金最贵;办公室付租能力弱,居高层;住宅区付租能力最差,因此在最高层。(3)离市中心越近,建筑高度越高,土地利用率越高。24.(1)商业 住宅 工业(2)外滩 陆家嘴(3)ABC(4)住宅 工业 长黄浦(5)D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B 2.C 3.D 4.A 5.D 6.A 7.B 8.B 9.A 10.D11.C 12.A 13.B14.D 15.D 16.B 17.B 18.B 19.(1)a b(2)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3)社会经济 20.(1)A(2)C(3)B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D 2.C 3.A 4.A 5.A 6.D 7.D 8.C 9.B 10.D 11.A 12.B 13.C14.D 15.B 16.A 17.D 18.A 19.(1)应选 D处。原因:①在季风区应建在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可以减少粉尘、有害气体对居民区的污染;②在河流的下游,既减少污染,又有充足的水源;③离铁路和公路、河流近,交通便利。(2)产生废渣、废水、废气。(3)①利用该厂的废渣在附近建一个矿渣水泥厂或砖厂,变废为宝;②建一个废水处理厂;③在厂区多种一些夹竹桃、月季、丁香等能吸收有毒气体的植物。20.(1)C(2)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绿化面积少。(3)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排放出的废气造成大气污染,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水域污染。
单元练习
1.C 2.D 3.B 4.B 5.A 6.B 7.C 8.D 9.D 10.D 11.A 12.B 13.D14.B 15.D 16.D 17.C 18.B19.D 20.B 21.C 22.B 23.D 24.B 25.C 26.(1)铁矿石、煤、石灰石。(2)钢铁工业。(3)资源丰富,交通方便。27.(1)香港(2)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并且方便交通。(3)位于珠江三角洲,南临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地理位置优越;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交通方便;科学技术力量强。28.(1)城市化 乙 乙(2)受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等因素影响。(3)中心商业 房租较低,生活费用支出少(4)城市人口多,接近消费市场。(5)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1.D 2.C 3.B 4.A 5.D 6.A 7.D 8.D 9.C 10.A 11.B 12.C 13.A 14.B 15.D 16.B 17.我国服装企业与发达国家服装公司和跨国销售公司之间有明确的生产分工,我国主要从事来料加工等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产品的附加值有限,大部分利润被发达国家服装公司和跨国连锁零售商所获取。今后的发展策略:第一,加强服装设计,培育著名品牌;第二,加强市场营销,努力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言之有理即可)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1.C 2.B 3.B 4.C 5.C 6.C 7.D 8.A 9.B 10.D 11.A 12.C 13.A 14.D 15.A 16.D 17.(1)小麦 种植小麦需要土地的面积大;单位面积产值低;远离城镇可降低成本(2)花卉 鲜花要及时运到消费市场,应靠近公路;单位面积产值较高,可选用地价较高的土地
(3)乳牛 单位面积产值高,应选择面积最小的土地;需水量大,应靠近河流;应接近消费市场
18.(1)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2)地少人少,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应用科技,表现为高度机械化,重视生物技术(3)科学技术(4)D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1.C 2.(1)D(2)C(3)A 3.B 4.A 5.D 6.B 7.A 8.D 9.A 10.C 11.B 12.C 13.A 14.B 15.(1)A.③④⑧⑩ B.⑤⑦■ C.①②⑥⑨(2)B A(3)①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炼相同数量的钢铁所需的铁矿石和煤越来越少;②由于运输矿石的巨型船舶出现,大幅度地降低了运输费用,使得在沿海建立钢铁厂既接近了原料、燃料地,又接近消费市场。所以,近几十年来钢铁厂向沿海发展。
16.(1)①B 接近科技文化区,技术力量强 ②E 靠近铁矿区,接近交通线,地处与季风方向垂直的郊外 ③C 靠近燃料地,地处与季风方向垂直的郊外 ④D 靠近旅游区,风景秀丽,环境好 ⑤A 在城市与矿区、铁路之间建绿化带,减少对城市的污染,保护城市环境(2)东北部(3)相对合理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位于河流的下游,可减少对城市水源的污染,工业布局相对合理
17.(1)与音响制造厂有联系的工厂有:电器和电子元件厂(如:线路板、机芯、电容、唱盘机、扬声器、开关等)、塑料制品厂(如外壳)、外包装厂(如纸箱)。(2)音响零件供应比重与零件供应商距厂家的距离成反比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C 2.D 3.B 4.B 5.A 6.(1)② ⑤ ②地在两河的交汇处,⑤地在河流的入海处,水运便利,商贸活动频繁
(2)便于铁矿石和煤的运输,促进铁矿产地和煤炭产地的经济发展
7.(1)甲 乙 道路 河流(2)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 河网密度大,聚落沿河道分布
8.C 9.C 10.B 11.D 12.D 13.B 14.A 15.C 16.(1)铁路(2)北京 石家庄 天津 铁路枢纽(3)石家庄
17.(1)南疆铁路线沿天山山麓修建,这里水源较丰富,沿线多绿洲分布,地形平坦,修建铁路的自然条件较好(2)沿线的经济较发达,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是重要的棉花产地;城镇多,有利于把沿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另外,这里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与边疆地区,铁路建成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 单元练习
1.B 2.B 3.A 4.C 5.A 6.D 7.D 8.C 9.A 10.A 11.B 12.A 13.A 14.B 15.D 16.C 17.A 18.C 19.A 20.C 21.A 22.D 23.D 24.A 25.B 26.(1)③ ④ ① ②
(2)两者都是种植业 A为商品农业,B为自给农业 27.(1)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2)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运便利
(3)交通便利;省会城市,科技力量雄厚(言之有理即可)(4)旅游业
28.(1)热带亚热带季风区(2)稻米(3)蔬菜 花卉
29.(1)市场信息封闭,交通不便等。
(2)学校是农村人才集中地。(言之有理即可)30.(1)见右图(2)劳动力价格低廉。(3)技术导向。
(提示:近年来台湾以高素质人材的优势,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向技术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这与近年政府的大力提倡及民间产业的积极投入有关,使之在全球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B 2.D 3.D 4.A 5.A 6.A 7.C 8.D 9.A 10.C 11.D 12.D 13.A 14.C 15.C 16.B 17.(1)生物体 遗传 物种 生态系统 物种的数量(2)加快 速度加快(3)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乱砍滥伐和滥捕滥猎、建立休渔制度等。(举例略)18.(1)D B H C(C、H可以对调)F E A G
(2)生态破坏
(3)控制人口增长
19.(1)从左向右:C A B(2)毁林开荒(3)水土保持 植树种草 修建梯田 20.(1)刚果盆地、亚马孙河流域等(2)A(3)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环境问题。
(4)不购买贺卡,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做好保护森林的宣传工作等。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A 2.D 3.C 4.B 5.C 6.A 7.B 8.C 9.C 10.D 11.B 12.(1)C(2)B(3)D(4)略(例如使用一次性用品者以为是一种时髦,其实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它破坏森林,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它污染环境,助长了不合理消费,对未来人类的发展不负责。要注意回收,尽量减少或禁止使用一次性用品,转变观念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A 2.D 3.C 4.D 5.D 6.D 7.D 8.C 9.D 10.C 11.D 12.B 13.D 14.(1)环境 环境 生态
(2)人口增长 资源危机 环境污染
(3)略(如,火电厂附近建水泥厂;钢铁厂附近建硫酸厂等)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A 2.B 3.C 4.B 5.D 6.A 7.A 8.B 9.C 10.A 11.A 12.C 13.A 14.C 15.B 16.D 17.B 18.(1)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2)变坏(恶化)死亡 减少(3)C(4)C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C 2.B 3.A 4.D 5.B 6.A 7.B 8.C 9.B 10.C 11.D 12.A 13.C 14.C 15.D 16.C 17.D 18 D 19.A 20.C 21.A 22.A 23.D 24.D 25.D
二、非选择题
26.(1)(南极上空)臭氧层破坏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 全球性(2)臭氧层平流 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人类大量使用冰箱、空调等设备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经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3)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患皮肤癌的机会增多),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等。
27.(1)C(2)水体 土壤(3)略(例如,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等电子产品;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等)
28.(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C A D B E(2)冷锋 风沙、暴风雪(3)木材加工 造纸 畜产品加工 食品加工
29.(1)林 种植 家禽、家畜饲养(2)①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②促进林业发展,减轻水土流失;③减少化肥施用量,减轻水和土壤的污染;④解决了能源问题,改良了土壤;⑤提高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增加收入等。
30.(1)A(2)水体质量总体不断下降(水污染状况不断加剧)该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工农业发展迅速,大量废弃物排入湖泊(3)水质 东 东岸(东南岸)水质优于西岸、西南岸(4)加快水体流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缩短太湖换水周期等。
第二篇:高中物理必修2作业本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2作业本
第五章 曲线运动
一、曲线运动
1.ACD
2.<
3.BD
4.BD
5.较大 图略 最高点处
6.B
7.图略
8.C
9.BCD
10.做曲线运动,因为人所受合外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质点在平面中的运动
1.直线运动
2.图略 7m/s 7m/s
3.B
4.BC
5.BCD
6.CD
7.AC 8.(1)亮亮的观点正确(2)如果水流速度较大,与船的行驶速度相同,则船无法抵达重庆(3)若 江水流速为v 1,船速为v
2,两地间距为s,则江水流动时,往返时间t 1=2s;江水静止时,往返时间 v2-v21v2
t2=2s<t1。所以,寒假时往返时间较少(4)建造大坝后,往返时间更短v2浙
三、抛体运动的规律
(一)江
省1.CD
2.D
3.CD
4.飞镖离手后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下的位移普
通5.22.4m/s高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rctan1 2 20.6m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rctan1 4
6.14 4.9× 中
新102
7.4s
8.最大速度11.91 高度3.00
9.轨迹具有对称性;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等
课10.OA、OD、OE
11.45°程 作抛体运动的规律
(二)业
本1.ACD
2.B
3.B
4.0.4s
5.37.5m/s 38.3m/s
6.2150m
7.ABD
92 8.测出水的水平射程x,水管距地表的高度h及水管的直径d,则流量Q=πx 4d2g 2槡 h 9.(1)19m/s(2)9.1m
10.第三级台阶上
五、圆周运动
1.BCD
2.0.10rad/s 2.8×10-4r/s 1.5×10-5m/s 方向略
3.7.3×10-5rad/s 465m/s
4.3.5×10-2m/s 8.7×10-4m/s
5.126s 005rad/s
6.手上 左侧
7.D
8.C
9.BD
10.C
11.两转轴的角速度一般不等。当主动轮处的磁带半径较大时,角速度较小
12.纺轮的半径大,人手的摇动角速度较小;纺锤的半径小,获得的转动角速度大;在纺轮处,摇柄的设
置使人手的摇动速度较小,不费力
六、向心加速度
1.D
2.BD
3.aB>aA>aC
4.AD
5.2.0×10-7rad/s
6.0×10-3m/s2
6.1∶4320
7.9.6m/s2
8.375m
9.71.4m/s2 大
10.图略
11.(1)0.2m/s
(2)ω
P=1rad/s,ωQ=2rad/s(3)aM=0.8m/s2
七、向心力
1.BD
2.C
3.(1)摩擦力(2)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
4.C
5.12∶25
6.18.3m/s2 1.83
7.51.3m/s2 359N
8.4.38×1020N
9.4589N
10.(1)摩
擦 尼龙线的重力(2)图略(3)Mg=mω2r
11.(1)7.87×103m/s(2)9.15m/s2
(3)1.25×106N
八、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1.B
2.C位置
3.10m/s
4.(1)圆心(2)0.61m/s2,1.22m/s2,1.83m/s2
(3)15cm处的硬币飞出去的可能性最大
5.22000N
6.7600N
7.1.7m/s,0
8.0,mg
9.0,mg
10.F=mv2。r 绳只能对物体提供拉力(指向圆心),不能提供支持力;杆
和管对物体施加的作用力可能指向圆心,也可能背离圆心
11.CD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二)1.B
2.D
3.离心现象
4.外圈有利;应靠近盘的中央。人跑步时的速率一定,在外圈的
半径大,所需向心力小;游乐园的“魔盘”转动角速度一定,靠近盘中央处的半径小,转动时所需的向心力
也较小
5.用力甩时,体温计内的水银需较大的向心力,若不足则水银做离心运动,即可甩回玻璃泡 内
6.不会沉淀到试管底部,理由略
7.刹车较好
8.(1)97m/s2(2)图略(3)0.1 9.(1)磨制刀具时砂轮四周的火星等(2)顺时针 第五章复习题
1.BC
2.D
3.BD
4.C
5.D
6.C
7.C
8.BC
9.R212Rω2 2
10.μ mv2()
R+mg 11.t 水
12.(1)x2-x1(n-1)Tr x1、x 2为两计数点的读数,T为打点计时器 的打点周期,r为圆盘半径,n为两点间的打点数(含两点)(2)6.8rad/s
13.(1)4.1m/s,与水平方
向成arctan1角角4(2)4.6m/s,与水平方向成arctan槡3 9
14.2.1m/s
15.8.2s(当半径为 02m时,绳断裂)
16.(1)前5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10s做匀变速曲线运动(2)10槡2m/s,方向东偏北45°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答
一、行星的运动案
1.地球 地球 圆周 太阳 匀速圆周2.CD
3.开普勒 椭圆(1)、(2)略
4.近似方与 提法(或理想化方法)
5.(1)海王星(2)半径越大,周期也越大
6.C
7.BC
8.44(或示
3槡82944)
9.略
10.AB
11.以下三种情况:(1)万有引力常量G、地球质量M(2)重力93加速度
g、地球半径R(3)卫星绕行速度v
二、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1.B
2.AC
3.A
4.B
5.3.5×1022N
6.(1)匀速圆周运动 将行星的椭圆运动
视为匀速圆周运动(2)忽略其他行星对所研究行星的引力作用(3)行星
7.略
三、万有引力定律
1.ABC
2.CD
3.D
4.A
5.D
6.1
7.(1)6.67×10-7N(2)493N
(3)与天体对物体的引力相比,一般物体间的引力非常小,可以忽略
8.D
9.95 10.(1)0(2)将地球分为许多小块,利用对称性 进行力的合成,其合力为零
11.(1)a g=R2 r2
(2)2.73×10-3m/s2 略
四、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一)1.B
2.g月R2 G
3.3g
4πGR
4.6.0×1024kg
5.D
6.3.08×10-3m/s2。重力加速
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但在地球表面附近离地面高度远小于地球半径时,可认为重力加速度是不变的 7.(1)GMm
r2=mg(2)略
8.(1)60kg,240N(2)4m/s2(3)150kg
9.(1)2m/s2(2)1∶80
10.3hv202πGRs2
11.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 略物 理高 一 下SHUXUE GAOYISHANG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二)1.C
2.BD
3.AC
4.2×1030~3×1030
5.(1)匀速圆周运动(2)F引=F合
(3)向心力
6.B
7.3π
GT2
8.A
9.BD
10.7.2×1022kg,3.3×103kg/m3
11.8π 2hr 3 T 2r2+v2槡 0 0
五、宇宙航行
1.BCD
2.7.9km/s 11.2km/s 16.7km/s
3.AD
4.BC
5.C
6.C
7.B
8.A
9.C
10.B
11.甲同学正确
12.报道中地球同步卫星高度735km的数据出错,地球同步轨道离地面高度应为3.6×104km
六、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1.略
2.略
3.速度 参考系
4.D
5.ABD
6.CD
7.BC
8.(1)沙子可
以变成连续的,土豆是不连续的(2)统计人口时,以1人为基本量子;集装箱货轮,以1箱为基本量子 第六章复习题
1.D
2.ABC
3.C
4.C
5.D
6.B
7.B
8.B
9.D
10.AB
11.N·m2/kg2[或m3/(kg·s2)] 6.67×10-11N 相同
12.175 0
13.小于 24 14.A A A
15.(1)① ②③(2)飞船飞近行星绕行时的周期T 着陆后物体的重力F
(3)FT2,3πn2(R+h)3 4π2m F3T4
16π4m3G
16.高速 微观 相对论 量子力学
17.4π2n2(R+h)3
Gt2Gt2R3 浙
江18.(1)上面结果是错误的,地球的半径R在计算过程中不能忽略,M=4π2(R+h)3
GT2(2)方法一:由月 2省
普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得M=4π2r3;方法二:由于地面附近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得M=gR2 通GT21G 高 中
新第七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课 程
作
一、追寻守恒量 业
本1.能量(或机械能)势能 动能
2.动 势 不守恒,例如物体自由下落时“活力”不断增大
3.能量
4.(1)略(2)水的体积守恒
5.略
6.棋子的颗数是不变的7.(1)如:能94 量有不同的形式,能量在转化中守恒;不管运动过程多么复杂,有关的能量都是守恒的;对于具体某几种
能量,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守恒;等等(2)如:你父母把钱给你,你如果不用掉,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钱 的总数是守恒的8.(1)略(2)A,B
二、功 1.AD
2.D
3.BC
4.1.73×104
5.B
6.(1)略(2)hcotθ h(3)0 mgh(4)mgh(5)mgh
7.(1)180°-θ -Flcosθ(2)Fcosθ Fsinθ -Flcosθ 0 -Flcosθ
(3)求力对物体做的功,可以直接用公式Flcosα计算,也可以用对力或位移进行分解的方法进行计算。
用分解的方法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时分解作用力计算较简单,有时分解位移计算较简单 8.(1)903J(2)-903J
9.(1)略(2)2Fcosθ 2 2Flcosθ 2(3)Flcosθ 2 Flcosθ 2 2Flcosθ 2
(4)W
合=W总,即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各个力做的功的代数和
10.(1)情况甲和乙中力对物体做正功,情况丙和丁中力对物体做负功(2)增大 减小(3)功是标量,甲和乙中力做正功表示力对物体的运 动起推动作用,丙和丁中力做负功表示力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11.(1)0(2)-3J 12.(1)支持力为14N,摩擦力为2.8 N(2)10.4J
13.(1)0.72N(2)40J,-144J(3)25.6J
三、功率
1.3×103W
2.CD
3.C
4.C
5.2.72×103N,2.13×103N,1.8×103N
6.4s
7.3.6×104W
8.C
9.1 0.6元 略
10.(1)每格阶梯的高度h,阶梯的格数N,人的质量m,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顶楼所用的时间t(2)人的最大输出功率Pm=Nmgh t(3)略 11.(1)0.2m/s2(2)1.05×105W(3)7×104W
四、重力势能
1.相等
2.mgh mgh1 mgh2 mgh 起点和终点位置的高度差 物体的运动路径
3.mgh 0 mgh mgh1 -mgh2 mgh 物体在某一位置的重力势能与参考位置的选择有关,从一 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位置的选择无关
4.CD
5.B 6.7.41J
7.约2J
8.500 500 500 550
9.BC
10.最大为5300J,最小为-1125J 11.1
2mgl,槡2-1 2mgl,n槡2-1 2mgl
五、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1.有弹力的相互作用
2.BC
3.正 减小 负 增大
4.1.8 0.8 5.BD
6.ABC
7.重力势能与物体被举起的高度h有关,所以弹性势能应该与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l
有关。物体受到的重力不随高度h变化,重力势能与高度h成正比;而弹力随着弹簧的伸缩量l的增大
而增大,所以弹性势能与伸缩量l不一定是正比关系,可能与l的更高次方有关。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
量m成正比,重力势能与质量m也成正比。弹力与弹簧的劲度系数k成正比,所以弹性势能可能与劲度
系数k成正比
8.拉力做的功等于F l图象中梯形的面积,W=1(2F1+F2)(l 2-l1)9.(1)从图示虚线对应的纵坐标值可以看出,力的大小相同(2)用相同的力使弓产生形变,对回拔
弓做的功比对其他弓做功要大(图线所围“面积”更大),回拨弓中储存的弹性势能更大,箭被射出时的动
能也更大(3)人拉开弓,化学能转化为弹性势能;释放弦把箭射出,弓和弦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 动能
七、动能和动能定理 1.(1)Ek甲:E
k乙=4∶1(2)Ek甲∶Ek乙=1∶1(3)Ek甲∶Ek乙=1∶1(4)Ek甲∶Ek乙=1∶2答2.BC
3.4.48×109J
4.0
5.B 6.C
7.B
8.2.44×104N案 与9.v=2(F-mg)h提槡
m
10.略
11.各行李之间的距离不变。可以由动能定理求出,它们滑动的 示
距离都为s=v202μg
12.略95
动能定理的应用
1.AD
2.C
3.D
4.大于10.95m/s
5.63.5m/s 6.(1)0.8m/s(2)1m/s(3)成立
7.F
3
8.A
9.1.5J
10.mgh-1 2mv20
11.(1)略(2)s与v2成正比
(3)刹车后,车受到路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由动能定理有-μmgs=0-1,2mv
2,得到s=v2 22μgμg为常
数,所以s与v2成正比
八、机械能守恒定律
1.ABD
2.减小 增大 不变 重力 重力势 动
3.1 2mv2 1
2mv2
4.略
5.A
6.相同,10m/s
7.不遵循 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对飞船做负功
8.(1)5m(2)25m
9.上抛、下抛均可,10m/s
10.B
11.(1)vB= 2槡g(H-h)(2)v= 2槡gH(3)不改变
12.(1)应该分四个过程进行研究:①自由下落阶段,②与地面接触的压缩阶段,③与地面接触的恢复阶
段;④离开地面的竖直上升阶段(2)在阶段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在阶段②,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为弹
性势能;在阶段③,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和动能;在阶段④,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AD
2.AD
3.ACD
4.B
5.ABD
6. 2槡gh
7.2槡2m/s
8.4槡5m/s,2槡70m/s
9.要用到天平和刻度尺。用天平称出笔的质量m;让笔在刻度尺旁边弹起,测出它能上物 理高 一 下SHUXUE GAOYISHANG 升的最大高度h。弹性势能E p=mgh
10.2m/s
十、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1.机械 化学 电 光 内
2.机械 内 电 内能和光 化学 机械
3.略
4.略
5.内 内能
6.利用时对环境不产生污染或污染较小的能源叫清洁能源,能通过自然过程不断产
生或提供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
7.5.49×1010J
8.略
9.略 第七章复习题 1.C
2.D
3.C
4.C
5.AC
6.D
7.C
8.A
9.B
10.BCD
11.BCD
12.Flcosα Flcosα-mglsinα
13.2448 612
14.2mh2 t2
15.1∶1 1∶2
16.0.022
17.0.98 0.245 0.240 打点计时器对纸带有较大的摩擦力
18.车灯把电能转
化为光能和内能;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动机把化学能转化为
机械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空调把电能转化为内能,车内的内能转移到车外;音响把电能转化为 声能
19.(1)2槡gL(1-cosθ)(2)3mg-2mgcosθ
20.2m/s≤v≤2槡5m/s
21.(1)略
(2)略(3)按题目中给出的模型,台风的能量为1.63×1017J 综合练习
1.AC
2.D
3.D
4.A
5.AC
6.C
7.BC
8.C
9.D
10.C
11.BC
12.A
13.1980
14.7.9 7.9
15.2.0
16.(1)C(2)C 17.(1)天平(2)AD(3)>(4)小
18.(1)能,因为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对桌面无压力 浙
江(2)弹簧秤的读数F、物体到圆心的距离r、物体转n圈所需的时间t(3)Ft2 省4π2n2r
19.(1)10m/s2 普
通(2)100m/s
20.(1)GM 高R2(2)R2v202GM
21.(1)θ≥60°28.3m/s
中(2)3.5×105J新
(2)略(1)
22.
第三篇:必修二语文作业本答案
必修二语文作业本答案是怎么样的呢?必修二语文作业本答案分享给大家,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必修二语文作业本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
板块一 吟诵青春
1.(1)ɡě jú è zhēnɡ rong è chàng liáo
2.(1)满江(2)比喻事物的盛衰、消长。(3)奔放(4)激浊扬清(5)把……看做粪土
3.诗余 长短句 宋朝 小令 中调 长调 词牌 词题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5.(1).借代(2).拟人
6.(1)写出了红之广 写出了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2)表现了江水的清澈程度 写出了千帆竟发、争先恐后的壮丽场面(3)形象的表现出雄鹰矫健的身姿 生动的描绘了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自如的神态
7.同意。理由略
8.D
9.(1)
10.山、林、江、舸、鹰、鱼。
11.《沁园春 长沙》以设问句为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的提问做了巧妙地回答,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
板块二 体悟人生
1.wǎnɡ miǎn nì shā pǐ zhí fǔ kē bàn yì
2.(1)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2)坚毅而不屈
3.(1)b(2)a(3)a(4)b(5)b
4.(1)《沉沦》(2)《父与子》(3)《再别康桥》(4)《四季随笔》(5)《草叶集》
(6)《静静的顿河》
5.(1)“蓬莱仙岛”原指神话里渤海中神仙居住的小岛,这里喻指在学问中深藏着的精神愉悦的境界。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劝勉自己的孩子要乐于学习,并享受学习带来的精神满足。
(2)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那么所有的欢乐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人们是不必用自己的尺度去评判这个人的人生得失的。
6.(1)《我的四季》:四季是生命的过程,是少年时期的播种,青年时期的浇灌,中年时期的收获,晚年时期的品味。(2)《四季谣》:四季是执著的付出,是“我”的奉献与“你”的需求永远无法相交的遗憾。(3)《四季》:四季是守望者孤独的坚持,是一棵被移植的针叶木对故土的思念,是一颗漂泊的心对港湾的渴盼。
7.①句中“流失”用词不当,改为“流逝”。②句中后一分句缺少主语,“涉及”前面应加上“作品”。③句中“作者刻意淡化父亲的角色意识是有意义的”一句句式杂糅,去掉“是有意义的”;“倾心、尊重、平等、开怀”词序不当,调整 上面为大家提供的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是对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文的全面翻译,对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学习能力的一种,大家要高度重视。
第四篇:高中新课程作业本 地理 必修1 参考答案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 地理 必修1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1.B 2.D 3.A 4.B 5.C 6.D 7.A 8.B 9.(1)①海王星 ②木星 ③地球 ④水星 ⑤火星 ⑥天王星 ⑦金星 ⑧土星
(2)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或从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均按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行,轨道为近圆形,且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3)②⑧ ①⑥ ② ④⑦ 10.B 11.A 12.A 13.(1)与太阳的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2)金星。理由:因为金星与太阳的距离、赤道半径、质量、体积、公转周期等数据与地球最接近。
(3)假如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减小,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就会减弱,地球外围的大气就会逃逸到太空中,地球上就不会有适当的大气厚度与大气成分,也不会有适宜的温度范围,地球上也可能不会出现生命物质了。
14.(1)能够使“可见宇宙”的范围扩大。
(2)“大麦哲伦”在地球上对太空进行观测,中间有大气层阻隔,而“哈勃”在太空直接观测;“大麦哲伦”比“哈勃”的成像清晰度高10多倍。
(3)说明人类对神秘宇宙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对科学真理执著地追求。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1)电磁
(2)紫外 可见光 红外
(3)可见光
(4)可见光
2.A 3.B 4.A 5.B 6.A 7.C 8.A 9.D 10.B 11.(1)
(2)11
(3)黑子数目增多时,太阳活动处于活跃期,太阳大气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使磁暴发生的几率增大。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1)N—S 南北两极点(地心)
(2)箭头略 逆
(3)正西
(4)不偏转
(5)A=B=C=D A=B>C=D
2.A
3.(1)地球上除了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外,其他地方都相等;线速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逐渐减小,到极点减为零。
(2)40 000
(3)1 447
4.D 5.B 6.B 7.C 8.A 9.(1)北 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2)90 ■ W 90 ■ E
(3)9 23 12 9 23 14 9 22
21(4)0 ■ 180 ■ 10.C 11.A 12.B
13.(1)略
(2)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轨道 黄道(公转轨道)(4)近日点 1 快
14.(1)北极星
(2)地球公转轨道(黄道)赤道 23.5 黄赤交
(3)太阳直射 23.5 ■ N~23.5 ■ S
15.D 16.B 17.A 18.C
19.(1)6月22日 北(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夜)现象或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2)远日点
(3)晨 6时 0时或24时 6时 12时
(4)0 ■ 66.5 ■ 正午太阳高度
(5)A和 E,C和D
(6)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三个月后到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20.B 21.(1)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2)③④ ①⑥
22.B 23.D
24.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随后逐渐减小,冬至日达到最小,此后又逐渐增大,至第二年夏至日再次达到最大。
25.B 26.B 27.A 28.C 29.C 30.略
31.32.A 33.D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1.(1)地震波传播速度
(2)横波 纵波 古登堡面 莫霍面
(3)地幔 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
(4)地壳 硅铝 硅镁 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5)液态或熔融状 横波不能在该层物质中传播
(6)相同点:都能在固体中传播。不同点:B波的传播速度比A波快;A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而B波能。
2.B 3.C 4.D 5.D 6.C
7.(1)A
(2)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会明显加快。
(3)只有上下颠簸的震感(因为纵波可通过海水传播,而横波不能)。单元练习
1.C 2.A 3.B 4.D 5.A 6.B 7.B 8.A 9.B 10.D 11.C 12.A 13.D 14.C 15.B 16.A 17.C 18.D 19.D 20.D 21.C 22.C 23.B 24.C 25.B 26.(1)自西向东
(2)夏至(6月22)北回归
(3)9 23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4)冬 极夜
(5)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7.(1)莫霍面 古登堡面
(2)地核 地幔 地壳
(3)硅铝 硅镁 E(或硅镁)
(4)地壳(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8.从地球本身看,由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当,自身体积、质量大小适中,所以拥有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比较厚的大气层;从恒星际空间看,太阳周围的恒星际空间比较稳定,并且太阳光照比较稳定;从行星际空间看,八颗行星绕太阳公转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点,所以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稳定。以上条件保证了生命的产生与演化。
29.(1)15°/时 0
(2)>
(3)23小时
(4)正东 正北
(5)地转偏向 右(东)
(6)地方时相同;二分日日出、日落时刻相同;所处的温度带相同;季节相同等。(答出两点即可)
30.(1)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
(2)电子通信、航天工业等方面。
(3)气候变化、植物生长、人类的某些疾病、农业收成的丰歉等。(答出两点即可)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B 2.B
3.岩石 矿物 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 变质岩 4.A 5.C 6.B 7.D 8.D 9.(1)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 变质岩
(2)冷却凝固 变质作用 熔融作用 10.(1)侵入 喷出(2)③(3)大理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1.C 2.A 3.B 4.(1)岩石圈 断裂带
(2)挤压碰撞 彼此分离
(3)亚欧 非洲 印度洋 太平洋 美洲 南极洲
(4)消亡 生长
(5)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所以多火山、地震。
②红海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由于板块的不断张裂作用,形成了红海。③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抬升而形成的。5.D
6.(1)褶皱 断层
(2)背斜 向斜
(3)地垒 庐山(华山西峰等)地堑 渭河谷地 7.A 8.B 9.D 10.B 11.冲积扇(洪积扇)流水的沉积作用 沙丘(沙漠)风力的沉积作用 12.(1)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造成的。
(2)流水的侵蚀作用
(3)植被遭受严重破坏。
(4)一方面,华北地区的地壳受内力作用影响缓慢下沉;另一方面,黄河等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华北地区大量沉积,逐渐造就华北平原。所以,华北平原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13.(1)印度洋
(2)板块的张裂作用造成的。
(3)东非大裂谷将会发展成新的大洋。第三节 大气环境
1.(1)对流层平流层 高层大气
(2)随高度增加气温下降 随高度增加气温上升
(3)大气以上下对流为主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4)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这一层天气变化复杂,集中了绝大部分的空气、水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5)因为B层大气是以水平运动为主的,并且平流层水汽杂质少,能见度高。2.A 3.A 4.B 5.C 6.D 7.A 8.B 9.C 10.C 11.C
12.(1)小 多(2)长 多 少(3)小 少(4)少 多 下垫面
13.(1)太阳 地面 大气逆(2)太阳(3)地面辐射(4)地面(5)大气逆辐射 保温 14.B 15.(1)略(2)> > < < 16.C 17.D
18.(1)甲 乙
(2)① ② ③ ④
(3)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也越大(4)摩擦力 成一夹角平行
19.C
20.(1)赤道低气压 副热带高气压 副极地低气压 极地高气压 东北信风 中纬西风 极地东风
(2)略
(3)b地区是空气堆积下沉,由于动力因素形成的 d地区是由于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由于热力因素形成的
21.(1)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2)① D F 多 ② E G 少
(3)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南信风带
(4)太阳直射点
(5)D
22.C 23.A
24.(1)甲 乙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2)略
(3)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亚洲东部和南部
25.(1)C(2)B 26.A
27.(1)暖 冷 暖气团比重小,冷气团比重大,所以冷气团在锋面的下部
(2)锋面 云 雨 大风 28.(1)乙 ■ 锋前
(2)略
(3)(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冷气团 暖气团 晴天、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晴天、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大风降温、暴雨或雪 阴天、连续性降雨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29.C 30.略 31.B
32.(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低压 高压 四周向中心辐合 中心向四周辐散 上升 下沉
阴雨 晴朗
33.C 34.C
35.(1)高压(反气旋)系统 晴朗
(2)暖 晴朗
(3)C 将受冷锋的影响
(4)A B
(5)M M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低,故气温日较差大。而N地受低压控制,为阴雨天气
(6)西北(偏北)
36.(1)甲(2)中纬 西风(3)海洋(太平洋)
37.(1)甲地终年高温;乙地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季节变化大。
(2)甲地终年多雨;乙地夏季干燥,冬季多雨,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3)甲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降水丰富;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38.(1)略(2)B B处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就大 39.(1)冷锋
(2)寒潮
(3)6 较大的风和雨雪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4)暴雨
40.(1)副热带高压(副高,反气旋)
(2)A
(3)冷锋
(4)有利方面:缓解旱情,减少病虫害,净化空气,降低森林火险等级等;不利方面: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交通瘫痪,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1.D
2.(1)蒸发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水汽输送 蒸腾 下渗 降水
(2)地表径流、下渗、蒸发、降水。
3.C 4.D 5.A
6.(1)①⑤ ②⑥
(2)日本暖流 西风漂流
(3)寒 暖
(4)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7.(1)略
(2)低 A处沿岸有寒流经过,并受冬季风的影响,B处沿岸有暖流经过(3)处在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 沿岸为上升流
(4)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同时沿岸又有寒流流经
(5)北大西洋暖流
8.在山区,由于流水的侵蚀造成了沟谷、峡谷等地貌,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等地貌。例如,华北平原的形成就是黄河、海河等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9.航线①利用了东北信风和加那利寒流,一路顺风顺流;航线②利用了东北信风和北赤道暖流,一路顺风顺流;航线③利用了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一路顺风顺流。单元练习
1.A 2.C 3.B 4.A 5.B 6.C 7.B 8.C 9.B 10.B 11.A 12.B 13.D 14.B 15.A 16.A 17.C 18.B 19.A 20.B 21.A 22.C 23.A 24.C 25.B 26.(1)A
(2)冷锋
(3)冷锋过境,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易出现霜冻。
(4)烟气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起到防冻作用。27.(1)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2)E
(3)向斜 背斜 山岭 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外力侵蚀 28.(1)热力环流
(2)右 左
(3)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发热,空气膨胀上升,低处形成低气压,高处形成高气压;冰块处气温较低,空气冷却下沉,低处形成高气压,高处形成低气压。这样,同一水平面气压出现明显的差异,空气就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因此纸片A向右偏动,纸片B向左偏动。29.(1)A B B C
(2)大气吸收 大气反射 地面辐射或反射
(3)冷
30.(1)雨雪 下降
(2)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3)西北 东北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C 2.A 3.B 4.D 5.B 6.C 7.C 8.C 9.B 10.B 11.B 12.B
13.(1)5 30 46 40
(2)人口增长越快,物种灭绝的速度也越快(或人口增长速度与物种灭绝速度之间呈正相关)人类的发展破坏了物种的栖息地;人类过度捕猎和采集生物资源;外来物种的入侵;环境污染使一些物种灭绝。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C 2.B 3.A 4.A 5.B 6.A 7.B 8.C 9.C 10.D 11.A 12.A 13.B 14.A 15.B 16.B
17.(1)①D ②B ③C ④A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整体 水 土地
18.东北地区:合理耕作,促进土壤恢复;增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华北地区: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合理排灌。黄土高原:加强治理,恢复植被,增加植被覆盖率,避免土壤裸露而遭受直接冲刷。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C 2.C 3.A 4.B 5.A 6.C 7.C 8.C 9.D 10.D 11.C 12.C 13.A 14.C 15.A
16.(1)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污染和板结
(2)C
(3)逐渐减少化肥使用量,增施有机肥和土杂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17.(1)C
(2)B
(3)水分
(4)B 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主要为荒漠景观
18.(1)纬度 热量(或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
(2)水分条件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3)干旱
(4)由山麓到山顶的景观变化通常呈现出这样的规律:热带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高山草甸景观—高寒荒漠景观—积雪冰川景观。单元练习
1.B 2.C 3.D 4.A 5.C 6.B 7.C 8.A 9.D 10.A 11.B 12.A 13.D 14.B 15.B 16.A 17.D 18.A 19.C 20.B 21.B 22.C 23.C 24.B 25.A 26.(1)整体性 植被(生物)
(2)A C D B
(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加之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27.(1)热带雨林带
(2)热带草原
(3)赤道 纬度 纬度 热量(太阳辐射)
28.(1)光合 矿物养分
(2)热量 水分
(3)东北地区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
(4)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29.(1)③ ④ ① ②
(2)垂直 纬度地带
(3)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水热充足;南坡相对高度大,水热的垂直分异明显
(4)南坡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降雪)丰富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D 2.A 3.A 4.A 5.C 6.A 7.B 8.A 9.D 10.(1)② 受地形的影响,山谷中的道路要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
(2)考虑经济因素,尽量多经过城镇,以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3)修人工运河 图略(在两河最狭窄、最近的距离处)
11.(1)总投资:青藏铁路线路较短,沿线地势平坦,造价较低,总投资最少;滇藏和川藏铁路要穿过高山峡谷,总线路较长,造价较高,总投资很多。沿线自然条件:青藏铁路沿线的冻土层施工技术问题已经解决;滇藏和川藏铁路要经过地质条件复杂、多断层、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且有积雪、冰川,容易发生雪崩,冰川的破坏作用较大
(2)A(3)D(4)C
(5)畜产品、矿产品、当地土特产 工业品和人们生活用品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B 2.B 3.D 4.B 5.B 6.C 7.B 8.D 9.B 10.A 11.(1)一致
(2)温暖 寒冷
(3)温暖 2~3 寒冷 1~2 12.(1)A
(2)欧洲 北美洲 亚洲
(3)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过度砍伐森林等 极地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城市被淹,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增强
(4)全球大多数国家正协同一致,应对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危险的气候变化问题。美国是全球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国家,排放量几乎占全世界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应加入国际社会的行动,应该为遏止全球气候变暖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言之有理即可)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A 2.C 3.D 4.C 5.C 6.D 7.D 8.B 9.D 10.D 11.C 12.C 13.D 14.(1)B(2)B(3)A 15.(1)农业社会阶段 矿产
(2)石油工业 钢铁工业 有色金属工业
(3)在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不断减弱。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增大,利用深度逐步拓展。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C 2.D 3.A 4.B 5.D 6.C 7.D 8.C 9.B 10.D 11.B 12.D 13.B 14.C 15.(1)发生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内的大暴雨
(2)南方 东部
(3)季节性 频发性 高强度 广东和广西 受台风的影响
(4)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河床抬高;中游地区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单元练习
1.D 2.C 3.A 4.B 5.D 6.B 7.B 8.C 9.A 10.C 11.D 12.B 13.B 14.C 15.B 16.D 17.B 18.B 19.A 20.D 21.B 22.A 23.A 24.D 25.A 26.(1)A B
(2)A 网状 B “之”字形
(3)北方 规模较小,空间相对分散,人口较少(4)A B 27.(1)0.32 1.1~1.5 1.6~
2(2)
(3)见下图(其中B与C,F与H次序可对调)
(4)全球各国开展合作,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开发清洁新能源逐步取代矿物化石燃料;保护森林植被,植树造林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8.(1)C(2)A(3)湿润 季风 夏季风(4)A 29.(1)露天开采 井下开采
(2)深加工 煤化工
(3)煤渣、煤灰可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煤烟脱硫制取硫酸、硫黄;废热可用来发展温室种植。综合练习
1.B 2.C 3.C 4.C 5.B 6.A 7.B 8.C 9.B 10.B 11.C 12.A 13.C 14.C 15.D 16.B 17.A 18.B 19.B 20.A 21.B 22.B 23.A 24.A 25.D 26.C 27.D 28.C 29.C 30.D
31.(1)①喷出(侵入)作用 ②熔融(重熔再生)作用 ③变质作用 ④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
(2)A B 32.(1)首先是塑料膜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滴在装沙的小瓶中,小瓶的沙由干变湿。
(2)水循环现象。具体环节是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33.(1)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2)略
(3)西北
(4)9月30日17点
(5)带 该纬度带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34.(1)美洲 非洲 太平洋
(2)消亡 生长
(3)亚欧 印度洋
(4)扩大 35.(1)①6月22日 ②3月21日或9月23日 ③12月22日
(2)南回归线近日
(3)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 ■,为一年中最大值;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6.5 ■,为一年中最小值。
(4)略 B预案
第五篇: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
小编寄语:马上要进入高一历史必修二的学习了,在学习高一历史必修二的时候,同学们需要有一本历史作业本答案,这样对大家历史的学习非常有裨益。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供大家参考。
人民版•必修二•教材练习参考答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想一想]
1.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答案提示:因为(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 上。(3)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 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所以,“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2.战国时期,有西门豹开发水利的故事。你知道这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 答案提示:发生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
[议一议]
有人认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的极端贫苦和落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也有人认为,阶级分析的方法,不是史学研究的惟一方法,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探寻。请发表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首先,历史研究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以外历史调查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等都是非常重要 的。其次,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中国自然经济延续的时间达两千多年;(2)中国古代战乱频繁;(3)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 规模的土地兼并;(4)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5)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极其严厉等。
[自我测评]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提示:(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 革命性
高三数学总复习—三角函数 的进步。(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 发生。(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材料阅读与思考]
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又名《悯农二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这些诗句后,你会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和社会贡献?
答案提示:(1)诗句理解:春天种下种子,到秋天的时候能收很多粮食。四海之内已经没有空闲的土地了,但是依然发生农民因饥饿而死的情形。中午顶着烈日锄禾苗,一滴滴汗水落下来掉在地里。有谁会知道盘子中的每一顿食物,粒粒都是辛苦得来的。
(2)①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地主和农民是两个基本阶级,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农民没有土地,是被剥削阶级,所受压迫非常严重。残酷的 土地兼并会使大量的小农破产。②由于农民是劳动者,进行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革新,并且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所以 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第二节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想一想] 中国古代宫廷工艺品和民间用品相比有哪些差异?
答案提示:(1)生产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由专门的官办皇家工场生产,而民间用品由普通的民间工场生产;(2)用途不同:宫廷工艺品除供日常使 用外,还供艺术欣赏,而民间用品一般是老百姓日常使用;(3)管理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从生产到使用都由专门的官僚机构管理,而民间用品则不是这样;(4)工艺水平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水平是全国最高的,而民间用品则没有那么高的水平;(5)生产者的身份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者几乎没有人身自由,而且服务范围只限于宫廷,技术发明不能服务于社会,而民间用品的生产者则不受人身限制,技术的发明直接服务于社会;(6)价值不同:宫廷工艺品造价昂贵,而民间用品则价格低廉。
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下载 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第二分册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
高三数学总复习—三角函数
高三数学总复习—三角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