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满分:110分 姓名 成绩
一、填空我最棒。(20分)1. 填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 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1)436-279-21=436-(279○_____)(2)34×125×8=34×(___○____)(3)120÷5÷4=120÷(___○____)(4)49×38+15×38+38=(49+___+___)×___ 3.在里填上“>”“<”或“=”。651-45-355○651-(45+355)12×15×25○12×(15+25)80×125○10×8×125 15×(14+6)○15×14×6
二、大法官判对错。(对的画“√”,错的画“×”)(5分)○ 1.215-37+33=215-(67+33)()2.240÷5÷4=240÷(5×4)()3.102×47=100×47+2()4.85×16=85×10×6()5.99×125+125=(99+1)×125()
三、择优录取。(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1.53×24+53×36=53×(24+36)运用了()。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2.125×4×25×8的简便算法是()。A.(125×8)×(4×25)B.125×8+(4×25)C.(125×25)×(4×8)3.792×99=792×100○792×1,○里应该填()A.+ B.-C.×
4.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A.交换 B.结合 C.分配)律。
四、数学门诊部。(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3分)1.675-(275+43)=675-275+43 =400+43 =443
2.76×99+76 =76×(99+1)=76×100 =7600
3.47×99 =47×100-1 =4700-1 =4699
五、我是神算手。(14分)1.直接写出得数。
15×11= 2400÷25= 180-79-21= 25×13×4=
200÷5÷4= 480÷3÷8= 125×3×8= 16×99=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14×27-14×27 478-163-137 5000÷125÷8
281+93+119+207 99×34
六、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5分)1.49+137=137+49 2.19×4=4×19 3.172+39+28+261=(172+28)+(39+261)4.(8×79)×125=(8×125)×79 5.32×43+32×57=32×(43+57)
七、我会按要求做题。(先计算,再○里填上“<”“>”或“=”)(7分)1.490÷7+560÷7=(490+560)÷7= 490÷7+560÷7○(490+560)÷7 2.340÷2+480÷2=(340+480)÷2= 340÷2+480÷2○(340+480)÷2 从上面的两组算式中,你出现了什么规律?(用字母a、b、c)
八、列式计算。(15分)1.125与79的积加上125与21的积,和是多少? 2.除数是32,商是15,余数是9,被除数是多少? 3.777与560的差,再除以7,商是多少?
九、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7分)1.一本漫画书有188页,林林第一天看了57页,第二天看了43页,还剩下多少页没看完? 2.从A地到D地一共多少千米? 3...178元 122元
4.“挑战主持人”第一成绩统计如下表。(单位:分)选手 个人演讲 才艺展示 现场主持 合计 1号
2号
3号
97(1)将表格填写完整。
(2)每轮成绩的最高分比最低分多多少分?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能力提高题(10分)小马虎由于粗心大意把70×(★+5)错算成70×★+5,请你帮忙算一算,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多少?
第二篇:人教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
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还有很多。比如:模仿鸡蛋外形的特点,建造了拱形桥;受鸟儿飞翔的启示,发明了飞机;从茅草划破手指,发明了锯„„大自然中林林总总的动物,植物以各自独特的生存方式,向我们暗示着一个个自然的奥秘。
(1)人们在大自然中会领悟到很多哲理。就拿月亮来说,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蜜蜂,他们讲求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2)大自然还带给我们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们看过那日出和日落,刚刚旭日东升,转眼间就星月稀疏了。
2、要广开思路,就必须观察和体验。如何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呢? 第一,会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从不同的方面来细致地观察。首先要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其次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观察景物可用眼去看,用鼻去闻,用耳朵去听,用手去摸等等。第二,能带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来观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观察和联想,使眼中的景物有趣有情。
大自然的启示
暑假里到峨嵋山旅游,行走在山中,触目所及,无不是苍翠欲滴,生机勃发。寺庙隐现于林中,给秀甲天下的峨嵋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我是一个独来独往的逍遥客,不管是在金顶,还是猴群时常出没的崎岖坎坷的山路上,我只想尽情享受大自然呈现于我们眼里的美丽,尽我的理解力去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的寓意„„
在山中小憩时,我突然注意到这种情形:树杈交错、枝叶繁茂的树木,都长的不是太高;而挺拔向上、横空直指的大树,反而枝杈短小、树叶稀疏。在林中,我特意走到一棵我叫不上名字的大树下,树身粗过三人合抱。向上看,树干高达数十米,它旁边的树木,有的可高达百米以上,巍然耸立,自成磅礴气势,这样一些庞然大物,树冠却只有低矮树木的五分之一;再看树身上,还依然残存着一些枯枝„„
看着这情景,我的心中禁不住忽有所动:那些低矮的树木,它们为了向大自然索取更多的好处,为了能得到比其它的树木更多的欲望的满足,得到更多的阳光和雨露,它拼命地伸展着自己的臂膀,生出更多的枝叶,去攫取,去抢占风头,去占有春光,从而使自己失去了向上的力量和长势。而那些高大的树木,也许它们从一出生就只想着向上、向上,它不想与其它树木去抢占空间,所以,除了生命的必需之外,它们不需要太长的枝。它不想那么贪婪的去攫取阳光雨露,所以,它不需要太稠密、太大的叶。它不断地抛弃自己的肢体,让那些多余的枝条枯死,积聚起足够的的营养全力供给树干,好让它茁壮地成长,勇敢地迎接风暴的洗礼。
无言的自然之书,正是用这样无字的一页默然地向我们透出了这样的一个真理:一个人的欲望愈多,希望捞到的好处愈多,那么,那么给与他蓬勃向上的机会就越少,成为人间一棵巍然的“大树”的机会就越少。而那些清心寡欲、心无旁鹜的人,他们在追求卓越的路上,不断地丢弃一些“欲望的枝杈”,甚至一些在别人看来是不能不要的好处,他们也弃之不取,只留下那些能使自己变得粗壮和向上的力量。这些人看似非痴即傻,但却最终成就了人间非凡的业绩,成为一棵离太阳最近的“大树”!
自然与人间、万事与万物,莫不同此一理啊!
我的发现
每个人都可能发现某种事物的某些奥妙,在发现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经历,当然,连我这个不爱发现的人也会发现事物的奥妙,如果不信,请你仔仔细细地来听一听。
那是在一个炎热而凉爽的夏天„„
我和妹妹正在池塘边玩耍。突然,一条红色的小鱼跳了出来,一个优美的海豚式的跳水动作,带着的水珠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一样落在了荷叶上,打一个滚,翻一个身,再跳起来,一个完美无缺的跳水动作就这样诞生了。
我想,荷叶一定被水珠打湿了,荷叶又没有毛巾,很容易感冒,而且它又不能吃药。我把它晒干,算是给它一个日光浴的机会吧.于是,我连拽代拖地把荷叶拽出了池塘。用手摸一摸荷叶,嗯,毛茸茸的,质感还不错。再仔细瞧瞧,咦?怎么是干的呢?我不相信,又把荷叶放进塘里泡了一会儿澡,拿起来一看,还是干的。是不是荷叶太热了,热了就渴;渴了就想喝水,就把水珠吞下去了吧?一定是这样的。我倒想看一看荷叶没有嘴巴怎么喝水。于是,我也不管荷叶感不感冒,又让它泡了一会儿澡。这次,我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怀着激动的心情看着,心还不时“砰砰”的乱跳,生怕错过了水珠被荷叶吃掉的情景。可是,事与愿违,水珠没有被荷叶吃掉,而是像弹珠一样“弹”进水里了。
“为什么荷叶不沾水呢?”我带着疑问走进书房,翻开了《十万个为什么》。一查,哦,原来是荷叶表面有一层纳米由纳米级组成的纳米薄膜。纳米薄膜铺在荷叶表面上,使荷叶变得光滑,犹如给荷叶穿上了一件防水外套。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光靠问是不行的,还要多查阅书籍。
听说蚂蚁可以把比自己体重多几十倍的东西抬起来。我想做个试验。
我拿了几块饼干,跑下楼。我找到一个蚂蚁洞,发现有许多小蚂蚁来来往往忙个不停,原来蚂蚁在抬一只蜻蜓。只见这些蚂蚁有的咬住蜻蜓的头,有的咬住蜻蜓的尾巴,都是很很地一口咬住,拉的拉,推的推,使劲全身力气,这个“庞然大物”竟然被拉动了,我吓了一大跳,这么小的蚂蚁竟然能抬这么重的东西。我赶紧把带来的饼干分成三份,放在了蜻蜓旁边,只见其他的蚂蚁一哄而上,把饼干咬成比蚂蚁洞还小的块,三三两两抬着一块,向洞口移动。我终于相信了:黑而瘦小的蚂蚁真有这么大的力气。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蚂蚁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蚂蚁是怎么互相交流的呢?它是怎样吃食物的呢?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蚂蚁的头和屁股大大的,腰却很细。头上有一对“大夹子”,那是它们的嘴,用来吃东西,也是它们的防身武器,头上还有一对触角,这就是它们用来交流的器官。只要遇见伙伴,碰碰触角就是打招呼或者传递信息。
通过我的试验和观察,我发现了蚂蚁的一些秘密,收获不小,我相信: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学到更多的知识。
可爱的小蚂蚁------------------“快来看啊!”赵航突然大声喊道。我和叶昌围上去一看,原来是一群蚂蚁在花坛的边沿上爬来爬去,显得十分忙碌。再仔细一看,原来是在搬运一块面包渣。
我们三个便蹲在旁边观察起来。只见这群蚂蚁围着面包渣,推的推,拽的拽,忙得不亦乐乎,面包渣也慢慢向前移动。在它们通往墙根的路上还有许多蚂蚁在跑来跑去,好像在举行一次重大的活动。
叶昌说:“这些蚂蚁真顽强,我来把它们的路拦住,看它们怎么办?”说着,他抓来一把沙放在蚂蚁前进的路上。没想到,蚂蚁们抬着面包渣绕过沙子,从花坛的边沿上走了。赵航说:“你躲得过叶昌,你躲不过我。”赵航从家里拿来胶水,在蚂蚁的洞口涂了一层。一只小蚂蚁被胶水粘住了,其它的蚂蚁一起来帮忙,接着又有几只蚂蚁被粘住了。我们认为这下蚂蚁肯定没办法了。忽然,只见几只蚂蚁吃力地拖来一小片树叶放在胶水上,把洞口的道路铺好了。最后终于把面包渣拖进了洞里。
看到这情景,我们目瞪口呆。这些小蚂蚁真顽强,真聪明啊!我想:我们在学习上不也应该具有小蚂蚁的这种精神吗?
一样的爱
我喜欢读书。我觉得,每一本书都像一条小路,带我进入一个新鲜的世界。而书中的每一篇文章就如同铺路的石子,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总是带给我不同的美好体验。其中,有一块石子,形态如可可西里的精灵──藏羚羊。它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伴随着我的成长。
它讲述的是一个流传在西藏的故事。一个猎人,有一天突然发现一只健壮肥大的藏羚羊。于是,他立即拿起枪瞄准猎物。没想到,那只藏羚羊没有跑,反而朝猎人走了两步,扑通一下,给猎人跪了下来。同时,两行长泪流了下来„„猎人还是开枪打死了藏羚羊。藏羚羊死的时候,依旧跪着,泪痕清晰。当困惑不解的猎人第二天剖开藏羚羊的肚子时,才吃惊地发现,有一只小藏羚羊正躺在妈妈的肚子里,已经死去了。原来,藏羚羊妈妈是为了肚子里的宝宝才下跪,流泪„„猎人将藏羚羊母子埋了起来。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猎人。
看完这个故事,流泪的藏羚羊妈妈就化作那块奇特的铺路石,牢牢占据了我的脑海。我被深深感动的同时,也想到了我自己的母亲。
因为,是她精选了每一颗为我铺路的“石子”。而且,她同样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不顾一切。记得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外出。汽车高速行驶之中,前面的车突然停了。妈妈赶紧急刹车。就在妈妈刹
车的那一霎那,她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却伸向我,用胳膊尽力拦着坐在副驾驶座上的我。车停了,妈妈的身子也几乎要扑到我这边来了。
我明白了,不管是人还是动物,为了孩子,都可以献出生命。我体会到,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会爱我的妈妈,也会爱动物!因为人和动物有着一样的爱!
蜘蛛的启示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曾经给过我们很多启示。比如:梅花在寒风中傲然挺立,那是让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小草在冬天弯下腰,到了春天又直起了腰,那是在教我们从哪里摔倒的就要从哪里站起来。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偶然间在我家洗手间的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小蜘蛛。我惊恐万状,正准备把那只小蜘蛛踩死,只见它正在准备织网,我于心不忍,决定看看它是怎么织网的。只见那只小蜘蛛从嘴里慢慢地吐出一点白色的细丝来,然后从墙角这边爬到墙角那边,这样,第一根线就织好了。接着,它又照着前面织线的方法往下织,过了一会儿,一张完好的蜘蛛网就快完成了,我心里真替这只小蜘蛛高兴,这时小蜘蛛还在默默地努力着。眼看小蜘蛛就要完成了,淘气的风弟弟却跑来捣乱,它“呼”的一吹,蜘蛛网“绷”的一声就断了。
可怜的小蜘蛛只好又重新织网,它又按照刚才织网的方法一丝不苟地织起网来。这一张蜘蛛网和上一张一样刚织了不到一半,蜘蛛网又断了。就这样,蜘蛛网断了好几次,还是没有织完。有些厌烦了,正准备走开,心里一想:人家小蜘蛛都没有烦,还在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怎么能烦呢?于是,我继续蹲在洗手间看蜘蛛是怎样织网的。最后,经过它一次又一次的艰辛努力,终于在最后一次织出了一张完好的蜘蛛网。看到这里,我被小蜘蛛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并从中懂得干什么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所收获的。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一)一、填空我最棒。(20分)
1. 填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 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1)436-279-21=436-(279○_____)(2)34×125×8=34×(___○____)(3)120÷5÷4=120÷(___○____)(4)49×38+15×38+38=(49+___+___)×___ 3.在里填上“>”“<”或“=”。
651-45-355○651-(45+355)12×15×25○12×(15+25)80×125○10×8×125 15×(14+6)○15×14×6
二、大法官判对错。(对的画“√”,错的画“×”)(5分)○ 1.215-37+33=215-(67+33)
()2.240÷5÷4=240÷(5×4)
()3.102×47=100×47+2
()4.85×16=85×10×6
()5.99×125+125=(99+1)×125
()
三、择优录取。(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1.53×24+53×36=53×(24+36)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2.125×4×25×8的简便算法是()。
A.(125×8)×(4×25)
B.125×8+(4×25)C.(125×25)×(4×8)
3.792×99=792×100○792×1,○里应该填()A.+
B.-
C.×
4.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律。
A.交换
B.结合C.分配
四、数学门诊部。(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3分)1.675-(275+43)=675-275+43 =400+43 =443
2.76×99+76
=76×(99+1)
=76×100
=7600
3.47×99
=47×100-1
=4700-1
=4699
五、我是神算手。(14分)1.直接写出得数。
15×11=
2400÷25=
180-79-21=
200÷5÷4=
480÷3÷8=
125×3×8=
16×99=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14×27-14×27
5000÷125÷8
281+93+119+207
99×34
六、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5分)1.49+137=137+49
25×13×4=
478-163-137
2.19×4=4×19
3.172+39+28+261=(172+28)+(39+261)
4.(8×79)×125=(8×125)×79
5.32×43+32×57=32×(43+57)
七、我会按要求做题。(先计算,再○里填上“<”“>”或“=”)(7分)
1.490÷7+560÷7=
(490+560)÷7=
490÷7+560÷7○(490+560)÷7
2.340÷2+480÷2=
(340+480)÷2=
340÷2+480÷2○(340+480)÷2
从上面的两组算式中,你出现了什么规律?(用字母a、b、c)
八、列式计算。(15分)
1.125与79的积加上125与21的积,和是多少?
2.除数是32,商是15,余数是9,被除数是多少?
3.777与560的差,再除以7,商是多少?
九、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7分)
1.一本漫画书有188页,林林第一天看了57页,第二天看了43页,还剩下多少页没看完?
2.从A地到D地一共多少千米? 3...178元
122元
4.“挑战主持人”第一成绩统计如下表。(单位:分)选手 个人演讲 才艺展示 现场主持 合计 1号
2号
3号
(1)将表格填写完整。
(2)每轮成绩的最高分比最低分多多少分?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能力提高题(10分)
小马虎由于粗心大意把70×(★+5)错算成70×★+5,请你帮忙算一算,他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多少?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8分,第1小题2分)
1、()+45=55+(),这里运用了加法(),用字母表示是()。
2、交换两个()的位置,()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3、乘法分配律可用字母表示为()。
4、a×6+6×15=()×(+)。
5、计算(23×125)×8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算(),这样计算是根据()。
6、一套校服,上衣59元,裤子41元,购买2套,一共需要()元。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1、27+33+67=27+100()2、125×16=125×8×2()3、134-75+25=134-(75+25)
()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结合律。()5、1250÷(25×5)=1250÷25×5()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4分)1)、56+72+28=56+(72+28)运用了()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25×(8+4)=()
A、25×8×25×4 B、25×8+25×4 C、25×4×8 D、25×8+4 3)、3×8×4×5=(3×4)×(8×5)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101×125=()
A、100×125+1 B、125×100+125
C、125×100×1 D、100×125×1×125
四、直接写得数(9分)
125×8= 100÷25= 24×3= 25×8= 36÷18= 42÷3= 13×4= 65÷13= 15×7= 120×7= 198÷9= 210×6= 102÷34= 26×20= 540÷27= 50×80= 220+190= 24×30=
五、计算下面各题(9分)
(124-85)×12÷26 75+240÷40-25 367-144÷24×13
六、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24分)。
355+260+140+245 98×101 48×125 645-180-245 38×99+38 3500÷14÷5 175×56+25×56 50×25×20×40
678+57+243-178
659-(236-59174)
24×2×125×25
45×12+12×58-3×3×4
16×25 720÷8÷9
1280-13×(3591÷57)3840÷[(200-192)× 8]
七、解决问题。(32分)
1、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组织参观科技馆,男生有204人,女生有196人。如果每40人坐一辆汽车,一共需要多少辆汽车?
要求出一共需要多少辆汽车,关键要先求出()?(2分)
列式计算:(3分)
2、李叔叔和王叔叔一起加工一批零件,李叔叔每小时加工49个,王叔叔每小时加工51个,两人一起工作了6小时才完成任务。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5分)
(请用一种你认为计算最方便的方法列式计算)
3、学校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各80袋,大米每袋75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大米和面粉共多少千克?(请用两种方法解答)(7分)
4、李伯伯家养了1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李伯伯家一共有鸡鸭多少只?(5分)
5、爸爸带明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10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滑雪下山用了30分钟,每分钟行70米。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5分)
6、动物园里的一头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15天吃540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多少倍?(5分)
7小明前3天共看书15页,后4天每天看16页,这星期他共看书多少页?
8.一瓶橙汁饮料是3元钱,—箱有12瓶,小英有200元钱买5箱够吗?
9、一件上衣173元,一条裤子127元,买39套这样的上衣和裤子需要多少钱?
10、姓名 小芳
小红
小明
小东
小莉 体重(千克)
上表中5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11、学校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2个,共用240元,平均每个羽毛球多少元钱?
12、月月3分钟跳绳522下,莉莉3分钟跳了504下,平均每分钟月月比莉莉多跳多少下?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号表示:(△+☆)+○=△+(☆+○)教师板书:
(a+b)+c=a+(b+c)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 P31/
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板书设计: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 40+56=56+40 ┆(学生举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155+这叫做加法交换律。a+b=b+a(a+b)+c=a+(b+c)课后小结:
加法的运算定律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千米)=288(千米)
(88+104)+96=88+(104+96)
(69+172)+28=69+(172+28)
(145+207)=(155+145)+207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P30/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32/5—7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6+()=75+()()+38=()+59 24+19=()+()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32+85=717 85+632=()304+215=519 215+304=()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小结。
练习本独立完成:
(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求:
(1)画出线段图。(2)列式计算。
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10+20)+30+40=10+(20+30)+40(5)用简便方法计算: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计算:480+325+75 325+480+75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34/例1(乘法交换律)例2(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1)4×25=100(人)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125×2 =10×25 =250(桶)=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P3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4×25=100(人)(25×5)×2 25×(5×2)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250(桶)=250(桶)
(25×5)×2=25×(5×2)┆(学生举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这叫做乘法交换律。a×b=b×a(a课后小结: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b)×c=a×(b×c)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 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0×6×7=30×(□×□)125×8×40=(□×□)×□(3)计算:
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25×42×4 68×125×8 4×39×25(5)对比练习: 4×25+16×25 4×25×16×25
(25+15)×4(25×15)×4
46×25(40+6)×25
49×49+49×51 49×99+49
(68+32)×5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汇报。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P36/做一做 P38/5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
=6 =150 课后小结: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2)4×25+2×25 ×25 =100+50(人)=150(人)(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2=300+□
(300+2)×43=300×□+2×□ 2003=2000+□
(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出示:
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可能出现:(1)(100+2)×43(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01×84=□×84+□×84 92×203=92×(200+□)=92×200+92×□(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1)9×37+9×63 =333+567 =900(2)9×37+9×63 =9×(37+63)=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
小练:(80+8)×25 32×(200+3)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1.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23×12+23×88(35+45)×12(11×25)×4 25×(4+40)讨论:
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38×(29+1)=(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课后小结: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的复习
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
二、联系实际复习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
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
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P39/例1(减法性质)P43/例3(除法性质)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购物:
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
汇报:
(1)1035-235-497 1035-497-235(2)1035-(497+235)
(1)1035-497-203 1035-203-497(2)1035-(497+203)
二、新授 板书: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教师板书。
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
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 a-b-c=a-(b+c)
小练:
(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
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a+b+c= a+(b-c)a×b×c= a×(b÷c)a÷b÷c=a÷(b×c)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小练:
(1)填空:
436-236-150=436-(□+□)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217+443)=895-□-□ 16÷2÷4=16÷(□〇□)
210÷(7×6)=210〇(7〇6)□÷(25×7)=350〇(□〇□)(2)判断:
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 901-(109+91)113-36-64= 133-(36+64)
3456-(481+519)= 3456-481-519 35÷14 = 350÷2÷7 3000÷4÷25= 3000÷(4+25)
三、巩固练习: P39/做一做1、2 简算:(1)1245-(245+673)
(2)1275-(164+36)(3)480-82-18(4)673-84-71-45(5)81÷3÷3(6)210÷(7×6)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作业:P41/2—
4、P47/6 板书设计:
连加、连除算式中的简算
(1)1035-235-497(1)1035-497-203 a+b+c= a+(b-c)1035-497-235 1035-203-497 a×b×c= a×(b÷c)(2)1035-(497+235)(2)1035-(497+203)
1035-235-497 =1035-(497+235)1035-497-203 =1035-(497+203)┆(学生举例)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a÷b÷c=a÷(b×c)
课后小结: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P40/例2(综合运用加碱计算的实践问题)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1.观察图
(一)中的条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
(一)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小组讨论。
(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
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
2.观察图
(二)的条件问题。
小组讨论。汇报。
三、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完善板书。
四、作业:P42/5—7
课后小结: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4/例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难点: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2×30 18×20 24×40 15×40 15=()×()24=()×()30=()×()36=()×()
二、新授
出示 例4主题图 什么是“一打”?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打”表示12个。
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板演:
(1)25×12=300(元)(2)25×12 =25×(3×4)=(25×4)×3 =100×3 =300(元)(3)12×25 =12×(100÷4)=12×100÷4 =1200÷4 =300(元)第1种直接计算。
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完善板书。
四、巩固练习P47/
4、5
板书设计:
12×25=300(元)= =3 =3 =300
课后小结: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25 12×25
(3×4)×25 =12×(100÷4)×(4×25)=12×100÷4 ×100 =1200÷4(元)=300(元)12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班级:
四年级()班
教学时间:2007年 月 日 备课教师:张会君 教学内容:
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新授
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巡视指导。
汇报:
(1)31×2+30×2+26 =(31+30)×2+26 =61×2+26 =122+26 =148(天)(2)7×21+1 =147+1 =148(天)
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
P46—47/1、3、7、8
五、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板书设计: = =61 =122+26 =148课后小结: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31×2+30×2+26(2)7×21+1(31+30)×2+26 =147+1 ×2+26 =148(天)(天)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张朝霞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以《新课标》为依据,把握教材的的重点,覆盖了所学内容。试卷分为选择填空、构建思维导图填空、实验探究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检测。试卷包括了各单元的知识点及其运用,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
二.基本情况
本次测试,共有50人参加,及格率为90%。
三.试卷分析
第一题.对号入座,是一个填空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相关名词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第二题.构建思维导图,也是一个填空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一二单元重点知识系统的掌握程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题.实验探究,共分4个小题,题型多样,有读图题和画图题,在横线上填空,简要回答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书本上所涉及的知识加以正确的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语言表述能力;
2.学生答题情况逐题分析
第一题,填空题。本题学生的得分率较高。出现偏差较多的是第11、14小题,说明此类概念性的问题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因而造成失分。
第二题,构建思维导图。本题学生失分较多。
第三题,第1题中(1)小题,读出甲乙丙图弹簧秤上摩擦力的读数,要求会使用弹簧秤,此题失分较多,大部分学生没有注明力的单位,不会查数小格子,失分较多。(2)小题本题学生答题情况不错。(3)小题问题大多数出现在表格的设计上,不少同学不会涉及表格。第2小题补充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实验数据表格,并补充画完整坐标图,此题失分较多,部分学生对坐标系不够理解。本小题学生失分情况严重。第3小题也是一个实验题,研究物体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学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所问的问题不理解题意,二是知识掌握不牢,三是表达能力欠缺,因而造成不应有的失误。第4小题,最后一空出题人失误,卷面没有此题。第5小题学生总体较好,没有大量丢分,最后一个空,找出错误数据并改正,学生普遍不会,老师也有异议,不怪学生,出题人设计有误。
四、改进措施
针对在分析试卷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认真钻研教材
课前要认真备课,认真地阅读教材,仔细地阅读教参,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每一课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概念,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2、做好每一次的实验
科学教学与其它学科最大的差别就是本学科有实验活动,实验是综合性的,它能让学生从认识器材、猜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等一个系统的活动,如果学生能从中学到方法,并能独立或者与同学合作完成,他的科学素养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对科学概念的掌握也会比较轻松与清晰。
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脑,积累生活经验,充分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