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力
7.1力(F)
1、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 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 发生改变)。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 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 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 校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 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 地球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
① 又叫重量(物重)
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
其中g= 9.8N/kg ,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 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4.施力物体: 地球
5.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 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 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 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 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 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 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 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 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 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 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 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②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8.3摩擦力
1定义:两个 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
相对运动
时,就产生一种 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
A、物体 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B、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
3种类:A、滑动摩擦
B静摩擦、C 滚动摩擦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
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方向:与物体
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
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减少压力
B .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D、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船)。
第九章 压强
9.1、压强:
㈠压力
1、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 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 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 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的大小和 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 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 压力叫压强.4、公式:
P=F/S
5、单位:帕斯卡(pa)
1pa = 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 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
举例: 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 磨刀不误砍柴功
7、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举例: 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
举例: 铁轨铺在路枕上
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 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 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 底部和 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 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 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 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 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 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 液体的密度和 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 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 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4、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 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 液面总保持相平,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 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 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 受到重力,且有 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 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 帕斯卡,约支持10m 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 10m,大气压就减小 100Pa;大气压还受 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 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 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 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1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压力差。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 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 浮 =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 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 体的体积),与物体的 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 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7、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
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P= W t =Fv 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
三、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3、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1、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
(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L1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 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3、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G物.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动物()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有用+W额=FS = 有用 斜面:W总=fL+Gh=FL 4、机械效率: 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有用总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公民权利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含义 (1)公民权利: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 物质保障。 (2)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有宪法规定的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现阶段,国家的主人 在我国现阶段,国家的主人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4.人民和公民的区别与联系 (1)人民是政治概念,而公民是法律概念 (2)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3)是人民的一定是公民,是公民的不一定是人民。 5.我国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1)我们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他人的保障,其中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 (2)权利保障体制: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其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7.如何区分公民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1)含义不同: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 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2)规定的法律不同:公民权利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只能由宪法规定。 8.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 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在网络上,常有人散播谣言,散播谣言的危害是什么 (1)会导致人们受到虚假信息的引导,产生恐慌心理 (2)会导致社会秩序会乱,扰乱公共秩序。 11.当谣言出现时,该怎么办 公众要理性对待媒体要及时辟谣政府要信息透明 12.发帖子是公民的自由,说什么就说什么,别人爱信不信,不应当受法律制裁[在互联网上,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随心所欲的行使权力和自由] 答: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行驶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是从来没有为所欲为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力,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行使权力,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且要遵守和网络规则。超越法律规定和许可的范围行驶非法权利和自由,不仅不受到法律的保护,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3.此类事件对青少年的启示[谣言] 答: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公民权利,正确行使享有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具有正确权利意识的公民。要努力学习和宣传宪法和法律关于公民权利的有关规定,自己不仅要带头严格地遵守,还要敢于和善于同侵害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做斗争,做一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4.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广泛性、真实性 15.如何看待言论自由 答: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 16.辨析:命题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甲:权利法律赋予,如何行使由我做主 乙:权利义务紧密联系,权利行使遵循法律 (1)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并保障公民享有各项权利。同时,宪法和法律也规定了公民应 该履行的义务。 (2)在我国,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有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3)公民在行驶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4)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 履行义务。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1.什么叫法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具体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保守国家秘密; (3)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4)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依法纳税等。 3.为什么要履行法定义务 履行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4.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怎样?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2)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3)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4)履行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5)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5.什么叫道德义务 道德义务: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6.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 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又有利于法定义务的履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9. 初二(下)英语知识点总结 I.重点短语 1.on time 2.out of 3.all by oneself 4.lots of 5.no longer 6.get back 7.sooner or later 8.run away 9.eat up 10.take care of 11.turn off 12.turn on 13.after a while 14.make faces 15.teach oneself 16.fall off 17.play the piano 18.knock at 19.to one's surprise 20.look up 21.enjoy oneself 22.help yourself 23.tell a story / stories 24.leave....behind „„ 25.come along 26.hold a sports meeting 27.be neck and neck 28.as...as 29.not so / as...as 30.do one's best 31.take part in 32.a moment late 33.Bad luck!34.fall behind 35.high jump 36.long jump 37.relay race 38.well done!39.take off 40.as usual 41.a pair of 42.at once 43.hurry off 44.come to oneself 45.after a while 46.knock on 47.take care of 48.at the moment 49.set off 50.here and there 51.on watch 52.look out 53.take one’s place II.重要句型 1.We’d better not do sth.2.leave one.oneself 3.find one’s way to a place 4.stand on one’s head 5.make sb.Happy 6.catch up with sb.7.pass on sth.to somebody 8.spend time doing sth.9.go on doing sth.10.get on well with sb.11.be angry with sb.12.be fed up with sth.13.not„until„ 14.make room for sb.III.交际用语 1.We’re all by ourselves.2.I fell a little afraid.3.Don’t be afraid.4.Help!5.Can’t you hear anything? 6.I can’t hear anything / anybody there.7.Maybe it’s a tiger.8.Let’s get it back before they eat the food.9.Did she learn all by herself? 10.Could she swim when she was „years old? 11.She didn’t hurt herself.12.He couldn’t buy himself many nice things.13.Did he enjoy himself? 14.Help yourselves.15.Bad luck!16.Come on!17.Well done!Congratulations(to„)!18.It must be very interesting.19.I don’t think you’ll like it.20.It seems to be an interesting book.21.I’m sure(that)„ I’m not sure if„ I’m not sure what to„ 22.I hope so.23.What was he/she drawing when„? 24.I’m sorry to trouble you.25.Would you please„? 26.What were you doing at ten o’clock yesterday morning? 27.You look tired today.28.You’d better go to bed early tonight, if you can.29.How kind!30.Let’s move the bag, or it may cause an accident.31.It’s really nice of you.32.Don’t mention it.33.Don’t crowd around him.IV.重要语法 1.不定代词/副词的运用; 2.反身代词的用法; 3.并列句; 4.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 5.冠词的用法; 6.动词的过去进行时; 【名师讲解】 1.bring/take Bring表示“带来、拿来”,指从别处朝说话人所在或将在的地方“带来、拿来”。而take则表示“拿去、带走”,它表示的方向与bring相反,指从说话人所在地“拿走、带走”。如: Bring me the book, please.把那本书给我拿来。 Take some food to the old man.给那位老人带去些食物。2.somebody/ anybody/nobody 一般说来,somebody用于定句,anybody用于否定句、疑问句和条件状语从句。例如: Somebody came to see you when you were out.你出来时有人来见你。Does anybody live on this island? 有人在这岛上住吗? I didn't see anybody there.我在那儿谁也没看见。 Don't let anybody in.I'm too busy to see anybody.别让任何人进来。我太忙,谁也不想见。 There is nobody in the room.房间里没人。 Nobody told me that you were ill, so I didn't know about it.谁也没告诉我你病了。所以我不知道。3.listen, listen to, hear 这三个词意思都是“听”,但是它们的用法不完全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 (1)listen 只用于不及物动词,后面接人或人物做宾语,着重于“倾听”,指的是有意识的动作,至于是否听到,并非强调的重点。如: Listen!Someone is singing in the classroom.听!有人在教室唱歌。 (2)listen to 为listen的及物形式,后面一定要接人或物做宾语,这里的to是介词。如: Do you like listening to light music?你喜欢听轻音乐吗? (3)hear 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意思是“听到、听见”,指用耳朵听到了某个声音,表示无意识的动作,着重于听的能力和结果。如: We hear with our ears.我们用耳朵听。 She listens but hears nothing.她听了听,但是什么也没有听见。4.many/ much/ a few/ a little/ few/ little(1)many修饰可数名词,much修饰不可数名词;都表示许多。例如: He has many books.他有许多书。 He drank much milk.他喝了许多牛奶。 (2)a few和a little都表示“有一点儿”,侧重于肯定,相当于“some”,但a few修 饰可数名词,a little修饰不可数名词,例如: He has a few friends in London.他在伦敦有一些朋友 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 Yes, just a little.喝点咖啡好吗?好的,只要一点。 (3)few和little表示“几乎没有”,侧重否定。few后接可数名词,little后接不可数名词。例如: He is a strange man.He has few words.他是个怪人,他几乎不说什么话。Hurry up, there is little time left.赶快,没什么时间了。 5.either/ neither/ both either可作形容词,一般指“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有时也可表示“两个都„„”的意思,后跟名词的单数形式;neither: 指两者中没有一个,全否定;both: 指两者都,肯定。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和定语,both后面应跟名词的复数形式。如: Neither of the films is good.两部电影都不好。(没有一部是好的)Either of the films is good.两部电影都不错。(谓语动词用单数) Both the teachers often answer the questions.这两个老师都常常解答问题。6.take part in/join take part in参加某种活动;join参加,加入某一政党或组织。例如: Can you take part in my party.你能来参加我的派对吗? We often take part in many school activities.我们经常参加学校里的一些活动。He joined the party in 1963.他1963年入的党。 My little brother joined the army last year.我小弟去年参的军。7.quite/ rather/ very (1)quite 表示程度“很,十分,完全地”,“相当”。如: She is quite right.她对极了。 That's not quite what I want.那并不完全是我所要的。 rather 表示程度上的“相当”,比预想地程度要大,通常用在不喜欢的情况下。如:It's rather cold today.今天的天气相当冷。(3)very表示程度“很,甚,极其,非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副词,既可用在喜欢的情况下,也可用于不喜欢的情况下。应注意“a very +形容词+可数名词的单数”结构中,“a”应置于“very”之前,该结构相当“quite a/an +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如: Two months is quite a long time./ a very long time.两个月是一段很长的时间。 It's a very nice day / quite a nice day.今天天气很好。 【考点扫描】 中考考点在本单元主要集中在: 1.不定代词/副词的运用; 2.反身代词的用法; 3.并列句; 4.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 5.冠词的用法; 6.动词的过去进行时; 7.本单元学过的词汇、短语和句型; 8.本单元学过的日常交际用语。 考试形式可以是单项填空、完型填空、短文填空和完成句子。【中考范例】 1.(2004年江西省中考试题)---I called you yesterday evening, but there was no answer.---Oh, I am sorry I ___________ dinner at my friend’s home.A.have B.had C.was having D.have had 【解析】答案:C。该提考查的是动词的时态。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应用过去进行时。 2.(2004年北京市中考试题)---Which is _________, the sun, the moon or the earth?---Of course the moon is.A.small B.smaller C.smallest D.the smallest 【解析】答案:D。该提考查的是形容词的比较等级。三者进行比较,其中最小的应用最高级,而形容词最高级之前必须加顶冠词the。3.(2004年河北省中考试题)Bob never does his homework _________ Mary.He makes lots of mistakes.A.so careful as B.as carefully as C.carefully as D.as careful as 【解析】答案:B。该提考查的是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区别。空白处所缺的词是修饰动词短语does his homework的,应该用副词。另外,表示“某人做事不如某人细心”应用“not as carefully as”这样的结构。4.(2004年吉林省中考试题)---I like riding fast.It’s very exciting.---Oh!You mustn’t do it like that, ________ it may have an accident.A.and B.or C.so D.but 【解析】答案:B。该提考查的是连接并列句的并列连词的选择。And通常连接两个意思一致的并列句,so连接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并列句,but连接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并列句,or相当于if not意思是“否则”。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1、“你知道整个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吗?”整个国徽图案鲜明地体现了我国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在我国现阶段,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其范围是怎样的?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力(主人翁地位)。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4、“人民与公民是一回事吗?”(P6) 5、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包涵哪些内容?P9。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2、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教材P10—P114点。) 3、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P104、“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 诬陷别人不属于言论自由。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如果滥用言论自由,就会侵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如造成泄密、造谣、人身攻击,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等,自己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它说明行使公民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 5、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p11)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一框 公民的义务 1、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第一,从获得和付出的关系来看,享有权利属于获得,履行义务属于付出,只有付出才能获得,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因而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特别是法定义务。第二,从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第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我国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2、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 3、“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就没有办法保证。这要求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4、什么是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5、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6、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关系:(P17“相关链接”。) 7、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 1、忠实履行义务要做到哪三项要求?(p18-21三个大标题) 2、列举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P21)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第一框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1、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p25中间一段) 2、生命健康权(P26上面一段) 3、为什么我国法律要对未成年人有特殊保护?(p26) 4、法律禁止使用童工的意义?答: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有利于保护未成人的受教育汉,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我国杜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等。 5、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等。 6、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二框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 1、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p28) 2.为什么说“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p29中间一段) 3、遇到危难时我们如何维护生命健康权?(1)危难时刻要学会保护自我,也要尽一切可能去挽救他人;(2)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1、人格尊严权(p35) 2、面对不公正的评价,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证明事实真相;另一方面,要有人格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对于诽谤、侮辱等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及后果(p38-39):①侮辱行为: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赃物等。②诽谤行为: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等行为。后果:凡此种种,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1、侵害肖像权的行为有:①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②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2、维护姓名权 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及后果:①干涉他人决定姓名、使用自己的姓名,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名字等属于侵犯公民的姓名权的行为;②盗用、冒用他人姓名,也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具体表现。侵犯姓名权的后果:无论盗用还是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 1、隐私的含义、具体内容、保护隐私的意义(p46下面一段) 2、隐私权的内容:隐私权的内容是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个人生活安宁权。②个人信息保密权。③个人通讯秘密权。④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 第二框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1、如何尊重他人隐私?(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不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2)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这不但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 2、侵害隐私权的表现(p53) 3、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1)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4、青少年如何增强自我保护隐私的意识? 答: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另外,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 1、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2、受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生活奠基。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3、什么是受教育权?(p60)什么是义务教育?(p61)这里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4、义务教育的特征:(1)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2)具有公益性,即不收学费、杂费。(3)具有统一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 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 1、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具体方法: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寻求亲朋好友的帮助;寻求妇联、共青团组织的帮助;寻求教育部门的帮助;寻求法律帮助等。 2、我们未成年人为什么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答:(1)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2)作为学生和子女要对国家和家庭千方百计地保障我们的受教育权存有感恩之心;(3)要为自己的发展,更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3、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p64) 4、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上课时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与老师同学探究问题;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寻正确的学习方法„„ 5、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p66上面后半段)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第一框财产属于谁 1、财产按归属划分为哪几类?分类: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2、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p69) 3、什么是财产所有权?(p70) 4、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p71) 5、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民事法律手段和刑事法律手段。(p72--73) 6、当财产所有权收到侵害时,公民应该怎么办?(P74第一段) 第二框财产留给谁 1、什么是遗产?遗产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P76) 2、什么叫被继承人和继承人?(p76--77)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3、法定继承人包括哪些人?(p77) 4、遗产继承的顺序:(77) 5、继承方式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p78定义看一看) 6、有效遗嘱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9相关链接) 7、什么叫遗赠?(p79) 8、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当怎么办?①不要忍气吞声,要增强维权意识,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②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③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框无形的财产 1、什么是智力成果?(p81) 2、什么是智力成果权?(p82) 3、维护智力成果权方面重要法律的名称: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 4、在保护智力成果权方面,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①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 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1、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p87下面一段) 2、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什么意义?(P89中间一段) 3、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9项权利(p91) 5、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的要求)(p92)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费者(态度谦和、说话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 1、消费者怎样才能避免上当受骗维护自己的权利?(p93--94) 答:要炼就一双“慧眼”,我们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2、当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以后,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维权?(p96下面一段) 3、如何成为聪明的消费者? ①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商品、服务、市场及消费心理);②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维权途径);③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与不法经营者进行斗争。 4、在商品交易活动中,消费者如何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p95下面一段)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第一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1、对公平的理解:(p100-101)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否则,就不公平。 2、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和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有什么危害?(p102上) 3、公平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公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哪些作用?)(p102中间) 第二框维护社会公平 1、我们应当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p104--105) 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①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③我们要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2、你见到下列不公平现象,你应当怎么做? 当有人恃强凌弱时: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当有人弄权渎职侵吞公款时: 检举揭发 当有人排斥异已、处事不公时: 仗义执言、主持公道,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3、什么样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为什么?(p106) 4、什么是“公平”?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 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1、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谈谈你对正义的理解。 ①我们都愿意生活在正义中。被人欺负了,有人斥责欺人者;受委屈了,有地方鸣冤申诉;被侵权了,有法律制裁侵权者;有困难了有人伸出援助之手。②如果没有正义,善良就会被 践踏,邪恶就会肆虐,整个社会就会陷入黑暗和混乱之中。③所以,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p109) 3、制度的正义性体现在哪里?(p109下面一段) 3、正义和正义制度对社会有什么作用? 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正义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第二框自觉维护正义 1、维护正义,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答: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看到非正义的事情,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在尽量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2、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答:①要堂堂正正、立得正行得稳、爱憎分明、正气凛然、正大光明、无私无畏。②如果遇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要采取起正当方式,奋起抗争,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③未成年人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④我们不仅要为自己、为他人的正义去努力,更要为集体的正义去奔波,为国家的正义去奋斗。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宪法规定的我国的经济制度保证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5.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7.在我国,人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8.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0.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第二课维护宪法权威治国安邦总章程 1.我国的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5.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6.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7.为什么要依法规范权力运行?只有依法规范权利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 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熟悉) 2.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具体要求怎么做?)(重点) 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重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 1.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重点)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重点) 为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www.xiexiebang.com P91(2)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P91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重点掌握)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③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P923.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2•1•c•n•j•y P934.平等的意义是什么?(重点掌握)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P935.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P94-95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重点掌握)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1教育名师原创(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P967.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重点掌握) ⑴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P978.什么是特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什么?(理解掌握)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P989.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是什么?(重点掌握) (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P97-9910.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重点掌握) P97(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P98(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P99(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 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公正正义是法制社会的核心价值。 P1011.什么叫公平?它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怎样的?(重点掌握) P101(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P102(2)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P102(3)具体要求: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P1022.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重点掌握) ⑴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⑵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P1033.什么是正义的行为?(重点掌握)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P103-1054.追求正义有重要性(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或力量?)国家或政府应该怎样维护正义? ⑴重要性、价值或力量: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2)国家或政府维护正义要做到:①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③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④出台体现正义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⑤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 P1055.正义对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哪里?(重点掌握)正义往往被当作社会制度的评价标准,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法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P1056.正义对促进社会和谐有什么作用?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P1077.如何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作为公民,我们如何坚守公平?点⑴⑵)(重点掌握) (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事。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P108-1108.作为公民,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P108-1109.如何守护正义?(作为公民,我们如何守护正义?点⑴⑵)(重点掌握) (1)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2)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第二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三篇:八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
第四篇: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精选)
第五篇: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