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渭川田家》 (王维)

时间:2019-05-14 10:3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唐诗 《渭川田家》 (王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唐诗 《渭川田家》 (王维)》。

第一篇:唐诗 《渭川田家》 (王维)

唐诗 《渭川田家》(王维)

《唐诗三百首》【第一卷:五言古诗】

14、王维: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解】①渭川:即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田家:农家。②墟落:村庄。③穷巷:深巷。④雉雊(zhì gòu):野鸡鸣叫。⑤荷(hè):肩负的意思。⑥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⑦野老:村野老人。⑧倚杖:靠着拐杖。⑨荆扉:柴门。⑩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⑾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韵译】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讲解】

年轻时,王维好求上进,积极参与政事,并希望得到名人的授引,后经张九龄提拔当了右拾遗。但由于朝廷奸臣当道,王维看破红尘,失去了对朝廷的希望,于是半隐半退,内心异常痛苦。为了聊以自救,排遣心中的痛苦,他开始走向山水林泉,领受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山水诗和山村农家生活的田园诗。《渭川田家》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田园诗意思是: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式微乃《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的一开头“斜阳照墟落”,就描绘出夕阳西下,夜幕将临,夕阳斜照村舍的萧疏景色。这里既交代了时间,有点名了地点,并拉开了全诗背景的帷幕。接下来诗人饱蘸生动和亲切的笔墨,满怀激情的写下了“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这种景象,在乡村来说是极为平常的。但是,正是这种极为平常之事,才感染了诗人:慈祥的老人,心中惦念着孙儿,他步履蹒跚,拄着拐杖,倚门而望,迎候孙儿的归来。这种爷孙之间的深情深深地感动了诗人。使人仿佛从中看到了这种野老候归、爷孙相见那欢快的情趣。诗人从这幅恬静、静谧的图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接着,诗人又描绘了另一幅田园山水画“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前两句是描写的静景:在麦子吐华之际,野鸡鸣叫,召唤家人快快回归;桑叶稀疏,桑蚕休眠。后两句是描写的动景:夕阳下的农夫们扛着锄头,踏着暮色,带着一身泥土的芬香,走在归家的途中,遇见乡亲,亲切絮语,相互问候,显得非常亲切。这一静一动的描写,显得那么的自然、协调,仿佛这天然成趣、不假雕饰的田园山村的风光情趣就在眼前,使人倍感亲切!

农村的生活是美好而充实的,农夫的心底是善良而淳朴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诚挚而纯真的。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坎坷不平的政治生涯,联系到当朝之间尔虞我诈而感慨万分,心中不免顿生羡慕与惆怅之情。诗人写此诗时,正是自己官场不得志、希望破灭之时。当眼前看到田园山川这一幅幅美景与自己身处在险恶官场生活一对比,不免发出了“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感慨。诗人在最后用《诗经·邶风·式微》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这一反复咏叹的诗句,正是表达自己想摆脱尔虞我诈的官场争斗,归隐田园的愿望。所以,这最后两句不仅在意境上与“斜阳照墟落”相照应,而且在内容上也点明了诗的主旨所在。

全诗从内容上紧扣一个“归”字,如牛羊归圈、牧童牧归、野鸡归鸣、桑蚕作茧、农夫归家等,都在写“归”。诗人写他(它)们的有“归”,实际上反村自己的无“归”。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优美、怡静、安宁、闲逸的山村农家晚归图,而且借此抒发了内心的惆怅之情与摆脱官场,归隐田园的愿望。

王维此首《渭川人家》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诗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愿望,以农村斜阳西下做背景,描绘出农夫(牲畜)们“归”的情形和“归”后的“语依依”情景,来反衬自己的痛苦、苦闷和孤单的心情与归隐田园的愿望。整首诗结构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首句交代背景,中间写“归”的各种情景,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使得整首诗意境完整,首尾照应,读来分外亲切。【评析】

晚年的王维,深居简出。沉酣于辋川别墅的优美风光中,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因而田园风光,成为王维晚年诗作的主题。

在这首诗中,王维以羡慕田家风光的闲逸为诗的主旨,着重描写了夕阳村落、牛羊下山、野老侯门、麦秀雉鸣、蚕眠桑稀、田夫荷锄等一系列的田舍风景,原本及为平易的事物,却被王维信手拈来,意味怏然。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归村的情景。在观察村庄景象的时候,使人发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诗人十分感慨。

全诗在内容上中心就在“归”字上,写景抒情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诗人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与灵魂,“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点评】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第二篇: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渭川田家 唐·王维

【原文】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

斜光:夕阳余辉。墟落:村庄。穷巷:偏僻的里巷。野老:村野老人。

雉雊:野鸡鸣叫。秀:禾类植物开花。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如睡眠状,经四眠才吐丝作茧。

依依:依恋不忍离去的情状。

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选取了农村初夏薄暮时节的几个特写镜头,把田家放牧、种田、养蚕等极平凡的生活情景写得非常自然、逼真,野老、牧童、田夫等人物也写得勤劳自持,悠闲自得,表现了作者厌倦宦游,鄙弃世俗,醉心隐逸生活的心境和情趣。

全诗无论记人、叙事、写景、抒情大都采用白描手法,显得自然、真切,结尾水到渠成,又以典归结全篇,写作者羡慕田家闲逸生活,怅然吟诗以表退耕之意,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

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第三篇:王维《渭川田家》阅读鉴赏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题解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人对农业的无比重视,不仅源于农业生产是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源于中国人对乡村的一种天然亲近感。人们相信,乡村是最接近自然的地方,在宁静的乡村里,无论多么浮躁的心灵,都能够归于平静。王维的这首诗就是一篇乡村游记,创作时间待考。

渭川,即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夕阳西下,夜幕将临,诗人在陕西乡村见到了一幅恬然自乐的农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句解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傍晚的村庄笼罩在柔和的太阳余辉中,安详静谧。夜色降临,归家的牛羊却一点也不着急,慢慢地,慢慢地,仿佛走在没有尽头的小路上。

西斜的夕阳照着偏僻的村落,暮色苍苍,起句就给人宁静、祥和之感。诗人以此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紧接着,便一笔落在了“归”字上,描绘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牛羊之归,虽是动态,却显得那么悠闲,那么安定。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中的这首诗描写的也是夕阳西下,牛羊回家。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痴情的妻子,她呆呆地看着鸡回巢、牛羊归村,思念着远征的丈夫,触景伤情,发出了“如何才能不想你”的哀叹。王维也同样专注地目送着牛羊归村,直到它们消失在小巷的尽头。和那位妻子不同的是,此时的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柴门外,一位慈祥的乡村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位老爷爷真是太挂念小孙孙了。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他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里的一切生命,在这个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都要回家。不是吗——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雉”,野鸡。“雊”,雄雉鸣,也泛指雉鸣。“秀”,谷类抽穗开花。

吐穗的麦田里,传来野鸡阵阵啼鸣;桑树林的桑叶稀稀拉拉,那是因为蚕儿们吃饱了,开始吐丝作茧,营造自己的安乐窝。

在一天行将结束时,乡村的各种动物都已找到自己的归宿。那乡村的人呢?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归来。他们在田间小路上碰在一起,亲切地交谈着。辛勤的农夫们在这个时刻是最快乐的,不仅因为一天的辛劳结束,可以回家休息了,也是因为看到正在吐穗的麦苗,满怀着对丰收的希望吧。

同样写晚归,王维笔下的农夫是“相见语依依”,轻松快乐;陶渊明却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清晨就去除草的陶渊明,到了月亮升起才回家,走在田间小路上,衣服都被夜露打湿了。这种亲自耕作的辛劳、艰苦,王维自然没有体会。他眼中的乡村生活,只是一片淡泊无拘、恬然自乐,让他心向往之。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式微》是《诗经》里的一首诗,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思是:越来越坏,越来越坏,你为什么还不回来?

面对农夫们悠闲安逸的生活,诗人很是羡慕,然而,他只能满心惆怅地吟吟《式微》这首诗。

大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朝政被李林甫把持。在李林甫担任宰相的十九年里,一个个正直、有才能的大臣遭到排斥,一批批钻营拍马的小人受到重用提拔。此时的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情下他来到田野乡村,看到不独农人,就连虫鸟亦自有所归,惟独自己处在彷徨迷茫中,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呢?其实,农夫们的生活并不如诗人想象的那么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

“怅然吟式微”,诗人以此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这一句是全诗的灵魂。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惬意,反衬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评解

全诗不事雕琢,纯用白描,写的虽是初夏傍晚极其寻常的乡村景色,却自然清新,诗意盎然。诗歌风格很近于陶渊明,但细读下来,却比陶诗来得精致。《汇编唐诗十集》曰:“右丞妙于田家,此是其得意作。”

在人们的心中,乡村田园生活代表着安宁、自由、和谐,因此,归隐田园成为许多诗人的梦想追求,王维也是其中的一个。同田园诗的开山大师陶渊明一样,王维认为乡村是能放纵性情、返璞归真的地方。不过,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等作品中所描写的“种豆南山下”、“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等躬耕自食、与山野农夫亲切交往的场景,在王维的诗中很少见。更大程度上,王维只是一位乡村生活的旁观者。

第四篇:渭川田家原文及赏析

渭川田家原文及赏析

原文:

渭川田家

作者:王维

朝代:唐朝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1]

译文: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赏析:

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第五篇:从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两方面初探杜甫《日暮》和王维《渭川田家》二诗的异同

摘 要:杜甫《日暮》和王维《渭川田家》因同是写田园日暮之景、惆怅思归之情,以及相似的意象与白描的写作手法,使得二诗常常被人拿来对比斟酌。本文主要就由二诗创作的时间季节及作者心境理想的不同而导致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明显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杜甫《日暮》;王维《渭川田家》;景物描写;情感表达;异同

渭川田家(王维)①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g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日 暮(杜甫)②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王维的这首《渭川田家》,被后人称曰:“田家本色,无一字淆杂,陶诗后少见。”③足见其田园诗笔墨之至善至美、自然纯粹,堪与陶诗互相媲美。田家虽少闲月,但每日忙碌中却仍有所期盼。每至归时,万物各得其所,岂不美哉?诗人寥寥勾画几笔,一副夏日黄昏、农事毕后的归来图便跃然纸上,诗画合一,足见其笔力与风格。景物描写之后的叹息也发人深省,农家生活本是辛酸劳苦的,但诗人看到这幅“田家晚归“图,却十分羡慕农家生活的安然闲逸,反衬出其独无所归的惶恐和内心的彷徨无依。

相较于王诗,杜甫的《日暮》虽同写田园,却更易把握其感情色彩。整首诗读过后丝毫感受不到田家生活的安逸祥和,反而心中郁郁,似如凉水浸透。牛羊归来已久,家家门户紧闭。风月无关,清夜无挂,此情此景再注入乡愁满怀,更加显得冷清寂寞。流离辗转、天涯漂泊,深秋凉意袭来,石泉露水流过暗壁枯根,声声入耳。屋内烛花结繁,灯火通明,只是诗人不堪白头身老,更觉悲意弥漫。

同是写田园日暮之景,同是写惆怅思归之情,相似的意象与白描的写作手法,使得二诗常常被人拿来对比斟酌。在我看来,虽然这两首诗的主题相似,但在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杜诗与王诗的风格与感情却仍有明显差异。

一、田园之景的暖意与冷凄

二诗虽然都是写田家日暮,但选取季节却不尽相同:一个是夏日黄昏,一个是秋后日落。一夏一秋,景象自然不同。夏日荷锄种麦,闻蚕嘶鸟鸣,一派生机勃勃;晚秋却是清夜孤风,暗壁苦根,就连平素听来舒爽清凉的石泉露水,此时也变的冷清异常,惹得人一身凉意。夏桑沃若、秋根枯黄,二诗选取的景物,分明是有季节特点的,带有其独特的色彩和温度。

特定的季节和时间节点影响了诗中所呈现的景物:王诗中一副人来人往、悠闲惬意的景象;杜诗中却是一片荒凉冷清,没有人气生机,不由引得诗人悲叹白头身老。总而言之,一冷一暖,田园之景特色尽出。

二、思归之情的愁苦与盛衰之叹

景物的铺垫往往是为了更好的抒发情感,这两首诗也不例外。开头都是先以景入手,白描刻画,娓娓道来,最后才点破心绪,表达思归之情、身世之感。王诗先写乐景,闲适温馨,后笔锋一转,诗人便从画面中一跃而出,发出一声感慨,惹人共鸣。而杜诗则开篇就铺垫了寂寞冷清的氛围,以哀景写哀情,满腹愁苦尽吐于字句之间。

虽然同写哀情,但二人的感情方向与程度也不同。王维的诗中却更多是愁,愁怅然有所失,愁彷徨无所归,结合他的身世来看,此刻他是愁绪满怀,但却并非穷途末路。而杜甫此时却不能仅用一愁字来概括了,他的心境中更多的是苦。苦叹国破家亡、盛世兴衰,苦叹人生苦短、白头身老,苦叹漂泊无依、前途未卜。只因苦闷难遣,所见所写之景也尽是哀景,不禁让人感慨,景已至此,人何以堪?提及国事,不由得还是要说到二人所居时代的不同:一个处于中唐,还能感受到盛唐遗风,因此更关注自身;一个安史之乱后和与国家一同陷入混乱局面,因此心念天下。唐朝由盛而衰,二人的关注点和感情寄托也会发生变化,由此诗中的“思归”内涵也有了延展。

在这两首诗中,二人的情感都离不开一个“思归”的主题:《渭川田家》中老人盼牧童、田夫荷锄立,就连家畜蚕虫都各得其所,一个“归”字统领全文;杜诗中秋景凄凉,不论风月清夜有无意,石泉草露滴流至天明,此情此景都只能让诗人更加思念故园。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同是思归,但“归”的含义却迥异。王维的思归之情主要是立足于其自身的,他想要退隐,想要躲避这浑浊官场和尘世喧嚣,是个人的一种精神寄托。而此时正因国事动荡而流亡的杜甫,心中的故园自然是他的魂牵梦萦的天下,“江山非故园”,看似写景物变迁,实则包含了几多感慨。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关于景物描写和感情色彩的不同,两首诗还有许多其他明显的不同点,比如诗歌体裁的不同,杜诗为五言律诗而王诗则是五言古体诗的区别等等,这些前人已做过详细分析,我便不再加赘述。本文主要是从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这两个方面出发,通过一些细节的分析,探讨二诗在写景和抒情两个方面的异同。

总而言之,由于二诗创作的时间季节及作者心境理想的不同,因此两首诗中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有明显的差异。但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才让我们更能理解不同人生经历和时代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把握每一位诗人各自的风格特色,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

注释:

①[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②[清]赵殿臣笺注,《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③出自[明]周?e编《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王世贞曰:‘田家本色,无一字淆杂,陶诗后少见。

下载唐诗 《渭川田家》 (王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诗 《渭川田家》 (王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维的惘川集

    王维《辋川集》 古松子 王维的《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辋川山水诗的集成。辋川是在陕西蓝田,古时有别墅,辋川别墅地处终南山下,此处曾为宋之问的别墅,王维后来得到了这个别墅,他被......

    《鹿柴》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本站推荐]

    《鹿柴》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品味诗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3、......

    《鸟鸣涧》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合集五篇]

    《鸟鸣涧》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

    中国好字画鉴赏王维《辋川图》

    中国好字画鉴赏王维《辋川图》 尽管王维没有留下一幅真迹,甚至连可靠的摹本都难以确认,但人们在服膺其诗歌成就的同时,也认定他是一个大画家。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赞他“......

    《洛阳女儿行》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合集五篇)

    《洛阳女儿行》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洛阳女儿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写洛阳贵妇生活的富丽豪贵,夫婿行为的骄奢放荡,揭示了高层社会的骄奢......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风格特点,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表现手法。 2.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

    《田园乐七首》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共五则范文)

    《田园乐七首》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田园乐七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组六言诗,为作者退隐辋川时所作,故一题作“辋川六言”。这组诗表现了作者退居辋川之后与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