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
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
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保障,可以检验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在课堂管理中教师遵循如下原则:第一,要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管理为辅。教师能够给学生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地教材难度、充分的学习资料、良好的教学方法、以及民主的领导态度,那么学生就会为有意义的学习而忙碌,自然不需要教师过度关注课堂管理问题。第二,培养学习良好的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练高的行为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直到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的形成的有赖于适度奖励,所以要少用或慎用惩罚。第三,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一般而言,学生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都是由学校或教师按照成人标准决定的,较少考虑学生的一件和执行能力,如果由师生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学生就会乐于接受与遵守,不愿违反自定的规约,从而姓曾自我约束,几率问题就有可能会减少。第四,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共处合作的态度。民族式管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觉所带来的责任感,同时可以使每个曾元对其团体荣誉的维持与增进具有义务感。第五,较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应该设法移除或减少过重或过轻的课业负担,教师对学生的不当期望与压力,苛刻的行为要求,乏味而不断重复的工作或练习等易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刺激因素。此外,教师应该与家长携手给孩子创设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家庭教育情境,从而减少不良的校外刺激。
第二篇:马原缩印课堂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C)A.马克思 B.马克思和列宁C.马克思和恩格斯D.恩格斯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 为社会主义 以 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5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A.彻底的科学性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与时俱进 6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8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8.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B)的基本问题A 唯心主义哲学B 全部哲学C 唯物主义哲学D 一部分哲学
9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A 实践性B 运动性C 客观性D 物质性
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 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D)A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B 工人罢工和起义C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D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1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13时间是指(C)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5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C)。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B.科学实验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D.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
18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C)A 使用价值B 交换价值C 价值D 价格
19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A 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 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 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D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20“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C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1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2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C)A 社会意识B 地理条件C 生产方式D 人口因素
2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A 产品的分配形式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24上层建筑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C)A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 国体和政体C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D 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 25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C)A 阶级斗争B 改革开放C 社会基本矛盾D 科学技术革命
2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B)之间的对立。A 商品与商品B 商品与货币C 资本与雇佣劳动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7某资本家工厂有不变资本200万元,可变资本40万元,剩余价值率为100%,该工厂的利润率为(D)A150%B25% C37% D17%
28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A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29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B)。A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B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 社会资本的循环问题D 社会资本的周转问题
3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A 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B 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 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 工人劳动的报酬
3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C)A 生产相对不足B 生产严重不足C 生产相对过剩D 生产绝对过剩
3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A 金融资本B 银行资本C 工业资本D 商业资本
3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D)。A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B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C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D 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34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C)。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C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D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
35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D)A 夺取政权,消灭资产阶级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 实行按劳分配D 实现共产主义 36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C)A 使用价值C 价值B 交换价值D 价格
37“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C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8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39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C)A 社会意识B 地理条件C 生产方式D 人口因素
40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A 产品的分配形式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1上层建筑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C)A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 国体和政体C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D 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
42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C)A 阶级斗争B 改革开放C 社会基本矛盾D 科学技术革命 43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B)的矛盾。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C 简单劳动和抽象劳动D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44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B)之间的对立A 商品与商品B 商品与货币C 资本与雇佣劳动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45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A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4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A 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B 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 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 工人劳动的报酬
47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A 金融资本B 银行资本C 工业资本D 商业资本
48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D)A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B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C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D 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49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C)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C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D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50“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B)。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51中国战国时代的哲学家荀子说: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规律的根本特点是(B)。A能动性B.客观性C.辨证性D.历史性 52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A)A对立统一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普遍联系规律
53实践的主体是(D)A绝对精神B.所有的人C.人的意识D.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5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 55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56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A)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57上层建筑是指(D)。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58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B)A形成新的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形成使用价值
59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C.资本各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D.资本各部分的价值量不同
60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A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D.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61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D)A.资产阶级和无资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人民当家作主D.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6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B)A“ 代理制 ” B.“ 参与制 ” C.“ 企业联合 ” D.“个人联合” 6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D)A.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64“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的分配方式。A原始社会B.阶级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
65马克思主义是(ABD)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B.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C.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66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BCD)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德国古典哲学D.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67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E.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68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CD)A 人口因素B 民族构成C 地理环境D 生产方式E 风俗习惯 69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下列属于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是(ABCDE)。A 产业利润B 商业利润C 银行利润D 借贷利息E 地租
70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AB)。A 劳动者拥有人身自由B 劳动者没有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生产资料C 劳动者被雇佣D 劳动者失业了E 劳动者以劳动为乐
7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BCDE)。A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 劳动成为人生快乐的巨大源泉C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 阶级消灭、国家消亡E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72联系具有下列哪些基本特点(BCD)。A 必然性B 客观性C 普遍性D 多样性E 直接性 73价值的特性有(ABCD)。A 客观性B 主体性C 社会历史性D 多维性E 主观性
7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CD)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 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C 劳动者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 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E 劳动者的必要费用
7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BCD)A.没有质变就没有量变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和质变相互参透 76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CD)。A.成本B.工资C.利润D.利息
简答:1.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答:(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
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辨析: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正确。因为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实践,社会生活各项内容也归根 结底在于实践。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它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创立和发生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
这三种实践构成了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
2.英雄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物质财富,都是人民群众创造出
来的。(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提供了物质前提;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民群众也以直接或间接的不同方式从事了精神生产的创造活动。(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论是社会的质变还是量变(革命还是改革),都是人民群众斗争的结果。这种说法夸大了英雄人物的作用,贬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3.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超额剩余价值。
答:正确。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的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4.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答:这个命题是正确的。(1)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2)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所以说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5.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请分析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真正要学写诗,必须在诗外下功夫。也就是需要生活实践。陆游的这句诗充分揭示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第三篇:马原课堂总结
马原课堂总结
本学期的学习,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对生活现象中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有了一些了解。
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会用理性和价值两种维度去看待事情。这两种维度相互冲突,却又相互促进。如果只看效益,那么所有事物按照理性维度发展再好不过,但在这种缺少价值理念的维度下,公平性就很难得到保障。当下第三世界国家的慢慢撅起,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只用价值维度去衡量现在世界的发展,由第三世界国家长期从事低技术、低效益的原料生产和加工制造等行业,由发达的第一世界国家从事产品研发等行业,无疑会达到世界范围内的效益最大化。但长此以往,第三世界国家同第一世界国家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甚至看上去会像两个不同的时代。在这样的发展轨迹下,第三世界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毫无胜算可言,这样的发展对于这些国家无疑是不公平的。但同样的,如果只看价值,虽然整体的公平性得到了保证,但整体效益却会大大下降。理性与价值的思考犹如拉着车前行的两匹快马,只有它们配合的好,才能使发展这辆车跑得又快又稳。在学习过后我认为,理性与价值维度的思考不仅可以用到整个世界的发展,它也可以用到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甚至是个人的发展上,两个维度动态平衡,保持张力,才能使一个国家富强,一个企业兴旺,一个人有所成就。
同时这门课也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到了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作为一个工科生,我对科技本身是有着无限热爱的,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科技却不仅是我眼中的炫酷好玩那样简单。我很赞同老师课上的观点——科技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我觉得生活中很多现象中都体现了这一点,不论是发展成功的企业,还是在国际上地位较高的国家,他们大都掌握了某些十分尖端的科学技术。如果按照古典经济学中的观点,在市场的自由机制作用下,技术创新领域同其他领域的发展会是均衡的,不会出现资源在某个领域过度集中的现象,但实际却并非如此,其中人力资源的分配就有一些集中化的趋势。我认为人才的培养不像是机器零件的生产,不是缺什么就能造什么,人才的发展方向往往取决于人才本身的价值取向,当下的”经济热”就反应了现在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如果不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加以引导,随着时间的发展,人才会慢慢的集中到虚拟的经济领域,从事科技研发的人会逐渐减少,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减缓。如果经济真的进入脱实向虚的发展,虽然国家看起来富裕了起来,但却始终犹如空心之木,不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在政策和价值导向上鼓励科技的发展,才能使企业真正的发展,国家迅速的撅起。
课程的学习也让我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几乎无处不在,从人们的实践思维方式到货币的作用,再到全球化的浪潮,事物的发展轨迹中都或多或少都有马克思原理的影子。马克思原理让我们用全面的眼光去审视事物的发展,而不是将问题完全的抽象化,也不是让我们去看待一个已经脱离应有社会属性的问题,而是在考虑了信息不对称、人的非理性等因素再去看待一个实际问题。随着课程的学习我也感受到马克思原理与中国的发展是配合的,它没有十分的好高骛远,而是指出了一条脚踏实地的发展道路。马克思原理不仅在经济与科技发展中给我国很好的平衡指导,而且也在发展同文化根基的相互作用上给我国明确的引领。同时马克思原理也对企及个人的发展给出了很好的指导,课堂上的讲华为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相信国家、企业、个人在马克思原理的指导下会各方面平衡稳健地发展。
一学期的课程学习过后,我对马克思基本原理的认识还是浅显的,对一些深奥理论的理解依旧不够深刻,但从课堂上学习到的一些思维方法和看待事物的角度却会使我在未来的生活中受益匪浅。我想更多的原理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慢慢在实践中体会和发现。
第四篇:马原课堂实践主题
马原课堂实践主题
1.根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谈谈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做法,以宿舍为小组,做课件,撰写讲稿,由宿舍长承担讲课任务。采取随机性抽讲的方式,并且由学生评委打分,所得平均分作为小组成员的教学实践成绩。
2.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谈谈我国当前这一矛盾的状况,及如何协调和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具体做法同上。
3.依据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作一次分组演讲,题目自定; 4.全体同学作《共产党宣言》的读书笔记,并在课堂上就主要体会交流。5.结合十九大报告谈谈对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ppT演示10分钟左右,10人一组。
6.学习和领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PPT)。7.结合第一章第二节“联系和发展”内容,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谈谈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PPT)。
8.结合第一章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内容,阅读《矛盾论》,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笔记。
9.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基本问题时,为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的历史,布置学生阅读一本哲学史的入门书籍,一个学期内完成,提交1500-2000字读后感一篇。10.谈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基本上以学号为单位,每十人一组,分别就真理是什么?真理的标准问题,以及实践标准的重要性等方面,收集资料,制作PPT,并上台展示。
第五篇:马原课堂感受
学习《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心得体会
时间飞逝,很快马原课就这样接近了尾声,很留恋。在短暂的十六周上课过程中,我不仅仅从王老师的激情讲授中学到了有关哲学、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知识,更从老师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介绍中感受到了老师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一种十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些东西有太多的内容值得我们慢慢钻研,慢慢体会,慢慢理解,慢慢消化。为了写读后感曾经拜读过《资本论》的某些篇章和网络上面一些大家对此篇章的看法,还跟同学们探讨过这些问题,不料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我就从经济学的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还望老师见谅。
喜欢王老师的课,按照自己的思路讲课,将课本内容生动的、连贯的展示出来,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具体的内容抽象化,您总是能用合适的讲解方法更易于我们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经济现象,使我们对问题的把握和理解更到位。有一个朋友很喜欢经济学总会跟我念叨一些东西,久而久之便也对这方面有了一些兴趣,上了您的课,感觉自己在您的引领下慢慢的进入了一个物质的、抽象的经济世界,慢慢对我们生活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在听课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的学到了很多知识。
首先,我对劳动价值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也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理论由商品理论、货币理论和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三部分组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而这两个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产出自己的产品材料。”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仅有一般性的活劳动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与其他的生产性要素相结合才能形成价值,也就是说,从价值形成角度考虑,劳动形成或凝结成价值是有条件的。
劳动价值理论最核心的观点是:人们的活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的一般劳动创造价值。价值和财富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却是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概念。
其次,我还大致的了解了世界物质性原理。这个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因为世界是物质的所以才有了我们脑海中的意识,意识又分对与错。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因此是先有的物质后有的意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而规律是客观的,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可是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在大跃进时期有个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而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不尊重客观规律,不讲究逻辑,脱离了实际,并没有认识到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造成了人们的损失。
通过这学期的马原课别的不说,至少我学到的很多经济学知识,并且培养锻炼了思维,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学思维方式。非常感谢老师的付出,以后我会在空闲时间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马克思理论看似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却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校园是我们中学的理想,高中的努力让我们拥有了在这没有的学校学习的机会。在大学里我们会有理想和追求,人无志则无以立,我们4年的没有年华理应在激情中实现自己的有价值的人生。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我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我们提倡先进文化和道德,只有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导向作用,才能使我们知荣辱,才能使我们在大学中努力的学习和生活而不庸庸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