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的制度结构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10:4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产的制度结构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产的制度结构读后感》。

第一篇:生产的制度结构读后感

科斯:生产的制度结构

在我生命的漫长岁月中,我结识过一些伟大的经济学家,但从未指望我自己能是他们中的一员,或走在他们的行列中。我不曾在高深的理论中有所创新。我对经济学的贡献是促使我们的分析将经济体系的特征包容进来。如同在G.K.切斯特顿的布朗神父的传说— — “看不见的人”中的邮递员那样,这些特征是如此的显然,以致很容易被忽略掉。然而,一旦被纳入分析之中,我相信,这些特征就会在经济理论的结构中,至少在被称为价格理论或微观经济学中,引起彻底的变革。我所作的事情就是指出,对于经济体系的运转来说,生产的制度结构是重要的。在这个演讲中,我将要解释,在我看来,为什么这些特征被人们忽略了,为什么对它们的承认会导致我们对经济体系运转的分析方式、以及我们对经济政策的思考方式的变化,会导致已经开始发生的那些变化。我还会谈到,假如在我们的研究方式中的这种转变会增加我们的理解,所必需进行的实验工作。说到这种转变,我并不是在暗示这是我独自工作的结果。在其他人当中,奥列弗.威廉森,哈罗德.德姆塞兹和张五常对这个论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的工作和其他许多人的工作,我怀疑我的著述的重要性是否能够得到承认。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经济科学奖金的创立,具有通过吸引人们重视某些特定的经济学领域,从而鼓励在这些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的优点,但易于在突出少数学者(在我的例子中是一个学者)的工作的同时,埋没其他有才华的学者的贡献的重要性,而他们的研究对于这一领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将要谈的经济学的那一部分曾被称为产业组织,但要了解它的现状,就必须对在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发展说几句话。在《国富论》发表以后的两个世纪中,在我看来,经济学家的主要活动似乎是弥合亚当.斯密体系中的裂缝,修正他的错误,以及使他的分析更为精确。《国富论》中的一个主要定理是,政府管制或集中计划并不是使经济体系以有序的方式发挥功效所必需的。经济可以通过价格体系(或“看不见的手”),进而与利益后果一起,实现协调。如同德姆塞兹曾经说明的那样(1),自从《国富论》发表以来,经济学家的主要任务是将亚当.斯密的这一命题形式化。技术和消费者的偏好是给定的因素,追求自己利益的个人在选择的时候受价格体系的制约。经济学家们发现了若要达到亚当.斯密后果的必要条件,并且在现实世界中,哪些地方看来不存在这样的条件。他们提出了被设计用来带来这些条件的变革。这些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哈罗德.德姆塞兹曾经正确地指出,这种理论所分析的,是极端分散化的体系。这种理论取得了智慧的伟大成就,并且照亮了经济体系的诸多方面。但无论如何,它并没有获得全部的成功。对价格决定的关注导致了视野的狭窄,从而使人们忽略了经济体系的其它方面。确实,有时似乎是,经济学家们仿佛把他们的工作构想为仅仅与定价体系有关,任何在此之外的事物都被认为与他们的职业无关。因而,我的老上司,一个出类拔粹的人,莱奥尼尔.罗宾斯在《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中写了有关生产理论的陈旧论述及其对农民所有权和工业形式的讨论的“闪光的缺陷”:“这种论述认为,从经济学家的观点看,„组织‟是工业(或农业)内部的安排的事物— — 假如还没有内部到企业,无论如何内部到了„该‟工业。同时它又完全遗漏了全部生产组织的决定因素— — 价格与成本的关系……”(2)。在罗宾斯看来,由此导致的后果是一个经济学家自己并不关注组织的内部安排,而只关注市场中发生的事情:生产要素的购买以及用这些要素生产的产品的销售。在生产要素购买和产品销售之间发生的事情则被严重忽略了。我不知道今天的经济学家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罗宾斯的看法,不可否认的是,微观经济学主要是对价格和产出决定的研究,经济学的这一部分确被称为价格理论。

由于现代经济学的另一个特征,经济体系的其它方面更易受到忽略。这个特征就是分析的日趋抽象。它似乎无需现实经济体系的详细知识,或者无论如何,它致力于排除这种知识的理论进展。霍曼斯都和蒂罗尔在最近出版的《产业组织手册》中的“企业理论”这篇63页的论文的结尾中总结说,“现在在这个领域中,事实/理论的比率是很低的”(3)。皮尔兹曼对这本手册写了一篇尖刻的评论,他指出在其中有多少讨论是没有实验基础的理论(4)。被研究的东西是经济学家心目中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体系。我曾称之为“黑板经济学”。企业和市场似乎都有名无实。在主流经济理论中的企业曾经常被描述为一个“黑箱”。现在也是这样。在已知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大多数资源是在企业内使用的,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取决于行政决策而不直接取决于市场运行的情况下,这样的看法是相当离奇的。从而,经济体系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组织(当然尤其是现代公司)是如何处理它们的业务的。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关注定价体系时,竟忽略了市场,或更专门地讲,忽略了制约交换过程的制度安排。由于这些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什么,我们现有的理论是很不完善的。所有这些就是变革的开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我很高兴扮演了我的角色。最近在东欧发生的事件使得将这类制度因素结合到主流经济学中的价值更为明显了。人们建议这些前共产主义国家转变为市场经济,它们的领导人也希望这样做,但如果没有适当的制度,任何意义的市场经济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经济有更多的了解,我们或许会给他们提出更好的建议。

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嘉奖的两篇论文中,我所作的努力就是试图弥合这些裂缝,或者更准确地指出,如果这些裂缝最终会被弥合我们应该前进的方向。让我从“企业的性质”开始。1929年,我作为一个学生进了伦敦经济学院攻读商业学士学位,专门学习产业集团。这个专业被认为是为希望成为经理的人们设计的,一个我个人不太适合的职业选择。然而,在1931年,我走了大运。阿诺德.波兰特在1930年被指定为商业教授。我在1931年时开始参加他的讲座,这时是我参加期末考试前的大约五个月。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他引用了阿瑟.赛尔特爵士的话,“正常的经济体系自行运转”。他并且解释了一个由价格协调的经济体系是如何导致消费者评价最高的物品和服务的生产的。在受到波兰特讲学的启迪之前,我关于经济如何运转的观念是极为模糊的。在波兰特的讲座之后,我对经济体系有了坚实而明确的看法。他给我介绍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由于我还在高中时就着手了大学一年级的功课,我努力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学士学位所需的课程。然而,大学的规则要求在获得学位之前要有三年的住校时间,所以我有一年的空闲时间。这时我又交了另一个好运。我获得了伦敦大学的卡斯尔旅行奖学金。我决定到美国去一年,这被视为在伦敦经济学院住校一年,大学的规则多少被宽泛的解释了。

我决定在美国研究产业的纵向的和横向的一体化。波兰特曾在他的讲座中描述过各种产业得以组织的不同方式,但我们缺少解释这些区别的理论。我打算去发现这个理论。在我心中还有另外一个疑惑需要解决。定价体系作为一种协调机制的观点显然是正确的,但这一论点有着使我烦恼的方面。波兰特受到所有由某种形式的计划制定的、旨在协调产业生产的方案(这在大萧条时期非常流行)的反对。根据波兰特所说,通过价格体系发挥作用的竞争,可以做所有协调工作所必需做的事情。而我们又有管理这个生产要素,它的功能也是协调。如果定价体系提供了协调所需的全部功能,为什么还需要管理呢?在那时,同样的问题本身又以另外一种表现向我提出。在大约14年前,俄国革命爆发了。列宁说过,俄国的经济可以象一个大工厂那样运营。然而,许多西方的经济学家坚持说这不可能。并且在西方也存在工厂,其中的一些也是非常之大。如何使经济学家关于定价体系角色的观点和集中经济计划不可能成功的观点,与管理的存在和这些在我们自己经济中运行的显然的计划性组织— — 企业的存在吻合起来呢?(5)

我在1932年的夏天发现了问题的答案。这就是意识到了存在着使用定价体系的费用。价格是什么肯定被揭示了。谈判要进行,契约要鉴定,监督要实行,解决纠纷的安排要设立,等等。这些费用后来被称为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的存在意味着替代市场的协调方法(它们自身成本很高,并在诸多方面都不完善),仍有可能优于依赖定价机制— — 经济学家们规范分析的唯一的协调方法。正是对进行市场交易的费用的避免,可以解释企业的存在,在其中,要素的配置成为行政决策的结果(并且我认为确实解释了)。在我的1937年的论文中,我指出,在一个竞争性的体系中,存在着计划的最适状态,因为只要企业能够使其执行协调功能的成本低于假如用市场交易的手段达到同样效果的成本,以及低于其它企业执行同样功能的成本,企业这个小型的计划经济就能够继续存在。一个有效的经济体系,不仅需要市场,而且需要适度规模的组织内的计划领域。这种混合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发现是竞争的结果。这就是我在1937年的论文中所说的。然而,我们从保存下来的我在1932年写的信中知道,这一观点的所有基本内容,我都曾于1932年10月初在敦堤学院的一次授课中提出来了。那时我21岁,正值青春年华。我想象不到,这些想法在大约60年后竟能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主要依据。在我八十多岁时对我二十多岁时做的工作加以褒奖,实在是一种奇特的经历。

毫无疑问,经济学家对在经济发挥作用方面企业角色重要性的承认,将会促进他们对企业活动进行更详密的考察。奥列弗.威廉森和其他人的工作导致了对如何做的因素有更深的了解。并且我们还可以希望从对企业活动的研究中知道得更多。这些研究最近已由美国人口调查局经济研究中心发起。但是,如果认为“企业的性质”的发表对经济学的最重要的后果就是引起对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的重视,那就错了。在我看来,这是在任何场合都可能发生的结果。我认为在将来会被看作是这篇论文的重要贡献的东西,是将交易费用明确地引入了经济分析。我在“企业的性质”中指出,交易费用的存在导致了企业的出现。但这种效应在经济中是普遍存在的。工商经营者在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业务和生产什么时,不能不考虑交易费用。如果进行一项交换的成本大于这项交换可能带来的收益,这项交换就不会发生,从而专业化所能带来的更高的生产率也不会实现。在这方面,交易费用不仅仅影响契约安排,而且影响到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如果不将交易费用纳入理论,经济体系运行的许多方面就无法解释。

我知道的用交易费用解释经济体系的主要特征的仅有的经济学分支,与货币的演变和使用有关。亚当.斯密指出,在一个存在分工、但以易货形式进行交换的经济体系中,会出现对商业的阻碍。除非一个人拥有生产者需要的东西,否则他不可能买到任何东西。他解释到,这个困难可以用货币的使用加以克服。在物物交换体系中,一个想要购买某种东西的人必须找到这样一个人,他出售这种产品并且需要潜在的买者拥有的某种货物。类似地,一个想要出售某种东西的人必须找到这样一个人,他同时需要这种产品并拥有某种潜在的卖者需要的东西。在以物易物体系中的交换需要满足杰文斯称之为的“双重的吻合”。显然,寻求具有合适资格的交换伙伴可能要耗费很高的成本,从而使许多具有潜在利益的交换不能实现。货币的使用所带来的利益包括交易费用的降低。货币的使用还通过便利契约的蒂结、减少为交换必须携带的产品数量来减少交易费用。然而,货币的使用所带来的利益的性质似乎淹没在经济学家所关注的背景之中,也似乎没有引起人们注意到,由于减少交易费用的需要,存在于经济体系之中的其它特征。现在我该谈谈发表于30多年前的、瑞典科学院嘉奖的另一篇论文— — “社会成本问题”。在这里,我将不多谈它在法律学者中所产生的广泛影响,主要讲一下它在经济学中不太广泛的影响,尽管我相信它将会有广泛的影响。在我看来,在这篇论文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最终会改变微观经济学的结构— — 我将要说明为什么。我应该补充说,在写这篇论文时,我心中没有这样一般性的目标。我本以为我在揭示庇古关于个人产品和社会产品之间区别的分析的弱点,而这一分析被经济学们广泛地接受了,仅此而已。只是在后来,部分地是由于我和张五常在1960年初谈话的结果,我才发现我在这篇文章中所写的内容对经济理论的重要意义,并且更清楚地看到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地考察。

庇古的结论以及大多数经济学家运用标准经济理论所得出的结论,是(或许现在仍是)需要采用某种形式的政府行动(通常是征税)限制那些其行动对他人具有有害效应(经常被称为负外部性)的人。如我当时认为的那样,我在这篇文章中表明的,是在交易费用为零的世界中(标准经济理论的一个假设),各方之间的谈判将会导致带来最大财富的安排,并且这与权利的初始分配无关。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科斯定理。尽管这是以我的工作为基础,却是由斯蒂格勒命名和形式化的。斯蒂格勒断言,科斯定理遵循了经济理论的标准假设。这一断言在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看在什么范围内(7)。我不是不赞同斯蒂格勒。然而,我倾向于认为,科斯定理是通向分析具有正交易费用的经济的道路上的阶石。对我来说,科斯定理的重要性在于它动摇了庇古体系。科斯定理表明,在这些情况下,庇古方案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不意味着,当交易费用为正时,政府行动(诸如政府经营、管制或包括补贴的征税)不能产生比依赖于个人之间在市场中的谈判更好的结果。我的结论是,让我们研究正交易费用的世界。

如果我们从零交易费用的王国中走向正交易费用的王国,在这个新世界中的法律体系的至关紧要的性质立刻清晰可见。我在“社会成本问题”中说明,在市场中交易的东西不是象经济学家经常认为的那样,是物理实体,而是采取确定行动的权利和个人拥有的、由法律体系创立的权利。我们可以想象,在假设的交易费用为零的世界中,交换的双方可以通过谈判改变任何阻碍他们采取增加产值所需的任何步骤的法律条款;而在交易费用为正的现实世界中,这种过程会极端昂贵,并且即使是被允许的,也会使大量有关法律的缔约无利可图。由此,个人拥有的权利,连同他们的责任和特权,在很大程度上由法律决定。作为法律体系的一个结果,将会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可以说是控制后者。人们显然想往的是,这些权利应该配置给那些能够最富有生产性地使用它们的人,具有引导他们这样做的动力,并且发现(且维持)这样的权利分配,通过法律上的明确和减少转让的法律要求方面的麻烦,转让费用应该很低。因为只有在一个适当的产权(及其实施)体系下才会达到这样的状态,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如此之多的法学家(至少在美国)发现,探索这样一种产权体系的特征是一项令人着迷的工作,以及“法经济学”的课题为什么会在美国的法学院中兴盛起来。确实,这项工作的进展如此之快,以致我不认为,相信这个课题的主要轮廓将在五至十年内构画出来是过于乐观了。

直到最近,除了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大多数经济学家似乎没有意识到经济体系与法律体系之间的这种关系。股票交易所和产品交易所经常被经济学家们用来作为完全的、或接近完全的竞争的事例。但是这些交易所在很详细的程度上规定着交易者的活动(并且这种规定很不同于任何可能存在的公共规定)。什么可以交易,什么时候可以交易,以什么样的方式结账等等,都由交易所当局规定。实际上存在着私人法律。如果没有这样的法则和规定,交易就不可能迅速达成。当然,当交易在场外进行时(并且这几乎是所有的交易),交易者分散在各个地方,从事着很不相同的行业,如在零售和批发业中那样,这样的私人法律很难建立,人们的活动将受国家的法律约束。如果不对交易赖以进行的制度设置加以详细规定,经济学家关于交换过程的讨论就毫无意义,因为这影响到生产的动力和交易的费用。我认为这些现在正开始受到承认,并且由于今天在东欧正在进行的事情而变得透明清晰。经济学家详尽分析两个人在森林边缘用胡桃交换草莓,而又觉得他们对交换过程的分析是完备的时代确实过去了。需要在现实世界的环境中研究缔约过程。然后我们要了解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从而我们无疑会意识到,我们必须在其中进行选择的备选制度是丰富多彩的。

奥列弗.威廉森曾将对我在“企业的性质”中的论点的缺少应用或有限的应用归咎为这一论点没有被“操作化”,由此,他的意思是,交易费用概念没有被纳入一般理论中。我想这是正确的。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将交易费用纳入假设它为零的标准经济理论中,将会非常困难;而且正象托马斯.库恩曾经告诉我们的那样,如同大多数科学家,对自己的方法极端因循守旧的经济学家不曾企图这样做。第二,威廉森也曾指出,尽管在将在企业内组织还是通过市场之间的选择作为我的分析的中心内容方面,我是正确的,但我未指出什么是决定选择后果的因素,从而造成其他人在建立经常被描述为“基本的洞察”时的困难。这也是真实的。但是,约束市场和科层组织的混合体(借用威廉森的术语)的交互关系是极端复杂的,在我们知之甚少的现状下,很难发现这些因素是什么。我们所需要的是更多的实验工作。在为全国经济研究局撰写的一篇论文中,我曾解释为什么我认为需要这样。我是这样说的:“一个有灵感的理论家可能在没有这样的实验工作的情况下也做得很好,但我的感觉是,灵感最有可能来自通过对数据的系统收集而揭示的模型、疑难问题和异常现象带来的刺激,尤其是当基本需要将突破我们现有的思维习惯时。”(8)这是在1970年讲的。我今天仍认为这一论述是对的。尽管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作了许多有兴味的研究,我们确实远比1970年时知道得多,需要进行大量新的实验工作仍是不容怀疑的。不过,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研究者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契约和企业活动的有用数据的缺乏。所以我决定在这方面做些事情。

由于认为在华盛顿的政府部门和机构中可获得大量有关契约和美国企业活动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不为经济学家所知,我在1990年夏天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组织了一次会议,在政府官员提交的论文中,他们描述了哪些数据是可获得的,如何获得,以及通报了在他们的部门内进行的一些研究。听众包括专业的经济学家。正如一位同事评论的那样,这是一次供给满足需求的情形。这次会议的综述将发表在《法和经济学杂志》的特刊上。和我有关的另一项发展,是在匹兹堡大学工商学院建立契约和企业结构研究中心。这个中心将大规模地收集工商契约,并建立对所有研究者都开放的数据库,无论他们是哪个机构的。我们也不应忘记现在在人口调查局经济研究中心已经开始的工作。用我的诺贝尔奖金支持的这种对数据的更广泛的应用和对所有从事于生产的制度结构研究的人的鼓励,将会减少在今天经济学文献中普遍可以看到的只开花、不结果的理论探讨,而会导致增加我们对现实经济体系如何运转的理解的研究。

我的一些评论有时被理解为暗示我对经济理论的数学化抱有敌意。实际上不是这样。确实,一旦我们开始发现影响经济体系绩效的真实因素,因素间复杂的交互关系很明显需要用数学方法来处理,就象在自然科学中那样;并且象我这样写散文的经济学家,将会向他们敬礼。这样的日子快点到来。

我很明白,许多我尊敬和赞赏的经济学家不会同意我曾表达的看法,有些人甚至会感到恼怒。但是一个学者必须同意这样的认识:如果他所说的话有错的地方,立刻会有人指出来;至于对的地方,他可以指望最终看到被人接受,只要他活得足够的长。

《生产的制度结构》读书笔记

一、文章观点

文章主要阐述了主流经济学中研究的前提“交易费用为零的世界”(罗纳德·科斯1996)与现实的冲突性,并指出将“费用”引入经济学研究范围的必要性。

文章开始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起点,得到“经济学家们仿佛把他们的工作构想为仅仅与定价体系有关,任何在此之外的事物都被认为与他们的职业无关”(罗纳德·科斯1996)这一现状,同时提出价格理论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指出“在生产要素购买和产品销售之间发生的事情则被严重忽略了”(罗纳德·科斯1996)这一经济学研究的缺陷。随后通过引用。霍曼斯都和蒂罗尔在最近出版的《产业组织手册》中的“现在在这个领域中,事实/理论的比率是很低的”这一理论,引出主流经济学与现实偏差越来越大的问题,再次强调主流经济学中的“在关注定价体系时,竟忽略了市场,或更专门地讲,忽略了制约交换过程的制度安排”(罗纳德·科斯1996)这一缺陷。接着,通过对现实中企业存在的必然现象提出问题:“如何使经济学家关于定价体系角色的观点和集中经济计划不可能成功的观点,与管理的存在和这些在我们自己经济中运行的显然的计划性组织— — 企业的存在吻合起来呢”(罗纳德·科斯1996)引出市场交易中除了市场协调外的因一个协调因素——计划的产生条件,或是说企业的产生条件,即正的交易费用的存在。接着,作者通过对货币的产生条件来指出制度的出现是以减少交易费用为目的。各种的存在是由制度所造成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对制度的研究可以起到费用的作用,这也就是企业决策的目的所在。最终,作者认为,经济学理论要想与实际挂钩,必须要加入对企业如何减少费用的研究,即对契约和企业活动的有用数据的研究。

二、感想

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对与古典经济学有了更加充分的认知,定价机制一直都是被认为的唯一影响因素,其实之前也有过疑惑,价格因素的引导为何使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产生偏差,真的只是因为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产品相同。、完全理性”这些前提条件吗?本文引入了另一个协调因素“计划”,即对费用的降低来对诸多实际现象进行解释,是我对“费用”是如何让催生出企业这一话题颇感兴趣,随后我查阅了作者的另一篇论文《企业的性质》,在这篇文章中他从现实的、易于处理的基本假设出发,论证在竞争的市场下企业存在的合理性,从而定义企业的性质。他在文章中先论述了“资源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和“资源配置由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决定”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企业存在的必要性。我认为这里所论述的现象更加接近于实际,其 “资源配置由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决定”的假设前提更加具有实际操作的意义。更加幸运的是,他在后面还给出了在实际市场中,企业与价格机制地位的对比,在解释其“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罗纳德·科斯1996)的观点是,不难看出,企业在实际市场中比价格机制更为显著的地位。

在阅读这两篇文章时,笔者的很多关于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困惑都得到了解答,笔者很认可应将企业如何减少费用这一课题列入经济学的研究,是其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纵性

参考资料:

Url, S., Science, P., Archive, T.J., & Coase, R.H.(1937).The nature of the firm., 4(16), 386–405.

第二篇:《结构思考力》读后感

《结构思考力》读后感

《结构思考力》>读后感

苏州现场班 朱从义

没看过《金字塔原理》,但是我们基本可以认为《结构思考力》这本书是对金字塔原理的总结和提炼,并用作者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呈现。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是四点: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而作者这本书则是将其核心分为五部分:明确理念打基础;基于目标定主题;纵向结构分层次;横向结构选顺序;形象表达做演示;

第一部分,明确理念打基础,事实上这部分是作者阐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思想,强调了结构思考力的重要性。我们在很多时候都要面临表达,如何能做有效的时间里面将自己的观点清晰传达给受众者是在职场中非常重要的技能,无论是同事还是上司都希望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而客户更是时间有限,希望能够在极短时间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因此结构化的思考和表达就会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基于目标定主题,其实就是'结论先行'.我们在职场中间绝大部分时候需要尽快的传递自己的观点,以便对方能够能够抓住主线。正如麦肯锡的30秒原则,如果我们不能把一件事情在30秒内讲述清楚,意味着我们可能会丧失很多机会。因此一开始开章明义就成了最好的方式,如果时间只有30秒,那么能把结论讲清楚就算不错了。

第三部分,纵向结构分层次,也就是'以上统下'.30s后,如果你还有时间,就可以尝试找一些论据去支撑你的结论。而每一个论据本身又可以找一些理由去证明,这样就可以逐渐递进下去,直到逻辑显而易见的容易被接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人同时能记住的原因不会太多,不能超过7条,最好是3条。因此我们在列举理由的时候,不能简单的罗列,要进行思考,并将有相关性的理由整合在一起进行高度概括,这就是'归类分组'.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快速有效的解释和阐述。

第四部分,横向结构选顺序,也就是'逻辑递进'.在每一组证据的内部,并不是可以随便不分先后的阐述,这样容易给人造成混乱和跳跃的感觉,从而形成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在同一组论据的阐述顺序上进行思考和重排,使得其符合一定的逻辑思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第五部分,形象表达做演示,这一点是金字塔原理上没有阐述的。前面四条更多的是讲的'技',而这一条则是讲解'术'.我个人并不太推崇过度使用术,我坚信在我们职场生涯绝大部分时候都用不到,毕竟内部的沟通需要的往往是直接有效、逻辑清晰。当然,对于需要公众演讲的人而言,他们需要一些技巧去获得听众的注意力,这些场合表达上的方式也就变得重要了。

总体而言,这本书比较流畅的讲述了金字塔原理以及一些处理方式,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应该还是一本不错的入门读物,有助于整理自己的表达方式。

第三篇:结构人类学读后感

《结构人类学》

我读的书是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这本书是分上下册的,这是这本书的上册,还有一本下册是和这本一样厚的。

首先介绍下作者——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这位大师,他与马凌诺斯基并称为结构功能主义之父。生于1908年,法国人,国际著名人类学家。青年时代爱好哲学,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达50余年之久。2009年去世,享年101岁。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当地土著社会多年。40年代旅美期间钻研英美人类学与结构语言学,陆续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

《结构人类学》是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代表作之一,把这个书名分开看,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本质的学科,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结构主义呢,是由列维斯特劳斯提出的,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透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结构)被表达出来,是一种研究事物的方法。这本书,我读了差不多有半本了,第一部分 语言与亲属关系编作者提出人类的思想被看作是各种自然物质的一个贮存库,从中选择成对的成分,就可以形成各种结构。对立的两种成分,可以分开,各成单一成分,这些单一成分又可构成新的对立成分。他提出其基本结构或基本单位有4种类型︰兄妹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舅甥关系,其他所有亲属系统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这个舅甥关系我觉得它不如前面三种关系重要,但作者用了很大篇幅介绍,我不太理解这种关系。第三部分 《巫术与宗教编》研究的是巫术的结构,它发挥功能的机制和效应,我对这部分和下册的神话和仪式非常感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只看了巫师和巫术这部分,它提到一点,巫术的效力是以信以为真为条件的,而且他有三个互为补充的方面:首先,无视相信他的技术的效力;其次,巫师所治疗的病人——或者说受其迫害的无辜者——也相信它的威力;最后,犹如一个引力场那样时刻发挥着作用的公众舆论的信念和要求,巫师和他的病人之间的关系受到这一引力场的规定,而且身处其中。第四部分《艺术编》中,他介绍了北美西北海岸、南美的卡杜维奥印第安人、新西兰毛利人和中国,这几个地区是隔着海隔着山的,但在在其艺术中都运用裂分表现手法。什么是裂分呢?举例。至于产生这个四个地区都出现裂分表现手法的原因呢,貌似是由于这种图案象征着一种权威。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社会是由文化关系构成的,而文化关系则表现为各种文化活动,即人类从事的物质生产与精神思维活动。这一切活动都贯穿着一个基本的因素--信码(符号),不同的思想型式或心态是这些信码的不同的排列和组合。他试图找到对全人类的心智普遍有效的思维结构及构成原则。

除了这本《人类结构学》,我还在网上下了一本《忧郁的热带》,刚开始看的,这本书是列维·斯特劳斯亲访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高地森林,在几个最原始部落里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他把这些部落放在了整个人类发展的脉络之中,提出了引人入胜的相互印证和比较研究,相比其他作品的艰涩难懂与少人问津吧,《忧郁的热带》这本自传体游记民族志,文笔流畅优美,充满诗意,挺有意思的。

第四篇:浅议价格听证基于结构和制度

来源: 硕士论文 http://www.xiexiebang.com

摘要:中国听证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 当前的价格听证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缺陷。随着市场化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 通过经营者、消费者和监管者的多方努力, 中国的价格听证将不断地走向完善和成熟。

关键词:价格听证;主要缺陷;制度层面 引言 002 年1 月1 2 日,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价格听证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旅客列车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听证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听证会所要探讨的是铁路这样的垄断应该如何定价, 政府在指导垄断企业定价中应该起到作用, 以及如何使政府的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这次听证会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进步, 也是听证制度从幕后走向前台的重大范例。价格听证制度产生的背景

中国的价格听证制度是经济民主化和政治文明化的必然产物, 它的产生有其深厚的背景:

2.1 市场经济的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价格形成一般有两种机制: 自由竞争形成的市场价格和非市场形成的政府定价与政府指导价。在竞争性行业, 企业完全拥有定价权, 价格完全放开, 政府不加干预, 它可以根据生产成本和供求关系决定并调整价格。在垄断性行业, 政府则要对企业的定价权进行某种限制。因此, 如何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垄断行业的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垄断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行政管理人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以利益调整为核心的价格听证正是解决中国经济市场化当中所存在的政企不分、利益垄断现状的根本出路。

2.2 公共管理的需要政府虽然还是专门的公共管理机构, 但并非唯一的机构。在政府之外, 应当有一些准自治、半自治和自治的机构去参与或承担公共管理的职能,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不能脱离政府外公共组织而开展。价格听证会便是政府与政府外组织、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公共决策行为, 是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契约平台。价格听证意味着政府管理手段从直接的行政干预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的宏观调控为主, 政府管理价格的方式从注重定价、调价等日常价格工作转变为注重市场规范管理、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建立价格法规体系等方面的工作上来。价格听证制度面临的问题

中国听证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此, 以结构和制度的视角探讨当前价格听证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缺陷:

3.1 听证透明度不高价格听证的关键和核心就是公开透明的制度安排。价格听证的公开, 既要求听证的公开, 又要求听证程序的公开, 包括听证会之前的代表选拔与名单的公开、听证会代表发言与论辩的公开、听证结果的公布与质询等。但是, 相当多的价格听证会存在着秘密保护、信息隔离的现象, 存在着暗箱操作、民主作秀的嫌疑。

3.2 听证公正性不足听证是防止部门化倾向、保证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之一。听证会的公正性, 不仅是听证会本身所具有的特征, 也是听证会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所谓听证的公正性, 不仅要保证结果的公正性, 更重要的是保证程序的公正性。因此, 保证听证程序的公正性是听证的必然要求。听证的公正性也要求克服非正常的、不合法的场外交易。价格听证制度的完善

听证, 事实上就是相关利益主体的迭演博弈过程。利益相关人追求与其谈判能力相称的最优利益配置格局, 从而实现利益整合与博弈均衡。只有民主制度的规约才能保证公共决策的化、公共政策的合理化、公共管理的规范化。因此, 要完善价格听证制度, 克服价格听证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民主缺陷, 作为听证相关利害人的经营者、消费者、监管者等博弈主体必须做到:

4.1 经营者要自知垄断行业经营者首先要具有群众意识, 面对消费者、面对全的公众。经营者有义务把听证让消费者代表了解和熟悉, 有必要把本行业听证资料散发给消费者代表;其次, 垄断行业经营者要具有市场意识, 避免垄断经营者在制定营销策略时闭门造车, 与实际情况脱节。在不能存在竞争的情况下, 过长时间的过高价格势必会造成消费者的分流, 反而减少经营利润。因此, 垄断行业要深化自身内部改革, 引进竞争机制。

最后, 垄断行业经营者要具有诚信观念。面对消费者代表要坦诚相见,能够实事求是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不能夸大或隐瞒行业经营状况, 以避免更大、更多的信息不对称和话语霸权。同时, 也能坦诚地接受专家或消费者或中介机构的调查和质询, 以保证价格听证的客观公正性、可信度和质量。

4.2 监管者要自律作为监管者的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首先要有独立性。政府官员自身要求廉洁, 要做出公正的决策, 不能偏袒任何利益集团。政府在指导定价时, 就必须要有独立性, 要同时考虑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 引导双方实现某种妥协。其次, 要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实行政务公开、增强决策透明度是会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行政过程中实施监督的公开和透明, 它能够提高社会公众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也能够使公共政策执行成本大大降低, 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因权力使用不当而出现决策的失误。要完善代表产生机制, 建立代表咨询、专家论证、民意调查的决策系统, 形成价格决策多方制约的格局, 从而有利于减少政府价格政策制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第五篇:薪资结构制度

薪资结构制度 震鑫钢铁实行岗位工资制,即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的职务、不同工种的差别和技能的高低及对公司的贡献确定工资级别。公司对员工实行动态管理,以岗位要求制定工资标准,以工作绩效体现工资差别,即根据公司个人表现可升可降。各级员工享受相应级别的工资,对成绩突出、有特殊贡献者经部门推荐,行政部考核,经总经理批准。可破格享受所担职务最上线工资。工资结构 月工资总额==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考勤工资+相关补助+职称工资+绩效

1)岗位工资:是根据公司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岗位职责所设置。

2)考核工资:是根据公司整体效益和各部门绩效所设置,与员工月度绩效和日常奖惩挂钩。

3)职称工资:是公司对其认可的技术人员增加相应的补贴,由部门每年对转正的技术人员进行等级考核。

4)相关补助:

a)夜班补助:是根据公司排班情况,对部分岗位在24:00以后夜班人员,享受每天10元的夜班补助。

b)外勤补助:是公司对部分岗位外联事务人员的相应补助,外勤超过4小时、电话费补助2元、餐费补助15元、交通费实报。外勤超过8小时、电话费补助5元、餐费补助30元、交通费实报。

c)电话补助:是公司对业务部通讯费用的补助,销售主管每月补助200元,销售代表每月补助100元。调整后月工资计算方法: 试用期

月工资总额/26x实际出勤天数x80%

正式员工

月工资总额/26x实际出勤天数。工资调整:

1)员工因试用期满,职务升降需要调整工资时,经部门主管同意,行政部考核,总经理审批后方可执行。

2)各级员工均享受相应级别的工资待遇,对成绩突出、有特殊贡献的由部门以业绩报告形式进行推荐,行政部考核,总经理审批后,可破格调整一级工资并进行公开表扬。对出现重大失误,连续两次列为部门考核最差的员工,经部门申请,行政部考核,总经理审批后,给予降薪一级直至开除处分。对员工工资上浮或下调、原则上一年不超过三次,一次不超过两级。缺勤扣款

1)事假不发薪

2)病假期:每年每位员工有10天带薪病假,工龄1—3年按本人基本工资的50%发放、工龄4—7年按本人基本工资的60%发放、工资8年以上者按本人基本工资的70%发放。

3)产假、婚假工资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4)工伤期间工资:凡符合工伤条件的,假期均以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休假证明为准,按照岗位工资的100%发放。

5)年假、公休假均不影响工资。

6)探亲假:探亲假工资为基本工资。

7)慰唁假工资:如员工直系亲属(指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父母、配偶之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不幸逝世,可申请三天带薪慰唁假,假期内按薪资的100%发放,超过假期按事假处理。

8)迟到、早退:扣款办法按《考勤管理规定》结合《员工考核制度》执行。

9)凡属矿工性质,均按矿工时间的总工资的三倍进行处罚。工资结算

1)正式员工:月工资总额/26天x实际出勤天数

2)新员工入职未满一周者不享受工资待遇。

本制度由行政部负责修订、解释。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下载生产的制度结构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产的制度结构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结构实验室挂牌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 一、内部管理制度 (一)、对检测工作质量申诉的处理制度 1.用户对检测结果提出异议或申诉时,由公司指定专人受理。 2.接到申诉后,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有......

    生产技术部组织结构

    生产技术部组织结构聘用周学锋为生产技术部经理(或技术厂长),聘用吴道成为生产部副总经理。为了增加团结有效力量,定岗定编制,定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考核工资,能者上庸者下,千斤......

    中国文化深层结构读后感

    民族重振,亟需文化基因改良 ——————品读孙隆基先生《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最近找到一本上世纪80年代的禁书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的新版,尽管内容已经删节,但还是看到......

    结构思考力读后感(5篇范文)

    结构思考力读后感 人人需要结构思考力 ——《结构思考力》>读后感前期读了一本好书,是关于逻辑思考的李忠秋的《结构思考力》,之前看到@秋叶等一些大佬们推荐,自己一直对此书非......

    读后感的结构和写法

    读后感结构是什么 一、格式和写法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

    读后感结构模式[5篇]

    读后感结构模式,与一般议论文“引——议——联——结”的作文模式的一脉相承的。所以,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分为下面连贯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述读——引 在通常情况下,读后感的第......

    智能的结构-读后感

    《多元智能理论》读后感 南直中学 杨文赫 《智能的结构》是专门为教育工作者而撰写的教学指导书。 读了《多元智能理论》这本书,我感受很深,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孩子......

    主体二次结构验收制度

    “主体二次结构”验收制度 一、 目的 为了提高雅居乐地产各项目工程品质,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加强工程验收,特制定本制度。 二、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工程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