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将尊重学生的理念融入班级管理2
班主任应将尊重学生的理念融入班级管理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师生间进行角色换位,以加深彼此间的沟通了解,努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导”的教育艺术。
老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这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应常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班主任你应怎样看待和处理班上的人和事?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师生之间,因其角色不同,学生很自然地在心理上对老师筑起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这很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用亲切的语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心理戒备。如在布置工作任务或总结情况时说“我们、我们班”,学生会感觉到老师与他们是同一阵线的;在说明活动的原因、目的时说“根据、考虑”,学生听起来觉得很安全,不象听到“针对”那样紧张、充满火药味;教师叫学生时,只叫其名,他会觉得班主任与自己是平起平坐的;在请学生帮忙前说“请、能否”,干完活后说“谢谢、辛苦了”,学生会倍感亲切。班主任若能做到始终把自己当作班集体普通的一员。严格遵守班规班纪。班主任自身的榜样示范,对学生有着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学生对老师的心理防线也会慢慢地消失了。
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还要用心来赢得学生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我们还要把富有激励呼唤、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 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2.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与教育技巧,改变批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类型的学生,合理引导,区别对待。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理解、信任、尊重基础上师生之间交流沟通,就是用教师的语言唤起学生的爱,用教师的情感滋养学生的心灵。
谈话前认真做好调研工作,要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要做到心中有数。交谈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诱导,或叙经历、谈感受,或树观点、辨是非,或引典设喻、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做到忠言顺耳,使学生心悦诚服。比如对于脾气急躁、易冲动的学生,易采用商讨式批评;对于自尊心强、固执己见的学生,易采用渐进式批评;对于依赖性强、试探性心理较突出的学生,易采用能动式批评。批评时要考虑学生的处境及态度,一时不能接受的,可以转换话题,缓和气氛,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应沉着冷静,分析缘由,全面考虑,恰当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技巧,恰当处理。通过给学生传小纸条、进行周记对话等书面形式,悄悄地批评教育学生;面对学生家长,应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轻轻带出学生美中不足的地方,紧接着与家长一同商讨教育方案。这样做既不损家长的面子,也调动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老师够朋友,心甘情愿地听从老师的教导,师生相处变得水乳交融般亲密。
3.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主人翁责任感。
在教育方法上力求避免使用传统的命令、要求、任务等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公众评价、公众道德管理、公众群体心理形成等手段来达到目标,树立起群体价值观,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每个人是群体的一部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这个班级。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广泛听取学生并及时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当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这样可以使管理学生的方式从“控制型”转向“参与型”。如让学生参与制订班级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及规章制度,由班干部带头与其他同学共同商议拟定了《班级公约》,使规章制度具有群众性,形成共识而共同遵守。
将班干部、三好生、品德优秀生的选举权下放给全体学生。在选举的时候,学生庄严地举起右手或交上选票之前,他不能不严肃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优秀学生?班上哪些同学才真正值得我敬佩?„„教师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思维过程,便是给了学生一次自我教育的机会,学生的是非观念、道德观念正是在这一次次比较、辨别、判断中逐步形成的。这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设法造就一个良好的班风。
班级一切活动都是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的良好途径,让学生懂得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道理,并把这种道理转化为植根于心灵的道德信念。在集体舆论健康的班级里,至少大多数学生的道德评价、是非判断与班主任是一致的。班主任也正因为如此而坦然自若地尊重学生们的选举权。表面上看,教师对学生的选举“放任自流”,而实际上教师已通过平时的教育引导不露痕迹地决定了学生们的正确选择——教育者的理智与艺术正在于此!对班干部、三好生的选举,决不仅仅是让少数学生感到一种荣誉,而是让每一位投票者感到自己对集体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到作为集体主人翁的神圣与自豪!
总而言之,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赏识是个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宽容、和谐和幸福。要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真正有尊严的班主任,是那些懂得自尊与尊重学生的人。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
第二篇:将尊重学生的理念融入班级管理 Microsoft Word 文档
将尊重学生的理念融入班级管理
甘谷县康庄路初级中学
王军平
摘要: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
关键词: 班主任班级管理
尊重学生
在进入信息时代,面临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之际,许多班主任都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听话。许多教师发现传统的教育方式、管理办法越来越不灵光,越来越难以推行。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关键是我们不少教师未能真正地把学生摆在教育的主体地位,而是在“爱”的大旗下,以自己为中心,强调的是“师道尊严”,做的还是“严”字文章,不知不觉中拉开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我认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师生间进行角色换位,以加深彼此间的沟通了解,努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导”的教育艺术。
老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这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应常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班主任你应怎样看待和处理班上的人和事,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对一个人、对学 生越是尊重,对他的要求就越高。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别忘记教育他尊重他人。该要求的不要求,反而是一种不尊重。在目前迟到现象还比较普遍,相当一些学生还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不尊重其他同学的学习权利。用亲切的语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心理戒备。如在布置工作任务或总结情况时说“我们、我们班”,学生会感觉到老师与他们是同一阵线的;在说明活动的原因、目的时说“根据、考虑”,学生听起来觉得很安全,不象听到“针对”那样紧张、充满火药味;教师叫学生时,只叫其名,他会觉得班主任与自己是平起平坐的;在请学生帮忙前说“请、能否”,干完活后说“谢谢、辛苦了”,学生会倍感亲切。大家都知道,迟到(无论是上课,开会,约会等)是不礼貌的,或者说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尊重。学生上课迟到,一影响自己学习,二影响老师的讲课和其他学生的听课,就不能表示一下歉意?老师尊重学生,尽量不影响你上课,学生也要尊重老师和其他同学,为自己造成的不便道个歉。迟到说声“对不起”是最合适的实践场合,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在班主任工作中,不能以简单、粗暴的体罚代替充满爱心和理性的教育,这也是尊重学生的具体体现。
班主任若能做到始终把自己当作班集体普通的一员。严格遵守班规班纪。班主任自身的榜样示范,对学生有着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学生对老师的心理防线也会慢慢地消失了。
2.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与教育技巧,改变批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类型的学生,合理引导,区别对待。
尊重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前提和基准,班主任应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和教育科学观,放下“先生”的架子,主动走入学生行列,一起做新时代的 “学生”。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理解、信任、尊重基础上师生之间交流沟通, 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还要用心来赢得学生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我们还要把富有激励呼唤、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班里有了问题,出了事情,也应该尊重学生自己以及班干部的意见,充分听取他们的申辩,然后再进行恰当的处理,有时还可以防患于未然。谈话前认真做好调研工作,要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要做到心中有数。交谈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诱导,或叙经历、谈感受,或树观点、辨是非,或引典设喻、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做到忠言顺耳,使学生心悦诚服。比如对于脾气急躁、易冲动的学生,易采用商讨式批评;对于自尊心强、固执己见的学生,易采用渐进式批评;对于依赖性强、试探性心理较突出的学生,易采用能动式批评。批评时要考虑学生的处境及态度,一时不能接受的,可以转换话题,缓和气氛,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应沉着冷静,分析缘由,全面考虑,恰当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技巧,恰当处理。通过给学生传小纸条、进行周记对话等书面形式,悄悄地批评教育学生;面对学生家长,应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轻轻带出学生美中不足的地方,紧接着与家长一同商讨教育方案。这样做既不损家长的面子,也调动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老师够朋友,心甘情愿地听从老师的教导,师生相处变得水乳交融般亲密。3.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主人翁责任感。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广泛听取学生并及时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当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这样可以使管理学生的方式从“控制型”转向“参与型”。如让学生参与制订班级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及规章制度,由班干部带头与其他同学共同商议拟定了《班级公约》,使规章制度具有群众性,形成共识而共同遵守。
班级一切活动都是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的良好途径,让学生懂得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道理,并把这种道理转化为植根于心灵的道德信念。在集体舆论健康的班级里,至少大多数学生的道德评价、是非判断与班主任是一致的。班主任也正因为如此而坦然自若地尊重学生们的选举权。表面上看,教师对学生的选举“放任自流”,而实际上教师已通过平时的教育引导不露痕迹地决定了学生们的正确选择——教育者的理智与艺术正在于此!比如将班干部、三好生、品德优秀生的选举权下放给全体学生。在选举的时候,学生庄严地举起右手或交上选票之前,他不能不严肃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优秀学生?班上哪些同学才真正值得我敬佩?„„教师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思维过程,便是给了学生一次自我教育的机会,学生的是非观念、道德观念正是在这一次次比较、辨别、判断中逐步形成的。这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设法造就一个良好的班风。
总而言之,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赏识是个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宽容、和谐和幸福。要给学生 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真正有尊严的班主任,是那些懂得自尊与尊重学生的人。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二日
第三篇:将节约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将节约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演讲稿
“全民节约,共同行动”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因为最近在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体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或听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而发出的号召。
众所周知,勤俭节约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质。荀子在《天论》中就曾提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同视为重要的德目。同时节约也是我们华夏文明之所。
细节也许很多人都熟视无睹,但在家里我们一定能够做到随手关灯、关水,甚至连购物的塑料袋,我们会将它再利用为垃圾袋,而不是随手丢弃。但我们为什么在公司却忽略了这些呢?关键是我们没有将自身真正融入到企业中,没有将节约形成一种理念。滔滔江河汇于细流,巍巍高山起于垒土。在日常工作中,或许我们的一个举手之劳就能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我们的小节约就能形成企业的大节约。
讲到这里让我想起曾经在报纸上看到的一篇关于韩国三星公司的报道,说三星公司每次开会前总是贴出告示,告诉与会者一秒钟值多少钱,然后再乘以开会时间,就是开会成本;在抽水马桶里放三块砖,以节约冲水量;笔记用纸正面书写完后,反面再作便条纸使用,等等,这样的事例在三星公司数不胜数。从微不足道的公司用水、笔记本用纸,到公司的交际应酬、工作,乃至开会的时间都倍加的节约和珍惜。偌大的一个世界性知名企业,还在乎这沧海一粟的浪费吗? “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可以说正是由于三星公司员工的这种节约意识,才成就了公司今天的辉煌。同样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是否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借鉴呢?
无独有偶,扬子江人的节约也是有目共睹的。“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是扬子江药业集团的光荣传统,“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节约意识已深深植根于扬子江人灵魂的深处。为了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扬子江人决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炎炎夏日,公司规定环境温度在30摄氏度以下,办公区原则上不开空调,在开空调的同时应关闭门窗,下班后必须立即关闭空调。一系列的规定,使员工们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杜绝“白昼灯”、“长明灯”、“人下班,机照开”的现象。为节约纸张和通讯费,推进无纸化办公,他们规定,除涉密文件外,其他文件尽可能地通过oa或邮件系统传送,能不打印的尽量不打印,如确需打印,也要双面打印,对不重要材料的打印,提倡用单面废纸打印。
第四篇:将社会工作理念融入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模版]
将社会工作理念融入残疾儿童康复工作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社工周敏蔚援疆工作纪实
2011年8月26日,是我到喀什的第三天。这天,在我所服务的残障儿童康复中心同事的陪同下,我正式参与到康复技巧学习的实际
操作过程中,对于康复技巧的一些实际运用、理论、理念有了切身的感受。
康复技巧的理念与社会工作的理念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理念的主
要核心就在于“助人自助”。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康复更为注重残疾人
生理上的成长,而社工更注重于残疾人对于融入社会、适应环境能力的成长。因此,在这次康复技巧的实际学习过程中,我开始尝试融入
一些社会工作的理念。
在康复过程中,有许多脑瘫儿童因为早期医疗经历、家长的宠爱、紧张等负面情绪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不愿意配合康复治疗,康复师多
次通过语言等方式试图使他们配合,但因为语言障碍效果不太理想。
我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玩具、游戏等方式来帮助康复师分散儿童的注
意力,使他们紧张的心理状态得以放松,并与家长进行沟通,劝说他
们在康复师开展部分治疗的时候暂时离开儿童视线,让孩子逐步增强
自己的独立性。同时,我运用同理心等社会工作专业工作技巧,积极
配合康复师与家长进行交流,安抚他们的情绪。
紧张的一天结束了,但是这一天的康复治疗参与让我发现家长对于
康复知识的学习需求十分明显,而且,社工的理念对于相关工作的开
展也有较为明显的促进。因此我打算通过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全面
了解他们的需求,以便对这些可爱的残障儿童和焦急的家长们开展更
有针对性的系列服务。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社
工 周敏蔚
第五篇: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尊重学生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尊重学生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我们再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不难发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彩表演往往占居主要地位。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我们常听到教师优美的开场白,到精美的过渡语,再到完美的结束语几乎是设计得无可挑剔,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每一步,每一问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将会受到严重压抑,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这些都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对照新的课程标准,我们须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理念来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表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逐步把学生引入通向成功的轨道。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话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等能力。要做到这些,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特别在当前全面实施课程改革,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时刻,更应该以新的教学理念来倡导尊重学生。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比如有些教师在上课前,先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沟通。记得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上公开课前,先让学生猜猜老师姓什么?在学生七嘴八舌中,于老师即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于”字,然后问学生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老师的姓呢?学生一下子嚷开了,有的说:“二横加钩‘于’”,有的说:“于是的‘于’”,有的说:“干钩‘于’”。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这样做便教利学,会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些教师还十分注重开课和结束时的师生问候。如:“初次见面,请同学们多多关照。”学生们也会有礼貌地对答:“初次见面,请老师多多关照。”又如上课结束时,有的老师说:“请同学们好好休息”,学生随即说:“请老师好好休息。”这是多么融洽的师生关系啊!无论是听课者,还是授课者都感到十分亲切、自然。又如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观摩会上,香港代表黄锦燕老师所上的《漫谈沟通》一课,不管教学理念、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策略,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内地语文教学改革吹来了一袭清风。她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合作学习,每个教学环节不忘尊重学生,不忘面向全体。每个学生发言后,黄老师总要道一声“谢谢”,而且是那么地自然,那么地真诚,仿佛是从心底发出的声音。上完课后,一般老师总是习惯地说:“谢谢同学们!”学生随即回答:“谢谢老师!谢谢客人老师!”可黄老师与众不同地说:“请在座的老师把掌声送给上课的小朋友!”多好的良师益友啊!而且从黄老师朴素的穿着打扮,也能看得出她始终把学生放在主要地位,绝不“暄宾夺主”。可我们所见到的老师上公开课,一般都会买一套比较高档的服装来展示自己,表现自己。这就是观念的不同,是教师对自己所处的位置认识的不同。
黄老师站在学生的前面是位“循循善诱的指导者”,站在学生的后面是位“和蔼可亲的组织者”,站在学生的旁边是位“全神贯注的欣赏者”,站在学生的中间就是位 “亲密无间的学习伙伴”。教者之所以能这么做,主要是她没有让自己居高临下地看学生,而是蹲下来在看学生。只有蹲下来看学生,才能走近学生,才能尊重学生的地位,才能发现学生长大了,才能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从而为学生创建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些老师尽量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扩展的空间,不像以前有些教师在备课时设计了许多问题在课上一个接一个地向学生发问,变“满堂讲”为“满堂问”。这样的课不仅上得琐碎,失去了思考价值,而且使得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了,结果导致教师问得辛苦,学生学得厌倦,效果很不理想。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教者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领悟,不断探究,不断创造,学生才会不断提高和发展。尤其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地进行对话,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接受新知识。这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显得丰满,充满活力。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表现。
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表现。绝大多数同学对老师的情是真诚的,比如见到老师问声好,每逢节日给老师送上一张贺年卡,老师对这些应该十分尊重。如若把学生高高兴兴的一声“老师好”当作耳边风,他们会认为老师看不起自己,内心不愉快,由此而来师生感情疏远,对教学产生影响。总之,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关心他们,时刻想着他们,同情他们的痛苦和不幸,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和学习进步,关心他们各方面发展和做人的好坏。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与他们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内向、爱静;有的学生外向、好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能强求学生整齐划一地按照老师的意愿行事。例如:开展班队活动,我们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多听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按学生意愿来组织安排活动。这样做,学生才会感兴趣,活动才会有意义。
正所谓“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也可分层次进行,不同层面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背诵名篇佳作,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完全可以全文背诵,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放低些要求,挑选自已喜欢的段落背诵。又如布置作业,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或自选作业。让优等的学生有发挥的余地,让后进学生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这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又从不同层面上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学习的过程,不在乎学习结果。学生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就是成功了。
四、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
孩子的自尊心需要保护,我们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自尊心是指自我尊重并期望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心理状态。它的基础是承认和肯定自己的尊严,从而不做有损于自己尊严的事,并且不容许他人的侮辱和歧视。自尊心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有助于克服自身弱点,促使自己去维护尊严。反之,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如果长期受到挫折,他就会失去自信,坠入自卑的深渊,失去积极向上的精神。那么,教师就应该在工作中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健康发展。
1、严格、宽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2、运用激励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尊心。3、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切实注重学生的自尊心是我们一切教育手段的前提,要把它贯穿到思想教育的全过程。只有具备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良好品德,才能使他们走向社会后,成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五、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对学生的尊重, 还表现在肯定、赏识学生的学习成果上。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我曾听一位名教师上课,在课上他请一位学生读书,这位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差,一段文字读得咯咯噔噔显得非常吃力。他非常耐心地听学生读完后,不但没有指责学生,反而用温和的语气说:“这位同学读得很认真,很辛苦,他能坚持把文章读完,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这评价既不伤害学生,又给了学生自信,多可贵啊!换了其他教师可能会很不满意地指责学生:“回家为什么不好好读书?读得这么差劲,下次要好好努力啊!”
现在学习“新课标”以后,老师们都转变了教学观念,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特别是课堂评价语更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如“你真会读书!”“你的感悟能力真强!”“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 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在意,它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碰撞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长期如此,学生必将终身受益。
每个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地蕴藏着闪光点,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平时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叹息。不要遇到问题总是怪罪于学生,怪学生懒惰,怪学生脑子笨,怪学生缺乏家庭教育„„教者应多从自身找原因,要看到学生人人有才,但人无全才,不必要求太高,应扬长避短,多加培养,使他们人人成才。
我们知道,教师与学生在道德人格上是平等的,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是每一个老师恪守的师德信条之一。对学生讽刺、挖苦、辱骂、体罚意味着对学生教育过程的结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人的自尊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尊心是具有强烈性,而且是敏感的、脆弱的。这就要求老师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注意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要求上进的自尊心。
松软适度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事事、处处要尊重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站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为学生竖起了通往成功的阶梯。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