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材料作文怎样才能不偏题
高考材料作文怎样才能不偏题
当下,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之风正盛。据统计,在2011年-2015五年间的全国和各省市85次作文命题中,材料作文就占74次,话题作文4次,命题半命题作文7次。尤其是近两年的全国和各省市作文命题中,除了仅有的一次命题作文外,材料作文已是一统天下。这五年间的全国I卷II卷的作文命题,更无一例外地全是材料作文。
1.只有一句议论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穆罕默德有句名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穆罕默德的原话是:“谁有两个面包,卖掉一个吧,用来买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这是一个比喻。“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水仙花”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的角度进行写作。
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在拥有两块面包的前提下,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有两层意思:1.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用一块去换而不是用两块去换,就是说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2.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就是说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2.有多句议论材料,观点相同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③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这三条材料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读书的好处和重要意义,勉励人们多读书。你奔着这个目标去写绝对不跑题。你从三句话中任意抽取一句话当作你文章的题目或者中心来写,也绝对不会跑题。应该说这种观点一致的材料作文的审题是最容易的。
3.有多句议论,观点又不同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
广西桂北一所中学为了激励学生高考,教室里挂出了霸气的标语: ①“宁吃百日苦,不留终生憾”②“提高一分,干掉千人”③“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点比进步”④“脚踏实地,戒骄戒躁”。看到这些标语之后,你有何感受?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在这四条标语中,①③④积极健康,昂扬向上,应该肯定的;第②条,“干掉千人”,却是狭隘不健康的,理应否定。所以,审题时要从全局出发,有肯定,也要有否定。只是肯定,或是否定,都是片面的,都不是最佳的写作角度。如果不认真分析材料,不从全局出发,只是从材料当中任意抽取一句话做观点来作文,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很可能作文会跑题。
4.有叙述有议论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本则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了鱼以思想和情感,让鱼人格化,需要在把握寓言寓意的基础上立意。
首先,要弄清童话形象所对应的人类形象。
老鱼——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智慧长者;(两条)小鱼——缺乏认知能力(活跃在水中,却不知水是何东西,更不要说与水有关的其他内容)的年轻人
其次,需要弄清童话的象征意蕴。
我们可以看见老鱼问得看似寻常却饱含关切之情,小鱼却茫然不知,懵懂而稚拙。材料中的提示语提示我们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提示语与童话的相关点上:“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对应的是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的认知。“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对应的是鱼见水识水的事。
寓言是对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还需要回到生活、回到心灵的层面去思考立意。
简而言之,叙述之后的议论文字,概括了叙事中蕴含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要从材料中提取的观点。审题时抓住这个观点写文章就不会跑题了。
5.单一叙述性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
“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老鹰到达塔顶毫无悬念,而蜗牛到达塔顶才令人感叹!所以立意的亮点也就在这里。我们提倡从蜗牛的角度作文。、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参考标题:
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
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
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
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
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
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
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
6.复杂的叙事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 “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夫有一片菜园,长势煞是喜人,但每到夏天,经常有麻雀乌鸦等一些害鸟前来偷吃,导致产量大减。农夫忙于其他生计又无暇顾及,因此他常常为此发愁。农夫有一头踏实能干的驴子,它自告奋勇愿意前去看管菜园。
于是,农夫打算让驴子看守菜园,驱赶害鸟。他的妻子却不赞同,但农夫没有理会,仍然决定让驴子看管菜园。
驴子来到菜园后忠于职守,既不偷吃,又不偷懒。只要有鸟飞过来吃菜,它就奔过去把鸟赶跑。秋天到了,农夫的菜园收获却很少。原来,驴子在赶鸟的时候,横冲直撞,把菜都践踏死了。农夫很生气,对驴子又骂又打。农夫的妻子说:“驴子虽然有过失,然而你为什么要叫它来看守菜园呢?要知道它本来就不胜任这项工作啊!”
审题: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教师在学生动笔作文前进行写作指导,对作文审题进行了如下的点拨:
1、这是一则寓言型新材料作文,这类作文审题重在对寓言寓意的准确把握。
2、这道试题提供了一则“驴子看菜园”的故事,要求考生必须“全面理解材料”,立足材料,整合含意,但允许考生“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并可“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那么,这个故事包括那些侧面(或者说那些角度)呢?一般来说,寓言中有几个角色,就有几个侧面。农夫显然是主要角色,他的妻子也贯穿情节的始终,而闯祸的驴子,也要负上几份责任。所以可以选择这三个角色中的任何一个,然后采取以果溯因法,提炼出作文要表达的观点。
首先来看农夫
农夫在驴子的主动要求下,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和研究,贸然决定要驴子看管菜园,他全然不去考虑驴子的体大身重,在种满娇嫩菜苗的地里,怎样腾挪辗转,以至酿成严重后果,这是何等的鲁莽武断和用人不当。
确实,驴子有勤劳踏实的优点,但却不适合看菜园的岗位,农夫仅凭对方的一腔热情和平时的良好印象就拍脑袋决定,这和诸葛亮安排马谡守街亭的历史教训何其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提炼出:
立意一:领导要知人善任,对人才应该合理使用,只有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人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为一家之主,农夫在家庭中的地位自然是位高权重,这就好比单位领导,有关单位的重大事宜当然要他们主动决定,但既然牵扯到单位发展的重大利益,是否也应该虚心听取一下成员们的意见?独裁必然导致腐败,专制也必然导致重大失误,民主决策的最大好处也就在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过错。但农妇对妻子的正确意见置若罔闻,一意孤行,从而酿成后果。由此,我们又可提炼出:
立意二:在做决定时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部门领导更应该加强民主管理,避免刚愎自用,才能使组织正常健康的发展。
农夫任用驴子本来就有争议,结果任用期间,整个夏天都过去了,他对驴子的工作情况竟然没有进行任何考察,使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最终还是发生了,联系到最近发生的矿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深圳歌舞厅火灾事件等等,显然,“农夫们”的不作为,官僚主义,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立意三:作为领导干部,应该负起领导责任,勤于政事,严格管理,加强监督,防微杜渐。
其次,再看农夫的妻子
农夫的妻子在整个事件中有两次表现,一次是事前曾对丈夫的决定表示反对,一次是在事后对丈夫的批评。应该说这两次他的看法都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可以正面得出:
立意四: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发出自己的声音。
立意五:应勇于和不合理现象做斗争。
农夫的妻子虽能于事前提出合理意见,但不能坚持说服丈夫,且事中没采取任何主动措施及时纠正丈夫的错误做法,在明知驴子不能胜任的情况下,在长达一个夏天的时间,任由事态发展,直到严重后果出现,才用一切皆在意料之中的智者口吻对丈夫提出批评意见,难道她非等到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时,才能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吗?所以,我们又可以反面得出:
立意六:要有坚持到底,持之以恒的精神。
立意七:看法很重要,行动更重要。
最后,来看看驴子
驴子在主人碰到难题时,能主动分忧,勇挑重担,还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这种态度还是要加以肯定。所以可以从正面得出:
立意八:要有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精神。
但常言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驴子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它虽然有勤劳踏实,忠于职守的优点,但并不是适合任何岗位,而驴子却自我膨胀,最终所用非所长,好心办了坏事。由此,我们可以反面得出:
立意九:人贵有自知之明。
立意十: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经过审题指导,学生明确了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要诀,就是“有几个陈述对象(或人物)就有几个立意的角度”。从众多的立意角度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观点作“命题”或者“话题”,再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去写作就可以了。
第二篇:怎样才能写好高考作文
怎样才能写好高考作文
语文水平是一个人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正因为如此,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的分值一直占很大比例,因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必须在作文上下一番功夫。然而,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却一直是个令许多学生和老师头疼的问题。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水平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即可成功,而重在日积月累地不断锤炼。那种不重视平时练笔,临考前胡乱背几篇范文以应付考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做到“四多”,即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坚持作文训练三部曲,摘抄、积材、仿写三结合。
一、坚持摘抄,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大量的阅读训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古人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一则无物可写;二则无话可说;三则语言干瘪,甚至病句连篇。究其原因,还是平时阅读量少,语言和素材的积累不雄厚导致的。高中生学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而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以丰富的词汇和充实的素材为前提。
1、摘抄美句、美段、美文。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在每一个艺术家的身上都有一颗勇敢的种子,没有它,就不能设想会有才能。”要求学生阅读的名家名段,大都来自阅历深、见识广、语言驾驭能力强的作者之手;作品的内涵也必然大于学生的阅历、见识和语言驾驭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会受到一种无形的陶冶,有时它比获得“技巧”更为重要。文章是人格的表现。读、记这样的文章是一种人格上的熏陶、情感上的操练。
2、浏览报刊杂志上的各类文章。
通过阅读报刊杂志上的各类文章,达到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及时掌握当今世界的各类信息,使思想观点处于世界前沿的目的。这类文章范围宽广,旨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素养,为进行专题性阅读搜集线索。鲁迅也强调“不要专门看文学”。他说,专看文学书,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要“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因此,我引导学生要善于广泛地浏览各种有益书籍,从中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来丰富充实自己。
3、多写读后感。
高一第一学期单纯地摘抄,第二学期就要在摘抄的文段后,写下自己的感想,可多可少,可以多写一些自己对文段的感悟。通过写读后感,把所想所感记下来,不仅理清了千头万绪,锻炼了语言的书面表达能力,形成了思考、写作的习惯;而且还能够逐步加深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也能锤炼自己的思想和提高认识生活的敏感度。经过一年不间断的训练,就能从一开始被动的阅读、摘抄,到后来习惯性的阅读、品味、感悟,不但形成多阅读、多思考的习惯,还能使同学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素材积累,丰富人生感悟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材料和生活的积累就是作文的根本,也是作文的泉源。积累写作的材料,并非一天两天所能够办好的事情,是一项要靠学生自觉的、长期性的语文活动才可以做好的艰巨工作。再者,积累素材务必主动,有意识地积累,否则所得的材料也是零乱、笼统、肤浅、模糊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采集写作素材。
1、每两周记一件有意思、有意义或是有感悟的小事。
从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就能看出,写作要求已经回归到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特别是对身边小事的感悟,如08年高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湖北卷的《举手投足
之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等都向细节和情感回归,而我们所欠缺的正是对细节的把握和对人生的感悟。因此,要特别注意身边的“小事”。写作文,未必写人人皆知的大事才是好文章,只要写出有意义,对自己或别人能构成一定影响的事情就可以啦。事件虽小,但反映的问题,揭示的道理并不小,就达到了写作目的。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对自己有启发、有教育意义的人物或事件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来,就是最真诚的写作素材。同时,只有细致地观察了生活,精细地体验了生活,深刻地思索了生活,所得的素材才丰富、深刻、系统。
2、根据主题词,每两周搜集事例和名人名言。
盲目的积累素材还远远不够,素材的积累应该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可以安排每两周一个主题词,如“自律”、“自省”、“合作”、“机遇”等,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按要求搜集事例和名人名言,并评选出最好的材料一起学习、积累。通过积累,内容空洞、语言干瘪的情况能够大大改善。
三、坚持仿写,有目标地提高写作技巧
在众多提高作文能力的训练中,仿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有人认为仿写抹杀了创造力,但是,谁又能否认王勃将瘐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仿便成就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仿写的本质是“创造”而不是“复制”。它要求以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运用联想、想象、记忆、迁移等思想规律,实现对新知识的认识,并拓展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是仿写的意义,是它能迅速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原因所在。其实仿写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格言警句仿写、叙述仿写、描写仿写(心理、行为、行动、外貌、语言细节侧面场面)议论仿写等;从篇幅上区分为句仿、段仿、篇仿等。“旧瓶装新酒”,是仿照别人文章的表现形式、构思特点、行文风格去进行写作实践的一种做法,而不是对全文或整段的照搬照抄。
在学习范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仿照范文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写作技巧等特点去作文。传统的范文教学虽然有不少的缺点,但是也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如“范文引路”、“模拟训练”,可以把其当作模仿写作的典范。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就能变为自己的东西。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就得到了解决,作文“冷场”的局面将会消失。仿写对于中下生来说,可以提高其写作基本功和写作兴趣;对于上层生来说,可以使其更多地借鉴、吸收别人的长处,从而转化为自己优势。写作水平的提高,绝非三五日就可做到。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同样如此。一篇文章,即使有再好的立意和构思,如果没有典型而有力的材料作为支撑,也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宋人朱熹曾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没有捷径,只有抱着诚实的态度,以正确的方法扎扎实实地不断练习,才能写出好作品。
第三篇:怎样才能写好高考作文
怎样才能写出高分作文
【选取好角度】
考场作文由于时间有限,选取角度时宜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化大为小,即采用小角度、小切口的方法入题,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用小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这样,往往能化难为易。以小见大,即所写的小事应该能够反映重大的主题,“从一滴水中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例如,在今年的高考中,一位考生以“剌秦”为题,描写了荆轲剌秦王时的心理活动,极写了荆轲在牺牲自我与统一中国之间作出的可贵选择。由于入口小,自己对这个故事熟悉,写起来挥洒自如,并反映了人民渴望统一的重大主题,赢得了高分。又如,另一位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从昭君出塞这个故事入手,刻画了中国古代女性王昭君在民族关系紧张时深明大义、舍小我顾大我的高贵品质。由于入口小,既能使自己写起来得心应手,又能反映珍视民族团结的重大主题,得到了好评。
【展开联想和想象】
写作文一般不要就事论事,应该紧扣主题展开联想和 想象,由古到今,由此及彼,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驰骋于古今中外,荡漾于天地四方,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使文
章瑰丽多姿,让人看了爱不释手。例如,在今年的高考中,对于“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就有一位考生从屈原的洁身自好,想到现时社会出现的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建议屈公在“弃官从文”“半官半隐”“以油润官”之间作出选择,以此讽谕时人,针砭时弊,得到评卷老师的赞许。
丰富的联想能够让我们视通万里,合理的想象能够使文章辉映四壁,我们应该学会使用。
【话题作文得分技巧】
1、标题要显眼。“题好一半文”,好的文题应该简明生动、新颖独特,为此,应该精心设计,认真推敲,仔细琢磨。作文时,我们可以根据试题的要求和本文的实际,或者以题显旨,或者推陈出新,或者巧用修辞,或者点石成金。
2、开头要惹眼。开头切忌讲些无关紧要、偏离题意的话,要尽快入题,吸引读者。为此,可以巧设悬念,以发人深思,可以引用诗词,使诗情洋溢,可以讲述故事,引人入胜,可以引用名言,使文采斐然,还可以蕴含哲理,耐人寻味……总之,开头要有统摄全篇、点明题旨、先声夺人的功效,这样才能为全篇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主体要耀眼。为此应该:
(1)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打破思维定势,学会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会联想和想象,使构思不落俗套,别
具一格。
(2)关注现实生活与社会热点问题。一般来说,在紧扣话题的前提下,直接从现实生活落笔,可以使文章的内容鲜活,将社会热点问题信手拈来,能够吸引读者,使人读有所得。
(3)倾注真情,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只有掏出心来,写真事,抒真情,不搞“假大空”,才能打动读者。
4、文句要抢眼。文章要有文采,文句除了要通顺外,还应该做到生动形象,长短变化,错落有致。为此,写作时应力求做到使抽象材料形象化,形象材料具体化,具体事理哲理化。同时,还应该适当地使用各种修辞方法,使用各种特殊句式(设问句、反问句、对偶句、排比句、倒装句、独词句)。在句式的选用上,为了不使文章显得单调乏味,使语言富有文采,还应该做到整散结合、繁简结合、文 白结合、长短结合、雅俗共赏。此外,在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名人名言,也能使自己的文章高人一筹。做到了这几点,就能给别人以深刻的印象,提高作文的水平。
5、结尾要亮眼。对于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我国古代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自然是说要有一个好开头,“猪肚”则是说中间要有足够的容量,而“豹尾”是要求结尾要简洁有力。所以,对于文章的结尾,也应该精心设计。结尾时,通常是或呼应开头(或题目),使首尾一贯,或画龙点睛使主题升华,或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留有余地,令人回
味……总之,要做到简洁扣题,精采有力,这才是大家所期望的。
6、文面要顺眼。写文章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写作时,除了努力做到内容美之外,还应该做到形式美。为此,应该力求书写工整,段落匀称,卷面整洁,这样,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得到较高的评价。
7.话题作文的写法:
审题:捕捉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
立意:褒扬真善美,贬抑假恶丑;关注世界风云,把握时代脉搏。
选材:选手头最多的,感受最深的,最能表现主题的。构思:选定文体,选取角度,展开联想和想象。
五、话题作文得分技巧:文题要显眼、开头要惹眼、主体要耀眼、文句要抢眼、结尾要亮眼、文面要顺眼。
就说话题作文,明明看起来是那么好写,可是脑袋里却空空的,要比喻,不知道拿什么来比,要排比,写了两句就接不下去……想写得有点诗情话意,却怎么也写不出那个境
界……只能干瞪着眼看别人的范文。
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就给我说说吧,一模已经临近了!如果说是我积累的素材不够,就请大家告诉我应该怎样去积
累,或者说看哪些方面的书好一些
提问者: 猫咪我最酷-助理 二级 最佳答案
要积累素材,看一些有分类整理的素材或名句,比如说这类是爱国的,这类是诚信的,每种记它两三个事例,一两句名言,遇到作文套上去用,只要切题,包管有用。不要觉得一个事例一句名言用来用去都那样,只要你能侃,把事例的中心尽量拉到你的文章重点上去,就很好的切了题了。我也是这么走过来的,相当有用。
如果不能诗情画意,也不一定拿不到高分,有时候高分文章不一定就是靠文字游戏,新材料作文更多靠的是你的思想。所以一定要言之有物,不要让阅卷老师觉得你说了一大通连你再说什么都不知道就可以了。所以如果写不出什么排比或者附庸风雅的东西,就不要浪费更多时间在作文上了,前面阅读什么的多花点时间有时还会有意外收获呢!
再有一点就是字要写得漂亮点,如果不漂亮,就写工整,不要东划西划,印象分就是这里给的。
基本上能做到这几点,高考文章可以保证46、47.要想多点发展,就看你的本事了。除非真的写偏题了(即使偏了点,老师看到我做到这些,绝对会给到我40多分~),不然的话,我平均可以52、53左右。看准阅卷老师需要看到怎么的文章,就写怎么的,这是最无可奈何也是最有效的写作思路。我也都这么跟我家教的那些小孩说的。有不明白还可以问我哦~~
考试前多看作文书,每天两三篇
准备几个开头结尾的形式,考试的时候看哪个适合套上去中间部分结构要清晰
不要写些愤世疾俗的,太标新立异的文章
第四篇:高考作文怎样才能拿高分
怎样的高考作文才能拿高分?昆明英才教育学校的老师为考生概括出三个基本的条件:思想深刻,思维清晰,表达优美。
思想怎样才能深刻?这取决于平时养成思考的习惯,从现在开始就要从书本的备考扩展到生活的思考,生活的思考就是事事关心,不能读死书,死读书,那是得不到满分的眼看高考就要到了,这个时候再说积累已经不现实,这个时候回顾就是一种积累,包括回顾实际生活和个人习作,从生活中找到素材,包括幸福感动纪事、特殊经历等;从习作中找到技巧,翻开之前自己的一些高分作文,看看立意的翻新、情节的变化、细节的补充、点题的深入等在哪里,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写作的技巧。
作文构思一定要“三思”
很多学生的作文写来写去就是这几年大家论来论去的东西,理想、责任、道德之类的,这些固然没有错,但却放之四海而皆准,属于低级水平。
所以大家一定要“三思”,作文的构思恰恰如此。“第一番来者,陈言也,皆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同学的论证是骗人的论证,不符合实际的这样做非常不可取,一旦被发现将扣分很严重。
第五篇: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
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
大家知道,作文是高考所有科目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60分的作文,让高中语文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训练从来不敢怠慢,不知耗费了他们多少心血;60分的作文,更让高中学生十年磨一剑,不知挥洒了他们多少汗水;60分的作文,曾使多少学生因此蟾宫折桂,长安看花;又曾使多少学生因此饮恨考场,悔恨终生。故而把作文写好,在高考中得尽可能多的分,甚至得满分,就成了莘莘学子最大的心愿,成了语文老师不懈的追求。
那么,怎样才能在高考作文上得高分?我想,如果学生知道了自己平时作文失分的原因,也就明确了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我就以自己批改高中学生会考作文的深切体会,来给大家谈谈学生作文失分的原因。
2005年6月,我们学校承担了济宁市高二所有学生当年高中会考各科试卷的批改任务,我参加了会考作文的阅卷工作。三天时间,我一共批改了1957份作文,对学生作文中的失分现象深有感触。
当年的作文是话题作文,题目部分加了导语,是这样出的: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高考作文60分,笔者注】
神州大地,人杰地灵,从古到今,名人辈出,如汉武帝、祖冲之、文天祥、林则徐、孙中山、陈景润„„请以‘中华名人与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高考作文不少于800字,笔者注】。”
我边批改边记录学生作文失分的原因,阅卷工作完成后,我把学生本次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汇总,主要有:
一、审题不准,题目不当
仔细阅读导语和要求,我们会发现有几个关键词要特别注意,如“名人”、“中华名人”、“以‘中华名人与我’为话题”、“文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等。
其中,对“名人”一词的解读是否准确,是审题的关键点之一。
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名人,是指著名的人物,如文化名人、历史名人等,再根据导语中列举的中华古今名人,我们可以推知这里所指的名人,还必须是对人类文明进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或者是有正面影响的人,正因为他起了这样的作用,他才出名,才有名声,才称为名人。相反,那些阻碍历史发展进程、开历史倒车的人,那些与人民为敌的人,那些反面人物,像商纣王、秦桧、慈禧、袁世凯、李洪志之流就不能称其为名人,他们只能是历史的罪人。
还有,导语中要求,“请以‘中华名人与我’为话题”,这句话至少包含下列信息:①、从“话题”二字可以明确地知道此为话题作文,不是命题作文,从后面的“文题自定”这一要求中,也能明确地知道这一点。②、所写名人,必须是“中华”名人,不能是“外国”名人。③、“中华名人”要与“我”发生一种联系,可以写“中华名人”对“我”做人、做学问、干事业的激励、鞭策作用,对我人生的启迪作用,不能只见“名人”不见“我”。④、“中华名人”可以是导语中列举的中华名人,也可以是自己熟悉的其他中华名人,当然也可以是泛指。
阅卷中发现,因审题不准导致的失分现象比比皆是。
有的学生把法轮功的头子李洪志当成“中华名人”,并且起了一个这样的题目——《中华名人李洪志》。这样的作文,不用再看内容,光凭题目就可以判“死刑”。
有的学生通篇只谈中华名人,始终不见“我”,即通篇无“我”。如有位同学题目起得很好:《历史从那一夜开始》,该生写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宁愿忍受宫刑的感人事例,但他通篇只谈司马迁如何如何,与“我”毫不沾边,既没有自己的感悟,也没有自己的所思所想。
有的即使在作文中有“我”,也只是在结尾,用三两句话蜻蜓点水般一提了之。
有的用“我们”代替“我”。
有的在题目的选定上就把“我”排除在外,如《最优秀的人是你自己》、《名人伴你行》,在这类作文中,作者用“名人”教训起别人来,与“我”毫不沾边。
光是题目上的失分就占了相当比例。
在我批改的1957份作文中,没有写题目的作文就有31份。据我所知,这部分同学平时写作文时大都有这个毛病,他们习惯于先写内容,最后再根据所写内容定题目,但考试结束的铃声一响,就把定题目的事忘了。试想,不定好题目就写作文,就好比船只在没有航标或指南针的大海上航行,这样的船只有几个能不偏离航向的?再说,作文没有题目,就如同一个人没有眼睛或头脑,这也会让阅卷老师感到不舒服。也许个别同学误认为这是命题作文,心想既然已经给了题目,那就直接写吧,再把题目抄上是多此一举,因而没有写题目。
还有2/5的同学把话题本身当题目,或者是在所给话题的基础上,稍作变动就当成题目,如:《林则徐与我》、《我·雷锋》、《董存瑞—我的战友》、《中华名人之我见》、《我也说名人》、《向中华名人学习》、《中华名人与我的对比》等,这些题目给阅卷人太普通、太缺乏新意的印象,不会让阅卷人眼睛一亮,精神一振,自然要影响分数。
有的题目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如《中华名人与我同伴》、《三国人与我》等。有的题目有偏题或偷换概念之嫌,如《英雄,我爱你们》、《我与英雄》、《论英雄》、《英雄》、《追寻强者的足迹》、《先辈指示我前进》等,显然,这些学生把英雄、强者、先辈与“名人”划上了等号。
有些同学想在起题目上标新立异,但由于道业不深,审题不准,结果弄巧成拙,贻笑大方,引火烧身。如《戏说毛泽东》(革命领袖不是乾隆,岂能戏说?)、《华人辈出尽英雄》(“辈出”乃指人才一批一批地连续出现,华人中不可能都是人才,怎能用“辈出”?再说,华人和名人能划等号吗?)、《有情人终成名人》(难道名人就是这样打造出来的?)、《爱你在心口难开》(看了这个题目,叫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平时的恋爱大王在考场上又想起了自己的梦中情人,把“名人”当成了情人!)、《好友屈原》(难道屈原能跨时空与你这等境界的小毛孩子交朋友?从题目中就可以推知该生平时以交友为第一要务,根本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名人啊,我的情人》(这个学生更可怕,他满脑子都是情爱,真是达到了癫狂和无所顾忌的地步)、《武侠奇缘》(这与话题有什么联系?只能让阅卷人怀疑该生是不是个武侠迷)、《后事不忘前事之师》(在该生那里,时间可能会倒流)、《天祥与我称弟兄》(文天祥与你称兄道弟,他还跟你拜把子呢!真是无稽之谈,俗不可耐!)、《董存瑞——我的战友》(黄继光、邱少云也是你的战友吗?)、《刘彻——我的网友》(这样的题目,容易让阅卷人联想到该生是不是在考场上又犯了网瘾?)。
还有些题目与话题相左,或者与命题人对着干。如《我不愿当名人》、《名人是名人,我是我》、《不后悔为凡人》、《我平凡,我自豪》、《我与名人有
啥关系?》等。命题人让你往东,你偏往西,这不叫创新,也不叫有个性,这叫心理变态,叫不明事理,叫胡来!
在阅卷过程中,我也发现有许多让人惊喜的好题目,如《透过历史,我读懂了你》、《欲与名人誓比高》、《名人伴我成长》、《留下自己的脚印》、《有了你,我就有了方向》、《天生我材必有用》、《想你,在疲倦之时》、《站在伟人的肩上》、《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华的脊梁》、《永远的榜样》、《位卑未敢忘忧国》、《吾辈岂是蓬蒿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眼界打开之后》、《让我们发现自己》、《江山代有才人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沐浴在名人的光辉中》、《我的孔子情结》、《风,可以穿越荆棘》、《烟随风逝,名随史流》、《遥远的绝唱》等。我还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题目起得好的同学,往往能把作文写得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说到底,能不能起好题目,是否写好内容,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学养、水平、能力和境界问题。
二、垃圾语言和知识性错误充斥作文卷面
在阅卷中发现,现在有些中学生深受网络语言、劣质影视语言、武侠幻游小说语言和平时嬉打哈笑时所用语言的影响,思想境界极低,语言素养极差,粗话连篇,出口成“脏”,不分场合地胡言乱语,不分时空地大放厥词,他们放着经典不读,放着文学语言不学,放着好话不说,以说些粗话、脏话、错话、反动的话为能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猖狂到敢把这类话写到会考和高考的作文中的地步。这不仅是学生个人修养的缺失,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如一生开篇就写道:“让我写名人,我又不了解他们,这与让一个没见过狗熊的人写狗熊有什么差别?”试想,阅卷人看到这样粗劣的语言会作何感想?会是什么心情?
有一个学生写自己做了个梦,在梦中见到了一个人,他问梦中人:“你是谁?我看着有些面熟?”那人回答:“我是唐王李世民。”接着该生说出了极不恰当、也不该如此说的一句话:“什么?你是李世民?我还是江泽民呢?”这样的调侃实在有些放肆。
在《我与名人有啥关系》这篇作文中,一生在结尾处大发感慨:“看来我是不能做官了,否则到时候,林则徐超不过,反倒超过了和珅,那我不赔大了?„„我始终成不了名人,因为中国人太多了,我超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可能的。唉,名人成了我成名的绊脚石,看来我还得努力啊!”
还有一生写到最后可能心血来潮,于是赋诗一首,但因犯了知识性错误,结果弄巧成拙,因为他在诗中写道“林则徐被慈禧撤职查办”。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不干慈禧的事。
试想,让你当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语言和这样的观点,你能不狠狠地扣分吗?
言为心声,文品即人品。从一次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少学生内心世界的灰暗和混乱、品行的低劣和放肆,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教育该怎么办,我们当老师的和做家长的该怎么办。
三、没有文采,缺乏真情实感、不深刻
许多学生的作文得分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苍白无力,词不达意,陈词滥调,老生常谈,啰里啰嗦,让人读后味同嚼蜡,提不起一点情趣;再就是胡编乱造,空发议论,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更谈不上有见地的感悟和体会,升华不出一些有价值的、哲理层面的观点,或者“升”而不“华”,读后令人生
厌。究其原因,这是学生平时不重视阅读,肚里没货;不重视观察体验,没有自己的观点;不重视写作练习,训练无素的表现。
四、错字连篇,字体潦草
在阅卷中发现,字体不规范的情况相当普遍。有的字体太小,有的字体太大,有的字体严重畸形,更多的是龙飞凤舞,乱草一团。这样的字体,让阅卷人一看就够,一够就烦,一烦就给你扣分。所以,作文字体一定要工整、美观,卷面一定要整洁,让人赏心悦目,看后心里舒服,至少别让阅卷人费劲地辨别你的字体后才能读懂你写的内容,他们可没那个耐性和闲工夫。要知道,高考作文阅卷速度每人一般要在七、八个小时批改600——800份,你的字体如果难以辨认,那你就只好自认倒霉。其实,好的字体和卷面是对阅卷人的一种尊重,你不尊重他,他也不会迁就你。练好字并不难,只要工夫在平时,天天坚持,不出一年,你的字体就会有大的改观。再说,字体还是个门面活,你再有学问,如果一出手就是一片“惨不忍睹”的臭字,你的形象会大打折扣,你的学问也将在人们心目中大大缩水。
几乎每个同学都或多或少地在作文中出现错别字,少则一两个,多则十来个,有的同学作文题目上都写错别字或漏字,如《采访杨丽伟的专题报道》这一题目,把“杨利伟”的“利”错写成“丽”;《我辈岂是蓬篙人》这一题目,把“蓬蒿”的“蒿”错写成“篙”;《我看中华明人》这一题目,把“名人”的“名”错写成“明”;《我与中华名》这一题目,明显地漏掉了“人”字;《我为中华名而骄傲》,这一题目中也漏掉了“人”字。一篇作文如果错字连篇,甚至在题目上都出现错字或漏字,这会让阅卷人感到你是一个很不细致、很不严谨、语文素养极差的学生,不给你这样的学生扣分还给谁扣分?
五、字数不够或篇幅过长
有200多名同学字数不够,少的一二百字,多的三四百字,就是不够600字。这让阅卷人感觉你肚里没货。有的则长达八九百字,甚至非把1000字的方格纸写满才算完。这让阅卷人觉得你婆婆妈妈。有的则到600字就算完,多一行都不写。这让阅卷人认为你是在凑字数。这三种情况,都会影响你的作文分数。
按山东省2009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阅卷扣分标准,不少于800字(这是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的作文,每少50 字扣1分;400——600字之间的最多给25分;400字以下到200字的,给20分左右;200字以下的给10分以下。
另外,还有一生竟然把一篇驴嘴不对马口的其他话题的作文写在了卷面上。他写的是有一天他到集市上买了一盆花,回家后,他妈妈说这盆花不好看,他就说好看,结果娘俩争执起来,最后才统一了意见,这样一篇作文就结束了。依我看,这不是胡来,就是投机。也许这样的学生把阅卷老师当瞎子或混子,才会有如此愚蠢的举动!
总起来看,学生作文失分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认真学习揣摩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性要求,更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严格地针对性地阅读和训练所致。
其实,《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中就明确规定了作文考试的基本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40分,要达到以下六项要求: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发展等级20分,要达到以下四项要求: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上述两个等级的要求非常重要,如果某一点或某几点做不到,就要扣掉相应的分数。但上述要求,可操作性不强,要想使高考作文成为佳作,同学们还必须知晓高考作文评分的补充细则。
我校语文教研组的段刚老师,已连续三年参加山东省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由于他对高考作文要求研究得透,对阅卷标准把握得准,加之他态度十分认真,批改得又好又快,连续三年都被评为高考作文优秀阅卷员。我们俩似乎已经达成默契,每当他阅卷归来,他都会来到我的办公室,向我介绍他阅卷的深切体会、考生作文得高分的原因以及扣分的原因,最后他还谈到如何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高考作文。
对段刚老师的介绍和体会,我都一一记录下来,同时我还问他一些我关心的有关高考作文阅卷的问题。为了让段刚老师的阅卷心得充分发挥作用,我让他认真总结自己的阅卷体会,并在全校语文老师会议上作专题发言和经验介绍。他的介绍有高度,有深度,有活生生的事例,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受到全体语文老师的一致好评,对促进我校的作文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据段刚老师介绍,每次高考作文正式阅卷前,阅卷负责人都要把专家组事先阅好的一二十份有代表性的各种层次的样卷呈现到全体阅卷老师面前,对赋分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出《山东卷作文评分补充细则》:
第一、基础等级(40分)
内容20分:
一等(20—17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二等(16—12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三等(11—7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四等(6—0分)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感情虚假。表达20分:
一等(20—17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二等(16—12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三等(11—7分)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尚清楚。
四等(6—0分)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难辨。第二、发展等级(20分)
一等(20—17分)二等(16—12分)三等(11—7分)四等(6—0分)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丰富:④材料丰富;⑤形象丰满;⑥意境深远。
有文采:⑦词语生动,句式灵活;⑧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⑨文句有意蕴。
有创意:⑩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⑾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⑿有个性色彩。
说明: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
④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⑤以“内容(题意)”为主先打“奠基分”(即“内容”或者说“立意”是基准,决定分数的走向),然后在其相邻等级中再为“表达”和“特征”打分,不跨等级打分。先确定“内容”等级分,即根据“立意”确定等级,然后再给“表达”和“特征”定级。
⑥两个阅卷老师打分差距超过7分(7分以内的取两人的平均分)以上,交由第三人批阅打分,如果第三人打分与前两人打分差距还是较大,交由专家组批阅,并以专家组所打的分为终结分。
第三、关于审题(以200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为例)
1、关于“切合题意”。一是从“近视”的角度去谈问题,比如选取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脚踏实地、深入地看问题等方面;二是从“远看”的角度去理解,比如距离产生美、人应该怀有梦想等等;三是将“近观”和“远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2、关于“符合题意”。能够根据材料的寓意,进行阐发,符合“近观”或“远看”的寓意,就某一方面演绎话题。
3、关于“基本符合题意”。与材料有一点联系,但不贴切,可判为基本符合题意。
4、关于“偏离题意”。完全脱离了题目中材料所给出的诗歌的寓意,另起炉灶写话题作文。如根据“那儿有灰尘、石渣”这句话,就把立意定为环境保护。
第四、关于发展等级
1、正确理解“深刻”与“含蓄”。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而言的,是指文章所表现出的中心见解深刻,一语中的。具体讲,就是要言之成理,落到一个具体的点上,或深入本质,或抓住规律,或揭示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含蓄并非朦胧,更不是晦涩,它是委婉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作文时应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着眼“真挚”与“现实”。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还要求考生要写出真情实感,感情要真挚。因此,需要考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3、重视“创新”与“文体”。“创新”主要体现在:立意“创新”——深刻、有哲思、有内涵、思想独到;内容“创新”——题材新颖,感情真挚富有理性,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普中见色平中见奇;构思“创新”——想象丰富、联想到位、切入新颖、角度多元、构思新巧;语言“创新”——有文采富于感染、有生活富于变化、有内涵富于启发、有意蕴富于哲理;文题“创新”——新颖题目、符合文体、彰显文义、创意多彩。但要明确:立意“创新”不等于大唱反调,体式“创新”不等于追求花样,选材“出新”不等于写社会阴暗面,语言“求新”
不等于语言异化。至于“文体”应根据话题和自己的特长而定,最好采用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三种常见样式,少采用诗歌、戏剧、寓言等体裁。
4、关注“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在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时,要针对材料,从“是什么”(确定材料的内涵,为作文定位)“为什么”(探求材料所蕴含的本质、实质,增强说服力)和“怎么样”(如何针对材料所及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的具体办法)三个角度来展开联想、创构,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展开层次、扩宽视角、拓展意蕴,使文章上档次、增品位。
由此看来,要想使学生在高考作文时得高分,平时老师除了在作文批阅和讲评上下功夫外,还要从基础年级起就让全体学生都知道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评分补充细则,引导他们围绕要求和细则进行有的放矢地阅读和训练。每周都要按高考要求写一篇作文,写完一定要及时上交,上交后,老师一定要认真及时批改,做好批改记录,并且要分别评选出题目最佳的、中心最突出的、内容最充实的、感情最真挚的以及最深刻、最丰富、最有文采、最有创意的学生作文和上述某几个方面写得最好的学生作文。讲评时,老师要让这些同学到讲台上当场朗读自己的作文,并且及时给予言简意赅的点评。最后对作文进行总评,指出优点和缺点,提出要求。这还不算完,老师还要要求学生根据范文和要求,在三天的时间里再修改一遍,修改后的作文,同学之间交换批改,老师抽查,把更为优秀的作文在班内张贴,做到“奇文共赏析”。只有这样,才能每写一篇都有提高和突破。
光讲不做是假把式,光做不讲是傻把式。只有老师把自己的讲内化为学生的作文素质,再通过学生严格、科学、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有一个普遍的大幅度的提高。功夫在平时,只要平时的作文写好了,写作能力过硬了,就能形成良性循环,高考作文得高分就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