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管理班级(最终5篇)

时间:2019-05-14 10:0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管理班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管理班级》。

第一篇: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管理班级

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管理班级 在学校教育中,一切教育和教学都是通过最基本的活动单位— — 班级进行的。班级是学生管理的基层单位,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因此,优良的班风对于促进学生管理规范化,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风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学校尤其需要班主任的精心营造和建设,以及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和课间的“旁敲侧击。”作为班主任,在营造和建设良好班风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从心理学角度去认识和了解学生,才能找到适切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

一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因素,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与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对学习进发出极大的热情,产生积极的行动。按照成功理论的观点看,学生在学习中若能获得成功,就会感到满意,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渴求新的突破,这就促进动机的发展。所以学习的成功是最足以使学习感到满意、振奋,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给他们创造一种既有一定难度,而通过努力又能达到的学习情境,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其学习动机。特别是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经受挫折的学生,更应热情关心和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才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然而,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受到社会环境、家庭关系、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与目的是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当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的动力就大。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把社会要求自觉地转化为个人的学习需要;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学习上的直接兴趣会伴随积极的情绪状态,有了这种情绪,就会鼓舞学生愉快地去学习,新鲜感越强,就越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萌动求知欲望。作为班主任应配合任课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或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具体内容,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来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二、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摸清学生基本情况,了解班情,是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立足点。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基曾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它就应先全面地了解人。”班主任的任务是要从思想、交往、道德、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来培养和引导学生,使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的个性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心理学家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人有心理活动,且人的心理活动会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班主任面对的是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各方面都会因为社会环境、教育背景、家庭影响和个人心理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差异的学生。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就必须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脉搏。我们教育的目标和功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前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能适应多元化社会的需要,有独立的创造精神,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能应付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复合型人才。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班主任需要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多渠道接触学生,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思想动态,以及个人性格、特长、爱好等等,做到对全班每位同学的思想、学习、纪律有较全面了解,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谈心,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领悟道理,在情感交流中获得心理平衡。总之,谈心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是情感的最好交流。推心置腹,可以使师生关系融合。

三、关心爱护学生健康成长

关心爱护学生,首先是要有爱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一个远离父母、家庭的学生,他们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都特别渴望得到关怀和爱护,尤其是当他们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这种要求和渴望就更加强烈。所以班主任要对学生实行“情感投资”,用爱心去温暖学生、感化学生,实现情感交融,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有力保障。正确、耐心引导学生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方法。陶行知指出:教育者不仅应该要用正确的思想去感召学生,而且要求学生为实现理想锲而不舍地努力,应该“朝发理想,夕生事实”。大学生的思想还很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影响,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诱导教育是很必要的。关心爱护学生,还要对学生尊重、理解,这也是教育者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是“以理压人”,这种方式也许可使学生屈服一时,但显然不能指望学生口服心服。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学会尊重、理解学生。人无完人,孰能无过?素质再好的学生也会犯错误,班主任的教育应该是爱护、尊重、理解、信任、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要尽量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样就能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关心爱护学生,这是对班主任在工作态度方面的要求,也是班主任培养良好班风的力量源泉,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班主任只能热爱学生,全面关心爱护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和学生接近,实现情感交融。只有情感交融,学生才愿意将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向班主任倾吐,才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热爱和尊重,学生才会自觉地将班主任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激发自己努力上进。

四、情、理、法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一定要讲究艺术性、科学性。班主任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主动了解班上学生的思想素质及心态特点,努力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指导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保证他们升学成才,就业成才。管理心理学指出:管理之策心励为上,这就是要用情、理、法去激励、鼓舞、指导学生,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对“情”的理解是:以情育人,用爱去关心和激励学生。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但点点滴滴都倾注着老师的真情和爱心。教育心理学认为:师生情感的融洽、和谐和交流是班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即“师爱效应”。爱学生是一种教育力量,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教育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差生,他们必然受感化,“亲其师,信其道”,认为老师可敬、可学,在与老师的交往中会潜移默化地把老师的一些优良品德作为自己行为效仿的对象。林崇德在《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我们教师在关心、指导学生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需求和学生的个体“比较优势”。我们着眼点在于发现学生的“比较优势”,培养学生积极的、上进的思想因素增长点。班主任工作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爱心、团结友爱互助的群体氛围。“动之以情”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在生活、经济上给予关心,为他们排解难;在学习上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协调各学科全面、平衡发展;另外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保证他们能专心致志的学习。“理”的内容包括法则、道理等理性内容。“晓之以理”是告诫老师用道理去启迪学生,遇事老师应向学生讲授道理,让学生明白事理,用理性统一班级。实践证明,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实际表现,通过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等多种组织,利用班会、辩论会、座谈会、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是强调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用纪律规范学生的行为,树立良好的班风。班主任要把政治思想教育同建立一套既有鼓励、竞争机制,又具有一定纪律约束力的制度和管理机制相结合,使学生既懂自己的权利,又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五、组建强有力的班委会

要做好学生各方面工作,单凭一个班主任是绝对做不好的,而应形成以班团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有人形象地说,班委会和团支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此话有一定的道理。班干部在班级中起到核心骨干的作用,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能否组建起强有力的班委会,如何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优势做好学生工作,也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标志之一。对于有些工作,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可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这样做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能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为了不管”,其思想是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在选用班干部时,首先强调是品行要端正,其次才考虑组织能力。因为个人能力是在锻炼中培养的。而且学生的可塑性很强,绝对的能力高低的区分并不很显著。班级干部不仅仅只有任用的工作,它还包括干部选拔、培养、推荐等一系列的工作。因此班主任要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能力的锻炼与为同学服务的关系,处理好干部与学生的关系。同时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排头兵。高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也影响到高校本身的声誉。因此,高校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已成为教育的共同主题,而在这一工作中,班主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二篇:心理学知识运用论文

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运用有利于提升心理学行业的发展。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心理学知识运用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心理学知识运用论文【1】

【摘 要】

教师是人灵魂的工程师,肩负起育人的神圣使命,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认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以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心理知识;优化;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质量,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充分利用心理学知识,把握学生思想的发展变化,找出心理障碍问题存在的原因,抓住要害,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就会更加自觉地努力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将心理学运用于教学中,宜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寻找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缺点和错误的根源

学生在课堂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对教学产生厌烦情绪,寻求其他的刺激而不自觉地违反了课堂纪律;学生学习有困难,害怕失败,滋生发泄的途径;个别学生因学习成绩较差,又希望老师与同学注意自己,不惜以身试“法”,违反纪律,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上存在缺陷,或缺乏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诱发学生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了解了这些原因,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沟通,积极协调师生的心理状态,变课堂的消极心理状态,为积极的心理状态。在发现缺点和错误时,也要看学生的优点,从优点和长处的一面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认识自己。学生在认清自己分清是非之后,就会发挥长处,改变自己的不足,从而向好的方面转变。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师生能以舒畅,愉快的心情投入教学,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

1.理解、宽容学生

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师生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和宽容学生,学生自然就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向老师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这样师生心灵就容易相通,学生的逆反心理也就少了,知识的传递畅通无阻。以心换心,以情育人,师生关系更加亲密。

2.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真诚交流沟通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良性情感的传递着,教学中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对于不同的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即使是对问题学生也不要去讽刺、挖苦,也要给予信心和鼓励。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应无区别地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也了解学生的不足。对每个学生要建立适当的期待,在课堂中给予他们不同的机会。

3.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意见,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意见、想法,作为教师不应该去断然地否认他们的观点。不小看这些学生的想法,应给学生鼓励,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正确的引导他们。

总之,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关爱尊重和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产生乐于接近的心理。

三、教师应掌握科学知识,提高教学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要更加学会学习;教师也不能老是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居,在工作中同时也要注意学会学习心理学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新知识、新理念,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深刻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充分掌握学生的程度及个别差异,讲课准确、清楚、新颖、生动,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处于良好心理状态。

四、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内驱动程序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对于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一个人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学习,也能在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孜孜以求并乐此不疲,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学习材料本身存在一定的趣味性,学起来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二是学习者感到有必要学习某些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和技能对自己的未来对社会都有好处。从而增强学习的毅力和恒心。知识的实际运用会使人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对有关的知识学习进一步加深兴趣。因此,教学中应时时注意生动的时事和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创设一定的情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职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置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总之,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旺盛、饱满、高昂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的绩效,其关键点,需要教师将心理学知识恰当地运用于教学。教师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完全投入学习氛围当中,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心理学知识运用论文【2】

摘要:

针对目前我国科普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教学效果不深入的事实,如何增进普及对象对科普知识的吸收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在一线工作者经验积累与探索的基础上,运用与心理学相关的“四步法”,设立良性教学情境,提出科普人员工作中较适合的工作方案。点明学习心理学有利提高科普工作者工作效率与“科技知识传播者”从业能力。

关键词:

科普 科普工作者 心理学 教学情境

贵州科技馆自2006年8月18日开馆至今,随着来馆参观公众对科普场馆认知能力和服务要求的提高,笔者是贵州科技馆的一名科技辅导员,在“如何当好科普场馆工作人员”的问题上,有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当今科学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大时代,为科学而科学的“纯科学”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科学事业因其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格外关注,而科学普及就是科技工作者与公众交流沟通、使公众理解和接受科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

随着大众传播手段的发展变化,尤其是电视传媒、互联网络的出现,推动了社会公众对科技发展知情权和参与权普遍愿望的提高,从而对科学普及的方式、手段和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记得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说过:“科学,不仅是专业人员所讨论的科学,而更是整个人类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学!”。如果说“科学知识生产者”是人类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必不可少的最终源泉,那么“科学知识传播者”就是今天沟通科学家和普通大众的一座桥梁。要想在相对广泛的领域内准确、适宜地反映科学,“科学知识生产者”与“科学知识传播者”之间、“科学知识传播者”与“科学知识传播对象”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合作关系就至关重要。科普工作者们的肩上负有两个重任:“一是,探索和揭开科学的奥秘;二是,要把科学告诉公众”。在科学事业里,“深入”地研究科学难题所取得的突破是艰难的,但是要把研究成果“浅出”地说给公众听,让他们搞懂、弄明白,或许更难一些。曾记得一些著名科学家写的科普名著:法拉第的《蜡烛的故事》、法布尔的《昆虫记》、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的进化》和霍金的《时间简史》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而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其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语言魅力吸引了千百万读者,影响着几代人的成长。他们作为大科学家为何能写出如此受大众青睐的科普读物呢? 这就是笔者想与各位朋友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科普工作者的“关键”和“重点”

每一位科技工作者,不仅要关心自己苦心钻研的课题能否取得成果,更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成果能被社会大众所理解、所承认、所支持,这就要求必须学习和掌握好科普宣传工作的本领,树立起如何全身心的投入科学普及;如何努力使公众更好理解科学知识的理念。

科学普及是非强制性的教学关系。其中,教学情境主体与内容的自由度都很大,在科普工作中能否抓住普及对象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就显得十分关键。活动时,面对的是社会上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积极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特点和不同需求,同样也非常重要。例如:当面对某位来科技馆参观的青少年朋友时,科技辅导员立马就走上前对其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结果就是……。当科普工作者对科普对象激情付出后,却得不到十分之三的回馈时,双方的心情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郁闷。这就是在“科学知识传播者”和“科学知识传播对象”之间没有找到最佳钥匙的缘故。

科普工作者们开展活动时一定要抓住“关键”和“重点”,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就是打开这些锁链的最佳钥匙。首先,在开展工作之前对普及对象的学习动机有一个分析、归因和实施的过程;其次,将心理学上的“需要层次、成就动机、成败归因和因材施教”的策略(参考文献[1]),巧妙灵活运用在普及的对象身上;最后,大家就会惊喜的发现,真的能使科学普及的活动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顺利发展、和谐发展(这里所指的“和谐”,就是“教一学”双方都心情愉悦的一种状态)。

二、科普工作者的“四步法”运用

通过大量一线工作的经验积累与探索,笔者总结出了一套很实战的“四步法”,能使教学双方在很自然的氛围中顺利完成知识的获取。

第一步:信息接收途径的观察法。可以对普及对象进行初步的分析(性情、爱好、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等方面);

第二步:语言技巧里的“吸引力法则”(参考文献[2])。要吸引对象,并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与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步:心理暗示法。让普及对象既能很愉快又不自知的进入创建教学情境中来(建立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关系);

第四步:因材施教法。实施知识点的普及教学(根据对象来确定方案与程度)。

三、科普工作者的“引导”作用

在科学普及的实施过程中,并不是凭着一腔热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而要处处学习心理学、处处运用心理学和处处想到心理学。使“科学知识生产者”和“科学知识传播者”之间变得更和谐;使“科学知识传播者”和“科学知识传播对象”之间变得更和谐;使自己的科普活动能控性更强、成效面更广;使自身所处的这支“科学知识传播者”队伍更专业、更有凝聚力。在科学知识的生产早已专业化、职业化后,科学知识的普及、传播以及科普创作也日益走上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道路,逐渐呈现出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对于社会大多数的成年公众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其社会影响后果,而非深奥的学术术语、远离人们现实生活的尖端科技知识;对于未成年的人来说,他们什么都不想关心,长期的、枯燥的知识点学习,使其内部的学习动机越来越弱、学习效果越来越差,但这些却并非其自身所愿。相对于学校教育的不同,社会科普教育更需要关注普通公众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自身爱好的兴趣点和其特定时期的心理特点,从而对他们进行引导、培养和帮助。科普场馆工作者在向普及对象传授的内容上,不应只盯着科技最前沿、最突出的那些知识,应该从发散性思维的角度对其进行引导、培养和实施帮助,引导其掌握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帮助其在科技研发的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第三篇:运用心理学知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运用心理学知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摘 要:捕捉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结合运用心理融通和疏导方法,根据心理特点、实施情感渗透、把握需要动机、重视意志品格,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解决其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心理学知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深人研究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新情况和新特点,而且需要深人研究大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捕捉大学生心理变化的新规律,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解决其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和突破口,这是当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同时对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将心理学知识引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创新的一个成功办法。

一、根据心理特点,坚持教育为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具有高度发达的智能,有以思想为核心的高级心理过程。人的各种行为都是以一定的认识作指导,受其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支配。人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和人对社会的体验。而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个体的政治、思想、道德等认识都是由社会存在而来,是由社会存在经过人脑的反映及一系列心理过程而形成的,在这个形成过程中,教育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关键的。

人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教育为主,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觉悟,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作用。而以教育为主,就是要根据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客观规律,确立正确的方针、原则和方法。

当代大学生处于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的特定时代,思想活跃、反映敏锐、善于思考、竞争意识和价值观念明显增强,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敢于直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渴望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强也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心态浮躁,要么眼高手低,要么妄自菲薄,压抑、焦虑、自卑使他们陷人个体内心世界的狭小天地。因此,大学生对某种事物有看法或有情绪,就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强迫其改变某种思想或情绪是不行的。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应该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坚持说服教育的方针,在工作实践中,应该既要重视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又要注意疏通引导;既要掌握时机,又要形式多样,做到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正面教育不能简单生硬,也不能不注意时机和场合。

在时机的选择上,最首要的问题是看说服教育的条件是否成熟。谈早了,对方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不足,可能会事倍功半;谈迟了,又可能事过境迁,失去了说服教育的意义。特别是对不同的人,虽是同种性质的事,但由于各自的心理特征不一样,对条件的要求就不一样。有的学生多疑,就要循序渐进,适时说服;有的学生直爽,心胸开阔,可以有意识地立即找他进行说服教育;对从谏如流、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学生,随时都可以进行说服教育;对固执倔强的学生,宜创造条件,成熟时再进行说服教育,且应该在其心理不设防的情况下进行„„

在场合的选择上,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一些比较慎重的事情,宜在办公室等室内场合进行谈话。因为室内谈话易于使对方引起对问题的重视;对一般的分歧、失范和偏离行为,可以在室外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宽松,多一些随意,少一些拘谨,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戒备,在谈笑风生之间,把问题解决。

除此之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如何,还受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素质的制约。“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要靠真理的力量,二要靠人格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格的力量显得更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自己站得住,才能要求别人站得住,自己要行得通,才能要求别人也行得通。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受教育者一方的角度思考、分析和判断问题,以增强沟通、信任和理解,找准切实的共识点、共同点和共鸣点,进而形成彼此的角色认同、观点认同和价值认同,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心理换位原则。它易于引起对方的积极回应,使其愿意敞开心扉,甚至可能牵引和启发对方也实施心理换位,站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形成理解和互动统一。因此,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自身做起,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大学生,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二、实施情感渗透,关心帮助学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想和情感都是人们的思维活动的直接产物。两者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思想是情感的内容和基础,情感是思想的表现和流露。

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是以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对客观事物表示爱憎好恶的内心体验。人的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心理因素,具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包含着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意义。对于个人和集体而言,情感具有强烈的驱动力、凝聚力。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基本因素之一,是认识结构中最为活跃、最为恒定的因素,它伴随着人类认识发生过程的始终。情感使人际交往变得深入、丰富、细腻。它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也是德育成功的前提。强烈的情感可以舒展情怀,净化心灵、催人奋进、形成较强的意志。

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是复杂、动荡、微妙的,经常处于矛盾中,并带有明显的两极性。他们常常因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欢欣鼓舞,也会因一时得不到满足而悲观失望。他们的情感一般易于外露,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但有时也表现为内向性和闭锁性,这是由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自信心很强,不愿望把内心秘密和真实思想轻易向别人吐露。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实施情感渗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操纵着人心灵大门的启闭,对接受外来的教育影响起着过滤和催化作用。如果学生心门紧锁,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奏效。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高尚、炽热的情感,真心实意地去关心、感化、激发、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发挥情感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使大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从而达到说服教育的目的。单纯的情感交流和感化还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因为交流感化的成败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它往往取决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感情是否融洽,心理是否相容。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同样的道理,不同的领导、老师去讲,大学生接受的程度就不一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自主意识、平等观念日益增强,在思想上、政治上要求有充分的民主权力,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要求平等相待,在人格上要求相互理解和尊重。过去那种“我说你听,我压你服”的居高临下式的说教方式再不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关心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尊重大学生、体贴大学生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情基础,做到说理与关心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尽可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动之以情”与“晓之以理”二者 2 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唤起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积极性,使之在愉悦的氛围中既得到说服教育的启示,又得到朋友式的情感体验。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以情育情、以理育晴、以情感人、以情可人。也是古人称道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意旨所在。

三、把握需要动机,正确引导行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需要是人的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当人的需要有了可以达到满足的条件时,就产生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主观愿望和动机,进而产生为实现这种主观愿望而进行的行动。因此,需要是人行为的基础和根源,而动机是人从事某种活动的直接原因。

需要、动机、行为三者的关系是: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为→需要满足→紧张→解除→产生新的需要。

不难看出,需要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了解和认真解决大学生的需要,以形成高尚的动机,对转变学生的思想,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在校学生来说,最突出的需要就是饮食需要、求知需要、健康需要、求助需要、荣誉需要、文艺娱乐和体育锻炼的需要、恋爱需要等等。在新时期,不能忽视社会变革对大学生们内心世界带来的震荡和影响,而把大学生的需要、目的和动机都简单地看成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应该掌握大学生们的这些需要,认真地分析,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一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离了大学生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势必软弱无力,变成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的空洞说教。

只有正确对待学生的多种需要,并承认其合理性,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学会帮助大学生调节平衡,做好需要的转化工作。对不合理、不切实际或者合理、但又一时不能满足的需要,要有正确的引导,合理的限制和否定,使学生的需要保持平衡,有所抑制。因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低不断发展,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善于把学生的知识需要、成才需要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身需要,形成群体的内在动机,把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到为成才而奋发努力学习上来。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及时正确引导学生个人与集体需要发生矛盾时,能把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实际行动,使个人行为与集体的 3 需要协调一致,而不为一时利益所束缚。

四、重视意志品格,塑造完美个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品格,是心理因素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大学生属于较高的社会知识层次,他们由于知识量逐年增加,实践能力日益增强,意志品格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学习竞争和社会生活中意志相应得到锻炼。但当代的大学生多数是在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应试教育的氛围下,他们的人生道路比较顺利,受挫折少。进入大学,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长,参与社会的意识逐年提高。面对新时期社会急剧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刺激,面对大学生活的新特点,他们的心理定式被打破,意志脆弱的心理缺点有所暴露。当学习遇到困难、人际交往出现障碍、竞争遭受失败、恋爱受到挫折时,一些学生就会茫然失措,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失落感和困惑感。尤其是当挫折强度较强或时间较长时,如意志不强,不能及时对自己进行适应性调整,就可能由失落化为自卑、失望,甚至心灰意冷,精神上出现萎靡不振,心理上产生严重障碍,导致轻者休学、退学,重者出走、自杀。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遵循心理规律,重视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一要通过系统而有效的教育和实践,帮助大学生增强努力学习、刻苦锻炼、讲究道德、追求完善的自觉性,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乐于奉献的果断性,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坚持性和在情感与理智发生冲突时的自制力等,使其成为意志坚定的一代新人;二要通过用正确的思想道德理论指导学生,用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事迹鼓舞学生,用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其追求的方向明确、目标具体。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如何塑造人的重要工作,对人的认识也与对其他事物的认识一样,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深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不仅要从情感变化、语言交流、行为表现中进行了解,还要善于洞察和分析大学生思想深层的心理活动,认真地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掌握不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同心协力,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使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而运用心理学知识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想政治 4 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本文档由原创作者两性用品http://www.xiexiebang.com成人用品站长上传,只为分享经验与体会,请尊重版权。

第四篇: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设计教案

圆圆的世界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了解生活中的圆。

2、喜欢联想,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品质,大胆的想象。

3、喜欢探索,在体验中体验创新思维的乐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圆圆乐园的图片、羊角球、陀螺、添画的白纸、活动过程:

导入:讲述故事《圆圆的乐园》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到了圆圆的乐园里有许多的东西是圆的,动脑筋想一想还见过什么东西是圆的。幼儿回答:西瓜、眼睛、气球、车轮等。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如果把汽车的车轮变成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呢? 幼儿回答:不可以,因为三角形是转不动的,园是可以转动的。教师小结:车轮是圆形的,可以滚动,三角形有角,转不动。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魔术师,他有一块神奇的魔板,能让圆变成一样东西,他会变成什么东西呢?让我们来看看。

幼儿观看白板,教师操控电脑绘画。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做魔术师,谁可以把圆变变变呢?幼儿操作。幼儿在圆里面加上波浪点变成了西瓜,在圆上加一条线变成气球。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我们认识了许多的园的东西,今天老师准备了好多圆的玩具,一起来玩吧。

本次的活动中,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玩一玩等多种的方式展开创新思维活动,培养了幼儿主动参与想象操作的能力,教师鼓励幼儿儿大胆的添画,放手去玩,使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发散思维,引发想象力,体验乐趣。

在导入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想象,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圆的,让幼儿直观的了解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孩子的想象打开了空间。在教师提问,把车轮换成三角形,行不行?接住了一些假设性的提问,训练孩子分析问题发展了想象力。

在操作过程中,给圆添画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幼儿产生了新的想象,提高幼儿的能力。

第五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策略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策略

肇庆市第五中学 程沙

内容摘要: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管理。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心理的管理。本文从谁来管——班级管理中的班主任的定位;如何管——班级管理中的影响策略;何时管——班级管理中的情境策略三方面简述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学策略对班级进行管理。

关键词:心理学、班级管理、学生心理、策略

正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班级管理的实质是管理学生,被管理的主体人,那就要了解人的心理特征。如何有效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正确的运用心理学的策略,成为管理学生和管理班级的关键。下面分而述之:

一、班级管理中的班主任的定位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德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而主要对象是人,即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班级管理是一种活动过程,它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关系。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要教师,是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班主任如何在管理班级时候如何定位自己,影响甚大。要正确、科学的定位班主任在管理的作用,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勇于担当改变学生的职责。

班主任虽然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既要承担学生各种要求带来的压力,还要承受学校的管理压力,这些压力使很多班主任疲于应付,身心疲惫。而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化,又给老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和变数。教师经常辛辛苦苦做很多工作,但因环境影响,效果不够明显,以致经常充满无力感。很多老师因此视班主任工作为畏途,逃避班主任工作。但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责任,班主任工作也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就放弃自己的责任。这是教师这个职业的要求和责任。

2、科学地了解和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以笔者一直所任教的中学生为例,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过渡性、闭锁性、自尊心强、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中学生很敏感、很容易胡思乱想,老师和同学的一点小的行为变化可能就会引起他们各种猜测,并随之引发喜悦、焦虑、抑郁等各种情绪状态。作为班主任老师,除了学习方面的特点,还要注意中学生的一些独特之处。中学生既容易被新异刺激吸引,又渴望组织的归属感。教育者应该考虑青少年在智力、情绪、社会性发展上的多种需求,把学校建设成安全、支持性的社会型组织,满足青少年的社会渴求,避免学生因为冲动性强、抑制力弱、追求新异刺激而形成吸烟、饮酒、网瘾、吸毒等不良行为。

3、班主任努力争取做一个有影响力的老师。

班主任如何能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对学生有影响力的老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常常受更有特权、更有经验的人影响。拒绝别人是一件难事,拒绝权威的要求更难。当你把较强的专业能力展现在学生面前,你的学生会信服并执行你所要求的。笔者在2010年担任本校九年级某班班主任时候,上的第

一节化学课,就直接把自己近年来在化学科教学上所取得的成绩拿来和学生分享,学生被笔者在化学科的教学成绩折服,特别是得知自己的老师是全市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时,学生马上表现出十分的敬佩和崇拜,这为今后的的教学和班级管理打下基础。

其次,要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

再次,争取做学生心目中重要的人。中学生的大脑额叶尚未发育成熟,执行控制能力不足,容易情绪化,并且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加工信息多使用情绪通路。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容易受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影响并能左右其思想和行为。成为学生心目中重要的人,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阶段,学生最信任的应该是自己的朋友,容易沟通和愿意倾吐心声的也是朋友。为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多尝试用和朋友交往的方式和学生沟通。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和容易向老师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双方能互相理解、互相欣赏,共同面对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班级管理中的影响策略

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有良好的管理,事情才会有头有绪,集体才会像一架健康的机器有序地运转。而班级的管理主要靠的是班主任。

如何管理班级,成为班主任最头疼也是最费神的事情。而班级管理的水平也直接反映一个班主任的综合能力水平。笔者认为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围绕几下几方面开展班级管理。

1、脑的法则:从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出发。

人的行为受主观意识的支配,改变主观意识,就能很容易改变人的行为。一般的班级难于管理的学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受成绩不理想、纪律差等方面影响最大。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从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开始。其中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赞美学生。通过赞美培养其自尊,通过赞美让其失调。

笔者在2009年担任九年级某班班主任,该班是全校班风学风最差的班级。刚接手时候,的确在为如何管理好班级、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犯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笔者发现该班的学生其实学习能力不错、学习方法也很好,只是因为七年级下学期开始,该班出现短暂的纪律差的情况而被级里和学校点名批评过,而任教该班的部分老师也因为这事而开始改变对该班的看法和态度,甚至讲出和让学生丧失信心的话语。学生因此而变得信心不足或者放弃了学习,久而久之就形成现在这样的班风学风。了解这些情况后,笔者先从几个成绩还算可以的班干部身上着手,通过和他们谈话交流,不惜言辞的表扬他们的优点,而且表达自己很肯定的认为他们是好学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能带领全班同学进步。几个班干部听完老师的赞美和肯定,多表现出很激动。他们都觉得自己总算有人肯定和表扬了,信心也回来了。当即表示以后会更加努力学习,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以点带面,在往后的教育教学中,笔者抓住一切可以的机会,经常表扬和肯定全班的表现。一个学期下来,该班的班风和学风有了很显著的改变,学生的信心回来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很多,纪律性也变好了,成绩自然也跟上来了。

2、心的法则:从情绪情感出发去教育管理学生。

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决定了中学生的脑容易受到新异刺激的影响,青少年更容易受到自身情绪、而非逻辑本身的支配。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绪特点,从情绪情感出

发去教育管理学生。从心理学原理上讲,人情绪的两阶段:由生理唤醒到认知归因。青少年情绪特点:易激惹,两级化,班主任可以利用一些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情绪,并在学生激动时实施教育。

笔者多年担任班主任,都是充分利用学校一些集体活动来运用上述方法来教育学生。在担任2008届某班班主任时,发现该班的班级凝聚力不够、学生的班级集体观念不强。笔者就利用了该年的校运会,当有自己班同学参加的比赛,笔者亲自为学生加油打气,而且在情绪表现上较为激动、夸张。学生见到班主任都如此紧张投入,情绪也上来了,跟着一起呐喊助威。特别当自己班学生取得好成绩时候,师生都激动的相互庆贺、打打成一片。此情此景,师生的距离近了、学生的情绪也完全放开。见时机成熟,笔者就对学生讲述班集体观念的重要性,并告知学生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理应也为班集体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样的班级才有活力、有激情,自己才能在这样的班集体中体会到集体力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学生通过亲身的体现,在去感悟老师所教育的,自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比在教室里和学生空谈集体主义教育所带来的效果好得多。

3、脸的法则:从班集体、社会的压力去管理学生。

从心理学原理上讲,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认可,青少年更在乎别人的看法。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些原理对学生和班级进行管理。在笔者的实践中,认为以下的一些做法比较有效。

一是树立榜样。通过榜样,引发依从,树立榜样,告知学生如何“不丢脸”。笔者在担任2007届某班班主任时候,该班很大部分学生不太注意遵守学校的仪容仪表要求,经常不佩戴校卡、不按要求整理发型。笔者先从自身开始,把自己的头发整改成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学生装”,并告知学生这样的发型其实很精神、很适合学生。同时,在很多场合多次表扬那些能按要求整理发型的学生,让那些不整改的学生感觉到来自班集体和老师的压力,而且让他们感觉到身边的榜样是自己要去学习的,那少部分学生就自然会跟随大部分的同学去整改自己的发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是利用好“人情”。从心理学角度讲,当人们被赠予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时,会立即感到回报的意愿。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候恰当给学生面子,让他欠你“人情”,学生自然很乐意回报老师。想学生付出,必须先给予。笔者在2010届担任班主任时候,一次自习课去教室巡视,发现一个平时纪律很散漫、成绩也不理想男生在低头玩弄手机。按照学校的要求,学生是不允许携带手机回校的。当时那男生十分紧张,不知如何处理。笔者见状并没有马上“大发雷霆”,处理那男生。只是面带微笑轻轻的叫他出来,然后在走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很友好的和他说:“学校的规定你是知道的,或者你今天是有特殊情况要带手机回来,但也不能违反学校的规定。带回来还在课上使用,那就更不可原谅!完全可以处分你!”男生马上很惊慌的解释,承认错误承诺今后绝不会再犯,请求笔者“放过他一马”。笔者抓住此时学生的心理,很大方的说:“知错能改,不错啊!我可以不处理你,但你欠我一个人情哦,应该知道以后怎么做吧?”男生当即表示会改掉纪律散漫无心向学的坏习惯,用实际行动和成绩“还”我人情。经此事后,那男生真的改变自己,认真学习,在中考当年中,不可思议的考上了区内一所高中。

4、体的法则: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出发去管理。

行为因强化而增加发生的概率。习惯养成不易,但一旦养成改掉就更难。班主任管理班级可以从这方面着手,通过一些强化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管理中那些行为可以强化呢?笔者在实际管理中,认为班级的常规工作可以用来强化管理。例如:班级的清洁卫生工作、作业检查制度、课堂纪律管理制度等。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收效甚佳。

三、班级管理中的情境策略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懂得谁去管、如何管,更应该懂得何时管。从教师的管理行为上可以分为指挥性行为和支持性行为两种。指挥性行为是直接告知学生做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

去做。支持性行为是不直接给学生答案,鼓励学生,你可以做得到。班级管理中何时管也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同的时期要用不同的方法去管。

按照班级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阶段:组建阶段、磨合阶段、规范阶段、业绩阶段。四个阶段各具自己的特点,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所差别。班主任可以可以根据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管理行为进行管理。

组建阶段,一般是指学生入学按学校要求分班或者是一个班主任中途接手某一班级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而在风格上“组建”班级。以一般的初级中学为例,组建阶段实际多指学生在七年级时候的班级。学生刚从小学步入中学,思想和行为上都难于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需要缓冲的适应期。班主任在这个时候管理就要使用指挥性管理方式,要直接告知学生做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并要求学生坚决的去执行。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自我分析、处理问题能力较差,这样的管理方式既让学生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也让班主任的管理收到很好的效果。笔者在2010年8月份作为学校德育处的代表,到七年级某班指导新生学前教育工作。发现该班班主任在管理学生中过于相信学生的自我思考、处理问题,较为民主地放手让学生处理班级一些事务,结果收效甚微,部分工作甚至不能完成。笔者告知该班主任,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决定其不能很好的独立完成这些工作,建议由班主任直接的指挥学生该如何做,效果会更好。班主任采纳后在去实施,果然比之前的效果好多了,该班新生培训工作也得以顺利完成。

磨合阶段、规范阶段,一般是指学生在班主任和班级的管理下,不断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逐渐形成一定的班级制度或者班级文化,并能适应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习、生活等。在此两个阶段,班主任的管理仍以指挥式管理为主,但可以恰当使用支持式的管理方式。逐渐放手把一些学生能处理的事情,例如考勤、清洁卫生、课堂纪律管理等,交由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能发挥学生作为班级一员的主人翁作用,减轻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负担和压力。

业绩阶段,一般是指班级的各项制度和管理相当的完善、规范,能形成很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在此阶段,班主任的管理完全可以用支持式,甚至是授权的管理方法。学生经过前面三个阶段的适应和锻炼,能很好的独立完成很多班级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可以大胆的把班级管理的任务主要落在部分学生身上。例如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等。班主任只要监控学生的管理过程,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能达到“遥控”管理的效果,大大减低班级管理的难度和负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班级管理的工作虽然繁琐、复杂,难度大。但只要班主任能善于分析并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管理,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班级管理既是一种体力劳动,更是一种脑力劳动;既要科学,更要艺术。

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张传燧 石雷主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刘益民 程 甫 刘耀中主编 科学出版社 《班主任叙事——讲述你的教育故事》韩东才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策略》 迟毓凯

《班级管理的心理学原则》 孔凡雷 高灵芝 2004年第4期《教育艺术》 《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班级管理的制度创新》 王笑 2009年第19期《文教资料》

下载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管理班级(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管理班级(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

    浅谈农村班主任怎样管理学生 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但以本人当班主任的经验认为:“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学生与班主任交往频繁,班......

    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

    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当一个班主任容易,当好一个班主任,管好一个班集体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一、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干......

    浅谈班主任班级管理

    浅谈班主任工作经验 于文彬 突然有一天,同学给我打电话说要二十年聚会,我才发现自己已经为人师二十年了,不禁感慨万千。也是,我教的学生与我的年龄相差越来越多了,最开始差三四岁......

    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浅谈

    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浅谈惠安堡中心小学三(2)班王爱珍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工作千头万绪,学校的大部分工作都与班级管理有关。若单纯依靠班主任一个人管理、跟踪,即使一天2......

    浅谈班主任班级管理

    浅谈班主任班级管理 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个基础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它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的核心,是“一家”之长。而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

    浅谈班主任班级管理

    浅谈班主任班级管理 于文彬 突然有一天,同学给我打电话说要二十年聚会,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当了二十年的老师了,不禁感慨万千。也是,我教的学生与我的年龄相差越来越多了,最开始差三......

    班主任班级管理浅谈

    班主任班级管理浅谈学校是育人的摇篮,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主角”。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他(她)担负着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祖国培养小康社会建设者的......

    浅谈班主任如何加强班级管理

    浅谈班主任如何加强班级管理 海伦市向荣中学:刘立波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我很注重班级建设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搞好班风建设,而要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