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市寺家庄镇西龙贵小学 张海茹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2013年3月份我参加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聆听了许多心理教育专家的讲座,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任俊教授作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启发。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思潮,“是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的科学”,对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体特征及促进它们发展的制度体系开展科学研究,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主张能够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做出解读,从而激发人的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实践中进行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
二、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首先,教师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作为学校教育者,自己的行为和心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学校和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精神状态都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班主任的心理状态,乐观、开朗的情绪会带动感染班级学生的情绪,有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促进他们积极地面对生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投入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1、要尽力营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包括班级具有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激发活力的竞争机制、有坚强的班级领导核心。作为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要千方百计打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
2、发挥学生主动性,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环境。
积极心理学坚持人性本善的人性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良好的愿望,都有积极地力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力量,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坚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要懂得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共同管理班级。例如,班级日常卫生工作,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在这项工作中,有的班主任就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他们给学生“加官进爵”,如窗户长——负责每天擦窗户,门长——每天擦门,讲台长——每天整理讲台……同样是搞卫生,但是换了一种思路,效果完全不一样。多了一个称号,学生或许会变被动为主动,做值日也有了荣誉感。教师充分运用积极的激励手段,让学生获得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荣誉感的积极情感体验。
3、充分利用班队课,开展系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班队课是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要把平时观察到的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用积极心理学的办法加以解决。团体辅导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本班实际情况,策划一系列的主题班队课,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兴趣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积极地自我认识,主观幸福感等等。班队课的实施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关键,但是每一节班队课的主题并不是随便确定的,而是要针对本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来设计。比如,班级有一部分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那么班主任应该着重设计一些增强社交能力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技巧。如果学生在某一学科学习兴趣不高,班主任可以召开一个座谈会,把科任老师、学生集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学习兴趣等。这样既有针对性的解决本班级存在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最后,在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解决问题的实操。
1、树立榜样,为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确定方向。在每个班级中都有调皮捣蛋,小毛病不断,让老师们头疼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大多老师要么苦口婆心,要么批评斥责,但是都不见成效。我认为这样的学生是非观念较差,不知道如何做是好的,如何做是不好的。抓住这个特点,我在班级中树立榜样,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对象,并且广泛封号挂牌,如“学习标兵”“纪律之星”“文明礼仪之星”“劳动小能手”等,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主动性,让学生的不良习惯在熏陶中改变。
2、、放大优点,激励学生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学生的优点有许多,有些优点特别明显,而有些优点则不太明显,这无疑需要班主任细心认真地观察,不要让学生的优点从自己的视野中溜掉。发现了学生的优点,哪怕是一点点幼芽,作为班主任的都要细心地加以保护和培养,并千方百计地放大这些优点。例如,我班开展的“优点大轰炸”活动,每周抽选出两名学生,让其他学生找出他们的优点,学习他们的优点。有一次抽上了房波文同学,他跟我说他没有优点,到时同学们找不出他的优点,多丢人呀!我抓住时机,跟他说:“你有优点,老师看到了,你正直、不斤斤计较、上课遵守纪律、做事认真负责,这么多优点只是你自己没发现。”他点了点头。这些优点,往往是同学们也不易发现的,我就给他出招,在这一周内,让他多做好事,上课积极发言,把作业写得更好,引导他把优点外显化,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乐观的心理品质。
3、学会宽容,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犯错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班主任,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的错误和不良行为,应该帮其分析原因,正向引导其行为的转变,教给其正确的做法。学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在班级中普遍存在,对于这样的学生,有两种教育方法:一种是批评斥责惩罚,另一种是宽容理解帮助。哪一种教育效果好呢?经过我的实践发现,后者明显好于前者,并且后者易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杨宗贺和郭乐琪是我班里不完成作业的典型人物,以前我一发现他们不完成作业,就一味地批评:“你就知道玩,为什么不写作业,再贪玩就别上学了。”然后罚他们重新写几遍。结果,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老师让他做什么都不情愿。在接触了积极心理学之后,反思自己,我改变了教育方法。我先问清他们不写作业的原因,再把期望放低,要求写两遍的作业,让他们写一遍,他们真的完成了。我从这里看到了一线曙光,我进一步鼓励他们,在他们的作业上批示“你写完了,真能干”“你能写的更好”“评为星级作业”,逐步使其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现在这两个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凡是我的语文学科作业都能完成。何乐而不为。
以上,是我的个人体会,比较肤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积极心理学追求人类获得幸福生活的内在理念,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人类自身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维度。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引进班主任工作中,对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等都有积极作用,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育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第二篇:积极心理学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班主任工作艺术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目前,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班级管理的研究已经很多,也有很多的班主任进行了实践。但在研究的对象上,关注中职学生的不多;在研究的内容上,很多研究都关注病态心理和行为问题,对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关注较少。
导致社会上很多人,甚至是中职班主任对中职学生产生认识的偏差,认同感较低,有的老师甚至认为中职学生就是一群“少年犯”,也有的班主任讲:在中职学校当班主任,有效的班级管理就是女生不“生”,男生不“死”。这种极端思想导致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一直停滞不前,导致中职的教育停留在关注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放大中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中职班级管理也就依然停留在“管”住学生的低级阶段。所以改变这种状态,班主任要学会用积极心理学来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和专业性。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因此中职班主任运用积极心理学来管理班级就是要用开放的心态接纳学生,欣赏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发现学生的潜能并且帮助学生挖掘和展示他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自信和幸福,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一、班主任要用健康的人格熏陶中职学生的情感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C.W.Mills)提出“重要他人”的心理学概念,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中职学生的重要他人可能是长辈、亲人、朋友、老师。但作为中职学生的班主任,假如能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那么,这个班级的管理就比较容易成功。所以具有积极人格的班主任能给学生提供示范和榜样,熏陶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使工作事半功倍。经过很多人的研究:中职学生喜欢的班主任是:有绝活,专业能力让人钦佩的老师;有个性,人格魅力让人喜欢的老师;有共同语言,能理解学生的老师。但我们更肯定的是班主任首先要有爱,有爱才能促动学生的情感;其次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让学生信服;再次要有能力,有能力才能让学生钦佩。
二、班主任要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中职学生的问题
中职学生由于受多方面的原因的影响,厌学、抽烟、冲动、狂暴、人际冲突等不良行为较多,这些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但班主任首先要用积极心理学指导自己的思想,学会换一种角度看问题,作为中职学生,他们内心同样渴望幸福,渴望被认同,渴求进步,渴望能学有一技之长,渴望自己成长。他们一样具有积极的潜能。班主任要从积极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望效应”告诉我们,班主任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多赞美赏识,多信任鼓励,并对学生怀有期待,学生就能变得自信,增强自我价值,并产生积极向上的推动力。在我的班级里,我也运用了期待效应进行班级管理,比如把班名叫“未来之星”,建设班级目标是“温馨、进取、和谐”,经常性开展“赞美我的同学,我的老师”的活动,随时发现班级每个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贴上美丽的标签”。由于班主任的激励和信任,班级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
三、班主任要用科学的态度来解决学生的问题
中职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情绪的冲动、学习的无力、自我中心等问题,导致学生行为出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作为中职班主任,要乐观看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这些问题。用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解决学生的问题。
(一)乐观看待学生行为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中职学生由于情绪冲动狂暴容易产生行为冲突,如打架斗殴、校园暴力,人际不良等。班主任要理智对待,积极寻找智慧的方法,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可以采用同伴辅导,结对帮扶,找优秀学生暗中助力等方法。因为中职学生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防止学生一出事就进行“有罪归因”,从而影响了班主任的判断和思考能力。学生的行为问题是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导致的,班主任要放宽心,吸取教训,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处理,让学生顺利过渡青春期,这样的班主任也能坦然幸福地开展班级管理。
(二)冷静分析学生的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良,表现成学习无力。但班主任换一种角度看,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活动能力却不差。所以要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来引领学生的学习。比如用实践法,翻转课堂的方法,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当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开拓有赖于班主任树立积极开放的学习态度。当班主任开放积极,班级自然也开放积极了。
(三)努力建设合力育人的桥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要科学分析学生的问题,找到解决学生问题的关键。就要主动构建“合力育人”的立交桥。有些班主任消极对待学生的问题,甚至埋怨学生家庭,埋怨学校,埋怨社会,这些都没用。唯有主动探寻、积极建设、合力育人,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班主任要用积极的方法培养中职学生的能力
(一)开展班级民主管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班主任要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的积极性,开展班级民主管理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班级民主管理的两条途径:一是共同商议解决一些班级问题;比如让学生一起制定班规,班级目标,商量班级的各种事情。二是班级的同学都有管理班级的义务和权利。比如学生可以对班主任、班干部或任何一个人提意见,经过班级委员会调查,研究并加以改进;再比如班集体评优,每个同学可以写好自荐材料,结合综合表现的分数,再结合讨论的意见。班级管理中,公平、公开、公正就是民主管理的主要做法,能提升学生对班级的热情。从而达到更好的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二)从“心”出发,激发学生的潜能。
积极心理学提倡要信任,尊重学生,提倡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遵循“师生共同成长,共享幸福”的理念。所以班主任要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心”出发,开展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如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可以多开展体验性的活动,或者开展各类专业技能和生活技能比赛;中职学生活动能力较强,可以采用“唤醒教育、活动教育”来点燃中职学生心中的激情,开展团体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增进学生在团体活动中了解别人,促进人际的和谐。另外,中职学生思维活跃,也可以通过讨论、扮演、讲述、自我反省等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会学生探索自己的方法;中职学生职业目标明确,可以重视实践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品质,如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企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积极心理教育的指引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关注学生的“优势”,搭建展示的平台
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关注”,关注学生的积极面。每一个学生就像一朵花,开花的季节和花期不同。班级就像是学生成长的肥料。所以班主任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优势,并提供养分让她灿烂绽放。比如,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建立兴趣小组,既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培养合作意识;经常性在学生中挖掘各种各样的榜样,分享榜样的故事,如孝亲敬老榜样;勤奋学习的榜样;多才多艺的榜样,助人为乐的榜样,阳光健康榜样。也要相信学生可以做好很多事,并把事务性的事交给学生来完成,让班主任留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研究。促进班主任与学生彼此的合作和提升。在班主任敢于放手的班级里,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更独立、更肯干、更能干。从而让学生在工作和展示中更自信、更积极、更幸福。
第三篇: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字数:2449 来源:文理导航 2015年6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 要】为了帮学生在完成繁重学业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就需要在学校中开设相应的心理课程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积极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活动充分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到积极情绪带来的主观幸福感,同时还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认知体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和发展各项综合技能和素质。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本文中,将具体的介绍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教育实践;运用方式
积极心理学作为最新的心理研究方式,主要是以培养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价值观、积极的生理健康为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的根据学生所处阶段的发展特点,给予积极的价值取向指导,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事物,克服缺点、正确的解决心理问题,营造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以由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为首的诸多社会科学家共同提出的全新理论,相较于之前的心理学来说,积极心理学更加关注人类的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积极向上的品质,并研究人类的积极情绪感悟、积极认知过程、积极的性格特征等方面。不同于以往心理学偏向心理疾病和障碍的研究,而是将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以及积极的心理状态方面,是一门旨在全面促进个人、群体和社会相互促进发展并趋于完善的科学。
——《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咨询企鹅:1624575606
二、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1.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发挥学生个性优势
世界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一句话“积极地心态决定人的一生”,而积极的心态主要是指自信、进取、诚实、创新、谦逊、自我调节以及抗压能力等。而在当今这个社会,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推进,家长们都有着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这就间接导致学生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都比较的大,同时,由于学习压力的存在,使得许多学生的个性优势被压迫。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并且在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之中,还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例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专门开设心理课程,在心理课程上,教师向学生传输一些积极乐观的信息,并向学生简述“张海迪”“海伦凯勒”的故事,告诉学生,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不要畏惧失败,只有积极向上的面对人生,才能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2.增强技能训练,提高心理抗挫能力
虽然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到了学生耐挫力的培养和积极处理事情的方式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但是对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的投入是大大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的,特别是心理训练活动方面,往往将学生的情绪和体验置于忽视的地位。要知道,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大大的增加人们的满足感,而满足感的增加又将会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和活动力。对于学生来说,激发其积极的情绪体验不仅能提高相应的教育教学质量,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更能促进他们的积极人格的养成与完善,磨砺出能够自如应对其面对困难时的人生态度。在这个物欲横流、压力巨大的社会中,只有内心的强大,心态的积极,才能够不被消极的因素影响,才能够以最本真的自我继续的奋斗。例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专门安排心理专业的教师来进行对学生的心理调节技能培训,教导学生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情,排解自己的压力,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3.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积极的道德人格
积极的道德人格是指人们为追求某一道德规范原则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而要想培养积极的道德人格,就需要将积极心理学贯彻其中,因为积极的道德人格的形成与积极心理学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人格,首先,需要向学生灌输自身的尊严、价值等,并要求学生能够自觉地履行道德责任,并按道德规范继续进行生活和学习;其次,矫正学生扭曲的道德价值观,因为社会的物欲横流,使得一些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开始扭曲甚至变形,因此,必须要运用积极心理学来矫正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但是仅仅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要利用情景,让学生换位思考;最后,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要想不迷失,不再一次的犯错,就必须要增强学生对于道德的判断力,因此,必须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标准,并就学生们常见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以解开学生的道德困惑。
4.师生共同努力,提升积极心理学教学效果
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可以充分的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促使学生和教师携手共建和谐校园。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参与者,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乏的客体,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得他们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和作用,就能形成最有效的资源。在塞里格曼等人看来,心理健康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无论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化程度存在的差异有多明显,建构心理健康的能力是每一个青少年所共同拥有的。所以,灵活的掌握积极心理学能够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与家庭乃至社会融合,从而使得学生接受的教育能够更好的符合社会及人类的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是人类追求幸福生活、和谐生活的指路明灯,它不但能够时刻的警醒人们,还能够为人们指引正确的道路,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和维度。因此,将积极心理学引入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刻不容缓,【参考文献】
[1]林潇骁.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对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2]丁翠翠.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J].华中师范大学.2006-05-01
[4]刘洁.积极心理学及其在大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运用[J].高校辅导员.2009-05-18
(作者单位:重庆市杨家坪中学)
第四篇:心理学在基层中队工作中的几点运用
心理学在基层中队工作中的几点运用
摘 要
心理素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精神基础,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成长与进步。心理素质是官兵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队战斗力的构成因素之一。消防部队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考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官兵战胜困难、完成使用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心理学 基层 运用
心理素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精神基础,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成长与进步。心理素质是官兵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队战斗力的构成因素之一。消防部队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考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官兵战胜困难、完成使用的前提条件。而且在消防部队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更可以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官兵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学的学习和掌握,对于每名管理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心理学在基层中队的运用作简要论述。
1.在思想教育当中的运用
思想教育中,不同的思想教育者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除其它原因之外,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他们是否掌握了思想教育的方法和艺术。1.1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是消防官兵思想教育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具体方法之一。它是指教育者通过阐述某种思想理论,启发开导教育对象,以理服人的教育方法。消防官兵思想问题的存在,是一个在主客观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逐步积累的过程,就如消防官兵要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样,它需要以对某种理论的认识为基础、经历感情接受和理智的支撑才能达到,所以,消防官兵思想问题的解决,绝不能强制、压服、乱扣帽子的方法解决,因为人的思想认识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产生飞跃。而这也正是循序渐进、进行耐心细致的说理教育存在的必要性。1.2典型教育法
典型教育法就是宣传和树立典型,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进行示范,引导和激励官兵学习、对照和仿效的动机,提高官兵认识的一种教育方法。心理学的发展说明:人的行为普遍地会受到模仿这种心理机制的作用。人自发地具有互相模仿和重复别人行为的趋向。典型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充分发挥了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中,在社会一定方面、一定范围、一定期间内的具有代表性的价值取向,其示范作用与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历史任务相吻合,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思想共鸣,具有强烈的感染、激励和带动作用,可以引导人们自觉模仿、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般典型教育中的典型是先进的典型,如:雷锋、苏宁、张思德等先进人物事迹就是我们的先进典型,能起到感召、激励和催人奋进的示范作用。但有时我们也把那些反而的或落后的典型作用我们警示教育,这是一种特殊的典型教育,可以使人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警钟长鸣。1.3后进转化法
信息化时代,由于官兵个体认识能力、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再加上信息传播的速度比较快的特点,所以在思想、工作上总会出现先进与落 后、正确与错误、积极与消极的现象,会存在一些缺点、毛病比较多的后进官兵。后进官兵在军营的人数不多,但影响较大,做好这部分官兵的思想转化工作,是消防官兵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后进转化法就是要引导官兵通过自我思想的矛盾的不平衡,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诚悔过,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做出正确的行为转化过程。后进官兵身上有着各种不良的表现,有的自卑多疑,有的冷漠孤僻,有的意志薄弱,有的自制力差等,这些表现是在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消防部队工作中的实际因素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逐步产生出来的。所以,后进官兵的转化过程,一般时间比较长,比较复杂,充满着思想斗争的激烈性、后进思想和行为变化表现的反复性等特点。做好后进消防官兵的转化工作,应根据每个后进官兵的心理特性,采取切实可靠的办法和措施。
2.在心理疏导方面的运用
随着部队的发展,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也日益增多,特别是青年官兵由于生活阅历浅、自理能力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等原因,在遇到个人愿望受挫、家庭婚恋发生变故等困难和矛盾时,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严重者更能引发心理疾病。因此引导青年官兵正确对待,不断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便是巩固和提高中队战斗力的一项重要保证。2.1消除“自我痛苦”
基层中队,官兵因为工作、训练、生活琐事的不如意,极易引发内心世界的“痛苦”反应。无论由何种原因引起的痛苦,其共同的情绪体验是陷入感情上的悲哀、矛盾和忧虑而不能自拔。心理学上对这样的痛苦体验分别定义为“干净痛苦”和“肮脏痛苦”。“干净痛苦”是指那些确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利事情所引起的痛苦体验,对痛苦只是单一对事实的回顾性记录。而当不利后果得 到修复,人们则可迅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肮脏痛苦”是指如果犯了错,却沉浸在对错误和错误所造成影响的思考中,对事实反复的持续性回忆。当发现自己一再使用“应该”、“为什么”这样的词的时候,“痛苦”应付形影不离。
当官兵出现“干净痛苦”的情况时,不能抓住他们的“错误”不放,求全责备。而应该教育、引导他们接受痛苦的事实,控制自己的情绪,把自己从事实中、痛苦中解脱出来。一是适度宽慰他们。“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眼前看坏事情,长远看可能是好事情。因此,要多看看“积极面”,学会自我安慰。二是鼓励他们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残酷或不利的现实,要这样告诉他们:丢失的东西,虽然不再属于自己,但自己可以再去寻找、创造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三是善于倾听官兵心中的痛苦。当所犯错误对官兵自身或单位的利益造成不良影响时,官兵往往会表现出“追悔莫及”和强烈的自责。这时,应及时倾听官兵心中的忧愁苦闷,更多地理解、同情和帮助他们,用大家庭的温暖把他们的痛苦减轻和稀释。2.2消除焦虑障碍
焦虑是人类生存的一部分,所有人都会感到一些适度的焦虑,而适度焦虑是一种适应性反应。然而我们有部分官兵却会在大部分时间里感到焦虑,对这些人来说,这种焦虑就不是适应性反应了,而是给这部分人带来极端苦恼的来源。
2.2.1焦虑障碍的基本概念
焦虑障碍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
焦虑障碍,旧时和躯体形式障碍、分裂性障碍一起统称为神经症。神经症这个术语是由18世纪的英格兰医生William Cullen在描述能产生“神经性”行 为的神经系统时提出的。在整个19世纪,人们认为有严厉和自挫行为的“健康人”是神经质,这些健康人是一些未查明的神经机能障碍的受害者。20世纪初,这种生物学观点逐渐被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所取代。他认为,神经症与器质因素无关而与焦虑有关。当被压抑的观点和冲动要进入意识层面时,焦虑就作为自我的危险信号而产生。神经质行为就是焦虑的表现。2.2.2焦虑障碍的三个基本成分
焦虑障碍即一个人在对未来事件无法预测结局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焦虑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
一是以紧张的主观报告。焦虑障碍患者会主动报告紧张、忧虑、恐惧和无能力应对的预期。
二是行为反应。焦虑障碍患者通常会回避令其害怕的情境,同时语言和运动功能爱受到损害,执行复杂认知任务的能力也受到损害。对恐惧情感的回避,语言和动作机能的减弱,使患者难以从事复杂认识任务。
三是生理反应。焦虑障碍患者在生理上的主要表现为肌肉紧张、心率和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口干、恶心、腹泻和眩晕等。2.2.3焦虑障碍的几种治疗方法
(1)系统脱敏法
对于焦虑,行为主义者发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技术,通过逐渐暴露刺激物而达到降低焦虑的目标。其中一项经典技术就是系统脱敏法。首先,患者拟订一个焦虑的等级表——一个对引起焦虑的刺激进行由低到高排列的表格。然后,治疗者教病人深度放松肌肉。在这种放松的情境下,他们按由低到高的顺序逐个想象焦虑情境。在治疗的后期,他们能够想象最能引起焦虑的刺激物而仍处于放松状态,即一种能够泛化到现实生活情境的理想反应。(2)冲击疗法
在冲击疗法中,患者被迫面对他们恐惧的物体和情境,而没有实施放松训练,也没有逐步建立焦虑等级,要求患者明白这些事物是完全无害的,从而最终停止对这些物体可情境的害怕。
(3)患者中心疗法
人本主义最流行的疗法是由罗杰斯首创的患者中心疗法。他认为,有心理障碍的人需要的不是分析或建议,而仅仅是“听”——就是另一个人的真诚理解和尊重。因此,患者中心疗法最为关注的是患者的真实感受。罗杰斯等人指出,治疗者通过对患者表现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营造一种真诚接纳和关怀的气氛,有助于让患者感到安全,从而使他们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想法及情绪。当患者最后经验到真正的自我——即信任他们真正的天性,而且信任诚实和轻松的自我时,他们的焦虑或其他功能失常的症状将会消失。
综上所述,心理学在基层中队中有很广泛的运用,也存在很大的前景。但心理学不能代替思想政治工作,心理问题的真正解决必须依赖于思想政治问题的根本解决。因此,在加强官兵心理疏导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官兵思想上、认识上的启发和引导,把心理调适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家庭、部队、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问题预防体系,使军事行政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卫生工作协调统一、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施国文,《消防部队心理训练教程》,云南人民出版社。
2、《政治指导员》杂志社,《政治指导员》,2008年。
3、刘毅,《变态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五篇:心理咨询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也感谢领导的信任,让我年年担任班主任。下面我就讲讲自己对于班主任工作的体会和一些具体做法,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包涵。
想到开学后很可能要担任初一新生的班主任,于是暑假里我重温了《班主任,青春万岁》这本书。(播放PPT)书中的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是这么说的(播放PPT)“作为一名身处教育最底层的班主任,我知道自己没有任何权利,但是我又拥有无穷大的权利。因为,我有六十多个孩子,我有一间独立的教室,我有整整三年的时光啊!三年,如果我们愿意雕刻一件东西,即使困难太大,无法将之雕刻成为精品,但是也应该初具雏形了。”是啊,如果班主任能花上三年的时间用心陪伴着一批学生成长,学生一定能成长为符合社会期待的人!
有句很热门的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班主任的陪伴始于你拿到新班级名单的那一刻。你的陪伴也许是一年、两年最多不过三年,毕业后学生会离开你,但是你的隐形陪伴是一辈子的,潜移默化也好,言传身教也好,班主任在带班级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而且深远。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走上教师岗位后,我常常会想起我的高中班主任肖老师。2000年,我读高一,开学初的一个晚自习,我们在埋头做作业,我的班主任是地理老师,正在讲台边上备课,后来他开始擦黑板,其实值日生在傍晚放学的时候已经擦过黑板了,我们觉得很奇怪。更奇怪的是,我们的班主任很用心地只擦半块黑板,这是要做什么呢?我们好奇地看着他。他让我们对比他擦得黑板和值日生擦得黑板,显然,肖老师擦的黑板干净多了。然后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做到把那半块黑板擦得如此干净的,我们都感叹肖老师对待这样一件小事都如此认真。在其他方面,肖老师也是认真细致,高标准地要求我们。16年来,我读完高中,读完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如今也是第十个年头,当年班主任教给我的地理知识我大部分已经忘记,但我时常想起他教我们擦黑板的这一幕,他的认真执着也一直影响着我。几年前的寒假,我去看望他,和他聊起这件事情,他已经毫无印象,他很诧异这么件小事居然给我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更令他诧异的是我居然在班主任工作中沿用他的许多做法,他说自己体会到成功的滋味,因为他的做法在很多年以后还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并且被他的学生效仿。他很认真地说我让他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因此,我也觉得能担任班主任,陪伴学生走过初中生活,尽管辛苦,但也是一件幸福而有意义的事!
接下来我想说的是如何做到有效地陪伴学生。班主任由于工作压力大,而且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教育学生的方式容易简单化,表现为:(播放PPT)一是与学生谈话时缺少耐心倾听;有时候甚至等不及学生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轻易下结论。(播放PPT)二是指责、批评、说教、评论较多;有个形象的说法就是习惯用食指,我们大家都知道,用食指指着对方是骂人的。(播放PPT)三是主观性较强,迫使学生接受自己的逻辑分析与价值观,有的教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是老师,我代表的是权威,你必须听我的。反思我的工作,我也时常这样,容易急躁,有时会控制不住要对学生发脾气。不过,我经常告诉自己,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现象,这些只是“学生的问题”(播放PPT),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生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把他们归类为“问题学生”。(播放PPT)这两年,我参加了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有意识地把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技术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我说说我的做法。
一、有效沟通,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沟通很重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播放PPT):“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我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下面三种方法:
1、学会赞美
2、基于事实,不要基于评价
3、以“我信息”代替“你信息” 我们一点一点来解读。
(播放PPT)总结:赞美的前提是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而不是讽刺挖苦,不然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2是基于事实,不要基于评价。(播放PPT)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要对学生的不可接受的行为进行实事求是的描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行为的描述,而不是对学生的评价,我们来看几个例子。(播放PPT)
3是以“我信息”代替“你信息”
我们先来感知一下这两种表达。(播放PPT)
看完这几组例子,大家显然能体会到“你信息“”与“我信息”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播放PPT)沟通过程中,当教师带着情绪(愤怒、焦虑等)以“你信息”表达感受和要求,就像伸出食指-----指责、数落对方的错误。这会激发学生自我保护的本能,他(她)会像刺猬一样竖起尖刺来防卫和反击。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增加两个人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背离沟通的初衷和重点,搞得不欢而散。所以“你信息”是无效的沟通方式
(播放PPT)“我信息”是一种沟通表达技巧,沟通时用有效的“我信息”可以使师生关系和谐。
(播放PPT)当学生出现了你不能接受的行为时,你可以选择先发送“我-信息”来表达自己,传递一份正面积极的影响。
(播放PPT)我-信息包括四个部分(播放PPT)
1、说出学生的行为(播放PPT)
2、分享你的感受(播放PPT)
3、表达你的需求(播放PPT)
4、发出你的请求
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这四个部分。
(播放PPT)例:一个学生早晨上学迟到一个小时,并且没有打电话向你请假。
“我信息”的沟通模式不仅可以用于师生之间,也可以用于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的沟通,尤其是父母与青春期孩子之间。
以上是关于有效沟通的三种做法。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心理学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针对学生的问题,我经常使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播放PPT)。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简称SFBC,是把焦点放在探讨问题不发生的状况,(播放PPT)就像一个“阴阳太极鱼形图”。(播放PPT)图中有黑白两部分,黑的部分指的是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播放PPT)白的部分指的是学生表现良好的时候(播放PPT)。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更关注学生“黑”的部分,想尽各种方法去修正,而SFBC则是从“白”的部分扩展,由于整个系统是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扩大,“黑”的部分就减少,整个系统的改变就发生。(播放PPT)这是系统观的理念(播放PPT)。参照SFBC理论,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重心是放在如何扩大学生的“白”的部分。为了达到目的,我采取积极关注学生的策略,对学生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也就是“白”的部分予以积极关注,从而使学生拥有正向的价值观,(播放PPT)因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种向上的动力,(播放PPT)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外界的帮助,他们可以生活得更好。我们来看看焦点理论的运用。
1.正向重构,聚焦解决而不是聚焦问题
(播放PPT)所谓的正向重构是指在面对学生问题的时候,教师找出问题中的正向意义。举个例子,学生说:(播放PPT)“老师,我考试肯定考不好。”针对学生的这句话,我们来进行正向重构,老师不妨这么说:(播放PPT)“你觉得考试取得好成绩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样的提问能引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学生思考过后能很容易发现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会按照相应的要求去做,只是在后期还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我们再来看一个正向重构的例子:(播放PPT)小美同学的人际关系非常不好,没有人喜欢她,甚至大家都不想和她坐在一起。我们把这个问题进行正向重构:
(播放PPT)(1)至少小美还愿意来学校。
(播放PPT)(2)至少小美有勇气面对同学的不友善。
(播放PPT)(3)虽然同学不喜欢她,不跟她玩,至少同学没有欺负她。(播放PPT)正向重构时从负向中找到正向的内容,目的是唤起学生自身的资源,便于学生对自己进行优势管理和潜能开发,因为每个学生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播放PPT)
2、寻找例外,发现小改变
上学期,我带初三毕业班,每天早上都要进行长跑训练。班级里有个女生李某,几乎每天到达早操位置之后都要系鞋带,等她系好鞋带,班级队伍已经跑了小半圈了,而她由于比较胖,根本追不上班级大部队,经常是一个人落在后面。我替她着急,有一天忍不住训她:“你怎么每天都要系鞋带?”她气急败坏地反问:“鞋带要掉我有什么办法?”她这么一回答还理直气壮。我似乎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鞋带掉了不系好就跑步也危险,万一踩到摔跤了呢?我只能说:“你把鞋带系紧点。”不过没有什么效果,她依旧每天重复着系鞋带的故事。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她的鞋带居然没掉,我心想我的机会终于来了,早操跑完步后,我很真诚地问她:“老师发现你今天的鞋带居然没掉,你是怎么做到的?”她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滔滔不绝地告诉我如何如何。她具体怎么做到的我已经忘记了,只是这次之后早操的时候李某的鞋带掉的次数少多了。这是因为她把焦点在了成功解决不掉鞋带的问题上,因此改变就发生了。班级里的另一名女生陈某,因为考数学前紧张焦虑影响她正常发挥而来找苦恼不已。我找她来谈话,我是以这样的方式提问的:“进初中以来,有没有哪一次数学考试你是不紧张的?”得到肯定回答后,我继续问“那你做了什么事情让自己那次数学考试前不紧张,你能具体说说当时的情况吗?”等等。
(播放PPT)运用例外提问时可结合鼓励和赞美,利用学生的一个例外,让学生发现自己也有成功的体验,然后仔细询问例外,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远比讲大道理有用的多,也不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或抵抗情绪。
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