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安徽理数考试说明

时间:2019-05-14 10:5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高考安徽理数考试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高考安徽理数考试说明》。

第一篇:2011年高考安徽理数考试说明

制定《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数学学科(理科)部分的依据,是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2011年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以及安徽省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实际。制定《考试说明》既要有利于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要求,符合安徽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有利于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考试说明》对安徽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学科(理科)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进行了诠释,并选编了题型示例,以帮助教师和考生进一步了解考试的性质、内容和要求。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II.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系列2和系列4中4-4和4-5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像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像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像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像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一观点或作出某项结论.抽象概括能力就是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正确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来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三)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四)几点说明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应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中。因此,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考查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学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要把握好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安徽省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加符合考生的水平,引导考生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考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6、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两个简单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

(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1.函数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含义。

(5)会运用函数的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指数函数

(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对数函数

(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3)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4)了解指数函数(,且)与对数函数(a>0,且a 1)互为反函数。

4.幂函数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2)结合函数 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函数与方程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与根的个数。

(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 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 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三)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定理

1、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定理

2、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定理

3、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定理

4、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

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定理

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定理

2、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

定理

3、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

4、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3)能运用定理、公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1.直线与方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4)掌握确定直线位置关系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圆与方程

(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2)能根据给定直线和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 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

(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2)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五)算法初步

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1)了解算法的含义和算法的思想。

(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

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輸入语句、輸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六)统计

1.随机抽样

(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2.用样本估计总体

(1)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2)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平均数和标 准差。知道平均数与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基本的数字特征。

(3)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4)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变量的相关性

(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

(七)概率

1.事件与概率

(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2.古典概型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八)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1.任意角、弧度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概念。

(2)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2.三角函数

(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 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0,2 ]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像与x轴的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 内的单调性。

(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5)了解函数 的物理意义;能画出函数 的图像。了解参数 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

(6)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九)平面向量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

(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

(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向量的线性运算

(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

(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3.平面向量的 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5.向量的应用

(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 问题。

(十)三角恒等变换

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

(3)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

(十一)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十二)数列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十三)不等式

1.不等关系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1)会从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 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 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4.基本不等式:

(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十四)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及其关系

(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

2、简单逻辑联结词

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的含义。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

(2)能正确地对含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

1、圆锥曲线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和简单的几何性质。

(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5)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曲线与方程

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十六)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和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

(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其平面的法向量。

(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和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计算问题,了解空间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十七)导数及其应用

1、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导数的运算

(1)能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y=C(C为常数),y=x,,y=x2,y=x3,的导数。

(2)能利用以下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符合函数(仅限于形如的复合函数)的导数。

常见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常用的导数运算法则

法则1:

法则2:

法则3: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2)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会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1)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2)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

(十八)推理与证明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演绎推理。

(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联系和差异。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3)数学归纳法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十九)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引入

1、复数的概念

(1)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2)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2、复数的四则运算

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二十)计数原理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排列与组合

(1)理解排列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组合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二项式定理

(1)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2)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式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十一)概率与统计

1、概率

(1)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队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

(2)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方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2、统计案例

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

(1)独立性检验

了解独立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2)回归分析

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的应用。

(二十二)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坐标系

(1)理解坐标系的作用。

(2)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3)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4)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2、参数方程

(1)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2)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椭圆曲线的参数方程。

(二十三)不等式选讲

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不等式.2、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

3、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

III.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

整卷共20-22题,含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四选一型的单选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理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和填空题共50%左右,解答题50%左右。

试卷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数学各部分知识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使得考查各部分内容基本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对考生的要求,考查选修系列2和选修系列4的内容约占35%。

试题应用合理的能力层次结构(试卷对能力要求的层次和占分比例),使得对能力要求的层次和占分比例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对考生的要求。

试题按相对难度即得分率()分为容易题(P为0.7以上)、中等难度题(P为0.4-0.7)、难题(P为0.4以下)。试卷应设计合理的难易结构(包括各题型的难度结构)。应发挥各种题型的区分选拔功能,每种题型原则上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以有利于考生稳定应考情绪,正常发挥考试水平。试卷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总体难度要适当。

第二篇:2011安徽高考数学文科考试说明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安徽卷考试说明·数学(文科)

I.考试性质

II.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系列1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略

(三)个性品质要求 略

(四)几点说明 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第三篇:2014年山东省理综高考考试说明

2014年山东省理综高考考试说明

2014-02-21 09:49:18 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 有0人参与

单选每题增加1分,第Ⅱ卷不再划定各科题目数量

理科综合科目考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

物理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必考内容为物理

1、物理

2、物理选修3-

1、物理选修3-2,选考内容为物理选修3-

3、物理选修3-

4、物理选修3-5。

化学必考内容为化学

1、化学

2、化学反应原理,选考内容为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

生物必考内容为生物

1、生物

2、生物3,选考内容为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300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物理7道题,每题6分;化学7道题,每题5分;生物6道题,每题5分,共20道题,107分。其中化学、生物题为单项选择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

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其中物理56分,化学53分;生物48分,共157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的3个选修模块、化学的3个选修模块、生物的2个选修模块,共8个选修模块,对应命制8道题,每题12分。考生须从中选择1道物理、1道化学、1道生物试题作答,共36分。化学:题量增加,做题速度要提高

化学试卷的分值与分布与以往的山东卷和全国卷均不相同。总分由去年的78分变为今年的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个数没变,仍然是7个,共35分。第Ⅱ卷的必做题原来共3道大题,原山东卷共42分,原全国卷共43分,而今年为53分。第Ⅱ卷的选做题“三选一”不变,原山东卷每题8分,原全国卷每题15分,而今年每题12分。

分值的增加可能会带来以下变化:第Ⅱ卷必做题原来一共42分,现在增加了11分,尚不确定是增加一道题还是将分值分配到3道题中,无论怎样,题量都会只增不减。以往的考生普遍存在理综考试时间紧迫的情况,今年这个问题会尤其突出。

针对以上变化,在复习中,应该在往年复习模式的基础上增加理综卷的练习,寻找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与时间安排,进一步提高做题的速度与对题率。

第四篇:《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考试说明》最新解读

《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考试说明》最新解读

备受广大教师和考生关注的《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近日已经公布,各学科的命题考试范围与题型示例、考核目标与要求也随之新鲜出炉。和2013年相比,今年安徽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整体保持稳定,但也做了几点修改,具体变化解读如下。

1.在对历史学科考查的整体要求上,做了一点改动,即2013年表述的“命题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特征”,修改为“历史学科命题体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特征”。

2.必修模块“中国古代史”增加了“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一目。

3.必修模块“现代世界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栏中删除了“文学的主要成就”一目。

4.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删除了“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一目。

题型示例中,选择题总量不变,仍然是18题,但内容有较大调整,更换了8道示例题,新更换的选择题大多是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题中的典型陈题,而又是以更换各类图表题为主,其中具有安徽命题特色的图表题、地图题和漫画题仍然保持。非选择题由原来的12道示例题减少到10道,更换了3道示例题。

2014年3月7日

第五篇:《2013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生物》解读

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能力考查

———《2013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生物》解读

安庆一中生物组杨卫东 1 变化解读。《2013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生物》较2012年有些变化

1.1必修1不再考查细胞的无丝分裂,必修3不再考查模拟尿糖的检测;选修不再考查蛋白质工程,并增加对酶的应用(制备和应用固定化酶)的考查。

1.2考查的难度调整,选修部分胚胎工程的应用考试要求由Ⅱ调整为Ⅰ。

1.3与2012年比较,2013年《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中,26道选择题中有14题更改,14道非选择题中有7题更改。更改的部分主要集中在细胞结构、细胞代谢、遗传变异、调节、生态和实验部分。要注意的是,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等主干内容仍然是重点考查的。2 后期复习备考建议 2.1夯实基础知识。要注重主干知识,对教材分析和专题训练应有所突出,复习时,对重要的知识点要进行整理和归纳,用图表法、分枝法和典型习题进行总结和复习,逐渐形成牢固的网络化知识框架体系。

2.2注重能力考查。要重视以提高实验探究能力为主的能力培养,复习中应充分重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科学的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

2.3关注社会热点。要关注生物科技发展、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多关注媒体报道中出现的与生物学相关的知识,如环境污染PM2.5,艾滋病、禽流感等。

2.4树立信心,激发潜能

对刚刚跨入高三的同学们而言,要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学习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同学们应当认真对待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并加以归纳总结,提高应试能力。

高三复习阶段会有很多次的单元、综合考试,在不同的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常常是波动的,有时很好,有时可能会不理想,但是,无论考试成绩如何,同学们都要正确的认识。考试成绩好,但不能骄傲,要善于发现和分析通过本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成绩不理想,也不要气馁,应当学会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信心。通过一次次的考试,才能使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少,距离成功越来越近。

2.5分段复习,合理规划

在复习的时间安排上,不一定要有书面的复习计划,与老师的安排基本一致即可。但为了使复习更加有针对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家可以快于老师1课时的复习进度。适当提前复习,可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前加以钻研;还可以与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实在搞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在课上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高三复习可以做如下粗略计划:

第一阶段:从开学到2013年2月底,进行基础知识复习(由于各个学校的进度不一样,时间会有所差异)。按教材的章节顺序,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记忆,重视知识积累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并熟练地利用学科知识解决简单的综合题目,每一章结束后,可以结合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概念图,以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另外,每一单元结束后,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一份单元练习,对照答案自我批改,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整改,单元练习资料的选择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第二阶段:从2013年3月初到4月底,为专题复习。一般可以将高中生物的全部内容分成九个专题:生命的分子基础与结构基础;细胞代谢及生命历程;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实验与探究。复习目标是着力培养综合能力。

第三阶段:从2013年5月初到高考前,查漏补缺、综合强化。这一阶段要有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制订较为详细的复习计划,要保证在高考前完成第三阶段需要复习和巩固的内容。复习目标是以单元板块复习为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纲,以适应性训练为主,以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在抓好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强化综合科目的训练,加强对思维方法、解题规律、解题技巧等方面的总结和指导,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后期加强高考的实战训练,同时要注意回归课本,查漏补缺,既要注重高考的重点难点,也不能忽视高考的冷点;研究和领会各地名校模拟试题的新思路与新趋向,在模拟考试中提升应试的经验,增强应试的信心。

2.6方法引路,事半功倍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复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①回归教材梳理知识。要从繁杂的复习资料、题海中走出来,静下心,依据《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教材中的知识点再扫描一遍,清理知识上的盲点和障碍,不留死角。

②回顾试卷检查错误。自由复习期间,可以采用纠错复习法,其优点是针对性强,节省时间。具体做法就是将做过的试卷找出来,温习“错题”。思考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利用最后几天,弥补知识上的漏洞,纠正思维方式上的偏差,规范解题程序上的疏漏。有针对性地精练一些训练题。重在总结、归纳、查缺补漏以达到能力的升华。避免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让失误减小到最低程度。

③强调综合加强记忆。复习时,要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注意必修、选修中的相关知识之间联系。如调节、光合作用、遗传、细胞等。要对教材中的一些术语、短语或短句、经典理论、重要结论、实验研究方法等加强记忆。

④选做真题进入状态。可选取近几年高考试题,要把做真题的时间放在与高考生物学科考试同步的时间去做,这既有利于调整状态,也有利于调节自己的生物钟。要从高考题的剖析中明确命题思路、方式。通过做真题来检测规范做题程序、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答题准确率等。此外,还可通过做真题来检测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在审题方面是否存在欠缺,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2011年高考安徽理数考试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高考安徽理数考试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理数高考真题

    精品2018年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一卷)理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设z=,则|z|= A、0 B、 C、1 D、 22、已知集合A={x|x-x-2>0},则A= A、{......

    2014年高考总结理数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数试题评析及备考总结 一、理数试题分析 今年的数学试题考查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高中所学的所有主要内容,而且没有超出大纲和考试说明的题目。试卷对课......

    2014年山东省理综综合高考考试说明

    2014年山东省理综综合高考考试说明 单选每题增加1分,第Ⅱ卷不再划定各科题目数量 理科综合科目考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 物理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

    2014安徽高考历史说明及变化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

    2009年湖北省高考数学试题(理数)

    关于电信版小米手机在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进行宣传活动的方案 一、前言 2012年4月,电信版的小米手机正式在东莞电信起售。这一由小米科技(全称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由前Goo......

    2018安徽艺术统考考试说明汇总

    2018安徽艺术统考考试说明汇总 艺术高考美术高考音乐高考艺考分数线艺考成绩查询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安徽艺术统考考试说明汇总, 2018安徽艺术统考考试说明汇总1......

    2014年高考理综生物考试说明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高考理综生物考试说明学习心得体会 高三生物组 汪细炎 《考试说明》是历年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三复习教学最准确的导向,所以对一名高三老师来说,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并且......

    试论2010年安徽高考说明解读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2010年安徽高考说明解读 ——示例题难度适中 与2009年考试说明相比,2010年考试说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