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历史说课力荐
初中历史说课参考资料
▲注意事项:
1、蓝色的文字不需要说出来;红色的文字是温馨提示,意在提醒。
2、第一、二部分累计时间控制在4分钟左右(不超过5分钟),第三部分控制在8分钟左右,第四、五部分累计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如时间无多,后面两部分可精简为几句话一带而过;如时间已超,后面两部分不说)。
3、上台后面向全体评委老师一鞠躬;要精神饱满、自信大方、从容淡定;吐字要清晰,声音要响亮,语速不要过快,要娓娓道来。
4、备课时间只有30分钟,不要太过于追求完美,要尽快把整课的教学过程定下来,然后再进行细化;说教学过程时,要条理清晰、衔接自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第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设计特点等五个部分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说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说一下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X年级上(下)册第X单元第X课《
》,从结构上看,主要包括()、()和()等()个部分。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有较深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下面我再说一下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时间较短,对历史信息的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比较薄弱,但是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只要教师能采用比较丰富的教学形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不仅对历史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们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比较多,对历史信息的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也比较强。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有能力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学好课本知识点。
九年级学生对历史信息的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比较强,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已经比较系统。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有能力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学好课本知识点。
第 1 页
(三)教学目标(接下来,我说一下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知识与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等基本史实,掌握()的背景、经过、结局和重要意义(或„„);培养学生观察图表、合作探究和分析归纳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多媒体手段,采用讲述与影像图片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这段历史形成深刻印象;通过设计()、()、()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从课本中获取知识,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认真感受和学习()的精神,„„,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最后,我说一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难点确定为“ ”。)
温馨提示:新教师对教学重难点比较难把握,尽量一带而过,以免出错。第二部分:说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首先,我说一下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面掌握课本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学法指导(下面,我再说一下学法指导)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本节课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归纳概括、自主探究、总结反思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学会答”向“学会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第三部分:我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设计了“()——()——()——()——()”的总体教学思路。
温馨提示:
第 2 页
1、教学过程的设计除了一前一后的导入新课和结束新课环节之外,针对教学内容一般设计3-4个教学环节(最常采用的是设计3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条理清晰地说清楚在课堂上你准备怎么操作。
2、说完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之后,建议用简短的语言说明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意图,即你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希望达到的目的或起到的作用,同时指出哪个教学环节是突出教学重点或突破教学难点的。
3、教学意图的说明往往采用这类语言,如“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认识了……,增强了……,树立了……,起到了……的作用,达到了……效果。”等等
4、要记得布置课后作业,作业尽量是开放性、拓展性的,如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和上网等方式查找……资料、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的历史小论文等等。
5、导入新课的方式有很多,除了较为传统的提问和复习旧课等方式之外,还有播放音乐、播放电影片段、历史小故事、诗歌朗诵、历史典故、猜谜游戏和观察图表等形式,教学导入时要尽量采用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这样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6、结束新课的方式也有不少,如全班齐声朗诵诗歌、齐唱或欣赏跟课本内容有关的歌曲,迅速填写表格、连线,学生分享个人感悟等等。
7、新课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小辩论赛、小品欣赏、观看电影片段、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角色扮演、填写图表、连线等等。
第四部分:说板书设计(这节课的板书我将采用知识结构型/图表呈现型的方式,直观、系统地呈现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和构建知识网络。)
第五部分:说设计特点(回顾本节课的设计,我觉得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第一„„)
(一)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直观教学和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历史知识;
(二)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重视学习方法指导,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本节课的设计能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信息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批评指正,谢谢!
第 3 页
第二篇:初中历史说课终结版
初中历史说课稿终结版
2012年8月(鞠躬,微笑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这五个部分来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第一部分:说教材
这部分包括以下三点内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1、首先,我来说一下本课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X年级上(下)册第X单元第X课。从结构上看,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和„„这几部分,本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的认识(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下面,我说一下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我确定了如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以下仅是各种参考说法)
了解„„史实,知道„„主要内容,并分析(简述)„„的影响(作用、原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讲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在„中的作用(影响);认识„„的伟大意义;
通过对„„爆发的原因、特点、作用、影响的分析,培养正确分析历史时间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搜集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学习收集历史材料的方法;
读、讲、义结合,通过对„„等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比较的能力; 通过比较„„的异同点,学会比较历史现象的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观察„„形势图(地图),增强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学习„„优秀品质;树立„„;珍惜„„; 通过对„„的了解,认识到„„,感受到„„革命精神;顺应历史潮流„„ 了解和认识到„„的艰巨性、开创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接下来,我说一下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
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有关„„的史实;„主要内容„主要思想„历史作用„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确定为:认识„对„的影响;如何评价(认识)„„影响(本质、性质、失败的原因„)第二部分:说学情(如果是七年级的课):七年级的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时间较短,对历史信息的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比较薄弱;但是,他们思维活跃,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也较高,只要教师能采用比较丰富的教学形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是八九年级的课):八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两)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而且他们能够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获取历史信息,对历史信息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也比较强。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有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好本节课的内容。
第三部分: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并以多媒体直观演示教学为辅的综合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自主阅读、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提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部分: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本节课我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从“学会答”向“学会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学习,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第五部分:我重点说一下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1、首先,是新课导入:我采用„„(图片、小故事、音乐、视频等)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入课堂状态。
2、接着,是讲授新课:(这部分是重点部分,最好设计有一到两个小活动、活动意图、活动亮点、结合学生的思想教育,这些小活动最好和如何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有关)(可供参考的历史课堂小活动:组织读书报告会、表演历史小短剧、讲历史小故事、辩论赛、谈论会、名人小传记、手抄报、读后感、调查报告、历史小论文、小导游等等)
3、关于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是提纲式板书,简洁直观地展现本课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记忆。(可说可不说,自己看着办)
4、课堂小结:根据板书,让学生对这节课进行小结,教师一边引导学生复述有关内容,这样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的记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5、布置作业(或者是课后探究):分层训练,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课后的探究的活动可以参考历史课堂小活动,比如找本书要求学生看某个篇章写篇读后感,找个视频给学生课后看写写观后感„„等等哈)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回顾本课的设计,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直观教学、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力求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同时,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掌握本课的历史知识点,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
第三篇:初中历史《洋务运动》说课
初中历史《洋务运动》说课
五里牌中学
盘向东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课介绍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隆盛时代。可是到近代,却饱受屈辱,在屈辱中的清统治阶级为了拯救没落的封建统治而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持续了几十年,它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使中国由经济变革发展到改变封建统治的政治变革。因此洋务运动在近代化的历程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本章知识点包括:洋务派的产生;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3、教学目标
⑴识记和理解
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记住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姓名和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了解洋务运动的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⑵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论的能力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洋务运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评价、辩论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人文价值观念和人类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4、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 4
二、教法设计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采用创设情景法,直观演示法、整体教学法,诱思导学法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法、发现法、历史联系法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把握洋务运动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洋务运动的巨大历史作用,并提倡学生与教师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
四、教学流程
1、设计理念
鉴于对《新课标》的理解,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我在教学中精选了教学内容,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历史学习,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2、教学过程
在整个新课教学中,我以“自主学习、实践、创新”为主线,对本课教学环节作如下构想和设计:
[引入新课]
在新课的引入中,我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先创设一个重回洋务运动的历史现场,新颖别致的动画片不但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针对这个动画片我巧妙设问:“片中的曾国藩是什么时代的伟人?与他同一时代的人物还有那些?”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指出:“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清朝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在屈辱中掀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洋务运动”自然导入了本课主题。
[新课讲授]
1)洋务派的产生
/ 4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思维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本章内容的第一个子目的学习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标的理念,我先采用情景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给学生放一段录象,然后根据录象内容和教材的内容,设计出如下问题:结合课本知识谈谈洋务派是在什么形势下产生的?他们的代表人物有那些?他们推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你会怎样做?通过情境再现,学生从历史场景中吸取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发挥想像,畅所欲言,既能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又能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一则材料“购买外洋器物,„„尤其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捻,勤远略”来总结洋务运动的原因和目的。进一步指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统治阶级内部才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始创办军事工业。自然过渡到第二个子目录——洋务运动的内容。
2)洋务运动的内容
在第二个子目录的教学中,主要是讲述洋务运动中产生的企业,我根据课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采用有利于加强学生记忆的直观演示法。首先向学生一一展示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和创立者,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在学生认识了洋务派的军事工业后,我设计了问题“洋务派前期创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军事工业,说明了洋务派是以什么为旗号?”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指出,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这些军事工业都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的窘况。然后我根据这个窘况提问:假如你是洋务派大员,你打算怎样解决这种问题?过渡到洋务运动第二阶段的内容。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展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和创建的海军图片。要求学生从所给的信息中,归纳总结出洋务运动不同时期的不同内容,并探索不同时期的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最后指出洋务派在后期创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民用工业说明洋务派的旗号发生了变化:由“自强”发展为“自强和求富”并存。
3)洋务运动的影响
对于洋务运动的影响,我采取情景教学法、诱思导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三种教学法并用的方式来处理。首先我通过关于洋务运动的影响的录象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从中获取有关洋务运动的影响的历史信息。然后我通过设计问题:“洋
/ 4
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假如你是一个资本家,面对洋务企业的刺激,你会采取什么行动?你采取的行动会有什么作用?”一步步诱导和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我们应从这场运动中吸取什么教训?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人文价值观念及人类价值观念。
[小 结]
深入学习后,为了体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我安排了回顾全文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将教学回到整体,师生根据整课板书总结全文,构筑本课的主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知识巩固与思维拓展]
为拓展思维,学以致用,在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之后,我再提出两个探究性课题,要求学生讨论“
1、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你对这种看法有什么评价?
2、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正在大力引进外资和向西方学习,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影响,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学生的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4
第四篇:初中历史说课教案甲午
公开课教案
课题:第三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1)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难点: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展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提出问题:“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残败,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
2、战争起因。提问: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战争的经过。战争经过包括: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每个战役的特点。再现战争场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教全面的结论,然后展示一副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战败,割地求和”。
4、战争结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割地、赔款、开埠、设厂。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5、战争影响。教师引导:甲午战争的惨败,除了暴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外,这场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训与启示。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认识,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
6、课堂训练
(1)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2)说说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7、课堂小结
19世纪末期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瓜分中国狂潮的出现使中华民族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救亡图存的探索。
板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 《马关条约》 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五篇:初中历史《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说课教案
初中历史《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说课教案
重庆铜梁蒲吕中学
曹胜友
一、教材内容: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二、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启全面内战的爆发,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彻底实现党的“七大”的政治路线进行的不懈的斗争和蒋介石与美帝国主义勾结,阴谋发动内战,把中国引向黑暗的事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后面全面分析国民党政权崩溃、灭亡,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埋下了伏笔。
1、本章知识点包括:(1)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2)重庆谈判
(3)政治协商会议(自学内容)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罪恶阴谋和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飞赴重庆参加谈判的目的。(2)让学生知道重庆谈判的时间、“双十协定”的内容。
(3)理解中国出现严重内战危机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反内战的方针
3、教学要求:
(1)能力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对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和毛泽东为什么毅然飞赴重庆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思想教育要求:讲述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毅然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的伟大胸怀。
4、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严重内战危机的原因,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和目的,毛泽东飞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双十协定”
难点: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和目的,毛泽东飞赴重庆谈判的目的,重庆谈判的焦点
5、本章教材的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法设计: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采用直观演示法,整体教学法,诱思导学法等教学方法。
四、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在整个新课教学中,我以“自学、实践、创新”为主线,对本课教学环节作如下构想和设计。首先是引入新课,我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先展示一副中共七大会场图,熟悉的画面不但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针对这个画面我巧妙设问:“找出该图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会议,会议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抗战胜利后存在哪两种前途和命运?”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指出:“国民党坚持独裁、反共和内战的反动政策,抗战胜利后,依靠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加紧准备反革命内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彻底实现党的七大的政治路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首先就是在谈判桌上的斗争。”这样既达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党的认识的效果,又自然导入了本课主题。
关于正文的学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先采用整体教学法,引导学生带着“导学目标”中的问题自读本课,让学生结合书中图文,自读自悟,自主发展,学生自读完毕,找出本课的内容要点,构筑本课的主体知识结构,同时,用精炼的过渡语,顺利进入重点内容的深入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思维,教给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本章内容的第一个子目的学习中,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中共和谈代表和国民党代表及美国驻华大使在延安机场”的插图,根据该图设问:“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局势?”自然导入第一个子目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讨论“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严重的内战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面对中国严重的内战危机,采取了什么政策?”学生经过讨论回答后,进一步明确了国民党的阶级本质,加深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党的认识。然后我通过承上启下的过渡语,自然进入重庆谈判这一重点内容的讲解,由于它最能体现出国共两党对内战与和平的态度,因此,为了让同学们正确认识这一个问题,我通过诱思导学法,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使学生明确了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和目的以及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飞赴重庆谈判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学习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学习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的伟大胸怀。对于谈判中的焦点问题,我要求学生首先找出谈判的焦点所在,然后分组叫同学们进行讨论“为什么焦点会集中在这两个方面?”,从而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于重庆谈判的结果,我采用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回忆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谈判中的焦点问题,学生自然很容易得出谈判的结果,从而培养了学生透过事件全过程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谈判桌上国共两党有尖锐的斗争,那么在谈判桌外,国共两党有没有斗争呢”,在老师的启发设问下,学生自然会带着问题继续思考,从而学习内容自然过渡到了中共加紧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经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回答,从而结束重庆谈判的学习。
关于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虽然属于学生自读内容,但对于帮助学生认清国民党的假和平阴谋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我要求学生讨论重庆谈判结束以后国民党是否落实了《双十协定》的内容,提高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的兴趣。
深入学习后,为了体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我安排了回顾全文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将教学回到整体,师生根据整课板书总结全文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设计出比老师的板书更美观,更有创新的板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为拓展思维,学以致用,在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之后,我再提出一个探究性课题,“现在台湾与大陆还没有完成统一,国共两党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祖国统一大业的谈判,但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湾当局又在玩弄欺骗手段,抛出所谓的“一中一台”的政策,请思考一下,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自由交谈,主动发言,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思维碰撞,相互启发。
根据以上学习过程,我设计了这样简明的板书,充分体现了各知识点之间层层深入又紧密相关的内在联系。
六、作业布置:综合训练题中的思考题(实际上已经在教学中处理了)
七、板书设计:内战危机——中共反内战方针——重庆谈判——自卫准备——政协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