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高考语文作文猜想与历年解析
2018高考语文作文猜想与历年解析
高考上海卷历年作文题:
2001年:《文化遗产的了解、认识和思考》
2002年:《面对大海》2003年:《杂》2004年:《忙》2005年:《社会文化对学生成长造成的影响》2006年:《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年:《必须跨过这道坎》2008年:《他们》2009年:《板桥体》2010年:《丹麦人钓鱼》2011年:《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2012年: 《微光》2013年:《重要的事和更重要的事》2014年:《“穿越沙漠”的自由与不自由》
2015年:《如何对待心中坚硬和柔软的东西》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2016年:《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思考》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2017年:《预测》有人相信预测,有人不相信,你怎么看呢? 作文命题的意义在于区分考生的写作能力,要让所有考生都可以完成符合自己能力的作文,又可以区分出写作能力的高低。那就需要命题老师把握好命题的“度”。我们可以看一下上海历年的作文题,从命题角度来说,基本做到了“人人有话可说”及“一定区分度”的核心理念。作文题大致都可以从多方面,角度,立意,进行丰富的组合,区分考生的真实能力。而从上海卷的历年作文题目来看,较其他各省,上海卷的作文题更抽象、更有思维发散性以及更强烈的正反辩证逻辑性。拿2017年的“预测”来说,一个动词,可以是一个事件,也可以是一种行为方式,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人物身上,写作的立意上下空间就很大,容易拉开考生差距。而接受预测/不接受预测、正面效用/负面影响,充满着正反辩证思想。2018年3月,教育部新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强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增强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与培养学生“美的表达与创造”等能力,彰显出作文教学改革深化的长远目标。上海是全国教育改革的先锋部队,纵观历史命题,上海卷已然已经达到了命题关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而“表达美、创造美”可能正是现阶段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目标,更是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导向。从这一点来说,其实对2018语文命题是一定范围上的限制。那么我们对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作一个大胆的预测。今年的高考命题可能依旧是抽象的,对考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积极影响的,对辩证逻辑也会有一定要求。也许是一个动作,一种现象,一种状态。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一定是正面的。要“表达美,创造美”,引导考生对某种现象发表正面的观点和意见,这种宽容更是现阶段中国发展迫切需要的鼓励与知足。高考作文题大猜想: 例1:“善良”主题,善良有大小之分,但要适度,过度也会变成害人,但对人对事始终要择善从之。那么,对于善良你怎么看? 例2:“宽容”主题,人要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但也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能逾越道德和法律,除此之外对事对人要宽容,更要随遇而安,对此你怎么看? 例3:“团结”主题,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基础,但在团队中个人意志有时候却显得格外重要,团队关系如何平衡,是随集体,还是坚信自我,对此你怎么看?
猜想不构成备考建议,请以学校备考内容为准
第二篇:2016高考语文作文猜想
2015高考语文作文九大金题猜想
(一)★热关注:文化类热点话题需重点关注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预测理由】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谈到中国传统文化问题,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各行业、各领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毋庸讳言,当前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必然带来文化思潮和文化形态的多样化。对纷繁芜杂的文化现象如何解读,如何理性判断,如何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当今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高中生需要思考的问题。且高考作文在文化关注方面只有加强,不会削弱。
【原创新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化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布艺、草艺、泥塑……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书法……我们有独特的节日风俗,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我们有动人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我们有傲人的饮食文化,如八大菜系……我们还有璀璨的唐宋诗篇等等。而这些活着的传统文化也一直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可以不夸张地说,正是这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维系着我们的‚中国人‛身份。
一些专家、学者对传统文化中的中医、阴历、中国龙、水墨画等表达了否定的态度和观点,他们强调:不打倒国人心中的这些落后思想,国家就没有前途。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热关注:生活哲理类材料是命题热点
★关键词:三观
人生追求 生命体验 青春成长
【预测理由】
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考生从社会现象中体察人生,并在思考过程中升华自己的灵魂,是高考作文的一贯指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曾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段文字回答了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问题。但是,什么才是健康成长?当今的高中生又有多少思考过自己的人生?生活于喧嚣之中的年轻人是不是被眼前的繁华迷失了双眼?‚人生怎样规划‛‚如何正视人生‛等问题,是当代中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
【原创新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
人生是一张纸,拿起手中的画笔,你可以绘出多彩的图画;人生是一首歌,拨动心灵的琴弦,你可以谱出或壮美或凄婉的乐章。‚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屈原的人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人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人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是鲁迅的人生……
可当老师问他‚打算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时,该同学嗫嚅半天,回答‚不知道‛。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三)★热关注:富含思辨性命题备受青睐
★关键词:个性
比较心理
【预测理由】
胡适先生说过,人应该有‚独立思考、客观判断、有系统地推理,和根据证据来相信某一件事的习惯‛。高考作文应该承担起这样的引导功能,让学生不再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学会思辨学会判断,成为‚更好的公民‛‚更聪明的选民‛‚更有智识的报纸读者‛‚对国家大事和国际大事更为胜任的评论者‛,而不是‚无意识的两脚机器‛。高考作文一直强调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高考作文的思辨性、哲理性表现在对生命、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思考,也包括对事物的情感价值判断,因此,这类题目备受命题者青睐。
【原创新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
也有人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明确自己的优劣高低,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热关注:观照人生状态,追求人格完善类话题不可忽视
★关键词:心灵
成长
【预测理由】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调查表明,当下不少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抗压能力弱。从‚人与自我‛的角度去观照,命题也有可能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问题。这个问题与高中生关系密切,需要引起重视。
【原创新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某北极考察队的队长贝德先生给队员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用日记记下阳光下的景物特点,队员们颇多微词。后来由于日期延误,考察队无法返回,他们不得不面对黑暗、寒冷和孤寂的极夜。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极地的孤寂。这时,贝德先生让大家朗读自己的日记。在朗读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闪着银光的雪原,看到了北极熊从水中爬上冰块,看到了阳光下美好的一切。终于,漫长的极夜在朗读声中过去了,久违的太阳缓缓升起,人们欢呼雀跃。
其实,只要心中充满阳光,即使身处无边的黑暗与寒冷,你的世界也是温暖而明媚的。请以‚给心灵注入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五)★热关注: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题值得关注
★关键词:环保人与自然
担当 责任 新媒体
【预测理由】
‚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近些年来很多省市高考作文要求学生开阔眼界,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的国家,关注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如2011年北京卷考如何看待鹿特丹世乒赛中国夺冠、2013年山东卷关于‚《咬文嚼字》为莫言等作家挑错‛、2014年安徽卷关于‚剧本修改‛等,都是紧扣时事,直击社会热点现象的试题。更巧合的是,北京高考作文题曾三年出自‚北大时事‛:2009年高考作文题引用一首歌的歌词: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该首歌因卸任的北大校长许智宏在北大新年联欢会上演唱而受到网友热议;2010年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出自当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与北大书法协会会长互赠的条幅;2013年的‚科学家与文学家谈手机‛材料又是出自莫言、范曾、杨振宁在北大对话时的问答。
而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题能很好地切合以上两点。
【原创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电视主持人柴静从央视离职一年后,今年初带着自掏腰包100万元拍摄的雾霾调查片《穹顶之下》重回公众视线,剖析了中国大气污染问题,试图唤起各方对雾霾问题的重视和行动,在互联网上产生了爆炸性影响,也引发了各方争议。
有人说,柴静的雾霾片,将引发新一轮更广泛的从立法完善、到公共政策调整、再到公民个人作为的治霾行动。
也有人说,柴静的雾霾片是一种包装成公共行为的商业行为,包装、姿态、煽情几乎全程覆盖真实、理性、深入、质疑、论辩的公共对话逻辑。
你对柴静自费拍摄雾霾片这一事件如何看待?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六)★热关注:半命题作文不可或缺
★关键词:三观
【预测理由】
观照人生价值,重视自我完善是高考作文命题不变的母题之一,例如2012年广东卷关于‚人生价值与时代环境‛,2013年浙江卷‚三句话说童真‛、广东卷的‚捐助与受助‛、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2014年湖南卷‚最美乡镇干部‛、北京卷‚老规矩‛、重庆卷‚玻璃碎片危险‛等,都是探究人生真谛,追寻人生价值的作文题。
半命题作文兼有较大的开放度、灵活性,给人留下广阔的创作空间,又有一定的限制性,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作文题型。如2009年湖北卷‚站在_____的门口‛、福建卷‚这也是一种_____‛、2013年天津卷‚_____而知之‛就采用了这种题型。
这道作文题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切中以上两点。
【原创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穿衣服扣第一粒扣子很关键,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在‚______,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中的横线处填入一个词,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七)★热关注:思辨性名言警句类新材料作文从不缺席
★关键词:礼
【预测理由】
高考作文历来注重哲理思辨,而名言警句浓缩了人类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所蕴藏生活哲理的思考,能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所以名言警句类新材料作文便理所当然成了光顾高考作文的‚常客‛。例如2010年山东卷选用了列夫〃托尔斯泰‚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作材料,2013安徽卷选用了萧伯纳的名言、浙江卷选用了中国作家丰子恺、英国作家赫胥黎和英国作家菲尔丁的一组名言作材料,2014四川卷选用了‚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这个警句作材料等等。
【原创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温柔敦厚好,也别怕尖和薄,试看拈针绣花,针尖、缎薄,绣出好一派温柔敦厚。‛——木心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问题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八)★热关注:标题作文重出江湖
★关键词:生命体验
拥有与享有
【预测理由】
2013年、2014年怎么了?除了2013年天津卷出现了一道半命题作文外,竟然连续两年没有一道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全国各省市30多道大作文题,居然几乎都是清一色‚题目自拟‛的材料作文!难道从此以后高考作文题型由话题作文、标题作文、材料作文的‚三国时代‛转变为材料作文统一天下的新时代了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三种题型各有优劣,连续两年因命题偏好、机缘巧合、流行风向等原因统一考材料作文后,2015年或许迎来‚变阵‛之年,因为偏好不可能固定,巧合不可能重复,风向不可能稳定。
关系类标题作文与关系类话题作文二者很相似,但又略有区别。若是标题作文,则不能另外拟题,但其实标题就是一个话题;若是话题作文,则可以围绕话题另外拟题。这两类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几年前曾大为流行。例如2005年的‚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国1)、‚位置和价值‛(全国2)、‚忘记和铭记‛(全国3),2006年‚走与停‛(重庆)、‚图书阅读和网上阅读‛(全国2)、‚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浙江)、‚人与路‛(江苏),2007年的‚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海南)、‚一步与一生‛(四川)、‚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宁夏),2008年的‚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浙江),2012年江苏卷的‚忧与爱‛等等。
【原创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大厦千间,睡眠几尺?一生当中,你究竟‚拥有‛多少?又‚享有‛多少呢?
富兰克林说得好:‚财富并不属于‘拥有’它的人,只属于‘享有’它的人!‛
其实何止财富,书籍、亲情、生命……难道它们不都是如此吗?
请你以‚拥有与享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字数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关系类标题作文题,写作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弄清材料与标题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列举‚良田‛和‚大厦‛两个例子,说明‚拥有‛不等于‚享有‛;第二段材料引用名言,强调财富只属于享有它的人;第三段命题者作类似联想,拓宽考生思维。而标题‚拥有与享有‛正是三段材料的关键词或话题,可见材料和标题的关系是诠释、限制和提示的关系。
二是要辨明标题中要素之间的关系。所谓关系型作文标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题目,写作时必须兼顾标题构成的各个要素,辨明其间关系。此类标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假设关系、辩证关系、依存关系、取舍关系等。
只看标题,要素间的关系是模糊的,可能将‚拥有‛与‚享有‛看成是条件关系——只有先拥有,然后才能享有;也可能看成并列关系——既要拥有,还要享有。但结合前面三段材料的诠释和限定,其取舍关系则非常清晰——我们不应该满足于追求拥有财富(或书籍、亲情、生命……),而应该懂得享用它们,懂得享有的人才是真正拥有的人,才能获取幸福的人生。
写作关系类标题作文容易出现的误区有二:一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例如只谈如何才能享有财富(书籍等),不谈拥有与享有的取舍关系;二是泛论关系,不见重点,最终使文章陷入空洞无物的泥潭。
(九)★热关注:生活哲理类新材料作文热度增强
★关键词:人生智慧
【预测理由】
近些年来,全国高考作文流行‚生活哲理‛类新材料作文,凸显了引领考生走进生活哲学、弘扬理性思维的主旨。此类作文题注重引导考生针对现实问题、学会理性思维,作文材料贴近现实生活,便于考生通过真切感知的经验世界来展开哲学思维的个人化演绎。
例如2013年、2014年的高考超过50%的作文题都是这一类。
【原创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朋友的记事本封面上写着‚让伤疤微疼‛。打开本子,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做了个小手术,虽然不是大毛病,但要记得,是该储蓄健康的时候了,伤疤好了,别忘了疼;某年某月某日,工作失误,第一次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主要原因是马虎,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次;某年某月某日,母亲突然晕倒,到医院检查是血压高,多关注老人的身体,千万不能忽略了,爱可能会来不及……诸如此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三篇:历年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析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客观实在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九、议论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2、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3、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6、引申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层层剖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术语使用注意事项: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文章的结构:
(一)问题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通常以某种现象或话题开篇,该现象或话题可能涉及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接着,针对此现象或话题展开分析讨论,找出其存在或产生的根源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议论型: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得出结论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开始,作者列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用所掌握的论据对此观点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三)立论型:提出观点——表示赞同——论证观点
驳论型:提出观点——发表异议——驳斥观点——建立观点——论证观点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开始提出一种时下比较流行的观点或者现象,接着作者阐述自己对此现象或者观点的看法。在阐述自己看法的同时,作者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赞成或反对。如果作者持赞成态度,就直接对它加以论证;如果持反对态度的话,则还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充分论据证明。
(四)因果型:结果∕现象——原因∕成因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大多以一种现象或者一种结果开篇,然后进一步探讨导致这种现象或结果的原因或成因。
一般通用参考答案:
点:答题要点(写法、内容、结构)面:与要点有关的文章内容 书:书写
序:答题有条理
做好以上四点,就是满分阅读。不吹牛,我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极少扣分。(我是江苏盐城09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做文言我有个技巧:一般第一道都是选词解不对的,不用看题直接选意思与平常的一样的准对。其他就是积累了。白话看一两遍后,尽量用原话往文中所讲的中心回答,如果实在不会就答上主旨大意,会酌情给分的!
解题技巧
一、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
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
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方法
1.举例子:具体形象 2.打比方:生动形象 3.作比较:突出强调 4.分类别:条理清晰 5.列数字:具体准确 6.下定义:科学准确 7.引用:更具体
二.说明语言
1准确性 2平实和生动
记叙文阅读
一.修辞方法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征 4.排比:加强语气 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
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 5.说明
小说阅读
环境描写: 1.渲染气氛 2.烘托情感 3.表现任务性格或主题 4.推动情节发展
议论文阅读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 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全面深刻
句子作用是:(1)总领全文【在开头】(2)承上启下(3)引出下文(4)提纲挈领【在最后】
二、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例如: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三、话的含义:就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
注意:无论什么阅读题,解答时都要做到在“字不离段,段不离章”,答案一定要有{文章中的语句},因为答案就在文章中,自己编的总赶不上作者说的吧。
二、第一部分
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7.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8.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2.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3.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4.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5.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6.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7.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8.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9.环境 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10.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1.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2.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14.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1..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2.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
1.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3.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4.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1.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4.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5.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1.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1.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⑧承接复句
2.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3.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
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
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
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解题模式:
一、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议论文阅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人、事、物或某些现象表明态度,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这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叫议论文,也叫论说文。这种文体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报纸杂志中的社论、评论、杂感等,还有生活中的演讲、辩论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一篇议论文,无论是立论、驳论还是两者相结合,都有明确的论点。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和道理两种基本形式。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那么,怎样阅读议论文呢?
一、找准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
二、分析论据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三、明确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多数议论文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第四篇:历年解析07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比较分析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06、07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比较分析
曹羚
江苏高考自主命题以来,高考语文作文延续了两年的话题作文,在06年悄然回归命题作文,而07年仍延续06年的命题作文。
06年的作文题是: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07年的作文题是: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分析:06年的“人与路”,题目很实在,需要考生踏踏实实地写文章,特别是写像像样样的议论文。可写的内容比较很多,如果赋予“路”象征意义和比喻色彩,那么,“人与路”就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可以谈“人应当走正路”“少走弯路”,可以谈“人生没有平坦之路”,可以谈“人”与“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从而写如路一样的人(人生)或如人一样的路。从“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切入,可以谈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可以谈不应当亦步亦趋、盲目模仿;可以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考生还可以思考:“还有人说„„”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今年的“怀想天空”比较大气,也很抒情。我个人认为写记叙文和散文比较好。天空可以有各种理解,比如历史的天空,现实的天空,语文的天空,心灵的天空,爱的天空。遐思又可以使人想到理想,抱负,甚至人生的短暂、个人的渺小,引申出很多内容。怀想天空,就是怀念天空,就是思念天空。这种怀念和思念可以是一种憧憬式的,也可以是一种反思式的;可以是锦上添花,也可以是雪中送炭;可以在喜悦舒畅时抒发,也可以在痛苦彷徨中探问„„可供考生发挥的余地比较大,但是估计文章空洞、文体感不强的考生文章会比较多,要想写得比较好,也是很难的。
从06年、07年作文可以看出,作文今后命题的总倾向也许在审题上降低了难度,并侧重学生语言表达。但是要想在作文上得到好的分数,仍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和学生自己的积累与感悟。
毋庸置疑,大家都明白高考语文作文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详细分析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命题动向。从学生角度讲,要打好基础,写什么像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做好落实工作。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有所收获,提高作文的兴趣,增强作文的自信心,找到新的起点。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与08年高考接轨,在07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阅卷过程中,要扣错别字的分数,本次考试有上限,最多扣5分,从08年开始就没有上限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高考中,这个分值是很致命的,这就将对我们学生的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从我们学生一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就要强调这一点,并且要落实到位。
第五篇:2013四川高考语文结构(猜想)
2013四川高考语文结构(按考试说明猜想,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30分)
一、语言文字
1.拼音
2.汉字
3.词语
4.病句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5概念
6理解分析
7分析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
8实词
9虚词
10概括和分析
第二部分非单项选择题(120分)
11.(1)文言文翻译(7分,2句)
(2)文言文断句(另选文段,主观题)(3分)
12.文化经典阅读(《论语》《孟子》等选段,简答题,1小题)(4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和名句名篇默写
13.古代诗歌阅读(8分,2小题)
14.名句名篇(6分,8选6)
五、文学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15.(多项选择题,选不正确或正确的两项)(4分)
16.简答
17.简答
18.探究
六、语言运用(10分)19、20、七、作文(60分)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