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初中美术教学故事
我的初中美术教学故事
镇原县城关中学 张静
记得那是去年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星期五下午的第二节课,上课铃声响了,我习惯性的空着双手,踏着轻快的步伐,向初一(5)班的教室走去,一走进入教室,看到满是埋头苦“学”的“学子”,我这“兼职副科”自然也不敢怠慢,赶快配合,腾出更多时间让他们自修其它科。为了不破坏这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我连站在讲台上受学生的“行师礼”都免了,嘴里很自然地说出那句老话:“同学们好,看来大家都挺忙的,那按老规矩,同学们自己把握时间做练习吧,不要大声说话就行了”。“啊,又是自习,又是学习”“是啊,老师,整天都在学习,我们好累”“连想放松的时间都没有”“老师,我们上美术课吧,画画吧,就权当是放松课吧”……可别说,这下真的使我的内心深深的震撼了,一时间接不上话来,有些不知所措,有些尴尬更有些愧疚。好久,好久!我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那好吧!那哪位同学借我课本”。我的反应是那么的牵强,说完我迈着缓慢的脚步走上讲台,又准备开始 “读”课本的教学了,问了几位同学拿课本,不是丢了就是撕了,搞笑的是墙上贴的、椅背上垫着的居然尽是美术课本。“那好吧,我们今天不上课本上的新课了,就画人物简笔画吧,画你最熟悉的同学,有哪位同学乐意站在讲台当模特,让台下的同学画呢?”“我”“我”“我”……我声音一落,整个班沸腾了起来。这种激情,是我教这个班以来,从未有过的。我被他们这种激情给深深的感染了,随即,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最后整堂课在欢乐和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可想而知,这堂课是成功的,这种好效果也是我远远意想不的。
现在的美术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学,难度大。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走出局外,可以看到几点客观原因。
1.社会观念因素:封建观念长期驾驭着中国的农村,农村家庭中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美术,他们的理解似乎就是“画画=不务正业”。
2.“升学率”因素:“升学率”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的“硬道理”,学校要发展靠的就是这个“硬道理”了。自然,美术课程做为“副科”的身份,跟“升学率”的“主角”根本沾不上边。
3.教材本身因素:虽然,近些年来,国家教委投入课改的精力加大,教材更具人性和深度了,但并不完全顾及“因材施教”教育环境的理念。许多不同层次的学校用起来自然力不从心,越起到相反的效果。
此外,当然还有师资力量等的因素。
我们分析完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有些是可以改善的,有些只能望而却步,如此,不能改变只能适应了。反过来,如果这些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因素都存在,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就亮“红”灯了吗,其实不然,我觉得我们还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推动美术教学:兴趣、手段、学校的足够重视。
一、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愿学的内动力。内因决定外因。科学证明一个人如果有兴趣做某件事,他身心一旦受到激发,大脑及身体的诸多器官就积极活跃起来,做事的效率就高。要学生学好美术,就要激发学生爱好美术的兴趣,只有当学生的兴趣受到激发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使更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提问题,留悬念激趣,让学生在学中玩中求趣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愉乐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媒体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参观大自然、赏析美术作品,培养他们向往美、追求美和享受美的意识。
二、手段。
首先,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和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反感和产生厌学情绪,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反之,在教学中把美术中美而有趣的形象巧妙设计以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学习就不会显得乏味了。
其次,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尽管用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它们的目标还是一致的,终究是在传授传统的知识,久而久之,自然也会枯燥无味。如此看来,如何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成了评价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之所在。美术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的独特性质,决定了美术科教师总不能绷着脸在严肃的氛围中结束课堂。例如,可以在练习课堂中播放一些轻音乐,这样,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心情愉快,思维自然更加敏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当然,一个完整的成功的教学活动,教师丰富的教学表情,和谐、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也是关键,教学效果会更佳。
最后,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要体现“因材施教”。面对农村班级,不要认为他们不喜欢美术科,只拼命为“升学”而奋斗,其实他们也有很多爱好,也想放松。这个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他们的特点,不一定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量身而作,给他们上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此外,在平时教学中,还要注意后进生的培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点,允许他们有自己思考和创作的空间。
三、争取学校足够的重视。
一个好的教师,不会埋怨教学环境如何的不好,只会发现和创造一些条件,让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得更好。美术科要有发展,学校的重视少不了,教师更要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我平时经常带一些有美术爱好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美术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了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生活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我想自己会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更加努力,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争取培养出更多有美术爱好的学生,让学校的美术教育取得突破。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术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沟通,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的终极目标,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美术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方向。
有了这些,我相信自己在中学美术教育也会开创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第二篇:初中美术教学故事
初中美术教学故事
高阳初中
褚洁宁
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快快乐乐的和学生们度过了一学期。但是有一件记忆犹新的故事,我想会是我的教学生涯里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件事。
那天是初一111班的美术课,我提前进入教室,习惯性的翻看学生的图画本。当我问一个学生要图画本时,他扭捏的不给我,我笑着说拿过来,他说老师不要看了,我说怎么可以呢,老师是在检查作业啊,他还是不给,我态度很坚决,一定要看。他也态度很坚决的不给看。我有点生气了,他看我一定要看,竟然当场把他的图画本撕掉。其他学生刚才还在笑,此时也安静下来,想看看老师是如何的反应。我把他的图画本拼在一起,发现他上节课的美术作业随便的画了几笔不成形的线条。我很生气,问他你有什么权利把图画本撕掉?他不说话。我再次质问他。他回答到老师我不会画。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问他,你不会画就可以不画吗?你不会画可以学着画,你可以临摹的去画,哪怕你印着去画。画的好不好那是你的能力问题,不画这是你的态度问题。他还是说我不会画。我把铅笔递给他,让他画三角形,画圆圈,他画了出来。我对他说,你画得这么好,你怎么可以说自己不会画画,怎么可以自暴自弃。他不说话了。看到老师没有批评他没有完成作业,反而表杨他画得好,他的脸上露出了愧疚的表情。我告诉他,达芬奇刚开始也不会画画,他就是从鸡蛋开始画起的。下课后活动时间来美术室参加二课堂活动,老师亲手教他画画。活动时间他拿着铅笔,橡皮,拿起画板,问同学借了张素描纸,我从简单的素描起步开始教起他。从此以后,这位学生每天坚持来活动室,虽然画得画没有多么优秀,但是态度很认真。我想他已经对美术产生了兴趣,对我这位美术老师产生了好感吧。在学生不想画画,不爱画画的时候,我没有放弃他,随他去,而是慢慢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即使他以后不从事美术这个行业,不会成为画家,最起码我教会了他,面对任何事情,不可以自暴自弃,失去信心。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自己可以战胜了自己,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第三篇:我的美术教学故事
我的美术教学故事
美术是孩子们的第二种语言,是孩子们用心灵和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在幼儿阶段,没有一种形式比美术活动更能够给孩子直接的滋养,也没有一种形式比美术活动更能够让孩子畅快地表达心声。因此,美术教育对于幼儿的生命成长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均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做了全面而具体的阐述,即要求幼儿园通过各种手段,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美的体验,丰富幼儿对美的想象、美的创造,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这也是幼儿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作为一名刚刚加入幼师队伍的“新人”,对于美术的教学我还在慢慢的学习和摸索中。我精心地设计每一个环节,珍惜和孩子们每一次的美术活动时间,期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至今有一件事仍然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大一班的一节美术课,内容是画乌龟,在认识了乌龟外形特征以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个背面及侧面两种不同角度的乌龟,然后再鼓励幼儿在造型基本准确的基础上自由组织画面并涂色。
我看到不少幼儿在造型能力上有所进步,心里感到十分欣慰,但同时也发现有些幼儿在组织的画面与我的画面十分接近,缺乏个人特色,正当我暗自摇头感到遗憾的时候,正好看到刘爽的画。我发现他的纸上画了一个大圆,圆上画满了各色的纹样,构图十分饱满,色彩的运用也十分大胆。我便感兴趣地问刘爽:“你能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吗?”“乌龟呀!”“乌龟脑袋呢?”“脑袋缩进去了!”一句不以为然的话震惊了我,找到了,这就是我一直找的与众不同!孩子的思维创造性,正是通过刘爽的画面体现出来了。作为老师的我一直在讲如何表现乌龟头部造型,却忽视了乌龟头能够伸缩的特点。
于是我立即表扬了刘爽,并启发幼儿从不同角度上打开思路,展开想象。接下来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孩子们一边画着,一边和小伙伴们在高兴地讨论着,有的幼儿表现着乌龟妈妈背着乌龟宝宝戏水的情景,有的幼儿表现了乌龟一起运贝壳的情景,有的幼儿画了乌龟玩沙子的情景,有的„„
孩子们的画就是这样妙趣横生,充满无限的想象力。但愿他们活泼的天性,无边无际的想象,在五彩的画笔下自由的伸展和延伸,不会被我们的条条框框所限制住。
我也常常在思考:身为幼儿美术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充分解放孩子们的大脑,解放孩子们的创造力,在教学中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要求孩子,更不能把美术教学的重点放在技能培养上,要注重倾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尊重孩子们自然的天性,保护好孩子们独有的那份童趣。
第四篇:我的美术教学故事
我的美术教学故事
每当有人问我,你是教什么学科的,我说自己是教美术的,一听说是教美术的,便会接着说:“好啊!美术课轻松,好上,随便临摹一张画,一节课也就过去了。”是啊,回忆以前,我上中学的时候教我们美术的老师,的确有这样的感觉。如今,轮到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其中的感受就不是这样了。现在的美术课堂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全国已经展开。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刚开始从事初中美术教学,我满腔热情,同学们在课堂上的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更是让我疼爱不已,他们在课堂上问这问那,无不充满这好奇心。教孩子们素描和色彩时,我总是会在课堂上先示范,同时边讲授一些美术知识和绘画要领,同时也很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学生听起来也很亲切,想要蠢蠢欲试,兴趣自然而然的就调动起来了,都想自己表现一番。郭沫若说过“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怀着如此简单而纯真的信念,我勤恳而恬淡的做着中学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课堂上,让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展示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现他们脑海中的世界。每当看到孩子们在课堂里快乐地学习,与他们交流课本中的美术作品,听他们不同的奇思妙想的见解,真是乐此不疲。最让人高兴的是,能一起和学生完成他们眼中的世界,看到他们在课堂中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
例如在《巧用身边的材料》这一课中,第一课时是让学生观看各种手工制作造型和自己设计作品,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设计的作品和制作所需的材料,真的使我惊叹。第二节课是让学生用自己所带的材料进行创作,他们巧妙的利用现有的材料,创作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作品。然后由学生分析每件作品的造型和材料的巧用,思考替换材料后,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激发学生对材料的不同感受,拓宽思路。学生的创造出的手工作品就会非常奇妙有趣。最后展示学生作品,还可以将学生作品分类组合编成一组组更神奇的大作品。在激发学生积极创作,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更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
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美术活动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术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我在讲述《图形的变换》一课时,以苹果为原型画出各种图案的范例,并拿出自己的作品给大家参考,引导着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都兴致勃勃地画起来。我在前面用彩碟布置了红、黄、绿、紫等几种颜料,并没有进行特别地说明,只是告诉学生如有需要可到前面取来用。此时,教室沉浸在一片喜悦自由的气氛中。学生们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有的以“手”为原型画出了两只争斗的面红耳赤的大公鸡,它们的大尾巴可真漂亮,红黄绿条条相间,五彩缤纷。还有的学生画出了一只只象征和平的白鸽,白鸽那洁白的羽毛就像学生那纯洁的心灵,那么美好。还有的同学以蘑菇为原型,画出了一套生活用品,煞是可爱。这时,我的视线中出现了一个平时在班里比较孤僻的小女孩。她慢慢地走到颜料前,挽起她的小袖子,伸开小小的手,把她的左手上涂满了大红色,又伸出了右手的中指沾满了绿色。我走在后面跟她回到了座位,只见她把左手往纸上一印,有了一个红红的小手印。我迷惑了,不知她下一步要干什么。只见她又把右手的中指往红手印下一按,我恍然大悟,哇,好漂亮的一朵花呀!那红的花,绿的叶真是好看。面对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泛起了一阵阵的漪涟,多么聪明了学生,多么美好的画面!我被深深地感动着。同时,我的心里也涌出了一种感觉――渐愧。当时我准备颜料只是想让学生做画面的点缀用,并没有想到可以用这种方法“画”出如此富有想像力的画面,我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多么重要呀!望着孩子们那明亮的眼睛和稚趣的图画,看着那变幻的线条、缤纷的色彩,我感动,我庆幸,我是一位美术老师,我将倾其所有,让他们的世界美丽如画!
所以我们在上美术课时,应该是全方位的导演,既要准备好各种方案,同时又要善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让学生进入艺术学习的前台,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性创新能力。
第五篇:我的美术教学故事
我和我的孩子们——我的美术教学故事
郭沫若说过“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也知道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于教师的调动和启发。一般农村的小学都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学生也没有正统的接受过美术课的学习。我到这个学校以后,发现学生一天到晚面对的都是一个老师,有了视觉疲劳,换一个老师来上课,大家都会很兴奋,而且,是专业的美术老师,那么这就要看老师是否能把握好同学们的这种兴奋了。怀着如此简单而纯真的信念,我勤恳而恬淡的做着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课堂上,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展示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现他们脑海中的世界。在这一年来,让人高兴的是看到孩子们在课堂里快乐地学习,与他们交流天真无邪的想法,一起完成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更让人高兴的是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中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成为他们的骄傲,我比他们自己更宝贝似地珍藏着这些充满着稚嫩的作品。
我在讲述《图形的变换》一课时,以苹果为原型画出各种图案的范例,并拿出自己的作品给大家参考,引导着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都兴致勃勃地画起来。我在前面用彩碟布置了红、黄、绿、紫等几种颜料,并没有进行特别地说明,只是告诉学生如有需要可到前面取来用。此时,教室沉浸在一片喜悦自由的气氛中。学生们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有的以“手”为原型画出了两只争斗的面红耳赤的大公鸡,它们的大尾巴可真漂亮,红黄绿条条相间,五彩缤纷。还有的学生画出了一只只象征和平的白鸽,白鸽那洁白的羽毛就像学生那纯洁的心灵,那么美好。还有的同学以蘑菇为原型,画出了一套生活用品,煞是可爱。这时,我的视线中出现了一个平时在班里比较孤僻的小女孩。她慢慢地走到颜料前,挽起她的小袖子,伸开小小的手,把她的左手上涂满了大红色,又伸出了右手的中指沾满了绿色。我走在后面跟她回到了座位,只见她把左手往纸上一印,有了一个红红的小手印。我迷惑了,不知她下一步要干什么。只见她又把右手的中指往红手印下一按,我恍然大悟,哇,好漂亮的一朵花呀!那红的花,绿的叶真是好看。面对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泛起了一阵阵的漪涟,多么聪明了学生,多么美好的画面!我被深深地感动着。同时,我的心里也涌出了一种感觉――渐愧。当时我准备颜料只是想让学生做画面的点缀用,并没有想到可以用这种方法“画”出如此富有想像力的画面,我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多么重要呀!望着孩子们那明亮的眼睛和稚趣的图画,看着那变幻的线条、缤纷的色彩,我感动,我庆幸,我是一位美术老师,我将倾其所有,让他们的世界美丽如画!
所以我们在上美术课时,应该是全方位的导演,既要准备好各种方案,同时又要善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让学生进入艺术学习的前台,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性创新能力。每当有人问我教什么学科,我说教美术。一听是教美术的,便会接着说:“那好啊!美术课轻松,好上,随便画一张画,让学生们照样画一画,一节课也就过去了,还没有成绩的压力。”是啊,回忆以前我上小学时的美术课,的确是这种教学模式。可如今,当自己站在讲台上,其中的感受就不能同日而语了。现在的美术课堂,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提倡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自主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作品,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其中的愉悦,享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