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1949-2008)

时间:2019-05-14 11:2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1949-200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1949-2008)》。

第一篇: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1949-2008)

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1949-2008)

(1977—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

1977 10.7%

1978 11.7%

1979 7.6%

1980 7.8%

1981 5.2%

1982 9.1%

1983 10.9%

1984 15.2%

1985 13.5%

1986 8.8%

1987 11.6%

1988 11.3%

1989 4.1%

1990 3.8%

1991 9.2%

1992 14.2%

1993 13.5%

1994 12.6%

1995 10.5% 1996 9.6%

1997 8.8%

1998 7.8%

1999 7.1%

2000 8.0%

2001 7.5%

2002 8.3%

2003 9.5%

2004 10.1%

2005 10.4%

2006 11.6%

2007 13%

2008 9%

新中国以来至(1950—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此时中国官方没有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

(1948年没数据,所以不知道增长率)

1949年 466亿元

1950 23.4%

1951 19%

1952 18.3(73.8%比49年)

1953 30.3%

1954 9.4%

1955 5.6%

1956 16.5%

1957(67.84%比52年)第一个5年计划

1958 32.2%

1959 19.5%

1960 5.4%

1961-31.0%

1962-10.1%(3.4%比57年)第二个5年计划

大跃进、三年人祸-1959年至1961年

1963 9.5%

1964 17.6%

1965 20.4%(55.04%比62年)

1966 17.3%

1967-9.6%

1968-4.2%

1969 23.8%

1970 25.7%(58.08%比65年)第三个5年计划

1971 12.2%

1972 4.5%

1973 9.2%

1974 1.4%

1975 11.9%(45.28%比70年)第四个5年计划

1976 1.7%

1977 10.7%

1978 11.7%(25.75%比75年)结束到改革开放前夕

(1966年5月-1976年10月)

1949年GDP基数为1.00;1957年为2.91;1978年为13.50;2007年为200.00

1978年GDP基数为1.00;2007年为15.00。

用1978年大陆人均GDP为200美元推算(倒推法没考虑人口增长):

1975年人均GDP为159美元 1970年人均GDP为109美元

1965年人均GDP为69美元 1962年人均GDP为45美元

1957年人均GDP为43美元 1952年人均GDP为25美元

1949年人均GDP为15美元 按黄金价格计算则约为现在的2000元,当时黄金大概35美元/盎司

1949年-1970年世界石油价格稳定在1.9美元/桶,1973年3美元/桶,1974年12美元/桶。

2006年中国大陆人均GDP为 2300 美元,2006年台湾人均GDP为 16000 美元,2007年台湾人均GDP是中国大陆人均GDP的7倍

在1820-1952年期间世界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中国由于技术落后、内乱和外国列强入侵,人均GDP反而从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从1/3下降到1/20。

中国在1952-1978年期间实行了新的国家治理模式,经济增长明显加速,GDP增长了3倍;不过人均收入只增长了80%,年增长率只有 2.3%,慢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屡屡发生的政治运动和种种体制缺陷导致了生产率下降。而1978年以来的30年改革时期中国经历了高速增长,在世界GDP中的份额从5%增长到15%,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增长接近3%,人均收入增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中国在改革期间的经济表现相当卓越。分析人士总结8条原因(参考):1)农业改革先行;2)保持了国家完整统一;3)海外华人的投资;4)起点低的后发优势;5)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出生率;6)防止了俄罗斯那样的恶性通胀;7)没有像俄罗斯那样通过大规模廉价出售国有资产、创造超级富豪的方法来推进私有化,而是让非国有企业发展来自然取代国有企业;8)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2006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

1949年 54167万

1953 年58796万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含大陆港澳台人口),其中28个省、市、自治区为为58260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总数为72307万人,其中28个省、市、自治区为69,458万人,性别比为105.5,港澳台和国外华侨为2,849万人。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截止1982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为100391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性别比为106.3。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113368万人(不含港澳台人口),性别比为106.6。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时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性别比为106.7。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

=======================================

年份 GDP(亿元)GDP指数 GDP增长率 人均GDP(元/人)美元/人

1978 3645.2亿元 100.0 0.0% 381元 226美元

1979 4062.6亿元 107.6 7.6% 419元 269

1980 4545.6亿元 116.0 7.8% 463元 309

1981 4891.6亿元 122.1 5.3% 492元 288

1982 5323.4亿元 133.1 9.0% 528元 279 1983 5962.7亿元 147.6 10.9% 583元 295

1984 7208.1亿元 170.0 15.2% 695元 299

1985 9016.0亿元 192.9 13.5% 858元 292

1986 10275.2亿元 210.0 8.9%

963元 279

1987 12058.6亿元 234.3 11.6% 1112元 299

1988 15042.8亿元

1989 16992.3亿元

1990 18667.8亿元

1991 21781.5亿元

1992 26923.5亿元

1993 35333.9亿元

1994 48197.9亿元

1995 60793.7亿元

1996 71176.6亿元

1997 78973.0亿元

1998 84402.3亿元

1999 89677.1亿元

2000 99214.6亿元

2001 109655.2亿元

2002 120332.7亿元

2003 135822.8亿元

2004 159878.3亿元

260.7 11.3% 1366元 271.3 4.1% 1519元 281.7 3.8% 1644元 307.6 9.2% 1893元 351.4 14.2% 2311元 400.4 14.0% 2998元 452.8 13.1% 4044元 502.3 10.9% 5046元 552.6 10.0% 5846元 603.9 9.3% 6420元 651.2 7.8% 6796元 700.9 7.6% 7159元 759.9 8.4% 7858元 823.0 8.3% 8622元 897.8 9.1% 9398元 987.8 10.0% 10542元 1087.4 10.1% 12336元367 403 355 419 520 469 703 775 821 864 945 1041 1135 1273 1490 343 604

2005 183084.8亿元 1198.7 10.2% 14040元 1739

2006

211923.8亿元 1337.7 11.6% 16024元 2052

2007 249530.6亿元 1496.9 11.9% 18868元

2005 183867.9 亿元 1200.8 10.4% 14103元

2006 210871.0 亿元 1334.0 11.1% 16084元

2007 257306 亿元 13.0%

2008 300670 亿元 9.0%

注:人均GDP反映一国人们的富裕程度

总量GDP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1971年以来历年官方美元兑人民币均价(1美元兑换)

年份 价格 年份 价格 年份 价格

1971年 2.462 1985年 2.937 1999年 8.278

1972年 2.245 1986年 3.453 2000年 8.279

1973年 1.989 1987年 3.722 2001年 8.277

1974年 1.961 1988年 3.722 2002年 8.277

1975年 1.859 1989年 3.765 2003年 8.277

1976年 1.941 1990年 4.783 2005年 8.0702(年末价)

1977年 1.858 1991年 5.323 2006年 7.8087(年末价)

1978年 1.684 1992年 5.516 2007年 7.39 ?

1979年 1.555 1993年 5.762 2008年 —

2553

1980年 1.498 1994年 8.619 2009年 —

1981年 1.705 1995年 8.351 2010年 —

1982年 1.893 1996年 8.314 2011年 —

1983年 1.976 1997年 8.290 2012年 —

1984年 2.320 1998年 8.279 2013年 —

=======================================

韩国历年GDP

从1962年到1989年,保持了平均8%的经济增长率。1982年到1987年,平均增长率为9.2%;1986年到1988年,平均增长 12.5%(汉城奥运会刺激)。1997年金融危机几乎摧毁韩国经济,1999年韩国经济复苏,增长率为9%(1999年)和10%(2000年)。2001年开始全球经济发展减缓(global 3.3%),韩国保持了5%~6%的经济发展,归功于出口产品中HDTVs和手机的大量需求(与中国贸易大幅增长)。

1963年,人均GDP 100美元,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1977年,人均GDP 1000美元;

1987年,人均GDP 3000美元;

1997年,人均GDP 10000美元;

2007年,人均GDP 15000美元;

其1963年到1987年的经济发展被称为“Miracle on the Han River” Samsung Tower Palace(在韩国,被认为是财富的象征)

中国的2001年-2010年的发展相当于韩国的1977年-1987年,人均GDP很有可能从1000美元增长到3000美元,这黄金10年两国旗鼓相当,只是晚了20年。

现在就看1987-1997年韩国人均GDP从3000美元增长到10000美元的时期,中国能否在2011年-2020年赶超?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员历年人数统计(2010底数据)(范文模版)

中国共产党员历年人数统计 1921年7月(一大)57人; 1922年6月(二大)195人; 1923年6月(三大)432人; 1925年1月(四大)994人; 1927年4月(五大)5.7万人;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1万多人; 1928年6月(六大)4万多人; 1934年30多万人; 1937年初4万多人; 1940年80多万人;

1945年4月(七大)121万人; 1947年12月270多万人; 1949年10月448万人; 1950年500万人; 1954年650万人;

1956年9月(八大)1073万人; 1959年夏 1350万人; 1961年6月1700万人;

1969年4月(九大)2200万人; 1973年8月(十大)2800万人; 1977年8月(十一大)3500多万人; 1980年3800多万人; 1981年6月 3892万人;

1982年9月(十二大)3965万人;

1983年10月(十二届二中全会)4000万人; 1985年9月4200万人; 1986年4400万人;

1987年10月(十三大)4600万人; 1988年7月4700万人; 1990年春 4900万人; 1991年 5000多万人;

1992年10月(十四大)5100万人; 1992年底 5200多万人; 1994年5400万人; 1995年6月5500万人; 1996年6月 5700万人;

1997年9月(十五大)5800多万人; 1998年底 6100万人; 1999年底 6300多万人; 2002年6月,6635.5万;

2002年底(十六大),6694.1万 ;

2004年11月,6800多万; 2005年1月,6900多万;

2005年12月,7080万; 2006年底,7239.1万; 2007年6月(十七大),7336.3万; 2008年底,7593万; 2009年底,7799.5万。(其中:女党员1694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1.7%;少数民族党员513万名,占党员总数的6.6%;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787.3万名,占党员总数的35.7%。从党员年龄来看,35岁以下的党员1847.3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3.7%;36岁至45岁的党员1687.6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1.6%;46岁至59岁的党员2283.5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9.3%;60岁以上的党员1981.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5.4%。从党员的入党时间看,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67.5万名,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入党的760.6万名,“文革”期间入党的1211.5万名,粉碎“四人帮”至党的十六大前入党的3857.8万名,党的十六大以来入党的1902.2万名。从党员的职业看,工人693.7万名,农牧渔民2402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659.6万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1772.5万名,学生226.9万名,离退休人员1452.5万名,其他职业人员592.3万名。)

2010年底8026.9万,党的基层组织总数为389.2万个。

第三篇:中国的GDP是如何统计出来的

中国的GDP是如何统计出来的

■我怎么可能说中国的统计质量比外国好,中国统计数据经得起历史检验这样的话呢?任何一个国家搞准统计数据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美国就曾对它的GDP历史数据作过11次调整。

■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正相反,GDP增长率很高,但是财富损失得也快,缺乏积累财富的观念。

■中国改革进行到今天,任何一个大的领域的改革能够推进多深,都取决于其他领域的配套改革。统计制度的改革决不是统计部门一家的事情。

46岁的许宪春已经在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服务了15年。许宪春受到媒体的关注也就是最近半年的事情,因为这段时间中国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瞩目。作为负责GDP核算的司长,许宪春讲话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许宪春推掉了绝大部分的采访要求,一半是谨慎,一半是不想卷入“指责—辩护”的思维模式。

但是仍然有一些他从未说过的话、从未接受的采访出现在报端,他对此很介意,“我怎么可能说中国的统计质量比外国好、中国统计数据经得起历史检验这样的话呢?任何一个国家搞准统计数据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连美国等统计历史较长、统计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都不敢说这种话。另外,统计数据,尤其是GDP数据,没有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资料和统计方法会不断完善,为了保持客观性和可比性,历史数据需要不断进行调整。美国就曾经对它的GDP历史数据作过11次调整。”

许宪春是在7月26日下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作这番澄清的。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许的坦率程度出乎意料。他说,“你越客观,就越容易赢得信任。”

许宪春对中国统计数字的评价是,“基本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独立性有多大

记者(以下简称“记”):GDP的数据来源中,国家统计局独立调查的数据占多大比例?

许宪春(以下简称“许”):独立调查的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三个直属调查队: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和企业调查队。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他们得出全国的粮食产量、棉花产量、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规模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小型商业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产值和增加值;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住户收入和支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等等。

记:抽样调查取得的数据就比通过全面统计报表的方式取得的数据准确吗? 许:这要区分不同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传统的统计方法以全面报表为主,基层单位向地方政府统计部门报送报表,然后层层汇总到国家统计局。一般来说,这种调查方法由于涉及的单位多,需要的人员多,因而难以保证基层统计资料的准确性。抽样调查涉及的单位少,需要的人手相对也少,因此有可能对统计人员进行较全面的业务培训,从而能够提高基层统计资料的质量。

记:抽样样本的覆盖面如何?

许:农调队的样本分布在857个县。全国一共有2000多个县。记:抽样之后的操作如何进行?

许:以粮食为例。县农调队(国家统计局的直属队)的调查员与抽中村的辅助调查员一起对抽中地块,进行实割、实测,最后得出粮食单产。

记:农田有贫有富,怎样保证抽中地块的代表性? 许:对调查村所有地块按亩产和品种由高到低排队,等距抽选实测地块,这样就既会抽到贫的地块、也会抽到富的地块,从而是有代表性的。

记:工业的抽样调查怎样进行?

许:统计基础好的地方,比如河南,有健全的企业名录,可以直接从名录里抽企业。没有名录的地方,采用抽样的方法,对抽中的村或居委会的所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派人直接进行调查。

记:这是针对规模以下的工业企业,规模以上的呢?

许: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直接把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总值表和财务状况表报地方统计部门。地方统计部门在对这些基层报表进行汇总的同时,把企业的原始报表逐级报送至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对原始报表进行汇总,即所谓超级汇总。

工业之外,大型批发零售餐饮业的财务状况表,也采取这种超级汇总的办法,国家统计局直接利用原始资料而不是地方的汇总资料。

记: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的财务报表还是相信的? 许:国家统计局要求地方统计局对企业的报表进行认真审核,发现问题要立即更正。

记:有没有随机选择一些企业复核其报表的真实性?

许:国家统计局及各级统计部门都对企业报表进行抽查。同时,17万多家企业中有5000家大企业建立了直报制度。这两部分数据也可以作一个比较。

记:从国家统计局的角度,感觉是抽样调查的规模以下企业的数据准确,还是规模以上企业上报的数据可信?

许:乡镇工业企业数据,1998年以前是有关管理部门采取全面报表的方式取得的。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发现乡镇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数据高报了40%。1999年之后,国家统计局采取抽样调查方法,剔除了其中的水分。

规模以上企业为什么直接采用其报表?因为这些企业的财务账目健全、人员素质较高,因此数据相对准确。

记:哪些数据是通过地方层层汇总上来的? 许:主要是农村以外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型批发零售餐饮企业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一些建筑企业的总产值和增加值。除了统计数据外,GDP核算还有另外两部分资料来源,一是行政管理资料,包括财政决算资料、工商管理资料等;二是会计决算资料,包括银行、保险、航空运输、铁路运输、邮电通信系统五大行业。

记:对五大行业的会计决算资料你们是信任的?

许:会计决算受财政部会计制度的规范,总体来说是相对准确的。国家统计局怎样“挤水分”

记:每年,各省公布的GDP加总后都要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人们对你们如何“挤水分”很感兴趣。

许:刚才我已经介绍了一些。一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二是实行超级汇总方法排除中间层次的干扰。三是加大执法力度,查处统计违法现象。四是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制度。

记:违反统计法会以刑法论处吗?最高量刑多少年? 许:统计法是一种行政法规。涉及不到以刑法论处。记:由谁来评估省级数据质量?数据质量好坏与地方官的考核升迁有没有关系? 许:国家统计局评估省一级的数据,省统计局评估地市一级数据。有的地方官员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受到过行政撤职处分。记:国家统计局有无把抽样调查范围扩大的计划?

许:有,准备扩大到服务业。2004年要对全国服务业做第二次普查,普查之后建立抽样调查制度。拟对广告咨询、物业管理、律师服务、会计师服务等服务业企业采取抽样调查方法。行政机关、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仍在政府财政决算范围之列。除了扩大抽样调查范围,国家统计局还打算用价格指数缩减法代替不变价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记:中国政府今年4月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推行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eneralDataDisseminationSystem,简称GDDS),这套系统对成员国的统计质量和透明度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许:是的。

记:但是中国不执行这套标准又能怎样?

许:这和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道理,承诺了就要履行诺言,否则国家信誉何在? 记:那么普通中国公民如何从GDDS中受益?

许:首先是数据发布的可预见性,定期发布,发布前会提前通知,保证所有想得到数据的人能够同时得到。其次是数据的完整性,国民经济的重要数据,比如GDP、财政金融、价格、劳动力等都会定期公布。第三是数据取得的便利性,可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方式取得数据。

记:统计局是否考虑设置对外服务的数据查询机构? 许:现在就有,就设在这栋办公楼,而且是免费的。GDP是一个有很大局限性的指标

记:现行的GDP核算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它不仅没有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还将其中过度开采的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也统计在GDP总量中。为了校正这一缺陷,世界银行已经从1997年开始采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重新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国家统计局有没有考虑采用绿色GDP体系作为一种校正手段?

许:现行GDP核算的确存在你说的问题,绿色GDP也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能够反映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但是绿色GDP核算有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因为计算GDP的基础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只有在交易的时候才能产生。因此,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的价值量很难计算。事实上,虽然有许多学术机构在测算绿色GDP,但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公布过绿色GDP。

在欧洲,一些学者主张进行实物测量,比如空气中含有多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以及矿产等资源的损失等,但不主张货币化。

记:现行GDP统计对没有效益的经济活动也照算不误,比如把这栋办公楼炸掉再修一栋一模一样的,GDP也会增加一块。

许:GDP是流量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年新增多少财富。资产是存量概念,指一共有多少财富。你举的例子,是先减少存量再增加流量,不是完整意义的增加财富。这种情况现实中的确存在,因此还应建立一个资产指标,衡量财富的积累。

在注重财富的积累方面,西方国家很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GDP增长率不高,但是财富积累很快。我到欧洲去,看到那里的百年老屋保存完好,使用自如,并且越老越值钱。反观我们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很多都得不到好的保护。新盖的楼也是,盖之前缺少科学的规划设计,不注重质量,过上十年二十年看着不顺眼了、过时了,推掉了事。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正相反,GDP增长率很高,但是财富损失得也快,缺乏积累财富的观念。

记:这实际上是对经济增长理解的偏差所致。长江上游砍掉的森林都算做了当年的GDP,但它对国民财富却是负积累。

许:所以不能单看GDP增长,GDP只是一个方面指标,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作用,各种指标综合起来看才科学。GDP快速增长,财富大量消耗,这样的增长是没用的。

记:但是GDP增长率对官员的升迁举足轻重,现在一些地方官员说起“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都头头是道。

许:这是我们对干部的评价标准决定的。因此,统计制度的改革决不是统计部门一家的事情。中国改革进行到今天,任何一个大的领域的改革能够推进多深,都取决于其他领域的配套改革。你也知道,统计改革和其他改革一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统计数据会越来越准确。

第四篇:数据统计

一.数据统计(2013年北一经营情况)

收入:4096267元 其中自营3296845元

成本:自营部分 直接成本72.1%,水电、社保、维修、其他成本8.52%

员工工资成本:17.53%毛利:19.5%

档口收入:799422元 提点净收入:103785元

二.情况分析

1.员工工资发放比例过高。

2.毛利率偏低。

3.餐厅员工个人人均产值未足1.2万元,用工过多。

4.餐厅辅助成本过大,(主要是水电、社保、维修)。

分析原因:

1.两个假期拖后腿,特别是寒假值班,收支严重不平衡,特别是辅助成本过大。

2.由于餐厅自身面积大,设计不合理,导致餐厅固定支出加大,特别是员工的人数增

多。

3.由于餐厅定位于双效兼顾,突出服务,服务性、公益性品种过多,导致利润点低。

4.餐厅有浪费情况,要加强细节管理。

三.工作思路(2014年北一预估情况)

根据餐饮中心的要求(强推一碗制及半份菜两项工作),结合北一餐厅实际情况(经营模式的转变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工作:

自营部分分成4个小组:

1.大伙组:常规大伙部分的经营,人员 14人 ; 人均产值 1.3万;毛利率19-21%

2.白案水煮组:人员2人;人均产值 2万;毛利率23-25%

3.红案外卖组:人员5人;人均产值2万元;毛利率28-30

4.服务组(半数人员算到自营部分): 人员13人,工资2.1万,按15%返回比例需

要14万销售来支撑。

形势评估:

自营部分:收入32.2万/月*9=289.8万毛利23-25%。

(备注:人均产值1.2万元,员工工资原情况下)

工作要求:

1.形成激励机制,多劳多得。

2.严格执行小组承包,单独核算。

3.为了提高积极性,降低员工风险,建议设保底工资。

4.承包小组细则借鉴于北二特色中炒组。

档口部分:(共13个档口)

1.根据2013年和2014年档口的数量和经营模式及品种结构来预估:

收入1.5*30*9=405万

净提点40.5万

2.工作要求:按照各自所签合同来协调管理。

北一餐厅:陈捷

2014年3月22日

第五篇:世界银行关于中国GDP数据的调整及其存在的问题

(内容提要:论文深入研究了世行调整中国GDp数据的原因、方法和结果,系统地阐述了90年代初以来中国统计体系和价格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以事实为依据,利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对世行的调整方法进行了逐项剖析,揭示出其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这种调整方法已经不符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世行不应再调整中国GDp数据的基本观点。

本文发表在《经济研究》1999年第6期。)

90年代初,世界银行派代表团对中国统计体系进行考察之后,发表了一篇考察报告:《转换中的中国统计体系》。报告认为,中国统计体系虽然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但其在基本概念、调查范围、调查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缺陷:基本概念仍深深扎根于传统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调查范围仍主要限于物质生产领域,调查方法仍以传统的全面行政报表为主;中国价格体制虽然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但仍保留着传统价格体制的许多本质特征,许多产品的价格仍然处于政府控制之中。这些情况导致中国官方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数据的低估和速度的高估。1994年,世行发表了一篇专题报告:《中国人均GNp》。它以上述考察报告为依据,对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向上调整。世行公布的1993-1997年的中国人均GNp数据是在其调整后的中国1992年GDp(注1)总量数据和中国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长率数据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因此,世行公布的中国1992-1997年人均GNp数据远大于中国官方人均GNp(注2)的美元折算数。本文阐述世行关于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的调整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

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致性调整、范围调整和估价调整,综合调整比率为34.3%。其中一致性调整和范围调整是关于统计体系的不完善所做的调整,估价调整是关于价格体制的影响所做的调整。

世行关于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情况简要概括在表1中:

表1: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

调整项目 调整幅度 对GDp的影响(%)

自产自用的粮食 上调20% +0.8

存货增加 下调1/3-1.6

福利服务 10%企业劳动力从事福利服务 +1.6

亏损补贴 补贴视作政府最终支出 +0.8

一致性调整合计 +1.6

粮食产出 上调10% +0.9

蔬菜产出 上调30% +2.3农村工业产出 上调10-15% +0.6

农村服务业产出 上调50-60% +6.5

住房服务支出 上调40% +1.5

范围调整合计 11.7

住房服务 179.8% 1.5

全部其他行业-12.1%-43.0% 16.6

估价调整合计 18.3% 18.3

总计 34.3

注:

1、农村工业包括农村煤炭开采业、纺织业、消费品制造业和其他工业

2、农村服务业包括人文服务业、原材料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

3、全部其他行业包括粮食作物种植业、其他作物种植业、煤炭开采业、纺织业、消费品制造业、其他工业、人文服务业、原材料供应业、其他服务业

(一)一致性调整

从表1可以看出,世行关于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的一致性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世行认为,中国统计体系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估价农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粮食。它假定对这部分粮食进行一致性估价将使其价值增加20%,这种调整使GDp上升0.8%。

2、存货增加

世行认为,中国对不能销售或不能按计算产出时所采用的价格销售的产出存货增加的计算存在严重的不一致性。它认为,一般来说,如果这些存货结转另一年,并最终被废弃或按大打折扣的价格销售,中国没有对GDp中的存货增加做相应的调整。因此,存货增加大于采用一致性估价所应有的价值量。世行因此将中国的存货增加调低1/3,导致GDp下降1.6%。

3、福利服务

世行认为,中国企业改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将目前企业对职工提供的诸如住房、医疗等福利性服务市场化。这种改革的结果将导致GDp上升。世行假定有10%的劳动力从事相应的服务,并假定这些服务转向市场化。通过投入产出计算,这种假定使GDp 上升1.6%。

4、企业亏损补贴

中国统计规定,企业亏损补贴作为GDp的负项。世行认为,在许多情况下,企业亏损是政府价格政策的结果。从经济观点来看,这种补贴是对以优惠价格提供货物和服务的补偿,统计上应当处理为政府的货物和服务购买和政府对相应接受者的分配,即不应当作为GDp的负项,而应当作为正项包括在政府最终支出中。世行对这种处理方法进行了调整,结果使政府支出增加7%,导致GDp上升0.8%。

综合上述结果,世行将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上调了1.6%。

(二)范围调整

从表1可以看出,世行关于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的范围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粮食

世行认为,中国的耕地面积被低估了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与卫星测量的耕地面积相比);同时,样本产量可能被高估了,综合两方面因素,将中国的粮食产出调高10%,导致GDp上升0.9%

2、蔬菜

世行认为,中国蔬菜产出价值的计算没有反映单位面积的蔬菜实物产量随时间和收获周期而变化以及市场力量正在鼓励蔬菜的非旺季生产(此时价格较高)情况,同时,蔬菜耕地面积的测算也是不准确的。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世行将中国的蔬菜产出价值调高30%,导致GDp上升2.3%。

3、农村工业

世行认为,村及村以下工业的产出被低估,因为相应企业通常没有完整的财务报表和不属于国家统计局直接管理的统计调查系统。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一定程度的偷漏税情况影响到产出的低估。某些迅速增长的农村工业,如建筑材料工业,高价格和高利润鼓励了产出的低估。利润低的行业,如煤炭开采业,也有低报的刺激,因为煤炭的自由市场价格较高。另外,世行也指出,为了夸大地方官员的政绩,农村工业也出现了高估产出的现象。综合上述因素,世行将中国农村工业产出调高10-15%,导致GDp上升0.6%。

4、农村服务业

世行认为,农村服务业,例如农村卡车和拖拉机运输服务业发展的非常迅速,但是中国没有一套系统的测算方案;农村服务业统计基本上没有包括临时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的农村人从事的服务活动,例如大量的个体维修店的修理人员、小贩、餐馆老板、理发师和家庭佣人,等等。考虑上述因素,世行将农村服务业产出调高50%-60%,导致GDp上升6.5%。

5、居民住房服务

世行认为,中国居民住房服务既存在范围方面的低估,也存在价格方面的低估。从范围方面讲,城市和农村住房服务统计都不完整。中国的住房服务价值是通过住房面积、造价和折旧率等资料推算出来的,但住房面积资料不完整,城市住房面积调查资料没有包括居住在城市里的农村居民住房面积,农村住房面积调查范围的不完整性更加突出。世行假定国家统计调查网络覆盖了中国所有住房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进而把中国的住房服务价值调高40%,导致GDp上升1.5%。

综合上述结果,世行将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上调了11.7%。

(三)估价调整

世行认为,由于扭曲的价格体制和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中国工业的土地和资本回报率远高于其他行业,消费品制造业的回报率最高,服务业和煤炭行业的回报率最低,农业的回报率也比较低,中国进一步的价格改革将改变行业的营利状况。世行试图将各行业的土地和资本回报率调整到全国的平均水平。由于纺织行业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很重要,世行在估价调整过程中,保持该行业的价格不变,将住房和其他房地产业的价格提高,纺织业以外的消费者制造业的价格降低。世行利用1987年投入产出表对GDp进行了调整,结果使GDp上调18.3%。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调整结果,世行将中国官方1992年GDp数据上调了34.3%。

二、世界银行关于中国GDp数据调整存在的问题

世行关于中国GDp数据的调整是建立在它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统计体系和价格体制的了解和判断基础上的。90年代初以来,中国统计体系和价格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进步。就统计体系来说,随着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改革,基本概念和基本框架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向国民经济核算最新国际标准--联合国1993年SNA的转换;统计调查范围已经由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到非物质生产领域;全面行政报表的统计调查方法已经被以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体的调查方法体系所取代;开展了多项普查,包括农业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等等;许多专业统计采用了抽样调查方法,例如农产品产量调查、农村和城市住户调查、价格调查,等等。这一系列统计改革,使中国统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就价格体制来说,中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改革,目前,市场价格已经成为中国价格体系的主体。

具体说来,世行关于中国GDp数据的调整至少存在以下若干方面问题:

(一)一致性调整问题

1、农民自产自用粮食的估价

中国农业统计规定,农民自产自用粮食的价值,按出售的综合平均价格计算,这种综合平均价格综合了国家收购价格与市场价格两种因素。近些年来,中国粮食连续获得丰收,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国家的粮食收购价格已经高于,而不是低于市场价格,因此,上述综合平均价格不会低于市场价格。世行关于中国统计体系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估价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的判断,已经不符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2、存货增加

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只考虑生产不考虑市场需求和赢利情况。这些企业生产出来的部分产品可能销售不了,只能被废弃或按大打折扣的价格处理。因此,就当时的情况来说,世行把中国的存货增加调低三分之一,可能是不过分的。但是,自从党的十四大把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定为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需求和赢利状况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生产决策的主要考虑。因此,企业生产的产品被废弃或按打折扣的价格处理的情况明显减少。所以,世行的调整比率不再适合中国目前的存货产品销售的实际情况。

3、福利服务

近些年来,中国进行的一系列企业制度改革,正在推动企业的福利性服务逐步走向市场化,企业从事福利性服务人员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因此,至少对于中国目前的企业情况来说,世行假定企业有10%的劳动力从事福利性服务的比例太高了,相应地对GDp的调整比例也就不合适了。

(二)范围调整问题

1、粮食

中国官方统计的耕地面积数据确实低于卫星测量数据,但是,卫星测量出来的耕地面积包括25度以上的坡地、河滩地、轮休地、沟渠和田间道路等等。这些地不能视同正常的耕地。所以,中国官方的耕地面积数据与实际耕地面积之间的差距不像世行估计的那么大。另外,除了农业统计包括粮食产量调查外,农村住户调查还编制农村住户农业生产情况表和农村住户粮食收支平衡表,分别反映农村住户粮食生产情况和年初粮食结存、年内粮食收入、年内粮食支出、年末粮食结存情况。这些不同类型调查能够对粮食产量统计起到校对作用。根据以上情况,中国的粮食产出数据与实际情况应当是比较吻合的,世行将其调高10%,必将导致GDp数据的高估。

2、牧业

世行断定中国统计数据低估了农业产出,事实上,中国的经常性农业统计还存在高估的成分。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表明,1996年统计年报中的肉类产量高估了22%,猪、牛、羊存栏头数分别高估了20.7%,、21.1%和21.8%。因此农业总产出和农业增加值被高估了。针对这种情况,GDp应当相应地向下调整。这是世行所没有料到的。

3、农村工业

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结果表明:由农业部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统计的农村工业总产值数据高估了18000亿元(1995年),占全部农村工业总产值的40%。显然,与世行的判断恰好相反,农村工业产出应当向下调整,而不应当向上调整。

4、农村服务业

世行关于中国农村服务业统计不完善的判断和数据调整对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统计状况来说,是不过分的。但是,中国在1993至1995年开展了首次第三产业普查,对包括农村服务业在内的全部服务行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同时,根据普查资料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表2:第三产业普查关于服务业增加值和GDp数据的调整比率(%)

GDp 第三产业 运输邮电通信业 商业 非物质服务业

1978 1.0 4.4 0.0 0.0 9.3

1980 1.1 5.2 0.0 0.0 9.6

1985 5.1 20.6 0.0 52.2 11.9

1986 5.3 21.2 0.0 58.1 12.41987 5.8 23.0 0.0 62.3 13.2

1988 6.1 23.4 0.0 65.1 10.7

1989 5.7 20.3 0.0 66.7 8.8

1990 4.8 17.2 2.7 67.6 8.5

1991 7.1 24.7 10.4 67.6 13.9

1992 9.3 33.1 9.5 88.7 21.7

1993 10.0 32.0 11.7 73.4 24.8

注:本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4》和《中国统计年鉴,1995》计算。

事实上,这种调整已经大大超过世行对农村服务业的调整。例如,世行对农村服务业数据的调整导致1992年 GDp数据上升6.5%,而第三产业普查之后,中国对同年GDp数据的上调比例达9.3%。因此世行对中国农村服务业统计的判断和数据调整已经不再适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三)估价调整问题

90年代初以来,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的目标模式,价格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严重扭曲的价格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例如,从1990年到1997年,世行认为土地和资本回报率最低的服务业和煤炭工业价格分别上涨了222%和206%,而属于土地和资本回报率最高的消费品制造业的食品工业和纺织工业价格仅分别上涨96.8%和60.3%。特别重要的是,目前,市场机制在中国货物和服务价格形成中已经起了主导作用。货物的价格基本上由市场决定,除部分服务业,如居民福利性住房服务业仍偏离市场价格外,绝大多数服务业的价格也由市场决定。即使那些偏离市场价格的服务业也正在迅速向市场价格过渡。例如,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服务将市场化,福利性住房服务不久将不复存在。

另外,有关部门在对33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进行国内外价格比较时发现,1998年11月,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的有22种,占69%,其中包括小麦、玉米、大豆、豆油等农产品,硫酸、盐酸、尿素等化工产品,汽油、柴油等能源产品,铝锭、生铁等冶金产品,等等。

总之,在中国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规模和价格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世行仍然依据1987年投入产出表对各行业进行价格方面的调整,也势必导致GDp数据的高估。

注1: 由于中国官方GDp和GNp数据差距不大,世界银行在计算中国官方人均GNp时是以中国官方GDp数据,而不是以GNp数据为基础。由于同样的原因,本文对GDp和GNp不加区别。

注2:中国官方人均GNp是按人民币计算的。

参考文献——

1.Document of the World Bank No.13580-CHA:China GNp per Capita,December15,1994.2.世界银行文件:《转换中的中国统计体系》,国家统计局内部翻译件。

3.国家统计局1998年制定:《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4.国家统计局1998年制定:《农村住户调查方案》。

5.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4,1995,1997,1998),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1995、1997和1998年出版。

6.许宪春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7.《价格监测与分析》1998年第22期

下载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1949-2008)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历年GDP增长数据统计(1949-200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收增长与GDP增长关系的探讨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收稳定快速增长,国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从1994年~2007年gdp和税收对比情况看,税收增长与gdp的增长并不保持同步。大多数年份税收的增长速度超过gdp的......

    中国共产党员历年人数统计(1921

    中国共产党员历年人数统计(1921 2012年党员人数最新发布!中国共产党员历年人数统计 (1921-2011年,历届党代会常委照片) 6月24日上午,中央外宣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副......

    就业数据统计

    重要通知,大家注意一下,由于毕业生系统有变动,从本月起需要即时更新和录入大家的就业信息,已经签订了三方协议/劳动合同/实习合同的同学或者工作单位基本确定了的同学请将以下信......

    数据统计管理办法

    生产经营数据统计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数据统计工作,保证数据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充分发挥数据统计工作在生产经营......

    GDP增长的背后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GDP增长的背后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0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天津滨海新区前三季度GDP增长20范文

    天津滨海新区前三季度GDP增长20.1% 记者从天津滨海新区发改委获悉,今年(2012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新区各单位全力推进“十大战役”、“十大改革”,扎实开展“调惠上”活......

    中国历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统计5篇

    中国历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统计 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07万人。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5万人。 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45万人。 2003年:全国普......

    中国历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统计[推荐五篇]

    关于文都课程可更多考研信息点击进入 中国历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统计 2009-06-09 09:56:04 编辑:雨泽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20万人,整体增长趋缓。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