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夏高考生物化考纲(学生版)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一 生物
生物知识内容表
(一)必考部分 知识内容 要求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1-2 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2)多种多样的细胞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3 细胞的代谢
(1)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细胞呼吸
1-4 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细胞的无丝分裂
(3)细胞的有丝分裂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1)细胞的分化(2)细胞的全能性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二 化学
一、必考内容部分
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五)化学实验基础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选考内容部分
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化学与生活
(一)化学与健康
1.了解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了解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3.了解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常见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5.了解药物对维护健康的作用。
6.了解毒品的危害。
(二)生活中的材料
1.了解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了解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2.了解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3.了解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活原料及其用途。
4.了解生活中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评价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三)化学与环境保护
1.了解水污染的危害。了解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2.了解大气主要污染物。了解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生活废弃物处置的方法、“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化学与技术
(一)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1.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
2.了解我国无机化工的生产资源和产品的主要种类。
3.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
4.了解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作用。
(二)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
1.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
3.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
4.了解我国现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情况。了解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三)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1.了解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3.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化学肥料、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物质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有机化学基础
(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二)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三 物理
物理1 质点的直线运动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 物理2 机械能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3-1 电场电路磁场 3-2 电磁感应交变电流
3-3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3-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 3-5 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2-2 力与机械热与热机
力学
质点的直线运动
参考系 质点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 滑动摩擦力 动摩擦因数 静摩擦力 形变、弹性 胡克定律矢量和 标量力的合成和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
机械能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抛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角速度 线速度 向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离心现象
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及共应用
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电学
电场
物质的电结构
电荷守恒静电现象的解释 点电荷库仑定律 静电场电场强度 点电荷的场强 电场线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示波管
常用的电容器 电容器的电压
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 电路 欧姆定律 电阻定律
电阻的串、并联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功率 焦耳定律
磁场
磁场
磁感应强度 磁感线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安培力
安培力的方向
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
洛伦兹力
洛伦兹力的方向 洛伦兹力的公式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
1.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
2.洛伦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形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 磁通量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自感 涡流
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的图像
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 峰值和有效值 理想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单位制和实验
单位制
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小时、分、升、电子伏特(eV)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实验与探究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选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模块3-3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温度所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内能
固体、液体与气体
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液晶的微观结构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
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和饱和蒸气压相对湿度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Ⅰ Ⅰ Ⅰ
单位制 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摄氏度(℃)、标准大气压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实验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有:温度计
模块3-4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
单摆、周期公式 受迫振动和共振 机械波横波和纵波 横波的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多普勒效应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波及其传播。
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电磁波谱
光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全反射 光导纤维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质速关系、质能关系 相对论质能关系式
实验 实验一: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三: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模块3-5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碰撞与动量守恒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只限于一维)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Ⅰ Ⅰ 原子核
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
核力、核反应方程结合能、质量亏损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Ⅰ Ⅰ 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模块2-2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力与机械
平动与转动传动装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刚体的平衡条件
热与热机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热机的效率
电冰箱的组成和主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空调机的组成和主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第二篇:2018高考政治考纲
权威发布丨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思想政治)+名师解读
今天,教育部发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修订和颁布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公布如下: 总 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 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 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 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 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 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货币
(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3)融资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时事政治
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 4 月至考试当年 3 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长 李青青
政治: 坚持“十九大”精神引领
稳定灵活高效备考
从《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思想政治)》来看,今年的政治命题将保持基本稳定。从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结构到赋分比例,均没有明显变化。
政治学科与地理、历史学科组成文科综合科目,总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政治答题时间一般为50分钟左右,分值为100分。其中第Ⅰ卷为客观题,12个选择题(均为单选),共48分;第Ⅱ卷为主观题,共52分。在备考过程中,给考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紧跟“十九大”,深刻领会会议精神。
政治学科的时代特征鲜明,要求学生对于十九大会议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重要、核心内容,必须做到熟知、领会。具体到每一模块来说,《经济生活》需重点关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内容的新拓展,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乡村振兴战略、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政治生活》要重点关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的完善”和“政党制度”等相关内容的新表述;《文化生活》需重点关注“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的新提法。
二、灵活备考,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一)知识理解灵活透彻,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误区。备考过程中,应在对每一知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构建知识体系,寻找前后联系,并能结合时政热点进行知识整合与深化。
(二)题型把握灵活有度,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误区。全国卷的考试虽然灵活,但绝对是有规律可寻、有方法可依的。平时应善于总结共性,学会举一反三。当然,也要避免僵化思维,比如2017年的政治主观题就改变了以往的模式,出现了三个大题,将经济与政治分开、文化与哲学组题的情况。
三、夯实基础,答题做到准确与高效相结合。
文综考试时间较为紧张,要求学生能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之外,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更加熟练精准,答题时的知识输出也需更有针对性。
那么作为现在处于一轮复习的学生来说,夯实基础必定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希望学生能将基础知识的疑难问题各个击破,从而为二轮、三轮的专题复习打好
第三篇:2012高考考纲学习心得
2012年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物理学习心得及备考思路
2012年的高考是新课程逐渐推广开之际,我们如何复习备战今年的高考?个人认为,还是紧紧抓住今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及时调整复习内容与复习深度,以复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落足点,以复习主干知识为主线的同时,着重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提高。如知识的叠加与等效,迁移与渗透,扩展与推广,转化与变形,类比与对比等等。当然在复习时还应注意应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遵循或符合描述该问题的特点与联系的知识所决定的内在逻辑关系,问题才能解决。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1、2012年的考纲比2011年的考纲中所列考点没有变化,但大家要注意考纲和考试说明的差异,考试说明比考纲要求的更具体,难度要低,比较两者的差别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课标2012年高考的考试难度比2011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整体比大纲的难度要低的多,但随着课标的考试的推进,其难度将要比新课标2011年有所增加。
2、课后复习要能够独立思考。有些同学平时练习还可以,一到考试时成绩就上不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独立思考,边看答案边做题,甚至还没看明白题就急着去翻答案,做题的作用类似于校对,答案想通了就认为自己会了,盲目追求做题数量。
有时题不会做时,别人的一句提示,一个图形就可使题目迎刃而解。要知道考试时是单兵作战,没有任何外来的提示,常常是考完试就对自己的错误恍然大悟,于是归结于自己粗心,其实这正是平时自己对一些问题过快的去找答案而缺乏独立思考造成的。虽然高三阶段时间紧,内容多,但必要的独立思考是一定要有的,一定要注意做题后总结、反思。注意对题目归类分析,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提高复习效率。
3、物理虽是理科,该记的也得记。对物理学科的一些基础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尤其是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当然要记牢,这些属一级基础。还应记住的是一些常用的结论、方法,这些属于二级基础。例如:看到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θ的斜面上,首先就应该知道其重力沿斜面分力是mgsinθ,其垂直斜面的分力是mgcosθ;若m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知道该摩擦因数μ与θ的关系满足μ=tanθ;平抛物体抛出t时刻速度偏转角是θ,则有tanθ=gt/V0,才能由θ推出时间t,等等。如果到用的时候再去推导,费时又易出错,不如干脆记住。
4、善于归纳总结。当每章复习结束,可借助课堂笔记和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和知识网络,理清前后知识联系;归纳总结不单是照着课本或参考书把公式定理抄下来,而是还要把平时老师讲的,对自己有用的结论、方法、典型题型都结合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总结下来,加以记忆。归纳总结不应千篇一律,要有个性化的总结。尤其在考试前把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总结在一起,考前用很少时间看一遍,会感到心中有数,缓解紧张情绪,增加取胜的信心。
5、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小结提高。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掌握。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搭界,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有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解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与分解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这些思想方法,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好的参考书中也会有介绍。同学们在听课和阅读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务请注意这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再在练习中有意识运用来进一步熟悉它们。此外,在听课中,建议大家格外注意听老师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条件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意义。一旦领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能力。
6、注意查漏补缺,做好错题分析。查漏补缺是总复习阶段十分重要的工作。同学们可以在每章复习结束时,对本章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试卷中的错误、疏漏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和订正,在错题本上分析每一个题目做错原因,并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感悟解题思路。从知识和应试心理两方面分析,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和能力缺陷及时补救。并在每次考试前翻阅,给自己提个醒。
7、瞄准“中档题”。总复习阶段不是题做的越多越好,应该精选精练,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理综物理命题以中档题为主,因此目标应是瞄准中档题,真正吃透题中描写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感悟解题思路。个别尖子学生可以适当分一些精力研究近年高考卷中难度较高的压轴题,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8、加强限时训练。经常见到有的同学平时很用功,做题一丝不苟,过程一步不落,题目也没少做,可到考试时连做过的题目都拿不了分,原因何在?就是平时做题不限时间,没有时间限制,精神很放松,可以翻参考书,可以今天想不通明天接着想。可在考试时,有时间限制,旁边摆个手表时刻提醒你,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就会忘了公式,用错了结论,甚至条件没看全,就急着去推导计算,那怎么能做对呢?
建议平时做作业时也要在眼前摆个闹钟,加强限时训练。一道大计算题从读题到解出,一般只能用十几分钟。高三复习阶段这种训练很必要。
9、重视解题的规范化。因为这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①多看近年高考试题提供的参考答案的解题过程,体味图示、文字、公式在解题中的有机穿插和衔接。②自己在解题时严格要求。要设定题目中未给的物理量;应用物理定理、定律列物理方程等都要用文字说明列式依据。要把重要关系式写在一行中间突出位置,写成“诗歌”的格式。对于多过程、多状态的物理问题,尽量用图示或文字加以说明,使阅卷人一目了然;物理量必须有单位,必要时对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加以讨论等,一定要杜绝不良的公式推积式解题习惯。③要将题做完整。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平时练习都不能规范地将题解完整,在考试的紧张环境下怎能写规范。
10.注意一下几个考点的变化: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图像不考;摩擦力的判断要求变低,选考动量内容只考两个物体的碰撞的情况。
淮滨二高物理组物理组
第四篇:高考考纲解读心得体会(定稿)
2018高考数学大纲解读 “一不变”:核心考点不变 综述解读
2018年的高考中,核心考点仍然是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选考内容等。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集合、复数、程序框图、三视图、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线性规划、平面向量、数列的概念与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解三角形、导数与不等式的结合、函数的性质仍然是高频考点。在解答题中,除数列和三角函数轮流命题外,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解析几何、函数导数与不等式、选考内容仍然是必考内容。备考思路
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选择题与填空题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时,优选特殊值法; 3.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或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
4.恒成立问题或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 5.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使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方程及根的判别式;
6.求椭圆或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
7.求三角函数的周期、单调区间或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
8.数列的题目与和有关,优选作差的方法;解答的时候注意使用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体会方程的思想;
9.导数的常规题目一般不难,但要注意解题的层次与步骤,如果要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可从已知或者前一问中找到突破口,必要时应该放弃;重视几何意义的应用,注意点是否在曲线上;
10.概率与统计的解答题,应该先设事件,然后写出使用公式的理由,当然要注意步骤的多少决定解答的详略; “二变”:数学文化解读
教育部考试中心函件《关于2018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高考数学文化与高中知识点结合内容举例:
一、数学文化与算法
二、数学文化与数列
三、数学文化与概率统计
四、数学文化与立体几何
五、数学文化与三角函数
六、数学文化与推理与证明 备考策略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数学文化,是2018年高考数学命题的新的“考向”
增加对数学文化的要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使考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相信2018年在数学命题中,仍会适当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考查的内容,如将四大发明、勾股定理等所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作为试题背景材料,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从而实现考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三变”:选考模块的调整
在考试内容与范围方面,删去了选修4-1里的“几何证明选讲”。删去的理由是几何证明选讲考查的是初中平面几何的知识,作为基础知识,可以在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知识中考查,不需要再单独设置专题考查,同时在以前的教学大纲和2017年修订的课程标准中都不包含。选考模块的试题由三道变为两道,可以说减轻了师生备考的负担,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可以从原来面对平面几何题较为尴尬的境地解放了出来!可以更具有针对性的复习备考另外两个选考模块。最后一个大题的选择性减少,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阶段的聚焦点只能在“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两部分上下功夫。备考策略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中主要的考查点有三个:
(1)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之间的相互转化,此内容相对比较容易,在备考的时候熟记公式,以及各个曲线的参数方程即可得到满分。
(2)极坐标的几何意义(即对应的点到极点的距离),由于有时利用极坐标的几何意义能快速求解,降低解题难度,提高解题效率,所以理解极坐标的几何意义就刻不容缓。
(3)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由于有时在解决最值问题时,利用三角知识能够快速求解,尤其是对圆锥曲线上的动点问题(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有所涉及),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的考查非常频繁,考生备考时应注重了解“参数”的含义和应用方法,特别地,应用直线的参数方程时,需先判断是否为标准形式,再考虑参数的几何意义。对于不等式选讲,从历年全国高考中进行分析,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与证明、恒成立问题,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难度中等。预计2018年,仍会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证明及恒成立问题。
全国课标卷近几年比较起来,主体内容没有大的变化,在备考过程中建议首先重视基础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复习时要在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上下功夫,以达到在综合题目中能迅速准确的认识,判断和应用的目的。
其次,加强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注重知识网络的交汇处题目的训练。
再次,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解决应用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纲内容回顾: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正式发布:理科数学
一、整体特征
总体来看,《考试大纲》在指导思想、考核要求及考试范围方面延续了2017年的要求:
1.继续坚持“一体四层四翼”的命题指导思想,注重顶层设计,继续明确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察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察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2.在《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对数学学科知识整体要求和能力要求延续了2017年的要求。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考试大纲》继续要求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察,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3.考试范围与要求较2017年相比依然是必考和选考内容,文科考生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1内容,理科考生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2内容,选考内容均为选修系列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2个专题。
二、热点说明
主干考点依然是2018年的考试热点,现对其中三个热点命题进行说明:
1.函数性质
函数性质主要是指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对称性等,它是函数的核心内容,对研究函数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函数的性质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核心和热点,在高考试卷中占着较大的比重。高考对函数性质的考察,通常给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而且往往都是由基本初等函数复合而成,要求考生能运用定义、导数等求出函数相应的性质,进而求解不等式、求最值等问题; 2.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高考常考考点,一般为基础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察,通常都围绕三角函数解析式、图像变换、定义域、值域、性质等展开,尤其是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作为核心内容,一直是重点考察内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对函数解析式、图象变换、定义域、值域、性质等知识落实到位,重点关注图象和性质问题。3.导数
导数是高考压轴题的命题热点,导数问题注重与传统热点知识相结合,以基础为本、能力立意、适度创新,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利用导数来解决函数问题,研究对象不是简单函数,这就要求考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夯实基础,同时要根据题目灵敏准确地捕捉信息,及时转化题目条件,进而达到突破的目的。
三、备考建议 对于山东考生,摆脱山东卷的惯性思维,快速适应全国卷是赢考的第一步。为了更好的科学备考,结合《考试大纲》,现给出以下备考建议: 1.区别考点,加强训练
全国新课标I卷在部分考点的考察内容上与山东卷有较大区别。例如概率问题,全国卷是基于统计知识背景作为考察,这对山东考生是很不适应的。再例如,数列和圆锥曲线问题,较以往山东卷相比,不再是以计算量增加难度,难度有所下降。考生要针对这些不同,加强思维训练,快速适应全国卷。2.抓好双基训练
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在考试中占比较大,也是考生取得高分的先决条件,全国卷考察注重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考生只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全面的题型归纳,方可以不变应万变。3.一题多解,多题归一
在平时备考中,考生不能满足于题目的解决,更要深一层地思考题目多解性,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学会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善于总结常考题型,多题归一,加大思维深度训练,学会分析由表及里,抓住题目本质。4.增加数学知识广度
《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了题目综合性考察,那么考生就要有意识地在复习时,重点不能只放在单个知识点、单个专题的难度上,要增加知识广度,拓展数学视野,善于发现知识联系,进而透析命题意图。同时,在2017年考纲修订中也明确提出了数学文化考察,2018年备考,考生要继续给予关注。
5.培养构建知识网络的习惯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将知识模块化,可专项复习,将知识网络化,可统揽全局。构建知识网络,可以更好形成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对知识脉络的形成、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知识间的关联性有了更好的把握,更有利于考生在知识综合性方面的培养。
理科数学核心考点仍然是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选考内容(参数方程与极坐标,不等式选讲)等。
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集合、复数、程序框图、三视图、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线性规划、平面向量、数列的概念与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解三角形、导数与不等式的结合、函数的性质、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以及数学文化仍然是高频考点。
文科数学核心考点仍然是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选考内容(参数方程与极坐标,不等式选讲)等。
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集合、复数、程序框图、三视图、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线性规划、平面向量、数列的概念与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解三角形、导数与不等式的结合、函数的性质以及数学文化仍然是高频考点。
在解答题中:
第1题数列或者三角函数:数列的考察主要是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重点是错位相减法和裂项相消法求和,三角函数的考察涉及诱导公式,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以及与平面向量,正余弦定理的结合;
第2题立体几何:考察立体几何平行关系,垂直关系,体积,以及空间向量;
第3题概率与统计:考察排列组合以及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也重点会考卡方,与线性回归方程;
第4题解析几何:考察圆锥曲线的弦长、面积、范围、最值、定点、定值;
第5题函数导数与不等式:导数单调性、极值极点、零点、导数不等式、不等式恒成立求参;
第6题选考内容:考察参数方程与极坐标,不等式选讲。
从试卷结构上,全国卷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包括12个选择题,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选考部分包括选修系列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1个解答题,考生从2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从内容上来看,全国课标卷对在最后一道选做题中增加了选修系列4的一些内容,分别是: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从其中2道题中选作1道.全国课标卷主体内容没有大的变化,在备考过程中建议首先重视基础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复习时要在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上下功夫,以达到在综合题目中能迅速准确的认识,判断和应用的目的。
其次,加强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注重知识网络的交汇处题目的训练。
再次,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解决应用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有,加强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合理分配时间,规范作答,以积极心态备考,以平和的心态考试。
第五篇:2014年高考考纲学习心得
2014年湖北省高考数学考纲学习心得
张正舒
研究新高考,教师必须要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进而把握高考新考向。具体表现在:考试范围、全国各地新课标高考试卷设计、新增内容研究、选择题解答题常考考点研究、主干知识考查研究、考情分析七个方面。今年的湖北卷总体评价:(1)考查全面、主干分明、导向突出(2)创新适度、经典频现、突出本质。(3)注重应用和探究,突出能力立意,关注数学思想(4)发挥选拔功效、体现文理差异、彰显人文关怀、体现了浓郁的数学文化。
湖北卷考查的特点:(1)选填降低难度,“小压轴”设计完美(2)继承了湖北卷的一贯传统,从数学史中寻找古代数学问题作为高考试题(3)立体几何再次成为难点,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任然是难点(4)试题中图形数量有所增加(5)很多试题源自教材。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明确了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我们教师对高考题的研究要做足功课,怎么考,考哪些,考查的趋势是什么、我们省怎么考,别人省怎么考,我们都要研究学习。第二部分,把握新考向,高效第一轮。简言之,一轮怎么复习,怎么适应,怎么提高。通过第二部分的学习,为我们做好高效地做好一轮复习打开了一扇窗户,为怎样搞好一轮复习提高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
一、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一般而言,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的前几道均属于基本题,无论从题目的形式结构,还是试题陈述方式与解答技巧来看,基础知识占主导地位,属常规问题,不会超出平时模拟练习的范围,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领悟学科思想,掌握学科方法,形成纵横练习的网格,要养成良好使用教材的习惯,概念是基础,要求考试按照大纲要求准确地理解、掌握概念,更应理顺五种关系:
1、看与练:许多考生注意练而不注意看,这是一个误区。学科复习,做题练习固然重要,但切忌只练不看,扎实地看教材,教材上的概念要读几遍,该记忆的的一定要记忆;
2、听与记:听讲十分重要,但记忆力是有限的,还要动手记下老师讲授的重要指示点,注意课后的梳理和整理,使知识点系统化。
3、学与问:在勤学的同时,也要好问,但不可不加思考便向老师或同学求教,应该取长补短互相提高
4、难与易:难题不是任何复习的阶段的重点,考生应抓住中档题,尤其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分值较重,加强练习,慎重对待,做到不丢分,少丢分,颗粒归仓;
5、快与慢:高考好比“限时投篮”,比克一味求快,复习过程中,考生要学会合理分配考试时间,掌握不同题型的速度,力求做到既快又准确。
二、注重对知识系统的把握和学科思想的提炼
1、对于学科主干知识分几块,要求考生做到块块清楚,不足之处如何弥补有招法,并努力让考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特别注意最核心的主干知识。
2、明确驾驭学科知识的理性思维方法:学科应用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3、高考学科复习要抓住“四个三”
(1)、内容要充分领悟三方面:理论、方法、思维;
(2)、解题上要抓住三个字:数、式、形;
(3)、阅读、审题和表达上要实现学科的三种语言自如转化(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4)、学习中要驾驭好三条线:知识是明线;方法是暗线;思维是主线;其中思维能力是学科诸能力的核心,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最强大的创新动力,是检验自己大脑潜能开发好坏的试金石。
三、重视定时练习,注重总结、思考归纳、提高解题能力。
学习各学科都离不开解题,不做一定数量的题目就形不成技能,但题是越多越好呢?还是更注重解题的质量?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我们认为应该更注重后者,题不贪多,但求精彩,有思想,要认真思考,练习出错的地方,要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及时加以改正,一定要有一个记录错误、纠正错误的本子,及时翻看,要注意一题多解,优化解题思路与方法,在比较中寻求捷径,要注意多题归一,发现模式,探求解题规律,建议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复习完以后,还要对做的习题进行梳理总结,烦死联想,要站在较高的角度重新审视。
四、注重意志培养
各科高考不仅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竞赛,更重要的是意志品质的一种较量,在学科复习中要学会克服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急躁冒进的不良情绪,树立稳扎稳打的复习习惯,学会身体调整,树立自信心,如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动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循序渐进,争取成功,另外要想学科有突破,得高分,就要注意自己思维的严密性及表达的逻辑性
五、教学启示:
1、重视审题,俗话说“成在审题,败也审题”,考生由于审题不够信心而出错现象比较普遍、频繁,导致失误的因素在主管臆断遗漏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意计算、注意细节、提炼思想方法,在解题教学中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积累、提炼和总结,把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到实处,学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领悟思想,形成能力,挑战潜能。
3、应向命题人学习,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让思维多跑一步,这样做的意义是长远的,又是现实的,以备不测,如果命题人比我们多跑一步,就会有新问题出现,命题人的事业在不断的拓展,这使得他们随时都有新的发现,通过挖掘,巧妙组织,所处题目会出人意料,要注意回归学科的本质,学科应用的“美感”同意素材的不同视觉,回归传统通过中强化,拓展中挖掘,善变总创新,继承中摄取,无论思想上还是形式上都显现了新的风格和特色。但是今后教学中也不要过分拔高教学要求,也不能过于降低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了高三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艰辛,要做好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1、规划好第一轮复习的长度和内容排列的顺序
2、高度重视课本,切实夯实基础
3、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减少无用功;控制好深度吗,正确定位,单元复习课先做后批再讲,试卷讲评要注重学生答题情况的反馈达到纠错深究的功能;
4、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阅读和审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努力提高答题的规范性,教会应试的常识与方法
5、打好一轮复习的每场战役
6、关爱每一位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课堂的基础,真诚的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把“爱”字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和始终,“不抛弃,不放弃”每个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爱的力量,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让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