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苏高考语文考纲变化

时间:2019-05-14 19:2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江苏高考语文考纲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江苏高考语文考纲变化》。

第一篇:2013江苏高考语文考纲变化

2013江苏高考语文考纲变化

2013年考试大纲承袭近两年的考纲风格,以稳定为主,局部微变。其变化如下:

1.古代诗文默写“三加三减”:增加了《三峡》(郦道元)、《春望》(杜甫)、《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减去了《蒹葭》(《诗经》)、《望岳》(杜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课内)为50篇,通常列入当年考试范围的只有25篇,2012年之前入选当年高考的25篇篇目固定,已延续多年未变,2013年的“三加三减”多少有些意外,到目前为止各校均沿用老25篇,希望能及时调整,新换篇目出现在高考中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2.加试中的名著篇目“一取一舍”:选取了老舍的《茶馆》,舍去了曹禺的《雷雨》,这是江苏高考设置加试以来第一次更换篇目,2013年的《茶馆》可能要热一阵了,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3.“典型题示例”成语题型增加:2012年成语题一改历年的考试形式,由给出4个成语,到给出6个成语,难度略有加大,考查的题型更接近全国卷的选用、衔接题的考查形式,江苏卷此题集成语、选用、衔接为一体,可谓用心良苦。

4.精心推敲用语,选词更科学。新考纲有五处用词调整,旨在更具科学性和指导性。如诗歌的鉴赏评价中,删去“把握作品内容”;将“从发展的角度”改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等。

金陵中学特级教师陈柏华:【解析】2013年《考试说明(语文)》只有个别地方的措辞和表述方式略有更动,比如:“古代诗文阅读”部分里“鉴赏评价”的(1)去年表述为“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今年则表述为“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现代文阅读”部分“鉴赏评价”里的(1)去年表述为“丰富含义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今年则表述为“语言表达艺术重在表现力。”“现代文阅读”部分“探究”里的(1)去年表述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今年则表现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另外,在“古代诗文默写篇目”(初中部分)做了一些调整,除此而外,其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复习建议

1.全面复习。高考复习应当以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切忌主管臆断。

2.突出重点。古诗鉴赏、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文言文今译、作文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地方,也是制约学生高考考分提升的瓶颈。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复习有必要注意突出重点。

3.文本为本。在高考阅读方面,制约学生考分提升原因并不是缺少答题技巧,而是缺乏破解文本的方法,读不懂文本,打不通文本内部的关节,所以,高三的阅读复习不该仅仅把注意力投放在答题解题之类的技巧上,而要更多的投放到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文本的特征进行解读的方法指导上。

4.归类突破。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对学生的作文训练也根据题型做出归类,归类后易于产生规模效应,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方便学生进行自主整合,避免零碎无章。

5.合并考点。《考试说明》对考试内容做了条分说明,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一条”与“那一条”常常是可以归并一起进行训练的,积极能动地把看似不相关的考点归并在一起进行训练不仅省时省力,更容易有成效。

第二篇:2012江苏高考英语考纲解读

2012 江苏省高考英语考纲解读

泗洪中学

高三英语组

2012/12/10 英语命题包括语言知识、语言应用、书面表达三个部分。语言知识要求考生能运用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语言运用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对话和独白;阅读要求考生读懂简易的英语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我们高三英语组经过认真研讨2012年考试说明,发现了今年的考试说明有以下几点特点,对今后的教学也对各位老师提出了建议。

英语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选择题分成听力(20分)、语言知识应用(35分)、阅读理解(30分)三个部分,非选择题分成任务型阅读(10分)和书面表达(25分)两个部分。试题包括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其中以中等题为主。

【变化】

1、《说明》提供了试题分析和参考答案,并就书面表达题型提供了一至五档的范文,而且就各档次的作文作了具体分析。如第五档作文分析:作者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作者能够使用较多的句型和词汇,没有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作者能够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全文结构紧凑,内容连贯流畅。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再如第一档作文分析: 作者仅完成了试题规定的少量任务,明显遗漏了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文章仅能使用一些简单的语法结构和有限的词汇项目。全文存在较多的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了对写作内容的理解。全文缺乏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不够连贯。文章仅能传递少量规定信息给读者。

2、《说明》对词汇表进行了勘误校订,对一些常用词条的词性进行了修订。另外, 原新增词汇以“*”号标出,现在《说明》中已不再以“*”号标注。

【建议】

1、注意词汇的积累,尤其对《说明》中的高级实词、高频词和核心词进行多方位复习,还要对易混词汇进行意义和用法上的辨析。如现阶段就应该侧重利用教材的学习和复习来巩固词汇,而不要完全依赖于试题的检测途径。复习阶段依然要以阅读为中心,除了教材的通透朗读以外,大量的短文阅读并辅以理解训练是最好的复习方法,这样还可以巩固和拓展词汇。

2、复习阶段依然要以阅读为中心。除了教材的通透朗读以外,大量的短文阅读并辅以理解训练是最好的复习方法。

3、制定书面表达的训练计划,特别是图画类的作文,既能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又能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又不制约考生的发挥空间。另外,“考试说明”中给出了五个档次的范文和分析,这是史无前例的。建议考生认真研读,了解作文档次的设定和语言运用的要求,以及怎样避免不应有的错误。

第三篇:2014年陕西高考考纲变化

2014年陕西高考考纲变化

昨天,《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向各区县教研部门下发。今年语文、英语两科变化较大,其中作文部分均进行了大幅调整,其他各科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也有调整。继去年高考整体难度下降之后,今年高考难度还将继续降低。专家提醒,试题难度下降不等于升学难度下降,习惯“刷难题”提分的考生,需要调整应考策略。

语文新增两百字微写作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和题型有巨大变化,考查内容将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考查和语文的应用能力的考查。

变化1作文一变二语文试题变化最大的是作文,作文写作“一分为二”,新增加了“微写作”,总分值不变,仍为60分。其中微写作分值10分,字数在150字到200字之间,形式灵活。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精练的语言描述场景、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能力。大作文的分值50分,字数要求不少于700字。样题依然选择了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样式,思路与往年一致。样题某校学生会要成立几个研究性学习专题小组。研究的内容分别是:李白、鲁迅、史铁生、《三国演义》等作家或作品。请为其中一个研究小组(任选),写一则征召小组成员的启事。要求:1.内容包含对作家(或作品)及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简要说明;对应征者的要求;报名办法。2.语言有个性,具有鼓动意味。3.200字左右。

变化2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语文试卷另一变化是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考查方式和知识点的改变。样题中对于修辞、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是以对联和诗词的形式出现的。强调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这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设置生活语言情境,在生活中、实践中考查语文能力。样题中增加了俗语的考查,去掉了字音辨析和语病辨析题。

变化3古诗文阅读重视理解文言文样题用2013年的高考题替换下了2012年的高考题,主要就在于对文言文归纳概括文本内容能力的考查更加明确了,这样的题型要稳定下来并且延续下去。今年样题中增加了一个新题型,在文言文本中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诗歌的理解。这种新题型,与文言文结合,考查形式会更灵活。

变化4诗文背诵增理解性背诵今年的诗文背诵考查设置情境,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运用。古诗文的默写,不再是单纯的上下句的默写,而是在具体语境中,考查考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准确理解、透彻理解。

变化5现代文考查方向更明确科技文阅读样题用2013年的高考题替换下了2008年的高考题,更侧重于应用文本中的知识或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英语词汇量减少450个今年英语命题与2013年相比整体难度有所降低,英语写作部分的总分值是35分,应用文15分,情景作文20分。

变化1词汇量要求由2013年的3500降低至2014年的3050,这意味着今年高考完形及阅读的难度将会有所下降,整体难度比2013年北京高考还会略低些。

变化2调整的应用文包括信函(比如笔友交流、应聘信、感谢信等)、演讲稿、通知、便条等形式。分析:写作难度降低,但是高考命题时给出的是中文提示,所以平时需要积累与各种应用文相关的词汇搭配和常见句式,多积累一些

范文,提高临场的应变能力。复习重点要放在议论文和说明文的阅读上,加强对语篇主旨的概括能力,段落层次的剖析能力以及长难句的分析能力。平时还要多阅读社科科技类时文,多熟悉各种题材,以免考试临场发慌。精华学校英语教研组老师表示,预计北京考生的平均分会整体上浮。

政治 结合十八大增删改考点政治科目的高考说明结合十八大精神增删或修改了部分考点,变化包括三部分。

变化1经济生活中的第三单元微调,删除“利息与利率、股东和股息”、“按劳分配”修改为“按劳分配为主体”。第四单元将“科学发展观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替换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变化2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微调,删除“我国的民主与专政的关系”;第三单元删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替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变化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修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二框原考点全部删除,增加“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原第三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调整到第二框。第三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修改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删除“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替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历史难度降低或与去年持平今年历史考试范围与2013年保持一致,但是参考样题变化很大。

变化12013年高考试题大量被选入了参考样题:选择题方面加入了4道题目,主观题更替了2道题目。

变化2样题增加了开放型题目的数量。分析:精华学校历史教研组老师认为,今年更新参考样题明显偏多基于两点考虑。从难度上说,2012年历史试题偏难,2013年难度下降,与北京高考强调的降低难度一致,2014年历史试题不应该增加难度,而应该保持2013年的难度或是再降低难度。开放型题目是现阶段提升分数的有效方式,考生在备考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训练到位。

地理 样题有所变化与2013年相比,2014年地理考试说明在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上无变化。在参考样题选择上有一定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京高考“稳中求变”的典型特征。

变化1选择题单选题组的小题数量由4道缩减到了1道。

变化2新增地理原理示意图,继续体现地理学科“无图不成题”的特色。变化3综合题组小题数量由5道缩减到4道。

第四篇:2014高考语文考纲分析

2014年高考新课标大纲及解读:语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3年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Ⅲ.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高中1

4篇,初中50篇)

一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初中50篇)

1.《论语》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前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7、《关睢》诗经

18.《蒹葭》诗经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

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李商隐

39.《相间欢》李虞

40.《渔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苏轼

44.《水调歌头》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龚自珍

二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高中 14篇)

1.《劝学》荀子

2.《逍遥游》庄子

3.《师说》韩愈

4.《阿房宫赋》杜牧

5.《赤壁赋》苏轼

6.《氓》诗经

7.《离骚》屈原

8.《蜀道难》李白

9.《登高》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11.《锦瑟》李商隐

12.《虞美人》李煜

1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注】考试说明没有变化。仅样题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两篇样题换成了“中国小说”。

注:考纲变化不大,总体平稳,具体变化表现为现代文阅读比例降低,名句名篇默写范围调整较大,撤去了2013年考试说明中的7篇,新增了9篇,总默写篇幅为30篇。其中,《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增加了3篇,体现出安徽语文高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题型示例部分更换较多,论述类文本更换了5篇,保留了5道非选择形式的样题;文学类文本样题更换了7篇,诗歌鉴赏更换了2篇,文学类文本阅读、诗歌鉴赏中的选择题形式样题仍然保留;作文部分也更换了新题型。此外,新的考试说明把作文标准中的“深刻”细化为“透彻”、“精辟”、“独到”,实际上对学生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体建议:第一,抓住一“纲”一“卷”,弥补缺陷。“纲”即是考试说明。考生要对考纲的条目和要考的知识点非常熟悉,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卷”即高三以来的考试卷,考生要深入分析以前的考试卷,找出自己的不足,找准分数增长点。第二,在后期备考中,考生要做踏实的农夫,强化基础,颗粒归仓。要做到基础知识不失分,常考的字音字形下功夫记牢固,再积累一些成语,把语病类型想明白,熟练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还有古诗词的背诵都在课本内。作文要多背诵,谋篇布局,大开大合,争取拿高分。

第五篇:2018年语文考纲变化心得

2018年语文高考考试大纲变化心得

高二语文组 李伟兵

与2017年考纲相比,新考纲字面上没有变化,基本延续了去年提的那些要求,比如,古诗文阅读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必考题,阅读量继续加大。

不过,在细微的环节,与2017年考纲相比,2018年考纲还是做出了微调,具体变化如下: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变化

(2018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2017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变化解读】

2018“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较2017表述,有突出强调“归纳整合”的能力要求,这一能力要求其实一直是重点,2017新考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对学生归纳整合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不仅要从文中归纳,还要能读懂图表变化并作出准确归纳概括。将归纳整合,提出来,有强化的作用,在考题的要求中可能会突出这一点。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变化

1、文学类文本

(2018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017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变化解读】

参照独立命题省份考纲表述可知,常考查散文的省份在这一考点上的表述基本都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变化需要我们在平时复习中加强对散文的训练与指导。特别是在2017真题中已有变化的情况下(2017新课标I卷考查文本为小说,II卷、III卷考查文本为散文),更得重视散文阅读的复习与指导。而且从概念变成词语,可能暗示选材的变化,需要注意散文,一般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比较容易出题。

2、写作

(2018年考试大纲)(3)有文采,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2017年考试大纲)(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变化解读】

用词贴切变成了用语贴切,更体现出对学生语言表达综合能力的要求范围扩大,学生写作时需注意语言要符合情景、符合文体,用语准确,表达得体。因此,今后的作文教学和写作训练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这一点要求在语用得体上亦有体现。

作为新事物,2018年考纲的新变化诚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不过本着继往开来敢于创新的精神,已经在2017年全国高考卷中所体现的关于2017年考纲中的变化点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可以预测2017年高考刚刚变化的应该会保持稳定,将会作为变化点继续出现在2018年的高考卷中。为此,我们也应该清楚2017年考纲新变化。以下是2017年变化点在2017年高考卷命题中的体现

1.考试范围与要求变化

①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文化常识取得合法身份。②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③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④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

2.题干变化,如在2017年高考卷中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这是在2016年高考卷中完全没有的新题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而2016年则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而2016年则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4.小说尽管还是考查内容与艺术特色,不过则由选两项变成选一项,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三、应对策略

(一)强化快速阅读能力培养

“生活的舞台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语文复习决不能只做题。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谁放弃了阅读谁就放弃了语文。全国卷的特点是阅读信息量大,对语言文字的要求高。进入新高三后,教师要建议学生还是要尽可能的多读书,并且做好积累,做好读书笔记。甚至可以每周抽出一定时间,将读书笔记的内容背一背,这样还可以更好的发挥阅读对写作的推动作用。

(二)重视传统文化和文化常识积累

2018大纲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内容,需要学生在备考阶段,积累一定量的关于古代官职官制、礼仪、称呼、风俗、节令和科举考试等相关知识。教师应建议学生可以通过对文言传记相关的常识进行分类整合归纳和熟悉命题思路着手备考。

而且古诗文阅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课内基础,可能持续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扩展能力的考查,建议复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课本的回归。

(三)回归语文学科特点,强化基础知识运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语文的基础知识考查要舍得下功夫。应正确引导学生懂得采用化整为零,分散消灭的办法,手中准备一本《语文基础手册》。随时记,随时看,反复记,反复看。

(四)研究高考真题,培养命题人的思维

语文命题是有规可循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全国课标卷的真题,并结合高三复习资料《5年高考3年模拟》,从中摸索出答题的规律,并注意从高考命题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答案,经常性的去比较下自己的答案与全国卷答案的区别,研究答题标准,规范语言表述,会对后期成绩的提升大有裨益。

(五)关注2017高考试卷中的新题型

2017高考试卷中的新题型,比如新闻阅读、逻辑推断题等,不要放松对相关题型的复习。学生备考、教师复习都应该以理解为第一要务,具体来说就是理解文章的核心概念、中心论点、论点与论据关系,同时应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并且注意局部内容隐含信息的挖掘。教师与考生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整体与局部、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主要与次要、原因与结果、客观与主观等关系,局限于一些诸如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扩大(或缩小)范围、张冠李戴、滥加因果、过于绝对等错误点,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思维的路径。重点强化三种意识,即整体意识、问题意识、比较意识,提高三种能力,即判断点的辨别、题干审题能力、信息概括能力,同时应梳理所有文体的知识清单并注意答案的层次性与概括性,学会摘抄或转述相关词句。对能直接回答问题的词句,则可毫不手软地摘抄,对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词句,则需要自己智慧性地挖掘出来,并整合语言,精炼地表达。评分是根据给分点来给分的,给分点也就是文本中对接问题的关键点。

(六)体现时代意识和创新精神

全国卷作文命题水平极高,体现了强大国家意志,考题极力规避“前理解”,情境创设多元具体,任务指令灵活典型,同时体现交际写作理念,指向思维表达能力的考查,在备考过程中应打破以题型为纲的教学及学习体系,以思维为纲,注重思维,在审题、论证与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全方位应用,同时,相关方还应关注国家大事,积累相关素材,避免走入“闭门造车”的死胡同。

总之,2018年语文新考纲延续了去年提的那些要求,比如,古诗文阅读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必考题,阅读量继续加大。我们应该严遵考纲,全面复习,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突破目标。

下载2013江苏高考语文考纲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江苏高考语文考纲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读考纲新变化,亮剑2013年江苏语文高考(定稿)

    解读考纲新变化,亮剑2013年江苏语文高考 2013年江苏卷语文科《考试说明》的修订,除了表述更加规范科学,与考情更加对位契合之外,最具有实质性的修订共有三处。为了帮助广大考生......

    2018江苏高考语文考纲名句古诗词默写(初中篇)

    1、《孔子语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2018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纲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识记 (1)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正确识记并规范书写常用汉字。 2.理解 理解复杂长句的含义。 3.表达应用 (1)正确使用......

    2014高考语文变化

    2014高考《考试说明•语文》作文:“一大一小”, 总分不变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和题型有很大变化,将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考查和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语文试题变化最大的......

    2014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语文重大变化

    2014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语文重大变化最近,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及《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

    2018高考政治考纲

    权威发布丨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思想政治)+名师解读 今天,教育部发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

    2012高考考纲学习心得

    2012年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物理学习心得及备考思路 2012年的高考是新课程逐渐推广开之际,我们如何复习备战今年的高考?个人认为,还是紧紧抓住今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及时调整......

    《2014年考纲的主要变化》

    一、新增加的部分: 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认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中的实施计划:收集可靠的证据、数据,并能评价证据、数据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