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考纲学习心得

时间:2019-05-12 05:0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高考考纲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高考考纲学习心得》。

第一篇:2012高考考纲学习心得

2012年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物理学习心得及备考思路

2012年的高考是新课程逐渐推广开之际,我们如何复习备战今年的高考?个人认为,还是紧紧抓住今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及时调整复习内容与复习深度,以复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落足点,以复习主干知识为主线的同时,着重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提高。如知识的叠加与等效,迁移与渗透,扩展与推广,转化与变形,类比与对比等等。当然在复习时还应注意应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遵循或符合描述该问题的特点与联系的知识所决定的内在逻辑关系,问题才能解决。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1、2012年的考纲比2011年的考纲中所列考点没有变化,但大家要注意考纲和考试说明的差异,考试说明比考纲要求的更具体,难度要低,比较两者的差别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课标2012年高考的考试难度比2011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整体比大纲的难度要低的多,但随着课标的考试的推进,其难度将要比新课标2011年有所增加。

2、课后复习要能够独立思考。有些同学平时练习还可以,一到考试时成绩就上不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独立思考,边看答案边做题,甚至还没看明白题就急着去翻答案,做题的作用类似于校对,答案想通了就认为自己会了,盲目追求做题数量。

有时题不会做时,别人的一句提示,一个图形就可使题目迎刃而解。要知道考试时是单兵作战,没有任何外来的提示,常常是考完试就对自己的错误恍然大悟,于是归结于自己粗心,其实这正是平时自己对一些问题过快的去找答案而缺乏独立思考造成的。虽然高三阶段时间紧,内容多,但必要的独立思考是一定要有的,一定要注意做题后总结、反思。注意对题目归类分析,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提高复习效率。

3、物理虽是理科,该记的也得记。对物理学科的一些基础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尤其是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当然要记牢,这些属一级基础。还应记住的是一些常用的结论、方法,这些属于二级基础。例如:看到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θ的斜面上,首先就应该知道其重力沿斜面分力是mgsinθ,其垂直斜面的分力是mgcosθ;若m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知道该摩擦因数μ与θ的关系满足μ=tanθ;平抛物体抛出t时刻速度偏转角是θ,则有tanθ=gt/V0,才能由θ推出时间t,等等。如果到用的时候再去推导,费时又易出错,不如干脆记住。

4、善于归纳总结。当每章复习结束,可借助课堂笔记和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和知识网络,理清前后知识联系;归纳总结不单是照着课本或参考书把公式定理抄下来,而是还要把平时老师讲的,对自己有用的结论、方法、典型题型都结合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总结下来,加以记忆。归纳总结不应千篇一律,要有个性化的总结。尤其在考试前把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总结在一起,考前用很少时间看一遍,会感到心中有数,缓解紧张情绪,增加取胜的信心。

5、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小结提高。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掌握。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搭界,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有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解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与分解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这些思想方法,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好的参考书中也会有介绍。同学们在听课和阅读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务请注意这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再在练习中有意识运用来进一步熟悉它们。此外,在听课中,建议大家格外注意听老师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条件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意义。一旦领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能力。

6、注意查漏补缺,做好错题分析。查漏补缺是总复习阶段十分重要的工作。同学们可以在每章复习结束时,对本章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试卷中的错误、疏漏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和订正,在错题本上分析每一个题目做错原因,并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感悟解题思路。从知识和应试心理两方面分析,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和能力缺陷及时补救。并在每次考试前翻阅,给自己提个醒。

7、瞄准“中档题”。总复习阶段不是题做的越多越好,应该精选精练,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理综物理命题以中档题为主,因此目标应是瞄准中档题,真正吃透题中描写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感悟解题思路。个别尖子学生可以适当分一些精力研究近年高考卷中难度较高的压轴题,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8、加强限时训练。经常见到有的同学平时很用功,做题一丝不苟,过程一步不落,题目也没少做,可到考试时连做过的题目都拿不了分,原因何在?就是平时做题不限时间,没有时间限制,精神很放松,可以翻参考书,可以今天想不通明天接着想。可在考试时,有时间限制,旁边摆个手表时刻提醒你,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就会忘了公式,用错了结论,甚至条件没看全,就急着去推导计算,那怎么能做对呢?

建议平时做作业时也要在眼前摆个闹钟,加强限时训练。一道大计算题从读题到解出,一般只能用十几分钟。高三复习阶段这种训练很必要。

9、重视解题的规范化。因为这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①多看近年高考试题提供的参考答案的解题过程,体味图示、文字、公式在解题中的有机穿插和衔接。②自己在解题时严格要求。要设定题目中未给的物理量;应用物理定理、定律列物理方程等都要用文字说明列式依据。要把重要关系式写在一行中间突出位置,写成“诗歌”的格式。对于多过程、多状态的物理问题,尽量用图示或文字加以说明,使阅卷人一目了然;物理量必须有单位,必要时对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加以讨论等,一定要杜绝不良的公式推积式解题习惯。③要将题做完整。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平时练习都不能规范地将题解完整,在考试的紧张环境下怎能写规范。

10.注意一下几个考点的变化: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图像不考;摩擦力的判断要求变低,选考动量内容只考两个物体的碰撞的情况。

淮滨二高物理组物理组

第二篇:2014年高考考纲学习心得

2014年湖北省高考数学考纲学习心得

张正舒

研究新高考,教师必须要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进而把握高考新考向。具体表现在:考试范围、全国各地新课标高考试卷设计、新增内容研究、选择题解答题常考考点研究、主干知识考查研究、考情分析七个方面。今年的湖北卷总体评价:(1)考查全面、主干分明、导向突出(2)创新适度、经典频现、突出本质。(3)注重应用和探究,突出能力立意,关注数学思想(4)发挥选拔功效、体现文理差异、彰显人文关怀、体现了浓郁的数学文化。

湖北卷考查的特点:(1)选填降低难度,“小压轴”设计完美(2)继承了湖北卷的一贯传统,从数学史中寻找古代数学问题作为高考试题(3)立体几何再次成为难点,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任然是难点(4)试题中图形数量有所增加(5)很多试题源自教材。

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明确了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我们教师对高考题的研究要做足功课,怎么考,考哪些,考查的趋势是什么、我们省怎么考,别人省怎么考,我们都要研究学习。第二部分,把握新考向,高效第一轮。简言之,一轮怎么复习,怎么适应,怎么提高。通过第二部分的学习,为我们做好高效地做好一轮复习打开了一扇窗户,为怎样搞好一轮复习提高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

一、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一般而言,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的前几道均属于基本题,无论从题目的形式结构,还是试题陈述方式与解答技巧来看,基础知识占主导地位,属常规问题,不会超出平时模拟练习的范围,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领悟学科思想,掌握学科方法,形成纵横练习的网格,要养成良好使用教材的习惯,概念是基础,要求考试按照大纲要求准确地理解、掌握概念,更应理顺五种关系:

1、看与练:许多考生注意练而不注意看,这是一个误区。学科复习,做题练习固然重要,但切忌只练不看,扎实地看教材,教材上的概念要读几遍,该记忆的的一定要记忆;

2、听与记:听讲十分重要,但记忆力是有限的,还要动手记下老师讲授的重要指示点,注意课后的梳理和整理,使知识点系统化。

3、学与问:在勤学的同时,也要好问,但不可不加思考便向老师或同学求教,应该取长补短互相提高

4、难与易:难题不是任何复习的阶段的重点,考生应抓住中档题,尤其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分值较重,加强练习,慎重对待,做到不丢分,少丢分,颗粒归仓;

5、快与慢:高考好比“限时投篮”,比克一味求快,复习过程中,考生要学会合理分配考试时间,掌握不同题型的速度,力求做到既快又准确。

二、注重对知识系统的把握和学科思想的提炼

1、对于学科主干知识分几块,要求考生做到块块清楚,不足之处如何弥补有招法,并努力让考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特别注意最核心的主干知识。

2、明确驾驭学科知识的理性思维方法:学科应用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3、高考学科复习要抓住“四个三”

(1)、内容要充分领悟三方面:理论、方法、思维;

(2)、解题上要抓住三个字:数、式、形;

(3)、阅读、审题和表达上要实现学科的三种语言自如转化(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4)、学习中要驾驭好三条线:知识是明线;方法是暗线;思维是主线;其中思维能力是学科诸能力的核心,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最强大的创新动力,是检验自己大脑潜能开发好坏的试金石。

三、重视定时练习,注重总结、思考归纳、提高解题能力。

学习各学科都离不开解题,不做一定数量的题目就形不成技能,但题是越多越好呢?还是更注重解题的质量?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我们认为应该更注重后者,题不贪多,但求精彩,有思想,要认真思考,练习出错的地方,要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及时加以改正,一定要有一个记录错误、纠正错误的本子,及时翻看,要注意一题多解,优化解题思路与方法,在比较中寻求捷径,要注意多题归一,发现模式,探求解题规律,建议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复习完以后,还要对做的习题进行梳理总结,烦死联想,要站在较高的角度重新审视。

四、注重意志培养

各科高考不仅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竞赛,更重要的是意志品质的一种较量,在学科复习中要学会克服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急躁冒进的不良情绪,树立稳扎稳打的复习习惯,学会身体调整,树立自信心,如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动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循序渐进,争取成功,另外要想学科有突破,得高分,就要注意自己思维的严密性及表达的逻辑性

五、教学启示:

1、重视审题,俗话说“成在审题,败也审题”,考生由于审题不够信心而出错现象比较普遍、频繁,导致失误的因素在主管臆断遗漏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意计算、注意细节、提炼思想方法,在解题教学中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积累、提炼和总结,把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到实处,学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领悟思想,形成能力,挑战潜能。

3、应向命题人学习,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让思维多跑一步,这样做的意义是长远的,又是现实的,以备不测,如果命题人比我们多跑一步,就会有新问题出现,命题人的事业在不断的拓展,这使得他们随时都有新的发现,通过挖掘,巧妙组织,所处题目会出人意料,要注意回归学科的本质,学科应用的“美感”同意素材的不同视觉,回归传统通过中强化,拓展中挖掘,善变总创新,继承中摄取,无论思想上还是形式上都显现了新的风格和特色。但是今后教学中也不要过分拔高教学要求,也不能过于降低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了高三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艰辛,要做好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1、规划好第一轮复习的长度和内容排列的顺序

2、高度重视课本,切实夯实基础

3、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减少无用功;控制好深度吗,正确定位,单元复习课先做后批再讲,试卷讲评要注重学生答题情况的反馈达到纠错深究的功能;

4、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阅读和审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努力提高答题的规范性,教会应试的常识与方法

5、打好一轮复习的每场战役

6、关爱每一位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课堂的基础,真诚的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把“爱”字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和始终,“不抛弃,不放弃”每个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爱的力量,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让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第三篇:2012年高中地理高考考纲学习心得

09年高考考纲与08年没有变化。无论知识点、题型、文字要求可以说几乎一字未变;也就是说仍继续坚持原有的“以能力立意”的改革方向,在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包括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都没有变化,连题型示例都和08年大纲几乎一样。始终贯彻“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起来就体现几个基本不变:能力立意基本不变;考察功能基本不变;考试内容基本不变;考试形式基本不变;难度基本不变;入手容易,高分困难的命题原则基本不变;命题人员组成基本不变。

地理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第二,区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因此,“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基本特征。二是专业性和专题性。以考纲和教材为基础,考查考生对基本主干知识的理解和综合把握程度。试题的选材,均围绕中学地理的主干内容设计,并根据地理学科的特征,不断创新问题,体现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功能。

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以区域为载体,试题以问题立意入手,为有效地考查能力的需要,肯定要命制出背景新颖的试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要努力体会地理学科的思维特点,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科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1、地理学科命题思路:知识抽样——全面复习,要分清主次;图像承载——注重各种新图的判读要领与分析思路;能力覆盖——空间定位、逻辑推理、联系迁移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等;重在过程——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立意深刻——关注与当前热点联系的隐性信息;情境新颖——具备迅速理解试题中虚拟情境的能力。

2、地理学科命题的变化

① 图示语言丰富,人文地理比重大;② 区域地理不受“中国”、“世界”范畴所局限;③ 理性思维与思考过程的增强;④ 注重理论的探究与结论的表达;⑤ 实际联系理论;⑥ 古今中外时空转换综合度提高。

3、对09年地理命题趋势的分析:09年命题依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匠心独运,凸显能力。考查到的能力有计算能力、图表判读能力、空间定位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评价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二是注重双基,回归教材。三是关注热点,贴近生活。试题不回避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以鲜活的时事新闻题材为切入点设题,生活气息、时代氛围跃然纸上。

①、知识重组的线索会有所更新;②、选材切入的角度会更加新颖;③、情境设置的思路会更加独特;④、考查能力的设问会更加开放;⑤、图像呈现的形式会有所创新;⑥、过度抽象的构思会有所缓解;

7、区域发展的内容会有所增强.8、传统上的地球运动、等值线、大气运动、地理计算的难度犹如去年一样的难度会进一步降低,避免过去的地理物理化和数学化。

9、强化地理能力和地理技巧的考试和考查。

4、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学科能力要求):地理事实的识记、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原理的应用、地理图象的判读、区域特征的掌握、地理信息的提取、地理规律的总结、地理事物的概括、地理资料的分析、地理现象的描述。临场能力要求:对新问题的心态稳定、迅速联想、及时应变能力;对新知识的举一反

三、联系迁移能力;独立编制答案、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述能力。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总的任务和目标定位为:在巩固深化一轮复习“双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综合,实现地理能力的提升。1.重视能力提升。根据考纲对能力的要求,明确把能力要求归纳为四大方面13个小点。主要包括: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②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③阐述和描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④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大方面,并把这四大能力细分为13个水平层次。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广东地理高考能力测试的显著特色。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要具有“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的能力,获取有效信息成了解题的关键之一。为此在认定图表材料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仔细、完整,要做到“穷尽一切图文信息”,不丢掉任何一个信息点,包括容易被忽略的图例、注记、标题说明等。

2.拓展复习内容,进行知识综合。一轮复习注重对高考知识点的落实,二轮复习则进一步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书本,整理学科知识结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把握高考知识点之间、各个知识专题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以学科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基点,点线面体相统一的知识能力架构。以高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以主干知识为线索,通过专题训练,培养审题和解题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

3.回归教材,夯实双基,提升复习目标。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近3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地理试题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而且许多高考试题的答案就是教材语言。因此在冲刺阶段的备考中,我们必须回归课本,通过课本落实双基,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一轮复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提升为“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对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更要综合地理解和综合地应用。

4.改变复习方法。一轮复习主要依据教材的学科逻辑关系重温教材;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改变为以相同或相近范畴为线索,打破现有的教材逻辑关系,建立起相对独立的、跨单元、跨年级的新逻辑体系,所以在复习方法上更强调从整体出发,立足专题,着眼全局。同时,要通过练习查漏补缺,切忌简单地重复。

5、加强地理规律与区位原理的归纳。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一般而言考生应熟练掌握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准确运用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

6、加强区域定位,注重热点渗透与薄弱点补缺。图像考查是地理高考题的主要特征,所以考生要学会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同时,适当渗透社会热点,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航天基地、沪宁杭和环渤海与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中东地区、美国金融危机等热点和焦点地区。

09年的地理高考大纲基本继承了08年的考纲,只是在“世界地理分区”的考点中,修正为“欧洲的东部和北亚”,08年的表述为“欧洲的东部和北欧”,这样就与教材相对应了,避免考生产生误解。其他考点与去年完全相同。复习建议:

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来看,虽然每年的试题内容各异,但经过仔细分析,颇能给人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感受。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以问题立意入手,为有效地考查能力的需要,肯定要命制出背景新颖的试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要努力体会地理学科的思维特点,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科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1.回归教材,夯实双基。我们通过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所有的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规律: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历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而且许多高考试题的答案就是教材语言。因此在冲刺阶段的备考中,我们必须回归课本,通过课本落实双基,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加强地理规律与区位原理的归纳。考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一般而言考生应熟练掌握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准确运用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3.加强区域定位,注重热点渗透与薄弱点补缺。图像考查是地理高考题的主要特征,所以考生要学会运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形态、地形、河流分布及政区边界等方法进行区域定位。同时,适当渗透社会热点,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航天基地、沪宁杭和环渤海与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中东地区、美国金融危机等热点和焦点地区。

4.适当强化训练,提高读图能力。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设置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显著特色。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要具有“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的能力,获取有效信息成了解题的关键之一。为此在认定图表材料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仔细、完整,要做到“穷尽一切图文信息”,不丢掉任何一个信息点,包括容易被忽略的图例、注记、标题说明等。切忌马马虎虎,“读不准、看不清”。

2013年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一.策略制定的依据

本策略的制定有以下4个依据: 1.《考试大纲》。

(1)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①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遍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3,选修模块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②新课标增加的内容如下: 1.地球的内部圈层

2.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3.河流地貌的发育

4.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5.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6.自然资源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其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7.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8.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9.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0.产业转移

11.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选修)1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选修)13.防灾与减灾(选修)14.环境保护(选修)

③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考核目标与要求 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③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④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2.新课标教材特点。

(1)图片多,直观性强,体现了地理学中“图”的优势。

(2)活动和思考问题的设计多,有利于教学互动。这类活动题或思考题是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的,与图文紧密结合且合理分工,既侧重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又能尽量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广泛且主动参与,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习者学有所思、学有所问,真真正正动起来(动脑、动手、动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3)阅读材料和案例多,信息量大,有利于课程的拓展、延伸和深化。这些阅读材料和案例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说明性,内容丰富、详实,涉及到地理学的方方面面,对课文的相关内容起到诠释、实证、应用等作用,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对教材较好地作了补充和说明。虽然新教材与旧版教材比较,章节、内容减少了许多,但由于补充材料的增加,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亦比较广。(4)每章节后都设有一个“问题研究",侧重于所学知识的应用,可以联系了学生现实生活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这些都给学生创造了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过程”和“经历”,学生从中体验到以下三方面的过程与方法:①获得、整理、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的过程与方法;②发现、探究、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③表达、交流、反思学习与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的过程与方法。

(5)注重“过程与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宁夏高考试题特点、变化与启示

(1)关注命题人的关注点:了解出题人的总体想法:理解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对课改进行引领。

具体表现在:①注重评价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品质;②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③注重考查学习方法与过程;④注重考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⑤注重考查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地理认识,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时代性。(2)新课程的高考命题原则

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核心,在试题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重大问题;②试卷布局安排首先考虑重点内容的排位,设定考查重点和层次要求,拓宽考查空间;③适当增加开放型试题,鼓励有创造性答案;④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立意鲜明、背景新颖、设问灵活、层次清晰;陌生之中考查熟悉,体现学科自身价值;⑤读题时间多、想题时间多,做题时间少,重在考查思维能力;⑥入门宽,路子多;大开口,小出口,层层设卡,题题把关;⑦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

④2010年、2011年2012年高考题与前两年相比大的变化: a.2010年第一次在新课标试卷中出现选修内容的考察,2011年2012年继续跟进,试题结构稳定不变。

三个选考模块试题难度、区分度、答题耗时等基本等值,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选修模块。试卷顺应了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b.从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来看变化如下: 选修题的出现使试卷加长、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学生实际所做题量与原题量相对大些,需时间长些。体现超量给题,限量答题的特点。采用答题纸答题,试题与答卷分离,在答题纸上指定位置答题。

c.难度上:入手容易,考虑层层递进;课改试卷难度总体上小于非课改地区的全国Ⅰ卷,2010年难度较2009年有所提高,2011年顺延,难易适中。2012年题型稳定,题量适当,试题结构较好,试卷难度有所下降。

d.内容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合理,人文地理比重逐渐增大(2012年人文地理占54分,自然地理占36分,不含选修地理的10分。),不求章节覆盖度、内容效度,不回避重点内容,体现了知识抽样,重点知识重点考察的意图。考查内容中个别内容难度要求降低,许多内容不再强调死记硬背。因此一定认真解读大纲,领会考试说明中新课标试卷与过去试卷在内容上的差别,把握好对知识点要求的深度。如:《地球运动》弱化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有关内容,主要集中在晨昏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内容上。不再提倡学生死记硬背,考察时,死记硬背的内容已经基本不见。如洋流的具体名称、区域地理位置往往在题目中或图中信息已经给定,不再需要大量死记具体位置等等。启示1:新课标高考应关注的问题

(1)关注命题的思路(小题量大分值)知识抽样---全面复习,要分清主次

图像承载---注重各种图表的判读要领与分析思路

重在过程---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 立意深刻---关注与当前实际联系的隐性信息 情景新颖---具备迅速理解试题中虚拟情境的能力(2)关注命题过程的变化

① 图示语言丰富,选择题中人文地理比重有上升趋势,但与自然地理大体各半 ② Ⅱ卷以区域地理为主载体,中国地理的考察更加明显 ③ 理性思维与思考过程增强,与新课标要求紧相贴

④ 注重理论的探究与结论的表达,体现了新课标的能力要求

⑤ 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学习有用地理的新理念,体现新课标中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

(3)关注题型、题量的变化及分值的变化,学生答题时间的变化。(4)注意内容的变化要依据课标,大纲及考试说明进行适当的调整。(5)注意选修课的考察方法及附分,评分标准

(6)复习的重心要从旧教材关注知识的量及对知识的系统复习转变到能力立意上,凸显地理学科的过程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训练上来 启示2: 新课程高考的突出特点(1)以基本地理知识考查为主。

高考是人才选拔性考试,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能力。在高考试卷中,基础知识往往占到65%-70%。等值线内容依然是高考的宠儿

(2)注重对地理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尽管每年给予的地理试题的情境是全新的,但是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知识都来自于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新课程更注重注重考查考生面对试题的新情境,是否能够迅速从已经构建的知识体系中调动和迁移知识和原理,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

(3)题目开放性越来越强更强,答案的开放性也越来越强 这就要求同学们要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点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4)评价类问题在高考中凸显:近几年的高考题的一个大的趋向:考察学生对某一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具体看法,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运用科学的地理语言语言和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前的考试在设问上往往是“据分析,简述,说明,概述,判断,说明等”而新课标要求的考试用语是“评价,指出并说明”不仅仅是对学生记忆,理解,应用三方面的考察,在设问方面体现出题者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强调。从而考察学生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与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注重考查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高频考点:综合五年试卷可以看出:新课标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有:区域空间定位(“模糊”定位)、等值线的判读、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因素分析、天气与气候、区位因素分析、国土整治、环境问题、地理计算(“约”)、洋流等。依然还是地理学科必修部分的主干知识!

4.学生学情。本届高三学生地理基础较为薄弱,平时学习不踏实,不到位,整体学科素养比较低。同时对新课程概念模糊,不能够很好的顺应新课程的学习,缺乏自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水平参差不齐,复习难度大。二.2013年的备考策略

1.教学资源:初中4本教材,高中必修教材1—3,高中选修教材《旅游地理》,教辅资料《与名师对话》,近五年新课标高考真题,《试题调研》,地图册等。2.指导思想

(1)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立足学生,加强高三复习的计划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为核心,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3)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途径,激发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成绩。3.复习方法和策略

(1)把握高考的复习方向。

①关注热点(社会、经济、灾害、科技)②自然地理难度降低,人文地理比重加大

a.试题尽量接近中学地理教学实际,以考查基础、主干知识为主; b.信息充分,解读容易;

③继续强化“无图不成题”,甚至考查“脑中地图”(2011年9、10题考查了雅鲁藏布江流向及其与拉萨之间的位置关系); ④ 考查过程(过程与方法)、注重表达;

⑤“能力立意” 突出考查考生的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利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估计2013年的试题将更强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2)复习流程:三轮复习法,即:模块小专题复习——学科内综合专题复习——综合练习

第一轮复习:模块小专题复习。(时间2012.8.1—2013.4.1)第一轮复习的总体要求:

①抓纲务本,夯实三基一标(标——课程标准;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理论);构建网络,形成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读图能力、应用能力、表达能力);按章节复习,做到全——稳——实。

②讲透高中自然地理,认识世界地理区域;活用人文地理观点,解决中国发展问题。

③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区域地理部分则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④紧抓主干,突出重难点,精炼考点。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方法与策略:(1)抓中间,促两头。抓住中间,有两大优势:一是可提高上线人数,二是可提高成绩。中间学生是主题,占到班级的大多数,抓住中间就是抓住整体。同时对两边学生有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

(2)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对于学科主干知识尽量安排充足的时间,并放在复习的前期。

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一般而言,学生应熟练掌握五大地理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和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运力结合有关图像进行深入理解。其次,教师在分析有关问题时要把握到问题的实处,进行地理方法的提升,授之以渔。作为教师要认真钻研地理课程标准和高考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领会其真谛。依据标准和考试说明对教材进行重组,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因为标准和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同时要处理好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和初中教材的关系。根据近5年的高考统计,新课标中3个必修模块和初中地理知识的内容占90分,选修占10分。必修教材是高考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其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和基本原理及规律,占比重最大。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复习中可根据高考重点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和提炼。初中区域地理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现象为主。高三复习的重点应是选择其中典型地理现象或典型区域为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高中地理的知识和原理分析研究区域地理现象的成因,掌握区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建议:还是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必修内容与初中地理知识的内容上,把选修内容穿插进必修中来建构知识网络,或者将选修中非常复杂的内容而大纲不作要求的可以忽略。选修内容没有必要复习得深、广。

(3)定准标高,适当提速——体现复习课的特点。整个复习阶段的基本要求是要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但是,复习时对学生知识的复习和能力的培养绝不能停留在像上新课那样一章一节,按部就班。复习标准要比上新课高,不再是新课的低水平、浅层次重复,而是更高层次的、更高水平的再现和能力的提升。但一定不能忘记夯实基础,虽然复习课容量大,要提升学生能力,但要在掌握基础知识上提升能力,在应用基础知识上提升。

(4)增大容量,注重拓展——让复习课增值。第一轮复习虽然基本上是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复习,但绝不能仅限于教材的那点内容,需补充、应扩容,要把课堂的容量做足,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主要是防止偏小,对教材内容拓展的渠道很多,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对教材的高度整合,这必须建立在对教材的非常熟悉和高超的驾驭能力之上,做到收放自如;二是有多年的积累,做过大量的练习题,见过很多的经典题型,能将这些经典题恰当地引如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化、拓展。通过增容,通过拓展,让教材由薄变厚,让复习课增值。(5)整合教材,重组知识——构建知识新网络。第一轮复习既不能象上新课那样低水平重复,也不可能象上第二轮专题复习那样对教材进行高度整合,但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教师有必要对多本教材内容相近的知识板块进行重组,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6)点面结合,以点为主——点讲教材重难点。对第一轮复习的要求和方法,按照单元复习时,少采用面上的讲解,不必面面俱到,不必注重课堂结构的完整、完美,关键是要有效。多采用点讲的方式,即提示重点,破解难点,讲学生还没理解的问题。那些学生能一目了然的或已经弄懂了的知识老师就不必再讲,让学生自己去看、去记即可。具体要求是:记知识、明重点、讲问题、破难点。(7)创建通式,化繁为简——以降低难度、增强信心。一些特别抽象的内容,如地球运动方面关于时间、日期、昼夜长短等方面的计算,历届学生都感到头痛,成为制约学生考试的瓶颈、拦陆虎。其实,这方面的问题真正理解了就很简单,老师应很好地归纳,总结出公式,然后让学生套,并化整为零,层层分解,步步推导。这样就会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其他方面凡是关于计算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用公式化的办法来破解。同时要像做数学题那样,多算多练,做到熟能生巧。另外,对主观试题的解答,学生要答好,也必须有一些基本的套路。要提高解答能力,老师应多提供些具体的、典型的案例,认真剖析解题的思路,展示解题的过程,总结解题的方法,形成基本的套路,然后让学生模仿——领悟——逐渐形成能力,实现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标。

(8)以问题为线索——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老师和学生都应有很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目标意识。复习时,在备课阶段就应把本节的主要问题弄清,并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然后作为备课的重点。讲、练都应围绕这些重点问题进行,以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要认真思考和精确规划每一堂课的学习、训练目标,切忌把所谓的随堂课上成水堂课、随随便便,没有重点、没有训练,没有目标、没有效率。

(9)以训练为途径——增强复习课的实效性。学生的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有效的训练得来的。复习要有很强的训练意识,要克服传统课那种课堂上只有讲,没有练的弊端。训练不只是课后的事,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练,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当然训练要适度。题海战术不可取,强调的是有效训练。比如重复做十个意义不大的题(太易、太难、太偏)还不如做一道有价值的题的作用大。此外,无论那种训练都要做到定时定量,这样,才会更有效率。(10)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复习课的有效性。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很少参与的弊端。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低效率的课堂。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不是随便地叫几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问题事先没有预设,学生也是临时乱点兵,而且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提的问题随便,叫的学生随意,常常是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站在那里哑口无言,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浪费,实在可惜。这样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毫无价值的。

(11)创设激情性课堂。文科课堂上,教师需要用魅力感召学生,用智慧启迪学生,也需要用激情感染学生,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和沉沉的社会责任,融入对学生的殷切期望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力求思维严谨、条理清晰、要点明确、主次分明、慷慨讲授、激情点拨、旁引博证、扣人心弦。

(12)渗透心理辅导性课堂。教师在把好专业关的同时,提高课堂管理意识,可适量走下讲台,用一个眼神、一中暗示、一句箴言、一个肢体语言或一次谈话,力求从情感、意志、兴趣、毅力、恒心等方面,充分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内在需求,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13)注重课堂管理。教师高考意识、专业素养普遍较高,但是常常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对他们经常会出现惰性,且往往会选错偷懒的时间和地点的现象,往往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学生在一些课堂上显得萎靡不振、漫不经心,或不思考、不讨论、不回答、不记录,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甚至有随意旷课的现象,因此,加强课堂管理,是挖掘教学潜力、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14)做好课堂笔记和纠错笔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课堂上,学生只在课本上勾画要点,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比较简洁,省时,但常常层次性不强、重难点不够突出、既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巩固,又不利于学生后续高效复习。同时,书写也是理解、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要以学生在课堂上的“三动”——动口、动手、动脑,来训练学生在高考考场上的“三度”——速度、准确度、整洁度实属必要。

笔记时,一是记录上课时记录老师的“启迪”、讲授到的重点、难点,学生听课时的智慧火花,做题时记录“实战的心得”,评卷时记录老师的订正,都是提高学习成绩非常有效的方法。

纠错笔记要求学生能够整理核心知识,错题记录和反思,在核心知识整理中梳理系统,在纠错中学习。

(15)尽早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答题指导也尽早进行并严格要求;及早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

第二轮复习——学科内综合专题复习(时间:2013.4.1—2013.5.1)

把握主干,训练方法,培养思路,提高能力。对重点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考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这一阶段的复习要凸现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试能力。第三轮复习(2013.5.1—2013.5.31)

排查疑难点,查漏补缺,回归课本,高仿真模拟。以练习为主,讲解为辅。练习时要围绕重点、难点、焦点、热点问题精选试题,围绕个案做好讲评,进行思维的撞击和知识的整合。结合实际,可以考虑设置大课,或按照高考科目时间安排的顺序进行高考情景模拟,集中强化做题训练。

第四篇:2018高考政治考纲

权威发布丨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思想政治)+名师解读

今天,教育部发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修订和颁布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公布如下: 总 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 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 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 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 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 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货币

(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3)融资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时事政治

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 4 月至考试当年 3 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长 李青青

政治: 坚持“十九大”精神引领

稳定灵活高效备考

从《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思想政治)》来看,今年的政治命题将保持基本稳定。从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结构到赋分比例,均没有明显变化。

政治学科与地理、历史学科组成文科综合科目,总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政治答题时间一般为50分钟左右,分值为100分。其中第Ⅰ卷为客观题,12个选择题(均为单选),共48分;第Ⅱ卷为主观题,共52分。在备考过程中,给考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紧跟“十九大”,深刻领会会议精神。

政治学科的时代特征鲜明,要求学生对于十九大会议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重要、核心内容,必须做到熟知、领会。具体到每一模块来说,《经济生活》需重点关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内容的新拓展,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乡村振兴战略、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政治生活》要重点关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的完善”和“政党制度”等相关内容的新表述;《文化生活》需重点关注“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的新提法。

二、灵活备考,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一)知识理解灵活透彻,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误区。备考过程中,应在对每一知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构建知识体系,寻找前后联系,并能结合时政热点进行知识整合与深化。

(二)题型把握灵活有度,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误区。全国卷的考试虽然灵活,但绝对是有规律可寻、有方法可依的。平时应善于总结共性,学会举一反三。当然,也要避免僵化思维,比如2017年的政治主观题就改变了以往的模式,出现了三个大题,将经济与政治分开、文化与哲学组题的情况。

三、夯实基础,答题做到准确与高效相结合。

文综考试时间较为紧张,要求学生能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之外,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更加熟练精准,答题时的知识输出也需更有针对性。

那么作为现在处于一轮复习的学生来说,夯实基础必定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希望学生能将基础知识的疑难问题各个击破,从而为二轮、三轮的专题复习打好

第五篇:免费最给力2010年广东高考物理考纲学习心得

,.s , , ,2010年广东高考物理考纲学习心得

广东肇庆中学

王文成

2010年广东高考物理考纲终于出炉了,若把2009年的物理考纲和2010年的考纲做一对比,可以看到以下几点异同。

一、高考要求没有改变。2010年的高考考纲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没有改变。考纲中罗列的Ⅰ、Ⅱ级知识也完全相同(除3-3和3-4的变化)。主干知识依然是考试的重点。

二、内容的增加和删减。新考纲把选修3-3作为考查的内容,删去了选修3-4模块,相比而言,选修3-3模块的内容更少,学生学起来会更加容易,而且考纲要求也比较低,仅占高考内容的8%。

三、实验部分的变化。删去了选修3-4模块涉及的实验,增加了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但我个人认为,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的实验考查的机会比较少,但也不是不考,该实验还是要求学生做过才行。

四、试卷的结构。单选题4×4=16分,双选题5×6=30分,实验题一题,分a和b两小题,计算题为两个大题。选择题占总分的46%,这在高考史上应该说是所占比例最大的。能否在选择题中拿高分甚至是满分,对物理高考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期望是平均分在42分左右,但在最近的几次考试中,只能停留在34分左右的平均水平。实验题占总分的18%,比例和原来总分150分时差不多,而计算题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就明显下降,只有36%。

五、几点启示。

1、重视选择题。不但要通过选择题去考查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而且要交给学生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2、试卷整体难度会降低,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作为高考改革的第一年,考试的对象有很大的变化,与原来的纯物理班的学生完全不同,学生的物理素质有所下降。命题者对学生的情况摸不清楚,考的太难,显然等于是冒险,所以会以稳为主。

(2)从题量来看,新高考选择题比原来减少了3题,选做题没有了(少一题),实验题题量没有变,计算题减少了2题,但在时间上减少了70分钟。单位时间的分数原来是1.25分/分钟,现在是2分/分钟,因而题目绝对会以中等及以下难度为主。我想广东高考之所以把选择题的分数提高就是为了提高平均分。(3)以常规题为主,偏、难、怪应该不会出现,联系实际生活的题目也不会出现。联系实际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常常是难问题,因为需要建立物理模型,而恰恰这也是学生感到棘手的地方,从往年的高考情况来看,这类题目得分都很少。

3、同一个题目会出现多种能力的考查。因为考纲的要求没有改变,原来150分题目需要考查的能力现在要求在100分的考查中体现出来,所以会在同一个题目中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但这种综合能力的考查绝不是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因为毕竟时间有限,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多种能力考查的拼盘,从不同的角度来考查。

六、今后的做法。

1、重视选择题对分数的拉动作用,特别是对中下层的学生,只要选择题分数上去了,物理科的高考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2、复习以常规题目为主,不高偏、难、怪。特别是要注意主干知识的反复练习。

3、注意选题的目的性。对于能在一个题目中能同时考察学生的多种能力的题目应该是我们特别关注的。

4、加强学生审题和读题能力的提高。因为现在考试时间比较短,题量比较大,学生难免紧张,在紧张之下很容易出现审题失误,做了半天发现原来看错了,再回头做的时候时间所剩不多了。另外,学生的读题能力也需要提高,平时我们发现一道题目,好的同学读一遍就明白题意了,差的学生题目读了好几遍都摸不准,时间就在不断的审题过程中被耗尽了。

以上是我自己看完考纲之后结构教学的一点体会,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2009-11-7

下载2012高考考纲学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高考考纲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考纲解读心得体会(定稿)

    2018高考数学大纲解读 “一不变”:核心考点不变 综述解读 2018年的高考中,核心考点仍然是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选考内容......

    2014高考语文考纲分析

    2014年高考新课标大纲及解读:语文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

    中考政治考纲学习心得

    中考政治考纲学习心得 文博 认真研究考纲,既可以熟悉考点,了解题型,把握未来命题的方向又可以缩小复习范围,减轻复习压力,努力做到有效复习。 通过对考纲的学习,我认为中考政治......

    中考数学考纲学习心得

    2015年中考数学考纲学习心得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2015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考试命题将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

    2010考年广东高考物理考纲学习心得试(最终版)

    2010年广东高考物理考纲学习心得 广东肇庆中学王文成 2010年广东高考物理考纲终于出炉了,若把2009年的物理考纲和2010年的考纲做一对比,可以看到以下几点异同。 一、高考要求......

    2012江苏高考英语考纲解读

    2012 江苏省高考英语考纲解读 泗洪中学高三英语组 2012/12/10 英语命题包括语言知识、语言应用、书面表达三个部分。语言知识要求考生能运用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语言运用要......

    2018政治高考考纲及说明研究

    2018年高考政治考纲分析 高三政治组 一、2018年考纲变化 《2018年高考全国卷考试说明》,与2017年考试说明相比基本没变化。 1、试卷结构没变化。试卷只有必考题,仍然12道选择......

    2011福建高考英语考纲词汇表

    A a[], an[] art.一(个);任何„都;每(一);某,某一个 ability [biliti] n. 能力; 才能 able[] adj.能„的,能干的,能够的 aboard []prep. 上(船,飞机,火车,汽车等) about[] prep.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