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静高中历史会考说明解读(二)(上)
5月29日17:00播出
高中历史会考说明解读
(二)(上)附录一 题型示例及部分题目答题思路
(高中近代现代史上册)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张静
一、开头语
在网上答疑时发现一些同学认为中国近代现代史头绪多,感到很乱,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本讲在进行会考说明解读时,也想渗透学习高中近代现代史方法,“授之以渔”。
高中近代现代史上册涉及这样两个阶段:近代前期-1840-1919;近代后期1919-1949。同学们在复习时首先要抓线索:
近代前期
列强侵华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下层人民革命斗争史——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期间、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长足发展。
近代社会政治思想(新近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洪仁玕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早期维新派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思想等。
近代后期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一、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为客观性试题,并不局限于对简单学习结果的测试。既能测试同学们的知识水平又能测试大家的理解水平。至于它的特征等,我想同学们已经了解,不想做过多的解释,我们主要通过会考说明题型示例,一方面对高中近代现代历史进行复习,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样的变式进行实际练习。
会考说明中涉及《高中近代现代历史》上册的选择题共42个题目。下面我们从中选取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说明和解释:
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鸦片战争前夕形势的是 ...A.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B.自然经济在中国仍然占统治地位 C.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D.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在激增 [解释:1840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是中国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鸦片战争。但是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资产阶级要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18世纪60年代后,情况有变。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行,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地发展,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对外扩张的主要形式随之变化,就是凭借技术、资本优势以和平方式大量输出商品,开拓海外市场。英国看好中国,但没想到中国自然经济结构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英国的对华商品输出受到严重阻碍。出现了大量逆差。本题涉及入超与出超等经济术语,且又与世界史有联系,故高一同学可能觉得有些难度,关键是理解] 2.中英《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各通商口岸位于
A.长江口南北沿海地区
B.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 C.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
D.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
[解释:本题主要测试学生是否清楚五口通商的地理方位,其意义在于了解五口的开放,彻底动摇了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将中国东南沿海各省门户向西方资本主义敞开。随着近代史的学习,了解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同学们也会对外国列强对华侵略一步步加深有所了解。搞清楚这方面知识最好看《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结合图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原因是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解释:以上除C外其他几个备选项都有一定道理,但最符合题意、也就是成立的选项是C,理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受到严重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司法=关税等主权开始丧失,中国开始受制于西方列强;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受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冲击,并逐步地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从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4.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是
A.使法国进入瓜分中国的行列 B.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C.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解释: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西方资产阶级特别是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他们以为从此开辟了世界上最广阔的商品市场。殊不知,英国工业品在中国的增长势头仅保持了2-3年。英国商品对华输出额未能迅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此时正是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然而市场的扩大赶不上整个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要求,为了满足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列强在鸦片战争后一直努力扩大对华侵略,并扬言必要时将使用武力。清政府并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扩张的严峻形势,更没有认识到世界潮流的变化,仍然试图用传统的朝贡关系来处理中外关系。这样作的结果,不但未能阻止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与扩张,而且不能积极地处理中外交涉问题,给西方列强扩大侵略战争制造口实。]
5.下列条约中最早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望厦条约》
[本题的难度在于学生容易发生混淆两个条约的内容。这一规定打破了清政府只在广东、上海与外国进行外交活动的做法,是外国世界可以直接与清朝政府进行交涉。] 6.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C.反对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 D.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
7.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迫于形势《资政新篇》未能实施 B.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C.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 D.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性
8.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特点 D.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解释:6-8题都是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题目,包括,性质、失败原因、对其评价等。第6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双重任务。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的失败说明,单纯依靠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任务,中国社会需要发展先进生产力,需要产生先进的阶级来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
这一部分决不限于这三个题目,复习时应该按照运动的产生与失败的线索全面复习]
9.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姚莹
10.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是
A.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B.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C.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D.启迪人们挣脱封建统治牢笼
[解释:这两题目涉及的是新思想萌发内容。从线索上看,属于近代社会政治思想历史内容。在近代前期,进步社会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主要体现为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向西方寻求真理、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形成了几个环节,如林、魏,康梁、孙中山等。在鸦片战争时期,不管是林则徐组织人翻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积极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还是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以及鸦片战争后出现的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如《康輶纪行》(姚莹),徐继畬的《瀛环志略》,核心是主张利用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当然徐继畬的《瀛环志略》也完整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史地情况,涉及到西方的政治制度,但仅仅是开阔视野。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提出了具有鲜明的在本主义色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并没有成为核心] 11.下列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为李鸿章所创办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天津机器制造局
{曾}
(左)
(崇厚)12.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
B.实现了“自强”的目的 C.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
D.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解释:1112两题涉及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在经济、军事等领域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即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容比较广泛,编练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军工和近代民用企业,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硬件”方面的举措,也包括确立新外交方针这样的“软件”举措。洋务运动的功绩,在于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11题都是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他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生产引入了中国。洋务派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都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还有李鸿章等人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等,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军事方面,编练新式海陆军,1874年后组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海军规模最大。这些新式海陆军虽然因清政府的政治腐败而在各方面存在许多弊病,并且在历次抵抗外敌的战争中大吃败仗,但毕竟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还有文化教育方面,创办京师同文馆,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翻译西书等。12题知识点中都列出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实际上高一和高二教材叙述的角度各有不同,高二教材谈评价比较多,高一教材主要分析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但字里行间还有评价的内容,同学们要善于捕捉。此题取高一和高二学习内容的共同方面。] 13. 下列早期著名的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包括 ...A.汉阳铁厂
B.上海发昌机器厂
C.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D.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解释:13题涉及中国近代化内容:19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这些近代商办企业是近代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这些企业是在外国资本入侵的情况下,直接引进外国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他们多数投资少、规模小的企业,无法与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官督商办企业相比,这些企业多数是零星的轻工业和小型的采矿业、机器制造等重工业为数极少,而且大豆设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布局狭窄]
14.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
A.外商的企业中
B.洋务派的军事工业中 C.洋务派的民用工业中
D.民族资产阶级的企业中
[解释:一般来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时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同时问世的。但在中国,已有外国资本经营的近代企业和洋务派举办的新式工业,在这些部门里,已经出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中国近代第一批产业工人是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和外国轮船雇用的中国海员。以后队伍不断扩大。] 15.《马关条约》中阻碍中华民族工业发展最为严重的内容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被割让
[解释:15题是不完全的程度选择题目。正确项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仅仅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要求,是资本输出的一条途径。外国人办厂,早在鸦片战争后不久就已经开始。但直到甲午战前,仅有80余家。以后列强有此权利,外商企业迅猛发展。1895-1900年6年间,有933家,为甲午战争前几十年总和的10倍多。] 16.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A.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早期维新派主张“与外人商战” [解释:16题涉及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内容,这也是戊戌变法的背景之一。我们的理解是:甲午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华输出的增强,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的上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扩大。同时一部分官僚商人封建士大夫纷纷提出设厂开矿自办铁路,以抵制经济侵略。当时洋务派无法垄断近代工业,清政府也无力投资兴办,而且由于《马关条约》办厂规定,它不再阻碍,允许民间自由设厂开矿。清政府工商政策的转变,进一步刺激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甲午战后数年间,中国兴办工业热潮初步发展。1895-1898 60多家。面对民族危机,封建势力压迫,要求挽救危机,改变现状,建立政治经济环境] 17.戊戌政变后,新政中得以保留的内容是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开办京师大学堂
C.废除八股取士
D.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 [解释:戊戌变法运动既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运动,又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895年春,“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接着,维新派组织学会创报纸开学堂,推向百日维新的高潮。不久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运动失败。] 18.《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C.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解释:该题主要检测的是同学们对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理解]
19.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是因为
A.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C.各地反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
D.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领导
[解释:改题重在对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理解。在此之前,兴中会,光复会等都是分散的革命团体]
A.封建统治的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度的破产
[解释:此题有些难度,解题时可采用逆推法,但更重要的是对该问题的理解,即辛亥革命推翻的是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1.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主张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改革本国教育制度 C.改革本国政治制度
D.发展近代商业
22.中国近代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相同点是
A.私人投资兴办
B.受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C.都具有封建的管理方式
D.都适应了加强军事力量的需要
[解释:以上两题为比较题目,这是一种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运用。在解决这列题目时,要找关键点。] 2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解释:改题为基础题目]
24.下列对新文化运动前期指导思想的表述,完整的是
A.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B.平等思想 C.达尔文进化论 D.马克思主义 25.下列20世纪初期的文章,同“文学革命”有关的是
①《说孝》 ②《文学改良刍议》 ③《狂人日记》 ④《敬告青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解释:第23、24两题为新文化运动内容,也是重点内容。25题与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有关。]
26.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27.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日本侵占我国领土山东 B. 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 北洋政府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巴黎和会上中国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28.五四运动不同于辛亥革命之处是 ...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②是中国近代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③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
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释:就本题而言,D更合理] 29.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到了
A.领导作用
B.先锋作用
C.主力作用
D.核心作用
[解释:第27-29题检测五四运动内容掌握情况,涉及原因、过程、意义等方面内容]
以下各题答案为:
30.C 31.A 32.C 33.A 34.B 35.D 36.B 37.D 38.D 39.C 40.D 41.B 42.B 最后,总结解决选择题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增强对重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第二,复习中不要就题答题,要和知识点结合起来,按照历史发展的特点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第三,在复习中应合理安排,一般来讲应先就平时上课内容和看教科书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然后看会考说明中的知识要点,再作说明中的题型示例,把其作为练习、运用知识的过程。如果答题有误,要找原因,进行总结,查漏补缺。最后,看近几年的已经考过的会考题,进行实战练习。当然,还要总结。
第二篇: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二]
一、中国古代经济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
(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A.夏商周时期以青铜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B.特点:
a.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
b.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
c.中国官营手工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C.发展:
a.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
b.商周时期,青铜鼎盛繁荣,烧制出原始瓷器,能织出多种丝织品,有铁器
c.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瓷。景德镇为瓷都。
d.宋朝丝织吸收“写实”风格,明清设立制造局,“缎”成为丝织品代表e.两汉高炉炼铁、炒钢,东汉水力鼓风冶铁,南北朝灌钢法
(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1)宋朝以前:城市定点设“市”,官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坊市分开
(2)宋朝: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早市和夜市昼夜相连;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原因:
A.丝绸之路开通
B.大运河的开凿
C.经济重心南移(扬州、成都)
D.政治中心
二、世界近代经济
(一)新航路的开辟
(1)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87)
(2)达〃伽马沿迪亚士路线到达印度(1497)
(3)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92)
(4)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西班牙支持下,完成环球航行(1519~1522)
(5)影响: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回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海上马车夫
(1)17世纪: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荷兰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参与殖民掠夺。(好望角,马六甲,锡兰,台湾,美洲新阿姆斯特丹)
三、中国近现代经济
(一)洋务运动
(1)目标: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意义:刺激资本主义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出现;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作用。
(3)具体:“自强”——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求富”——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煤矿)筹划海防(北洋、南洋、福建)&培养人才(京师同文馆)
(二)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A.条件:
a.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b.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概括: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C.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衰退下去。
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一)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A.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B.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主要内容:
a.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八大是中共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探索,但没有坚持下来。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3)“大跃进”:反映了人民对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忽视了客观规律。
(4)人民公社化运动: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二)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三)经济特区创办
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0年国家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正式确定为“经济特区”。
B.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设立为经济特区。
C.内容:基于特区较大经济管理权限,用以吸收利用外资
D.结果:深圳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特区改革,为全国提供宝贵经验。
五、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
(一)铁路运输
(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了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2)建国后,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沟通,更投入巨额加快铁路建设。
(3)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几次大提速
(二)公路运输
(1)民国修建一些公路,但公路交通发展仍受到很大限制。
(2)建国后,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江河上架起一座座公路大桥
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实施“新政”
A.罗斯福新政内容——加强国家干预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c.国家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稳定农产品的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d.社会福利方面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e.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保障工人基本权利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最低收入
(3)弊端&改变: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便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斯大林模式
A.特点: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因为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八、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背景: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国际贸易萎缩。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应。
(二)欧盟
A.历程:
1951年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957年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1992年欧共体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想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第三篇:高中历史会考指导(最终版)
高中历史会考指导
各中学高一历史老师:
原决定召开的温州市高中历史会考研讨会因“非典”暂停了,但由于2003年是我省历史学科会考采取半开卷考试的第一年,故要求教师们仍要十分重视复习。
这里我建议教师关注如下三点:
一、要重视对《2003年高中会考标准》的学习,特别是对会考例卷的学习,要将例卷让学生当练习做,以利学生了解会考,适应会考,克服复习迎考中的盲目性,在考试中发挥真实水平。
二、要重视对2002年高中历史会考试卷的学习,也要让学生练做,因为改革总是循序渐进的,特别是去年的会考改革力度较大,材料题及问答题已经渗透了半开卷的思路,所以要在2002年会考复习的基础上作思路的调整。
三、要重视对2003年会考补考试卷的学习,因为补考试卷是全开卷形式的。
以上三份试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只要深刻体会这三份试卷的命题思路,有这三份试卷做底,我们的复习定位就会正确,学生的负担也会减轻。
温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历史学科教研员:柴青青
附:浙江省2003年高中证书会考补考试卷历史
考生须知:
1、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3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高中证书会考历史补考采用开卷笔答形式(只能带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教科书)。
3、本卷各题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
4、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密封区内的相应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题1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该选题对应的字母填写在试题右边括号内。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件是()
A、《望厦条约》B、《黄埔条件》C、《南京条件》D、《北京条件》
2、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应诏统筹全局折》D、《原道球世歌》
3、下列各项中,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福州船政局B、汉阳铁厂C、湖北织布局D、开平煤矿
4、辛亥革命首先取得成功是在()
A、广州B、北京C、上海D、武昌5、1911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是()
A、黄兴B、孙中山C、宋教仁D、袁世凯
6、下列各项中,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是()
A、辛亥革命B、护法运动C、护国运动D、保路运动
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新青年》的创办B、《狂人日记》的发表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发表D、《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
8、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七大
9、下列各项中,属于在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高潮的是()
A、五州运动B、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C、香港海员罢工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0、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和大革命失败的事件是()
A、中山舰事件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二七惨案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1、三湾改编的重大意义是()
A、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B、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
C、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12、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出兵侵略中国东北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英国B、德国C、日本D、意大利
1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三三制”原则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打土豪,分田地D、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
14、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中共中央提出的主是口号是()
A、坚持抗战,反对投降B、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C、坚持进步,反对倒退D、和平、民主、团结
15、宣告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事件是()
A、解放战争三大战役B、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D、解放军占领南京
1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17、下列英语模范人物中,公而忘私的解放军好战士是()
A、王进喜B、雷锋C、焦裕禄D、向秀丽
18、分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的是()
A、九一三事件B、二月抗争C、四五运动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下列各项中,属于新中国取得的建设成就是①京张铁路建成②京九铁路建成③大庆油田建成投产④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0、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
A、邓小平B、叶剑英C、毛泽东D、周恩来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10题,每题2分,共2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在试题右边括号内。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1、下列人物中,领导中国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冯子材C、刘永福D、邓世昌
2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首先兴起于()
A、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B、重庆、昆明等西南地区
C、新疆、甘肃等西北地区D、哈尔滨、长春等东北地区
23、三民主义是()
A、农民阶级革命纲领B、地主阶级政治主张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D、无产阶级革命纲领
2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
A、新文化运动兴起B、“二次革命”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
2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B、北伐战争的胜利
C、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的开展D、北洋军阀统治的结束
26、结束了王明“左”倾错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D、七千人大会 27、1940年,为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称为()
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战役C、枣宜会战D、百团大战28、2002年10月1日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50周年国庆节B、51周年国庆节C、52周年国庆节D、52周年国庆节
2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农村B、城市C、私营企业D、国营企业
30、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
A、革命统一战线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爱国统一战线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6分,共3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也明文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民国初年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热潮,„„1912年至1919年,7年时间,投资额已近1.4亿元。
——普通高级中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试验修订本)·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企业南洋史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表:
年份销售额年份销售额(单位:万元)
***00
19***5000
191412000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5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本公司”,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时民族资本企业南洋公司快速发展有哪些有利的社会条件?(8分)
(2)民族资本企业南洋公司与英美烟草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和利害上的差异,„„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中共《八一宣言》
材料二:“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共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发表的背景。(4分)
(2)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出的政治主张。(6分)
(3)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上述政治主张做了许多努力,请举三例说明。(6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有2分,第33题16分,第34题14分,共30分。
33、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惩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先后掀起了什么运动?(4分)
(2)分别概述上述两次运动的历史贡献。(6分)
(3)上述两次运动的最终失败说明了什么?(6分)
34、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府开展积极的外交工作,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世界和平、正义和进步事业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6分)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又有哪些重大突破?(8分)
浙江省2003年高中证收会考补考试卷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第题1分,共20分。
题号 12345678910
答案 CBADBCABAD
题号 1112***81920
答案 CCBDDABCDA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第题2分,共20分。
题号 ***82930
答案 AACCABDDAD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0分,第31题14分,第32题16分,共30分。
31、(1)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有了提高。(2分)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分)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2)①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受到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2分)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要求;(2分)③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中华民族工业才能得到顺利发展。(2分)(如有其它回答,只要思想观点正确,言之成理,成可酌情给分,但满录不得超过6分)
31、(1)①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来种的危机,中国共产党发言了“八一宣言”。(2分)②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中共发表抗日通电。(2分)
(2)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6分)
(3)①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线的方针。③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全国各阶层爱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④领导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⑤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⑥组织东北抗日联军,打击日寇侵略。⑦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合作;提交国共合作宣言;把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只要举出上述答案中的三例说
明即可得6分。如举其它事件说明,只要思想观点正确,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但满分不得超过6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33题16分,第34题14分,共30分。
33、(1)戊戌变法运动(或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分);义和团运动。(2分)
(2)历史贡献:戊戌变法运动:①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1分)②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1分)③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分)
义和团运动:在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以成为主要矛盾时,义和团提出了具有爱国性质的“扶清来洋”的口号,英勇抗击侵华的八国联军,显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教训了侵略者,粉碎了列强瓜分、来亡中国的梦想。(3分)(3)①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2分)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斗争也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深渊里继续沉沦。(2分)②必须由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先进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才能真正挽救民族危机。(2分)
34、(1)①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②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2分)③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分)
(2)①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得到恢复;(2分)②中美关系逐步缓和,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政党化;(2分)③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政党化,接着在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分)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中国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2分)
来源:省历史会考试卷
第四篇:2017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会考历史复习要点
(必修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规定: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侵华日军罪行: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后,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30万人。日军还在中国成立了从事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抗日战争:面对日军侵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的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建国纲领。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1859年冬,干王洪仁玕提出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迫于形势未能实行。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辛亥革命: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首役成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同年春,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地点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从6月5日起转入第二阶段,地点上海,主力转为工人。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的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北伐战争:1926年7月开始,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北洋军阀孙传芳、吴佩孚和张作霖三派势力。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1935年1月长征途中,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内容:会议全力纠正了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毛泽东指出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①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和独立统一的中国即将诞生;②国际:它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也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民主法制建设:1982年,全国人大修订宪法,这部宪法对建国以来三十多年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九二共识:1992年,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打开外交新局面:
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两国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秋,田中角荣首相访华,第二年,中日建交。
中美、中日建交的影响:符合三个国家的利益;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1991年开始,中国外交部长每年都作为特邀贵宾出席东盟会议;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这一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
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为鼓励公民参政,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在十二块铜表上发表,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罗马法的作用: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②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③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利。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于18世纪前期开始形成。根据这一制度,英国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数职,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美国总统共和制:
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国家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并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法国的总统共和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两院议会。
德意志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帝国宰相主持政府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作为立法机构,但是任何法案必须经皇帝批准。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71年3月28日成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次日凌晨,革命工人和士兵完全占领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起义取得胜利。期间,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政权转归苏维埃。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它成功的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实践;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
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宣告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世界的形成:
雅尔塔体制: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冷战”在政治领域的表现。马歇尔计划——“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北约: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
华约: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正式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德国和朝鲜的分裂,以及古巴导弹危机,导致“冷战”局面的加剧。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它在国际舞台发挥巨大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必修2)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耕作方式的变革: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其中,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冶金业——
青铜器:商周时代,进入繁荣时期。
铁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制瓷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工匠烧制出了原始瓷器。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出白瓷,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代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明代的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最好,尤以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明中后期,又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多种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
纺织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至少在五六千年前)。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的数量激增。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两代都在那里设有官局,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丝织品。
古代商业的发展:
西汉“开关梁”后,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官府设有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
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市之分。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那时还出现了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坊(我国最早银行雏形)和类似后世的汇票的飞钱。唐代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南宋时,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重要来源之一。
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南方)和晋商(北方)。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明太祖、雍正帝也都强调该政策。重农抑商的含义: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发展。
重农抑商的影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影响: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②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①自然经济的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分布:东南沿海地区;代表: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经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短暂春天:民国初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其中,以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最快,著名的实业家有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华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曲折发展:从1927~1936年(南京政府建立到抗战爆发前的十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
民族工业的萎缩:蒋介石为了取得美国的援助发动内战,1946年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官僚资本还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此外,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作用——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奋力拼搏,但历史证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中共八大内容: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②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内容:①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历史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②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随后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开始的地区:安徽、四川等省。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管理体制方面,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所有制方面:实行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3月,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中,属于江苏的有连云港、南通。
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从1985年起,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中共十四大上(1992):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上(1997):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留美的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民国建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新一代知识分子,倡导婚姻自由。婚丧仪式也由铺张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轮船: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但又被列强垄断。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后,打破了这一垄断局面。
铁路: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建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汽车: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飞机: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的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拉开了中国民航业的序幕。
电讯: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到甲午战争前夕,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20世纪初,上海崇明开设无线电报局;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国内创办的报刊。此后,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等,发挥了重大的启蒙作用。
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
电影:1905年,国人自己摄制的《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无声电影时代;《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出自电影《风云儿女》。
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
五、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开辟新航路: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终于到达美洲。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了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开辟新航路的意义: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荷兰: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在非洲、亚洲、美洲抢占了广大的殖民地,如:好望角、台湾、新尼德兰等。
英国: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走上殖民扩张之路;17世纪颁布《航海条例》,引发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失去海上霸权和北美殖民地;18世纪通过“七年战争”最终打败法国,夺得法属北美殖民地,取得在印度的优势,最终确立了世
界殖民霸权,号称“日不落帝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被称为“蒸汽时代”。重要发明:哈格里夫斯――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气机,富尔顿――汽船,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资产阶级依靠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科学研究的成果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重要成就:电的广泛使用,电报、电话、电灯、电车、电影等的发明;
内燃机的使用,带动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的发明; 化工技术的发展,石油成为另一重要能源; 科技推动钢铁等工业的进步; 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时间:1929~1933年
特点:来势特别猛、时间特别长、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强。罗斯福新政背景: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新政主要内容:①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克服金融危机;②调整农业政策,恢复农业生产;③复兴工业,保护工人权利;④实施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新政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进行全面的干预。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①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①美国:
黄金时期:二战后20年 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 经济复苏:20世纪80年代
经济繁荣: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当政时期 ②联邦德国:
进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 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最重要的变化是——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一政策,是对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的变革。
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③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时间:1921年。内容: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允许私人投资中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恢复自由贸易,废除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按劳分配制。作用:促进经济恢复,巩固工农联盟政权;是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斯大林模式”表现:政治上,高度集权,干部终身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赫鲁晓夫改革:经济上,以农业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对工业管理体制也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未突破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际上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据此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此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的签订:创立于1947年,1948年正式实施。该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欧洲联盟(欧盟)成立:1967年,西欧六国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经济实体)。1993年,欧盟(经济政治实体)正式成立。
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正式成立,会员国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又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1989年问世,1991年大陆、中国台北和香港一起加入。2001年第九次会议在上海举行。
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于1995年,前身是“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多边贸易组织。其宗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有力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必修3)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
孔子观点:思想的核心是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孟子观点: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本善”。
荀子观点: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主张“性本恶”。与孔孟相比,增加了法治的内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 为了推广儒学,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此后,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理学:
北宋:程颢、程颐兄弟,观点: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南宋:朱熹,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观点: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其著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
南宋:陆九渊,观点: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明朝: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观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离经叛道”的李贽,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共同观点:反对君主专制独裁,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主张“经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而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已有的美德。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薄伽丘,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但丁,长诗《神曲》;彼特拉克,代表作《歌集》,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德意志的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主要思想: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就可以得救;②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影响: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法国:(领袖)伏尔泰——君主立宪、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奠定了资产阶
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卢梭——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峰,之后,又传播到其他国家。
德意志:
康德——强调人的重要性、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人要自律。
启蒙思想的进步意义:①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②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③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
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春秋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作出“楚辞”体,又称“骚体”。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
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称为“赋”。西汉的司马相如是当时著名的辞赋家,代表作有《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的张衡代表作《二京赋》,是汉赋中的佳作。
唐朝的诗歌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初唐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陈子昂写出了《登幽州台歌》等优秀作品。盛唐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洋溢着豪迈悲壮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富于诗情画意。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等;另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
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多情自古伤离别”出自柳永的《雨霖铃》,“花自飘零水自流”出自李清照之手。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辛弃疾的作品表达了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因而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中国的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的短篇小说称为传奇;宋代说话艺术盛行,编出了许多话本,供说书人做底本;明清时期,小说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在众多的作品中,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四大名著)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汉字:源于图画,至商代形成完整体系。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中国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楷书具有实用价值,名家群起。其中,魏晋的楷书具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也各具特点。
草书具有审美价值,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行书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也备受世人喜爱。
到了元代,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
清朝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逐步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涌现出“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四、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经典力学的建立:
奠基: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建立: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和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实验和数学为该体系的两大特点)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相对论: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者统称为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爱因斯坦则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方式。
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他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瓦特对蒸汽机作了进一步改进,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这一时期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电视。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加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它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WWW 万维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
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共同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其代表作有《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他的思想被称作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发”。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严厉批判了君权论。
维新变法作用:①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②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更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性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⑤十月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进入新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文化运动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①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六、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思想。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
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内容:①土地革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②抗日战争时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说明毛泽东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影响: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④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邓小平理论: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根据邓小平的意见,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纲)。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①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②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③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
三个代表: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③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1973年,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在国际上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56年4月,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贯彻“双百”方针后的出色作品: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同时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在基础教育方面,为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浪漫主义文学: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现实主义文学:法国:巴尔扎克——小说集《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司汤达——《红与黑》 莫泊桑——《项链》
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俄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2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实主义优秀作品: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现代主义文学: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现代主义)
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现代主义荒诞派)
苏联文学:高尔基——《母亲》(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亚非拉文学:印度:泰戈尔——《戈拉》
中国:鲁迅——《呐喊》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浪漫主义美术: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主义美术:法国:米勒——《播种者》、《拾穗者》
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印象画派:早期代表:法国:莫奈——《日出·印象》(印象画派因此画而得名)
后期代表:荷兰:凡高——《向日葵》(“扑向太阳的画家”)
法国:塞尚——擅长静物(“现代绘画之父”)
现代主义美术: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以德意志和奥地利为中心兴起。
德意志:贝多芬——《英雄(第3)交响曲》(“乐圣”)《命运(第5)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合唱(第9)交响曲》
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之王”)俄
国: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 中共一大: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二大:最早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党的历史上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为城市 中共八大: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中共十二大: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写进党章
美国《1787年宪法》: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1982年的宪法:对建国三十多年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1999年 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十九世纪中后期,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
原因:3点
短暂春天:民国初期
原因: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提倡国货
曲折发展:1927~1936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民族工业的萎缩:1946~1949 原因:获得新生;1956年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篇:宁夏高中历史会考论文
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
调查题目: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
调查目的: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
调查过程:确立题目;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成稿
调查对象:亲友、长辈、社区
调查内容:通过调查,对改革开放的作用以及效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调查总结:通过本次调查,明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中国历史也进入了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生活得到飞速提高与发展。
改革开放前,农村人都住着一间土坯房,城市中人们能一间平房也算是富裕了,但二十世纪,农村平房林立,而城市高楼耸立,商品房遍布街头巷尾,一家人住一套房,多则几套。
改革开放前,国家科技水平低,汽车寥寥无几,可现在私家车到处都是,人们周游各地,享受着生活的乐趣,接近了地域之间的联系。
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多年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带领人们带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人们走向富裕。
在本次探究性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实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与思维,收获极大。
唐诗
唐诗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诗的产生及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上,唐朝强大的国力与繁荣的经济为唐诗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文化政策上,唐朝的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政策。这种开放的风气,对唐诗题材的广泛风格的多样化都有重要意义,此外,盛世造就的文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开阔的胸怀,极大的丰富了诗歌的创造力。
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家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其中,李白是盛唐诗歌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像力丰富.既有其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浑然天成的美丽意境.其代表作品有《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
诗歌是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李白、杜甫几乎成了我国诗歌的代名词,为我们留下了 1 永久的艺术瑰宝。同时,为后代的文人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及艺术想像力。在本次探究性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实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与思维,收获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