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童话故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童话故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童话故事 幼儿教育 魅力
“童话”诞生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的丹麦作家安徒生,而系统收集整理童话是从德国的格林兄弟开始的。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哪儿有孩子,哪儿就有童话,童话是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是幼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幼儿的童话教育。那么童话是怎样促进儿童的成长呢?[1]
一、童话故事特点
1.激发想象力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将其担忧、内疚、愿望的实现在梦中以象征的方式安全的表达出来,童话故事犹如梦一样,帮助幼儿宣泄不安、恐惧等情感,充满着神奇色彩,深深的吸引着幼儿。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圣诞夜中,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没有吃东西,又冷又饿,她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见香喷喷的烤鸭;擦亮了第二根火柴,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第三根火柴看见了外婆。故事情节中有着详细的描述,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这也正是童话故事中的魅力体现,引发幼儿想象。[2]
2.故事内容单纯简洁
童话故事情节内容跌宕起伏、人物角色性格鲜明,内容单纯简洁。《白雪公主》故事中,白雪公主性格温柔、美丽善良,被赋予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特点;王后性格毒恶、残忍,对外在美疯狂追求导迫害迫害白雪公主。故事最终圆满结局,使得白雪公主的美和形象走向永恒。
3.具有教育意义
童话故事中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将其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思想意识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童话故事富有生活经验、思想启发、智慧创造、优良美德等,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教育影响。
二、童话故事在幼儿教育中的魅力
相对于大道理说教,运用童话故事引导幼儿,效果更为显著,幼儿通过童话故事能够明白一些生活道理,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这也是童话故事中的魅力体现,童话故事在幼儿教育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1.教育魅力――吸引幼儿注意力
通常情况下,幼儿的集中注意力只有5-10分钟,应用传统说教的教学方法,幼儿普遍没有较高的兴趣和注意力。在一次教育中,我发现幼儿没有较高的参与性,因此转变了教学形式,于是拍拍手说:“小朋友们,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小朋友们想不想听?”这时发现孩子们就像被东西吸引了一样,异口同声的说:“想听”。孩子们被童话故事所吸引,纷纷坐在一起认真的听着故事。由此可见,童话故事能够极大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教育魅力――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童话故事教育是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的教学中,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老虎为什么会牙痛”等??题,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空间,进而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童话故事魅力的间接体现。在幼儿园晨读活动中,可以通过故事分享来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定期安排幼儿通过“快乐故事小舞台”展示自己,使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进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魅力――教育道德意识
幼儿阶段是思想意识的形成阶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思想意识引导,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高尚的品德、健康的人格是一种文化素质的体现,需要教师从启蒙阶段培养。例如:通过《渔夫和鱼》的故事,引导幼儿知道知恩图报是美好的品德,贪婪是不对的,我们要懂得知足。在幼儿园还可以定期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童话剧演出等,使幼儿在故事扮演中得到有效的思想意识引导。
三、提高幼儿园童话教育质量的建议
1.幼儿教师需真正领悟童话教学的价值
幼儿园童话教学,应该是在快乐、轻松、游戏、充满幻想的氛围中进行。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充分理解童话教学的本质,重视童话的审美情趣,不要过分强调“说理”,而要从童话的审美特征上着手,从童话的情感与审美体验的角度进行引导,使幼儿在童话故事的学习中感受到幼儿教师语言里的优美和画面感。另外,教师还要多多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童话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童话的体验和理解。
2.幼儿园需塑造支持型环境氛围
幼儿园教师应该相互交流经验,密切教师之间的合作。这样的经验互动有助于教师消除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也能够让教师获得不同类型的启发。幼儿教师之间的彼此分享,也能够塑造教师间的和谐氛围,这种氛围能够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反省,以主动的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加强彼此间的教育合作。
幼儿园可以在幼儿班级的角落里设置图书角,多放置关于童话方面的书籍。幼儿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主动来选取感兴趣的童话书籍进行阅读。图书角在设置上可以考虑增加一些经典动画片形象的贴纸等,就会增加幼儿的阅读兴趣。此外,幼儿教师可以每天选取一名幼儿为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并配合这名幼儿所讲故事的内容准备一些头饰、玩偶、玩具等用品,为幼儿提供一个快乐、轻松的氛围。这样既能锻炼讲故事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调动其他幼儿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3.幼儿园需积极促进与家长之间的合作
可以通过组织童话教育开放课,让幼儿家长到课堂中旁听;也可以筹划亲子表演活动,邀请幼儿家长与幼儿一同完成角色扮演。另外,幼儿教师也可以通过家访以及家庭练习册的方式,指导幼儿家长挑选恰当的童话书,从而让家长在家中对孩子进行积极的童话教育。
幼儿教育中童话故事的魅力是无限大的,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完善,童话故事中给了孩子们美好的憧憬,给了孩子力量,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帮助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向阳.心理分析视野下的童话故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7):30-32.[2]徐凤.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7):139-139.
第二篇: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常宁市幼儿园
刘娟
摘要:游戏是智慧的体现,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不断的与环境相互作用,学习与人交往,动手操作来获得学习经验,真正地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引导者、观察者和创设者,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游戏环境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关键词:
游戏
幼儿教育
重要性
原则
应用
3-6岁幼儿处于智力萌发时期,对周围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模仿学习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美好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幼儿除了吃饭、睡觉外,基本都是在游戏着,即使吃饭、睡觉,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着,可见,游戏是幼儿自主而快乐的活动。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游戏能解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与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假想装扮各种角色,进行各种活动来满足自身的多种需要,并从中获取经验,健康成长。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甚至对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和社会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积极地为幼儿创设丰富适宜的游戏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有效手段,运用到教育活动之中,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
(一)、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时,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特别是体育游戏和户外的体能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神经、呼吸、消化、循环等各系统的发育,也通过体育游戏的锻炼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比如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奔跑,跳跃,攀爬、钻等让大肌肉动作和多种运动技能得到了发展,其协调性,灵敏度和平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幼儿在摆弄、操作各种物品材料的游戏中,小肌肉动作和技能的获得了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其他各方面甚至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幼儿期是奠定其智力发展基础的最佳时期,而游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操作物品材料,感受物体之间的相似与不同,进而意识到事物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能对物体进行分类,形成概念。游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能激发他们思考,从而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以独特的方式重新加以组合,寻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源泉。通过玩练习各种本领,比如折纸、穿珠子、骑车、拼图等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由于游戏中交流的需要,幼儿有许多运用语言的机会,从中可以学习,理解他人语言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三)、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对幼儿情感的满足和稳定具有重要价值。游戏是没有压力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放松的实现自己的愿望,自然的表现自己的情感态度。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物体操作材料,大胆创造,创造的欲望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获得自信,体验成功的愉快。
游戏还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理解和接纳他人情感,适当表达自己情感的途径,从来学习对冲突或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行为,学会放松的技巧,解决情感上的冲突和问题,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如害怕打针的幼儿可以通过在角色游戏中扮演护士给娃娃打针来克服由真正的经历所带来的害怕感;当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用游戏化的场景引导他,孩子改进的效果要好很多。
(四)、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游戏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了一条途径。游戏中,幼儿作为集体成员必须自觉遵守集体的规则,学会一些社会行为。如轮流、合作、分享和互相帮助,理解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学习并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孩子在合作游戏中,学会了与同伴进行协商,自己解决各种问题和冲突。在考虑和接纳他人的观点中学会互相尊重和照顾,从而产生积极的人际关系,使他们从自我中心状态过渡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幼儿正是通过游戏学习社会文化,习得社会行为,积累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愉快,获得自信和满足。它是幼儿的一种独特的,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一种积极行为。正是由于游戏这种幼儿个体内在动机激发的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使他们认识世界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应注意的原则
(一)参与性原则。
游戏是幼儿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在游戏中孩子们是放松的,心情是愉快的,他们总是乐此不疲地自愿参加。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航人,我们一定要把握正确的儿童观,充分发挥出游戏对幼儿成长所具有的价值。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创设者、观察者更是参与者。教师作为幼儿游戏伙伴参与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解决问题,动脑思考,帮助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教师作为游戏伙伴参与其中,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孩子们也更愿意与教师亲近,他们也会将自己的想法、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告诉教师,有利于教师结合幼儿的个体性格以及所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适合他们的游戏内容,使得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但在游戏参与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各方面先进入角色之中,将游离在角色之外的小朋友吸引过来。其次,在游戏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在游戏能力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尊重并且认可他们的发现,多鼓励、肯定幼儿的表现,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适时地以角色的身份将其引入游戏之中,以角色的身份、启发性的语言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玩耍、学习。
(二)适宜性原则。
创设良好的能引发幼儿创造性游戏的环境,投放适宜的、丰富的游戏材料。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选取游戏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结合教学活动,针对性地创设投放游戏材料。在游戏的选取与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心思考,反复斟酌,选取难易适中,幼儿能够接受的游戏,同时根据幼儿接受情况适时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小班幼儿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可以用一些废弃的塑料瓶制作成瓶娃娃,然后再指导孩子们拿小黄豆当米饭来喂给娃娃吃;用玩具娃娃,指导幼儿给娃娃穿衣服、穿鞋子等,这样既能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也能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进行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模仿活动,增加孩子们的生活知识经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开拓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丰富活动的趣味性。
三、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情景
1.激发学习兴趣时的应用。
传统的小学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口述,幼儿被动听讲,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显然并不适合幼儿教学。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是幼儿阶段的显著特点。游戏教学在空间环境的布置上,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道具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交流方式上,游戏中的交流是平等的,幼儿没有心理压力,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辨识水果游戏过程中,多种多样、颜色各异、味道不同的水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教学活动趣味性时的应用。
幼儿年龄小,对生活处处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注意力差。在教育教学中,很多知识光靠讲述幼儿并不能理解而且会觉得枯燥。但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在活动中构建各种情境,通过情境游戏能增加教学活动的真实性,解答幼儿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整体效果,例如,雪为什么会融化?针对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情境游戏的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对生活常识的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时的应用
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时期是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这一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以幼儿教学中常见的积木游戏为例,指导孩子单纯地按照自己的样子摆放无形中遏制了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幼儿教育过程中给孩子更多的发挥空间,以引导为主,允许不同事物的存在,为孩子将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打下基础。
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对幼儿在常识认知方面大有裨益,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其身心发展、性格形成都有着深远影响。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游戏的选取和设计都应科学、合理,从孩子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和材料,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满足幼儿多种游戏的需要,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做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幸.幼儿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2]周璐.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研究[J]
2015,32(12):99-100.[3]薛芳.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4]曾丽华.浅析教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4,15(9):144-145.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多年来,幼儿教育大多以传统的简单玩教具、幼儿画册和录音机教学模式为主,久而久之,使幼儿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和幼儿的身心健康。信息技术教育媒体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新颖、生动、直观的特点给幼儿带来生动形象的体验,增强了感染力,诱发了幼儿学习的动机,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下面,笔者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各个领域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呈现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悦耳的音乐,模拟真实场景,创设学习情境,丰富视听内容,为幼儿艺术欣赏、艺术学习、艺术创作搭建了舞台。信息技术媒体视听震撼,画面逼真,动感性强、活泼直观等特点非常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可以顺利让幼儿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为幼儿进一步学习和欣赏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铺垫,有效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学《雨点沙沙》歌曲时,这是一首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教学前,老师根据音乐活动《雨点沙沙》要呈现的情景制作成课件,有意识的添加“细雨纷纷”的场景,教学时适时播放。五花十色的雨伞伴随着细雨沙沙的音乐,激发了幼儿无限的想象。此时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在音乐的背景下,在老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幼儿都会随着多媒体的音乐做出不同的动作。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呈现歌曲的意境,而且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唱兴趣,同时增强了幼儿急于表现的欲望,充分体现了以幼儿活动为主的教育理念。
二、信息技术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降低幼儿学习的难度,帮助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例如,花儿长出花骨朵———含苞待放———开花竟放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可能观察到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即使是生长很快的竹笋,其生长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观察整个生长过程的。此时,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快放、慢放和倒放的功能就可以为幼儿再现花朵长出花骨朵———含苞待放———开花竟放的整个过程。这样,不仅情境再现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还可以让幼儿了解各种生物的繁衍历程,更好的体验到生命的本源。又如,在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的时候,如果只是用图片或是挂图,尽管老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讲出个所以然,语文幼儿的理解能力还不至于达到成人的理解度,所以,枯燥的讲解乌云、水蒸气、蒸发等问题,幼儿只是眨巴着大眼睛,对下雨的知识不易理解。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将雨的形成知识制作成动画片《小水滴旅行记》后,逼真的画面,加上有趣的动画,再加上动听的音乐,幼儿不仅看到起劲,还能从动画中明白了雨滴是怎样的形成的。
三、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的语言教学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如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形式封闭,教学过程呆板,教学手段单调,要么带幼儿逐字逐句朗读诗歌,要么看图问答,或借助图片、录音进行教学。这样要比机械地学说,或是盲目的想象,效果要好的多。借助形象生动、鲜明动听的多媒体进行语言训练,为幼儿创设想说、愿意说、越说越爱说的练说环境,既有利于烘托文学作品表达的情景气氛,又有利于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小班早期阅读活动《好饿的毛毛虫》中,老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以下这个动画片:月光下,一个虫卵“啪”地裂开,然后因为肚子饿,不停地爬着,找各种不同的食物吃。教师此时引导幼儿:“小朋友们,这只毛毛虫饿了,我们帮这只毛毛虫找点吃的好吗?”。这么一说,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把小手都举的高高的,生怕老师看不见。即便是平时不爱讲话的淘淘、胖妞也都举起来小手。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说出自己帮这只毛毛虫找的最好吃的,一个比一个说的好。从教学中,我们会深深感到在幼教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为幼儿创设一个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的语言环境,同时也激发了幼儿表达的欲望,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信息技术下的教育媒体呈现色彩鲜明、声情并茂的视频画面,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真实再现活动场景,为幼儿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境界,是幼儿获得丰富体验的最有效的载体。例如,教学诗歌《云彩和风儿》时,借助多媒体动画画面创设情景:云儿在风的吹拂下一会像个小山,一会像个大海,一会又像棉絮飘荡……,期间播放舒缓的音乐,把幼儿带入一个近似于真实的意境中,大屏幕播放中感受作品的美。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展开联想、想象,并用肢体、语言和绘画等形式创造性地表达诗歌的内容,或是进行诗歌创编。
四、信息技术在社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幼儿如何进行人际交往,要关心尊重他人,引导幼儿了解行为规则或游戏规则并自觉遵守规则的教育,以及诚实守信教育,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教育内容本身很抽象,可以说是幼儿教育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除了言传身教以外,借助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可以化解这个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节约用水》教育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理解水的珍贵和节约用水的意义,活动前,我制作了这个课件:首先展现风景秀丽的大草原、青山绿水、山清水秀以及风景秀丽的公园,然后转入场景画面,干枯的河流、枯萎的秧苗、沙漠风暴。在这样对比的视频背景下打出字幕:水是生命之源!借助多媒体产生这样强悍的情感下,让学生体验节水的意义。接下来在青山绿水的背衬托下,一滴晶莹的水滴在泉水叮咚的音乐声中,从山泉中分离,慢慢滚动到枯萎的花根旁,滋润泥土,花儿舒展着身子,叶子变绿了,花儿开了;它一会儿跳到干枯的果树下,果树枝繁叶茂,结出硕大的果实;很多这样的小水滴汇聚到一起形成小溪,干枯的小溪骤然变得溪水潺潺,河岸上绿树葱葱,生机一片……。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水与我们的密切联系,使幼儿从小就明白了节约水的意义。这要比老师干巴巴的说讲效果要好的多。总之,在幼儿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身心愉快、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拓宽幼儿获取信息的渠道,强化了记忆,促进了思维想象力,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篇:沙盘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沙盘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游戏是儿童的语言,也是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和探索世界的桥梁,沙盘游戏是游戏的一种,是让幼儿利用沙和各种玩具模型在个人所创造的世界里游戏,让幼儿在自己呈现的世界里自然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沙盘游戏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创造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改善幼儿同伴关系,健全幼儿人格的培养,促进幼儿心灵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沙 幼儿 沙盘游戏 自我体验
一、沙与幼儿
沙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沙是儿童的世界,从自家附近的沙堆到幼儿园的沙地再到海边的沙滩,到处都可以看到儿童兴致勃勃玩沙的情景,在沙堆上造鸟窝、挖洞、建水库、筑堤坝„„这些可以给儿童带来无穷的乐趣。很多父母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当孩子走过工地旁边的沙堆和石子堆时,他们偏偏要从这些“小山”上走过去,伸手抓点什么,然后再扔出去。有时候就索性蹲在沙土堆边,造“小山洞”或挖“小河沟”,有时候玩起来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忘记回家。正是由于沙子的柔和、细腻、容易塑造,使得玩沙成为很多儿童喜欢的活动。
二、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主要是使用沙子、沙箱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让游戏者通过沙盘来呈现发生在个人内在或外在的世界状况。游戏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儿童对沙有着天然的喜好,加之许多的玩具模型,对孩子来说,孩子一看到沙子,一看到玩具,马上就会拿着玩具在沙子里摆起来。儿童在游戏中以梦想的方式在自己的心中建构着外部世界;儿童通过游戏重新生活在他所喜欢的生活中,尤其是他借助一些虚构的故事来补偿和改善现实世界。沙和玩具是引起儿童想象的有力材料,它们可以让儿童最大限度的自由想象;沙盘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和自由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同时使儿童运用真实的物质形式创造和体验。一粒沙一个世界,很好的诠释了儿童的内心世界。
三、沙盘游戏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增强自我体验性
沙盘游戏中的沙是引起儿童想象的有力材料。对儿童而言,沙盘首先是游戏,其次才是在沙箱中创作一个场景或作品。沙是儿童的世界,这种自然的表达形式很容易吸引儿童,玩沙不需要什么技术,也不会有自我批判或勉强,因此儿童会感到很轻松和自由,这种感觉会引发他们的想象,调动他们的创造潜能、内在感觉和记忆。正如荣格所说:“幻想是所有可能性之母,在此就像是所有的心理对立一样,内在和外在世界被结合在一个活的联盟之内。”
MM小朋友是幼儿园小班的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性格内向,平常喜欢自己一个人玩,有时候老师在批评别的小朋友时,他都以为是老师在说他,可以看出这个小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缺乏安全感。我们带孩子玩了几次沙盘游戏,发现孩子沙盘游戏的主题每次都是奥特曼打怪兽,结局总是奥特曼反败为胜。动画片里描述的奥特曼是一位勇者,是胜利者的化身。
奥特曼是力量的象征,每次当人类处于危难时,他都会挺身而出,把人类从危难中解救出来。MM小朋友由于平时比较胆怯,所以他很羡慕奥特曼,他希望自己也能像奥特曼那样有力量,有能力控制发生的一切。因此在沙盘游戏里,他把奥特曼作为了自己的化身,完美地把自己表现出来。在游戏中,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他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在沙盘这个小小的世界里,孩子就是主人,他能掌控发生的一切,孩子的这种心理正好满足了他在现实中所不能满足的体验。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在沙盘世界中,孩子潜意识层面的愿望得到满足,他把这种满足带到了现实生活中,他变得比以前开朗了,喜欢笑,不会再恐惧周围的一切,还会主动地找别的小朋友玩。暗示心理也变得弱了,现在老师大声说话,他不会再以为老师是在说他,他能够坦然地面对一切。
四、沙盘游戏有助于改善幼儿同伴关系,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沙盘使儿童运用真实的物质形式创造和体验,处在沙盘游戏中的儿童利用沙和各种玩具模型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所创造出来的“世界”是可直接感知的、可体验和改变的,这给了儿童创造和重新体验的机会。荣格认为,一个无法靠认知的方法了解或化解的情绪经验通常可以籍由赋予肉眼可见的形态而获得处理。
WW小朋友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时常攻击别的小朋友,破坏别人的东西,与人交往有困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性差,自控能力弱,别的小朋友都孤立他,可以看出孩子不懂得与人交往,严重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我们带WW小朋友做几次沙盘游戏,我们发现:WW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沙盘都是关于打仗的场面。他把沙箱分成了两部分,左边是好人,右边是坏人,他们正在打仗,中间的一座白房子作为了他们的分界线。他在靠自己最近的位置挖了一条长长的河,右边搭了座小桥。从整个战事的状态来看,所有的条件都有利于敌方,因为在他做的过程中,他介绍说,坏人这方从好人那边掠走好几个小孩、好多的动物。从桥搭建的位置来看,也是有利于坏人这方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具有攻击的倾向。
沙盘中,他在沙箱左边放了一座塔,这好比是一个防空洞,藏在里面的人可以躲避敌人的攻击。塔具有保护和镇压的作用,这里反映了W对外在力量的恐惧和抵触。在生活中,他认为只有通过攻击别人才能保护自己。但从第三次沙盘开始,孩子的争斗意识就不那么强烈了,沙盘中的坏人和好人分的不是那么清楚了,甚至原来敌对的人都成为了好朋友,而且让人可喜的是,WW小朋友把他在幼儿园的场景摆在了沙盘中,整个画面表现的是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嬉闹,追逐,一幅很温馨的画面。
通过几次沙盘游戏,WW的自我力量逐步增强,自主力量逐渐觉醒,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得以调整,适应性行为不断增加。他在现实生活中也表现出了对人友善的态度,上课不再调皮,自控力增强。儿童有时正是将自己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从而获得成长的,因为对他们来说,游戏和生活是不可分的。
五、沙盘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全人格,促进幼儿心灵健康成长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和探索世界的桥梁,因此,沙盘游戏很容易被儿童接受,不需要太多的指导,儿童就能够很快进入游戏过程之中。在沙盘游戏过程中,儿童可以非常自由地表达自我、宣泄不良情绪,有利于其人格的顺利发展。
LL小朋友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他天生右手五指连指,这就注定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必定和别的小朋友是不一样的。尽管做了手术,右手还是不太灵活,拿东西都不是很方便,也就导致了在学习中他会比别的小朋友慢。在一次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小朋友剪纸,然后把自己剪下来的作品贴在墙上,下课时间己经到了,别的小朋友都己经完成了老师交待的任务,唯独他没做完。老师把他单独列了出来,让他自己慢慢做。由于右手活动不便,左手也不好使,他很着急,越着急越剪不好,他此时是很需要老师帮助的,但老师没有给予理会,只是让他自己做。也许老师是想锻炼他的双手活动能力,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老师应该适当给孩子提供帮助,否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挫。但在家里的情况与在幼儿园截然相反,在家里他是全家人的中心,特别是在他过生日得时候,好多的人都为他祝福,LL在幼儿园得不到他想要的关心,因此他渴望回家,想让妈妈接他回家,想让妈妈为他过生日。我们带LL小朋友玩了几次沙盘游戏,他做的沙盘游戏主题都是围绕“过生日”的场景,在游戏中,LL是整个主题的主角,他过生日,每个人都为他庆祝生日,大家共欢乐,互相帮助,互相分享喜悦,满足了其内心渴望被关注的心理,激发了LL自我治愈的潜能,使孩子内心世界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费凌云
单位:涟水实验幼儿园府前分园
【关键词】 游戏、幼儿教育、游戏主体
【摘要】 游戏是每个人非常熟悉的一种娱乐活动,通俗说法叫做“玩”,所谓“玩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园里,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我们逐渐认识到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手段,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幼儿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幼儿游戏的现状做系统的分析了解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效地运用游戏。
1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作者:费凌云
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让孩子走走跑跑的体育游戏也不仅仅是锻炼孩子的筋骨,让孩子唱唱跳跳的音乐游戏也不仅仅是进行艺术的熏陶。这些活动性的游戏,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活泼、勇敢、坚毅和关心集体的个性品质,而且有助于孩子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从而促使智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增强,从而避免因感觉统合失调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写字等精细运动不协调等学习困难。
1.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
游戏是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保障。身体健康的幼儿比身体不健康的、营养不良的儿童更喜欢游戏。游戏使幼儿身体各器官得到活动和锻炼。大肌肉运动:追、跑、跳、攀爬、推拉的游戏,小肌肉运动:拼图、搭建、绘画的游戏,都能促进幼儿骨骼和关节的灵活和协调。幼儿在各式各样的游戏中变得结实、健康,在遇到外界环境刺激时,变得反应迅速而敏捷;在快乐的游戏中形成各种技能,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为幼儿身体的正常发展提供了许多动作练习和运动的机会,增强了儿童的体质。
2.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通过游戏及玩具材料,可直接和间接地获得日常生活环境中有关各种事物的知识,促进幼儿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发展。游戏中的假扮和象征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技能;积木游戏是培养幼儿三维空间思维能力的最佳方法;游戏中对物品的假象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相互接触、积极交流,语言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2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重复练习的机会,幼儿通过游戏来获得各种技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3.游戏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总是愉悦的,幼儿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当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时,会感到极大的快乐和满足,体验着成就感和自豪感。游戏中,幼儿有时也会有消极情绪,当因愿望和需求受阻而产生消极情绪时,幼儿会在游戏中学会控制和削弱这种情绪,从而保障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成人的言行,体验成人的情感,初步形成理解、1《西北职教》2008 10期《学前教育学》刘晓东、卢乐珍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365页 18—21行
同情、尊重的良好情感。
4.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在游戏集体中幼儿需要互相适应,服从游戏规则,掌握轮流、协商、合作等社交能力。特别是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幼儿体验所扮演角色的身份和情感,使幼儿逐渐学会理解他人,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掌握社交的态度和礼貌,获得人际交流的技巧,加深同伴间的友谊。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合群的性格,可以提高幼儿交往技能,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还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
游戏能增进幼儿间的交往,幼儿能和同伴互相合作,并且能用语言和同伴表示自己的想法和请求,我班有一个年纪较小的幼儿,平时不太爱说话,也不跟老师交流,但是我发现在游戏的时候他就可以和不熟悉的同伴成为合作伙伴,并且能和他们进行语言交流。
二、教育活动中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游戏可以说是儿童的工作,其意义与价值是颇为广泛的。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也越来越重视游戏的重要性,也在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然而由于我们对游戏的研究不够深,对幼儿年龄的特点的分析不够广泛,我们的游戏活动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忽略了游戏自身的价值
教师总是过多关注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特别是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而忽略了幼儿游戏的纯粹性。有64%的教师认为,游戏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获得经验的乐趣。3 因此,教师们在提供游戏类型时,主要考虑的是游戏的教育作用、较多地提供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完成教学任务。或是提供类型单一的积塑、建构、拼图等结构游戏,安排最少的就是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游戏。游戏活动的类容和形式都是由教师统一安排,什么时候玩什么游戏,用什么玩具材料都由不得幼儿做主;在阻止游戏时,教师大多重点指导幼儿的智力、品德常规等。例如:教育他们不争抢玩具、不乱扔玩具、不大声吵闹,学会谦让、合作、分享等。教师把自己认为好的、应该做的交给幼儿,不好的立即制止。教师总是急于给幼儿现成的答案,而忽略了游戏中幼儿自己的探索,不能从幼儿的角度去考虑游戏对他们的额价值,是幼儿积极主动的游戏活动变成消极被动的适应教师的活动。例如,发现幼儿在游戏中搭的城堡歪歪扭扭时,总是不厌其烦的跟他讲道理,要怎样怎样搭才会结实,然后让他改正,使得幼儿失去一次探索发现的机会。
2.忽略了儿童的主体地位
游戏的开展并非是根据幼儿自身的兴趣,去自由的在游戏中满足愿望愿望、获得发展,为了让幼儿逼真地反映现实生活,不少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为幼儿提供现成的玩具材料上,例如,角色游戏中,为幼儿提供酷似真实物品的自制玩具:用海绵和布缝制的包子、饺子、馄饨等;用空的原装食品包装袋塞满报纸并封口而成的方便面、饼干等等,这些现成而美观的“食品”,儿童只能被动地摆弄,游戏的制动性和自主性被剥夺了。教师为儿童准备的玩具材料并没很好的体现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各自的特点。在游戏中,教师犹豫缺乏对幼儿经验水平的了解,只能人为地去指导、帮助或教幼儿游戏,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结果教师往往感觉太累、太麻烦,而幼儿却觉得没了兴趣,这严重违背了幼儿游戏的特点。其实儿童需要的是对游戏过程的体验,而非教师追3 参照《幼儿教师游戏观研究》 毛曙阳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求的游戏结果。
3.缺乏正确的观察指导
教师在知道游戏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因此,游戏往往缺乏计划性,教师缺乏对游戏指导的目的意识,不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从而不能给幼儿的游戏行为给予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教师对幼儿观察的时间少,参与游戏的时间也少,反而是直接指导的时间太多。教师们大多对游戏有较强的干预意识,总是关注游戏的结果,而缺乏足够的耐心让幼儿在游戏中尝试、探索、发现。尤其是组织幼儿自发游戏时,除了提供和多种材料、场地和时间外,教师像个旁观者,而不能对游戏中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这正是因为,教师没有观察幼儿的游戏,而不能对幼儿的游戏做出正确判断。
三、充分发挥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作用
1.做幼儿游戏的伙伴和支持者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什么时候玩什么游戏、怎样玩、和谁玩、在哪里玩等问题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决定,这样才能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需求。真正做到尊重儿童游戏的愿望和保护儿童游戏的权利,才是科学的儿童观。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应作为幼儿的伙伴与幼儿一起游戏,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幼儿游戏,对每个幼儿的的经验水平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
2.和幼儿一起准备游戏材料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需要什么物品和材料,只有幼儿最清楚。因此,教师应与幼儿一起准备游戏材料,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从家中带来,也可以共同收集废旧物品,根据需要自制,这样不仅能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愿望,还有现成玩具所没有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总之,教师应该以儿童的需要为前提,让幼儿讨论游戏中需要什么,可以用什么东西来替代制作等问题。
3.和幼儿一起讲讲玩过的游戏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玩过的游戏好不好,幼儿最有发言权。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一些闪光点,通过对游戏的点评,将幼儿游戏中有创造力的行为加以肯定,以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教师应调动偶尔的积极性,让他们讲讲自己当天玩过的游戏,自己玩得是否开心,遇到什么问题等等。
四、结束语
幼儿通过游戏获得生活经验、社会情感和各种生存技能,只有充分研读幼儿,深入分析环境,让幼儿向后游戏过程,在体验中做出与自己能力相符合的活动,才能保证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教育活动有效完成。
【参考文献】
1.戴自俺、龚思雪主编:《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3.刘晶波:《师友互动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刘晓东:《解放儿童》,新华出版社。
5.刘晓东、卢乐珍:《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6.《早期教育》2008年5、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