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科作业设计比赛试题

时间:2019-05-14 11:1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物理学科作业设计比赛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物理学科作业设计比赛试题》。

第一篇:高中物理学科作业设计比赛试题

《物理学科作业设计》竞赛试卷

第一部分 理论知识(10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教育的工作方针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把()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A.提高质量

B.改革创新 C.育人为本 D.促进公平

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运用了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3、一位老师在教授《小站》一文时,要求学生回答“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站确实很小”,很多学生举手想回答问题,老师叫起了其中的一位: “一是这个小站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快车从不停;二是小站只有一间小屋,一排木栅栏,三五个乘客。”在这位学生答完后,老师给予评价:“非常正确,你说的和我想的一模一样,你真是太聪明了!其他同学呢?”结果没有人再举手。请利用多元智能评价观解释这是为什么?(5分)

第二部分 作业设计(40分)

1.根据下列材料,请你设计两道体现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的选择题。(写出题目,参考答案及命题意图)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并于次日6时左右成功返回.当火箭点火后,火箭发动机内部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尾部向后喷出,对火箭产生巨大推力,火箭变得更高、更快.飞船升入太空后,首先是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行,经过一定时间后,通过喷射燃气来实施变轨,变轨后飞船进入距离地球表面350km高度的圆形轨道作圆周运动,平均1.5h可绕地球飞行一周(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km). 杨利伟在太空中为我们演示了奇妙的失重实验:他松开手,原先握住的航天手册和笔就漂浮在空中„

2.根据下列材料,请你设计一道体现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的计算题。(写出题目,参考答案及命题意图)

2日中午,当时正逢午休,杭州一区如往日般宁静。突然,一声惊呼从22幢的10楼传出:“不得了了,小孩子要掉下来了!”呼救的是22幢10楼的一位阿姨,在她家隔壁,一个2岁左右的小女孩因家中没人,她爬到了窗台上,双手抓着窗框,双脚踏空,整个人悬在窗外摇摇欲坠。楼下一住户见状,拿出梯子想把小孩接住,但是小孩只坚持了不到两分钟就突然坠落。

正当人们以为惨剧就要发生的时候,楼下一位路过的女士突然踢掉高跟鞋,往楼下快速靠近几步,向空中张开了双臂!

“砰”的一声,小女孩重重地砸在这位女士的左臂上,滚落在一旁的草坪里,由于巨大的冲击力,这位女士也重重地倒了下去。

3日下午,记者在杭州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三楼病房见到了因无畏救人而被网民称为“最美妈妈”的吴菊萍。她床头的病历卡写着“吴菊萍,1980年出生,左尺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

第三部分:试题变式命题(50分)

1、原问题 在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θ,当斜面静止于水平面上时,求:(1)物块受的支持力大小;(2)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30分)

请你变式设计4题体现我校高三第一轮复习要求的非选择题。(写出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及命题意图)

2、(20分)请你根据下面的高考原题,编写2题高考变式习题。(写出变式习题的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及命题意图)原题目:【2011年广东高考36题】如图所示,以A、B和C、D为断电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的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C,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点,运动到A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为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l=6.5R,板右端到C的距离L在R

数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取g。

(1)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

(2)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与L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

一、理论:

1、C

B

D

A

2、A

3、【参考答案要点】

老师违背了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要遵循适度适时原则。老师过早的进行评价、过早地给出正确答案,不但没有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反而打消了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二、答案:略

三、1、【变式问题一】若0<μ<tanθ,则当斜面静止于水平面时,地对斜面的摩擦力怎样?

分析 ∵ 0<μ<tanθ,物块将沿斜面下滑,其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对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θ-μN=ma,N-mgcosθ=0,所以a=g(sinθ-μcosθ),ax=acosθ=gcosθ(sinθ-μcosθ),把m和M看作整体,可得地对斜面的摩擦力为

f地=max=mgcos(sinθ-μcosθ)。(方向水平向左)

【变式问题二】 若μ=0,即斜面上表面光滑,则当斜面静止时,地对斜面的摩擦力又为多少? 分析 如图3所示,对m有 a=gsinθ,则

ax=acosθ=gsinθcosθ,地对斜面的摩擦力为 f地=max=mgsinθcosθ.(方向水平向左)

【变式问题三】若地光滑,且m与M间的动摩擦因数μ=0,为使m相对斜面静止,需对斜面加一个多大的水平推力? 分析如图4所示,因为m相对于M静止,所以整体的水平加速度为a=gtanθ,对斜面的水平推力为 F=(M+m)a=(M+m)gtanθ.(方向水平向左)

图4 图5 【变式问题四】若地光滑,而物体m与斜面M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现欲对斜面施加一水平推力,仍使得m相对于M静止,求此推力的范围。

分析(1)如图5所示,当F=0时,μ>tanθ,物体m静止于斜面上

(2)当F足够大时,物体m将向上运动,摩擦力斜向下,可求当m刚要向上而未向上运动的极限状态,据牛顿第二定律,沿x轴方向有Nsinθ+μNcosθ=ma,沿y轴方向有 Ncosθ-μNsinθ=mg,由以上两式,得 a=[(sinθ+μcosθ)/(cosθ-μsinθ)]g,∴ F=(M+m)[(sinθ+μcosθ)/(cosθ-μsinθ)]g。故水平推力范围为

F≤(M+m)[(sinθ+μcosθ)/(cosθ-μsinθ)]g

【变式问题五】若地面光滑,且物体m与M间的动摩擦因数满足0<μ<tanθ,为使m相对M静止,则对斜面的水平推力的范围又怎样? 分析如图6所示,因为0<μ<tanθ,推力太小时,则m将下滑;推力太大时,则m将上滑,故有两个极限状态存在。

(1)当物体m恰好不下滑时有 Nsinθ-μNcosθ=ma,Ncosθ+μNsinθ=mg。

a=[(sinθ-μcosθ)/(cosθ+μsinθ)]g,图6 ∴

F=(M+m)[(sinθ-μcosθ)/(cosθ+μsinθ)]g。

(2)当物体m刚要上滑时,同变化四(略)。故推力的取值范围为(M+m)[(sinθ-μcosθ)/(cosθ+μsinθ)]g≤F≤(M+m)[(sinθ+μcosθ)/(cosθ-μsinθ)]g。

2、【变式一】上题中的物体经A沿半径为R的半圆光滑轨道滑下,到达水平地面B点,并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物体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0.5。求:(1)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多少?(2)物体能在水平地面滑行多远?

【变式二】上题中,若一动摩擦因数为μ=0.5,质量为M的滑板静止在光滑的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而物体经过B点后滑上滑板,并最终与滑板达到共同速度,则(1)物体滑行的距离为多少?(2)滑板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为多少?(3)物体相对于滑块滑行了多远? 【变式三】上题中,若当物体与滑板达到共速时,物体到滑板右端距离为0.5R,此时滑板刚好到达另一光滑半圆轨道的C点,且被牢固粘连。则物体可以到达的最大高度h为多少?它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物块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做了多少功?

第二篇:高中物理学科培训作业

高中物理学科培训作业

开始日期:2013-10-18 0:00:00 结束日期:2013-11-30 23:59:59 发布者:刘刚

保存日期: 状态:未答题

内容(点击展开/收缩)

作业题: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有效学习指导”专题远程培训,谈教师远程培训“有效学习”的看法与建议。要求:

1、有建设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2、杜绝网上下载,凡是雷同作业、下载作业一律评为不合格;

3、提交作业时,要先保存一份,以免提交不成功而丢失所做的作业;

4、2013年11月30日前提交。

5、请在提交作业答案之前,做好答案的备份,以免提交失败造成答案丢失。

浅谈课堂教学方式对物理学习有效性的影响

通过今年的“有效学习指导”专题远程培训,反思多年高中物理教学体验,更深刻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的头脑当成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效性的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能注意一下几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恹恹欲睡,时间一长,往往失去了学习兴趣;然而,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至关重要,只有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不理解,不喜欢,觉得难,没有兴趣,不好学。这时,教师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如果以与朋友交流的心态上课,就会有利于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真情去感动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愿意跟老师交心,乐意听老师讲课。从而对老师教的学科感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有机结合,是提高物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是兴趣爱好的原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些有趣的科学实验。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

学生取得了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如果教师若能及时捕捉并及时给出适度的表扬,也会大大有利于激发他(她)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热情。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强调老师的讲授,学生的问题往往只围绕老师的提问进行,他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本身却缺乏问题意识,久而久之,会形成思维上的惰性,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知识撷取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鉴如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好地考虑怎样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大多有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时,他们又在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学会发现、探究的技巧和方法,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教师和学生在实验的教和学过程中大多采用“在黑板上讲实验”和“在教辅书上学实验”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遇到实际物理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在现行的物理教材中,已明确体现出: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可以使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学好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热爱科学;通过加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掌握理论,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物理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我们一线教师应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力求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

第三篇:高中物理学科要求

高中物理学科要求

第一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

内容:

1、质点 物理模型

2、路程 位移

3、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4、加速度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6、自由落体运动

7、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

8、学生实验:用DIS测定位移和速度

9、学生实验:用DIS测定位移加速度。

要求:

1、理解质点,理解物理模型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可视为质点,知道建立物理模型的条件和作用,知道物理模型与实际物体的区别。

2、理解路程,理解位移理解路程和位移的概念,知道路程与位移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理解矢量的概念,知道矢量与标量的区别,知道DIS的含义及基本组成,学会用DIS测位移。

3、理解平均速度,理解瞬时速度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和区别,能用速度计读取瞬时速度的数值,学用会DIS测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认识物理量的比值定义和研究瞬时速度时所采用的无限逼近的思想方法。

4.理解加速度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与联系,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即速度变化的方向,学会用DIS测加速度。感悟加速度概念在社会生活实际中的意义。

5、掌握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理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它运动规律,包括公式和速度-时间图象,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导出位移公式时,明白用图象“微元累积求和”的思想方法,感悟初速为零的直线运动在社会生活和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价值。

6、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恒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知道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知道这个量在地球上同一地点相同,在不同纬度、不同高度略有不同,能通过探究过程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能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7、知道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通过学习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的情况,了解伽利略研究落体的概况,了解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的基本方法的基本方法和重要贡献,感悟科学发展的曲折与艰辛。

第二单元 力和物体的平衡

内容

1、形变。弹力

2、互成角度两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分解

4、共点力的平衡

5、学生实验:研究共点力的合成要求:

1、知道形变、知道弹力 知道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知道弹力与弹性形变有关,能判断弹力的方向。

2、理解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成,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合力和分力,理解互成角度两力的合成的概念,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能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合成的一般法则,学会用橡皮筋、测力计等器材“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有关实验技能,认识力的合成的一种等效替代法,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态度。

3。、理解力的分解 知道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的方法,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用作图法或解直角三角形方法求分力,感悟力的分解在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4、理解共点力的平衡 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是平衡状态,能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解决简单的与共点力平衡有关的实际问题。说明:关于形变和弹力的学习,不要求学习胡克定律及相关的计算。

关于滑动摩擦力,仅限于初中的学要求,不要求用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第三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

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

4、国际单位制

5、牛顿对科学的贡献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7、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

8、学生实验: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要求: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知道惯性,知道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知道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认识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感悟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对人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现象。

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 在理解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的基础上,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运用控制变量等方法,设计用DIS完成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方案,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探究方案,完成实验,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步骤,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通过“牛顿定律与交通”等专题的学习,激发社会责任感。

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必定有反作用力;在较简单的相互作用中能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并画出示意图;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及其表达式,包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线、作用点的关系等;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通过观察DIS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等关系的过程,感受从图象中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DIS动态显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图线,感受物理图象的美感。

4、知道国际单位制 知道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单位制;能规范地表达物理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5、知道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知道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巨大成就;知道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领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

6、知道牛顿对科学的贡献 知道牛顿的生平和他在物理学、天文学、数学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例如:牛顿三定律的建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7、知道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 知道爱因斯坦的生平和他在物理学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和,领略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说明: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时,只要求研究单个物体,且物体质量和合外力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

第四单元 周期运动

内容:

1、匀速圆周运动

2、线速度 角速度 周期

3、振动

4、振幅 周期 频率

5、机械波的形成6、横波 横波的图象

7、波速和波长、频率的关系

要求:

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知道做匀速圆周的质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化,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知道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知道向心

力是根据其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其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通过联系实际问题的讨论,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 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物理意义,记住它们的符号和单位,理解它们的定义式和相互关系,能用这些定义式和相互关系进行一些简单计算,明白线速度、角速度、周期是从不同角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知道振动知道振动的特征和产生条件,知道机械运动的一种形式,能定性说明回复力的作用,知道全振动的含义,知道地震常识,能通过上网或其他信息渠道收集有关地震、海啸等资料,了解物理与地理学科的横向联系,增强减灾、防灾意识,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激发社会责任感。

4、理解振幅 周期 频率 知道振幅 周期 频率是描述振动特征的物理量,记住它们的符号和单位,理解它们的定义式和相互关系,能用这些定义式和相互关系进行一些有关周期与频率的简单计算。

5、知道机械波的形成 知道机械波的产生过程和形成条件,知道机械波的本质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知道机械波传递的是能量和运动形式,通过对身边机械波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激发对科学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乐于研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6、理解横波 横波的图象 理解横波的概念,理解横波的图象,能根据波的产生过程画出不同时刻横波的波形图,能根据波的图象确定波长和振幅及进行相关简单计算。

7、理解波速和波长、频率的关系理解波速、波长以及波的频率等概念,知道波速公式v=ƒλ,能用波速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机械波的周期和频率由波源决定,而波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能运用机械波的知识联系实际,解释和说明一些关于机械波的物理现象。说明: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学习,应知道向心力的作用效果,但不要求知道向心力。关于“机械波的形成”的学习,不要求用横波图象进行复杂的计算或讨论。

第五单元 机械能内容:

1、功

2、功率

3、动能

4、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5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6、机械能守恒定律

7、学生实验:用DIS研究机械守恒定律

要求:理解功和物体有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功的两个要素,理解功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知道功的符号和单位;学会计算恒力做功;理解功是标量以及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会计算几个力做功的代数总和;知道在F-s图中,可以用F与s的图线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功的大小,在已知W=Fs的基础上建立W=Fscosθ的过程中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在用F-s关系计算功的大小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中的广泛应用,经过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做功机械,激发民

第六单元 分子 气体定律内能

第七单元 电场

内容:

1、电荷量 基元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电场

4、电场强度 电场线

5、静电的利用与防范

要求:

1、知道电荷量,知道基元电荷 知道电荷量的概念,知道基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19e=1.6*10C。知道电荷量的总量是守恒的。

2、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知道两种电荷,理解电荷的相互作用与电荷量之间的定性关系,知道点电荷的概念,通过对点电荷的学习感受建立理想模型科学方法。

3、知道电场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荷周围空间存在的一种物质,知道电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和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4、理解电场强度知道电场线知道电场线可以形象地表示电场的方向与强弱,从而感悟建立物理模型的研究方法,认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道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5、知道静电的利用与防范通过具体事例的学习,增强崇尚科学,造福人类的信念。说明:(1)本单元不涉及电场力做功和电场的能量

(2)在讨论电场力时不要求学习库仑定律

(3)在计算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时,不要求运用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也不要求运用电场的叠加性。

第八单元 电路内容:(1)简单的串联、并联组合电路。

(2)电功 电功率

(3)电能的利用

(4)多用表的使用

(5)简单的逻辑电路

(6)简单的模块式电路

(7)学生实验: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电压和电流

(8)学生实验:设计、组装简单的模块电路

要求(1)掌握简单的串联、并联组合电路

(2)理解电功、电功率

(3)知道电能的利用

(4)知道简单的逻辑电路

(5)知道简单的模块电路

说明:串并联电路的运用,只限于串并联关系易于分析的电路;

在解决电路问题时,不涉及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电压表的内阻视为无穷大,而电流表的内阻视为零)

可以练习测量220V的电压,但测量要保障绝对安全。

第九单元 磁场

内容:

1、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左手定则

3、磁感应强度、磁通量

4、学生实验:用DIS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感应强度

5、直流电动机

6、学生实验:测定直流电动机的效率

要求

1、知道磁场,知道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知道磁体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场的分布可以用磁感线来描述,知道磁感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的疏密反映磁场的强弱,知道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知道右手螺旋定则的内容,能运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直线电流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方向,在学会用形象的磁感线描述磁场的过程中,感受建立科学模型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研究过程,感悟科学家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从生命与磁的关系了解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紧密联系。

2、理解左手定则理解左手定则的内容,知道磁场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电流和磁场所在的平面,能运用左手定则判断磁场力的方向,通过实验探究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和导体受力方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磁场力的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方向,通过学习磁场力的实际应用,体验科学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3、理解磁感应强度,理解磁通量 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F/IL,知道磁感应强度的符号B和单位特斯拉(T),知道磁通量是描述穿过某一平面磁感线多少的物理量,记住磁通量的符号Φ和单位韦伯(Wb),理解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关系B=Φ/s,知道磁感应强度B也可用Wb/m2作单位,通过与电场强度的类比,学习磁感应强度,认识类比的科学方法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学会用DIS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感应强度,能按照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并运用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得出影响磁感应强度大小的因素,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使用磁传感器测量磁感应强度,感悟现代技术在物理测量中的优越性。

4、知道直流电动机 知道直流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知道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原理,知道直流电动机的主要构成部件,知道电动机的效率概念,知道电动机效率等于电动机的输出电功率与输入电功率之比,知道电动机在工业交通家用电器等生活和技术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认识直流电动机中的换向器在实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了解能量守恒和转化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学会测定直流电动机的效率,能按照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测量,还要通过测量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电动机效率,分析影响直流电动机的效率的因素,感受实验探究方法的应用。

第十单元 电磁感应 电磁波

第十一单元 原子和宇宙

第四篇:学科:高中物理

关于中学2009-2010学第二学期第一周教研活动的通知

中研字2010年第(004)号

学科:高中物理

内容:

1、上学期工作总结

2、高

一、高二本学期教学计划研讨

主讲人:郑云贵

时间:2010年3月1日(周一)上午8:30 地点:区教研室(北辰教育中心705室)参加人:高

一、高二物理教师

学科:初中生物

内容:

1、上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2、本学期教学进度、教研计划及其他有关通知

3、中心组成员构建七、八年级下册知识树的研讨

主讲人:付洪芳

时间:2010年3月3日(周三)上午8:30 地点:区教研室(北辰教育中心707室)参加人:全体初中生物教师

学科:高中生物

内容:

1、上学期工作总结

2、学期计划与研讨 主讲人:郭惠敏

时间:2010年3月3日(周三)上午8:30 地点:区教研室(北辰教育中心706室)参加人:全体高中生物学科组长

学科:初中英语

内容:1.本学期教研计划、教学进度及其他

主讲人:翟玉华

2.七年级教材分析(请老师们自带教材)

主讲人:刘澄 时间:2010年3月3日(周三)上午8:30 地点:区教研室(北辰教育中心705室)(多媒体)参加人:七年级英语教师

学科:初中历史

内容:

1、上学期工作总结

2、本学期教研工作安排

3、初中历史中心组成员会

主讲人:王荣

时间:2010年3月3日(周三)上午8:30 地点:区教研室(北辰教育中心704室)参加人:全体初中历史教师

学科:高中历史

内容:

1、上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2、本学期教研工作安排

主讲人:赵增军

时间:2010年3月3日(周三)上午8:30 地点:区教研室(北辰教育中心703室)参加人:全体历史教师

学科:初中数学

内容:

1、九年级教材分析

主讲人:李兴梅(锐角三角函数)刘巍(相似)

2、期末检测研讨、进度

主讲人;张义民 时间:2010年3月4日(周四)上午8时30分 地点:区教研室(北辰教育中心703室)(多媒体)参加人:九年级数学任课教师

学科:高中数学

内容:1.上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2.新学期教研工作计划交流

3.课题组成员活动

主讲人:姜德华

时间:2010年3月4日(周四)上午8:30 地点:区教研室(北辰教育中心706室)参加人:全体数学教师

学科:初中地理

内容:

1、上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2、期末试卷分析

3、本学期教研工作安排

主讲人:杨树宏

时间:2010年3月4日(周四)上午8:30 地点:区教研室(北辰教育中心704室)参加人:全体初中地理教师

学科:初中政治

内容:新学期工作计划交流

主讲人:彭桂兰 时间:2010年3月4日(周四)上午8:30 地点:区教研室(北辰教育中心705室)参加人:全体初中政治任课教师

学科:高中政治

内容:学期教研工作安排

主讲人:韩兴国 时间:2010年3月4日(周四)上午8:30 地点:区教研室(北辰教育中心804室)参加人:全体政治教师

学科:高中通用技术 内容:1.期末试卷分析

2.新学期教学工作安排及要求

主讲人:高红薇

时间:2010年3月4日(周四)上午8:30 地点:区教研室(北辰教育中心707室)参加人:全体通用技术教师

要求上交的东西:1.期末考试主观题试卷

2.模型制作保存资料(照片或视频)

学科:高中地理 内容:

1、学期工作安排

2、高二年级教学要求 主讲人:晁辉

时间:2010年3月4日(周四)上午8:30 地点:区教研室(北辰教育中心803室)参加人:学科组长及高二年级教师

学科:初中语文

内容:传达市教研精神,研讨新学期教研工作

主讲人:戴弘时间:2010年3月5日(周五)上午8:30 地点:区教研室(北辰教育中心703室)

参加人:魏贺梅、刘宝珍、王贵勇、孙雅洁、王志静、季树涛

学科:高中化学

内容:1.本学期教学进度、教研计划及其他有关通知

2.教材问题研讨(请自备本学期教材及选修1教材)

主讲人:李云娜

时间:2010年3月5日(周五)上午8:30 地点:区教研室(北辰教育中心704室)参加人: 高

一、高二年级化学教师

北辰区教研室2010年2月26日

第五篇:2013年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高中物理学科作业

关于加速度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的中的应用

一、选自<<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研究>>第二部分 本主题的教学策略

(四)关于加速度的教学

二、加速度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的中的应用

1.学生学情分析:我所带的班级的学生底子非常薄弱,大多数学生在初中的理科成绩不好,比录取线低的学生占到三分之一,学生不是很活跃。但学生刚学习高中知识,有获取知识的冲动喜欢动手,相互交流。2.课程中提到的方法:(1).加速度概念的建立

1)概念的引入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同样需要创设必要的情景事实——画图——列表对实际情景要学会列表分析

注意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认识到速度的变化率不同 2)概念的建立

比较下表中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思考下列问题。①它们分别做什么运动?

②比较火车、自行车、汽车的运动,哪一个速度变化快? ③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物体 玩具车 火车 自行车 汽车

t/s v/m×s v/m×s v/m×s v/m×s

-1-1-1-0 5.0 0 300.2 5.3 1.0 2

0.5 5.6 2.0 200 5.9 3.0 150.7 6.2 4.0 100.4 6.5 5.0 5

„ „ „ „ „

比值v/t越大, 速度的变化越快——初步形成概念 注意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的关系

对于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正、负与运动变化情况的对应关系等问题,应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2).由图象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模型 2)匀变速运动v-t图的得出

实验法:利用给出的实例(如前面的表格)描点画图

理论法: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变形得出vt=v0+at,得出函数图象 3.具体教学的实施过程 1).加速度概念的建立

1)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教师简单的讲解学生较难理解处理方法是:将下表分组下发提前预习

物体 火车 自行车 汽车

t/s v/m×s v/m×s v/m×s

-1-1-5.0 0 305.3 1.0 2

5.6 2.0 205.9 3.0 156.2 4.0 106.5 5.0 5

„ „ „ „

在课堂上中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给学生讲解什么是速度的变化,增加为正减少为负。观察速度变化和变化所用时间。提示学生类比速度概念的建立,功率概念的建立。提示学生在回家坐车时观察汽车启动和刹车及匀速时仪表盘变化。

提示学生比较下表中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思考下列问题。①它们分别做什么运动?

②比较火车、自行车、汽车的运动,哪一个速度变化快? ③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比值v/t越大, 速度的变化越快——初步形成概念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学习

为使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好能和实际联系,我们的学生每周都会坐汽车回家在学习时让他们相互探讨汽车在运动的过程中哪些是匀变速哪些是匀速这二者的速度特点是什么。让他们自己根据生活经验体会出匀变速的速度均运变化的特点

2)匀变速运动v-t图的得出

实验法:利用给出的实例(如前面的表格)描点画图

理论法: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变形得出vt=v0+at,得出函数图象

这里实验法更直接,而且更适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法更加理性,逻辑清晰,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来研究。

下载高中物理学科作业设计比赛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物理学科作业设计比赛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科教学基本要求(高中物理)(合集)

    第一单元 直线运动 学习要求 一、学习内容 1.质点 物理模型 2.路程 位移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加速度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4.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6.......

    义务教育学科作业设计模板(2021版)

    义务教育学科作业设计模板(2021版)基本信息姓名学校学科教科书版本及章节年级联系电话单元作业设计说明单元学习主题:单元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单元学......

    学科作业(本站推荐)

    学科作业一、实训资料 ×××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食品加工、生产、销售的大型现代化企业,该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型食品,目前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为确......

    学科作业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其中2.9.10.11.12.13.15.19有多个选项正确,选不全得2分其余为单选。)1. 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为满足测量要求,......

    高中物理远程培训作业

    2013-2014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庄忠浩 紧张忙碌的高一上学期结束了。回首半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如何教学高一物理,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回顾......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基本功比赛试题 一、教学理论部分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问题) 1、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2、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规定小学信息技术......

    2009年高中物理学科会议纪要_4

    2009年高中物理学科会议纪要 福州教育学院 方彦进 2009年福州市高中物理学科会议暨高三物理新课程培训于9月25日至26日在福州十八中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福州市五区、八县......

    初中语文学科作业

    初中语文学科作业: 2、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扣住三个关键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请根据这三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一说你在解决这三个问题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