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物理教学研究》堂上练习和作业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堂上练习和作业
一、堂上练习
1、观课和评课(10分钟/人)。
2、自选一课题,制作说课课件,进行堂上说课(10分钟/人)。
3、自选一课题,设计课堂导入教学教案并演练(10分钟/人)。以上2、3正式上课前做好。
二、课后作业
1、为什么要进行物理课程改革?
2、谈谈对物理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
3、谈谈物理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和如何应对?
4、根据你所了解的中学物理教学情况,谈谈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建议。
5、谈谈怎样才算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
2013年5月20日
第二篇:高中物理“磁场”教学研究
专题讲座
高中物理“磁场”教学研究
张宇(北京市育英中学,高级教师)
一、磁场主题的学科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一)《磁场》的知识结构
本主题内容按如下的线索展开:
磁场概念的建立和描述——磁场对电流和运动电荷的作用——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应用。这样安排,知识的逻辑结构比较清晰,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主题可以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内容为: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对磁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描述磁场。本单元可以分为三节课。第 1 节在初中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磁体间的作用、小磁针指南北的性质和奥斯特实验等现象认识到在磁体、地球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认识到磁体与磁体、磁体与电流、电流与电流之间的作用力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第 2、3 两节学习了磁场的描述。磁场具有强弱和方向,磁场的这种性质可以用磁感应强度进行定量描述,也可以用磁感线定性描述。第二单元学习磁场的一个性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安培力。第三单元学习磁场的另一个性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伦兹力,以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里面穿插了洛仑兹力的应用,尤其是在现代高新科技中的应用。这样安排,从初中知识讲起,注重了循序渐进,先宏观后微观,注重了知识的依次生成。
(二)《磁场》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磁现象,头脑中初步建立了磁场的概念。在本模块我们刚刚学习了静电场,对于磁场,可以通过和电场类比进行教学。比如磁感应强度与电强场度类比;磁感线与电场线类比;安培力、洛伦兹力和电场力类比。类比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不单单是从旧知识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同时通过对比,使学生辩析两者的不同,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另外,通过类比学习,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变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主题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高,电流周围的磁场、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等内容都涉及到不同物理量之间的空间关系。在教学中注意通过立体图和平面图(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解决这类问题,对平面几何中圆的知识应用较多,通过习题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本主题涉及到很多实际应用,课本中涉及到磁电式电流表、电视显像管、回旋加速器、质谱仪等,课后习题涉及到电流天平、速度选择器、磁流体发电、电磁流量计等。通过这些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还可以训练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模型的能力。
注意物理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新课标教材首次引入“电流元”这个物理量,就像质点、点电荷、试探电荷一样,电流元也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另外,电流元还涉及到“微元法”这一物理思想。其实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在非匀强磁场受力时,需要用到微元法,这次课改把微元法纳入教材内容,提醒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物理思想和方法。
本主题的教学内容,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是重要的基础。比如选修 3-2 中电磁感应、交流电和选修 3-4 中的电磁场和电磁波。
(三)对磁感应强度概念的深入理解 1.磁感应强度的几种定义
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的基本物理量,已知一个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分布,就可以确定运动电荷、电流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磁感应强度 B 是和静电场的电场强度 E 相对应的物理量。静电场对电荷有作用力,静电场可以用检验电荷在电场中各点受到的力来研究,电场强度 E 定义为 E=F/q。研究 磁场也要引进一个检测的物体,由于磁场对运动电荷、电流有作用力,对通电线圈有力矩的作用,所以可以采用这三种物体作为检测磁场的物体,采用不同的检测物体,也就相应地给出了磁感应强度 B 的不同定义。
2.下面介绍常见的磁感应强度的三种定义方法。
(1)用一段通电直导线受到的磁场力来定义
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安培力。实验表明,如果直导线的长度为 L,电流为 I,垂直放在匀强磁场中,作用在导线上的安培力大小为 F=ILB。由此可以定义磁感应强度 B,即 B=F/(IL)。
这种定义方法是用一小段通电导线作为检测物体,安培力能够演示,形象直观,便于学生接受。中学教科书多采用这种定义方法,在中学物理实验室用来测量 磁感应强度的电流天平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但是这种方法确定的是一小段通电导线所在范围内磁感应强度 B 的平均值,只有对匀强磁场,给出的才是各点的 B ;对于非匀强磁场,不能给出各点的 B,因此,对学生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有不利之处。
(2)用通电矩形线圈受到的力矩来定义
面积为 S 的小矩形线圈,通以电流 I,当线圈平面跟磁场平行时,线圈所受磁场力的力矩为 M=BIS,由此可给出 B 的定义式,即 B=M/(IS)。
由于线圈等效于一个小磁针,线圈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相当于小磁针受到的作用力。所以用线圈作为检测物体来研究磁场,与历史上对磁场的认识过程比较一致,某些普通物理教科书中有采用这种定义方法的,但是由于线圈总有一定的大小,所确定的也是线圈范围内的磁感应强度 B 的平均值,不能严格地确定磁场中各个点的 B。
(3)用运动电荷受到的磁场力来定义
实验表明,运动电荷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洛伦兹力。运动电荷 在磁场中某点所受磁场力的大小跟电荷量 q、运动速度 v 以及该点的磁感应强度 B 有关系,还跟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间的夹角有关系,当电荷运动的方向垂直于磁场时所受的磁场力最大,且 F=qvB,由此可给出磁感应强度 B 的定义式,即 B=F/(vq)。
电磁学是研究电磁场与电荷间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的,电磁场对电荷有作用 力,通过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引入了电场强度 E,与此对应,通过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来引入磁感应强度 B。从理论上讲,这种定义 B 的方法也比较本质、严谨,所以许多教科书中采用这种定义方法,但这种定义方法比较抽象,要求学习者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磁感应强度还有一个名称叫做磁通密度,即它在数值上等于通过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磁通量大小,反映了该处磁感线的疏密情况。这种定义方法可以把描述磁场的两种方法磁感应强度和磁感线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
3.《磁场》知识的拓展
磁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磁有关的霍尔元件得到广泛应用,我们下面主要介绍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霍尔传感器是根据霍尔效应制作的一种磁场传感器。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霍尔(A.H.Hall,1855—1938)于 1879 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构时发现的。后来发现半导体、导电流体等也有这种效应,而半导体的霍尔效应比金属强得多,利用这现象制成的各种霍尔元件,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霍尔效应也是研究半导体材料性能的基本方法。通过霍尔效应实验测定的霍尔系数,能够判断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及载流子迁移率等重要参数。
在半导体薄片两端通以控制电流 I,并在薄片的垂直方向施加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势差为 U H 的霍尔电压。
根据霍尔效应,人们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元件叫霍尔元件。它具有对磁场敏感、结构简单、体积小、频率响应宽、输出电压变化大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测量、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其大小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故可以利用霍尔元件测量出磁场,就可确定导线电流的大小。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设计制成霍尔电流传感器。其优点是不与被测电路发生电接触,不影响被测电路,不消耗被测电源的功率,特别适合于大电流传感。
如果把霍尔元件按预定位置有规律地布置在物体上,当装在运动物体上的永磁体经过它时,可以从测量电路上测得脉冲信号。根据脉冲信号就可以传感出该运动物体的位移。若测出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脉冲数,则可以确定其运动速度。
2010 年北京高考就考察了霍尔效应及其应用,题目如下:
23.(18 分)利用霍尔效应制作的霍尔元件以及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测量和自动控制等领域。本题在题干中介绍了霍尔效应的现象和产生机理等相关知识,考察学生联系实际,建立物理模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第 3 问还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 “利用霍尔测速仪可以测量汽车行驶的里程。除此之外,请你展开“智慧的翅膀”,提出另一个实例或设想。”本设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对问题进一步探索研究的空间和平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生活。应该说,这样设问,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中学物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磁场》主题的教学策略
《磁场》主题的教学重点是,第一,学生在认识磁场的基础上正确理解磁场的描述方法,即理解磁感应强度这个概念以及磁感线的物理意义。第二,磁场对通电导线或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即安培力和洛伦兹力。本主题的难点是应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来分析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以及和磁场有关的实际应用。
(一)《磁感应强度》教学策略
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本主题的重点。磁感强度概念的引人、方向的规定、大小的定义都可以通过和电场强度类比来学习,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类比这种科学研究方法。但磁感强度方向的规定用小磁针 N 极的受力方向,磁感强度的大小利用电流受力来定义,这又比电场强度定义更复杂,往往使学生产生混淆。
有的教材中引人电流元这个理想模型,就像质点、点电荷、试探电荷一样,电流元也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另外,电流元还涉及到“微元法”这一物理思想。在用 V-t 图像求位移时,学生已经接触过微元法,电流元的引人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悟“微元法”这一物理思想。
磁感应强度是用比值定义法来定义的。比值定义法 是物理中最常用的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类比电场强度,结合微元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值定义法。
《磁感应强度》教学案例
1.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它的 N、S的指向是唯一确定的,拨动它,它将发生转动,但当它重新静止时,又回到原来的指向。所以物理学中就把小磁针静止时 N 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即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或者说,小磁针N极的受力方向或S极受力的反方向为该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问题:小磁针确定磁场的方向非常方便,但无法确定N、S 极在磁场中的受力大小,怎么确定磁场的强弱呢?
磁场除了对磁体有力的作用外,还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来描述磁场的强弱。请学生猜想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和哪些因素有关?
做好如图所示的定性演示实验:
(1)磁场力大小和悬线的偏角正相关,为了现象明显,悬线不能太短。演示时注意装置的摆放,让学生便于观察偏角的大小。
(2)当偏角不同时,要慢慢移动磁体使导线相对于磁体的位置不变。(3)分别接通1、2和1、4,改变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保持电流大小相同,比较偏角大小。
(4)保持通电部分长度不变,改变电流的大小,比较偏角的大小。
定量实验表明:当通电导线和磁场垂直时,它受力的大小与导线的长度 L 成正比,又与导线中的电流 I 成正比。即 F ∝ IL。或者 F/IL= 定值。这个定值的大小可以反映磁场的强弱,定值越大,表明磁场越强。
为了反映磁场中各点的磁场强弱,在物理学中,把很短一段通电导线中的电流 I 与导线长度 L 的乘积 IL 叫做电流元。电流元和质点、点电荷一样都属于理想化模型。有了电流元这个模型,我们就可以定义 磁场中每一点磁场的强弱 , 即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定义:当导线和磁场垂直时,若电流元 IL 在该点所受磁场力为 F,则磁感应强 度 B 的大小大小等于 F 与 IL 的比值。
对于该定义,应该强调以下几点:
• 磁感强度 B 的单位特斯拉 T 由定义式确定,1T=1NAm • 定义的前提条件是导线和磁场垂直。
• 在磁场中同一点,F/IL= 定值。即某点磁感应强度 B 与电流元 IL、及其受力 F 无关。
• 磁感应强度 B 的方向并非 F 的方向,二者互相垂直,B 的方向为小磁针 N 极的受力方向。
作为对磁感应强度这个概念的的复习巩固,可对比磁场和静电场,比较磁感应强度和电场强度的异同。两者都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其基础是力与电荷量、电流元成正比,比值反映了场的强弱;二者也有明显不同,从方向看,静电力与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相同或相反,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方向与磁感强度的方向总垂直。从大小看,某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位置受静电力的大小是一定的,而某电流元在磁场中受的磁场力大小还与通电导线如何放置有关,定义式的成立条件是磁场和导线垂直。
(二)《磁感线》教学策略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由于有初中基础和前面电场线的学习,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由于磁感线的分布是空间的,而不是平面的,应该通过演示实验来加深认识,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空间想象力。可以采取 “一图多画”的办法,即对于同一个物
-1-1理情景,从不同的角度用图形来描绘,可以先画出立体图,然后转化成不同的平面图,像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磁感线》教学案例
1.磁感线
明确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跟这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一致,或者说与静止于该点的小磁针 N 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可以用铁屑在磁场中的分布情况来模拟磁感线的形状。这是因为细铁屑在磁场中磁化成小磁针,轻敲玻璃板,铁屑就会有规则地排列起来,模拟出磁感线的形状。
明确磁感线只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想的一系列曲线,磁体周围并不真正存在磁感线。
引人磁感线后,让学生对比电场线和磁感线,并明确: • 两者都用切线方向描述场的方向,用疏密描述场的强弱;
• 电场线是不闭合的,始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磁感线是闭合的,没有起点和终点。学生明确了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后,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几种常见的磁场,加深理解,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具体的磁场形式。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同名磁极间、异名磁极间的磁感线。比较熟悉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高中阶段我们在复习以上磁场的基础上,应该把通电直导线和环形电流的磁场作为重点。
首先用细铁屑模拟出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使学生认识到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是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然后用小磁针来确定磁感线的方向。把实验现象用图形表示出来,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安培定则。
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做一做图形转换,先画出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立体图,然后转换出平面图。首先让学生识记两个表示方向的符号 × 和 · 的意义,然后带领学生画出纵剖图,图中的符号 × 和·表示磁感线的方向。接着再让学生画出俯视图和仰视图,图中的符号 × 和·表示电流的方向。引导学生比较仰视图和俯视图,两图描述同一磁场的磁感线,一个是逆时针,而另一个是顺时针,所以我们描述环形磁场方向的时候,必须明确观察的角度。由于磁感线的分布是空间的,而不是平面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演示磁场的空间分布情况,图中的实验装置给学生看一看,学生马上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对于环形电流的磁场,从磁感线的描述、磁场方向的确定到安培定则的得出,由于有直导线的磁场作为铺垫,教师只要做好演示实验,归纳和总结大可让学生完成,一方面是给学生一个练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表述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环形电流和通电直导线以及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做一做分析对比。我们可以把环形电流分割成无数个电流元,每一个电流元可以看成是一个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的磁场可以认为是这些电流元的磁场进行矢量叠加得到的。从另一个角度看,环形电流也可以看作只有一匝的通电螺线管,从磁场分布情况看,通电螺线管可以等效成一个条形磁体,环形电流可以等效成一个小磁针。通过这样的类比,使学生对电流的磁场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另外等效思想也为学生分析具体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办法。比如下面问题: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闭合导线环挂在光滑绝缘的水平横杆上,当导线环中通有同向电流时(如下图),两导线环的运动情况是()A.互相吸引,电流大的环其加速度也大 B.互相排斥,电流小的环其加速度较大 C.互相吸引,两环加速度大小相同 D.互相排斥,两环加速度大小相同
尽管学生还没有学习左手定则,但我们可以用等效方来分析本题,把两个环形电流等效成一对小磁针,靠近的两端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两个导线环互相吸引,又由于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而两环完全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两环加速度大小相同。所以正确答案为 C。本题也可以把环形电流分割成无数的电流元,每两个相对的电流元电流方向相同,相互吸引。
2.分子电流假说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尽管教学要求不高,但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使学生感受物理理论的和谐、统一。进一步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使学生体会由事物的表面现象挖掘其本质原因的思维过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假说”是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实践证实的命题。在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建立的过程中,假说常常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在一定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安培分子电流就是在“通电螺线管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极为相似”这一事实的启发下,结合环形电流磁场的特点,经过思维发展而产生出来的,这种从表面现象的简单相似到本质的内在联系的发展,体现了物理学深刻而又简洁之美。
安培电流假说把电流的磁场和磁体产生的磁场很好地统一起来,利用它可以很好地解释磁化和消磁这两种物理现象。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教学策略
对于安培力的大小,在前面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时学生对磁场和导线垂直的情况已经了解,通过公式变形,很容易得到安培力大小的公式。这里需要学生理解当导线和磁场不垂直的情景,安培力大小如何确定。安培力、电流和磁感强度三者方向的空间关系是教学难点。教学中首先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三维坐标系,标清三者的方向,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并得出左手定则。
安培力、电流和磁感强度三者方向的空间关系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好题材,要使学生能够看懂立体图,并能熟悉地转化成平面图,如各个角度的侧视图、俯视图和剖面图。让学生养成作图分析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需要一定量的习题来训练和巩固。
学习安培力后,可以把安培力和静力学及平衡状态进行综合命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树立电磁学问题转换为力学问题、把陌生问题转换成熟悉问题的转换意识。这类问题,把三维立体情景转化为同一平面内的共点力平衡,做好平面受力图,养成受力分析的好习惯,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教学案例
1.安培力的方向
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和分析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过程,要很好地把握。如图,把实验结果用三维坐标图记录下来;并学习教材介绍的左手定则验证实验现象。分别改变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先让学生用左手定则预测安培力的方向,然后用实验验证。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左手定则,这时可以安排练习让学生熟悉左手定则的应用。比如下题。
在下列各图中,分别标出了磁场 B 的方向,电流 I 方向和导线所受安培力 F 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当然本题也可以改编为电流、磁感线、安培力三个方向,知道其中两个,判断第三个物理量的方向。
对于导线和磁感线方向不垂直的情况,往往学生感到困难,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转动磁极,使磁感线和导线方向夹角不是 90 度,学生通过悬挂导线的偏转认识到,安培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减小。然后作图分析。比如图中的情形,磁感线和电流方向不垂直,由实验结果知安培力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这里,可以和学生一起复习立体几何的一个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两条相交的直线,则该直线和平面垂直。可见,不管电流和磁感线夹角如何,安培力一定既垂直于电流,也垂直于磁感线,即垂直于电流和磁感线所确定的平面。这种情形也可以用左手定则来判断安培力的方向,但注意磁感线是倾斜穿过掌心。如图所示的情形,安培力应该垂直纸面向里。分析下面习题:
关于左手定则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电流、磁感应强度和安培力三个物理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的方向,就可以确定第三个量的方向
B.知道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可以唯一确定安培力的方向 C.知道磁场方向和安培力的方向,可以唯一确定电流的方向 D.知道电流方向和安培力的方向,可以唯一确定磁场方向
我们知道,不管电流与磁场夹角如何,安培力方向不变,所以知道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可以唯一确定安培力的方向。所以正确选项是B。
左手定则涉及三个物理量的方向,三维图的立体感强,具有直观、形象、逼真等特点,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强,教学中要重视对三维图形的识读训练。2009 年北京高考第 23 题以电磁流量计为背景命题,很多考生就是因为对电磁流量计的立体图读不懂而导致丢分。但三维图在表达方向、夹角和力的图示等方面不如二维图形表达得清楚、准确,因此,有效地训练如何恰当地用用侧视图、俯视图和剖面图等表达很有必要。比如让学生练习把图示的立体情景转换为平面图。2.安培力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明白两种特殊情况。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定义式变形,很容易得到电流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安培力 F=BIL。另外,让学生明确当电流和磁场方向平行时,安培力为 0.再引导学生根据等效替代关系,对磁感应强度进行矢量分解,把磁感强度 B 沿平行于电流和垂直于电流两个方向分解为 B2 和 B1。则 B2 分量对电流的安培力为零,所以磁场对电流的安培力为 B1分量对电流的安培力。
这里应该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思路以及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明确了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应该引导学生把安培力和电场力做对比: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静电力是一定的,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同向或反向。而电流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大小和电流与磁感线的夹角有关,方向与磁感强度的方向垂直。
安培力的规律学完后,我们可以和学生分析两根平行通电导线之间力的作用,作为安培力知识的应用。以习题的形式给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分析:
两根平行的通电导线,其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请分析:(1)I1 在 I2 处产生磁场 B1 方向?(2)I2 受到 I1 磁场的作用力如何?(3)I1 受到 I2 磁场的作用力如何?
分析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出平面图,可以画出正视图(剖面图);也可以画出俯视图来分析。课堂上让学生把两个图都画一画,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磁电式电流表是安培力的一个重要应用。学生在实验中多次使用过电流表和电压表,也知道它们都是由表头改装而成。有进一步学习表头的结构和原理的动机和兴趣。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找到磁体、极靴、铝框、铁质圆柱、线圈、螺旋弹簧、指针等构件。了解它们之中哪些是固定的,哪些是可动的。然后利用结构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a.在线框转动范围内,线框所在的B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由于极靴的作用,极靴与铁质圆柱间的磁场都沿半径方向,而且在同一圆周上,磁感强度 B 的大小相等。
b.线框转动过程磁力大小变化否? 线圈无论转动到什么位置,线圈平面都跟磁感线平行,左右两边受到的磁力大小不变。c.在线框转动时,螺旋弹簧阻力如何变化?
随着线圈转动,螺旋弹簧形变变大,弹簧阻力变大。进一步研究表明,弹簧阻力和线圈转过的角度成正比。
d.电流与指针偏角的关系?
当线圈停止转动时,安培力和阻力对线圈产生的转动效果相当,可见电流越大,指针偏角越大,指针偏角和电流大小成正比,所以电流表刻度均匀。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教学策略
关于洛伦兹力的方向教学,在安培力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分析论证,使学生经历一次实验探究过程。对于洛伦兹力的大小,引导学生由安培力的表达式推导出洛伦兹力的表达式,使学生经历一次理论探究过程。
阴极射线管的实验,当学生看到磁体使亮线发生弯曲时,觉得非常新奇、刺激,可以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做好这个实验非常重要。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教学案例
1.洛伦兹力的方向
提出问题:安培力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那么安培力的实质是否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呢?
猜想和假设:如果安培力的实质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那么它们应该遵循同样的物理规律 —— 左手定则。
实验验证:介绍阴极射线管,让学生明白电子流的运动方向。介绍磁体如何放置,让学生明确磁场的方向,然后让学生运用左手定则来预言,电子流将向哪边偏转。当学生看到亮线弯曲,而且和自己的预言完全吻合时,会感到非常兴奋。
分析论证:我们把运动电荷受到的力叫做洛伦兹力,运动电荷和电流在磁场中受力都遵循左手定则,可以推断,安培力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知道了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关系,接下来通过类比学习,明确洛伦兹力既垂直于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也垂直于磁场方向,即垂直于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所确定的平面。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垂直时,洛伦兹力最大;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平行时,洛伦兹力为零。
如果运动电荷为负电荷,电流方向和电荷运动方向相反,这种情况,学生很容易弄错,需要用习题来强化,比如练习1,知道磁场方向、运动方向和受力方向,让学生判断运动粒子的电性。像练习2 这样的题目其实并不严谨,因为磁场并不是唯一确定的,它可以是在竖直平面内和运动方向夹角不为零的任意方向。
与学习安培力的方向一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样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比如我们可以结合三维坐标来让学生分析磁场方向、电荷运动方向和洛伦兹力方向三者关系。比如练习3.同时本题还用到电场力,学生在完成练习的同时,也在进行二者的对比:洛伦磁力的方向和磁场垂直,电磁力的方向和电场平行。
2.洛伦兹力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理解推导洛伦兹力大小公式的思路。先明确推导的出发点:安培力实际是洛伦磁力的宏观表现,即一段导线所受安培力等于该段导线内所有电荷定向移动所受洛伦兹力的合力;其次建立推导的物理模型:长为 L 的静止的通电导线,它受到的安培力除以导体内定向移动的带电粒子数目,即为每个运动电荷所受到的洛伦兹力。再分析电流强度和电荷定向移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回顾电流的微观表达式。抓住了上述线索,思考和讨论就有了方向。
即使明确了推导思路,推导过程对大部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中 可以采取“搭梯子”的办法。比如通过思考题的办法给学生进行逐步提示:
思考:
(l)如何用(单位体积内含的运动电荷数 n,每个电荷电量为 q,电荷的平均定向移动速率是 v,导线的横截面积是 S)n、q、v、S 来表示通电导线中的电流强度 I ?
(2)如何从合力的观点出发用洛仑兹力 f 来表达安培力 F 的值?(当通电导线垂直于磁场时)
F = IBL = Nf(N 为导线中电荷总数)
(3)如何求得 N ?(4)能否根据上面的关系,推出一个运动电荷垂直于磁场方向运动时受到的洛仑兹力的大小。
(5)适用条件是什么?
洛伦兹力的计算公式 F=qvB 是在导线与磁场垂直的情况下导出的,这个公式只适用于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垂直的情况。如果电荷的运动方向和磁场不垂直,应该如何处理,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让学生独立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照上一节电流和磁场不垂直的情况来处理。
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重要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到。比如让学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洛伦兹力一定垂直于粒子的运动方向,它对粒子的速度有何影响?当一个力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总是垂直的,它是否做功?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它的动能如何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
电子以速度 V,垂直进入磁感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则()A、磁场对电子的作用力始终不变 B、磁场对电子的作用力始终不做功 C、电子的动量始终不变 D、电子的动能始终不变
用力学规律来分析洛伦兹力和粒子的运动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和宏观物体的一样,分析电学问题的总的思路就是把它转换成力学问题。
可以启发学生也可以利用运动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来定义磁感强度,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把 B=F/(qB)与 E=F/q 相比较,它们都是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然后让学生对电场和磁场、静电力和洛伦兹力进行对比。
• 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比较
1.在电场中的电荷,不管其运动与否,均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磁场仅仅对运动着的、且速度与磁场方向不平行的电荷有洛伦兹力的作用。
2.电场力的大小 F = Eq,与电荷的运动的速度无关;而洛伦兹力的大小 f=Bqvsinα, 与电荷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有关。3.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的方向或相同、或相反;而洛伦兹力的方向始终既和磁场垂直,又和速度方向垂直。
4.电场力既可以改变电荷运动的速度大小,也可以改变电荷运动的方向,而洛伦兹力只能改变电荷运动的速度方向,不能改变速度大小
5.电场力可以对电荷做功,能改变电荷的动能;洛伦兹力不能对电荷做功,不能改变电荷的动能。
6.匀强电场中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电荷的偏转轨迹为抛物线;匀强磁场中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垂直于磁场方向运动的电荷的偏转轨迹为圆弧.(学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补充)
3.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这部分内容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的联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对于实际应用问题,不必深究技术细节,重点是理解其应用的物理原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
电子显像管中,电子枪利用了热电子发射和加速电子的原理,这一点和示波管是相同的。而显像管的偏转线圈应用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洛伦兹力作用,即磁偏转;而示波管用电场来控制电子的运动轨迹,即电偏转,由于磁偏转可以使偏转角为任意值,所以显像管的屏幕面积更大。
电子技术中的扫描应用的物理原理是速度的合成,学生只要明白电子的水平运动是竖直方向的磁场控制的,而电子的竖直分运动是水平方向的磁场控制的即可。
(五)《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教学策略
《磁场》主题的教学难点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尽管在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要求,但作为洛伦兹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因为粒子的运动对学生来说比宏观物体的运动抽象,学生缺乏感性材料。可以采用了先实验探究,再理论分析推导的顺序。带着实验得到的感性材料,再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高度推导出实验现象的必然性,这样先实验观察再理论论证比较符合一般的认知过程。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如果学生整体水平比较高,也可以采用先理论分析,再实验验证的顺序,给学生提供高强度思维训练的材料。作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也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力学知识和电学知识的能力。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教学案例
首先让学生了解洛伦兹力 演示仪的结构和原理。电子枪产生的电子射线可以使玻璃泡内的稀薄气体发出辉光,显示电子的运动轨迹。电子运动速度的大小可以通过加速电压来调节。两个相隔一定间距的环形线圈(亥姆霍玆线圈)之间产生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和两线圈中心的连线平行,即与电子运动方向垂直。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励磁线圈的电流来调节。
实验演示:
1.不加磁场观察电子射线的轨迹。
2.加上和电子运动方向垂直的匀强磁场,观察电子射线的轨迹。
3.保持电子速度不变,通过调节励磁电流改变磁感应强度,观察圆形轨迹如何变化。4.保持磁感强度不变,通过调节加速电压改变电子运动速度,观察圆形轨迹的半径变化。
理论推导:
垂直射入匀强磁场的电子,它的初速度和所受洛伦兹力都在垂直于磁场的同一平面内,没有其他作用使粒子离开这个平面。洛伦兹力始终垂直于粒子的运动方向,只能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能改变速度的大小,它的效果就是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1.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qvB=mv/R 2.所以轨道半径 R=mv/qB 根据轨道半径的表达式,分析粒子的速度和磁感强度对轨道半径的影响,和刚才的实验现象相印证。
进一步提出问题:若增大粒子运动的速度,由刚才分析知轨道半径会增大,它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周期)如何变化?
2有学生认为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也有的认为速度v增大,圆的周长变大,周期变小。这两种想法考虑的都不全面,提示学生必须推导出周期的数学表达式进行分析。由此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圆周的周长为 S=2πR 2.周期为 T=2πR/v 3.把轨道半径 R=mv/qB 代入得 T=2πm/(qB)由周期的表达式可知,周期和粒子的运动速度及轨道半径无关,周期大小取决于磁感强度和粒子的比荷。
对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要求学生明确两种情况: 1.若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 v∥B,f = 0,→ 匀速直线
2.若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与匀强磁场方向垂直 v ┴ B,f ┴ v,f = C,匀速圆周运动。
三、学生学习中常见的错误与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一)前知识引起的负迁移,导致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性错误
对于磁场,可以通过和电场类比进行教学。类比学习,可以让学生由旧知识很快迁移到新知识上。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往往有同学不去注意电场和磁场两者的区别,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别,防止出现负迁移。
1.关于磁场的产生
我们知道,在电荷或带电体周围存在电场;根据麦克斯韦理论我们知道,变化的磁场也可以产生电场。但磁场的来源比电场就复杂的多,对此,学生往往容易引起混乱。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应该进行归纳和概括,以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
我们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电流周围也存在磁场,学习完安培电流假说,我们知道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磁现象的电本质,而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总而言之,运动电荷的周围产生磁场。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罗兰实验,在带电的绝缘圆盘附近设置一个小磁针,起初小磁针由于地磁作用指向南北方向,但是,当圆盘转到起来,小磁针有了新的指向,说明转动的圆盘周围产生了磁场,其实质是圆盘上的电荷随圆盘发生定向移动从而产生磁场。但是我们刚才所进行的是不完全归纳,如果有同学概括归纳为:一切磁场都是由于电荷运动而产生的,这就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后面还会学习到麦克斯韦理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可见电场和磁场还可以互相感生,可以脱离电荷而存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提炼出最本质、最简洁的统一规律,又要注意理论的严谨,为以后的学习留下知识的增长点。
2.关于磁感应强度概念
由电场强度过渡到磁感应强度,因为其物理思想相同,所以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容易。但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大小的定义并不是根据同一个物理事实,这一点往往造成学生的错误理解。所以学完以后,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磁感应强度和电场强度这两个概念的异同。
两者的相同点:都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其依据是力与电荷量或电流元成正比,比值反映了场的强弱;但是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分析两者的区别,从方向看,静电力与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相同或相反,而电流或运动电荷所受的磁场力方向与磁感强度的方向总垂直,因为磁感强度的方向是用小磁针 N 极的受力方向来定义的。从大小看,某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位置受静电力的大小是一定的,而某电流元在磁场中受的磁场力大小还与通电导线如何放置有关,磁感应强度定义式的成立条件是磁场和导线垂直。对于这些区别,学生很容易混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辨析题来加深理解:
(1)磁场中某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就是通以电流 I,长为 L 的一小段导线放在该处时,所受的磁场力 F 与 I、L 乘积的比值。
错误原因:学生机械地记忆公式,不注重物理公式的成立条件。电流在磁场中受的磁场力大小与导线如何放置有关,磁感应强度定义式的成立条件是磁场和导线垂直。
(2)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某处不受磁场力的作用,则该处一定没有磁场。错误原因:没有正确地区分电场力和磁场力。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位置受电场力的大小是一定的,若电场力为零,则该处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但是,磁场不同,当导线和磁场方向同向时,即使磁感强度不为零,也不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3)垂直于磁场而放置的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就是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错误原因:概念掌握不准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中,大小和方向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磁感强度的方向是用小磁针 N 极的受力方向来定义的,而磁场力方向与磁感强度的方向总垂直。(4)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磁场中 A 处时受磁场力比放在 B 处大,则 A 处磁感应强度比 B 处的磁感应强度大。
错误原因:由于电场强度产生的负迁移,对于电场,场强大,同一电荷受力大。而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和该导线如何放置有关。
(5)因为 B=F/IL,所以某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放在该处的电流元 IL 的乘积成反比。
错误原因:不理解比值定义法,垂直放在某处的电流元,所受的磁场力和电流元 IL 的乘积成正比,即比值不变,这个比值就是磁感应强度。所以磁感应强度和电流元 IL 的乘积无关。
(二)对磁场力认识模糊,导致分析错误
磁体和电流周围都存在磁场;磁体和磁体之间、磁体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磁力;对于种类繁多的磁场力,往往容易引起学生混乱。如何判断磁体受到的磁力方向?初学者往往找不到明确的思路。他们往往根据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来判断,就可能得到错误的结论;而对于电流对磁体的作用方向更是无从下手。其实问题的根源还在学生没有深入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我们把小磁针N极的受力方向规定为该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由此我们可知,磁体的N极受力方向就是该处的磁场方向,而S极受力方向是该处磁场的反方向。从场的角度认识和分析磁场力才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下面例题来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
1.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一条形磁铁,其中条形磁铁 N 极的一部分位于未通电的螺线管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若将 a 接电源正极,b 接负极,弹簧秤示数减小 ② 若将 a 接电源正极,b 接负极,弹簧秤示数增大 ③ 若将 b 接电源正极,a 接负极,弹簧秤示数增大 ④ 若将 b 接电源正极,a 接负极,弹簧秤示数减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常见错误: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若将 a 接电源正极,b 接负极,通电螺线管下端是 S 极,而条形磁体下端是 N 极,相互吸引,所以弹簧秤示数增大。出现这样的错误,说明学生对磁场的认识还不到位,还是停留在磁体间相互作用的感性认识水平。
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 磁体和电流周围都存在磁场;磁体和磁体之间、磁体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磁力;它们间的作用力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而磁场力的方向取决于磁场的方向。对于磁体受到的磁场力,磁体 N 极受力方向和磁场方向相同;S 极受力方向和磁场方向相反。对于电流或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根据左手定则来判断。本题中弹簧秤的示数变化取决于磁体受到的磁场力,首先要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内部磁场的方向。若将 a 接电源正极,b 接负极,螺线管内部磁场方向向上,所以磁体 N 极受力方向向上,S 极受力方向向下,但 N 极受到的磁场力大于 S 极受到的磁场力,合力方向向上,弹簧秤示数变小。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2.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上方靠近S 极一侧悬挂一根与它垂直的导电棒,如图所示(图中只画出棒的截面图).在棒中通以垂直纸面向里的电流的瞬间,可能产生的情况是
A .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B .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增大 C .磁铁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D .磁铁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常见问题:很多同学碰到这个问题,首先想到去分析通电导线对磁体的作用力,他先画出导线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再分析磁体的 N 极和 S 极的受力情况,这样分析,把问题复杂化,导致无法求解。
解决这类问题,要启发学生应用逆向思维。由于牛顿第三定律同样适用于电磁力,我们可以先分析磁体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先画出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再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出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的方向,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就可以判断磁体受到的磁场力。再对磁体进行受力分析,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 AC。
(三)对洛仑兹力方向判断有误,导致分析问题出错
洛仑兹力的方向判断也用到左手定则,四指所指的方向应该是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出错往往是由于学生不注意运动电荷的电性正负,或运动方向的变化而导致洛仑兹力方向分析错误。请看下例:
3.如图所示,厚度为 h,宽度为 d 的金属导体板放在垂直于它的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均匀磁场中,当电流通过导体板时,在导体板的上侧面 A 和下侧面 A'之间会产生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设电流 I 是由于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请分析达到稳定状态时,比较导体板上侧面 A 的电势与下侧面 A'的电势的高低。
常见错误:在磁场中定向移动时所受洛仑兹力的方向判断错误,或者没有意识到电子带负电,电势高低判断错误。
本题首先要正确判断电子所受磁场力的方向,根据左手定则,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或者说电子定向移动的反方向),可以判断洛仑兹力方向向上。上侧面聚集了多余的电子,下侧面缺少电子,由于电子带负电,所以下侧面带正电电势高。这样在导体内部又建立了电场,当电子所受的磁场力和电场力平衡时,就达到了稳定状态,上下两个侧面的电势差保持不变。
如果本题中的导电材料是半导体,靠空穴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上下两个侧面哪个电势高呢?我们知道空穴带正电荷,由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不变,空穴定向移动所受磁场的方向也不变,即空穴所受洛仑兹力方向向上。所以上侧面聚集了带正电的空穴,上侧面电势更高。可见,对于不同导电材料,在磁场和电流方向相同的情况下,霍尔电势差的正负和载流子有关。洛仑兹力的方向随着电荷运动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当电荷运动反向时,洛仑兹力的方向随之而反向,很多学生因为思维定势,而导致出错。
4.如图所示,用长为 L 的细线把小球悬挂起来做一单摆,球的质量为 M,带电量为-q,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大小为 B。小球始终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竖直平面内往复摆动,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是 60。试计算小球通过最低点时对细线拉力的大小。
0
常见错误:
解: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利用动能定理 mgL(1—cos60)=mv/2 得 v=√gL 当小球从左向右通过最低点时 T1—qvB—mg=mv/L 得 T1 =2mg+qB√gL。
本题出现错误是由于学生没有注意到当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相反时,所受洛仑兹力的方向反向。造成答案不完整,反映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所以在动力学问题中如果出现洛仑兹力,一定要注意当粒子运动方向变化时,洛仑兹力方向随之而变化。补全另一种情况:当小球从右向左通过电低点时,洛仑兹力反向,有
T2 + qvB — mg = mv /L 得 T1=2mg—qB√gL。
(四)粒子在场中的运动分析不透彻导致错误
明确了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受力特点,就可以根据动力学规律确定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学生必须综合应用电磁学和力学知识来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解决问题。这里面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困难。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从受力分析入手,判断带电粒子的运动形式,再根据该种运动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来进行演绎推理。
5.如图所示,在竖直虚线 MN 和 M′N′ 之间区域内存在着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初速度 v0 由 A 点垂直于 MN 进入这个区域,带电粒
220
2子沿直线运动,并从 C 点离开场区。如果撤去磁场,该粒子将从 B 点离开场区;如果撤去电场,该粒子将从 D 点离开场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粒子由 B、C、D 三点离开场区时的动能相同 B .该粒子由 A 点运动到 B、C、D 三点的时间均不相同
C .匀强电场的场强 E 与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 之比
D .若该粒子带负电,则电场方向竖直向下,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常见错误及错误原因分析:错选A:不能正确理解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或者不会用动能定理分析粒子的动能变化。错选B:只是浅层次地根据三种情况下粒子的运动轨迹不同来猜测,没有根据各自的运动特点通过推理来确定不同情况下的运动时间。错选D:不能正确找出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和磁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本题目既要求学生对磁场力和电场力的知识清晰,又要求学生会根据动力学规律来进行分析推理,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通过练习,使学生树立把电磁学问题转换为力学问题、把陌生问题转换成熟悉问题的转换意识。对于这类问题,养成受力分析的好习惯,根据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确定粒子的运动形式,再根据不同运动的物理规律进行推理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由题意,当电场和磁场同时存在时,带电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电场力和磁场力二力平衡,它俩大小相等,qv0B=Eq, 可见B选项正确。若粒子带负电,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则电场力竖直向上,磁场力与此相反,则磁场方向应该垂直于纸面向里,排除D。
若撤掉电场,只受磁场力,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时间应该等于弧AD的长度除以速度V0,又因为洛伦磁力不做功,动能不变。若撤掉磁场,只受电场力作用,粒子将做类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仍为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等于线段AC的长度除以速度V0,和电磁场同时存在时运动时间相同。所以运动时间应该为tD > tB =tC。平抛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对粒子做正功,由动能定理可知,粒子动能增大。所以EKB > EKC= EKD。
四、《磁场》学习目标的检测
根据课标要求,磁场主题的主要检查的知识点为磁感强度的定义以及磁感线,通电导线和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但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测试命题时应该以能力立意,在考察知识的基础上,更主要的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1.两个粒子 , 带电量相等 , 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只受磁场力而作匀速圆周运动。则 A.若速率相等, 则半径必相等 ; B.若速率相等, 则周期必相等 ; C.若动量大小相等, 则半径必相等 ; D.若动能相等, 则周期必相等。
尽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没有在《课程标准》中专门提出,但作为洛伦兹力的应用,学生应该熟练掌握。本题综合应用洛伦兹力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推导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半径和周期表达式,再利用表达式来分析。其中又涉及到动能和动量的概念。
分析: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 qvB=mv/R, 得半径R= mv/(qB), 周期T=2πm/(qB), 由题干知,电量q和磁感应强度B相同,要想周期相同,只需要粒子质量m相同,周期T和粒子速率v无关。要使半径R相同,应该是粒子的质量m和速率v的乘积相同,即动量大小相同。所以正确答案为C。
本题属于容易题,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推理,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2.一束混合的离子束,先径直穿过正交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再进入一个磁场区域后分裂成几束,如图所示,若粒子的重力不计,则分裂是因为()A .带电性质不同,有正离又有负离子 B .速率不同
C .质量和电量的比值不同 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本题难度较大,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首先根据粒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应用左手定则来判断带电性。然后根据“径直穿过正交匀强电、磁场”这个条件分析出速度相同的结论。再根据粒子在磁场中轨道半径的不同来确定荷质比。本题实际是质谱仪的 物理模型,正交的匀强电、磁场是速度选择仪。
粒子都能沿直线穿过正交的电磁场,说明电场力和磁场力二力平衡,即qvB=Eq,速度v=E/B,所以几种粒子的速率都相同。进入右端的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根据左手定则,几种粒子都带正电。但它们的半径不同,由导出的结论R=mv/(qB),在速率v和磁场B相同的条件下,m /q 比值越大,半径R越大。所以正确选项为C。.如图 , 用丝线吊一个质量为 m 的带电(绝缘)小球处于匀强磁场中 , 空气阻力不计 , 当小球分别从 A 点和 B 点向最低点 O 运动且两次经过 O 点时()
A 小球的动能相同 B 丝线所受的拉力相同 C 小球所受的洛伦兹力相同 D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不相同
本题综合性较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首先它的受力情况复杂,运动也不是简单的匀速圆周运动,涉及到的概念有功、动能、向心加速度以及矢量和标量,物理规律有机械能守恒以及圆周运动的规律。首先根据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的特点,丝线拉力也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由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可以判断小球往返经过 O 动能相同。根据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公式,a=v 2 /R,小球往返经过O点时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都竖直向上,也相同,所以D选项错误。BC选项学生很容易错选,往往由于定势思维,忽略小球往返经过 O 时洛伦兹力方向相反。因为力是矢量,所以C选项错误。又因为经过此位置向心力相同,即重力、拉力和洛伦兹力的合力相同,洛伦兹力变向,拉力显然不同,B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A。
4.如图所示,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 的粒子,从两平行电极板正中央垂直电场线和磁感线以速度 v 飞入,已知两板间距为 d,磁感强度为 B,这时粒子恰能沿直线穿过电场和磁场区域(不计重力)。今将磁感强度增大到某值,则粒子将落到某极板上。当粒子落到极板上时动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关键是把电学问题转化成力学问题。把粒子的受力分析清楚后,判断粒子做什么形式的运动,然后用动力学规律来解决问题。本题需要用到动能定理来解决问题,这里需要明确洛伦兹力不做功,以及电场力对粒子的做功情况。
根据“粒子恰能直线穿过电场和磁场区域”可知此时电场力和磁场力平衡,即电场力的大小就等于qvB,“今将磁感强度增大到某值”,粒子将向磁场力方向偏转而做曲线运动,这种曲线运动既不是圆周运动,也不是平抛运动,求它的末动能我们可以根据动能定理。接下来分析各力的做功情况:洛伦兹力不做功,而电场力做负功,因为电场力是恒力,功的大小就等于电场力和沿电场线的位移d/2 的乘积。由动能定理-qvBd/2=E k-mv /2,所以当粒子落到极板上时动能为 mv/2-qvBd/2
5.如图所示为电磁流量计示意图。直径为 d 的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圆形导管内,导电液体从左向右流动,磁感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垂直液体流动的方向而穿过一段圆形管道。则 a 点电势 b 点电势;若测得管壁内 a、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U,则管中液体的流量 Q = ___________。(单位时间内流过导管横截面的液体体积叫做流量)
2
2
新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电磁流量计在实际中获得广泛应用,而它的基本原理我们用磁场的知识就可以解决。
导电液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离子,当液体从左向右流动时,自由离子随之而发生定向移动,在磁场中将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由左手定则可知,正电荷受磁场力向上,负电荷受力向下,这样a处有多余的正电荷,b处有多余的负电荷,所以a点电 势高。这样ab间就建立了电场,电场线由a指向b,因此自由离子同时又受电场力的作用。当电场力和磁场力平衡时,ab间电势差恒定,为U。设液体流动速度为v,有qvB=qU/d,而流量Q为单位时间内流过导管横 截面的液体体积,即流量Q等于流速v和导管横截面积的乘积,Q=vπd/4=πUd/(4B)
6.如图,两光滑的平行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θ 角,两轨道间距为 L,一金属棒垂直两轨道水平放置。金属棒质量为 m,电阻为 R,轨道上端的电源电动势为 E,内阻为2r。为使金属棒能静止在轨道上,可加一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求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 应是多大?
本题综合性较强,需要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安培力和平衡条件等知识点来求解。总的思路是把电学问题转换成力学问题。做这类题的关键是做好受力分析,画出同一平面内的受力图。这要求学生能看懂三维立体图,明确磁感强度 B 垂直于导线。
沿斜面方向合力为零,则有 mg sin θ = F B cos θ(1)由安培力公式 F B = BIL(2)由全电路欧姆定律 I = E /(R + r)(3)联立(1)、(2)、(3)可得
B = mg(R + r)tan θ / EL
第三篇: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研究总结
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研究
一.主题的确定: 高中物理难学,在很多学生心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坎,是影响高中学习的一道“魔咒”,高中物理难学,也是大家“公认”的事实。通过调查发现,形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是物理概念认识不清、理解不透。针对学生的实际困难,立足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类型的物理概念特点,经过从感性具体到理性抽象,再回到理性具体的三个环节,探求一种有效的概念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确定了该研究课题.二.研究具体方案
前期:
(1)高二物理教师开展问卷调查
(2)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 实施:
(1)深入研究相关理论
(2)课堂实验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3)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测试,作对比研究
再实施:(1)对第一轮实验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2)根据第一轮实验结果确定解决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操作方法
(3)进行第二轮实验,以进一步证明哪些策略,操作方法有效.三.任务分工
课题负责人
:班富强
1.问卷调查
李爱玲
2.查阅文献,收集案例
孙保国
3.课堂实验
张小宁
4.对课堂实践研究评价
全体教师
5.课堂再实验
张玉风
6.课堂教学模式展示
吴志霞
7.写好研究论文
付聚周 8.论文指导下的教学案例
张小宁
四.形成共识
高中物理概念课就是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活动,如何上好一节物理概念课,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理解至关重要,通过高二物理备课组全体任课教师认真研讨,最后形成一致共识:
1.认真备课是上好概念课的前提。
首先把教材阅读两遍,结合教学大纲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看学生原有的对本节内容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哪些详讲.哪些略讲提高教学效率。第二阶段是讨论研究,对本节的概念和规律老师们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得出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教案的初稿。最后老师间相互听课,汲取其他老师你认为对你有用的东西,再补充到教案里。在这一点上我们组冉纲欣老师做得最好。
2、巧妙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时,必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状态或物理事实某一方面的特征,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可以根据新课题和学生的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小故事、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马拉车加速前进时是马拉车的力大还是车拉马的力大,情景和问题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还可以上节课的知识检测方式引入课题,以增强对知识的联系。
3、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互动探究过程,主要包括经历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经历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经历方法的探究过程。该过程可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
教师创设探究情景,引发探究问题,或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累积知识和探究方法。创设问题情景要从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性,通过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情景;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现实的需要性创设情景;演示实验或课件展示,通过奇特现象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激起争辩,捕捉并处理好关键信息(正确信息和差异信息),引导学生客观评析自己的研究结果,理性地接纳他人的研究成果,形成正确、完善的一般性结论。
概念新授课中,重在培养学生应用概念说明、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有关的简单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的方式抓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构成要素、概念的本质特征、与相近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来分析、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在运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形成自然记忆,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充分暴露概念理解中的误区,及时组织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纠正误区,完善认识。
4、评价矫正,总结补充
概念课重在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建立的思维过程和由相邻概念、相似概念、相反概念、并列概念、从属概念等组成的系列概念,规律新授课重在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探究的思维过程,即问题情景、探究条件、探究方法、探究过程、表达形式、应用方法等。让学生自主回顾全课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对知识链接提出意见(自主构建或合作构建)和要求(要点和形式)。指导学生科学地与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体系进行链接,不要只关注知识的结论,要关注新知的形成过程和方法的探究过程。要注重与已有知识和方法的整合,实现能力提升。要高度概括,结而不散,为下节课埋
下伏笔,避免复述、罗列式小结。并指出本课的知识在高考中的地位,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考查等。
5、适时检测,达标演练
适时检测学习效果,当堂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补救解决问题,必须针对学习目标提供必要的问题或习题让学生解决,以深化、内化对新课知识主干的理解,通过应用使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概念课达标演练的题目设置至少应考虑三个方面:单个新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新课题下的不同新知识点的比较与结合应用,新知识点与已有知识点的比较与结合应用。设置达标演练题,并提出解题的时间要求和规范要求。当堂反馈,进行必要的补救与完善。题目内容上要与学习目标较好地对应,体现落实性。题目数量上要与训练时间相匹配,保证过程性。题目难度上要有合适的梯度(不要超过例题和变式训练题的难度),做到针对性。题目功能上要有丰富的思维含量,突出方法性。解题氛围上要限定做题时间和解题规范,提高实效性。补救教学一定要当堂落实到位,要处理好不留教学欠帐与循序渐进的关系。
附集体研讨意见:
孙保国、张玉凤: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方法,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弄清物理规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不可能有效构建物理模型,不可能形成清晰的思维过程。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常常表现出选择题选不全,计算题审题时,由于对某些概念理解不到位,导致挖掘不出有效信息、不能快速建立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联系,解题效率低下。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搞好
物理概念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路邦彦、尹国战:引入物理概念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如:实验法,类比法,逻辑推理法,无论采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注意:使学生明确一个概念的物理意义,知道这个概念到底有什么作用;要尽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李爱玲、姬丽娟、吴志霞:可以通过设计思考题应用概念建立知识网络,学习物理概念是为了能运用概念进行思维,运用概念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巩固概念,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概念、定律用于解答具体的物理习题,教师的分析示范和归纳总结很重要,选择典型习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已知信息是什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即求什么物理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概念和原理就是建立未知量与已知量联系的桥梁。教师先带着学生分析问题,深入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多过程结合点等,再引导学生分析、领会、思维过程,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最后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并且自己独立总结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陷入题海,浪费时间精力。
付聚周、冉刚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做题,缺乏分析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接受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时估计过高,自己常常觉得有些物理概念很简单,学生自己一看就懂,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探讨、挖掘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造成学生在最初就没有真正理解有些概念,致使学生不易建立各个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
班富强、张小宁:物理概念理解不清,在做题时很容易出现错误,只有深入挖掘其内涵,通过各种题型的反复强化,搞清楚一个物理量的特征,才能避免错误,提高做题准确率。例如,研究电源的电动势及内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常采用图像法,用纵轴表示外电压,横轴表示闭合电路的电流,画出了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电源的内电阻,有的同学认为斜率是图线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把数学中求直线斜率的方法照搬过来,没有考虑物理问题中纵横坐标的标度不同,纵横坐标交点也不一定是(0、0)等因素。
第四篇: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模式被普遍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还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本文主要针对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可以更好的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中物理;情境设置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相关体验。体验式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带动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并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建立良好的价值观。那么应该如何更好的开展体验式的教学,是很多教师应该重视与解决的问题。在此,我将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对广大物理教师有所帮助。
一、创设物理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进步
教师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开展有效的体验式学习,可以在课上进行情境设置,让学生在这种情境式的教学中增强体验,并加强物理知识的学习。所谓的情境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已有的课程计划,积极地设置一些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要点有一个直观、具体、形象的理解,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物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应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的学习、运用物理,才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要点。而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做的,便是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物理知识,有技巧的融入到情境模式之中,让物理科学与学生生活进行更好的结合,增强学生体验式学习的感觉,让学生自动的接收物理知识。比如,在教授学生有关超重和失重的知识要点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电梯里进行体验和感受,然后再进行知识讲述,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让学生先针对在电梯里面的感受进行讨论。通过这种现实情境的导入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增强他们的体验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有关失重与超重的知识。
二、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新课改倡导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自主的进行探究。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以及空间,让学生能够有条件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自主探究,自己去体验物理科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体验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与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有关重力的知识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向高空抛物来体会重力的含义;在讲述有关反作用力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手拍击篮球来感受反作用力的存在。这种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的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较为直观的感受来了解有关知识的具体概念与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三、让物理学科与生活相结合,进行生活式体验学习
学生在平时课堂中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往往会受到课堂的限制,没有办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运用。而这些限制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课后体验来完成。所谓课后体验,其实就是学生在获取到课堂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并且可以完成的体验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加强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用物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述电磁感应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寻找吸铁石来进行游戏体会。学生将针或者其它的铁制物品藏到比较隐蔽的地方,然后利用吸铁石进行寻找。或将两块吸铁石放在一起,看它们是怎样相斥和相吸的。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这一物理现象,更会让学生发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为生活增添很多乐趣,从而使学生更加喜欢物理这一学科。
四、将学生分组,进行互动式体验学习教师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进行互动式的体验学习。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其它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从而互相启发、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同时,通过小组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可以营造出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能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比如,学习“摩擦力”一课时,在保证学生已经掌握到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先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分别利用不同的物品进行有关摩擦力的实验。在实验之中,小组里的成员要共同合作,进行有关实验的演示,并且在实验中对摩擦力的大小以及方向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最后再将实验记录交给教师进行点评。这种互相分工,共同努力的学习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要想提高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一定要先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根据学生自身的状况,选择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任艳红.课堂体验式教学,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J].新课程学习(中),2014,(04).[2]朱良宏.浅议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技巧[J].理科考试研究,2014,(11).[3]邓科发.物理体验式高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11).
第五篇: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为教学模式的高效性做研究。就目前我国实际的高中教学课堂中,学生受益较深,实践价值较高的翻转课堂模式是非常有必要进行深刻的研究的。随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入探究,发现翻转课堂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课程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样的课堂效果对于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的现状
翻转课堂的实践在我国是比较晚的,最开始的普及源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进入高中课堂后,效果越来越显著,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层面的分析到实践操作的探讨,都有了很大的进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更是有突出的进展,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单纯的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需求和理解,所以从翻转课堂出发,结合高效课堂的模式,可以给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提供很大的帮助。
二、翻转课堂的特性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大多是进行传授,不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等环节,在逐渐演变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慢慢的转变成了辅助学生完成学业的角色,这样的角色转化有其必然的因素,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没办法很好的享受学习的过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物理知识更加的难以消化和理解,纯理论性的知识对于具有很高实践意义的课程来说,是不能完整的传递所有知识面的,所以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研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翻转课堂的实践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环节,在传统教学固有的模式下,开拓了新的方式方法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课后作业中教师帮学生巩固知识,这是传统的方式,而翻转课堂在此基础上,加快了学习进度。课前学习知识,在随堂教学的过程中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点,这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表现,从深层次的教学体系中看,就是更高效化的教学结晶。根据高中物理教学不同课程不同内容,翻转课堂可以有效的针对每个学生在每个环节的遗漏做出相应的教学辅助。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侧重于帮助学生完善知识面的内容,而不是给学生灌输纯理论知识。这样的翻转课堂是非常有效的。
三、翻转课堂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翻转课堂以知识点的切入为主,包含不同背景和概念的应用型教程都融入到课堂中,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物理学中来。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等内容的传统教程上,教师始终很难将所有内容都在课堂中完成,这样的课程进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合逻辑的。传统课程中教师需要处理的内容非常多,涵盖的知识面和教学侧重点很难实现统一,这样就不得不把一节课的内容划分为两节课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必要的课时,对教师来说还没有完全做到位,这样的教学是有缺陷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翻转课堂可以很好的将教学重点突出,按标准的课时进行教学,在课堂中不断强调重点,突破课程中的难点,是非常有效率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上课前的自学和预习也很好的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物理学历史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物理学史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现象,熟悉物理知识是非常关键的,物理学史在翻转课堂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让传统物理学教学的单一现象得到改善,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于物理学的兴趣。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判断主要来源于学生是否背会记熟了公式,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更好的判断学生是否完整的理解了教学重点和学科内容,是否将此环节完全掌握等。这样的翻转课堂教学对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才是最具价值的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在听的层面上开始想,在想的过程中实现做,在做的过程中完成练,在练的过程中完全掌握。这样的课程帮助学生能够尽快的熟悉物理学概念,习惯物理课堂教学,不再把物理知识当成单一的概念性知识,而是把物理学知识更好的利用到现实生活中,有自己的思考和应用,不仅可以很好的完成学业,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物理学的价值。学生在课后的作业中不仅可以回顾翻转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更好的重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情景,这样为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巩固知识的余地。
四、总结
通过近期的研究和实践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代入自己,还非常愿意参与思考和讨论,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价值的,在之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常规课程中,更多的实践和检验可以让翻转课堂有更多的提升空间,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董辉.翻转课堂研究及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5)
[2]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06)
[3]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