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研究在线作业
语文教学研究在线作业
1.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
A 语文技能 B 学习方法 C 语文素养
正确答案:C
2.首次把课程分为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两类,打破了单一课程的格局的大纲是:()
A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B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C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 D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正确答案:C
3.阅读的方法:()
A 朗读、快读、精读、略读 B 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C 朗读、默读、反复读、略读 D 默读、精读、略读
正确答案:B
4.现代语文教材的四种要素构成:()
A 范文系统、文学常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B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C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能力培养系统、助读系统 D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导读系统
正确答案:B
5.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来自于:()
A 华生
B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C 布鲁纳 D 罗杰斯
正确答案:B
6.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
A 《唐诗三百首》 B 《昭明文选》 C 《文章正宗》 D 《古文观止》
正确答案:B
7.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式是:()
A 课外实践活动课 B 科研性学习 C 探究性学习 D 课本知识学习
正确答案:C
8.阅读的中心环节是:()
A 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研读过程 B 对文章形式的理解 C 对文章思想的领悟
正确答案:A
9.立意要努力达到:()A 鲜明、深刻、新颖 B 正确、深刻、求异 C 正确、有说服力、新颖 D 正确、深刻、新颖
正确答案:D
10.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是:()
A 体现语文特色
B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体现语文学科行政特点,适应社会需要 C 培养学生能力
正确答案:B
11.正确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的“道”和“文”不可分割的科学辩证关系的文件是:()
A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大纲》 B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C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正确答案:C
12.当代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是:()
A 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B 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C 既独立又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
正确答案:C
13.口语表达能力包括:()
A 组织语言能力、语言编码能力、定向发码能力、将思维转为由省语言 B 内部组码能力、语言输出能力、定向发码能力、将思维转为由省语言 C 内部组码能力、语言编码能力、定向发码能力、将思维转为由省语言 正确答案:C
14.《三字经》是谁编写的:()
A 周兴嗣 B 王应麟 C 刘英庄 D 叶圣陶
正确答案:B
15.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向:()
A 学生学习问题 B 教学问题
C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
正确答案:C
16.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是:()
A 杜绝简单化、杜绝渲染汉字神秘难学、正刺激与负刺激 B 杜绝幼稚化、杜绝渲染汉字神秘难学、正刺激与负刺激 C 杜绝复杂化、杜绝渲染汉字神秘难学、正刺激与负刺激 D 杜绝幼稚化、杜绝渲染汉字神秘难学、尊重他国的风俗习惯
正确答案:B
17.从阅读的途径看,阅读课分为:()
A 课上阅读和课下阅读 B 书面阅读和浏览阅读 C 直接阅读和间接阅读
D 书面阅读、屏幕阅读和网上阅读
正确答案:D 18.我们研究汉字教学的方法是:()
A 方法化、艺术化与信息化 B 科学化、规律化与信息化 C 科学化、艺术化与理论化 D 科学化、艺术化与信息化
正确答案:D
19.语文单独设科是在:()
A 1916年 B 1912年 C 1902年 D 1903年
正确答案:C
20.几种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有:()
A 评点法、讲述法、讲解法、导读法、练习法、读议讲练法、情景教学法 B 评点法、谈话法、讨论法、导读法、练习法、读议讲练法、情景教学法 C 评点法、问答法、疑问法、导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D 评点法、谈话法、导读法、讨论法
正确答案:B
21.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是:()
A 导向作用、促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B 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应用作用、管理作用 C 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D 指导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正确答案:C 22.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
A 综合性、自主性、开放性 B 情境性、单一性、综合性 C 情境性、互动性、复杂性 D 情境性、互动性、综合性
正确答案:D
23.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是谁的观点:()
A 陶行知 B 凯洛夫 C 赫尔巴特
正确答案:B
24.语文名称的确立,国家是接受哪位教育家的建议:()
A 徐特立 B 叶圣陶 C 张志公 D 吕叔湘
正确答案:B
25.1903年,清政府颁布哪个文件决定实行分科教学:()
A 《中小学课程标准》 B 《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C 《学务纲要》
正确答案:C
26.我国古代的文章评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发展:()
A 评点法 B 讲授法 C 谈话法 D 讨论法
正确答案:A
27.口语交际有两个突出的特点是:()
A 实践性、情感性 B 综合性、实践性 C 综合性、情感性 D 综合性、随机性
正确答案:C
28.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
A 拉特克
B 拉特克、夸美纽斯 C 夸美纽斯 D 昆体良
正确答案:B
29.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A 推动了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 B 推动了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 C 推动了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了素质教育模式
正确答案:B
30.选取重点材料应注意:()
A 真实、典型、新颖 B 多样、典型、新颖 C 真实、典型、有说服力 D 真实、求异、新颖
正确答案:A
31.学生写作积累材料的基本途径是:()
A 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B 听别人介绍 C 广泛涉猎各类读物
正确答案:A
32.语文教学行为主体是:()
A 教师 B 学生 C 学生和教师
正确答案:B
33.教师的指导作用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A 点拨、指点和指向 B 引导、指点和答疑 C 引导、帮助和指向 D 引导、指点和指向
正确答案:D
34.国文教授法时期是:()
A 1920—1918 B 1918—1924 C 1924—1939 正确答案:B
35.教案的特点有:()
A 可操作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B 科学性、一致性和实用性 C 科学性、创造性和简约性 D 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正确答案:D
36.写作训练的任务有:()
A 育人训练、积累训练、知识训练、语言训练、技能训练 B 育人训练、积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实践训练 C 技巧训练、积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训练
D 育人训练、积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训练、技能训练
正确答案:D
37.新课程的价值转型必然导致目标重建,主要表现在:()
A 确立新的知识观、确立新的学生观、确立新的教学观
B 确立新的知识观、确立新的学生观、确立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C 确立新的知识观、确立新的教师观、确立课程与社会的联系 D 确立新的学习观、确立新的学生观、确立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正确答案:B
38.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A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B 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正确答案:A 加入错题集 关闭
窗体底端
第二篇:浙大远程教育语文教学研究在线作业
1.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是谁的观点:()
A 陶行知 B 凯洛夫 C 赫尔巴特
2.口语表达能力包括:()
A 组织语言能力、语言编码能力、定向发码能力、将思维转为由省语言 B 内部组码能力、语言输出能力、定向发码能力、将思维转为由省语言 C 内部组码能力、语言编码能力、定向发码能力、将思维转为由省语言
3.国文教授法时期是:()
A 1920—1918 B 1918—1924 C 1924—1939
4.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是:()
A 导向作用、促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B 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应用作用、管理作用 C 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D 指导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5.新课程的价值转型必然导致目标重建,主要表现在:()
A 确立新的知识观、确立新的学生观、确立新的教学观
B 确立新的知识观、确立新的学生观、确立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C 确立新的知识观、确立新的教师观、确立课程与社会的联系 D 确立新的学习观、确立新的学生观、确立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6.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来自于:()
A 华生
B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C 布鲁纳 D 罗杰斯
7.当代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是:()
A 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B 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C 既独立又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
8.1903年,清政府颁布哪个文件决定实行分科教学:()
A 《中小学课程标准》 B 《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C 《学务纲要》
9.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A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B 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0.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式是:()
A 课外实践活动课 B 科研性学习 C 探究性学习 D 课本知识学习
11.《三字经》是谁编写的:()
A 周兴嗣 B 王应麟 C 刘英庄 D 叶圣陶
12.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是:()
A 体现语文特色
B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体现语文学科行政特点,适应社会需要 C 培养学生能力
13.语文单独设科是在:()
A 1916年 B 1912年 C 1902年 D 1903年
14.立意要努力达到:()
A 鲜明、深刻、新颖 B 正确、深刻、求异 C 正确、有说服力、新颖 D 正确、深刻、新颖
15.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向:()
A 学生学习问题 B 教学问题
C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 16.口语交际有两个突出的特点是:()
A 实践性、情感性 B 综合性、实践性 C 综合性、情感性 D 综合性、随机性
17.语文教学行为主体是:()
A 教师 B 学生 C 学生和教师
18.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A 推动了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 B 推动了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 C 推动了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了素质教育模式
19.教师的指导作用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A 点拨、指点和指向 B 引导、指点和答疑 C 引导、帮助和指向 D 引导、指点和指向
20.语文名称的确立,国家是接受哪位教育家的建议:()
A 徐特立 B 叶圣陶 C 张志公 D 吕叔湘 21.几种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有:()
A 评点法、讲述法、讲解法、导读法、练习法、读议讲练法、情景教学法 B 评点法、谈话法、讨论法、导读法、练习法、读议讲练法、情景教学法 C 评点法、问答法、疑问法、导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D 评点法、谈话法、导读法、讨论法
22.教案的特点有:()
A 可操作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B 科学性、一致性和实用性 C 科学性、创造性和简约性 D 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23.正确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的“道”和“文”不可分割的科学辩证关系的文件是:()
A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大纲》 B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C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24.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
A 拉特克
B 拉特克、夸美纽斯 C 夸美纽斯 D 昆体良
25.阅读的方法:()
A 朗读、快读、精读、略读 B 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C 朗读、默读、反复读、略读 D 默读、精读、略读
26.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
A 《唐诗三百首》 B 《昭明文选》 C 《文章正宗》 D 《古文观止》
27.我国古代的文章评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发展:()
A 评点法 B 讲授法 C 谈话法 D 讨论法
28.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
A 语文技能 B 学习方法 C 语文素养
29.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
A 综合性、自主性、开放性 B 情境性、单一性、综合性 C 情境性、互动性、复杂性 D 情境性、互动性、综合性
30.首次把课程分为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两类,打破了单一课程的格局的大纲是:()
A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B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C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 D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31.现代语文教材的四种要素构成:()
A 范文系统、文学常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B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C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能力培养系统、助读系统 D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导读系统
32.学生写作积累材料的基本途径是:()
A 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B 听别人介绍 C 广泛涉猎各类读物
33.写作训练的任务有:()
A 育人训练、积累训练、知识训练、语言训练、技能训练 B 育人训练、积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实践训练 C 技巧训练、积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训练
D 育人训练、积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训练、技能训练
34.从阅读的途径看,阅读课分为:()
A 课上阅读和课下阅读 B 书面阅读和浏览阅读 C 直接阅读和间接阅读
D 书面阅读、屏幕阅读和网上阅读
35.选取重点材料应注意:()
A 真实、典型、新颖 B 多样、典型、新颖 C 真实、典型、有说服力 D 真实、求异、新颖
36.我们研究汉字教学的方法是:()
A 方法化、艺术化与信息化 B 科学化、规律化与信息化 C 科学化、艺术化与理论化 D 科学化、艺术化与信息化
37.阅读的中心环节是:()
A 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研读过程 B 对文章形式的理解 C 对文章思想的领悟
38.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是:()
A 杜绝简单化、杜绝渲染汉字神秘难学、正刺激与负刺激 B 杜绝幼稚化、杜绝渲染汉字神秘难学、正刺激与负刺激 C 杜绝复杂化、杜绝渲染汉字神秘难学、正刺激与负刺激 D 杜绝幼稚化、杜绝渲染汉字神秘难学、尊重他国的风俗习惯
第三篇:语文教学研究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语文教学研究》课程作业
—————————————————————————————
一、填空题
1、教育部1956年5月颁布《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和 《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这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语文教学大纲。2、1963年5月,新编订的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第一次明确了语文的工具性特质。
3、新世纪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4、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 文化 载体。
5、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 是从事语文教育的出发点。
6、语文课程目标 是语文教育实施的基本依据。
7、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8、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条件
9、汉字是一种 表意 文字,音形义完美结合在一体。
10、汉字在读音上,有 四声 变化,讲究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
11、在词汇的角度看,汉语词语趋于 双音化,构词以复合为主,往往掌握了词根义和构词方式,就可理解新词的大概。
12、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没有 形态数格 的变化,主要靠意义组合与各种语法手法来实现各种语法意义。
13、当前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的核心是“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
14、语文教学设计的目的是 优化语文教学效果,以达到预期的语文教学设想。
15、学生 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16、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是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等四个方面。
17、在语文教学目标表述中,可从外部行为上可观测的,采用 结果性 目标的表示方式。
18、在语文教学目标表述中,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目标,采用 体验性 或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式。
19、辨认、回忆、背诵、阐明、质疑、设计等行为动词,采用的是 结果性 目标的表述方式。
20、写作是运用 语言文字 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活动,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21、综合性 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22、实践性 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特征
23、广义的学法,是指学习应该遵循的法则,包括认识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 和 培养自学能力 和 认识学习规律 三个方面。
24、语文知识 的学习是语文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25、进行语文学法指导,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常用的 语文学习方式方法。
26、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识记、保持和 再现。
27、识记,就是把事物形象或语言信息留在脑中。
28、保持,把识记中获得的信息存储在脑子中,不让它遗忘。
29、再现,根据需要迅速地提取脑中被保存的信息,即在脑中重现。30、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同行、专家,以 口头表达 主要方式,讲述所受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方法及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
二、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1、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人类独有的区别于世间一切生命的交往工具;但又不仅仅是工具和载体,其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泛指一切与人类切身利益有关的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这种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提法更准确、更宽广,更深刻。言语技能的获得,创新思维的超越,文化内涵的丰富,使语文课程更贴近整体素质的培养与熏陶。
2、语文素养与语文素质的区别? 答:“质”反映的是一种既成的已有的状态。“素质”更强调人本身所具有的特质或是经过努力后所达到的一种状态,在语义上册中现状和结果。“养”是一个动词性语素,重“过程”。“素养”即“平日的修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的修养。
3、试阐释语文课程四个基本理念之间的关系。
答: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是: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疋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个方靣的基本理念之间是目的与条#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后三点是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目的所必需的条件。
4、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注重三錐目标的设定.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外,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注重教学的生成性。
5、如何设计练习作业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答:语文联系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1,有目的性;2.有科学性;3.练习作业的内容有知识性和启发性,形式有多样性和形象性,题型多样,富于变化,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愿动脑,肯思考,爱回答;4.开放性;5,实效性;6.形式规范。
6、阅读能力究竟由哪些因素构成
答:阅读能力是由认读、理解、记忆、速度几种因素构成的.认读就是能认识并读出字、词、句,要求具有常用字的识字量和常用词汇,能按语法结构读出来。认读语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是阋读的起码要求,如果连字还不认识,读不出句来,就根本谈不到理解。在认读基础上要求理解阅读内容。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是评价一个学生闵读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理解就是能把文章读明白,能理解词句含义,能分析、概括,抓住文章要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者的思路。
7、阅读教学的收束环节一般应考虑哪些方面?
答:强调整体感知,倡导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阶梯性统一,以开阔的视野关注语言、文本中蕴藉的丰厚的人文内涵,注重发挥文学文本阅读的独特功能已经成为当前语文闶读教学的主流方向。
8、如何贯彻写作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答:1.写作主题或话題要鲇近学生的生活; 2.引导学生学会现舂和记录生活
①现容的方法:定点现容、定向现察、移步换景观察、不同角度现察、动态观察、靜态观察、对比观察、全方位现察等,以帮助学生荻得多种多样的事物表象,丰富学生的感知。
②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记录生活,学写观察笔记、札记、随笔等。
9、作文训练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写作与阅读相结合的方式; 2.写作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 3.先模仿后剎造的原则; 4.多写多改的原则。
5.多指导:指导学生全面理解给定的材料;指导学生籂选、选择合造的立意。
10、口语交际的语言能力包括哪些?
答:口语交际的语言能力,主要是倾听和表达,是由接收语言信息,传递语言信息两个方面构成。接受语言信息是由注意力、辨音力、理解力、评判力等。传递语言信息有运用语音能力、语言组织转換能力、语言控制能力等。
1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答:1.综合性;2.实践性;3.自主性;4.开放性。
12、预习和复习指导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要求
答:预习指导,包括泛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指导学生思考、布置作业等。复习指导,指教师运用一定得方法指导学生重温学过的知诅,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3、对学生的听课和记课堂笔记进行指导,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答:1,随时提醒学生听课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3,创造条件让全体同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表扬敢于向教师质疑的学生,促使更多学生生疑。
14、什么是现代语文教学媒体? 答:广义上,指在现代学校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等信息传递的一切工具,包括常规教学媒体和电化教学媒体两大类。狭义的现代语文教学媒体,专指电化教学媒体。
15、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一般有哪些误区 答:1.教学资源喧宾夺主。2.图解扼杀想象联想力。3.音像代替语文实践。4.机器妨碍情感互动。5.盲目拿来缺乏个性。
16、说课和授课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
答: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浯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它要求教师以教肓理论,教学大别、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针对某一课题的自身特点,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在授课前面对同行,对评委口头表述该课题教学的具体设想,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说谋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其相同之处在于所面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课题是一致的,两者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的要求也基本相同。从教师说课的表现可以预见教师授课的状态及个性特性,两者互相依存又互相促进。不同之处在于:
1、目的不同。说课的目的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设想,是对教学课题进行教学设计的思想分析与概括。授课的目的是通过现场课题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设计的思想,是对教学设计的实际呈现与实施过程。
2、内容不同。说课的内容,是要使听者听懂自己想要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教,是虚的。授课的内容,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实际施教,是实的。
3、对象不同。说课的对象是语文同行、专家或领导、评委。授课的对象是学生。
4、方式不同。说课是对教学方案的模拟解说,以教师自己解说为主的单向活动。授课是对教学方案的付诸实施,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5、时间不同:说课,课前、课后都可以;授课是一种课堂行为。
三、实际运用题:
1、根据所给材料,写出阅读教学的常规过程。
致橡树
舒 婷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答:应包括以下要素:(1)引导过程
导入过程的基本任务就是确定目标,激发兴趣。一般包括下列四项内容:(A)预习;(B)解题;(C)介绍有关资料;(D)课前谈话。(2)研读过程
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研读过程,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分析、综合。感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整体认识;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各局部、各细部的具体认识;综合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整体理解和把握。A、感知阶段 B、分析阶段 C、综合阶段(3)运用过程
着重看考生有无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拟制朱自清《背影》的常规教案(详细教案)。
答:应包含以下要素: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步骤
(四)课时安排
(五)(以上是课题计划)
(六)课时计划分课时写:
1、课时课型。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5、板书设计
6、教具使用。
(以上是课时计划)
7、教后记。实施情况及分析
主要看考生有无结合所给材料进行设计。
第四篇:2013年华师在线语文教学研究
1.第1题
阅读下列文段,从画横线的文字中概括出两个主要信息点,并就其分别简述自己的认识。
“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故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版,第138页。
您的答案:
答:叶圣陶先生的这几句话讲了两个意思。一是什么是语文,“语文”的命名来由、理据;二是怎么学语文,主张学语文应当听说读写并重,不可偏废。
1、语文是分书面语和口语。口语就是“语”,书面语就是“文”。合起来就是语文。语言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的,但是我们在认识其重要性方面。必须要客观的对待。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采用其不同的语体形式。
2、“语”和“文”在实际学习、生活要放在同一高度上,给予近乎相等的重视。充分认识语和文的关系对语言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只学书面语,不练习听说,到一定阶段也会对书面语的学习有消极的影响。
我是这样认识的:
1、语文是源于口语的。我认为写作能力如文章所说“文本与语”是源自于口语的,经过书面化的处理和细腻的构思最终形成,所以如果想写出好的文章就要注意生活中对语言的积累。
2、想要提高语文能力就要做到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并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四项功能里都将代表我们的语文素质,但是考试的时候只靠一项,这就造成了我们能力的缺失。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45
2.第2题
以下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表述语文课程性质的文段,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⑴如何理解此文段中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
⑵联系实际,谈谈语文教学应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您的答案:
(1)如何理解此文段中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
答:前句为两个分句。前一分句指出“语文”的工具性。后一分句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后句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二者有机统一。下面谈谈对两句逻辑关系之粗浅认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训练离不开方法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判断、分析、推理、创新的思维能力。语文训练要联系社会生活,符合实际需要。
人文性是语文的鲜明特征。新大纲明确规定“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在于育人,即教学生学会做人,正确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之共同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吸纳语文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滋润灵魂,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形成健全人格。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应以学生为主题,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语文教学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发展。当然,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哲学课,离开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同样,忽视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便成为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注入了人文精神的语文才会成为最具生命活力的学科,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人文教育,方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偏废而应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2)联系实际,谈谈语文教学应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
答: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大家都能认识到: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实际功能和课程的实践特点;而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关于两者的关系,新课标运用的是统一而非结合。这是因为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灵魂,二者合一,方能放出异彩。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往的语文教学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自身的人文特征,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过于注重接受性学习;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又有片面追求人文性,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的趋势。这些趋势都值得我们警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
一、根据课文特点,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度”。
崔峦老实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回答凤凰语文网友提问时说道:“语文教学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这的确很难,关键是个度的问题,所以我强调的是平衡。人文性与工具性要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对两位专家的话感触颇深,犹如茅塞顿开。是呀,回顾我们所教的一篇篇文章中,体现工具特点的结构、语言及技巧,体现人文特点的是内容、主旨。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有的文章内容深邃,前者可侧重于工具性,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后者可侧重于人文性,谈谈内涵的丰富。如《普罗米修斯》一课,老师就可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穿越时空,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让心与心慢慢地贴近在一起,进而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神话的无穷魅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二、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彼此促进。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书不充分的现象。学生读了书,但没有时间将课文所表达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头脑里“活”起来,没有足够的时间“活”起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过电影”,更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来涵韵品味,就匆匆让学生去谈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从而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所有这些唯读为重。因为读是对文本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直接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能最有效地促进理解,促进感悟,并反之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形式把这种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因为任何文章都由其内容决定了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桂林山水》是赞美、惊叹、欣赏;《十里长街送总理》则是沉痛、追思、怀念;《泼水节》是欢乐、喜庆、幸福;《匆匆》则是惋惜、追悔、自责等等。如果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就会读得很符合其情感,反之,则会背离了文章的基本情感。其次,教师要跳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要长文短教,抓住重点段落,找准生发感受的语言点,这就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抓住这个语言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教师以“中华不振”贯穿课堂,抓住描写租界不公的段落,来感悟文本,既进行读写训练,又激发了学生爱国、报国之情。
三、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明显带有“文化霸权主义”和“知识权威主义”特征,忽视儿童各种学习权利,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滔滔不绝地满堂灌,让学生跟着自己走,想自己之所想,答自己之所问。导致课堂上师问生答、师讲生记、师令生从,师生关系畸形异化,课堂活动匮乏,学生智慧与个性压抑乃至衰减。这些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因此,我们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即:要把课堂教学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这就是要以生为本,始终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本真。《课标》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简单一点,这句话就是说:“要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牢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师必须还原语文的本来面目,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重新走上朴实、扎实、真实的轨道上,在继承传统时,也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就如我们观摩到的《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开始让学生读完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时,他交给学生遇到长的文章,可以抓住主要事件概括文章内容。当学到“披挂象鞍”一段时,他先让学生读文,找一找哪个词语最能表达嘎唆对象鞍的情感,当学生找到“泪光闪闪”“摩挲”等词时,老师告诉学生这是对嘎俊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这是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接着,老师又让学生想象嘎唆见到象鞍时,会想到什么?然后板书;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这样就读懂了嘎唆的心,运用这样的方法,带着你们的激动来读,这是训练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可以说整节课,老师都用这种训练意识来引导学生,犹如天街小雨般的感觉。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以“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减少非语文手段的运用,坚持以学生为主题,努力倡导在语文实践学习中学习语文的理念,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题目分数:50 此题得分:38
作业总得分:83.0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1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1
一、简答题:
1、简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含义?
答: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教化学生为本,在当前它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涵盖了思想性(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性(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审美性(对自然美和道德美的欣赏)、发展性(发展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能力)、创造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
2、语文教材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语文教材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3、我们应当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答: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的语文学习空间;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4、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包括哪些内容?
答:拼音教学策略包括: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通过编儿童故事的方式学习拼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等。
5、你如何理解语感的内涵?请简要作答。
答: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味感和节奏感。
二、论述题
1、联系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体会,谈谈你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理解。
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在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每个时期都有反映时代特征的基本理念:六十年代----加强双基;
七、八十年代----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九十年代----素质教育;新世纪-----语文综合素养。;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90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既然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语文教育就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它是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哪些新理念?你如何理解这些理念的内涵?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课程标准概括了语文课程的三大特点: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一本好书影响人的一生。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①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造性地教,学生应创造性地学。③提倡平等交流,教学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鼓励伙伴合作学习。(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教育资源取之不尽,教育环境得天独厚。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3、具体论述识字教学的策略。
答:识字策略包括: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心理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等。
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的策略指识字教学要在注意音、形、义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根据生字的特点和儿童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进行教学。
简化字形记忆心理过程的策略指根据汉字本身的字形规律开展识字教学,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识字负担,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指根据汉字音、形、义三者统一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积极活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提高认识生字效率。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的策略指针对汉字往往一词多义的特点,在字义教学中,对字义应以讲清课文中的意思为主,对于学生常用到的、易理解的其他意思可以讲;少用到的、不易理解的一般不讲。同时,关于生字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组词法,不是所有生字都一定要去组词,如果构词率不高或者学生不常用的字就不必组词,否则将会浪费教学时间。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这一策略要求学生掌握三套识字工具:即汉语拼音,了解汉字笔画、笔顺等知识,查字典。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三套工具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发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提高识字速度。
寓识字于游戏之中的策略重在提高儿童学习识字的兴趣,要注意不要片面地运用游戏识字,要落实到教学上来,不要将之流为表面形式。
4、结合你的教学经验,举例论述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答:语文课程标准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前提下,主张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对文本的钻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信息等途径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探究:“赤壁之战东吴大败曹军,谁该记头功?”初步阅读后,学生一致认为该归黄盖。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黄盖的功劳来,记在作业本上,然后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发现黄盖的功能都与周瑜有关,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周瑜的功劳,经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习一致的看法是赤壁之战周瑜、黄盖都立了大功。
三、分析题: 问题1 答: 问题2 答:关于阅读教学,新课程特别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所表达的主观感受,体验作者所流露的内心情感,理解和转化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个人见解和智慧,最终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理念的变化促使教学策略也发生着变化。教材中总结了以下几种策略:注重人文熏陶,加强语言实践(多读、感悟、积累、运用),倡导自主学习,建设开放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通过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所以特别要发扬语文的人文性。
加强语言实践的策略精髓在于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具体说来就是多读;感悟、积累和运用。
倡导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阅读教学同样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的开放,主要做法是“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具体说来有这些做法:努力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善于利用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2 作文训练计划:
2004年秋学期六年级作文授课计划
一、本学年的总体要求及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够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句、叹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作文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课文,共安排了7课,各课的训练内容及要求如下:
1、写一则报道新闻的板报稿。
2、根据采访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3、写一篇介绍苹果的习作。
4、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
5、写一篇以《菊花》为题的习作。
6、改写《妈妈又回到了身边》。
7、写一篇记事的习作。
每课习作教材,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措施,从而让学生获得了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有的习作课文还安排了多种形式。
三、班级作文教学情况分析
(包括教师教学情况,学生作文水平、作文态度、兴趣、习惯等)通过作文情况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作文态度不够端正,有些学生不是敷衍了事,就是乱写一气,错别字连篇,记叙文中心不突出,趋向于记流水帐,学生怕写作文,怕思考,也苦于无材料。平时摘录的优美句段不能很好的加以利用。
其次,学生作文两极分化严重,好学生态度端正,能自觉收集积累材料,而基础差的学生连基本的记叙文也没掌握,表达很不完整。
总之,学生的作文兴趣及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四、具体措施:
(包括作文教学、读写结合、课外阅读辅导、作文辅助训练、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
1、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训练,多给他们听、说的机会,如复述故事、演讲、讲故事等。
2、落实一些背诵任务,做到目标明确,并及时检查效果。
3、充实学生课余生活,新闻记者一些课外书,并做好摘记工作,丰富语汇适时做好交流。
4、抓好作文、日记训练,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小组评价及修改建议:(略)参加讨论人员:
XXX、XXX、XXX、„„„„ 小组评价执笔人:XXX 2005年11月30日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4(语文教学个案研究报告)略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上作业四
1、中年级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语言功能,既顺应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4分)首先,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儿童“虚构”,而且要教会他们表达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当儿童已经初步具备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和安排表象结构的心理机制,其观察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必须根据作文教学的性质、任务,教会他们通过观察去准确地摄取周围世界各种真实的形象,并用文字把由这些形象产生的表象和真实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3分)其次,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用文字概括和交流周围世界比较复杂的信息,即掌握“构段”的基本思路。学生通过写观察作文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构段”的基本功。因为语言的条理性是观察的周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的具体体现,边观察边思考,有助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1)摘录精彩的句段。这类训练主要是为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它是必备的作文的前奏。(2)根据原文编写故事。这类训练通过让学生联想,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3)写出文章提要。让学生掌握作者写作思路,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并发展抽象思维能力。(4)写心得体会。即把阅读后的收获感想写下来,这是阅读作文的重要训练形式。
3、开发创造潜能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意识和逐步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2分)应该实现两个“贯穿”:第一,贯穿在整个小学作文教学序列之中,即和各学段语言交际功能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重点紧密结合;(4分)第二,贯穿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即和命题、取材、指导、评价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4、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主线是言语功能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这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根本依据。(3分)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表明,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如何运用口头语言准确、恰当、得体地完成各类言语功能,而完成各类言语功能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是密切不可分的。(2分)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辅线是语意教学和语境教学,这是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重要依据。(3分)因为如何将教学内容系统地、有层次地、有步骤地展现出来,是口语交际教学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5、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6、第一,要按学段或学年来制定第二,一般采用“主题学习”的形式,每项主题学习一般包含几次学习活动。第三,学习的主题可以来源于教材,但更要采纳学生的建议。第四,主题学习要根据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提出的教学目标,确定比较明确的教学要求,尤其要确定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以及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要求。第五,主题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尽量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第六,主题学习可按学校组织,也可按年级和班级组织。
7、这些国家开设的综合性课程尽管名称各异、结构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价值取向和宗旨却有共同之处,即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团结合作,强调学习和生活的密切结合。
8、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其主要作用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是否有进步、有无学习的困难。诊断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内容或知能上的障碍作进一步诊断,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形成性评价则侧重所教过的内容,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可以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严重的困难则留待诊断性评价的分析与处理。
9、首先,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其次,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再次,将双向设计合计总分,根据各知识点的内容进行再分配。
10、教学理念问题;课程问题;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评价问题;师生的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