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在线作业5: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5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5 05任务
简答题 判断题 作品题
一、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46 分。)1.填空题(每空1分,共46分),说明:学生将下面的16道填空题的答案写到答题框中。1.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以及
等四个阶段。2.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以及
等三个问题。
3.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以及
等的特点。
4.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以及
等。
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是一种由、、等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6.按评价的取向角度划分,学习评价主要可以分为、、、等三类。7.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在学习方式上具有、以及
等一些特点。
8.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以及
等的识别。9.从数学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以及
等三类。
10.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以及反思评价等。
11.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主要指、、以及
等。
12.儿童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以及
等。13.按层次可以将思维分为、、等三类。
14.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导入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以及
等策略。
15.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以及 等三个阶段;
1、. 创设情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总结运用。2.(创设的)问题情境(须)有效、注重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要)注意适时(的)指导 3.(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 4. 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景 5. 定向环节、行动环节、反馈环节 6. 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 7. 淡化严格证明,强化合情推理、重要规则逐步深化、有些规则不给结语 8. 空间方位、空间距离、空间大小 9.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策略(能力)10.(设置)问题情景、提出假设、获得结论 11. 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12. 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的语言能力 13.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14. 情景(导入)、活动(导入)、问题(导入)15. 认知、联结、自动化
二、判断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1.作为小学课程的数学是一种形式化的数学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重视问题解决是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探究教学是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以共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多种表现为参照的一种评价是表现性评价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再创造”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数学化”理论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学生最基本的课堂参与形态是认知参与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不断增加概念的内涵而使其外延不断缩小的思维过程称之为强抽象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数学是一门直接处理现实对象的科学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叙述式讲解法”就是指教师将知识讲给学生听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小学数学知识包含“客观性知识” 和“主观性知识”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教学方法是一个稳定不变的程序结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概念是学生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要素之一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6.概念是儿童空间几何知识学习的起点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7.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特征是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三、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十二章至第十三章之后完成。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第十二章文本论述主题:举例解释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十三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如何在小学统计教学中运用“游戏引导”的策略。在统计教学中运用游戏策略1
对孩子而言,「熟练原则」相当重要,但不是要让孩子在不会的部分一再重复写、重复练习,这样孩子会很快感到厌烦,也会相当挫折。身为老师、家长的我们,应该以不同的游戏教学形态及策略,来引导孩子进行同一个学习目的,在做中学习,会比较快达到学习的成效。
例如统计教学中: 长短、高矮、多少比一比
练习「长、短」,可以找铅笔或是长短绳,让孩子帮忙排队,长的排在一起,短的排在一起,再依照长短做排列;也可以运用蒙特梭利教具的圆柱体,做高矮、粗细的比较练习。要练习「多、少」,先在篮子内放置孩子喜欢的物品,并分置在两边,让孩子选择最多或是最少的一边。在练习中,也请孩子一边说出「长的」、「短的」、「高的」……
序列游戏
在游戏中,让孩子随机认知谁是第一名、第二名……;或是当孩子排列成一排时,可以请小班长发号施令,「拿给第四个小朋友三颗糖果……」序列游戏还包含了时间先后顺序、大小、多少、高矮等概念。
钱币游戏
先让孩子分辨硬币及纸钞,在分辨硬币时,可同时进行硬币的拓印游戏,再将不同的硬币及纸钞做分类。在大略认识不同的硬币及纸钞时,也要确认孩子是否具有了解币值的概念,如果孩子还不了解,则先以一块钱的硬币为单位进行配对,像是一个十元硬币可以兑换十个一元硬币等,以此类推。
熟悉钱币之后就可以进行商店游戏,让孩子将自己的物品、玩具标上金额,开商店当老板、当收银员,或是当顾客购买物品,也可以进行大家熟悉的大富翁游戏。
上述提到的活动都可以互为运用,像是钓鱼游戏就不一定只有在数量概念中才可以进行,大小、形状、数字、分合等活动中也都可以进行;同样的,骰子游戏也可以运用在不同的活动中,只要在骰子上稍作改变就可以进行了。
提供了这么多数学游戏,希望您可以将数学灵活运用成好玩的游戏,与孩子轻轻松松的进行数学活动,让孩子从游戏中达到学习数学的效果。通过丰富的实例,如向学生提供“一名身高1.4米的学生在一个水深1.2米的游泳池中会不会有危险?”这样一个现实背景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平均数的意义,继而引导学生求简单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通过提问,促进学生分析和解释数据。如提供一个统计图表,上面提供有喜欢吃苹果的人数和喜欢吃香蕉的人数。首先让学生通过统计图判断哪种水果该买多,哪种水果该买少;然后引导其判断统计表中是否还能显示其它信息。如“喜欢吃苹果的人有多少?”“喜欢吃苹果的人比喜欢吃香蕉的人多还是少?如果多,多几个?”最后,还要引导学生主动交流读图表的心得,比如提问“通过统计发现喜欢吃香蕉的人比喜欢吃苹果的人少,那应该作出什么决策呢?”这样循环渐进的教学策略,促进了教学目的的有效达成。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客观世界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如可以让学生讨论下列现象哪些是确定的:一只老虎将在1小时后“访问”我们的教室;太阳正在升起;下周球赛我们会赢……并要求学生用“是”或“不是”回答,鼓励学生用“可能”或“不可能”来描述和表达。
第二篇:电大在线作业4: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4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4 04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1.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A.抽象性
B.严谨性 C.客观性 D.应用广泛性 满分:4 分
2.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A.注重问题解决 B.注重数学应用 C.注重解题能力
D.注重数学交流 满分:4 分
3.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等四个纬度。
A.数与代数 B.统计与概率 C.空间观念 D.情感与态度 满分:4 分
4.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A.语言表述阶段 B.理解结构阶段 C.学会解题阶段
D.符号运算阶段 满分:4 分
5.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A.问题的起始状态 B.问题空间
C.问题的目标状态 D.问题的中间状态 满分:4 分
6.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A.导向价值 B.甄别价值 C.反馈价值 D.诊断价值 满分:4 分 7.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主要包含“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和()等一些内容。
A.数的认识 B.运算方法 C.简便运算 D.理解算理 满分:4 分
8.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空间识别障碍”和()等两个方面。A.空间想象障碍 B.性质理解障碍 C.视觉知觉障碍
D.空间描述障碍 满分:4 分
9.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和“评价结果”。A.填补认知空隙 B.执行方案 C.反思修正 D.调查资料 满分:4 分
10.一般地看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运用的策略有“算法化”、“顿悟”和()等。A.探究启发式
B.尝试错误法 C.逆推法 D.逼近法 满分:4 分
11.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为主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阶段,相对于布鲁纳的分类来说,就是()阶段。
A.映象式阶段 B.动作式阶段
C.符号式阶段
D.映象式阶段向符号式阶段过渡 满分:4 分
12.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A.运算规则 B.数的概念 C.图形分解的思路
D.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满分:4 分
13.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和()等这样三个特征。A.论述体系的归纳式 B.以计算为主线
C.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
D.训练体系的网络式 满分:4 分
14.儿童在数学能力的结构类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有分析型、几何型和()三种。A.计算型 B.具体型 C.调和型
D.概括型 满分:4 分
15.属于以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并在集体质疑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为特征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的是()。
A.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 B.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C.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D.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 满分:4 分
16.下列不属于常见教学手段的是()。A.操作材料 B.辅助学具 C.音像资料
D.计算机技术 满分:4 分
17.下列不属于在建立概念阶段的主要教学策略的是()。A.多例比较策略 B.生活化策略
C.操作分类策略 D.表象过渡策略 满分:4 分
18.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规则的导入阶段中常见的策略有“情境导入”、“活动导入”和()等。
A.练习导入 B.问题导入 C.经验导入 D.算理导入 满分:4 分
19.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A.水平0 B.水平1 C.水平2 D.水平满分:4 分
20.儿童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理解问题阶段也称作()。A.问题表征阶段
B.明确条件阶段 C.感觉阶段 D.理解联想阶段 满分:4 分
二、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文本论述:需要学生在学习完第十章至第十一章之后完成。选择以下两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其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第十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的运算规则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十一章文本论述主题:请举例分析在小学空间几何教学中,可以如何落实注意儿童生活经验的策略
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
关于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点主要有: ①对直观的依赖较大; ②用经验来思考和描述性质或概念; ③(空间观念的形成)依靠渐进的过程; ④容易感知图形的外显性较强的因素; ⑤对图形性质间关系有一个逐渐理解的过程; ⑥对图形的识别依赖标准形式;
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有如下阶段性的特征: ①方位感是逐步建立的;
②空间概念的建立逐渐从外显特征的把握发展到从本质特征的把握; ③空间透视能力是逐步增强的;
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的阶段性的特征是: ①方位感是逐步建立地;
②空间观念的建立逐渐从外显特征的把握发展到从本质特征的把握; ③空间透视能力是逐步增强地;
义务教育《大纲》中指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以利于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因此,我们应依据大纲的精神,在几何知识教学中注意促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在具体操作中感知,以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以形成正确的概念。如在学习长方形的认识时,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生活中的长方形来。学生可以列举出桌面、玻璃板、书面、黑板面等。此后,再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自己去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找出长方形的特征。然后教育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将长方形的特征描述出来。接着,再用纸、笔画出一个长方形来。
二、在观察中比较、想象,培养空间观念。
想象是学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在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在反复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如讲圆锥体时,圆锥的高线学生看不见,摸不着,较难掌握,教师就要用模型演示,并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细致观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抽象出圆锥高这一概念。教师可以用圆锥教具沿底面圆直径到圆锥顶点切开,让学生观察到切开后的横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正是圆锥底面圆的直径,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可让学生去量一量圆锥的高,还可以在黑板上画一草图标出圆锥的高,这样,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了,便于学生理解,空间想象力就会初步形成。
三、在实际运用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如向学生出示这样一题:将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平均分成两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最多增加()平方厘米。最少增加()平方厘米。对于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首先在头脑中要想象这样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是由5×4、5×3、4×3组成,沿上下两个面平均分,将会增加两个上下面(5×4面)。沿左右两个面平均分将会增加两个左右面(4×3面)。学生有一定空间想象力,在头脑中就容易形成长方体的表象,头脑中有了这样的依托,再去想它的变化,按照长、宽、高位置关系去理解平均分的方法,即沿大面平均分可多出两个大面积。沿小面平均分可多出两个小面积。同时也可以理解到若不平均分同样可多出两个面积。
第三篇:电大在线作业2: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2论述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2论述题1
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
关于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点主要有: ①对直观的依赖较大;
②用经验来思考和描述性质或概念; ③(空间观念的形成)依靠渐进的过程; ④容易感知图形的外显性较强的因素; ⑤对图形性质间关系有一个逐渐理解的过程; ⑥对图形的识别依赖标准形式;
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有如下阶段性的特征: ①方位感是逐步建立的;
②空间概念的建立逐渐从外显特征的把握发展到从本质特征的把握; ③空间透视能力是逐步增强的;
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的阶段性的特征是: ①方位感是逐步建立地;
②空间观念的建立逐渐从外显特征的把握发展到从本质特征的把握; ③空间透视能力是逐步增强地;
义务教育《大纲》中指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以利于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因此,我们应依据大纲的精神,在几何知识教学中注意促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在具体操作中感知,以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以形成正确的概念。如在学习长方形的认识时,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生活中的长方形来。学生可以列举出桌面、玻璃板、书面、黑板面等。此后,再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自己去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找出长方形的特征。然后教育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将长方形的特征描述出来。接着,再用纸、笔画出一个长方形来。
二、在观察中比较、想象,培养空间观念。
想象是学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在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在反复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如讲圆锥体时,圆锥的高线学生看不见,摸不着,较难掌握,教师就要用模型演示,并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细致观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抽象出圆锥高这一概念。教师可以用圆锥教具沿底面圆直径到圆锥顶点切开,让学生观察到切开后的横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正是圆锥底面圆的直径,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可让学生去量一量圆锥的高,还可以在黑板上画一草图标出圆锥的高,这样,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了,便于学生理解,空间想象力就会初步形成。
三、在实际运用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如向学生出示这样一题:将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平均分成两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最多增加()平方厘米。最少增加()平方厘米。对于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首先在头脑中要想象这样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是由5×4、5×3、4×3组成,沿上下两个面平均分,将会增加两个上下面(5×4面)。沿左右两个面平均分将会增加两个左右面(4×3面)。学生有一定空间想象力,在头脑中就容易形成长方体的表象,头脑中有了这样的依托,再去想它的变化,按照长、宽、高位置关系去理解平均分的方法,即沿大面平均分可多出两个大面积。沿小面平均分可多出两个小面积。同时也可以理解到若不平均分同样可多出两个面积。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2论述题2
如何理解和把握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角色与作用?
答:在今天,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趋向于共识:
(1)教师任课堂学习活动中起设计和组织作用
教师作为承担间接知识的学习组织者,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做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并在课堂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根据临场的反应作适当的修止或协调,同时要通过自己有效的评价来定向和激励学生的持久学习。
(2)教师住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引导、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他们受经验、认知水平以及认知学习的心理特点等的影响,需要教师通过各种质疑、设疑、组织讨论等方式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并通过教师有效设汁的活动和评价方式来激励他们始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以此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整体能力的发展。
(3)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起诊断和导向的作用
教师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需要利用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能力水平,通过细心的观察、合理的评价等诊断方式,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修正或调整。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给予必要的引导是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个基本作用。
第四篇:电大在线作业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3论述题
第九章文本论述主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发展儿童建构数学概念的能力? 答:构建数学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及数学认知结构,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理解、记忆、表述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学生先天就有的,也无法从其他途径获得,只能在数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加强培养,才能逐步形成、逐步提高。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构建概念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
1.重视表象的过渡
小学生的思维尚处在具体运算阶段(以直观思维为主)向形式运算阶段(以呈现思维为主)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形成数学概念往往有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一个过渡,这个过渡就是“表象阶段”。表象就是对对象的一个整体的“映象”,而在这个“映象”,包含着对象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所有属性,包含着对对象的外在认识,也包含着对对象的内在认识,是在直观感知基础上,并在语言(更多的是外部语言)支持下,通过对对象的分析与综合等思考的产物,其基本特征就是还没有真正摆脱对具体对象的依赖,但它是儿童形成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在这个过渡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需要引起注意的。第一,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充分地明确自己的观察任务;第二,在学生在感知对象时,加强他们语言的运用;第三,在学生获得感知的基础上,要引导他们及时地归纳。
2.加强数学交流
准确地运用数学概j念是发展数学交流能力的一个条件,而充分的数学交流活动又能促进数学概念的进一步发展。
(1)表述和交流自己的发现(2)解释和说明自己的观点(3)质疑和反驳他人的想法 3.促进数学思维(1)发展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的一种思维方法。观察是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观察能力是指通过数学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形式化知觉的能力。其中“形式化”是指把对象所共有的数学关系和联系用一般的形式结构表示出来。感知一些数学材料,好像具体数据,具体材料都消失了,剩下的仅仅是标志数学关系和联系的骨架。
(2)发展分析比较能力 分析是比较的基础:为了确定不同事物的共同点,就需要把其中每一个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分别研究其特征。比较是分析的继续和发展,把相应的部分(或方面)的特征经行对比,确定它们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3)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能力表现为善于归纳,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看作一类,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揭开表面上的差异性,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共同特征的能力;概括能力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把从特殊的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推演到同类粤物中,并形成一般概念的能力。二是从特殊和具体的事物中,发现与某已知概念的关系,把个别特例纳入一个已知概念的能力。
第五篇:电大在线作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1论述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上作业1论述题2
请举例说明,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设置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进步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每天的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等的理解问题。
其次,市场经济需要人们掌握更多有用的数学。如对股市中的各类“趋势统计图表”掌握与理解。
最后,生活中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如报纸、杂志中随处可见的统计图表、比例、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符号的理解、识别与阅读。
二、数学自身发展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随着经典数学的繁荣和统一,许多数学应用方法的产生,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科学自身的发展必然对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的课程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课程目标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二是学生可以通过做数学来学数学,体会观察、尝试、合情推理、猜想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另外,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与解题技能的培养目标削弱,判断、优化的能力目标需要加强。
三、儿童的发展观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新的儿童发展观关注儿童的发展,从关注精英数学转向关注大众数学,强调学习适合每一个个体的数学,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升公民的素质成为重要的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