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高考数学出题规律
辽宁高考数学出题规律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共计60分。
必考内容:集合,复数,向量,排列组合,数列,三角函数,程序框图,线性规划,立体几何判断,几何体面积和体积,命题判断,函数性质,不等式,圆锥曲线,二项式定理,三视图,导数。填空题4个,每题5分,共计20分。必考内容:与选择题相同。
大题必做5个,选作3个,共计70分。17题:
1)三角函数和向量的结合问题。基本都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做,还有向量的点乘和向量的模的考察,属于简单题。(12分)
2)数列的综合题,第一问一般考察基本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第二问考察前N项和的求法。第一问一般需要构造数列成等差或等比,比较简单,方法主要有:累加法,累乘法,辅助数列法。第二问构造一般新数列求和,方法主要有:分组求和,列项相消,错位相减。属于简单题(12分)18题:
1)排列组合,离散型随机变量的问题。第一问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第二问求一个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期望,方差。属于简单题(12分)
2)也是随机变量的问题,但会考察频率分布直方图和卡方分布,卡方分布其实就是一个公式的问题,其中也会涉及期望,方差的考察,属于简单题。(12分)19题: 立体几何问题。第一问一般会证明线面平行和垂直,还有面面平行和垂直,关于面面平行和垂直可以转化为线面平行和垂直。第二问考察二面角,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传统法,作辅助线用三垂线定理,比较复杂而且不容易想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法向量的夹角等价于求二面角。属于简单题(12分)20题:
圆锥曲线问题。第一问会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比较简单。第二问一般都是求动点动直线的轨迹方程或者定值的问题,做法其实很固定,一般将圆锥曲线和直线联立,然后设交点坐标,运用韦达定理来做,列式简单,就是计算复杂。属于中档题(12分)21题:
函数与导数,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第一问一般考察求导判断单调性,或者求题中的字母,比较简单。第二问是带参数字母的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主要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将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转化成F(x)大于0恒成立,然后求F(x)的最小值,通过求导,甚至求二阶导来分类讨论判断函数单调性;第二种做法就是分离参数a,转化成a大于G(x)这种形式,然后求导判断G(x)的最值来解,其中还涉及不等式的放缩,用到均值不等式等。属于难题(12分)22题:
几何证明选讲。主要考察初中几何证明,但是题目会比初中时学的略难,不建议选择。属于简单题(10分)23题: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主要考察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转化,还要掌握圆,直线,椭圆的参数方程,建议选择。属于简单题(10分)24题:
不等式选讲:主要考察带参数的绝对值不等式的求法,分类讨论去绝对值,建议选择。属于简单题(10分)
总结人:李文昊
第二篇:历年辽宁高考英语出题规律
历年辽宁高考英语试题出题规律
一、试卷总览
通过对近几年辽宁高考英语真题的分析,出题人遵循了国家教育部对青少年英语命题方向的有关指示。试卷难度适中,易、中、难题层次鲜明;不出偏题、怪题。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英语这一科目的综合素质,不局限于书本上死记硬背的知识。而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转化到教师作为指导者,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知识,更注重英语在实践中的应用,淡化了复杂的语法结构,尤其是2014年的高考英语改革中,把学生一向容易丢分的单项选择题,变成了更注重语篇上下文意思理解的语法知识填空,这使学生应试难度下降的同时,也体现了出题人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良苦用心。
二、试题主体
第一卷
1、听力部分(略)
2、英语知识运用 1)单项填空
近年来,从此题型的题目数来看,还是一如既往地遵循了15道题的结构。其中词汇和语法所占分值比较平均。词汇方面对形容词、副词和动词的固定短语搭配考察的较多,词汇都是高考英语词汇大纲所要求的范围内,对于英语基础中等偏上的同学来说比较容易,在此题型上失分的几率比较小。语法方面,该题型也遵循考试大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查非谓语动词、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和定语从句等重要语法点。
而2014年高考题型改革后,把该题型换成了更为灵活的语法知识填空,考查学生的上下文语境分析理解能力,并在相对难度较大的空处给予提示,极大的照顾了绝大部分同学。使基础偏差的同学通过对通篇的理解,不至于在该题型上失分太多。
纵观近几年高考的单项填空题,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大同小异,但难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完型填空
该题型近几年分值一直保持稳定。文章的体裁也一直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文章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是学生读起来通俗易懂,更加人性化。如2014年的完型填空题,主题是约会迟到,让读者明白了做事情结果比本意更重要,较有启发意义。2013年的完形填空是一篇夹叙夹议的短文,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总以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在远处,结果却发现那只是一种假象。小女孩明白了她原先一直生活在充满爱和关心的金房子里。原来真正珍贵的东西就在自己身边。语境让学生很有亲切感。全篇文章做起来很顺手,一气呵成。在设空上注重对文章大意的理解,词汇的灵活运用,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词汇方面,重点考查名、形、动、副、连、情、介词等的辨析和实际运用。考查学生把语言知识融进语言情景中去,要求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感知作者情感。完形填空沿袭以往的记叙文题材,情节简单,学生答起来得心应手。从近几年试题难度来看,每年的难易程度变化不大,对学生基础语法和词汇的考查为重中之重,尤其是词汇方面的知识点更加细化,考查更加全面。
3、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体裁多样,主要为记叙文、说明文、夹叙夹议体裁、图表类和问答或广告招贴等形式;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文章原汁原味,贴近生活。注重猜词能力及语篇整体理解能力的考查。文章词汇量中等,难易适中。通过文章的出题样式也沿袭了往年的设问类型,主要有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作者观点态度题、推理判断题、词义猜测题和文章出处等类型。其中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也一直占据着高考阅读设问的主要位置。
以2013年为例,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分别为5道题和7道题,充分体现了出题人对学生通篇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第二卷
4、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部分难度呈逐年降低趋势。文章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词汇短小,学生没有太大的文字障碍。旨在考查学生有关语法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名词的单复数形式的变化,以及所有格形式等;动词的时态、固定短语等;形容词与名词之间的变化、上下文连接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语法知识,并运用其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5、书面表达近几年书面表达一直以提纲式作文为主。考生答题时只需按照所给提示,适当扩充内容,在语法和词汇运用正确的情况下,得到满意的分值并不太难。
比如,2013年的书面表达比前两年有所突破。所说突破是指介绍 “中秋节”这一话题,但文体上并没有太大变化。介绍“中秋节”这一话题乍看有些出乎意料,但由于所给写作要点文字相对较多,且层次分明,再加上学生感到困难的词汇在参考词汇中都出现了。所以命题较为简单,学生有写的东西,同时能把好中差的情况显示出来,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再比如,2014年的书面表达稍有变化,改变了往年的提纲式,而是由一幅图给提示,但总体还是在应用文体之内。话题是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的创意作品展。要求考生根据图示为此活动写一份书面通知,包括活动内容,要求,地点时间,颁奖时间,联系人及电话。基础扎实的学生会比较好写,也能够有适当发挥。
第三篇:考研数学历年出题规律归纳总结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考研数学历年出题规律归纳总结
研数学是考研科目中的重要部分,2018年考生在考研数学复习之前把握好考研数学的出题规律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本文整理了考研数学出题的六大规律供2018年考研的同学参考。
一、重视计算
计算能力可以说是现在考研的
第四篇:编导高考影评写作出题规律和注意事项
中国编导网www.xiexiebang.com
编导高考影评写作出题规律和注意事项
过往经验和近两年辅导学习的心得,为各位考生整理推荐以下影片,便于考前临时报佛脚电影知识的普及吧,至于为什么是以下影片,及导演的立意和考察点体现在哪里,我就不做专业性解释了!
故事片:城南旧事,黄土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照,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洗澡,那山那人那狗,暖,可可西里,三峡好人,集结号,云水瑶,这个杀手不太冷,孔雀,立春。
以下统称为电视片,可细分为:电视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台北故宫,老头,俺爹俺娘,沙与海,西藏的诱惑,开封兴衰,再说长江,煤之痛,龙脊,牵手,远山的歌瑶,藏北人家,雕塑家刘换章、土地忧思录,幼儿园,大国崛起,英与白,深山船家等。
电视散文:匆匆,边城印象,玉树印象,黄昏的忏悔,对院的女孩,济南印象,四季西湖,圆明园,电视栏目不多做介绍了,省级卫视以上的节目一般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需要了解电视栏目的评析内容,跟以往影片纪录片评析方式不一样,考生切记!
看电影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也就是精读电影,影片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所有的道理都在影片里。所以大家没必要以量取胜,哪怕看懂一部片,你会去评析,那么以后遇到什么片子都一样的道理。
影评的重要性我就不多做复述了。电影是一种语言,一种独具魅力但又需要学习的语言。如果文学是“中文”,电影就是“英语”。电影应该和文学彻底分离。如同塔尔科夫斯基所说:“文学是用文字来描绘世界,电影不需要借用文字:电影直截了当地呈现自己。”
如何写影评及基础。
一、多看电影。我说的看电影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也就是精读电影。理论是苍白的,“影片”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所有的道理都在“影片”里面。
二、看一些好的电影书籍。不要看报纸上娱记的“影评”。
三、这点可能有点玄:你要和电影“有感觉”,与电影有缘份。如同谈恋爱。与你“没感觉”的人在一起是痛苦。与你喜欢的人在一起,那就“一日长于百年”了。
四.基础的视听语言:视觉:画面、色彩、景别、运动镜头等。听觉:电视音乐音响。
总有同学和网友问:如何写考试影评?
首先,影评应该是电影化的。其次,一个观念应该明确:影评不是为自己而写,影评是为考官而写,或者说:你的影评是在向考官展示自己。展示你的电影悟性,你的电影准备,都将成为考官对你的审视评价。还有,影评是有生命的,也就是写你发自内心的感动。
不要看报纸娱记们的影评,不够专业不说,影评中往往有一些电影外的因素。也不要按照过去语文老师、中文老师教你的方法去写: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不是老师不对,重要的是:那是常规的文学分析,不是电影分析。文学、电影迥异,也就是我说的:如果文学是中文,电影是英语。你的分析应该是英语。
关于书籍。我一直想对大家说,如果你想的目标就是四大名校。那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
中国编导网www.xiexiebang.com 籍。如太阳少年。视听语言。积累自己的综合素质。如果你的目标只是不错的大学或者普通大学,一本书足够应付,那就是《编导高考培训手册》又名编导高考蓝皮书。举两个例子。
《城南旧事》。多少人会写:孩子的目光,小偷的善良,浓郁的北京味等等。那是常规的写法,那样写,再多也没用!那前面也讲到,影评是在向考官展示自己,那你以为你知道的观点别的考生不知道吗?所以说一定要用适当的视听语言去分析
不如分析色调:桔黄色调笼罩整部电影。桔黄色朦胧、不清晰、不艳丽,如同老照片,把我们带到了那个过去的时代。《城》是一部怀旧、回忆的电影。不如分析角度(摄影机角度):摄影机采用低平角(儿童视线),非常规(常规角度是成人视线)。我们看到的是嚼着草的马的嘴,骆驼的脚,大人的腿等等。“角度”把我们带进了小英子的儿童世界。注意:这时候许多人分析的是小英子的“事件”,你却是摄影机角度。“事件”所有观众都可以看到,“角度”只有电影的眼睛能够看到。
“事件”是“拍什么”,“角度”是“怎么拍”。“拍什么”是中文,“怎么拍”是英语。这就是电影。
再如《小兵张嘎》:《小兵张嘎》影评了五十年。主要观点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军民鱼水情、共产党真伟大,八路军是打败日寇的主要力量。
《小兵张嘎》你还能分析什么呢?!
不如分析罗金宝带领嘎子前往日寇占领区的武工队秘密据点的长镜头。两分钟的长镜头中,罗金宝拉着嘎子的手上上下下、穿墙越院……
作用:
1、无组接的长镜头行云流水,视觉流畅。
2、流畅的后面,表现了武工队对地形的熟悉,日本人相反。
3、表现了武工队、嘎子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4、表现了**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并非共产党、八路军。日本人是侵略者,中国人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侵略者必败。
原创 中国编导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高考出题人解读:2012年高考命题的八大规律
高考出题人解读:2012年高考命题的八大规律
往年,都有一些考生模拟考试成绩不错,但在真实的高考中,成绩水平却有所下降,甚至觉得高考出题“有点歪”,这是因为模考题大多是高中老师出题,与大学教师的命题思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考生很难把握准大学教师的命题特点。这正是很多考生的软肋!
考生不知道的更多高考命题真相
高考题是怎么出的?是什么人出的?谁是阅卷者?高考卷与平时的模拟卷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到底能不能预测高考真题?这些问题不清晰,备战高考就成了“盲人摸象”。
所以说,大多数的考生和家长甚至一部分老师都在打一场“知己而不知彼”的仗。这就是那些很用功,做了很多“模拟卷”的考生最后还是“考砸了”的原因之一。“会的,没考;考的,不会”,常常让考生刻骨铭心地懊悔。
学大教育高考命题研究专家闫浩东总结了8条揭示高考命题内幕的“真相”,如果考生事先不清楚这些,即使平时基础再好、再努力,也难免走弯路、吃大亏!
真相一:高考题主要是大学老师出的。
真相二:高考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是通常各地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因为高考命题组有“反押题”措施。
真相三: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更不回避“必考点”,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真相四:高考题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而其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真相五:高考题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在读博士、硕士和一部分中学老师阅卷。
真相六:高考试卷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
真相七: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真相八:高考一张卷就能定乾坤,为国家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关键就在于它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能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
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不是从高一升到高二那么简单。选拔,就要分出层次,而大学老师命题一定会突出能力、突出运用、突出思维的创新、突出方法和效率。从这个角度上说,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学生越是盲目地、大量地做“垃圾题”,越是心里没底。为什么真正的高考命题研究专家敢说某某点必考,不但因为是考纲上的重点,考试说明上的要点,而且它是容易抓住考生“软肋”的实用点。比如数学中函数性质、导数、概率准考,为什么?这些知识和能力为升入大学后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供了基础。
平时的测验、练习、模拟,常常以知识点为基础命题,而高考则是以“能力立意”命题。所以,即使是个“填空题”,实际上也包含着一个能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