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始终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他们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他们的未来职业地位将居于社会中上层,他们的意识世界和思想动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虽然处在相对封闭状态的校园生活中,但当代大学生普遍敏锐地关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问题以及个人在社会中成长的未来空间。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属于“半社会型”——他们还未真正踏入社 会,却需要做好即将进入社会的准备,因而也就要求他们时时关注社会各方面动态.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是上世纪末期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变化中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发展动向具有怎样的特点?又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怎样的挑战?这是近年来我们不断思索探究并力图搞清楚的问题。调查显示:大学生清楚地意识到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巨大问题和困难,其中有些问题和困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对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程度的排序方面,调查的结果依次是:“腐败现象”、“失业问题”、“贫困问题”、“收入差距扩大”、“环境污染严重”。在所有被列举的 5 个重要问题中,有 3 个与整个社会的阶层分化有关。这样的认识顺序说明,和十多年前的高校学生思维焦点相比,现在的高校学生对社会变化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他们所聚焦的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问题概念问题,更多的是现实的社会变化问题。腐败现象在近些年来的各类民意调查结果中几乎都被列为严重问题之首。环境污染问题被高校学生提到比较重要的位置,说明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因为对环境污染严重程度的判断,除了对现状的认定之外,还与主观意识的强弱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也正因为这样,在回答“近10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五大制约”问题时,大学生把他们认定的最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看成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在所列的各个选项中,重合程度很高。“腐败现象耗费大量社会成本”还是位列首位;失业问题也再次被提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生态环境与资源状况恶化”也是如此。特别要指出的是,高校学生在确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时提到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这里再次被提出来,他们意识到在这方面的进展是不尽如人意的。正因为政治体制改革进展相对不快,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它才成为突破旧框架、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
对于关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事,被调查者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和政治责任感。对“中日关系”、“连宋访问大陆”和“世界各国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等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问题,表示“关注”和比较“关注”的分别为 79.1%、72.2%和 67%。案例:自从 9 月 7 日钓鱼岛海域发生中日撞船事件之后,记者在日本随手翻开一张报纸都能看到,上面写满了与中国有关的新闻,渲染中国的反日情绪。其中大学生十分关注这个问题,表现也十分激烈。10 月 16 日西安大学生反日游行示威,全国各地许多大学也纷纷自发地组织了反日游行活动。其中包括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和郑州大学等。
但是,对于其他问题则表现了较强的分化倾向。例如来自农民家庭的学生对“中央出台一号文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表现了强烈的关注,表示“关注”和比较“关注”的为 64.8%,比来自其他家庭的被调查者高出 24 个百分点。对于“安全生产”问题,来自农民、工人、下岗职工等失业人员、国家和社会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和科技人员家庭的被调查者关注度较高,“关注”和“比较关注”相加比例在 45%以上。对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并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来自工人、农民和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家庭的被调查者关注度较高,来自私营企业主家庭的被调查者关注度最低,相差 15 个百分点左右。对于中央制定 16 号文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自工人、农民和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家庭的被调查者关注度较高,来自私营企业主和一般干部与办事人员家庭的学生关注度较低,低了 13 个百分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近些年来社会各界对此投以强烈关注,高校学生也是这样。把这个问题放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认为解决的思路,首先为“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这就是很多专家一直提出的以加快农村社会发展的步伐来推进农村的现代化的主张。这是一个“釜底抽薪”之举。另外,农村基层政府机构的弊端也很严重,高校学生受访者中有 22.5%的人主张对之进行彻底的改革。而“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被列在第三位,高校学生的预期与中央的有关部署合拍。主张“给农民以全面国民待遇”的受访者有 17.8%,这主要源于高校学生对城乡社会经济体制性差别悬殊的切身认识。近些年来,大学校园的“学术腐败”现象引起广泛的关注,因为校园为社会清净之地,学术为社会公器,腐败的侵入将毁坏科学伦理和社会文化脉络。对此,本调查收集学生的判断倾向,结果显示,有 52.1%的学生表示校园里有严重的学术腐败,认为不严重的有 42%,只有 6.1%的受访者认为不存在学术腐败。在政治方面,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较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信心。68%以上的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乐观”,“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中最后一个选项的“同意”率高达 83.9%。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同意”率更是高达 92.3%。对“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同意”率稍低,为 56.6%,但选择“不同意”的学生并不多,为 15.7%,有 27.6%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反映了学生在这一问题上仍存在比较多的疑问和不正确认识。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同意”率更是高达 92.3%。对“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同意”率稍低,为 56.6%,但选择“不同意”的学生并不多,为 15.7%,有 27.6%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作为社会上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群,高校学生对改革的关注焦点,一定与他们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的把握有关,也与对自身的使命、职责的认识有关。本调查结果显示,在未来的近五年内,高校学生最关注的改革,首先是在劳动就业领域。这样的认识与他们对实现小康社会面临的主要障碍(失业问题)的清醒了解有直接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十分关注自己在学业完成以后,如何走向社会,找到符合自己特长和志愿的工作岗位。我国劳动就业市场的雏形正在出现,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一些陈旧的体制性因素还在严重束缚各类人才的自由流动,已经造成了重大的社会性损失。故而,受访者中有 68.7%的人表示最关注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在关于小康社会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制约因素的认识中,政治体制改革进展被认为是相对滞后的。和 10 多年前的高校学生的看法相比,在这一方面,现在的学生表现得更加沉稳。总之,调查表明,高校学生对社会的基本状况和趋势的认识是比较理性的,与其他社会人群的认识相比更具有系统性。一些认识焦点的形成或转移,与现实社会变化的节奏是合拍的。有深入调查、了解大 学生思想热点、难点问题,才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有全面、直观地了解,才能确实做到增 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 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注视新变化,研究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附录:
1.对“中日关系”、“连宋访问大陆”和“世界各国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等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问题您是否关注?
A 不关注
B关注
C比较关注
D非常关注
2.对“中央出台一号文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您是否关注? A 不关注
B关注
C比较关注
D非常关注 3.对于“安全生产”和贫困问题您是否关注? A 不关注
B关注
C比较关注
D非常关注 4.对校园里有严重的学术腐败您认为严重吗?
A严重
B不严重
C不存在D对此不了解 5.在政治方面,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较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信心。
A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乐观” B认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
C认为“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D认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E认为“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F 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G认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H认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I不清楚
6.农村基层政府机构的弊端也很严重,您有什么想法?。A张对之进行彻底的改革 B善农村税费改革 C农民以全面国民待遇 D对此不了解
7.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一些陈旧的体制性因素还在严重束缚各类人才的自由流动,已经造成了重大的社会性损失。您最关注的是什么? A劳动就业体制改革 B消费体制 C 经济体制 D政治体制
E 教育体制
8.您对失业的问题怎么看?
A严重
B不严重
C不存在D对此不了解
9.对于中央制定 16 号文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您是否关注? A 不关注
B关注
C比较关注D非常关注
10.对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并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您是否关注?
A 不关注
B关注
C比较关注 D非常关注 11.您认为环境污染严重吗? A严重
B不严重
C不存在D对此不了解 12.您对收入差距的看法是什么?
A不大
B大
C小
D差不多
第二篇: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始终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他们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他们未来的职业地位将居于社会中上层,他们的意识世界和思想动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还记得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所阐述的那几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当前大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就是社会责任感的最直接表现。温家宝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中华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大学生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关注社会时事),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少年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复兴,大学生是未来世界的生力军,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拥有着极高的创造性和理解能力,这个群体的思想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大学生有必要多关心一些时事从而培养更多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洞察力。所以我们组织了这次调查,了解和分析一下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问题所采取的关注角度和思考方式。
调查时间:2011年10月29日
调查地点:在线调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在线大学生
调查内容:
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问卷
1.您的年级是()
A大一 78%B大二 13%C大三 5%D大四 4%
2.您的性别是()
A男性 67%B女性 33%
3.您平时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国家时事()
A上网 45%B报纸 37%C手机 98%D电视 23%E广播 31%F其他
4.您喜欢浏览哪方面的内容()
A时政要闻 39%B经济发展 42%C文化娱乐 19%D其他
5.您比较关心以下哪个社会热点问题()(最多两项)
A腐败问题 32%B“三农”问题C医疗问题D房价问题 46%E就业问题 74%
6.你是否想过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
A是,并且非常认真的规划过 61%
B有过一些想法 35%
C没想过 4%
7.您是否经常关注社会问题()
A每天都关注 30%B经常关注 45%C偶尔关注 23%D不关注 2%
8.您是否了解“李刚门”事件()
A非常了解 62%B知道 29%C不知道 9%
9.“三农”问题中的三农指什么()
A不知道 72%B知道(农业农村农民)28%
10.您是否了解医保的使用程序()
A非常了解 17%B大概知道 71%C不知道 12%
11.您是否了解我国实施的第三套房贷政策()
A非常了解 8%B大概知道 90%C不知道 2%
12.您的就业方向()
A自主创业 21%
B找工作,并认为前景非常光明 52%
C先找工作试一试 24%
D没想过 3%
13.您是否了解本市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系列政策()
A非常了解 6%B大概知道 72%C不知道 22%
14.你认为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如何()
A需要全面改革 21%B需要部分改革 73%C不需要改革 2%D不知道 4%
调查结果:
1.部分大学生对“经济发展”和“政治时事”较为关注,但数量不很乐观。
2.大学生对与自身关系密切的问题(如:就业问题,房贷问题)较为关注,对于一些与自身关系不密切的社会热点(如:“三农”问题,医疗问题,腐败问题)较为冷漠。
3.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有清醒的认识,对所处的高等教育改革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调查分析:
就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经济危机的加重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大学的教育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使大学生就业成了社会上不容忽视的问题。就业难的问题表面看是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差(所谓的高分低能)、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可我认为这个问题不是改变大学的教育体制机制就能解决的,这应该是我们国家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过程的体制机制问题,想解决不容易,也不是短期就能做到的。面对这种现状,作为大学生更要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来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不能抱怨,应在提高自己适应社会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思考为什么还是有找到工作的人,当然,政府也应在此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使人才得到合理利用,缓解就业压力,我们要对国家持有希望。另外大学生对于自己不太熟悉的社会焦点问题应多加了解,对于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应有所思有所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提高自身能力为重点,利用在校时间汲取知识,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大学生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充当重要角色,此次调查,目的是给大学生一个良好的思维导向,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同时,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见识也广了许多。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学习激情。相信自己能把今后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理论知识扎实、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丰收”人才。
第三篇: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问卷
大学生始终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他们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他们未来的职业地位将居于社会中上层,他们的意识世界和思想动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这个群体的思想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大学生有必要多关心一些时事从而培养更多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洞察力。所以我们组织了这次调查,了解和分析一下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问题所采取的关注角度和思考方式。
感谢您的参与!
江苏师范大学
2014年3月
1.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您的性别是()
A男性B女性
3.您平时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国家时事()
A上网B报纸C手机D电视E广播F其他
4.您喜欢浏览哪方面的内容()
A时政要闻B经济发展C文化娱乐D其他
5.您比较关心以下哪个社会热点问题()(最多两项)
A腐败问题B“三农”问题C医疗问题D房价问题E就业问题
6.你是否想过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
A是,并且非常认真的规划过 B有过一些想法 C没想过
7.您是否经常关注社会问题()
A每天都关注B经常关注C偶尔关注D不关注
7.您是否了解“李刚门”事件()
A非常了解B知道C不知道
8.“三农”问题中的三农指什么()
A不知道B知道(农业农村农民)
9.您是否了解医保的使用程序()
A非常了解B大概知道C不知道
10.您是否了解我国实施的第三套房贷政策()
A非常了解B大概知道C不知道
11.您的就业方向()
A自主创业
B找工作,并认为前景非常光明
C先找工作试一试
D没想过
12.您是否了解本市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系列政策()A非常了解B大概知道C不知道
13.你认为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如何()
A需要全面改革B需要部分改革C不需要改革D不知道
14.你对一些时事热点有什么自己的看法?(自由发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商121陆科宇
第四篇: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始终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他们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他们的未来职业地位将居 于社会中上层,他们的意识世界和思想动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虽 然处在相对封闭状态的校园生活中,但当代大学生普遍敏锐地关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问题 以及个人在社会中成长的未来空间。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是上世纪末期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变化中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在这 种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发展动向具有怎样的特点?又给高校的 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怎样的挑战?这是近年来我们不断思索探究并力图搞清楚的问题。调查显示: 大学生清楚地意识到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巨大问题和困难,其中有些问题和 困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对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程度的排序方面,调查的结 果依次是:“腐败现象”、“失业问题”、“贫困问题”、“收入差距扩大”、“环境污染严重”。在 所有被列举的 5 个重要问题中,有 3 个与整个社会的阶层分化有关。这样的认识顺序说明,和十多年前的高校学生思维焦点相比,现在的高校学生对社会变化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他们 所聚焦的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问题概念问题,更多的是现实的社会变化问题。腐败现象在近些年来的各类民意调查结果中几乎都被列为严重问题之首。环境污染问题被高校学生提到比 较重要的位置,说明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因为对环境污染严重程度的判断,除 了对现状的认定之外,还与主观意识的强弱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也正因为这样,在回答“近10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五大制约”问题时,大学生把他 们认定的最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看成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在所列的各个选项中,重合程度很高。“腐败现象耗费大量社会成本”还是位列首位;失业问题也再次被提及;“社 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生态环境与资源状况恶化”也是如此。特别要指出的是,高校学生在 确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时提到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这里再次被提出来,他们意 识到在这方面的进展是不尽如人意的。正因为政治体制改革进展相对不快,影响到社会各个 层面的发展,它才成为突破旧框架、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对于关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事,被调查者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和政治责任感。对“中 日关系”、“连宋访问大陆”和“世界各国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等与国家民族命运紧 密相连的问题,表示“关注”和比较“关注”的分别为 79.1%、72.2%和 67%。案例:自从 9 月 7 日钓鱼岛海域发生中日撞船事件之后,记者在日本随手翻开一张报纸都能看到,上面写满了与中国有关的新闻,渲染中国的反日情绪。其中大学生十分 关注这个问题,表现也十分激烈。10 月 16 日西安大学生反日游行示威,全国各地许多大学也纷纷自发地组织了反日游行活动。其中包括 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和 郑州大学等。但是,对于其他问题则表现了较强的分化倾向。例如来自农民家庭的学生对“中央出台 一号文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表现了强烈的关注,表示“关注”和比较“关注”的为 64.8%,比 来自其他家庭的被调查者高出 24 个百分点。对于“安全生产”问题,来自农民、工人、下岗 职工等失业人员、国家和社会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和科技人员家庭的被调查者关注度较高,“关 注”和“比较关注”相加比例在 45%以上。对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并审议通过《关于加 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来自工人、农民和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家庭的被调查者关 注度较高,来自私营企业主家庭的被调查者关注度最低,相差 15 个百分点左右。对于中央 制定 16 号文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自工人、农民和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家 庭的被调查者关注度较高,来自私营企业主和一般干部与办事人员家庭的学生关注度较低,低了 13 个百分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近些年来社会各界对此投 以强烈关注,高校学生也是这样。把这个问题放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大背
景下,高校学生认为 解决的思路,首先为“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这就是很多专家一直提出的以加快农村社会发展 的步伐来推进农村的现代化的主张。这是一个“釜底抽薪”之举。另外,农村基层政府机构的 弊端也很严重,高校学生受访者中有 22.5%的人主张对之进行彻底的改革。而“完善农村税 费改革”被列在第三位,高校学生的预期与中央的有关部署合拍。主张“给农民以全面国民待 遇”的受访者有 17.8%,这主要源于高校学生对城乡社会经济体制性差别悬殊的切身认识。近些年来,大学校园的“学术腐败”现象引起广泛的关注,因为校园为社会清净之地,学 术为社会公器,腐败的侵入将毁坏科学伦理和社会文化脉络。对此,本调查收集学生的判断 倾向,结果显示,有 52.1%的学生表示校园里有严重的学术腐败,认为不严重的有 42%,只 有 6.1%的受访者认为不存在学术腐败。在政治方面,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较为坚定 的理想信念和信心。68%以上的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乐观”,“中国共产党有能 力把自身建设好”,“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关键”,“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要借鉴人 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中最后一个选项的“同意”率高达 83.9%。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同意”率更是高达 92.3%。对“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同意”率稍低,为 56.6%,但选择“不同意”的学 生并不多,为 15.7%,有 27.6%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反映了学生在这一问题上仍存在 比较多的疑问和不正确认识。从家庭背景看,来自工人和农民家庭的被调查者选择“同意” 的比例最高,均在 60%以上; 来自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和自由职业家庭的被调查者比例最低,在 45%至 40%之间,相差 15 个百分点。再看“不同意”率,来自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和自由 职业家庭的被调查者比例最高,在 22%左右;来自工人、农民和下岗职工等失业人员家庭的 被调查者的“不同意”率最低,在 10%左右。作为社会上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群,高校学生对改革的关注焦点,一定与他们对国家 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的把握有关,也与对自身的使命、职责的认识有关。本调查结果显示,在未来的近五年内,高校学生最关注的改革,首先是在劳动就业领域。这样的认识与他们对 实现小康社会面临的主要障碍(失业问题)的清醒了解有直接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十分 关注自己在学业完成以后,如何走向社会,找到符合自己特长和志愿的工作岗位。我国劳动 就业市场的雏形正在出现,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一些陈旧的体制性因素还在严重束缚各类人 才的自由流动,已经造成了重大的社会性损失。故而,受访者中有 68.7%的人表示最关注劳 动就业体制改革。在关于小康社会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制约因素的认识中,政治体 制改革进展被认为是相对滞后的。和 10 多年前的高校学生的看法相比,在这一方面,现在 的学生表现得更加沉稳。总之,调查表明,高校学生对社会的基本状况和趋势的认识是比较 理性的,与其他社会人群的认识相比更具有系统性。一些认识焦点的形成或转移,与现实社 会变化的节奏是合拍的。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具备特别力量的群体,是知识和科技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为了调查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以及其精神文明状况,本小组开展一次以“关于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为主题的调查问卷活动,面向本校学生发放50张问卷,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大学生这个社会重要群体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表现。
我们想通过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以及从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出发,审视被公开的事物的态度,来推测一个时期某个区域人群在精神文明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了解并发现部分人对待不同事件的某些不妥当的取向,引导人们修正世界观,积极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实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宣传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社会热点问题,是指社会关注度高,影响社会关系、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
目前我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有哪些呢?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有很多,比如拆迁问题、通货膨胀、反腐败等政治性问题,还有金正恩的姑父张成泽被解除职务、新加坡印度族群发生骚乱等国际问题问题,还有中国承诺在乌
克兰受到核威胁时提供相应安全保障等军事问题我们从最近发生的国际性事件中,选取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部分大学生对“经济发展”和“政治时事”较为关注,但数量不很乐观。
2.大学生对与自身关系密切的问题较为关注,对于一些与自身关系不密切的社会热点较为冷漠。
3.大学生获取社会热点的途径比较单一,关注程度也比较低。
调查分析:经济问题是当代大学生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存在许许多多经济制度,每一种经济制度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存在和运作的。它们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制约,又互相作用,统一构成社会经济制度体系。所有制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总和又构成经济制度。而大学生之所以会关注经济问题,是因为大学生们即将面临就业问题。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我们更添了一层霜。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面对这种就业压力极大的现状,作为大学生更要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来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不能抱怨,应在提高自己适应社会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思考为什么还是有找到工作的人,当然,政府也应在此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使人才得到合理利用,缓解就业压力,我们要对国家持有希望。另外大学生对于自己不太熟悉的社会
焦点问题应多加了解,对于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应有所思有所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提高自身能力为重点,利用在校时间汲取知识,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大学生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充当重要角色,此次调查,目的是给大学生一个良好的思维导向,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同时,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见识也广了许多。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学习激情。相信自己能把今后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理论知识扎实、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丰收”人才。
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致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约定俗成的关系。社会总是时刻在变化发展的,个人在社会中会随之相应变化,对社会的认识绝不能一成不变,要在变化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把握。关注社会问题,有利于提高个人对社会现状的了解程度,有利于跟上时代的步伐,有利于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所以,关注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对于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把热点问题中反映出来的,与精神文明道德建设有关的论点,和正确的世界观结合到一起,客观全面地看待它们,社会才会稳定,才会和谐。
如果不能注意到这些,自己的认识就有可能会产生错位,或者自恃清高,妄自尊大,或者把个人前途看得过于
灰暗,丧失进取的信心与动力。不仅在个人发展方面有所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具备特别力量的群体,是知识和科技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在大学生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因此,大学生必须加强对社会的关注,端正审视问题的态度,才能完成肩负的创建美好家园的使命。而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直接决定了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在精神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无论是消费者权益受损与否还是商家自身权益的保障,无论是个人行为的扭曲还是虚拟出的丑态,无论是自私自利还是大难临头独自飞,无论是全意为民只他人能及还是谁人都可争此殊荣,我们都不能妄下定论,只有经过多方位思考,全面地总结,才可能看清它们的实质。我们应该积极地与精神文明建设接轨,做一个高尚的人,为中国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迈进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