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及答案
2018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及答案
寒假是一个漫长的假期,在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在抓紧时间学习,精品编辑整理了2018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及答案,相信你看过以后会有很大的收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沾水的毛巾覆盖
B.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饱和氨水
C.硅酸钠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D.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2.用下列实验分离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图Ⅰ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Ⅱ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用图Ⅲ所示装置分离NaCl和Na2SO4的混合溶液
D.用图Ⅳ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3.将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的Cl﹣完全沉淀,则需同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
A.1:2:3 B.3:2:1 C.1:1:1 D.6:3:2
4.已知还原性 I﹣Br﹣,在只含有I﹣、Fe2+、Br﹣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关于所得溶液离子成分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Br2、I2和水的反应)()
A.I﹣、Fe3+、Cl﹣ B.Fe2+、Cl﹣、Br C.Fe2+、Fe3+、Cl﹣ D.Fe2+、I﹣、Cl﹣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氯化氢与氨气相遇,有大量的白雾生成
B.用铂丝蘸取硫酸钠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
C.氯化亚铁溶液与无色的KSCN溶液混合,溶液呈红色
D.SO2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再加热,红色不再出现
6.下列反应所得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的是()
A.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 B.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
C.稀HNO3中加入少量铜片 D.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7.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 ④Al ⑤Na2CO3.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全部
二.填空题(共3小题)
8.实验室需要0.1mol/L NaOH溶液450mL和0.5mol/L硫酸溶液48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需要的是 _________(填字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___(填仪器名称).(2)下列操作中,是容量瓶所具备的功能有 _________.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配制任意浓度和体积的标准溶液
D.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 _________ 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 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O.1mol/L.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需要如何操作: _________.(4)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_________ ml.如果实验室有10mL,15mL,20mL量筒,应选用 _________ mL的量筒最好.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5)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_________.A.用滤纸称量NaOH
B.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线 D.整个配制过程中,容量瓶不振荡.9.下列框图涉及到的物质所含元素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
余均均为1~18号元素.已知:A、F为无色气体单质,B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为黑色氧化物,E为红色金属单质(部分反应的产物未列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2)E与G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3)J、K是同种金属的不同氯化物,K为白色沉淀.写出SO2还原J生成K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10.利用图进行浓硫酸与铜反应,并验证二氧化硫的性 质.实验操作如下:连接仪器和安放药品,用酒精灯加热1分钟后撤去酒精灯,将铜丝伸入液面以下,一段时间后拉起铜丝.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反应后的试管充分静置,观察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出现,中间层是浅黄色液体(浓硫酸),上层是蓝色溶液.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上述现象中体现了浓硫酸的性质有 _________(填序号)
①酸性 ②强氧化性 ③吸水性 ④脱水性
(2)直玻璃管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次实验中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观察到浑浊,你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请设计实验证明它._________.(4)某学生发现,常温下将铜片长时间放入浓硫酸的试管中并密封,最终生成黑色物质(Cu2S)和蓝色溶液,无气体生成,写出此条件下铜片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C 2.D 3.A 4.B 5.B 6.B 7.A
二.8.(1)BDE;烧杯和玻璃棒;(2)A;
(3)A;2.0;大于;重新配置;
(4)13.6;15;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5)AC.9.(1)3CuO+2NH3 3Cu+N2+3H2O;
(2)3Cu+8H++2NO3﹣=3Cu2++2NO
(3)2Cu2++2Cl﹣+SO2+2H2O=2CuCl+4H++SO42﹣.10.(1)CuSO4;①②③;
(2)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红色滤纸变为白色;紫红色滤纸变为白色;
(3)SO2易溶于水,大量SO2与Ca(OH)2生成易溶于水的Ca(HSO3)2而不产生CaSO3浑浊;取小烧杯中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猜想合理;
(4)5Cu+4H2SO4(浓)=Cu2S+3CuSO4+4H2O.2018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及答案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一化学寒假作业栏目!
第二篇:高一化学寒假作业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 原高一八班 林嘉敏
课题二: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分散系?说明各分散系的特点。(800字调查分析报告)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散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或分散质),而连续介质称为分散介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分散系。例如盐水、糖水、果汁、酒、酱油等。其实,分散系又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种类,因此它们有了各自的名称。按照各自不同的特点,分为了溶液、胶体、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体系的某些性质常随分散相粒子的大小而改变,因此,按分散相质点的大小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三类:低分子(或离子)分散系(其分散质粒子的线形大小在1nm以下);胶体分散系(其分散质粒子的线形大小在1-100nm之间);粗分子分散系(其分散质粒子的线形大小在100nm以上)。三者之间无明显的界限。
溶液的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它的分散质的直径小于1nm,能够透过半透膜,只要特征是澄清,透明,均一稳定,无丁达尔现象。如氯化钠溶液,溴水等。
胶体的分散质是胶粒(分子集体或单个高分子),它的分散质的直径介于1nm与100nm间,不能透过半透膜。主要特征是均一,较稳定,有丁达尔现象,常透明。如肥皂水,淀粉溶液,氢氧化铁胶体等。
悬浊液的分散质是固体颗粒,而乳浊液的分散质是小液滴。它们的分散质直径都大于100nm,不能够透过滤纸。主要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能透光的浊液,有丁达尔现象。如生活中的水泥,乳剂水溶液等。
主要解释胶体。胶体有四个性质。
(一)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生散射,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
(二)布朗运动:可以通过超显微镜观察到胶体粒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胶体粒子中有一部分通常情况下是带电荷的,因为物体由一大块分散为无数胶体粒子后,表面积急剧增大,所以胶体的微粒有很大的表面积,所以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一般情况下,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易于吸附正电荷而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易于吸附负电荷而带负电。当这些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的时候,就会出现电泳现象,即胶体粒子向两极移动,使分散系发生颜色变化。
(四)凝聚作用:带电的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加电解质(多数为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以及加热的方法使其凝聚,其原理是破坏胶体粒子之间的稳定关系,前两种方法利用带电胶体粒子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是由胶体粒子之间因为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所维持的,将这些电荷打乱,使其不再能维持这种稳定,从而使胶体凝聚。不带电的胶体粒子通常只有加热的方法。胶体凝聚一般生成沉淀,但有一些胶体微粒和分散剂凝聚在一起名称为不流动的冻状物,这是便称作凝胶,常见的凝胶有硅胶和豆腐。
正因为胶体有着如此特别的性质,它才得以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与色彩。
生活中的分散系无处不在,正如我们身边的大气,它也是分散系的一种。各种稀有气体以及微小的尘土,构成了大气,有这个分散系的存在,生命才得以生存。分散系对人类的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第三篇:2018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答案解析
2018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答案解析
2018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答案解析
【】高中生各科考试,各位考生都在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把自己调整到最佳作战状态。在这里查字典化学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2018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答案解析,希望能够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三、推断题
19.(每空2分,共14分)(1)碳碳双键(2分)CH3CHO(2分)
(2)CH3CH2OH + CH3COOH CH3COOCH2CH3 +H2O(2分)酯化反应(2分)
(3)-CH2-CH2-(2分)
(4)CH2 = CH2 + HCl CH3CH2Cl(2分)
氯乙烷的沸点低,易挥发,挥发时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2分)
四、实验题
20.(14分)(1)防止烧瓶中液体暴沸(2分)
(2)先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慢慢将浓硫酸加入烧瓶,边加边振荡(2分)
(3)否(1分)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完全(2分)
(4)饱和Na2CO3溶液 浓硫酸 分液 蒸馏 蒸馏(每空1分)
(5)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水(2分)
五、计算题
23.(每小题2分,共6分)(1)C4H10(2)B:CH4 C:CH2==CHCH3或B:C2H6 C:CH2==CH2
(3)CH2==CHCH3
查字典化学网高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2018年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答案解析
第四篇:高一化学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必修一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1—5 A.B.B.A.B
6—10 C.C.A.A.A
二、11.M/NA g 12.3mol
1.5mol 15NA
三、13.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酒精灯、蒸发皿、三脚架
溶解→加过量Ba(OH)2→过滤→加过量NaCO3→过滤→加HCl调节pH=7 →蒸发结晶
四、14.(1)0.005L
(2)5mL
必修一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1—5 BC.B.BD.D.A
6—10 AC.C.AD.B.CD
二、11.(1)D(2)C(3)D(4)Ag2O>H2O2>K2CrO4 --12.A组Cu2+ H+ Cl
NO3
--B组Na+ K+ OH
CO3
三、13.(1)AgCl,Cu(OH)2,BaSO4 -(2)Ag+ +
Cl
= AgCl↓
-Cu2+ + 2OH
= Cu(OH)2↓
四、14.(1)29.2g,18.25g
(2)5.6 L
必修一第三章参考答案
1、D
2、D
3、B
4、C
5、B
6、C
7、A
8、D
9、D
10、C
11、BD
12、BC
13、A
14、B
15、B
16、C 17.(13分)(1)(1分)Fe2O3(2)步骤及化学方程式(5分)
② 将红砖粉末放入烧杯,加入适量稀盐酸,搅拌: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③ 将混合液倒入过滤器过滤④ 在滤液中滴入KSCN溶液: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 分析及结论(4分),若溶液呈血红色,证明红砖含有Fe2O3,若溶液不呈血红色,说明红砖 不含Fe2O3。
(3)(3分)应禁止使用。因为会消耗大量的国土资源 18.(6分)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 H2O ===4NaOH+O2↑ 补充适量的水蒸气。
19.(8分)NaHCO3 Na2CO3 NaOH Na2O2 20、(4分)。不能,(1分)提示:从多角度考虑
(一)钠、钾与水反应;
(二)过氧化物与水、CO2反应。(3分)
21.(12分,每空2分)△(1)3Fe+4H2O(g)═ Fe3O4+4H2(2分)
(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分)(3)干燥反应产生的气体(2分)(4)H2(2分);验纯(2分);防止点燃时,氢气因含有氧气而爆炸(2分)22.(9分)n(NaHCO3)=0.1mol,(5分)n(Na2CO3·10H2O)=0.01mol(4分)
必修一第四章参考答案
1D、2AD、3C、4D、5A、6B、7D、8A、9D、10D、11C、12D、13AC、14D、15BC、16BD、17D
18、(1)SO4、CO3(2)SO3、SO4、CO3(3)Ag+(4)SO4(5)Cl、SO4 2-2-2-2-2-2--
219、(1)CaO+SO2== CaSO
3CaSO3+O2= CaSO4(2)NO
2NO(3)方程式略 20、(1)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2)方程式略
21、(1)SO2+Na2O2=Na2SO
42SO3+2Na2O2=2Na2SO4+O2(2)1(3)最高
22、(1)Al2O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
4(2)Fe2O3
Fe2O3+6H+=2Fe3++3H2O
必修二第一章参考答案
1-5CDBA 6-10 BBBAD 11-15DACBB 16-18 ADD 19:(1)第二周期VA族
(2)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3)Cl2+H2O=HCl+HClO
Cl2+H2O2=2HCl+O
220(1)第三周期VIIA族
(2)Al(OH)3+NaOH= NaAlO2+2H2O。(3)共价
离子
21:(1)Si;Br;生产光导纤维(制坩埚、玻璃、陶瓷等)。
(2)K;F;
(3)Al;2Al(OH)3+6H+ = 2Al3++6H2O;Al(OH)3+OH-= AlO2-+2H2O。
22:(1)O H2SiO3 安徽省寒假作业及答案——语文试题 隆中对•同步训练 1.给加粗的字注音。 (1)躬耕陇亩() (2)汉室倾颓()(3)不知存恤() (4)遂用猖獗()(5)挟天子() (6)帝室之胄()(7)枉驾顾之() (8)南抚夷越()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莫之许也() (2)先主器之()(3)此人可就见() (4)宜枉驾顾之()(5)凡三往() (6)欲信大义于天下()(7)不可胜数() (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3.翻译下列句子。(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4.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为什么要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9.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除了“隆中对”,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1.本文第一句揭示哪些关于孟尝君的传统观念?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什么?你同意这些论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许多人认为本文虽仅四句话,却起承转合俱备,一气贯注。所谓“转”就是转换论证角度。想一想,哪一句是“转”,是转从什么角度来论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3.在作者王安石的心目中,“士”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lǒng(2)tuì(3)xù(4)jué(5)xié(6)zhîu(7)wǎng(8)yí 2.(1)承认、同意(2)器重、重视(3)接近、趋向(4)拜访(5)总共(6)通“伸”,伸张(7)尽(8)亲自 3.(1)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2)这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筹划得当。(3)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4)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5)百姓们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6)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4.“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求贤若渴。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5.不行。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6.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7.从政权、地位、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8.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给了刘备。9.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10.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11.第一句共揭示了三点: 一、孟尝君能得士; 二、士以故归之; 三、孟尝君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可以言得士”。可发表自己的见解。12.“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一句是“转”。这一句是“转”而从真正得士的角度来论证的13.“士”是有本事治国的人,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和谋略,要有雄才大略。沁园春 雪•同步训练 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分外妖娆()惟余莽莽()稍逊风骚()成吉思汗()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zhuāng素裹()顿失tāotāo()江山多jiāo()一代天jiāo()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顿失滔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默写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诗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认为文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谁?请你谈谈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 6.选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望”和“惜”领起的诗句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再抄录毛泽东的诗词各一首,并能背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2.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 16.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17.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ráo mǎng xùn hán 2.装 滔滔 娇 骄 3.(1)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2)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特别艳丽多姿。(3)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5.现在的无产阶级。因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克服了任何阶级及其政党的局限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奋斗目标。它既有武功又有文治,无产阶级不仅要掌握中国的命运,并且必将掌握全人类的命运,成为整个未来世界的主人。 6.赞美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批判了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抒发了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7.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评古论今,赞颂无产阶级。8.“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在结构上,总领起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作好铺垫。9.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10.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1.示例:《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旧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胜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2.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13.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 地点 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14.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15.看山 江 天 水 16.承上启下的过渡 17.“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8.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能答出大意即可)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黑的字注音: 沁园春() 莽莽() 红装素裹() 折腰()略输() 稍逊() 成吉思汗() 今朝()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 zhuāng 素裹() 顿失 tāo tāo()江山多 jiāo() 一代天 jiāo()3.给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惟余莽莽() A.只有我 B.只剩 C.只有(2)惟余莽莽() A.景色迷茫 B.草木茂盛 C.无边无际(3)顿失滔滔() A.立刻 B.停顿 C.安顿(4)须晴日() A.必须 B.须要 C.等到(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A.弯腰 B.折服 C.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6)稍逊风骚() A.文学才华 B.妇女举止轻佻 C.指“国风”《离骚》 4.填空: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 (2)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6.《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 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8.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 10.“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11.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12.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其中一个简述你对他的看法。 (二)课外阅读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1930年2月 13.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 14.这首词与《沁园春•雪》都描写了雪景,都有_________的气势,_________的风格。 15.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首词上阕_________,下阕_________,而《沁园春•雪》上阕写景下阕议论。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景,《沁园春•雪》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在气势上比《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略胜一筹。 16.这首词描写_________的一个场景,表现_________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沁园春•雪》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______________,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17.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字)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四、写作训练 18.请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这幅北国雪景图。字数不限。 参考答案 1.qìn mǎnɡ ɡuǒ zhé shū xùn hán zhāo2.装 滔滔 娇 骄 3.(1)B 点拨:根据语境,“余”在词中应理解为“剩下,剩余”。(2)C (3)A (4)C(5)C (6)A 点拨:“风骚”的本义是国风、《离骚》,本文章中特指文学才华。4.(1)毛泽东 词牌名 题目(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5.(1)对偶、夸张 (2)比喻、拟人 6.D 7.D 8.C9.《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文学才华 10.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11.D 12.嬴政 刘彻 李世民 赵匡胤简述看法(略)13.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14.雄壮、豪放15.写景、叙事、南国雪16.行军、工农红军、祖国山河的壮丽、豪情壮志17.徽剧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最后演变成京剧。或京剧是在徽剧融合汉调、秦腔、昆曲之后,逐渐演变而成的18.略。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教学重难点: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学法指导:朗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放录音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学习之前,问一问学生,了解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 二、检查预习,学生齐读课文 三、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 四、学生讨论回答: 亮、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先主(刘备)、董卓、曹操、袁绍、孙权、高祖、刘邦、刘表、刘璋、张鲁、关羽、张飞 五、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探讨这个问题,记得提供原文根据 诸葛亮:隐居隆中,种田人(“亮躬耕陇亩”) 管仲、乐毅:春秋战国有名的将相,辅佐国君成霸业,诸葛亮自比二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是诸葛亮的朋友(“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先主(刘备):是帝室的后代,其父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以光复汉室为由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请在原文中找答案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撅,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董卓:杀死东汉少帝刘辩,独掌大权,导致天下大乱(“自董卓以来„„不可胜数) 曹操:开始没有名声,兵力也弱,现在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号令诸侯(“曹操比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 袁绍:汉末冀州牧,几十万军队与几万人作战,大败(老师补充官渡之战)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刘表:荆州牧 刘漳:益州牧,昏庸懦弱(“刘璋暗弱”) 张鲁:占据汉中,在益州的北面,国富民强却不知爱惜(“张鲁在北,„„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关羽、张飞:师补充:是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等不悦„„羽、飞乃止”) 六、人物的身份、地位现在都清楚了,问问学生,对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来说,哪些人特别重要?(曹操和孙权、刘表、刘漳、张鲁) 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人物,自己查阅相关历史书籍,了解当时的背景找出文中的地名,画一张地形草图,能体现大致方位即可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所找的地名,根据课文,分析当时情形(这部分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需要老师的引导)博陵、颖、新野、江东、荆州、南海、吴公、巴蜀、益州 1.亚.博陵、颖川:分别是崔州平徐庶的家乡提一下即可,古人常将家乡级在人名前面 2.新野:刘备屯兵之所为什么刘备会屯兵这里?他怎么会见到诸葛亮?用文中话回答,并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第二、三段)3.江东:孙权占据的地方 4.荆州:北面靠着汉水、沔水;东面与吴会相连,西面与巴郡蜀郡相通,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北据汉、沔„„此用武之国) 5.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 二、出示三国形势图,(虽此时还没有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可以帮助学生有大致的方位概念) 三、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将上节课的人物与本节课的地名结合起来,参照地图,分析形势,当一回军事指挥家,为处在困境中的刘备出一条妙计 曹操 北方(兵力雄厚,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 据江东,已经三世,国显民附 可以为援 刘表 据荆州用武之国,不能守 刘璋 据益州险塞,暗弱 可攻荆益 张鲁 在益州北面,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有利条件 刘备 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思贤如渴 四、参照课文,将你的计策与诸葛亮的对照一下,看看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 五、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 可援不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 刘漳:据益州险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第三课时 一、再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通过一番精彩的对话,我们初步了 解了诸葛亮,你如何评价他?与同学交流 一下 三、完成课后练习一、三 四、发《三国演义》第37、38回的资料,做比较阅读课下写小短文,探讨一下史学家 和文学家笔下的诸葛亮有什么不同? 五、建议:学完《出师表》一文,可与本 文结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再次解读历史人 物诸葛亮 与本文相关资料: 1.诗词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2.诸葛武侯祠对联: 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 青山绕郭宜龙卧 翠柏参天有鹤来 有庐堪千古 读策定三分 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 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 梁父吟成高土志 出师表见老臣心 3.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 5.补充:官渡之战八月,袁绍大军推进至官渡,双方攻守激战,对峙数月,十月,袁绍谋士许攸愤然降曹,献计偷袭袁军屯粮地鸟巢(今河南原阳东北)曹操当即亲率步骑连夜奔袭乌巢,尽焚袁军粮秣(参见乌巢之战)袁军乌巢大败,军心震恐,部将张、高览阵前降曹,瞬时全线崩溃曹操趁热反攻,大获全胜,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率余部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此战,曹操展出奇兵,顽强坚持正面固守,创造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诸葛亮。 他答了些什么?试概括他答话的要点: (1)分析对手的形势及应对的策略:曹操拥百万之众(军事上),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上)——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天险),已历三世(历史),国险而民附(民心),贤能为之用(人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2)分析有利的地势及利用的策略:荆州用武之国,益州天府之土。——跨有荆益,保其岩阻。(3)分析刘备的优势:帝室之胄,信义著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4)确定霸业兴汉的策略:(A)做好准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B)等待时机:天下有变。(C)起兵出伐: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他为什么要这样答? 这样答的目的:其实是在分析天下大势的基础上为刘备做了一系列精心的谋划。同时也希望他能做到:(1)看清对手——曹操抢占天时,孙权坐拥地势,因此应把握好“人和”,即“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联吴抗曹)(2)在人和的基础上也要占有地利:跨有荆益,保其岩阻。(3)看清自己:“将军既帝室„„”因为看清自己才能增强自信,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4)相时而动,准确用兵:天下有变„„ (四)从诸葛亮的“对”中,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富有智慧,头脑清醒,目光长远。是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有注重实际的政治才能的政治家。 (五)有对他的描写。示例:A 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自比管仲,乐毅。——胸怀大志,有自信有抱负。 B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次突出他的才智非凡。C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暗示诸葛亮有着与众不同的才能。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见解高明,令人折服。 E 关张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治国之栋梁。 (六)刘备是一个有雄心、有抱负、有号召力、有威望、能虚心求贤、礼贤下士的人。示例:A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B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C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君谓计将安出?” 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E 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隆中对》学案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明确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3.能够结合课文及历史典籍对诸葛亮作出恰当的评价 4.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以及锐利深刻的战略眼光。 一、资料链接 1.作者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作者陈寿(233—297)字承祚,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2.时代背景简介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摇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三国志》就是记载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在当时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中,刘备处于劣势。因此,他十分希望有能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本文叙写的就是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二、初读文章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陇亩()倾颓()猖獗()存恤()夷越() 三、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躬()耕陇亩 好()为《梁父吟》 时人莫之许()也 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此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也 凡()三往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 遂用猖獗() 然志犹未已() 挟()天子而令诸侯 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利()尽()南海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内修()政理 箪食壶浆()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 ”,解释:。 自董卓已来,通“ ”。 3.翻译下列句子。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操遂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此殆天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如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四、深入探究 1.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3.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4.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5.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6.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7.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8.这番对策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才能? 9.在诸葛亮眼中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五、积累迁移 1.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 2.熟读课文。 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二、1.陇亩(lǒng)倾颓(tuí)猖獗(chāngjué)存恤(xù)夷越(yí) 三、1.躬,亲自。好,喜欢。 许,承认。谓,认为。屯,驻军防守。 器,器重、重视。就见,到那里拜访。就,接近,趋向。屈致,委屈(他)召他来。 致,招致,引来。凡,总共。屏人,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倾颓,崩溃、衰败。 猖獗,这里是失败的意思。已,停止,罢休。 挟,挟持,控制。争锋,争强,争胜。图,谋取。利,物资。尽,全部取得。殆,大概。成,成就,创建。 兴旺富裕。诚信仁义。 显明。 修,治理。“箪”和“壶”是形容词作状语,表工具。箪,用箪。壶,用水壶。 2. 信,通“伸”,伸张。 已,通“以”。 3.诸葛亲自耕种田地,喜欢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提并论,当时的人不同意这种说法。 这个人可以去拜见他,不可以委屈他召他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生就去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我没有正确估价自己的德行和能力,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我的智谋有限,所以一再失败,直到现在。 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谋划。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直到南海的物资都可以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个战略要地。 这大概是上天给您提供的机会,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 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 如果能占据荆、益二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边的各少数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内部革新政治。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天子来命令诸侯各国,(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 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你呢? 四、1.课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第二部分(第2段):徐庶推荐诸葛亮。第三部分(第3、4、5段):刘备往见,诸葛亮详陈对策。第四部分(第6段):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2. “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3.“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4.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5.从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 6.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 7.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8.表现了诸葛亮天才的预见能力“未出茅庐而已知天下三分”肯定了诸葛亮在推动汉末的纷乱局势向三国分力的方向发展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诸葛亮: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和审时度势的非凡能力。 9.是一个讲信用,重义气,重视人才,礼贤下士的名君。 五、1.例 草船借剑 空城计第五篇:安徽省寒假作业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