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化学第一节课《绪言》中有三个演示实验,有颜色改变、沉淀生成、发热发光等鲜明的现象,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加上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第一次测验成绩都很好,所以同学们刚开始学习化学时,都非常的开心、兴趣很浓。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加深,部分同学的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所以我们还要注意保持住浓厚的学习兴趣,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2、专心听讲
课堂专心听讲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因为在课堂上,老师都会反复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还可能会补充书上没有的知识点。
当然我们不是消极被动地听,而是主观上积极努力地听。比如我们在听课时可对所学内容提出质疑,下课后再征求老师的意见,以便形成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老师在讲新课前,一般都用五分钟来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或者把今天要讲的材料引个头,概述讲课的目的,或者预习、概叙要阐述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很快地记下教师在最初五分钟里所讲的主要内容,那么,它将是最有价值的笔记的一部分,或许会提高整堂课的听课效率。而一堂课的最后五分钟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大部分教师会在这段时间总结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这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与老师一起复习,对笔记进行补缺补漏。
3、重视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人们研究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化学实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初三一学年中共有82个演示实验和10个分组实验。这些实验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帮助我们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等能力,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看老师演示实验或者我们动手做实验时,我们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包括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现象,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观察中还要积极地思考,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如实填写实验报告。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4、灵活记忆
初中化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易学难记,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同学们普遍反映化学课“学得会,记不住”。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在学习中改进记忆方法,加强记忆方面的训练,提高记忆效果。学习化学是需要适当的记忆的,元素符号是需要记忆的,但不等于死记硬背,需要记忆的元素符号有20多个,可以分散记忆,先记几个常见的如:氢H,氧O,碳C,氯Cl,钠Na,镁Mg,铝Al,氦He,氖Ne,硫S,其余的以后学到了再背。化合价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基础,必须掌握。开始学习化合价时对最常用的元素化合价可以用“卡通人”的形式或顺口溜的形式背,如: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铜、钡、锌,铁,铝三价氯负一,氧、硫负二要记清。但是,光是死背是不行的,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应用,在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更牢、才能灵活运用。书写化学式时,应该依据化合价,以及数学规律来书写。在学习“水的电解”实验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对于这个实验现象同学们总是混淆,我们就用谐音“父亲”来记忆“负氢”。在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来记忆实验的操作顺序。此外还可用图表记忆、对比记忆、数字记忆、规律记忆、浓缩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趣味化,这样就能记得清,记得牢。
5、联系生活
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及时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二氧化碳时,我们可上网查询有关“温室效应”的有关知识,学习酸的通性、pH值时,我们可以完成一些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学会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用硫磺漂白银耳,用工业酒精兑制假酒,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6、加强计算
初中化学计算题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中考中化学计算只占百分之十,但是属于得
分率较低的部分。初中化学计算包括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由于计算题的综合度比较大,在解题时或概念不清,或不能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或式量算错,或比例式列错,或在进行溶液计算时,公式记错以及数学计算本身的问题,在不同的步骤与阶段,发生不同的差错,因而使计算题得分率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做到仔细审题,透彻理解概念,找准关系,格式规范,强化计算,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对于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订正,要真正搞懂。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步骤清晰,过程简捷,答案准确。解题的一般步骤为:一设(设未知数);二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中相关关系);三找(找出关系量);四列(列出算式);五求(求解结果);六答(回答解中问题);七验(验算解法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
7、学会归纳
在学习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使知识系统化。例如,在学习《绪言》部分(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化学)后,可整理一下常见的物理变化有哪些,常见的化学变化有哪些,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局限于课文中)。在学习化学式前可把前面学习过的化学符号整理一下,以利于学习化学式的书写。在学习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后,可整理一下,原子有那些微粒构成,各有什么特性。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由于初中化学共介绍了五种混合物、四种单质、十六种化合物,同学会感到量多面广,难以掌握。我们在学习时要把这些分散杂乱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要会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要通过知识的反复运用,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如何学好初三化学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
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
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第二篇: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
刘顺英
陈亮
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与实际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教师能有正确的引导,学生能持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1、激发学习兴趣,走进化学世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化学第一节课老师在讲解时要下一番功夫,这一节课是同学们第一次从物质的角度重新来审视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让学生认识到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很普通司空见惯的物质和现代科技的发展都与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绪言中有三个演示实验,有颜色改变、沉淀生成、发热发光等鲜明的现象,让学生感到化学即实用又兴趣,加上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第一次测验成绩都很好,所以同学们刚开始学习化学时,都非常的开心、兴趣很浓。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加深,部分同学的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所以我们还要注意保持住浓厚的学习兴趣,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2、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专心听讲
课堂专心听讲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但是在课堂上,老师都会反复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思想走神。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老师就得自己想办法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们在讲课时主要以学生为主尽量让学生找出问题并解答,以便形成自己的观点,有问题可以共同解决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或者在讲课前准备一段跟所学知识有关的资料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可以缓解压力提高整堂课的效率。整堂课尽量使学生轻松快乐,也不要讲一节课留一点时间给学生。
3、重视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且考试多数以实验为主。因此我们要重视实验这样不仅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我们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等能力,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做实验时,我们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包括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现象,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观察中还要积极地思考,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如实填写实验报告。
4、对所学知识灵活记忆,加强理解
初中化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易学难记,而且很难理解。针对这种状况我采用自己的方法加深记忆,比如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记忆用一句话“洋(氧)鬼(硅)子扛着铝铁锅”,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记忆用“嫁(K)给(Ca)那(Na)美(Mg)女(Al)细(Zn)铁(Fe)丝(Sn)千(Pb)斤(H)铜(Cu)汞(Hg)银(Ag)百(Pt)斤(Au)。对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采用了“世界上有男人必须有女人”的方法进而引申到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结合。对化合价也采用了口诀记忆,如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铜1,2,铁2,3,等。记忆的过程中加上举例有助于学生消化知识。
5、联系生活
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及时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二氧化碳时,我们可上网查询有关“温室效应”的有关知识,学习酸的通性、pH值时,我们可以完成一些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再如,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学习可以从自身出发,对自己的身体做以了解,从而知道我们应该摄取那些营养元素。学习化肥更好办,根据学生对家中植物的所见所闻掌握植物所缺肥料。
6、加强计算
初中化学计算题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中考中化学计算只占百分之十,但是属于得分率较低的部分。初中化学计算包括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由于计算题的综合度比较大,在解题时或概念不清,或不能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或式量算错,或比例式列错,或在进行溶液计算时,公式记错以及数学计算本身的问题,在不同的步骤与阶段,发生不同的差错,因而使计算题得分率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做到仔细审题,透彻理解概念,找准关系,格式规范,强化计算,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对于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订正,要真正搞懂。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步骤清晰,过程简捷,答案准确。解题的一般步骤为:一设(设未知数);二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中相关关系);三找(找出关系量);四列(列出算式);五求(求解结果);六答(回答解中问题);七验(验算解法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
7、学会归纳
在学习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使知识系统化。例如,在学习
《绪言》部分(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化学)后,可整理一下常见的物理变化有哪些,常见的化学变化有哪些,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局限于课文中)。在学习化学式前可把前面学习过的化学符号整理一下,以利于学习化学式的书写。在学习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后,可整理一下,原子有那些微粒构成,各有什么特性。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由于初中化学共介绍了五种混合物、四种单质、十六种化合物,同学会感到量多面广,难以掌握。我们在学习时要把这些分散杂乱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要会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要通过知识的反复运用,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如何学好初三化学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
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第三篇: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三化学学习内容是先易后难,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加深,部分同学的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对学习意志不强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逐渐丧失对化学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持住浓厚的学习兴趣,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2、专心听讲
课堂专心听讲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因为在课堂上,老师都会反复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还可能会补充书上没有的知识点。
当然我们不是消极被动地听,而是主观上积极努力地听。一般来说,老师在讲新课前,一般都用五分钟来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或者把今天要讲的材料引个头,概述讲课的目的,或者预习、概叙要阐述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很快地记下教师在最初五分钟里所讲的主要内容,那么,它将是最有价值的笔记的一部分,或许会提高整堂课的听课效率。而一堂课的最后五分钟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大部分教师会在这段时间总结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这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与老师一起复习,对笔记进行补缺补漏。
3、重视实验(注意: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用准确精准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人们研究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化学实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帮助我们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等能力,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在看老师演示实验或者我们动手做实验时,我们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包括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现象,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观察中还要积极地思考,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如实填写实验报告。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4、灵活记忆(多用口诀记忆、谐音记忆、联想记忆、理解记忆„)
初中化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易学难记,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同学们普遍反映化学课“学得会,记不住”。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在学习中改进记忆方法,加强记忆方面的训练,提高记忆效果。学习化学是需要适当的记忆的,元素符号是需要记忆的,但不等于死记硬背,需要记忆的元素符号只有20多个,前20号元素是必须记住的(可5个一组进行记忆,降低记忆的难度)。还有一些经常用到的元素符号也是需要记住的,虽然考试的时候会直接给出试卷中需要用到的元素符号,但是记住了,就可以省去翻阅的时间。化合价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基础,必须掌握。开始学习化合价时老师都会给出常见元素化合价的口诀,所以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必要时记笔记,以便复习。但是,光是死背是不行的,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应用,在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更牢、才能灵活运用。书写化学式时,应该依据化合价,以及数学规律来书写。在学习“水的电解”实验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对于这个实验现象同学们总是混淆,我们就用谐音“父亲”来记忆“负氢”。在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来记忆实验的操作顺序。此外还可用图表记忆、对比记忆、数字记忆、规律记忆、浓缩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趣味化,这样就能记得清,记得牢。
5、联系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要有一双发现化学的眼睛)
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及时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二氧化碳时,我们可上网查询有关“温室效应”的有关知识;学习酸的通性、pH值时,我们可以完成一些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学会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用硫磺漂白银耳,用工业酒精兑制假酒,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6、加强计算
初中化学计算题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中考中化学计算只占百分之十,但是属于得分率较低的部分。初中化学计算包括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由于计算题的综合度比较大,在解题时或概念不清,或不能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或式量算错,或比例式列错,或在进行溶液计算时,公式记错以及数学计算本身的问题,在不同的步骤与阶段,发生不同的差错,因而使计算题得分率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做到仔细审题,透彻理解概念,找准关系,格式规范,强化计算,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对于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订正,要真正搞懂。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步骤清晰,过程简捷,答案准确。解题的一般步骤为:一设(设未知数);二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中相关关系);三找(找出关系量);四列(列出算式);五求(求解结果);六答(回答解中问题);七验(验算解法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
7、学会归纳
在学习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使知识系统化。例如,在学习《绪言》部分(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化学)后,可整理一下常见的物理变化有哪些,常见的化学变化有哪些,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不局限于课文中)。在学习化学式前可把前面学习过的化学符号整理一下,以利于学习化学式的书写。在学习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后,可整理一下,原子有那些微粒构成,各有什么特性。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由于初中化学共介绍了五种混合物、四种单质、十六种化合物,同学会感到量多面广,难以掌握。我们在学习时要把这些分散杂乱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要会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要通过知识的反复运用,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一)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
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二)总结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二、三”
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即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即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三)总结实验中操作中固定的原理
1、长短要分清(1)洗气时用双导管的洗气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即“长进短出”;而使用双导管的洗气瓶测量气体的体积时,应该“短进长出”(2)使用长颈漏斗要通过橡皮塞,插入液面下;使用分液漏斗时要插进橡皮塞下短一些,不必插入液面内。
2、大小要分清(1)称重时,先估计出质量,放砝码顺序是先放大的,后放小的,再调游码。(2)装入干燥管内的药品,颗粒不可太小,太小时气流不畅,太大时干燥效果不好。(3)固体药品(粉末或块状)应保存在广口(大口)试剂瓶中,液体试剂应放在细口(小口)试剂瓶中。
3、上下要分清(1)滴定管零刻度在上面,量筒小刻度在下边。(2)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应打开旋塞从下边放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3)收集气体有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4、左右要分清(1)使用托盘天平左边放药品,右边放砝码,称为:“左物右码”。游码刻度从左到右,读数时读游码左边的刻度。(2)调天平零点时,左边轻时平衡螺母应向左移动;右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3)制取气体,制取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气流方向从左至右。(4)将试管由长到短,从左到右放置在试管架。(5)组装仪器,先低后高,从左到右将各部分联接成整体。拆卸仪器相反 七化学解题思维方法 选择题
解答选择题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排除法、直选法、推断法、分析比较法、计算法等 例如(1)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C)A CuSO4 HCl KCl
B K2SO4 BaCl2 HCl
C Na2SO4 KCl Na2CO3
D
FeCl3
KOH NaCl 解题思路:此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根据题目要求无色透明溶液可排除A因为CuSO4溶液为蓝色。B选项中生成的BaSO4溶液是沉淀。D选项中生成的Fe(OH)3是红褐色沉淀,故选择C。
物质推断题
对于推断题的解答主要看其颜色、观其状态、观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主要依靠自己平时的知识归纳。比如一些带有颜色的特殊物质:含Cu2+溶液呈蓝色、含Fe3+溶液呈棕黄色、含Fe2+溶液呈浅绿色等。推断题型一直是化学中考的重要题型,其中最常见的有“叙述型”推断题、“实验型”推断题以及“框图型”推断题等。对于“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按部就班”,确定每一步骤中一定有什么物质,一定没有什么物质,结合问题这类题就不难解决。而“实验型”推断题主要与实验基本操作和鉴别方法相结合题型综合性强,既考查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又考查化学知识的一类题型.计算题
解计算题是一般用到以下三个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常用计算公式。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包括化学式计算、化合价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计算、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简单综合计算、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等,一般步骤:1设未知量 2列出化学方程式 3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实验题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知识要点: 1.除杂题: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五种常用的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2.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3.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和: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稀HCl和石灰水——有CO2↑。: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4+:强碱溶液(NaOH)——有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3)物质鉴别的原则
①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②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①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②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③一种试剂的鉴别:
A.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不同试剂的鉴别:
A.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物质的鉴定:
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
第四篇: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化学第一节课《绪言》中有三个演示实验,有颜色改变、沉淀生成、发热发光等鲜明的现象,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加上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第一次测验成绩都很好,所以同学们刚开始学习化学时,都非常的开心、兴趣很浓。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加深,部分同学的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所以我们还要注意保持住浓厚的学习兴趣,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2、专心听讲
课堂专心听讲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因为在课堂上,老师都会反复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还可能会补充书上没有的知识点。
当然我们不是消极被动地听,而是主观上积极努力地听。比如我们在听课时可对所学内容提出质疑,下课后再征求老师的意见,以便形成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老师在讲新课前,一般都用五分钟来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或者把今天要讲的材料引个头,概述讲课的目的,或者预习、概叙要阐述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很快地记下教师在最初五分钟里所讲的主要内容,那么,它将是最有价值的笔记的一部分,或许会提高整堂课的听课效率。而一堂课的最后五分钟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大部分教师会在这段时间总结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这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与老师一起复习,对笔记进行补缺补漏。
3、重视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人们研究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化学实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初三一学年中共有82个演示实验和10个分组实验。这些实验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帮助我们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等能力,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看老师演示实验或者我们动手做实验时,我们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包括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现象,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观察中还要积极地思考,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如实填写实验报告。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4、灵活记忆
初中化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易学难记,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同学们普遍反映化学课“学得会,记不住”。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在学习中改进记忆方法,加强记忆方面的训练,提高记忆效果。学习化学是需要适当的记忆的,元素符号是需要记忆的,但不等于死记硬背,需要记忆的元素符号有20多个,可以分散记忆,先记几个常见的如:氢H,氧O,碳C,氯Cl,钠Na,镁Mg,铝Al,氦He,氖Ne,硫S,其余的以后学到了再背。化合价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基础,必须掌握。开始学习化合价时对最常用的元素化合价可以用“卡通人”的形式或顺口溜的形式背,如: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铜、钡、锌,铁,铝三价氯负一,氧、硫负二要记清。但是,光是死背是不行的,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应用,在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更牢、才能灵活运用。书写化学式时,应该依据化合价,以及数学规律来书写。在学习“水的电解”实验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对于这个实验现象同学们总是混淆,我们就用谐音“父亲”来记忆“负氢”。在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来记忆实验的操作顺序。此外还可用图表记忆、对比记忆、数字记忆、规律记忆、浓缩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趣味化,这样就能记得清,记得牢。
5、联系生活
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及时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二氧化碳时,我们可上网查询有关“温室效应”的有关知识,学习酸的通性、pH值时,我们可以完成一些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学会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用硫磺漂白银耳,用工业酒精兑制假酒,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6、加强计算
初中化学计算题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中考中化学计算只占百分之十,但是属于得
分率较低的部分。初中化学计算包括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由于计算题的综合度比较大,在解题时或概念不清,或不能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或式量算错,或比例式列错,或在进行溶液计算时,公式记错以及数学计算本身的问题,在不同的步骤与阶段,发生不同的差错,因而使计算题得分率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做到仔细审题,透彻理解概念,找准关系,格式规范,强化计算,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对于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订正,要真正搞懂。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步骤清晰,过程简捷,答案准确。解题的一般步骤为:一设(设未知数);二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中相关关系);三找(找出关系量);四列(列出算式);五求(求解结果);六答(回答解中问题);七验(验算解法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
7、学会归纳
在学习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使知识系统化。例如,在学习《绪言》部分(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化学)后,可整理一下常见的物理变化有哪些,常见的化学变化有哪些,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局限于课文中)。在学习化学式前可把前面学习过的化学符号整理一下,以利于学习化学式的书写。在学习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后,可整理一下,原子有那些微粒构成,各有什么特性。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由于初中化学共介绍了五种混合物、四种单质、十六种化合物,同学会感到量多面广,难以掌握。我们在学习时要把这些分散杂乱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要会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要通过知识的反复运用,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第五篇:初三化学学习方法
哈尔滨天材教育
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编者的话
“初中课改新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是教师们的共同感受。用初中课改教材的同学,不适应高中老教材。原本在初中成绩不错,可是上了高中就感到不适应新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这并不是因为同学们学习能力不够,也不是高中教学出现了问题,而是由于初中课改教材与高中教材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
初中新课程教材删除了繁、难、偏、旧的知识,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新知识的引入与日常生活很贴近,形象生动,遵循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可是高中使用的还是原教材,现行的初中新课程与高中课程之间存在很大的空白,两者没有很好地衔接和协调,同时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些给高中教师的教和高中新学生的学都带来巨大的障碍和困难,正是适应这一迫切需求,我们为广大师生献上了这本书作为新学期礼物。探索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升入高中的“课改生”,要尽快适应高中学习,一方面要填补知识漏洞,另一方面要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便使自己在高中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本书着眼学生的发展,将初中与高中学习的差别表述出来,将初中忽略的但高考必考的知识有机地渗透在高中的学习之中,同时还有学法指导。希望本书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帮助,相信大家在读了本书之后,会有一定收获。
由于各种因素,错误在所难免,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刚入高中不适应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⑴、大多数同学还是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⑵、初中教学体现“浅、少、易”的特点,而高中的教学,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突然加大,导致学生听课方式的不适应。⑶、初中课改教材与高中教材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甚至某些地方出现了脱节,且相关知识点所涉及的问题难度增大,学生又不能自觉地将初、高中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和应用,造成解决问题的不适应。⑷、学生刚刚进入高中,有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如:自我陶醉、自我放松、自暴自弃、自我优化等)对学习化学有重大阻碍作用。
二、初高中生学习对比及对策:
1、由“是什么”向 “为什么”进军
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型的知识占一定比重。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反应现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仪器的名称、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等,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在学习方式上,对教师具有明显的依赖性,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需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如:
初中要求 高中要求
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1、记住化学方程式
1、记住化学方程式
2、记住反应现象
2、记住反应现象
3、这个反应的意义(氧化还原反应角度)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4、会用差量法进行计算
2、由“死记硬背”向寻找“规律性”记忆进军 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较少,很多同学靠死记硬背也可以在中考时考高分;而高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或记忆后必须理解,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而事倍功半。例如:Li和Na、C和Si、F和Cl、Mg和Ca在高中阶段课本主要讲解Na、Si、Cl和Mg的性质,不仅需要掌握它们的性质,而且与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性质你也必须会推测。
例如:通过金属钠的学习分析初高中生学习的区别
建议
1、要让学生把握好从慢节奏向快节奏过渡的衔接
初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保存着孩童时代的痕迹,有着天真贪玩等习惯,再加上初中阶段化学内容较少,节奏比较慢,复习时间比较充裕,在他们的大脑里会产生“慢慢来”的惯性。进入高中后,化学课程难度深度大为增加,知识密度加大,这就面临着在短期内要容纳更多、更难知识的难题,但可用于课堂上演习消化的时间又比较少。因此,教师要重视这种时间和学习节奏上的变化,引导学生由慢而快地转好轨。
2、着重培养兴趣,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化学知识素有杂、乱、多、细、碎之称,如果不对它进行有序排列和系统分类,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带来困难。教学过程中,可用联想、类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把表面庞杂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由点连成线、由线串成面、织成网,以便进行有序贮存,同时也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物质性质的内在规律性。独立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自我表现,这种“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学生学习的信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因此,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让学生从解题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养学生正确的个性心理特征
高一学生中常见的消极心理状态有以下几种:①自我陶醉型。中考成绩较优,自认为可松一口气,不了解高中学习目标上的高要求而盲目乐观;②自我放松型。化学在初中的地位被称为副科并且有些同学认为自己的志向与化学无缘,因此放松学习,但是成绩明显落后时常常怨天尤人;③自暴自弃型。中考不理想,上高中后发愤读书,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超越别人,但事与愿违,便产生畏难厌学心理,因此破罐破摔;④视化学如大敌,怕污染,自认为学化学不如学“话”学,动口不动手。凡此等等心理状态,应在化学教学中坚持长期不懈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矫正。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
化合价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犹如数学中的加法口诀,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和辩证地掌握。教学建议:
1、高一课本中有一句“我们已经知道,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有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密切关系。”事实上,初中课本并未介绍,而且也没有化合价的概念,所以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之前必须补充化合价的概念,增加化合价的练习,讲清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关系。可以边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边复习,采取将化合价知识渗透在平常的学习中。2、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可以删除。因为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以后的学习中没有作用,它所反映的对立统一规律完全可以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加以训练,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接受能力,他们完全可以直接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第二部分: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了解化合价的概念 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知识点2:理解化合价的实质
1、化合价的实质: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化学性质。因为化合价是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所以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2、理解化合价正负的原因
6、“根”的化合价一定不为零。知识点4: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钾钠氢银+1价,钙镁钡锌+2价,氟氯溴碘-1价,通常氧是-2价,铝是+3价,铜有+1和+2,铁有+2和+3,碳有+2和+4,硫是-
2、+
4、+6价。第三部分:教案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化合价知识,纠正学生有关化合价中常见的错误。
2、从化合价角度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3、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能力目标:记忆、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展现自我,激发学习热情。
2、小组内相互讨论,体会合作学习。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从复习初中的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和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当学生满足于旧知识的复习时,洋洋自得之情洋溢在脸上,此时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课本中的讨论题,原来有些化学反应无法用四种基本类型进行分类,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必须同时发生,给学生“当头一棒”惊醒梦中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性质,作为高一新生,用好、用活化合价的概念和知识,即掌握了开启《氧化还原反应》之门的金钥匙。教案: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一、化合价的知识复习和总结
1、请同学们回忆有关化合价的知识,有记忆的口诀吗?哪位同学愿意到讲台上写下自己记忆的口诀。
2、教室巡视,寻找优秀结果或学生出现的明显错误,让学生本人写到黑板上。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三、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无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四、请同学们画出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或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
2-3位同学到讲台上写口诀,其他同学讨论或观察同学的书写内容。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学生练习化合价,将常见的错误及时更正,并记忆。OH-NO3-SO42-CO32-NH4+ 学生在黑板上按照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四个大板块,并将每一个板块分为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不变化两个小板块。
复分解反应(无化合价变化)
化合反应(无化合价变化)置换反应(无化合价变化)分解反应(无化合价变化)复分解反应
(有化合价变化)
化合反应
(有化合价变化)置换反应(有化合价变化)分解反应(有化合价变化)
同学们常见的关系图
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因为学生情况不同,差别较大,所以此时鼓励优秀生大胆展示自己,帮助学困生巩固化合价知识。
将学生常见的错误展示到黑板上,目的是寻找学生学习化合价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使学生记忆或复习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继续复习化合价知识,并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做好铺垫工作。
从直观性角度得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或得出非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让同学们熟悉并理解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或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电离方式。
3.掌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能力目标
能从组成上判断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归纳,培养辩证统一思想 教学方法
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提问〕
1.写出氢、氦、钠、镁、铝、硅、磷、硫、氯、氩的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指出它们属于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2.典型的金属元素和典型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结构上和得失电子难易上有什么区别? 〔新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典型的金属元素和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和得失电子难易上的不同,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深入地讨论一个问题,就是:游离态的钠和游离态的氯在相遇时能不能发生反应呢? 观察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1.钠原子的结构稳定不稳定?为什么? 2.怎样就能稳定了?
3.为什么丢一个电子而不是得七个电子?4.氯原子呢?板书氯化钠的形成图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设疑过渡:
既然有些溶液能够导电,在溶液中存在带电微粒又是什么?氯化钠、硝酸钾等物质无水、不导电,而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这又是为什么?酒精、蔗糖等物质无水时不导电,水溶液也不导电,这又是为什么? 设疑:自由移动离子是怎样形成的?
由电离概念引出电离方程式。
讲解: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注意问题。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第五讲
横看成岭侧成峰
-----谈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分类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了数语,极其巧妙地道出了有关物质的分类和化学反应分类的真谛。现抛砖引玉与各位共同探讨。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Fe+CuSO4==Cu+FeSO4,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析属于置换反应;从化合价角度分析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从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角度分析为离子反应等等。
又如:
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非离子反应、吸热反应。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化学反应的分类呢?
学习,必须做自己的主人,应脉络清晰,对事物分类了解全面,同时又能把握重点,进行重点突破。
学习是一个细致的活,不仅知道彼此的区别,更能深刻理解彼此的联系,且又能找到明确的例证,才能取得全面的胜利。
化学反应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同的分法。如: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 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反应
根据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
根据是否有有机物参与反应。。。。。
二、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根据研究目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分法。如: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同一样事物,它本身没有变化,只是目的不同,分类的方法也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你能悟出“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吗?
第六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记忆的重要性
有人把化学喻为“理科中的文科”、是中学生的第二外语,可见记忆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化学离不开记忆。物理公式忘了一两个可以自行推导,但化学符号忘记了只怕难以自行创出。而如果记住了所有的公式、符号和原理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学习化学时一定要认真的去记。
俗话说:记忆是智慧之母;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俄,谢切诺夫);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英,培根),千百年来,人类依靠记忆积累经验,凭借记忆得到的能力征服大自然,到达理想的彼岸。没有记忆力,人就如同行尸走肉。
古往今来,很多杰出人物都是头脑清晰、记忆超群的人:达•芬奇,在十几岁时到一寺院里游玩,目光被一幅壁画吸引住了。回到家中,他毫不费力地把看到的壁画默画了下来,物象比例和细节点缀宛如原作,连色彩明暗差别都再现得十分逼真;毛泽东能背诵几百首唐诗和许多篇韩愈的散文;周恩来,与人只要见过一面,许多年后,还能认出并叫出名字„„
我们说一个人聪明,常常和他的记忆力分不开。一个记忆力差的人,知识贫乏、头脑空空,能指望他去搞创造吗?要创造,首先需要知识,需要把记忆的知识融会贯通,否则,不可能产生灵感,产生发明创造。
例如:
1、在化学反应 中判断硫酸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如果你记不住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概念,你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吗?
2、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哪些物质可以拆开写、哪些物质不能拆开写,如果你记不清楚,肯定会出错。
3、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你不能熟练地记忆,如何书写双线桥?
4、请问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如果你没有记清楚在常温和点燃条件下都可以反应,如何能理解命题人的意图?
5、请写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果你没有准确地记忆产物,请问你该如何书写? „„
所以物质的物理性质,金属的燃烧现象及反应方程式等,所有这些必须清清楚楚,一定要说一不二,是什么就是什么,决不要含糊,只有这样,才能为你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些内容容易记住,如AgCl白色、难溶于水;Li、Na、K、Rb、Cs的活动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逐渐增强等,相反,某些内容却非常容易搞错,如:锂燃烧生成氧化锂,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钾燃烧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等,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前者是常用的,而后者易受前者的干扰,常被混为一谈,所以“特殊情况特别记忆”,时时对之进行关注,以免在关键时刻出现“粗心”的情况。同学们,好的记忆力对于你们来说尤其重要。你们需要依靠记忆来吸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没有对学过的知识的积累,就很难学懂新的知识。已有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新的知识。你对某一学科的知识积累得越多,你在这方面的经验就越丰富,进而对这个领域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就越强,记忆效率也越高。肥田沃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土比荒地易于种植,同样道理,在过去已经形成并巩固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体系是较为容易的。基础知识测试: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从
剂转移到
剂。
2、剂是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
(升高、降低)。
3、的(化合物、单质)叫做电解质。
4、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
;如弱碱:
;水
(是、不是)弱电解质。
5、常见的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 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
6、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主要步骤:。
7、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硬度
、密度比水
(大、小),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9、金属钠分别与氧气、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1、在实验室中为什么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12、金属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状态
(化合态、游离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形式存在。
13、金属钠的主要用途?
答案:
1、还原剂;氧化剂
2、氧化剂;降低
3、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化合物
4、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H2SO3、H2CO3、CH3COOH ;NH3•H2O;是
5、常见的酸碱盐溶解性口诀:如:⑴钾钠铵盐都易溶(即X酸钾,X酸钠,X酸铵都易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即硝酸盐都能溶于水);硫酸盐中钡不溶;氯化盐中银也同(即氯化银不溶);碳酸盐中多不溶。⑵碱(专指OH-)溶钾钠钡钙〔Ca(OH)2微溶〕铵;全溶硝酸和盐酸(盐酸银盐、亚汞盐不溶);硫酸不溶铅和钡(硫酸只有铅、钡盐不溶);微溶银钙亚汞盐(硫酸银、钙、亚汞盐微溶)。⑶钾、钠、硝酸、铵盐溶;盐酸盐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钾、钠、钙、钡碱能溶;常见五酸都易溶。
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弱酸H2SO3、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水
6、一写、二拆、三删、四查7、8、银白色;固体;很软;小 9、2Na + O2 === Na2O2(条件:点燃)4Na + O2 === 2Na2O(白色);2Na+ S ===Na2S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10、金属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 2Na+2H2O=== 2Na++2OH-+H2↑
11、钠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起反应,钠与煤油不反应,且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大,所以钠沉在煤油下面,将钠与氧气和水隔绝。
12、化合态;NaCl
13、⑴制取过氧化钠等化合物⑵钠与钾的合金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⑶将钛、锆、铌、钽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里还原出来⑷应用在电光源上,制成钠灯。
第七讲
氧化物-----对比学习过氧化钠
第一部分: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了解氧化物分类
(按性质分)
知识点2.理解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酸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包括: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如:CO2、SO2、SO3、SiO2、P2O5等。
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包括: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Na2O、CaO、Fe2O3、CuO、MgO等。
知识点3.掌握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酸性氧化物通性
(1)与碱反应:CO2 + Ca(OH)2 = CaCO3 + H2O(2)与水反应:CO2 + H2O = H2 CO3(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K2O + CO2 = K2CO3
注意: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但SiO2不能与水反应 碱性氧化物通性
(1)与酸反应:Na2O + 2HCl = 2NaCl + H2O(2)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3)与酸性氧化物:Na2O + CO2 = Na2CO3 注意:一般可溶性的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才能与水反应。(常见的有:Na2O、K2O、CaO、BaO)第二部分:教材剖析
初中课标要求: 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结合氧气与硫、磷、铝的反应,认识了氧化反应,同时说明其生成物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氧化铝等都是氧化物。由于学生还没有元素、分子等概念,因此在课本里只能给出最基本的一些知识,到学习分子、元素的知识时,再从组成上进一步认识这些概念。但整个初中教材中都未提及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这就为学生在高一化学中学习《碱金属》及《氧族元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高中要求:理解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掌握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通性.建议:
在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教学前补充碱性化合物和酸性化合物的概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念和性质,以消除学生初中化学学习中留下的“硬伤”。第三部分:教案示例
氧化物
过氧化钠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及性质。2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 能力目标
通过对比得出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这一结论 情感目标
对比归纳,体验成功
教学方法:对比归纳,师生共同活动。教学过程 [复习] 1.听写下列元素符号、化学式:(学生板演)
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2====Na2CO3+H2O ②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Ca(OH)2+SO2====CaSO3↓+H2O ③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Ca(OH)2+CO2====CaCO3↓+H2O ④盐酸与氧化钙反应;2HCl+CaO====CaCl2+H2O ⑤盐酸与氧化镁反应;2HCl+MgO====MgCl2+H2O [观察讨论] 1.SO2、CO2都能和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演示] 向盛有少量黑色氧化铜的大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振荡,请学生注意观察试管中的变化,黑色固体不断溶解,溶液变成蓝色,引导学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CuO + H2SO4 ==== CuSO4 + H2O(黑色固体)
(蓝色溶液)
同理,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镁等也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引出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边问、边答,并填写下表:
[小结]①大多数酸性氧化物都能跟水直接化合成酸,少数不与水化合,如SiO2等。
②大多数碱性氧化物不能跟水直接化合。只有少数活泼金属如钾、钠、钙等的氧化物能与水直接化合生成碱。
(三)小结:
定义:1.酸性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性质:酸性氧化物通性
(1)与碱反应(2)与水反应(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碱性氧化物通性
(1)与酸反应(2)与水反应(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氧化钠与水反应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2.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3.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过渡]钠的氧化物,除氧化钠外还有过氧化钠 实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观察分析
产物有氢氧化钠和氧气
方程式
2Na202+2H2O=4NaOH+O2 ↑
对比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推测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 方程式
2Na202+2CO2=2Na2CO3+O2↑
思考:对比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反应,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吗? 不是
结论: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未必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第四部分: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在水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是()A、SO3
B、Na2O
C、Fe2O3
D、Na2SO4
2、确定某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的依据是()
A、跟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B、金属与氧相化合的氧化物 C、放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显蓝色
D、只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下列物质不能与K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是()A、CuO B、盐酸
C、SO3
D、CO2
4、可以用固体NaOH干燥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氯化氢
C、氧气
D、二氧化硫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D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二、填空题:
1、工业上燃烧含硫燃料时释放大量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可用
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2、8克三氧化硫溶于92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现有Na2O、KNO3、CuSO4•5H2O三种物质各10克,分别溶于9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4、根据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推断X可能为
HCl
NaOH
Δ
X————→Y————→Z————→X A、SiO2
B、K2O
C、CuO
D、H2O
第八讲
盐的分类------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础
第一部分: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 了解盐的分类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知识点2 掌握酸式盐与正盐的相互转化
第二部分:教材剖析
初中课标要求:未涉及盐的分类及酸式盐的概念 高中课标要求:掌握酸式盐与正盐的相互转化
建议:在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渗透酸式盐的性质 第三部分:教案示例
盐的分类
酸式盐的性质 知识目标
1了解盐的分类 2掌握酸式盐的性质
3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例,掌握酸式盐与正盐的相互转化 能力目标: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通过比较类比,体验成功 教学方法 :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盐的分类
二、酸式盐的性质
1、水中的溶解性
一般来说,在相同温度下,不溶性正盐对应的酸式盐的溶解度比正盐的大,如CaCO3难溶于水,Ca(HCO3)2易溶于水。可溶液性正盐对应的酸式盐溶解度比其正盐的小,如Na2CO3的溶解性大于NaHCO3,K2CO3的溶解性大于KHCO3。
2、与碱的反应
酸式盐与碱均可反应,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HCO3-+OH-=CO32-+ H2O;HCO3- + H+ = H2O + CO2↑
3、与酸的反应
强酸的酸式盐与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尽管是盐,但可作强酸用,其水溶液具有酸的通性,如NaHSO4可与氢前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可与SO32-反应,生成SO2。弱酸的酸式盐与对应的酸不反应(HPO42-例外),可与酸性比其强的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如NaHCO3可与HCl、H2SO3、H3PO4在水溶液中反应。
4对热的稳定性
一般说来,热稳定性大小顺序为:可溶性正盐>不可溶正盐>酸式盐>多元酸(对同一类酸而言)。如:
Na2CO3对热稳定,加热不分解。
三、根据酸式盐的性质讨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
1、水中的溶解性
Na2CO3的溶解性大于NaHCO3
2、与碱的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3、与酸的反应
Na2CO3+2HCl=NaCl+H2O+CO2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4、对热的稳定性
Na2CO3对热稳定,加热不分解,而NaHCO3受热分解
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NaHCO3+NaOH=Na2CO3+H2O
Na2CO3+ CO2 + H2O=2NaHCO3
第四部分:练习题
1.如何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 如何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2.往碳酸钠溶液加入下列物质,能反应但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A.Ca(OH)2 溶液
B.Na2O2 固体
C.盐酸
D.Na2O固体 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能正确表示一种酸式盐电离的是
C.R(OH)2=R2++2OH-碳酸氢钠(NaHCO3是一种酸式盐)俗名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碳酸氢钠遇到盐酸发生如下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作治疗胃酸(含稀盐酸)过多的药物是()
A.烧碱
B.氢氧化铝
C.小苏打
D.墨鱼骨粉(含CaCO3)
第九讲
差量法------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
第一部分: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理解差量计算的原理
差量法是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题方法。我们甚至把“差量”看成是化学方程式中的一种特殊产物。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一般说来,化学反应前后凡有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密度差、压强差等差量都可用差量法求解。知识点2: 掌握差量法的适用条件:
(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知识点3:掌握差量法解题步骤
① 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即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② 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对应成比例,注意:单位要一致)。③ 求解。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 初中教材要求: 不作要求
高中要求:
差量法作为高中化学计算的一种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建议:
在高中化学第一册 第二章<<碱金属>>部分补充并强化练习差量计算 第三部分:教案
差量计算 知识目标:掌握差量计算法
能力目标:把握差量计算的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差量计算的简捷性 教学过程
一、固体差量
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分析:Fe+CuSO4=FeSO4+Cu
64(离开铁棒)(回到铁棒)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棒的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铜。每有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离开铁棒的同时,就有64份质量的铜回到铁棒上,则使棒的质量增加64-56=8(份)。现已知棒的质量增加100.8克-100克=0.8克,则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CuCO4=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56
64-56=8 x
100.8克-100克=0.8克 56∶8=x∶0.8克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二、液体差量
例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分析:Fe+H2SO4 = FeSO4+ H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溶液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氢气。每有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进入”溶液中的同时,则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从溶液中逸出,故溶液质量增加56-2=54(份)。由题目给的差量 55.4克-50克=5.4克,据此便可列比例求解。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Fe+H2SO4=FeSO4+H2↑溶液质量增加(差量)56
256-2=54 10x克
55.4克-50克= 5.4克 56∶54=10x克∶5.4克 答:此铁的纯度为56%。
三、气体差量
例3.将12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分析:CuO+CO= Cu+CO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气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CO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每28份质量的CO参加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CO2,使气体质量增加44-28=16(份)。现已知气体质量增加 18克-12克=6克,据此便可列比例求解。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
CuO+CO= Cu+CO2气体质量增加(差量)
44-28=16 12x克
18克-12克=6克
答: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87.5%。
四、其他
例4.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
分析:①因硫酸足量,故铁和镁全参加反应。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②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天平两端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加入的金属和生成的氢气。
③分别加入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同时,天平才可仍保持平衡。解:设所加铁与镁的质量分别为x、y(此时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均为a)。Fe+H2SO4=FeSO4+ H2↑增加的质量(差量)56
56-2=54 x
a Mg+H2SO4=MgSO4+ H2↑增加的质量(差量)2
424-2=22 y
a 56∶54= x∶a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24∶22=y∶a 答:当酸足量时,所加的铁与镁的质量比为77∶81时天平仍保持平衡。第四部分习题 ag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热至质量减少到bg,则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 2 将44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有过氧化钠的硬质玻璃管,发现导出的气体变为38.4g,问此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反应?有多少过氧化钠参加了反应?(此过程中发生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有15.6g过氧化钠参加了反应。)3 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Fe
B.Al
C.Ba(OH)2
D.Na2CO3 4 是实验室常用有机溶剂,取一定量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和,若 在 中完全燃烧反应生成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A.6.72L B.13.44L C.15.68L D.22.4L 解析:由于,可知(液)在氧气中燃烧时,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本题燃烧后最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仍为,在标况下其体积为。故正确答案D。5天平两端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内盛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将物质的量都为 的铝和镁分别放入左盘和右盘的烧杯中,反应完毕后,在哪一盘的烧杯中加入多少克同种金属才能平衡。解析:开始反应前和反应后均要求天平平衡,实质上是要求最终增加溶液的质量相等,即可利用溶液质量增加这一实质求解。解:右盘: 溶液质量增加
2g
左盘:
溶液质量增加
6g
由于,放入铝的左盘要净重 克,设在右盘应再加入镁的质量为
右盘:
溶液反应增加
求得
答:应在右盘烧杯中再加 镁才能保持平衡。
第十讲
元素族的学习-----掌握典型进行类比
记忆特殊注意对比 初中化学简单地介绍了几类物质的性质,是学习化学的入门课程,而高中化学的课程编排遵循了人们认识化学的规律---以族为单位进行学习,它将为你终身学习化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将使你的学习事半功倍。下面以碱金属为例进行说明。
一、教材编排的意图分析 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同学们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本章共有三节内容,即钠、钠的化合物和碱金属元素。教材一开始就在复习初中金属原子的结构特征及碱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指出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接着通过实验来具体研究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其存在、用途以及钠的重要化合物,最后归纳出碱金属元素的通性及其递变规律。整个设计充分体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现了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帮助学生建立起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建立起研究元素族的科学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研究其他元素及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同学们应熟悉和掌握自然族的学习方法,掌握每一族重点代表物质的性质,其他元素的性质可以利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规律加以掌握。
二、学习方法指导
1、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突出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三角关系。(1)结构决定性质
钠()由原子结构推测性质: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具有失电子能力强,还原性强的性质。(2)性质反映结构
a、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4Na+O2===2Na2O(切开表面变暗);2Na+O2===Na2O2(条件:点燃);2Na+Cl2===2NaCl(条件:点燃);2Na+S===Na2S(研磨,可能爆炸)
b、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剧烈)
从反应条件和剧烈程度可以充分说明金属钠的活泼性,具有强的还原性。(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a、Na为什么存放在煤油中?b、Na为什么不能用手拿?
2、掌握典型(金属钠)进行类比(碱金属中其他元素)----学习物质的相似性(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质地很软(小刀切割),热和电的良导体,密度为0.97g/cm3(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是97.81oC等。
类比:碱金属中其他元素的物理性质:色:银白色金属(Cs略带金色光泽);导性:热、电的良导体;硬度:柔软,有展性; 熔沸点:熔点低,只有Li高于水的沸点,Cs熔点低于人体体温,是除汞之外熔点最低的金属; 密度:液态石蜡
(2)金属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与氧气反应,与氯气反应等。
类比:相似性:最外层电子都只有1个,易失去。都具有强还原性(金属性),能与O2、S、Cl2非金属单质反应。
(3)金属钠与水反应:现象:钠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钠块熔化成明亮的小球。(反应为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小球四处游动,且发出嘶嘶的声音。(反应中有气体产生);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有碱性物质产生NaOH)类比:碱金属能与水反应,且反应剧烈。
3、记忆特殊注意对比----学习物质的递变性和特殊性(1)注意对比---学习物质的递变性: a、随核电数增加,熔点沸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钾略有反常:密度K a、与氧气反应: (不如钠剧烈,产物是Li2O而不是Li2O2,一定要注意对比钠的性质);(先熔化成小球,燃烧时反应剧烈,产生黄色火焰);(先熔化成小球,反应较钠剧烈,产生紫红火焰,产物是KO2而不是K2O2,);Rb、Cs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遇空气就会立即燃烧,产生复杂产物(超氧化物)。 b、与水反应 :2M+H2O===2MOH+O2↑ 现象:Li与水反应较慢;钾与水反应较钠剧烈。(现象:与钠作出比较不同之处是反应剧烈甚至发生爆炸); Cs、Rb遇水立即燃烧,甚至爆炸。 c、焰色反应:钠(黄色) 钾(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给人鱼吃,不如教人钓鱼”。学习知识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运用,巧妙地创设情景,让同学们进行类比,在类比中很快掌握了典型知识。但是学习是辩证的,符合情况自然可以类比,不符合情况,盲目类比就会陷入困境,这时一定要进行反思。在化学教学的“三性――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中“特殊性”常常是高考的命题热点,只有记忆了特殊才能在学习中从容地进行类比。总之,掌握典型巧类比,记忆特殊显奇功,应贯穿教学的始终。附:资料 1、第三节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包含两个主要内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单质的性质、焰色反应。其中前一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第一部分内容中,先由两张表格切入,让学生通过表中提供的数据等信息的分析,总结归纳出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打好基础,因为结构决定性质,通过总结结构的相同点和递变性,完全可以大胆的预测其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然后利用实验事实验证推测的正确性,这样的学习顺序是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教材在重点介绍了钠的有关知识之后,由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归纳出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以及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从知识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打基础,使将来元素周期律的引出能够做到“水到渠成”。 2、第三节编写中的学法渗透 ⑴从实验或数据中,总结规律,推论预测现象,利用实验论证 采用了化学学习中使用较多的科学方法模式,即通过实验和观察,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的性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当这些推论和预测经过多次论证后,便可将其中的正确部分上升为理论。这种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碱金属单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原子结构的特点,同学们可以以教材中的两个表格为主要依据,结合前面学过的钠的有关性质,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自学、讨论的方法掌握这部分知识。建议从相同点和递变性两方面总结出规律。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同学们可以结合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思考,利用规律大胆推测,然后用实验加以验证。此处的教学是培养同学们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此处的实验尤为重要。要做好钾在空气中燃烧以及钾和水反应的实验。可以事先复习钠的有关的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再通过讲解或者阅读,从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生成物等方面比较Li、Na、K、Rb、Cs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碱金属的金属性都很强,是强还原剂,而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强”的结论。从知识基础、科学方法等方面为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打下基础。 ⑵联系生活实际,从用途学习物质的性质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可以结合它们的化学性质让学生自然地得出结论。此外还应涉及药品的保存,例如:钠和钾应保存在煤油里,锂保存在石蜡中。 关于焰色反应应结合生活实际:美丽的烟火、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等。一定要注意焰色反应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步骤及其原因,特别指出钾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并解释原因。应知道焰色反应可以用来检验金属元素。 第十一讲 溶解度计算-----高考中的初中知识点 第一部分: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溶解溶质达饱和,所溶解溶质的质量称为溶解度。溶解度单位是g。若溶质是气体,则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溶剂溶解溶质达饱和时,所溶解的气体的体积。(单位是:L/L)知识点2:掌握溶解度有关计算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 初中教材要求: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高中要求:结合物质的量教学,进行有关溶解度计算 建议:补充溶解度有关计算 第三部分:教案 知识目标:掌握 溶解度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练习,归纳,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展现自我2、互相讨论,学会合作 教材分析:溶解度有关计算是高考必考初中知识点 教学过程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计算是本讲的难点,希望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练习,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指导练习】将90℃饱和氯化铵溶液680g,蒸发100g水再冷却至40℃,将析出晶体多少克?已知90℃时溶解度为71.3g,40℃时溶解度为45.8g。做练习后回答问题: 学生甲:这个问题我是按两步计算的: (1)求90℃时蒸发100g水将析出多少克晶体。 由90℃氯化铰的溶解度可知,100g水最多能溶71.3g 氯化铵,所以在90℃蒸发100g水将析出71.3g氯化铵。 (2)析出晶体后,余下508.7g饱和溶液,从90℃降温至40℃将析出晶体多少克。 设508.7g饱和氯化铵溶液从90℃降温至4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x,可根据比例关系解x。 508.7g∶x=171.3g∶25.5g x=75.7g 蒸发水100g和降温后,共析出晶体 75.7g+71.3g=147g。 【评价】肯定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正确,结论也正确,然后指出有关溶解度计算的常用的一种方法:比例式法。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指出:上述比例关系只适用于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时的有关计算,而且要注意,若原溶液不是饱和溶液,上述比例关系不成立。【提问】上题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解题方法? 在学生分析和解答的基础上指出有关溶解度计算的另一种方法:守恒法,即高温下饱和液中溶质的质量=析晶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蒸发水和降温后析出的晶体的质量。 讨论后回答:可先求出680g饱和氯化铵溶液中含有水和氯化铵的质量。再求出蒸发100g水后,余下的水的质量,并求出在40℃时,余下的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克氯化铵。原有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和蒸发水及降温后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之差为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具体方法是:(1)求90℃时,680g的饱和氯化铵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设溶剂的质量为x。 根据溶解度的数据可知: 在90℃时,若以100g水配制饱和氯化铵溶液,则饱和液的质量为171.3g。因此可得以下比例式: 171.3g∶100g=680g∶x x=397g(水的质量) 氯化铵的质量=680g-397g=283g 蒸发100g水后,余下水297g,在40℃时,297g水最多能溶氯化铵的质量为y,则根据40℃时,溶解度的数据列出比例式可求出y。297g∶y=100g∶45.8g,y=136.0g 析出晶体的质量应为283.0g-136.0g=147.0g。 刚才你们讨论和回答都很好,说明对溶解度计算方法有了正确的思路。请思考以下问题,如何选择正确答案: 【指导练习】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6g 无水碳酸钠,搅拌静置后,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是 [ ] A.等于1.06g B.等于2.86 g C.大于 2.86 g D.大于1.06g,小于2.86g 分析并回答:假如析出晶体时,无水碳酸钠只从饱和溶液吸水,生成水合碳酸钠,则生成的碳酸钠晶体的质量应等于2.86g,实际上,析出结晶水合物时,由于无水碳酸钠从饱和溶液中带出水,生成结晶水合物,使溶液中溶剂减少,溶液由饱和变成过饱和,使溶液又析出结晶水合物,重新转化成饱和溶液,因此析出的结晶水合物的质量必然大于2.86g。正确答案为C。 【提问】如果析出的晶体带结晶水时,如何进行计算,可有几种解法? 【指导练习】 80℃时,饱和硫酸铜溶液310g,加热蒸发掉100g水,再冷却至30℃,可析出多少克胆矾? (80℃硫酸铜S=55g,30℃ S=25g) 讨论并回答:可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如下: 解法 1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所以析晶之后饱和溶液中水和溶质的质量比=100∶S。 设80℃310g饱和溶液中含xg水,则310g∶x=(100+55)∶100,x=200g。溶质质量为(310-200)g=110g。 蒸发100g水后,设析出胆矾的质量为y,则其中含结晶水为9y/25g,无水硫酸铜为16y/25g,析晶后溶液中余下水(200-100-9y/25)g,余下溶质的质量为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110-16y/25)g。 3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5g,所以析出晶体后,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100。所以,(200-100-9y/25)g∶(110-16y/25)g=100∶25 解出y=154g 解法2 析晶前溶质质量为110g,析出晶体质量为y。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10-16y/25)g,饱和溶液的质量为(310-100y)g。所以(100+25)∶25=(310-100y)g∶(110-16y/25)g 解出y=154 g 解法 3用守恒法。 原溶液中溶质质量=析晶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晶体中的溶质质量。 设析出xg胆矾,其中硫酸铜的质量为16x/25,结晶水的质量为9x/25。蒸发水和冷却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100-9x/25。根据30℃硫酸铜的溶解度可知:晶后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25∶100,所以溶质质量=[25(100-9x/25)÷100]g。原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110g=16x/25g+[25(100-9x/25)÷100]g 解出x=154g 解法 4设析出胆矾的质量为x 余下的饱和溶液质量∶余下溶质质量=(100+S)∶S 余下饱和溶液的质量为310-100-x,余下溶质为110-16x/25。(210-x)∶(110-16x/25)=125∶25解x=154g 【小结】回答很好,下面我们将解题思路归纳如下: 一、带结晶水合物的析晶计算的基本思路是:析出结晶水合物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其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100∶S,或饱和溶液的质量与溶质质量之比=(100+S)∶S。 二、不论什么类型的溶解度计算或判断题,都离不开对溶解度概念的正确理解;在对概念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有关公式和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关溶解度计算的常用公式有: ①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饱和溶液质量)×100%=S/(100+S)×100% ②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S∶100 溶质质量∶饱和溶液质量=S∶100+S ③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蒸发一部分水,再冷却至原来的温度,将有晶体析出。析出晶体后余下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若将析出的晶体与蒸发的水重新混合,也应得到饱和溶液。若晶体中不含结晶水,则: 蒸发的水的质量∶析出的晶体的质量=100∶S 若晶体中含结晶水,则由于析出含结晶水的晶体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所以蒸发的水和析出的结晶水与析出的晶体中的无水物混合在一起也可配成饱和溶液。所以,析出的晶体中的无水物的质量∶(结晶水的质量+蒸发水的质量)=S∶100 ④将饱和溶液从高温冷却至低温,由于一般来说,其溶解度降低,所以将有晶体析出,若晶体中不含结晶水,其质量可用以下2个公式来求: 若用100g水在高温下配制饱和溶液,此时可得(100+S高漫)g饱和溶液。若将饱和溶液降至某温度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为两个温度下的溶解度之差。所以: 析出晶体的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S高温-S低温)∶100 析出晶体的质量∶高温下饱和溶液质量=(S高温-S低温)∶(100+S高温)。上述公式应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应用。解题的基本方法是比例式法或守恒法。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第四部分 习题 一、选择题 1.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R•nH2O,其式量为M,在25℃时,ag晶体溶于bg水中即达饱和,形成密度为ρg/mL的溶液,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a(M-18n)/M(a+b)mol/L 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a(M-18n)/M(a+b)% C.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ρa/M(a+b)mol/L D.25℃时,R的溶解度为:a(M-18n)/(bM+18an)g 2.A、B两固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现将80℃时A和B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20℃,A晶体析出的量比B晶体析出的量多(均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80℃时A的溶解度一定小于B的溶解度 B.20℃时A的溶解度一定小于B的溶解度 C.温度对A的溶解度的影响一定比对B的溶解度的影响大 D.温度对B的溶解度的影响一定比对A的溶解度的影响大 3.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g含溶质mg。若该溶液蒸发b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g,若原溶液蒸发cg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g,用S表示该物质在t℃的溶解度,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S=100m/(A-m) B.S=100m2/c C.S=100(m1-m2)/(b-c) D.S=100(m-m1)/(a-b) 4.某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是25g,若温度不变,将32g无水硫酸铜粉末放入m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并有胆矾晶体析出时,则m的取值范围是 [ ] A.18g≤m≤128g B.36g<m<180g C.18g<m<128g D.36g≤m≤128g 5.在25℃时,向50g2%的氢氧化钡溶液加入氧化钡粉末5g,析出4.65g固体(设晶体不含结晶水),则氢氧化钡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 ] A.3.5g B.4.0g C.5.7g D.6.7g 二、非选择题 6.将含有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钾的固体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有以下实验数据: 温度(℃) 剩余固体质量(g)38 已知氯化钾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g)34.0 40.0 42.6 45.548.6 试计算:(1)加入水的质量____g。 (2)原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____g。 (3)使60℃时所得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应加入______g氯化钾。 7.已知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氯化钾的溶解度46g。在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8g,氯化钾溶解度为30g。(1)在60℃时,100g水溶解80g 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再蒸发50g水,若要在此温度下析出硝酸钾而不析出氯化钾,则在混合物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应为______。(2)若60℃时,有50g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溶于100g水中,降温到0℃时,若要使氯化钾析出,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硝酸钾不析出,氯化钾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应为______。(3)若 60℃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物是45g,溶于100g水中,降温到0℃时,则要使氯化钾析出,硝酸钾不析出,氯化钾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答 案 一、选择题 1.B、C 2.C 3.C 4.C. 5.B 二、非选择题 6.(1)300g(2)136.5 g(3)6.5g 7.(1)KNO3≥71.25%(2)92%≥KCl≥64%(3)KCl>60% 第十二讲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学习---渗透复习法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的热点。在刚刚进入高中学习时,接触的反应较少,很难一次性地掌握熟练,需要我们在后续的学习中采取“渗透复习法”逐步进行练习。同时课本知识的编排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渗透的过程,例如:新教材将碱金属编排在第二章学习,一方面可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知识,另一方面可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这就需要我们在接触碱金属时,既要学习碱金属的知识,又要不断地与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进行联系。 一、通过碱金属章节渗透复习氧化还原反应 在学习碱金属的章节中,遇到下列反应,在记忆和学习的同时,可以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1、2Na + 2H2O ==== 2NaOH + H2↑2、2Na + O2 === Na2O2(条件:点燃)3、4Na + O2 === 2Na2O(白色) 4、2Na + Cl2 === 2NaCl(条件:点燃)5、2Na2O2+ 2H2O ==4NaOH + O2↑6、2Na2O2+ 2CO2 ===2Na2CO3 + O2↑ 7、4Li + O2 ==Li2O(条件:点燃) 8、2K + 2H2O === 2KOH + H2↑ 9、2Na+S===Na2S 10、TiCl4+4Na===Ti+4NaCl (条件:高温)11、2NaHCO3===Na2CO3+H2O+CO2↑(条件:加热) 12、Na2O+H2O===2NaOH 13、Na2O+2HCl===2NaCl+H2O14、Na2O+CO2===Na2CO3 15、Na2CO3+2HCl= H2O+ CO2↑+NaCl 16、NaHCO3+ HCl= H2O+ CO2↑+NaCl 二、通过碱金属章节渗透复习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在学习碱金属的章节中,遇到下列反应在记忆和学习的同时,复习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2Na + 2H2O ==== 2NaOH + H2↑ 2K + 2H2O === 2KOH + H2↑(复习单质、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强碱) 2、2Na2O2+ 2H2O ==4NaOH + O2↑ Na2O+H2O===2NaOH Na2O+2HCl===2NaCl+H2O(重点复习氧化物不能拆的知识) 3、Na2CO3+2HCl= H2O+ CO2↑+NaCl NaHCO3+ HCl= H2O+ CO2↑+NaCl NaHCO3+NaOH==Na2CO3 +H2O(重点复习弱酸酸式酸根根离子的处理原则)CO32-+2H+= H2O+ CO2↑ HCO3-+ H+= H2O+ CO2↑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第十三讲 质量守恒法、原子守恒法等在中学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 理解守恒法解题的基本原理 守恒法解题的基本原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 初中课标 未作要求 高中课标 守恒法解题是高中化学计算中的常用解题方法 建议 在高中化学计算中渗透守恒法解题 第三部分教案示例 守恒法解题 知识目标 掌握守恒法解题 能力目标 识别能用守恒法解决的问题 情感目标 体验守恒法解题的快捷性 教学方法 练习归纳 教学过程 [引入]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一)质量守恒法 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例题】1500C时,碳酸铵完全分解产生气态混合物,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 (A)96倍(B)48倍(C)12倍(D)32倍 【分析】(NH4)2CO3=2NH3↑+H2O↑+C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和气体的质量等于碳酸铵的质量,从而可确定混和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混和气体密度与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比为12,所以答案为C (二)元素守恒法 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例题】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克该样品投入25毫升2摩/升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摩/升KOH溶液30.8毫升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 (A)1克(B)3.725克(C)0.797克(D)2.836克 【分析】KOH、K2CO3跟盐酸反应的主要产物都是KCl,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KCl,根据元素守恒,盐酸中含氯的量和氯化钾中含氯的量相等,所以答案为B (三)电荷守恒法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c(Na+)=0.2摩/升,c(SO42-)=x摩/升,c(K+)=y摩/升,则x和y的关系是() (A)x=0.5y(B)x=0.1+0.5y(C)y=2(x-0.1)(D)y=2x-0.1 【分析】可假设溶液体积为1升,那么Na+物质的量为0.2摩,SO42-物质的量为x摩,K+物质的量为y摩,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 c(K+)=2 c(SO42-),所以答案为BC 第四部分 习题 1、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和单质碳的混合物置于坩埚中充分灼烧,假定能将产生的气体全部收集起来,结果发现所得气体质量恰等于原混合物质量,试求原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2、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氧64%,将该混合气体5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后,气体再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是() A.5g B.10g C.15g D.20g 3、在含钠元素6.9g的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g某浓度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4.4gCO2,试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4、将一定量Cu与Cu(OH)2的混合物置于坩埚中充分灼烧,结果所得固体质量恰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试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 1.27.3% 2.C 3.15.66% 4.80% 第十四讲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第一部分: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氢原子的原子核有一个质子,核外有一个电子,它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内高速运动。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把电子在核外远近不同的运动区域叫做电子层,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分别叫做第三、四、五„„层。由此可见,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也就是说: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知识点2:掌握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表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用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 初中教材要求: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高中要求: 在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中,要求学生熟悉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从而顺利得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建议: 补充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及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使学生熟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练掌握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以便顺利转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学习。第三部分: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掌握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展现自我2、互相讨论,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教学难点: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法和讨论法。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思考并回答 回忆旧知识,为接受新知识奠定基础,引发其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这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氢原子的原子核有一个质子,核外有一个电子,它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内高速运动。 【设疑】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所有电子是否在同一区域运动? 想象 讨论发言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究精神。 【讲述】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把电子在核外远近不同的运动区域叫做电子层,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分别叫做第三、四、五„„层。由此可见,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也就是说: 【板书】 一、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引入】如何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板书】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 【讲述】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表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用弧红表示电子层,用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 【投影】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讨论 1.每一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 讨论2.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板书】 1.每一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电子2n2 2.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K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能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能超过32个 练习: 根据观察所得结论,书写1—18 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堂练习一 1.原子核外电子是按__________、________排布的。 2.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电了层有_______电子(氦有______个电子)化学性质比较________,一般情况下不跟其它物质____________。 3.下列微粒中,最外电子层不是稳定结构的是() A.氖原子 B.氯原子 C.镁离子 D.硫离子 4.某元素的微粒最外电子层有8个电子,该微粒() A.是稀有气体原子 B.是阳离子 C.是阴离子 D.无法确定 简单记忆 跟着教师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观察18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讨论并回答 使学生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第四部分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核外电子是按能量高低的不同 排布的。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 运动。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 。C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电子层数,C是 元素。3.质子数为13,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是。 二、选择题 1.某原子的原子核外第三电子层与第一层电子数相等,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A.20 B.14 C.12 D.10 2.某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其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m,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Z=m B.Z=m+2 C.Z=m-2 D.Z+m=2 3元素X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由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4原子核外的M电子层和L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的关系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第十五讲 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 第一部分: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1:了解启普发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构成:1.球型漏斗 2.容器部分 3.带活塞的导管部分。以实验室制氢气为例,使用时,开启活塞,酸由球形漏斗流入容器至其与锌粒接触,反应产生氢气。关闭活塞,由于氢气压强增大,酸被压回球形漏斗,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知识点2 :理解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验原理 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验 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形漏斗口处加入水,当水浸没球形漏斗下端后,继续加入水,球形漏斗内外会出现液面差,观察液面,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变化,表明气密性良好。 知识点3: 掌握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的设计及原理 第二部分教材剖析 初中课标:不做要求 高中课标:对启普发生器不做要求,但要求学生掌握由中学化学常见仪器组成的简易装置 建议:作为实验教学衔接内容,补充启普发生器的有关知识 第三部分教案示例 启普发生器 知识目标 1.了解启普发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的设计及原理 能力目标 能进行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的设计 情感目标 体验实验装置的设计和评价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教学过程 一、展示并讲解启普发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构成:1.球型漏斗,2.容器部分,3.带活塞的导管部分。以实验室制氢气为例,使用时,开启活塞,酸由球形漏斗流入容器至其与锌粒接触,反应产生氢气。关闭活塞,由于氢气压强增大,酸被压回球形漏斗,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二 学生讨论:如何检验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 提示: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 结论:使用液封法----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形漏斗口处加入水,当水浸没球形漏斗下端后,继续加入水,球形漏斗内外会出现液面差,观察液面,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变化,表明气密性良好。 三、练习 在没有现成的CO2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请你选用下图中的部分仪器,装配成一个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CO2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是(填入仪器的编号)。 (2)若用上述装置制取CO2气体,而实验室只有稀硫酸、浓硝酸、水、块状纯碱、块状大理石,比较合理的方案应选用的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题设要求设计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显然与启普发生器的原理是相同的。设计的关键在于当我们需要反应停止时,关闭导气管开关,产生的气体能将液体压回容器中从而与固体分开,反应停止。装置如下图: 反应试剂的选择同样应遵循使用启普发生器的对药品的要求,必须选择难溶于水的块状固体,此处应选块状大理石,由于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为微溶物,它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将不利于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此只能选择硝酸,由于浓硝酸的挥发性大,因此还用水稀释。 实验时,大理石置于干燥管内(必要时底部可衬玻璃纤维等),稀硝酸放在烧杯中。 根据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我们还可设计其他一些形式的启普发生器原理式反应装置,如下两例: 典型例题 1.下列制备H2的装置正确的是() 2.以实验室制取氢气为例,设计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 第十六讲 常用的干燥剂 分液漏斗、长颈漏斗的对比 装置的气密性检验 一、常用的无机干燥剂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为了保持药品的干燥或对制得的气体进行干燥,必须使用干燥剂。常用的干燥剂有三类:一类为酸性干燥剂,有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等;第二类为碱性干燥剂,有固体烧碱、石灰和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等;第三类是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镁等。常用干燥剂的性能和用途如下: 1、浓H2SO4: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来除去不与H2SO4反应的气体中的水分。例如常作为H2、O2、CO、SO2、N2、HCl、CH4、CO2、Cl2等气体的干燥剂。 2、无水氯化钙:因其价廉、干燥能力强而被广泛应用。干燥速度快,能再生,脱水温度473K。一般用以填充干燥器和干燥塔,干燥药品和多种气体。不能用来干燥氨、酒精、胺、酰、酮、醛、酯等。 3、无水硫酸镁:有很强的干燥能力,吸水后生成MgSO4•7H2O。吸水作用迅速,效率高,价廉,为一良好干燥剂。常用来干燥有机试剂。 4、固体氢氧化钠和碱石灰:吸水快、效率高、价格便宜,是极佳的干燥剂,但不能用以干燥酸性物质。常用来干燥氢气、氧气、氨和甲烷等气体。 5、变色硅胶:常用来保持仪器、天平的干燥。吸水后变红。失效的硅胶可以经烘干再生后继续使用。可干燥胺、NH3、O2、N2等 常见气体的干燥与被干燥的气体:见下表。 液态干燥剂 固态干燥剂 装置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碱石灰 可干燥的气体 H2、O2、Cl2、SO2、CO2、CO、CH4、N2等 H2、O2、Cl2、SO2、CO、CO2、CH4、HCl等 H2、O2、CH4、NH3等 不可干燥的气体 NH3、H2S、C2H4、HBr、HI等 NH3等 Cl2、HCl、H2S、SO2、CO2、NO2等 二、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的对比 分液漏斗:包括斗体,盖在斗体上口的斗盖。斗体的下口安装一三通结构的活塞,活塞的两通分别与两下管连接。 使用: 分液漏斗的颈部有一个活塞,这是它区别于普通漏斗及长颈漏斗的重要原因,因为普通漏斗和长颈漏斗的颈部没有活塞,它不能灵活控制液体。当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向下流时,活塞可控制液体的流量,若要终止反应,就要将活塞紧紧关闭,因此,可立即停止滴加液体。 长颈漏斗: 用途:长颈形状的漏斗,用来添加液体到会产生气体的容器中。 使用: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二者的区别: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长颈漏斗下端没有活塞,分液漏斗有。 三、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1、基本方法: ①受热法:将装置只留下1个出口,并先将该出口的导管插入水中,后采用微热(手捂、热毛巾捂、酒精灯微热等),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观察插入水中的导管是否有气泡。停止微热后,导管是否出现水柱。②压水法:如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 ③吹气法(不常用,略) 2、基本步骤: ①观察气体出口数目,若有多个出口,则通过关闭止水夹、分液漏斗活塞或用水封等方法,使装置只剩一个气体出口。 ②采用加热法、水压法、吹气法等进行检查。③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注: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应分段检查。 3、实例 【例1】如何检查图A装置的气密性 图A 图B 方法:如图B将导管出口埋入水中,用手掌或热毛巾捂容积大的部位,看水中的管口是否有气泡逸出,过一会儿移开捂的手掌或毛巾,观察浸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无水上升形成水柱。若捂时有气泡产生,移开捂的手掌或毛巾,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例2】请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将导气管插入烧杯中水中,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若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微热,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例3】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图A 图B 图C 方法:如图所示。关闭导气管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注入水,待球形漏斗下口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加入适量水到球形漏斗球体高度约1/2处,做好水位记号静置几分钟,水位下降的说明漏气,不下降的说明不漏气。【例4】检查下面有长颈漏斗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1:同启普发生器。„若颈中形成水柱,静置数分钟颈中液柱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有漏气现象。 方法2:向导管口吹气,漏斗颈端是否有水柱上升 用橡皮管夹夹紧橡皮管,静置片刻,观察长颈漏斗颈端的水柱是否下落,若吹气时有水柱上升,夹紧橡皮管后水柱不下落,说明气密性良好。 【例5】检查图A所示简易气体发生器的气密性。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图A 图B 方法:关闭K,把干燥管下端深度浸入水中(图B所示),使干燥管内液面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静置一段时间,若液面差不变小,表明气密性良好。【例6】请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图A 图B 方法:如图所示。关闭导气管活塞,从U型管的一侧注入水,待U型管两侧出现较大的高度差为止,静置几分钟,两侧高度差缩小的说明漏气,不缩小的说明不漏气。 【例7】如下图所示为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盛放药品前,怎样检验此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向B、D中加水使导管口浸没在水面下,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活塞K,微热A中的圆底烧瓶,D中导管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关闭活塞K片刻后,D中导管倒吸入一段水柱,B中没入液面的导管口会产生气泡。有这些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例8】如何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较复杂的实验装置,一次性检查效果不好,可以分段检查气密性。如用止水夹夹住b、c装置间的导管的橡皮管,并关闭分液漏用酒精灯在a装置下微热,若b装置中的导管产生一段水柱,表明止水夹前面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再在c处的锥形瓶中用酒精灯微热,若e处出现气泡,停止微热,插在e处液面下的导管产生一段液柱,表明这部分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元素符号是打开化学之门的第一把钥匙,是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将直接关系到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和运用,必须熟练掌握,下面就元素符号的学习谈谈看法。 一、明确元素符号定义:表示元素的拉丁文符号,是国际通用的。 二、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注意元素符号的书写: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元素,当几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用附加元素拉丁文名称的另一个小写字母的方法来表示。如钙、铜、氯的拉丁文第一个字母都是C,为了以示区别,分别在第一个大写字母C的后面附加了小写的a、u、l即组成了钙(Ca)、铜(Cu)、氯(Cl)的元素符号,当一种元素由两种符号组成时,书写时应遵循“先大后小、高低有序”的原则,即前面一个符号一定要写大写字母,后一个符号一定要写小写字母。如钴元素只能写成“Co”不能写成“CO”,镁元素只能写面“Mg”不能写成“mg”或“MG”。 四、掌握记忆元素符号的方法:初学化学的同学,总觉得元素符号特别难记,很零散,没有规律,怎样能熟记元素符号呢?下面介绍两类方法供参考。 (一)分散识记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元素符号的系统学习安排在教材第二章第三节,为了减轻元素符号集中识记的负担,可从第一节绪言课开始,对所接触到的元素符号进行分散识记,如绪言课中就可识记:镁(Mg)、铜(Cu)、碳(C)、氢(H)、氧(O);学习空气时,就识记氮(N)、氦(He)、氖(Ne)、氩(Ar)等;学习氧气的性质制法时就记住氯(Cl)、钾(K)、锰(Mg)、硫(S)、磷(P)、铁(Fe)等,以后每学一节就识记几种,这样积少成多,元素符号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二)技巧记忆 1.情景联想法 如元素符号钨(W),可以联想白炽灯内钨丝形状,恰似“W”形。又如元素硫(S),可以联想弯弯曲曲的小溪流水,其形状酷似“S”,再如元素符号氧(O),可以联想到医院给危重病人吸氧的氧罩,其氧罩口为圆形状,恰似“O”;再如钾(K)像一把张开的剪指甲的小剪刀等。 2.汉语拼音法 如元素符号钠(Na),汉语拼音为nà,元素符号锂(Li),汉语拼音为lǐ,元素钡(Ba),“钡”字的读音可用汉语拼音字母“B”和英文字母“a”相拼(bèi)而成,再此应特别注意,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其头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 3.形意比较法 铜(Cu)、钙(Ca)、氯(Cl),这三种元素符号的大写字母相同,只是小写字母不同,如何将它们区别呢?可以这样来比较记忆:Ca是钙(盖),“盖”是封顶的,故应写封顶的“a”;Cu是铜(音似桶),“桶”是无盖的,所以是不封顶的“u”,至于氯Cl,近似读音“缕”,是一缕炊烟上青天,故写成“l”。 4.相似对比法 可将大写字母相同的元素符号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记忆,可提高记忆效率: 如:氢(H)、汞(Hg)、氦(He)、碳(C)、铜(Cu)、钙(Ca)、氯(Cl);氮(N)、钠(Na)、氖(Ne);磷(P)、铅(Pb);铝(Al)、银(Ag)、金(Au)、氩(Ar);镁(Mg)、锰(Mn);氟(F)、铁(Fe);硫(S)、硅(Si)等。 5.统归歌诀法 学习“元素符号”一节时,可将前面学过的元素符号集中起来,统一分类归纳,编成韵语歌诀的形式,可帮助记忆,如可将教材所列26种常见元素编成歌诀就比较好记忆。歌诀是: 氟 氯 溴 碘 氢 氧 氮 F Cl Br I H O N 碳 硅 磷 硫 氦 氖 氩 C Si P S He Ne Ar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K Ca Na Mg Al Zn Fe 锡 铅 铜 汞 银 铂 金 Sn Pb Cu Hg Ag Pt Au 以上歌诀第一组全部是非金属元素,且其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第二组也全部为固态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其单质均为单个原子,第三组和第四组均为金属元素,其排列顺序涵盖了后面要学习到的金属活动顺序表,这一歌诀的编排为后面化学式和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学习同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天材教育一对一 哈尔滨天材教育 天材教育一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