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会学习方法建议
会计学习方法建议
1、基础学习阶段:看教材+基础班/强化班课件+基础班练习中心/应试指南!做题以客观题为主,数量不在多,在于及时有效。教材多看,保证进度,一天三个小时计算,一个半月时间搞定第一遍学习,进度慢一点没有关系,关键是打好基础!
2、强化提高阶段:相关章节一起看+习题班课件+习题班练习中心/经典题解。做题以主观题为主,少涉及跨章节综合题,注意循序渐进。注重前后联系。
3、考前冲刺阶段:模拟题+冲刺班课件+模考点评班+全真模拟试卷。这个时候更要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相互联系的章节主动去串联,比如存货可以和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日后事项、会计差错等结合,通过一道例题就可以掌握各个章节的主要考点。多做模拟题了解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4、学习顺序安排:会计适合在其他科目之前学习,所得税一章应与税法的所得税章节结合起来学。所以会计的基本特点就是:报考排在最前,学习放在首位。
第二篇:注会学习方法分享
注会学习方法分享
我09年开始考注会,09年过了会计、审计和税法,10年过了财管,11年过了经济法和战略,今年参加了综合考试。专业阶段最低分60,最高分77,平均分67。我的成绩和所用时间跟牛人们相比很一般。我的考试经历的特别之处在于我没参加过培训,也没听过课件,4年时间全靠自学,所以有些学习方法方面的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一、总体战略 我把自己的总体学习战略归纳为:制定计划、层层递进、适当练习、勤于总结、善于思考、交替进行、不留死角、温故知新、坚持到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完全自学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制定计划。和参加培训或者听课件的考生不同,自学者全靠自己制定计划,没有现成的计划。如果计划制定得不合理,就很难执行下去或者执行的效果很差。制定计划的关键在于把握张弛程度,如果计划过于宽松就很难让自己进入状态;如果过于紧张就会使自己过于疲惫,效果也会打折扣。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适度偏紧,这样可以让自己有一定的紧张感,也给计划留有余地。这是因为我平时要工作,经常没时间学习,所以平时有空要尽量多学一点,不至于来不及复习。我建议不要把计划定得太死太细,设定几个关键节点即可,比如到几月几号完成第几轮复习、做完哪套题、背出多少内容。执行时灵活调整:有的内容比较容易,就多看点;有的比较难,可能花的时间多点,只要保证到关键节点能完成任务就行,不要教条。按照实践论的观点,人对事物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增加而不断修正,不断贴近实际,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调整计划也是应该的。设置关键节点既是分解任务,确保计划可行,也是监督和督促自己,不然计划很可能被“调整”得没影了。我觉得在复习过程中,至少要为每个月设定一个关键节点,每周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和执行。
学习注会没有捷径,只能层层递进。层层递进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硬骨头要慢慢啃;第二层意思是所有学习目标(理解概念、熟练做题、准确记忆、高度提炼、融会贯通)要靠多轮复习来实现。专业阶段各科都有很多硬骨头,比如会计的金融资产、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这些硬骨头需要花大量时间反复学习、反复揣摩的,不是一口气能够拿下的。我给自己设定的各轮复习目标如下:第一轮复习通过看书和做客观题理解概念;第二轮复习通过做主观题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加深和巩固对概念的掌握;第三轮复习通过看书和看以前做错的题目攻克疑难点、理清章节脉络和各章之间联系、提炼书本内容;第四轮复习通过做模拟题检验复习成果、拾遗补缺;第五轮复习就是背书(建议考前两周)。第三轮复习经常被同学们忽略,这是很多人做了很多题、背了很多书,但是结果却很差的主要原因。
必要的练习必不可少,但是搞到题海就过了。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一、检验学习效果,看看是否有理解错误、记忆错误、方法错误等;
二、提高熟练程度,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只能在超过规定的时间内答对足够数量的题,那只能说明你练习得不够。到底做多少题完全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数量程度酌情掌握。我每科只做一套轻一或者轻二,再多我觉得没必要也没时间。做错的题要总结错误的原因,通过总结错误可以找出学习的不足之处,避免以后再错。
教材是很厚的,完全记住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所以概括提炼教材内容很关键,这就需要勤于总结。我看书时会划出或者圈出重要的词句,有时在空白处写几个字的点评,尤其是对于
难点的总结归纳,这样以后再看时就能一下抓住要点,省得再抓破脑袋。我划的和圈的都是我认为有记忆价值的词句,其他一概不做标识,方便以后加深理解和记忆。
注会内容整体逻辑性强、高度抽象,如果不善于思考,就很难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会计、税法、经济法与实务比较贴近,大家还容易理解些,审计、财管、战略就高度抽象了,没有相关基础或者经验的同学就很难理解了。把握抽象知识的关键在于转变思维方式,大家需要加强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由于中国学校教育历来重记忆和模仿,轻逻辑和抽象,对于很多文科背景的同学来讲审计、财管、战略就很痛苦了。死记硬背和题海对于这三科是无效的。我可以给三点建议:
一、充分理解概念,尤其是专业名词,如果概念不清,结果会很悲剧的;
二、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区别;
三、在头脑里梳理知识脉络。梳理脉络最重要,通过梳理脉络可以发现知识和逻辑的盲点,找到各章、各科间的联系,还能帮助记忆——结构化的知识最方便记忆。考前一两天,我通常会依据目录回忆各章节的内容,检验自己是否完全理解和掌握了各科内容。
比如,我看到财管的资金成本,我就会回忆资金成本中提到的各种重要概念、回忆各种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各种公式的使用,并且联系企业价值评估;
看到企业合并,我就会回想同一控制合并和非同一控制合并之间的区别,联系企业所得税对于企业合并的规定。这种回忆和思考多了就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对于树立考前信心也大有益处。
交替进行的意思是两科以上交替复习。这样做有两点好处:
一、缓解疲劳;
二、提高兴趣。我如果看一科看烦了,就会休息下,然后换另一科看,不然会看不下去。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内容今天怎么看也不理解,但是明天再看会突然豁然开朗。所以当你啃硬骨头啃不动的时候不妨换个软柿子捏一下,总比干耗下去强,也能够树立信心,愉悦心情,明天再来啃硬骨头就会发现其实不难理解。
注会考试中没有绝对不考的内容,每年总会给考生一点“惊喜”。比如11年的税法考了总分机构的所得税,又爆了一大冷门。所以复习时不要心存侥幸,书上有的内容起码都要理解。每个盲点就是一颗地雷,给自己埋的地雷越多,触雷的风险越大。我认为起码掌握95%以上的教材内容才能有足够把握通过考试,不然就是在碰运气,所以能考出注会的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注会考试有一句名言:会一点和不会是一样的。
注会考试可没有同情分,很多题第一个小问一旦错了,接下来几个小问都会跟着一起错。顺便说下卷面拿多少分数肯定能过。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卷面分数70以上,结果,凡是我估计卷面分数在70以上的都过了,不到70的要么挂了要么过得很悬。
别小看70分这个目标,这可不是学校里直来直去的考试,这是躲过了很多陷阱后取得的成绩。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小的统计,大部分通过专业阶段的同学的平均分也就是在60-70之间。
温故知新的意思是看看过去学过的东西会有新的体会和发现。我10年过了财管,今年复习
综合的过程中,再看财管我有很多新的体会。
比如,我看到敏感性系数,就联想到工作中可以应用敏感性系数,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看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战略时都有类似的发现和体会。这种新体会、新发现就是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和深入认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更侧重于如何解题,缺少对知识的深入思考,缺少对知识本质的认识。然而,回头再看这些内容时,由于我们已经能够熟练解题,我们有精力和时间更多思考这些知识的意义及其应用,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就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对于提高工作能力和对付之后的综合考试也很有帮助。
坚持到底的意思很清楚了。半途而废意味着之前所有的努力全白费了,不要用“反正我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学到了很多了”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这是职业考试,用人单位只看结果——证书的,没有人会对“我都学过,但是我没考出来”这种事情感兴趣的,社会很现实。注会考场不适合没有毅力的人,他们注定是要失败和被淘汰的。
二、各科复习特点
之前说的都是整体战略,具体到各科复习方法还是有各自特点的,虽然都会用到上述方法,但是各有侧重。
会计
这科逻辑性很强、内容庞杂琐碎,既要理解和记忆大量准则、会计处理、会计科目,考试时间也很紧。学习会计要勤记笔记、多做题、多归纳总结、从实务的角度理解准则、反复啃硬骨头。会计最难的内容就是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连综合都要考这四章,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审计
这科逻辑性很强、内容抽象琐碎、记忆量大、和实务联系紧密。这科考试不太会出现来不及答题的情况——复习得好会答得很顺,复习得不好只能干瞪眼。学习方法的要点在于准确理解概念、从整体上把握审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准确记忆重点理论和方法、多做案例分析题。整本审计教材就是讲述完整的审计业务流程,从职业操守开始直至出具审计报告,各章节之间联系紧密。很多没有实务经验或者相关基础的同学初次接触审计肯定会觉得很痛苦,痛苦不仅来自抽象的理论,也来自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审计虽说是对财务报表的鉴证,但是这种鉴证所依据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却和编制财务报表所用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大相径庭。编制财务报表简单说来就是根据会计准则处理各种业务;审计则是依据职业操守、风险评估、统计学、内控等控制审计风险和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哲学认为抽象知识是最高层次的知识,但是抽象知识来自具体知识也是为具体事所服务,所以要通过做案例题来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审计理论——把抽象具体化。最后该背的还得背,不然你很难保证你写的答案能得到阅卷人认同。
税法
这科和会计紧密关联、贴近实务、内容琐碎,试题计算量大,隐藏大量陷阱,经常因为一个小知识点掌握得不好而导致满盘皆输。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一直是重点,企业所得税能和任何税种结合出题。命题人特别喜欢出关于特殊业务的税务处理和税收优惠的题目。这科没有特别难以理解的内容。学习这科要多练、多记,没别的办法。考税法最好考一次就过,不然会很痛苦。这几年国家每年都推出新的税制改革措施,导致税法教材年年变,时而大变,时而小变。如果第一次考试挂了,那么来年无论大变还是小变,结果都是一样的——必须把这科重新学一遍,因为疏忽任何一个细微变化最后都可能导致不及格,而且之前的记忆还可能对来年的复习带来干扰。痛苦可想而知了。
财管 这科和会计、战略略有联系,总体上还是比较独立的,依据的理论主要来自金融学、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试题计算量大,需要掌握大量公式。财管主要是讲企业和项目的分析、决策、估值与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与金融学相关的章节一直是难点。学习财管的关键在于理解原理、方法和熟练解题,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理解书本和提高熟练程度。考试时,解题中稍有疏忽就会丢分,而且时间很紧,这点和税法很像。我考财管那年特地买了轻二而不是轻一,就是为了多做些题。虽然由于工作关系我对于财管的很多内容很熟悉,但是考试的时候我题目还是没做完。
经济法 这科与其它五科联系很小,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物权法、合同法是硬骨头,这五章中只有物权法不在综合的考纲范围内。准备得充分的话,考试时间肯定是够的。学习经济法的关键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做题只是为了检验理解和记忆的准确性,没必要做很多题,有时间多背书。我考前两周开始背书,再早的话记忆效果差,再晚就会来不及背。背书的遍数越多越好。新制度下经济法试题有了明显的变化:考数字记忆的题目大幅减少,比如人数、比例、时间、金额等,所以没必要抓破脑袋去背大量的数字了,挑几个重点背就行了;主观题比例增加,对于应用的要求提高了。
战略
个人认为战略跟财管略有联系,和审计的风险评估很有关系。战略没有硬骨头,只是内容很杂,涉及营销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考试时间一般够用。这科的学习方法和经济法类似,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战略对于记忆准确性的要求比经济法低很多。我一般重点记各知识点的逻辑、方法和专用名词。战略需要多做一些案例分析题,可以提高应用能力。考试时需要适当发挥,有些题在书上找不到现成答案,遇到时不要慌。
三、温馨提示
要从战略上藐视注会考试,从战术上重视注会考试。无论注会考试多难多变态,终究还是考试,总是有办法可以对付考试的,所以从战略上讲注会考试是可以战胜的,这点大家要对自己有信心。但是,没有充分的准备,考注会是没有任何胜算的,该做的都得做。要是从战略上重视注会考试,从战术上藐视注会考试,最后会很悲剧的。
方法第一,勤奋第二。方法正确可以保证做出的努力是有用功,反之就是在错误的方向上坚持。如果你很努力了,但是效果很差,请检查方法,你的方法一定有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方法好坏都靠考试结果检验,如果你的方法能让你通过考试就请相信自己的方法。
不要搞疲劳战,如果学习累了,或者今天状态很差那就休息下或者明天再看。在疲劳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很差的,还不如休息下,为以后的学习储备精力。投入时间是考试合格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到底时间花得够不够、效果到没到都得靠做题检验。
轻
一、轻二上没有的知识点不一定不会考,但是有的知识点很可能会考,请牢牢掌握——连
很可能会考的知识点你都抓不到分,难道想从冷门的题目中抓分吗?
复习过程中,经常看看历年真题,这样能让你知道你离考试的要求有多大差距和努力的方向。
多和别人交流,解答别人遇到的问题对你也是一种检验和提高,这些问题你很可能也不会答。
考完不要对答案,没啥用。对完发现考得好未必就能过——答案可能有错,你恰好和答案错得一样;对完发现考得不好未必就不过——答案可能有错,你恰好和答案不一样,而且你卷面分数不及格不等于考试就过不了,这事儿我就遇到过。到底过不过都是中注协说了算。
[ 本帖最后由 rekees 于 2012-10-14 09:27 编辑 ]
第三篇:注会税法学习方法
注会《税法》学习心得:把你的盒子放进五个抽屉
公佘利ktv 0位粉丝
1楼
来源:中华会计网校
每年一度的注会考试学习,有的考生会说税法很难,有的却认为很简单。笔者认为,税法在注会中是一门相当有趣味的科目。相对于会计的基础和系统、经济法的法条记忆以及审计的实务执业,税法既有法条,又有实际应用;既有记忆,也有计算。可以说,税法是一门相当不枯燥的科目。说税法简单的人,大多是经过了不间断的学习之后,熟悉税法的人;说它难的人,大致是刚开始学习者,面对着茫茫多的知识点,感觉无从下手,学了后面会忘了前面,从头再来吧,又会忘了后面。
如何解决这种的问题呢?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或者一个学习过税法却仍然找不到头绪的人,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常常会对一些物品进行整理收纳,哪个萝卜该放哪个筐不用多想就能做到,因为,每个人把自己的盒子、物品放进哪个抽屉里,早就已经做过很多遍了,也就是说,大家都有放置自己的盒子的习性,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说:“学习税法和你把哪个盒子放进哪个抽屉有什么关系啊?爱放哪儿放哪儿„„”先别急,先来看看我对税法学习的理解。我们学习税法知识,相当于把税法的诸多知识点装进自己的脑袋里。和收纳盒子到抽屉里面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就看你是怎么把这些盒子放进去了,是一股脑的不加分类的堆进去呢?还是把不同的盒子整理分类分别放置呢?相信两种做法的人都会有,因为生活中会有很多随性的人会用第一种办法。但是,请大家注意,注会考试是一个相当严谨的考试,我的建议是,即使你生活可以随性一点,但进行注会学习考试,一定要严谨治学。实际上,把你的盒子放进抽屉比喻的是将税法的知识点分类整理装进脑子里,达到加强记忆理解的目的。
我学习税法的心得是,把众多的知识点重点分成五个部分,也就是说,把盒子放进五个抽屉。
第一个抽屉:增值税法。我的这个抽屉里有三个大盒子。①一般纳税人的计算。这个盒子里面有三块东西——销项、进项和税率。区分实务中什么业务是销项,什么是进项、进项抵扣。每个业务适用的税率是什么。然后就可以进行一般纳税人的计算了。②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算。这个盒子里东西不多,主要是保持对小规模纳税人的敏感程度,不要在做题时都按一般纳税人计算了。③进口征税和出口退免税的计算。这个盒子主要是出口退免税的两种类型,要熟悉“免抵退”的计算步骤。
第二个抽屉:消费税法。这个抽屉相当的腐化,主要就是“烟盒”和“酒盒”,貌似咱们人人都是有权利的人,什么好烟好酒啊都扔这个抽屉里了。实际上,这两样东西可够我们头疼的,因为学习这章的难点就在于此。基本上这两个税目的计算题都做通晓了,别的税目也就不是问题了。
第三个抽屉:营业税法。这个抽屉的盒子相对较多。交建文邮、服转销金加娱乐,九个标签九个盒子,税率易记,但每个盒子里具体业务的营业额的判断才是关键所在。
第四个抽屉:企业所得税法。这个抽屉里面的系统性相当的强。重点把握居民企业这个大盒子,收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亏损等都是这个大盒子中的内容,这些项目最后形成应纳税所得,再配合税率和税收优惠这个盒子里面的内容,就能计算出企业所得应纳税额。
第五个抽屉:个人所得税法。和营业税这个抽屉类似,盒子也很多。十一个税目,但相对于营业税来说,个人所得税每个税目的知识点都很系统,没有那么零碎。个人所得税容易忘记的地方就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一些税目费用的扣除,不同的税目有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感觉学习这章的时候要细。
以上五个抽屉是我对税法的分类归纳,在备考的时候,这五个章节的知识点看了又看,题目做了又做,遇上不理解的地方就去听听课件、看看讲义,或者在论坛上求助高手。论坛上有好多高手有的甚至考完了注税,有的是有大量的实务经验,他们的回答会让你觉得受益匪浅。话说回来,做题的时候,尤其是做企业所得税这章题的时候,会遇上其他一些小税种,这时顺便就把这些小税种复习了。当然,每个人在学习的时候对书本的理解都会不一样,记忆的方法也不一样,但不管怎样,在脑子里形成一套自己学习的脉络,有重点的学习,再加上大量的做题,坚持下去,就会体会到其中学习的乐趣的。
五个抽屉都说完了,可能会有高手说,你这个比喻太土了,我们有更好的办法;或者,更有些学习的天才,根本就不用什么象形化的比喻来帮助记忆,他们天生就有很好的逻辑思维,知识点到这些人的脑子里都是自动分类的。But,Stupid is as stupid does.我这个帖是为了说出自己学习的心得,可以对一些人的学习有点帮助。希望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我也走在CPA的道路上,很想跟大家多学习。
考CPA的路很漫长,贵在坚持,贵在不断的提高自己。
第四篇:注会学习建议
注会一年学习心得和报考简介以及相关建议(笔者仍在努力学习ing)
本文框架:
一、前言
二、注会的报考简介
三、分科感受和总结(以会计为主,其他科目只说个最基本框架)
四、报考建议(针对像我们金统院偏文科性质的专业)
正文:
一、前言
从去年二月底开始接触和准备CPA已经将近一年,对CPA有了一个综合的把握。本来说去年12月说要写一个心得,但只是在12月1号一鼓作气写了三千字之后就突然不知道怎么写而且感觉好像没什么人在意,于是就丧失了写下去的动力。但后来发现,还是有一些人等着我发这个心得而且也有一些人问过我CPA的东西,所以就在这财管和会计的第二遍复习结束之际,重新开始写这个心得,希望能给我目前了解到要考或者有意要考的20多个人以及我不知道的人一个小小的帮助吧。
由于对于要考CPA的人来说,第一科基本上是会计,而我对会计基础本来就好加上已经经过了两轮复习,故主要介绍会计的复习方法以及对于不同报考目的的同学考哪些科目做一个建议,其他科目由于大家可能第一年不会考,而且加之个人的理解不是那么深,故会一笔带过,希望大家谅解。
二、注会的报考简介(已完全了解的请跳过)
1、考试科目、通过条件和时间
从2009年开始,注会的考试科目变为6+1,从2012年起,全部考试改为机考,每年3月出考纲、教材,4月报名,5月资格审查,7月应届毕业生录入毕业证书号与学信网联网验证。
(1)专业阶段考试:“6+1”中,6为专业阶段考试,有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六科,每科报考费90元,每次考试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考1-6科,每科100+5分(5分为英文附加分,每科都有一道简答或者综合题,若用英文回答比中文回答满分要多5分),60分通过,从今年其改为9月中旬考试。专业阶段6科单科合格成绩有效时间为5年(若不能在5年内通过全部考试,超过5年的那部分科目的合格成绩失效),在5年内考过六科的取得专业阶段合格证书,终身有效。(财政部今年4月发文取消了取得专业阶段合格证后,必须在五年内通过综合阶段考试的规定,故从今年开始终身有效)(2)综合阶段考试:考过专业阶段六科的人员可报名参加综合阶段考试,报考费100元,从今年起改为8月下旬考试,上午和下午各考三个半小时,一共考七个小时,总分100分,其中有20多分英文题,60分及格。通过后,即可取得全科合格证书,即可加入中注协成为非执业会员,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两年后,由两名注册会计师提供证明后,即可成为真正的注册会计师。
综上,完成6+1的考试,至少要两年,第一年过专业阶段六科,第二年过综合阶段。
2、报名资格
需为年满18周岁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才有报名资格。
资格审查在考生第一次报名的当年进行,通过资格审查者以后报名无需进行资格审查,由于近年开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对毕业证书采用与学信网联网验证的方法,故再无可能就毕业证书的真实性造假,因此本科在读生再也不能通过所谓的中介逃过资格审查参与考试。
因此,最早只有在本科毕业当年才有资格报名参加考试,中注协在报名时给了应届毕业生一条特殊报名和资格审查途径:4月份报名时,报名系统有应届毕业生选项,报名时选择该项就无需填毕业证书号了,然后5月份毕业资格审查时持本人签名的预报名信息表、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毕业生承诺书,到报考所在地方考办指定地点办理资格审核。7月份在规定时间内在报名系统内录入自己的毕业证书,中注协将毕业证书号与学信网验证通过后,完成最终资格审查。
PS.5月份的资格审查不知道可否由他人代为办理,如不能代办,则保外校的同学需要5月份亲自去自己报考当地的注会协会跑一趟。
3、难度和通过率
(1)难度
我听过一种说法,由中国的机构举办的考试中,司法考试是第一难,注会是第二难。根据,中注协的数据,至今年6月份为止,全国有20万人通过注会考试,有10万为执业注册会计师,10万为非执业会员。
(2)考试通过率
网上说专业阶段报考的人中有一半人缺考,考试的人中,各科的单科通过率在10%-18%之间。
三、分科感受和总结(以会计为主,其他科目只说个最基本框架)
1、个人第一轮学习简介 第一轮总体学习方式的主要目标,买了一套教材加东奥的辅导书轻松过关1(以下简称轻1),分科分章节先基础班的wang课(wang课的来源:baidu 云,别人dao 版下来的,zheng 版全套课程好几千),网课可以调播放倍速,有些容易的地方我最快用2倍速听,很难的可能是1.2倍速听,听完一章做一章轻1题,直至刷完全部章节,后面的跨章节题和模拟题为了赶进度不做,学习目标是为了对六科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把握,确定考试规划,对有难度的地方不求完全记牢熟练但求当时学懂会做题,以便以后复习时能迅速突破并彻底掌握,对枯燥和需要很大记忆的科目,纯碎是掌握框架,背书以后再说去吧。
个人觉得各科难度由难到易排序如下:审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经济法(2014版教材的厚度,除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300页外,其他都是500页左右)
2、会计
(1)简介
会计是六科中比较核心的一科,是其他很多科目的基础,难度在我看来是除了审计。想接触注会,第一科基本上是要看会计的,首先使用因为它是好几个科目的基础或者有关联,其次是让你感受一下注会的难度,对它的难度心里有底之后再确定你自己的考试规划,最好不要过早地在心里给自己放出豪言,施加过大压力。
(2)学习所需基础
良好的基础会计学会计分录部分的基础以及对财务报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基本的理解是必备的;对于没有学过财务管理(公司金融)的同学,需要补习一下年金现值系数(P/A,i,n)、复利现值系数(P/F,i,n)这两个系数的含义和表示符号,否则在金融资产、租赁等章节要算现值的时候会看不懂相关过程,可以去借财务管理的教材或者CPA的财务成本管理教材中关于资金的时间价值这一块。
(3)学习的难点
会计是一门需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科目,学习要达到目标是要会做书上的会计分录以及清楚它们的联系,清楚报表、会计科目上填列的数据和会计分录的关系。
会计有难度的地方在于,你需要去理解很多会计处理背后的本质和道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会计不是自然科学,它是人创造出来的,目的是给投资者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给税局提供收税依据的,那么它的所有会计处理都是有它潜在的原则和道理的。
所以,想学好会计,首先第一步必须理解每一步会计处理背后的意义,然后在理解这个基础的前提下,就能很快的记住如何去做单笔或者一系列有关联的会计分录,再然后去把握这些有联系的会计分录(比如一项资产,从它的购入、持有期间的处理、到处置产生的分录就是一系列有联系的会计分录,就是这个资产的账面上的数字从购入前的0变为处置之后的0,这系列的会计分录)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会计科目账面余额产生的影响,最后根据会计的基本原则或者说是常理去理解做这一系列会计分录的本质意义,如果你达到深刻理解这个高度了也就是理解了会计分录编制者他们心里所想的了,那么这个会计的交易和事项你就彻底明白了,题自然就会做了。当然这样是最高的高度,有些分录或者处理方法你确实不能深刻理解的话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搞清楚可去百度问一下,很可能一句话你就能瞬间明白和理解。
总之,目的一定是要理解,理解的越深刻你就越懂得会计背后的魅力,自然学的下去,不能理解基本靠死记硬背就算你记忆力超级好也是绝对考不过的,会计题还是有一定灵活度的。
(4)学习总结
学习过程中请理解三个(组)模糊但很重要的概念:账面价值与账面余额、计入资产成本(资本化)与计入当期损益(费用化),公允价值。第一组来自于联系,一字之差答案就不一样;第二组来源于书上或者说会计准则的原文描述中,如果不懂它背后的意思,就无法将会计准则和所对应的分录联系起来;前两组概念我不做过多解释,学习过程中如果不懂再自行百度能更好地理解;公允价值这个概念在会计中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会频繁出现在书中或者说会计准则中,请在学习过程中用心去理解,光百度可能是不太理解的。
对于会计的框架和学习思路方面,会计一共26章,结构顺序是依次阐述各类资产、资产减值、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财务报告(没错,前十二章讲的就是会计的六要素),然后接下来十四章就讲一些特殊事项的处理了,比如债务重组、所得税、外币折算、租赁、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合并、合并报表等之类的。
主要重点章节都包含于除去导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前12章、以及后面的股份支付、所得税、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其他章节的话,只要上面这12章学通了,分分钟秒杀。
关于整本书的章节内容梳理如下:
a.对于前面8章关于资产的部分,会计分录分为三块,分别是初始计量(你买回来以多少钱记账),后续计量(资产持有期间,发生一些特定的事项你如何去记账,比如固定资产的减值、一切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变动),处置计量(你把这项资产卖了处理掉了要怎么记账),把握好这三点资产学起来就有了方向,在这三个计量最难的是后续计量,个别资产的后续计量简直不能再难。
资产部分的难度点在第二章金融资产(全书第二难)和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一起构成全书第一难)。关于金融资产,难点在于理解摊余成本法这个后续计量方法,其他的内容虽然也难但它可能并不太重要(比如继续涉入)或者用心去分辨、理解、多看几遍都还好说。
关于摊余成本法我脑子里形成了这个非常深刻的理解:如果说固定资产的折旧是一种不考虑时间价值下的摊销方法的话,摊余成本法则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前提下的一种摊销方法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情况下的折价或者溢价的分摊。简单解释一下,比如固定资产折旧,如果是直线法且不存在减值则在折旧年限每年折旧的金额都一样,假设每年折旧为100元。那么请注意,今年折旧的100元和明年折旧的100元,在资金时间价值上是不等的,摊余成本法的目的是在考虑时间价值情况下对相应金额进行调整,使得每期对折价和溢价的摊销金额在时间价值上是相等的。用心学习过金融资产的请带着这个观点重新回顾一下相关内容,相信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摊余成本法除了金融资产用到外,对于租赁、分期付款购入的固定(或无形)资产、可转债等以及CPA的财务成本管理这一科都需要用到,搞不定的话,后面会形成大块的知识盲区。
a1.关于金融资产这章其他重要内容的话,我就提一下:
一、请务必理解4种金融资产的分类条件:因为大部分综合题都是告诉你企业的持有该资产的目的和公允价值是否能可靠计量,然后你得自己判断它属于哪类金融资产,然后再做分录。
二、初始计量的差别:购买有关的税费是计入资产成本还是计入当期损益。
三、后续计量是使用摊余成本法计量还是公允价值计量;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则公允价值计量的变动是计入当期损益还是计入所有者权益。
四、是否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a2.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建议先不看,请和后面的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一起学,这三章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是会计里最难的三章,看之前你需要把其他资产相关的基础章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收入确认、所得税这些基础章节精确掌握,才能学这三章进阶章节,我本人经过两遍学习之后(当然第一遍是配合wang课)虽有一个大概的把握,但很不深刻,只是想吐槽,这真尼玛难,理解很难,然后熟练的做题更难,我目前也只是做到的一个比较零碎的理解,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上的完全理解,做题也是很不熟练的,所以我就不能像金融资产这章一样跟大家做详细分享了,只是告诉你们,学到这几章里面特别难懂的地方时,请静下心来用心去学吧,如果你们学到了哪个零碎知识点死活不明白,可以找时间与我交流。
a3.其他资产部分我就不多说了,除了资产减值这章关于后面资产组减值和总部资产减值稍微难懂和投资性房地产与存货、固定资产转化时候的会计处理分多种情况稍微复杂外,其他都是比较简单的,都不再过多介绍了。
b.对于后面的负债一直到最后的章节(除掉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就没有像资产这样有“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计量”这样清晰的框架了,但你只要融入到各个特殊事项的场景中,结合已经前面学过理解过的内容大部分章节都可以很好的理解,但对于一些重点问题提示如下:
b1.关于权益工具和负债的区分和计量,包括看涨期权(三种结算方式处理不一样,权益结算、普通股净额结算、现金结算)、股份支付(权益结算、现金结算),稍加总结如下:结算方式为现金结算的全为负债,后续都需要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若采用其他的结算方式均为权益工具,要确认其他资本公积,然后到期时或者行权时都需要转入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里。另外关于可转化债券,则在初始确认就是分拆为负债部分和权益部分,负债部分按摊余成本法处理即可,权益部分同样计入其他资本公积,待转化或者可转债到期时转入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b2.关于所得税这一章,它与税法的企业所得税这一章遥相呼应,其中的递延所得税这一部分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在学之前首先你需要知道,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上关于收入确认、费用扣除是不一样的,会计注重真实的财务状况的反映,而税法只遵守历史成本和实际损失的原则,预计的损失不能作为税法意义上的费用。有些会计上不是收入但税法上视为收入,有些会计上作为费用,但税法上不视为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因此所得税计算时不再是基础会计上的简单处理:利润总额*税率,而是经过纳税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另外关于递延所得税这块,是会计和税法上关于收入或者费用认定的暂时性差异的衡量。打个比方,比如一个企业当年计了20万的坏账损失,在会计上全部作为了资产减值损失计入了利润,但税法上关于这项预计的损失是不能作为税法意义上的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的,只有当它实际发生损失后才能作为税法上的费用,于是当期在计算所得税时,会计上多扣20万的坏账损失要在利润中加回来,此时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20万,然后用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计算当期的所得税。但在后续的中损失真实发生时,这20万的费用会在后续的计入税法上的费用,到时可以抵扣所得税,于是在当期确认一个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后续这个20万*税率是以后可以抵税回来的,是税务机关欠你的钱,所以是资产),然后等以后损失真实发生时,再将这个递延所得税资产冲销掉。需要注意一下,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这两个处理过程是没有直接联系的,分别按照他们确认的原则去计量就好,不要想复杂。有人会问,既然递延所得税当期确认了,以后要做相反会计分录冲销的,那么它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好,它的意义是,能在资产负债表中显示一个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的金额,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明白,在所得税上,是税务机关欠企业多少钱(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是企业欠税务机关多少钱(递延所得税负债),有些大企业因为这个差异可能会很大,会影响财务报表重要性,所以会计上引入递延所得税这个处理方式会让投资者更好的理解一个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这就是递延所得税这个东西存在于会计中的真正的原因。
b3.关于收入的确认,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确认收入是重点,会计和税法上关于收入确认条件上唯一不同点在于,会计上要求经济利益很可能(即超过50%)流入企业,而税法上没有(即一旦满足收入确认其他条件就要计税,就要发生纳税义务)。其他的条件,据我的记忆会计和税法上是没有差异的。另外注意一点,就是关于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和相关账户在报表上的列报,由于引入了以前我们从没接触过的完工百分比法和没从有听过的两个会计科目“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进行核算,然后还涉及到亏损情况下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然后还设计如何在报表上列报的问题,所以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
b4.关于会计政策变更、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就是以后发现以前的账目有很重要的错误或者其他情况需要追溯调整以前报表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注意一点是,如果涉及以前利润表的调整则不能直接借记或贷记利润表科目,因为如果借记或者贷记利润表科目,将会把相关的损益计入当期利润表,而你要调整的是以前期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则不存在这个问题。由于年末时,全年全部损益在转到未分配利润科目中,所以做会计处理时最后都直接的或者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间接的转入到了未分配利润科目中,另外做完账务处理之后,要根据调整事项发生在上期还是上期以前,分别去调整上年报表的期初余额或者上年的报表,就这样点到为止啦,具体做题的时候你就能体验到。
2、其他科目 审计:以会计为基础,毕竟是不是错账,得有会计底子嘛。然后它恶心的地方在于,跟政治一样要背,还需要融入题目给的环境中去判断哪些地方有舞弊的风险,用逻辑的方法判断一些表格上的错误之类的。关于要背的,审计考试有6道左右的问答题,随便举个例子,在应对收入确认的舞弊风险时,注册会计师要做哪些审计程序?(书上有原话),答案就是很晦涩的审计准则上的话,想理解记忆有点难,所以我说它有政治一般的烦。
财务成本管理:如果你是金融专业的同学,那么恭喜你,这么课是最有基础的,什么组合投资理论、资本市场线、证券市场线、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金的时间价值等我们上课都是学过的,但这并不代表它就简单了,学过的可能只占全书的30%,剩下70%还是比较新的,另外它跟会计的联系不多,只是在后面5章,成本会计部分,关于制造费用和完工在产的费用分配这里有一点点瓜葛。这门课主要是计算,公式和方法很多,所以也需要一定的记忆,看到题需要很快的去应用公示和方法去解答,这门课我比做理综吧。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也可以必做政治,它的主要内容就是管理学里面的东西,还记得什么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波士顿矩阵、SWOT分析么。出个问答题,说两个战略的优点和缺点或者比较是什么,当然也有案例分析,大部分人都觉得管理学假大空,所以这科也很烦,没什么兴趣。
税法:和会计联系非常紧密,需要记忆,但重点在计算,主观题中没有问答题,只有计算题,它的难度在于,你需要记忆税率(这还不是很烦),最烦的是你需要熟悉各种比较税收优惠政策或者一些低税率的商品,我记得我有次做综合题,说一个企业卖居民用天然气…..然后我算增值税是按17%算的,后面一看答案,答案乘的是13%,因为它是属于低税率13%,我完全知道这题应该如何去算,但一旦出这个错误这题就没什么分了。怎么说,一句话:国家税总这么说了,你就得照办,谁叫你记不住,错了活该。当然还有别的东西需要记忆啦,比如纳税申报期多久,怎么样才能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期限是多少,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期是多少等等。
经济法:同需要记忆,与税法不同,它要做案例分析,去判断合法、非法,同时引述法律原文(可以不完全匹配,但基本意思要到位),它是一个先记忆和理解相关法律规定、然后根据案例视情况判断、最后引述法律原文的过程(如果是客观题则没有最后一步)。学经济法时,你需要保持理性的头脑和比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法律是最理性的,所以听wang课时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听,经济法的wang课老师讲的很好,它会不会帮助你去背什么条文(他认为这是课后做的事),但他会帮你画图理清法律关系,将书上的条文化为例子来讲解,你只需要认真听,然后联系实际去理解就好了。经济法是最有用的一门课了,只要你以后在这个社会上尤其是金融人,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基本的民法制度(比如诉讼时效这个概念)、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还有与金融人有关的证券法、票据法。我单拿出一个诉讼失效这个概念来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借你100块钱,写了个借条,说2015年1月1日还,到期后如果他没还,你一直没找他要,但到了2017年1月2号后你让人家还,对方不还,你去法院起诉,对方只要说你过了诉讼时效,法院就会判你败诉。因为关于债权债务的诉讼时效是两年,从债务到期之日算起,由于你又没有主张过权利(没有主动问他要),所以如果2017年1月1日还未起诉,抱歉,你就丧失了官司的胜诉权。另外还是关于物权、合同这块的法律都是对生活非常有帮助的啦,建议学习的时候抱着一种指导生活的态度去学,用心去学这些内容你会发现社会上的一些经济行为背后的道理了,像上面哪种借条,如果要延期的话,一般做法就是更换新的借条,以免发生诉讼时效之争。当然经济法中也有纯死记的,比如证券法里面,增发、配股要什么条件(还记得证券从业吧,如果上过金融法律法规这门课的话证券法这章PPT上大部分内容都是要背的)。
四、报考建议(针对像我们金统院偏文科性质的专业)按报考目的分两种:
1、只是为了扩充一些实用性知识而考试
报1科:经济法。
报2科:经济法+税法(或者会计)报3科:经济法+税法+会计 报4科:经济法+税法+会计+财管 报5-6科:我很怀疑你的报考目的了
2、为了考过CPA而报考
报1科:会计
报2科:会计+税法(最佳搭档,当然会计+经济法或者会计+财管也可以)报3科:会计+税法+经济法(或者财管)报4科:会计+税法+经济法+财管
报5科:会计+税法+经济法+财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审计放最后
五、结语
CPA确实很难,但无论如何,坚持下去总会有一些收获,因为就算放弃了(当然我不是鼓励你放弃,但提醒你需要量力而行),你在这过程之中学到的东西尤其是实用性很强的东西以及得到的历练你会让你觉得受益匪浅,加油吧,骚年们。这篇心得出的比我承诺的时间晚了两个月,在此再次表示抱歉。希望对相关同学有所帮助,有问题可以当面找我或者电话,文字聊天不适合谈论这个复杂的话题。
(声明:本文除了报考简介的一些内容外,其余部分均为纯原创,禁止未经允许的转载)
第五篇:CPA注会考试学习方法—记忆技巧
CPA注会考试学习方法——记忆技巧
一是可以采取边听边看的方法。据一些记忆研究的书籍介绍是记忆效率最好的方法之一。记忆效率可达到70%左右。边听边看可以集中注意力,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记忆。我的同学曾把它比喻成“地毯式轰炸的读书法”。听过十遍以后,书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滚瓜烂熟,原来根本不可能理解的内容因为大脑可以进行灵活的相互推导而变得豁然开朗。cpa考试,中级职称,财会论文,新会计准则,外贸财务会计,Excel财务应用
二是与读书相比,可以大幅度的节省体力。可以用于长期学习。
三是当你疲倦的时候,复读机是不知疲倦的。它可以带着你继续前进。
四是当你听的时候,你可以站到第三者的立场上反复的品味每一句话的内容。这时你也许会发现书籍的严密思维是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相比的。看书同样可以节省体力,但看书无法达到这一点。
五是你如果保持较高速度的录音时,每秒钟可以说出5-7个汉字,一页书的内容约需两分钟就可以录完。2002年注会的会计教材最厚为62万字,我总共录了约23个小时(一字不漏),听了约20遍。考场上提前45分钟做完。是我近几年考试中做题感觉最流畅的一门。
六是人的记忆能力经过反复刺激后会大幅度集中脑力而实现层次性提高的。不管任何人对主要内容连续听十遍,不管你是否理解,你都会记忆大部分内容,在记忆大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你会发现很多内容会变得非常简单。当你对一本书滚瓜烂熟时。你会发现书上的内容是相连的。你不理解是因为你脑子中装的东西太少。书本的理解基础95%都在书本上,书本的理解并不是来自书本外的天外来客。用七是利用复读机你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记忆。
八是这种方法在筑基阶段有100%的作用,而且有极高的效率。在提高阶段作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对装入脑中的知识作一次系统整合是非常必要的。你会发觉你的做题效果甚至相当不错。对正确性的判断奇佳。有时在考场上做到70分的题时你就可以认定自己完全可以通过考试。因为你的得分率是极高的。
九是有一个随身听式的复读机是最好的。因为它可以随身携带。若用MP3进行,当然更加方便。
十是听自己的声音最易产生人体的共振,每个人对自己的声音都是很敏感的。对不自信的人来说还有很强的心里暗示效果。
十一录制过程很累人。但你可以采用耳机上话筒放在口边录制。录制时可以降低一点声音以节省体力。听得过程要省力的多。这叫一劳永逸。
十二记忆可以把零散的知识点加以整合。让你的思维单元由字词为主转变为以成段成片的文字为主,从而使考场上的思维速度大大加快。我去年的会计考试是提前45分钟结束的。而且得分率相当高。很多人都不信。当你试验一段之后,你会发觉它是完全可能的,你可以比我做的更好。
十三这种方法和教师讲课的区别时,教师讲课可以有很多解释。这些解释大部分只有听一遍地价值,在论及教材时,很多教师只是点到某个知识点,很少复述知识点的内容。而知识点的内容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掌握的内容。听教师讲课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增进理解。而记下课本大部分内容后,你对课本基本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仅是一小部分内容。知识是相连的,掌握多个知识点时知识间的相互推理,完全可以让你准确的理解,你甚至会发现书本中的错误。我在栏目中有两篇类似文章就是这样发现的。当你记忆和理解准确时,你就完全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
十四记忆和理解的关系。记忆是理解的基础,没有任何相关知识的理解是不存在地。准确全面的记忆会让你更快更准的理解。但记忆无法代替理解,理解的成功除了准确掌握知识点外还取决于人的悟性。记忆可以大大提高理解的能力,加快理解的速度。
十五记忆是加速度的。前期的记忆速度较慢,随着前期对一门基本知识点的准确掌握,后期的记忆速度会逐渐加快。到后期,你也许会觉得自己也会有超人记忆的能力。
十六在听自己读书的过程中你逐渐会发觉自己在思维上的长处和需要弥补的缺点。因为你在和自己的声音同步,当你完全记下书本的内容之后,你也许会发觉讲解一本课程并不是困难的事情,你也许会比你见过的教师有更好的讲课天赋。
十七、当学习结束时你也许会惊讶你的成绩。你也许会惊讶自己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可以记忆二百万字的资料。去年注会会计一门就62万字。五门合计270万字。
用
十八、每个人的自信都是随苦练而逐步提高。自信的增加可以让你流畅的发挥你的潜能,开发你的智能。你会发觉超人和常人的区别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的区别,而不是天赋上的区别。
十九、我对此方法的研究的启发起源于2001年在郑州听评估师培训。我当时对会计的掌握的基础已经相当不错。仅有现金流量表的部分掌握的不好。当时教师在讲这一点时匆匆而过。(可怜大部分教师都是对自己擅长的部分大讲而特讲,对自己掌握不好的极力回避)。那位教师的讲课功底和对知识的熟练程度并不高。作为同为教师出身的我,再也没有听课,我下定决心自己讲给自己听。在讲解的过程中,我逐渐发觉书本就是最好的教师。(任何教师对一门课程的掌握都有薄弱的地方,而编书是一批专家合作完成的,这是个人的力量无法相比的)它已经完整系统讲解了书本的全部知识,只是大部分人在学习时并没有站在聆听者的角度好好品味其中的意思。职称类以上的考试所用的书籍都是经典教材。读的越深,你越明白经典两字的含义。
二十、复读记忆与速读记忆的比较。速读记忆是80年代末期日本的研究成果,它是在罗扎诺夫超级记忆术的基础另有发展,速读记忆术是我认为目前效率最高的记忆方法。速度记忆术的特点是压抑语言思维和语言记忆,开发图画、空间记忆和思维能力。我在16岁时在校图书馆发现此书,出于好奇进行了系统了训练,曾在半年内运用这种方法阅读各类书籍160本,平均每天一本。直到今天我才发觉这160本书莫定了我整个知识框架。使我可以在日后的日子中随意的浏览各种书籍。十几岁的记忆给人生留下的记忆太深刻了。速读记忆对放松和身体自律训练有很高要求,要求身体完全在自律状态下,可以使人在醒觉状态下,扩大瞳孔,这在一般情形中是完全做不到的,让文字以图片形式进入大脑。基本是在潜意识中很容易形成长期记忆。但这种记忆术有许多限制,它大量采用瑜伽训练的一些技巧,需要训练者本身的天赋较好,不然进展异常缓慢,由于对状态的要求较高,同时稍受刺激如感冒一类,就可能要从头再来。同时这一方法是以压抑正常的语言思维和记忆,开发图形、空间思维。记忆的内容要达到自由运用还需要一个头脑融合过程。压抑语言能力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演讲能力。复读记忆则以开发语言记忆和语言思维,记忆和融合过程非常短暂,对开发演讲天赋,训练严密的思维有直接的效果,对体能素质训练几乎没有要求,相反可以增强潜意识的自信。日本去年的一个治打老年痴呆症的治疗方法就是让患者录制自己读书的声音,然后反复听。自己的声音对自己的身体具有更强的“同音共振”的效果。这是我强调自我录制的原因所在。
二十一、复读记忆中如何应用超级记忆的相关技能。记忆术方面的研究较早的是由保加利亚的科学家罗扎诺夫进行系统研究,曾经风靡一时的《学习的革命》中曾大段的引用罗扎诺夫的研究成果。在罗扎诺夫的超级记忆中,主要强调放松训练和背景音乐的应用,研究出在脑波处于阿尔发波段时人的记忆效果是最好的状态。放松训练和背景音乐是我们可以采用的部分。市场曾卖过罗扎诺夫的音乐的专门磁带,我们可以买一盘在听累的情况下听一番。也可以在放背景音乐的同时录制磁带。这样录制出来的磁带自然具有背景音乐。
二十二、这种方法对体能的消耗很大,注意饮食睡眠调养。放松训练是必要的。据西方一些研究,人的记忆是吃出来的,合理的营养是奠定记忆的基础。在学习保持合理的营养是非常关键的。
二十三、我眼中的学习。学习如同用兵,时间和精力就是我们手中的主要兵力,人的智力存在一定的差别,但体力和精力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兵力充裕也要充分运用,采取重则围之的方案,兵力有限时,要把最主要的兵力用在最有价值的知识』点上。学习中实在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何不采取强攻方案。高效率的学习是学习的最佳的状态。兵闻速胜,未闻巧之久也。很多人为学习放弃的太多,学习数年而不能攻取一个证书,这不但是学习的灾难,更是人生的灾难。因此,不学习则罢,一旦走入学习之途不论大小一定要有所成就,此为慎兵原则。这也需要当你决定用学习的路线改变人生时,一定要下大决心,不可三心二意。不然你的人生机会成本是很高的。
二十四、复读记忆不能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却可以帮你快速建立雄厚的专业基础,实现真正的“效率”人生。复读记忆的关键作用在于快速帮你建立专业基础,但在提高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做题等方式解决,但学习方式是因人而异的,发挥自己最擅长的学习方法可能是你的最佳选择。自古以来,各界大家除天资聪颖以外,无不以博闻强记为主要的外在表现。任何理解的元素都要以记忆来完成,记忆问题始终是人生中学习的“瓶颈”,训练出强大记忆将为人生开拓一个崭新的生存空间。
二十五、“年龄上升,记忆下降”是人们对记忆的认识误区。遍观世界各国的记忆大师,无不是在40岁前后达到记忆的高峰。若注重训练,记忆会有新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