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研究
《高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研究》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5/12/4 14:15:33 信息来源: 作 者:王成霞 浏览次数:99 【大 中 小】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改以后的新教材知识覆盖面很大,学生要记忆和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交流探究等方式来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真实性。但检验学生是不是真正的理解了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却恰恰是通过学生能否顺利的完成课后作业所设置的问题来体现的。课后作业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课改后的教材编写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课后作业设计合理同样也能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后作业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而使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能力更上层楼。
传统的课后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枯燥、作业量很大,不注重人文关怀,缺乏针对性,忽视有效性,使化学课后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加重了学生得学习负担,吞噬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僵化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这与新课标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得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因此有针对性的设计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的课后作业是必然之行。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1、从课后文本作业、课后合作实验探究作业设计、社会调查、相关的社区活动方案的设计等课后作业设计的内容方面入手,展开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后作业设计。
2、归纳整理高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形式,以书面的课后作业、综合实验类的课后作业、开放性的课后作业等为主要形式进行相关的作业设计。
3、寻找高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的途径有哪些。
三、研究目标
1、查找我组化学教师在处理课后作业过程中的常见误区并加以改进,整合现有课后习题并设计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阶段性作业。
2、针对学生所学知识点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文本作业、实验探究作业、课题调查活动类作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化学
学科的学习能力。
3、增强我组化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布置课后作业和设计课后作业的意识。
四、研究的现状
国外研究状况: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学研究员阿勒曼和布乐菲认为:“教师应该将课后作业重新界定为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课外学习机会”。他们提出了以下关于课后作业的建议(1)能帮助学生了解一定的课程思想(2)课后作业必须难易适当,既要学生费一些脑筋,又不至于使之感到困惑和灰心(3)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完成课后作业的背景知识和资料。
对世界教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做中学”的理论,他强调“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为学习者创设各种学习的情境,指导学习者利用各种资料和工具,进行探究式学习,受这种理论的影响美国的课后作业一度出现淡化的现象,指导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开始讨论合理的作业情况,调查表明90%的教师和家长认为课后作业能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提高学习者的学业成就,给学校和家庭之间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交流通道。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关于课后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课后作业形式的探讨和研究,强调作业的形式多样化、,灵活化、趣味化。依据新课程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地设计课后作业,找准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和生长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选择性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需要自主选择。
本课题正是基于利用课后作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这一理念,为不同知识点、不同学情的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课后作业。比如以“课后作业超市”的形式建立课后作业库,让学生像逛超市一样,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及内容,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和弹性化,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也可求援于家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通过设计口头练习,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式作业、社会调查等,将课后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改变以往“写”的单一形式,要动口、动手、动脑,将演、画、制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使之象“超市”一样,品种多、花色足、诱惑强,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
1、高中化学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化学1》、《化学2》、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
机化学基础》5个模块
2、课后作业是课堂作业的一种延续形式,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3、作业设计是指将教学任务进行分解,把适当的作业内容分配给适当的作业者,然后以适当的形式将它们组织起来,实现作业的协调与总任务的完成
六、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高中化学课外作业分层布置的意义与价值》等文献,思考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后作业设置的地位和意义,利用新课改中强化高中化学学科特点来增强学生化学学习意识,了解国内外对于
课后作业设整合和计的相关研究。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前期、中期、终期问卷调查掌握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过程中面对的困难有哪些。
3、行动研究法: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而整合现有的课后习题、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课后作业,追踪了解学生对布置的课后作业的态度、兴
趣、学科学业成就的前后变化。
4、专题研究法:针对某些化学知识点和学生学情,采取分层比对,分析比较,找出适合实际的设计,从而研究如何有针对性的做好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
七、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的7月)
1、成立课题组,撰写课题申请书;
2、查阅情相关资料、对课题进行论证;
3、提出课题申请
理论学习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2月)
1、撰写开题报告。
2、召开课题组会议,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落实各层面的具体工作,对参与课题
研究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
3、组织课题组成员研究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初步形成课后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并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分析研究。
4、对我校化学教师课后作业设计和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
分析,并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实践研究(2015年1月~2016年12月)
1、课题组展开行动研究。选择优秀课后作业设计案例,定期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经验交流。同时对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与总结形成案
例。
2、小结课题方案实施情况,并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总,征集并上报研究论文、课后作业设计优秀案例、撰写教学反思等。
3、课题研究成果总结,精彩课后作业设计案例的展示、总结课题研究的心得。
撰写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总结、推广阶段(2017年1月--2017年6月)
1、进行课题终期问卷调查。
2、研究解决实践本课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查
漏、补缺。
3、整理完善相应的资料,形成成果。
4、撰写结题报告。
5、提出结题申请。
八、课题组织管理以及及成员分工
课题的组织管理
胡敏(宁夏青铜峡市第一中学教科研室主任)
张渊(宁夏青铜峡市第一中学化学教研组组长)课题负责人:王成霞(宁夏青铜峡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师)课题组成员:马国忠(宁夏青铜峡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师)
李玉峰(宁夏青铜峡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师)
贾
静(宁夏青铜峡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师)
胡永胜(宁夏青铜峡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师)
马雪婷(宁夏青铜峡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师)
花佳丽(宁夏青铜峡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师)
课题分工
王成霞:课题第一负责人,协调课题的开展和研究工作,主要负责课题的申报、开题资料的整理、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撰写,涉及课题阶段性研究工作的协调,课题研究成果的整理和上报。
第二篇: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研究
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研究
摘要:化学教学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化学作业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化学教学强调“以知识为立意,以验证为线索,以学科为中心,以反复演练为手段”的封闭性作业教学,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能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定性或定量地处理有关的信息,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各项目标。
关键词:化学作业考试评价作业设计开放性习题背景和意义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要求,如何使化学教学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化学作业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化学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能缺少的重要环节,—方面,学生通过作业,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巩固和消化,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作业的检验和批改,能够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改进和纠正。.传统的化学作业有如下特点:①形式单一,一般只落于书面回答,缺乏灵活性;②条件明确,结论唯一,缺乏开放性;③命题语言抽象,内容概括化,缺乏背景知识与情境性;④解题要求模式化,巩固性、模仿性强,缺乏创新性;⑤内容狭窄,只强调紧扣重难点知识,紧扣考纲、考点,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拓展性。虽然传统的化学作业对巩固与检测学生知识、技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说,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利于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减负”精神的真正落实。因此,作业作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以大力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好和用好化学作业,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索和探究的一个课题。问题的提出
2.1 当前化学教学中,化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围绕“应试”指挥棒转的弊端,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习惯于知识的传播和结论的灌输,学生的学习基本上还是处于听讲--记忆--练习--再现的模式。因此,相应的化学作业也与其他学科作业一样,存在着为“题海战术”服务而设计的倾向,因而呈现几多几少的现象。即书面的多。探究的少;动笔的多;实践的少;标准化的多,开放性的少。例如我曾对我校部分高一学生作过访谈调查,向他们了解在初中学习过程中都做哪些类型的化学作业?是否参加过有关化学问题的研究性课题作业?结果是绝大部分同学回答令人啼笑皆非:我们做过问答题,我们做过填空题,做过实验题,做过计算题等等。至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报告等形式的课题作业根本就没听说过。由此可见,现行的化学作业设计,形式过于单一,几乎完全是书面作业。这样的作业只能帮助学生学会用笔在纸上完成作业,只能帮助学生应付“题海”,只能帮助学生提高应试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得不到多大的帮助和提高。
2.2 化学作业设计的几个原则
2.2.1 科学性原则:化学作业是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化学知识内容、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
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凡有悖于此的作业设计都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2.2.2 针对性原则:化学作业的设计,既要针对每一具体的知识内容,又要考虑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学习兴趣,决不能把 “繁、难、偏、怪”的内容再交给学生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还要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设计的作业应尽量让学生去动手,去动脑,去实验,去实践,去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的化学作业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收到最好的效果。
2.2.3 互动性原则: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输者,而是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接受器,而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伙伴关系。如果能够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完成化学作业,就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并使学生体验到参与设计、参与探究过程的快乐悦喜,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2.2.4 渐进性原则:化学作业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应考虑各阶段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知识结构以及课本的具体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作业的设计,内容要由易到难、数量由少到多,形式由简到繁、要求要由低到高。初学的内容,作业的数量可少一些,形式简单一些,要求可低一些。待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积累之后,作业的数量可多一些,内容可综合一些,要求可高一些。
2.2.5 激励性原则:教学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动机等)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适当的激励,可以促进学生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古今中外化学史料、化学学科的进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及学生身边由于勤奋、善于动手实践而在化学学习中取得成功的事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外,还可以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或作业的点评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如对学习得法取得成功的同学及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困难但有进步的同学给予肯定和鼓励,而对那些完成作业完成得不够好的同学则进行指点和勉励等等措施,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2.2.6 多样性原则:学生能力的形成是多途径的,学生素质的构成也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因此,作业的设计应该是题型丰富、形式多样、方法常新的.这样的作业既能使学生对学习怀有热情、保持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那种只用笔在纸上做题,只是看课本或听老师讲解后用口答题的书面作业,只有利于学生对现成知识的接受,而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不利的。实施方案和主要策略
主要策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不同的作业,针对应试教育观念下教学过程的种种弊端,要求广大教师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及时更新观念,迅速转变以传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性,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和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化学作业,变单一的书面作业为多种形式并举的作业,变笔写口答作业为口、手、脑并用的作业,变单一划齐作业为注重个性和全体得到发展的作业,变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为独立与合作结合的作业。只有将被动性接受性的书面作业向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的课题作业转变,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得发展,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3.1改革作业的种类
将单一的巩固性作业改为多种形式作业的集合,为克服传统习题目的、形式的单一性,可以引入了如下形式的作业:①小结性作业;②探究性作业与实践性作业;③拓展性作业;④反思性作业。
3.1.1 小结性作业: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与策略,即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自我小结的能力,在一节新课或一单元新课完成后,布置一些让学生尝试整理知识与规律的作业,这就叫小结性作业。以往这一作业常常由老师代办、包办,成为复习课的笔记,但往往是老师写得多,学生抄得多,消化得少,费力费时不讨好。现改为有提示有指导的小结性作业,可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苯酚”一节教学后,自己留下的小结性作业为:将苯酚和乙醇的结构与性质列表分析(提示:从色态、溶解性、与Na、与NaOH、与HBr、与溴水、与FeCl3溶液、脱水反应等方面对比分析)。又如:“晶体结构”单元教学后,留下作业为:①如何判断晶体类型,推测晶体性质(提示:一般有两种策略)②如何推断晶体所对应物质的化学组成(提示:一般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布置这种小结性作业应注意加入必要的提示语或设计成表格填充式,要求具体一些,以防止部分学生写出过于简单的小结或不全面的小结。
3.1.2拓展性作业:一节新课上完,常会留下一些疑问,这也许不属于考试重点,课堂上也不宜深化,但许多有余力的学生希望更多地了解。那么怎么办?笔者认为教师提供拓展的资料或线索就非常重要。为此,我在作业中经常给学生一些相关知识的网站或参考书目,甚至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帮助学生去深化与开拓新的化学知识领域。例如:“晶体结构”单元教学后,自己布置了如下作业。建议登上网站:
⑴观察各种晶体的晶胞图形。
⑵观察旋转的单晶图。
⑶ 建议课外阅读书籍《化学探索的轨迹》,了解科学家对晶体结构的探索。
这种作业表面上“耗费”了某些学生的精力和时间,但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很有好处,而且反过来会促进与加深课堂上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3.1.3 探究性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自己经常布置一些带有科学探究意义的作业。这类作业自己分为短期题与长期题两类。其中,短期题在1~2 天内解决,多为设计实验方案或理论性探究题,如学习完卤族元素后,自己布置了一道探究性作业:“如何证明食盐中加入有碘元素?”而学习“合成材料”一节后,自己建议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到的购物袋,哪些是可降解塑料,用来作研究性学习的素材。这种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与实践能力,但应注意适度及多给予支持与帮助。
3.1.4 反思性作业这类作业又分为两种。第一种包括:各种考试后试卷的改错与分析以及高考总复习中教师特意留的带有纠错性质的反思性、评价性习题。这类作业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乱。这种十分注重重大错误分析的反思题对学生加强印象,克服定势思维有很大的意义。另一类反思作业是对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回顾与小结:在高考总复习调考后,让学生反思自己集训与复习的经验与体会,形成总结,交给老师,老师再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在写这种总结时,自己要求学生不泛泛而谈,而以习题、考题作载体,就具体知识内容谈学习策略、考试教训,最终成文,帮助学生将这种作业写成研究学习方法与思维的小论文,从而使学生自学能力尽快提高。
3.2 改革选择习题原则,适度引入难批阅的开放性习题
以往教师为批阅方便,喜欢选用封闭性习题,这种习题立足学科本位,缺乏学科综合性,条件完备,与结论一一对应,解题线索性强,学生往往只是仿照例题与重复性训练便可解答。这种习题过多的训练会抑制学生创造精神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目前中考、高考已开始适度引入开放题,自己也作了相应的尝试与探索。例如:在电解质溶液的专题复习课上,自己提出的练习题是“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一种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且如何去比较电解质的强弱程度?”学生设计的解答方案有:从水解角度入手的,从导电实验入手的,从测pH 的方法入手的,从化学平衡观点入手的等等。可见,开放题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与批判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开放题时,应注意:①引导学生对比各种不同方案与解答,讨论其优劣性;②允许学生犯错,倡导学生质疑;③应注意聚合性思维的并用,即在多种答案中可按某种标准适当分类,如:让学生去鉴别蒸馏水与食盐水,所提方案不妨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及其它方法来进行分类。这样在总体上给学生思维一定指导与约束,有利于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基本策略与方向,不至于考虑问题时过于不着边际。
3.3 改革习题布置方式,加大习题解题策略的教学引导
目前新教材已普遍使用,各种新型开放题,研究性习题逐渐增多,但不难发现诸多教师将此类习题简单地当作巩固性训练题大批量地去让学生完成,这种做法违背了习题改革的良好初衷,因此,习题教学改革并不是仅仅引入新型习题就完事的问题,教师还必须加强习题解题策略的具体指导。具体经验是:①教学中引入新型习题的初期,应多加示范与例题剖析。例如:实施小结性作业,就在课堂上教师亲自完成1~2 个小结性习题作示范,从小结思路到文字描述方式都详尽展示,便于学生模仿迁移。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也应做到条理分明,形式多样,有网络式、表格式、简图式、要点式,为学生完成小结性作业提供有用的易迁移的范例。②应适当花费时间授予学生解答新型习题的有效策略与方法目前的开放性、研究性习题,从解题操作模式上可分为:记忆搜索型、理论规律探索型、信息迁移型、分类讨论型、应用问题型。仅以“记忆搜索型”为例,如:“要求学生列出中学学过的对水能消毒杀菌及净化的试剂,并比较其优劣”。这类开放题要求学生从已有知识结构中调出与题意相关的知识来解答。解题时学生需要从已有记忆中进行快速探索,用以考察学生知识网络建立的有序程度与牢固程度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为让学生能有效完成此类习题,平时应多引导学生完成小结归纳作业,多有意识地整理与积累化学学科的小范围适应的规律,并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同样,其它类型的习题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去掌握合适的有针对性的解题策略。
3.4 应配套改革习题作业批阅与评价的方式
针对不同形式的作业,教师应用不同的批阅方式与评价方式。
①巩固性作业(适合全批全改或抽样批改后进行习题讲评)②开放性作业(适合课堂上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对比)③小结性作业(适宜作为预习性作业布置后,复习课上用投影仪展示后比较讨论,或作为总结性作业布置后,集中起来在黑板报上张贴)④探究性作业或实践性作业(适宜开成果发布会或用黑板报展览)⑤反省性作业(适合彼此交换借鉴或黑板报展览)总之,考虑到现实教学中老师工作量较大,中学生又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作业批阅方式应多样化,应倡导合作学习模式。应因题而异,将常规批阅、学生互相批阅、选择抽样批阅及答案对照相结合。
3.5 结合考试评价,改革习题作业的教学
“怎么考、考什么,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怎么教”。目前高考中已开始引入开放性试题,从全国考试改革角度看,已出现从以往重视结论到结论、过程并重,从重知识考察到知、能考察并重,从聚合性思维的考察到聚合、发散思维考察并重的趋势。结合这一特点,自己也作了相应的配套改革,主要做法是:①改革平时的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自主命题的测试,命题时遵循新课程标准,大胆创新,研制有新特点的试卷或在传统试卷中引入适当的新型试题。②改革单元复习、期中期末复习、高考总复习及竞赛辅导模式,引入重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及重在对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的习题,将这些习题分专题讨论、练习、剖析,帮助学生熟悉新题型。③拓展题源。从杂志、网络上,从各种竞赛高考活动中,收集各种新型习题,教师备课同时应留出一定精力备习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重组重编新型习题,以符合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
总之,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应该是学习环境的营造者,教学资源的选择者和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交流的协调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互动、健康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能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或证据,定性或定量地处理有关的信息,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各项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济南市教学研究室 《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8
〔3〕高凌飚 陈冀平总主编《化学教学与学业评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0 〔4〕刘成坤《谈新课程下化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1
〔5〕阎蒙钢《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导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
第三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可是学校给的实验课时很少,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居多,同时实验的机制不够先进,评价实验比较单一。为了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实验教学,以此来改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情况,将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化学是高中所有学科中一门基础性学科,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巩固化学理论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高中化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设备落后,教学方式不恰当等原因,直接导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有效改善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必须探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课堂上创设有趣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我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经常创设有趣的实验情境,营造轻松的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看”中不断进步,使学生丰富感性认识,这样化学实验教学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离子反应”时是这样创设实验情境的,播放《三国演义》第66回:“绝路问津”片段。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哑泉之谜,它实际上就是一些溶有CuSO4的泉水,而且其真正致病的是Cu2+。然后我设计了3套方案,分别向泉水中加入NaCl、BaCl2和NaOH。实验探究是否存在可行的方案除去Cu2+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并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学生在学习中既兴奋又好奇,这样巧妙地创设实验情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利于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2利用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促使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将实验带给大家的兴趣感逐步转化为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使其成为促进学生探究化学实验的根本动力。我认为,化学实验教学中,更能形成学生实验技能的还是学生实验,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验证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实验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一炭的吸附性和次氯酸的漂白性,积极思考漂白的不同原理、实验现象的异同;其次,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讲解为什么会得出此种实验结果,总结二氧化硫的性质。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可以体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理论知识的教学
为了有效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并不了解,同时学生对实验步骤也并不熟悉,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结果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处处碰壁,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实验信心。在学生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之前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十分必要,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在掌握实验步骤的情况下去做实验,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实验难度,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于对实验现象的思考,发现更多新的问题。
4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过程。教学相长是不变的真理。教师在教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为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开阔,同时,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一种神秘感,不断的进行探索,发现化学本身的巨大魅力,从而对做化学实验更加的积极主动,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研究性的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有些问题也许教师也不知道如何解释,这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积极探索。例如:在进行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实验中,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教材中描述不相符,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做几次实验,以检查是否因为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操作性的失误。学生认真做过实验之后,发现两种物质反应之后确实不像教材中所描述的那样出现浅红色的溶液,而是出现了黑色的悬浮不溶物。学生因此觉得教材是不正确的,继而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实验。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证明出现的悬浮物中到底含有什么物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完成实验。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证明出结果,学生会因为实验带来的成就感,而对化学实验产生深深的兴趣。
5反思总结是实验探究的新起点
实验结束以后,结合各组的实验情况,可选代表进行交流,找出每组实验现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此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以及实验中的一些异常现象,并且结合生活实际,能够提出新的可探究的问题,实验探究的结果怎样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不论结果如何,探究过程中的各种知识、能力、技能的体验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感受到的,因此实验探究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有效落实化学新课程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课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为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学校不能忽视化学实验操作的教学,必须积极的完备化学实验器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供有利条件。然而,教师要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不能仅仅向学生演示并传授知识,还要给予学生自行操作的时间,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课的学习。学生要积极投入化学学科内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实验课的操作过程。
第四篇:高中化学新课程作业优化设计探索与研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作业优化设计探索与研究
摘 要:如何根据课改的新要求、新理念对传统作业模式进行改革,优化化学作业设计方案和评价体系值得广大教师深思。本人结合新教材科学课程的将近一年的教学,谈谈如何实施作业优化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能力。
关键词:实践 综合 创造 层次 开放
化学作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不少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认为完成作业是为了更好地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因此,布置的化学作业在内容多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在形式上也显得机械呆板,这样的作业压抑了学生个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学生负担。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应付式的完成任务。
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优化作业设计关系到能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落实课堂素质教育目标,并减少作业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及其带来的负作用。因此,优化作业设计是“减负”的关键,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以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环境下优化化学作业设计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即符合新课程标准和体现新课程理念。高中新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高中化学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化学作业设计的依据所在,是化学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作业的设计要做到满足学生不同的化学学习需要,要对学生学习方式具有很好的导向性,重视对化学问题的探究。所以化学作业的设计一定要在趣味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三方面下功夫,设计出能吊起学生“胃口”的作业,让学生愿做、爱做和想做化学作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今天化学作业是什么”,在做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优化作业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设计意图明确清晰,陈述准确恰当,形式灵活,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喜欢;设计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作业前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衔接性、系统性与渐进性,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
以下本人结合新教材化学课程的将近一年的教学,谈谈如何实行优化设计作业,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能力。
一、体现实践性
心理学表明,合适的学习情景能使学生全心地投入,从而挖掘其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树立大的学习观,注意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加化学实践的机会。而且实践是知识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学习的本领还要到实践中去检验。
化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化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化学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的本质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尽量设计一些体现学科特点的作业,如动手实验、探究实验等实践性优化作业。
化学又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强的应用性。学习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最能体现知识的实用和价值,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业兴趣。教师可设计再现真实情境,设计出贴近生活,注重实践的化学作业。如一些小调查、小研究等与实践结合的作业,让他们将动手动脑的过程有序的记录下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经历,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作业设计一: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2《化学能与电能》 作业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作业设计:向学生提供几种电极材料、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等实验用品,并由学生准备各种水果蔬菜,启发学生课后自己设计原电池装置并进行各种尝试,是学生初步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要注意该学生思考空间,不要过多的限制学生。
评析:这个实验与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实验方案设计技能。特别是如何检验微弱电流的产生,有的同学用了音乐贺卡微电子芯片,有的用了发光二极管,课堂展示有声有色好不热闹。还有同学利用废耳机接上电极“听”电流声,更有同学用导线微触舌苔“品”电流,不一而足,很能检验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才能。
从学生周围生活的环境出发,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得,评出优秀的作品在课堂展示,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有一种成就感。
二、体现综合性
化学课程整合的特点,一是作为自然科学的中心学科,化学在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之上,超越学科界限,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方法与能力进行结合与渗透,并力求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与关联。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多学科知识,多种方法与能力的,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情景作业。作业设计二: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作业设计目的:通过课外活动,增加对官能团概念的理解,认识乙醇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作业设计:课后阅读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1、小论文: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2、课后活动编课本剧酒后驾车;3、开辩论会,公款消费与中国酒文化。
评析:教师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指导学生多阅读相关资料,增强课外知识。这样的作业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作业完成后,在班级、级段中进行评比,有设计奖、知识奖、表演奖、竞赛奖等。这样的作业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融合调查、表演、设计、辩论、论文写作等多学科门类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体现创造性 创造是人类生活的源泉,在布置给学生基础知识巩固练习以外,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灵活多样的作业,为学生提供充裕的自由时间,让学生在乐学中获取知识,提高了技能,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面,从而在作业环节上全面、深入地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作业设计三: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2《元素周期律》 作业设计目的: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指导学生制作元素周期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业设计:在学习新课的基础上,从元素性质和结构的不同角度设计制作元素周期表。
评析:第二周,学生自带的成品五花八门。有直接按照通常元素周期表改造的,制成可拉伸的,拉开可以展示完整的主族副族,收缩起来只展示主族。学生利用自制的教具兴致高涨,课堂其乐融融。有的同学从网上搜索相关化学网站下载了电子元素周期表,利用班级多媒体展现拓展了学生视野。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学生的未来,诸如此类的作业,无不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力空间。
四、体现层次性
中下学生认真听课但如果作业太难,中下生仍不会做,这会导致他们产生一种看法——虽然认真听课,作业一样不会做。既然 “投入”(认真听课)没有“产出”(不会做作业),何必“投入”(认真听课)呢?不认真听课,又导致作业更不会做,形成恶性循环。同样,布置作业太易,优生轻而易举就能完成,会使其有“吃不饱”的感觉。因此,需要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后进生通过做一些相对较易的作业,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从而使他们更认真地投入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将成绩逐步提高;使高层次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作业一般分三个层次,即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拔尖作业。后进生做基础作业,可选做提高作业;中等生做基础作业和提高作业,可选做拔尖作业;优生三类作业可都选做。作业设计四: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业设计目的:分层次作业设计,巩固硫、氮等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作业设计:本章小结复习之前,可分层次布置作业如下(A 组为基础作业,B 组为提高作业,C 组为拔尖作业):
A 组 1、复习教科书,小结硫、氮元素存在哪些主要化合价。
2、结合教科书本章归纳整理部分硫、氮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理解不同元素相互间转化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
3、会书写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形成知识网络。
B组: 1、硫、氮元素存在哪些主要化合价?对应物质有哪些?实现不同价态元素间相互转化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2、教师给出可提供的药品清单,由学生设计不同价态互相转化实验方案。3、学生汇报方案,师生对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价,构建知识网络。
C组: 1、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理解实现不同价态元素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的理论基础。
2、分小组实现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明确实验方案实施的程序、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3、师生对方案可行性加以论证,实施实验方案,总结实验探究结论。评析:分层次教学需要层次性地设计作业,优等生通过这一系列作业的练习有效地巩固知识,并形成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并提升能力;中等生有了奋斗的目标;落后生也可以体验成功.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五、体现开放性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开放式作业的实施,变教师的统一布置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复习为知、能、创的综合训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变完成任务的苦涩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
新课程向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等广阔时空的开放,带动学生作业天地的更为广阔。学生的作业也应由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封闭型的学科作业,走向以师生共同建构,创新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的开放型的作业。作业设计五: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1《硫酸硝酸和氨》 作业设计目的:体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开放性,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作业设计:通过上网(或阅读百科全书)收集绿色化学思想的有关资料,试以铜为原料制取硫酸铜,设计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反应路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评析:结果学生收集的资料非常多,上课时学生都把自己收集到的不同资料向其它同学介绍。绿色化学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环保等方面来设计化学反应路线,通过对比几种不同实验方案的优劣,同学们拿出了最优的实验方案。
总之合理适量的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作业设计时务必少而精,形式多样,高质、高效,富有启发性,这样的作业优化设计才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进行创造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并生动活泼的发展。
第五篇: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实践
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与批改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可以检测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培养学科素养。然而,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过多过重过难的作业负担,不仅打击了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令大多数孩子身体素质下降,甚至身心受到伤害。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由于“双减”政策直击应试教育的功利、短视要害,因而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应,学校、家长、老师对国家的这一重大决策普遍表示了热烈欢迎和支持。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学校、教师、家长必须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得布置超过国家课标难度的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教师不得参加校外有偿补课等等,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得安排纸笔考试,不布置书面作业。对于国家规定的明令禁止的红线,每个教师都必须了然于心,时刻自警、自省、自勉、自励,要把国家的政策精神切实落实到行动上、工作中。
有人认为,学生的作业少了,教师的负担也减轻了,教师可以轻松一些了。这种对“双减”政策的认识其实是一种严重误解,虽然不排除有个别教师以“双减”政策为借口放松自己,但所有学校和绝大多数教师其实都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教师的责任不是变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师的着眼点和教学重点必须从以往只做好课本知识的传授,更多地转移到对人的培育上来,而且必须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为此,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作出相应调整和提高,更好地扮演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关键角色。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再也不能够为了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不断给学生加压,让学生成为刷题机器。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教师必须控制好纸笔作业的总量,要做到少而精,精而有趣;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不能够安排纸笔作业和书面考试,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必须以更生动更活泼的形式,譬如以问答的形式来安排“口头”作业,这样既能够达到纸笔考试相同的效果,更为重要的在于,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然而,要做到作业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动活泼的“口头”作业,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费更多的时间,做更深入的教学研究,课前准备要更加充分,教材研习要更加透彻,知识要点要更加突出,学生的情况要全面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安排。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尽量避免出现机械、单调、重复性无效作业或惩罚性作业,尽量缩减一些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练习;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切忌只有单调的书面作业,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各种体验类作业形式不仅是学生所喜爱的,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业设计;教师还要认真批改作业,加强面批面改,做好学生的答疑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