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三单元试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三单元测试题
一、知识乐园。(32分)
1、测量土地的面积,常用()、()作单位。
2、从一点引出两条()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量角的大小,要用();角的度量单位是()。
3、⑤ ⑥ ⑦ ⑧ ⑨()是直线,()是射线,()是线段,()是直角,()是锐角,()是平角,()是周角,()是钝角。
4、直线()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线段有()个端
5、边长是()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6、26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9公顷=()平方米 15平方千米=()公顷
7、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3次后,折成的角是()度。
8、一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个45°角。
9、在()里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8()平邑县的总面积约是1825()
① ② ③ ④
10、在○里填上>、<或=。
3公顷○3000平方米 900公顷○9平方千米 6公顷○600平方米 8900平方米○5平方千米
二、火眼金睛辨真假。(6分)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3、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千米。()
4、小军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直线。()
5、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
6、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公顷。()
三、精挑细选出真知。(12分)
1、时针和分针成30°角的时间是()。A、2时 B、8时 C、11时
2、通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A、1 B、2 C、无数
3、用放大镜看50°的角,角的度数()。A、变大了 B、变小了 C、不变
4、“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个“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
A、50 B、5 C、100
5、下图中,如果∠1=135°,那么∠2是()。
A、245° B、75° C、135°
6、长为400米,宽为100米的长方形广场占地()公顷。
A、40000 B、400 C、4
四、数角我最快。(6分)
()个()个()个
五、我是小画家。(14分)
1、用量角器画角(带★的在给定的边上画角)。(6分)
★ 65° 130° 90°
2、用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8分)
⑴ 75° ⑵ 150° ⑶ 15° ⑷ 165°
六、快速破译未知角。(10分)
1、已知∠1=35°
∠2=
2、已知∠1=90°
∠2=45°
∠3=
3、已知∠1=130°
∠2= ∠3=
∠4=
七、解决问题。(20分)
1、一架直升机在一片长方形树林上空喷洒药水(如图),这片树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顷?
2、修一条长25千米,宽40米的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占地多少公顷?合多少平方千米?
3、一块长方形的玉米地,长600米,宽300米。如果每公顷平均收玉米10吨,这块玉米地能收玉米多少吨?
4、有一块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菜地,如果它的边各延长100米,那么菜地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三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浔中中心小学XX年
秋季
三年
级
数学
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继续学习连续退位减法。
2、联系生活情景进行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复习(笔算)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9=
78-49=
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交流图意。
3、看线段图提出问题。
4、列式:517-348
5、估算交流。大家不用计算,你能估算出结果吗?把你是怎样想的介绍给大家
6、尝试计算517-348
7、交流计算方法。
三、反馈练习
(1)、笔算638-59=
745-566=
821-734=
514-386
(2)、课本第23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笔算下面各题。
854-283
625-409
536-364
826-543
2、列式计算。
(1)、被减数是485,减数是392,差是多少?
(2)、比928少645的数是多少?
3、解决问题
学校今年种树248棵,今年比去年多种65棵,去年种树多少棵?两年共种多少棵?
教后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XX年
秋
季三
年级
数学
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主备人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2、提供讨论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复习
、80-3
00-10
000-200
8000-1000
800-50
2、笔算
316-217
517-348
二、探究新究、教学例题:507—348
(1)讨论分析: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
上是0怎么办?
(2)交流汇报。(得出:要先从百位上退1给十位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然后再减。)
(3)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讨论:个位上的9是怎样得来的?十位上的5又是怎么得来的?百位上为什么要写1?)
(4)、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2、教学例3
(1)提问:怎样计算500—185?出示例3。
(2)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进行计算?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3)汇报算法,教师板书。
三、巩固应用
、1000-787
800-695
702-564
2、看看谁是火眼金睛?
645
302
900
+
255
—167
—735
————
——————
————
89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增长了什么新知识?
五、作业布置
、练习六第1题
2、练习六第2题
3、练习六第6题
4、课本第26页的思考题。
5、养鸡场运来200袋饲料,用了128袋,剩下的准备天用完,平均每天用几袋?
教后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XX年
秋
季三
年级
数学
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难点:让学生理解理解验算方法.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复习、根据137+254=391,写出两个减法算式。2、487-226=261,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二、学习新知
、教学例1
(1)、出示第27页主题,说一说画面内容。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5+48
(3)、讨论验算方法并交流: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学生汇报:两个数相加,调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4)练习第27页做一做
2、教学例2
(1)出示:付了20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00-183
(3)讨论验算方法并交流:怎样检验减法的计算结果?
学和汇报: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4)、练习:课本第28页做一做
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同桌说一说。
四、作业布置
五、作业设计、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746+219
637+268
359—136
408—57
2、看图填空,并说出理由。
以上题目由生完成,之后集体讲评、订正。
3、填上合适的数,并说明理由。
39+()=821
709—()=136
(
)+125=602
(
)—395=205
4、在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数。
浔中中心小学XX年
秋
季三
年级
数学
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主备人员
执教者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及验算方法
课前准备
等。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通过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请小组长做好记录。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演。板书:笔算加法、笔算减法、加减法的验算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计算并验算
348
+714
403
-274
800
-265
398
+482
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①两数相加应该怎样算?要注意什么?
②两数相减应该怎样算?③验算时采用什么方法验算?
2、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①出示:书架上层有126车,中层157车,下层95车,你能提出问题吗?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②出示: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一、填空:、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相同()要对齐,从()位算起。
2、用6、9、0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它们相差()。
3、比9999多1的数是(),它是()位数;比1000少1的数是(),它是()位数。
二、选择:
(1)用加法验算408—219=189的算式是()。
A、408+189
B、219+189
c、408+219
(2)两个三位数相加,它们的和是()。
A、三位数
B、四位数c、三位数或四位数
(3)最小的三位数减去35,差是()。
A、75
B、135
c、65
(5)养殖场养了120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多40只,一共养了多少只鸡?正确算式是()。
A、120+40
B、120+40+120
c、120—40
2、竖式计算并验算。(带※的要验算)
703—207=
454+749=
※700—358=
※504+698=
四、解决问题:、电影院一共有406个座位。一年级有197个学生,二年级有208个学生。他们要一起看电影,能坐下吗?
2、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一共来了多少游客?XX——XX学年
教后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XX年
秋
季三
年级
数学
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边形的认识
主备人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
等。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主题图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
学生涂好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出示不同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完成)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教后反思:
XX——XX学年
秋
季三
年级
数学
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主备人员
执教者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难点: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课前准备
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四、拓展练习、数一数下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
2、剪一剪: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剪下的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
教后反思:
第三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三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二三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我会拼,我还会规范地写词语。(8分)
yáng yì xùn chì fù gài zēng tiān()()()()zhú jiàn zhù zhái yǐn bì xuǎn zã
()()()()
二、我会读,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在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6分)
静谧(mì nì)崭新(zǎn zhǎn)召开(zhào zhāo)
洞穴(xuâ xuã)扒土(pā bā)兴奋(xing xìng)
三、我知道先比一比,再组词。(8分)
充()折()愉()代()
允()拆()偷()伐()
四、我会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狂风()()不 可()()()如()海()()而安 坐 卧 不()枉()心()
五、我会按要求先给第一笔行的词写反义词再给第二行的词写近义词。(6分)冷酷()
粗糙()喧闹()孤独()
善良()挖掘()
六、句子乐园。(3分)
1、住宅的所有的全部部分,都做完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被工人们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文链接。(20分)
1.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大诗人在《 》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2.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百思不得其解,突然间有了解决的办法,这时我们通常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童话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由()创作的,另一类是在人民群众口中流传,经人整理而成的,著名的有《格林童话》,《格林童话》中的许多故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爬山虎的脚长在()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5.“胸有成竹”是一个成语故事,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在画竹子前,心中已有竹子的形象。我能用它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 6.笑是很重要的,不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九月()初开放,十月()正上妆
8.()雨珠滚动在叶面上,()吐丝给你串一串项链。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我会阅读《巨人的花园》两段话,并按要求回答问题。(13分)
“喂!你赶快滚出去!” 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人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1、“凝视”的“凝”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_______。(2分)
2、我能找到巨人明白了什么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在读时注意读出巨人_________________ 的语气。(2分)
3、我会照样子写词语。(写两个)(2分)火辣辣________、________
4、小男孩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仿佛在对巨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了这篇童话,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下面的短文,并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11分)
____________ 刚学会飞的小燕子在追捕蜻蜓的时候,惊跑了一只刚睡醒的小白兔。小燕子以为小白兔怕它,便在伙伴们面前夸耀自己。
一天,它又在伙伴面前夸耀自己吓跑小白兔的事,一只大野猫偷偷地向它走来。它的伙伴们发现了大野猫,便大声叫了起来:“ 快跑呀!当心大野猫吃了你。”小燕子轻蔑地看了伙伴们一眼__说_ 没出息的家伙__你们不知道连小白兔都怕我吗__ 大野猫绝不会比小白兔的本领大__ 我只要一瞪眼__ 大野猫就会吓跑的__ 你们等着瞧吧__
小燕子真的瞪眼向大野猫扑去„„
1、我读懂了短文,我会写出一个合适的题目。(1分)
2、我知道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4分)。
3、我也会用“只要„„就„„”造一个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燕子向大野猫扑去结果会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是小燕子的朋友,你会想什么办法救小燕子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25分)
同学们你一定喜欢许多的小动物吧,比如漂亮的孔雀、狡猾的狐狸、诚实的老山羊、蹦蹦跳跳的小白兔、凶狠的老虎、温顺的小鹿、可爱的小松鼠„„请你最选择喜欢的动物,想想这些动物间会发生什么事,大胆展开你的想象把它编写成具有童话特点的童话故事。
第四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材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数室
一、教学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2.十进制计数法。3.亿以上数的认识。4.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万以上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认识自然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掌握数位顺序,会根据数级正确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
3.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4.能借助计算器进行大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5.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三、编排特点
1.建立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促进知识、方法的迁移。
“大数的认识”从万以内的数扩展到千亿,数目大,数位多,读和写的情况比较复杂,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学生理解掌握数概念的特点,采取逐步扩大认数范围的方式,把大数的认识分为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部分。教材按“亿以内数的认识”→“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的顺序编排教学内容。先由万以内的数扩展到亿,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水平。①把计数单位扩展到“千亿”,通过对计数单位的整理引出数位顺序表,概括出“十进制计数法”等概念。这里,整理并拓展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知识。学生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清楚地了解到从个位到千亿位的排列顺序及每四位一级的分级情况等,为认识亿以上的数奠定基础。②学生可以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探索、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及比较大小的方法„„从而丰富、提升学生对整数的认识的知识和经验,为认识亿以上的数作好准备。③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类推出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比较大小和求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对整数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样编排,有利于知识、方法的迁移,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
2.提供丰富的素材,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大数的意义。
本单元教材从自然、社会、科学等多方面选择实例和数据,结合现实情境与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例如,教材首先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6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数引入学习内容,提供认识大数的实际背景。教材还选取了一个人一年的心跳数、一个人血管总长度、地球赤道长度、光的传播速度、蜻蜓的眼睛由多少只小眼组成、蓝鲸的体重、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地球和太阳的直径、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全球总人口数等素材,并设计现实情境,让学生了解大数的广泛应用,丰富学生对大数的感受。用源于现实世界的丰富素材为载体呈现数学知识,使学习内容生动、鲜活、现实,并使学生在学习数的认、读、写等知识的同时,受到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3.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交流的条件与空间,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的过程。本单元教材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比如“亿以内数的读法”,先由万以内的数启动读数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接着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读整万数和含有两级的数,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总结读数的方法。又如,亿以内数的写法、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等都是由学生自己探索。按教材的编排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应用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的方法和经验去尝试、实践亿以内数的读、写与比较大小;让学生通过对读、写和比较大小实例的讨论,归纳总结读法、写法„„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派上了用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过程,可让学生体验到探索数学的乐趣,感受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学习表达交流,学会合作。
四、具体内容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例1:认识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首先通过呈现北京市的人口数,说明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借助计数器,利用动态拨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有了计数单位后,简要说明了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出数位和数位顺序表。并让学生结合北京市人口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时应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由万以内的数引出比万大的数,由已知的计数单位引出新的计数单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其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例如,在计数器万位上拨数,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十万怎样表示”的问题,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引出计数单位“十万”。还应注意让学生了解“数位”的意义,体会“位值”的含义。在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后,要说明:“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使学生初步体会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数位顺序表后,通过说出北京市人口数中一些数字表示的含义体会“位值”的含义。
2.例
2、例3:读亿以内的数。
教材的编排分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教学读整万的数,让学生体会读数的本质,第二个层次是教学读一般的含两级的数,总结读数的方法。
例2的编排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首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整万数的读法的思路。第1个学生是迁移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顺序把每个计数单位都读了出来,这实际上也体现读数的本质:就是读出计数单位的个数。第2个学生则归并了“万”字,简便了读法。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加深对万级数的读法的认识。此外,例2给出的4个数也很有代表性:第一个是万以内的数,其余3个都是整万数,分别是万级没有0的、万级中间有0的、万级中间末尾都有0的。
例3是教学读含有两级的数,第一个数没有0,给出读法;后边两个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没有给出读法。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读万以内的数和读整万数的知识,自主探索读数的方法,特别是有关“0”的读法。所以,例3的数据的选择也突出了读数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让学生回顾整理读数的经验,归纳总结读数的方法。3.例4:写数。
通过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上铸字的信息,引出写数活动。对照数位顺序表,出现4个不同的数。第一个给出了写法,采用画竖线的形式,体现了先分级、再写数的思路,其余3个则让学生自己探究写出。
在此基础上,教材提供了不完全的写数法则文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写数的方法。
4.例5:数的大小比较。教材首先给出了2011年6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为学生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资源。
接下来通过呈现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境,意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索比较大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比大小的法则文本,重点突出了两个方面:位数相同的情况和位数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大小比较。
5.例6:大数的改写。
通过呈现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和作用这一素材,让学生在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探讨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小精灵的话,则体现了把整万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意义和作用。
例题后面的“做一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方面让学生在“改写”中深化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和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6.例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材首先简洁说明近似数的作用,然后呈现太阳和地球的半径数据。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四舍五入”法,学习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时,可举一些实例说明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用一个省或一个市的人口、全国小学生数、全国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实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没必要十分精确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数来表示。
7.数的产生。
教材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简要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和数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出示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3幅图,展现了古人一一对应的记数方法。随后简要说明了数字产生的原由,并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并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然后呈现了0~9的阿拉伯数字,并以首先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数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认识。最后用简练的文字揭示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一方面对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准备。
(二)十进制计数法 教材首先运用两个实例,说明比亿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来体现学习更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计数器数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在此基础上,“扩展”数位顺序表,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并概括出“十进制计数法”,并为亿以上数的认识和读、写作好准备。
(三)亿以上数的认识
1.例1: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材通过呈现地球不堪人口重负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了解全球人口问题。对照数位顺序表,教材提供了3个亿以上的数,第一个是整亿的数,另两个是非整亿的数。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由易到难尝试探索读含有三级的数。把亿以内数的读法迁移到读亿以上的数之中。在读法的总结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读数和重点关注“0”的读法问题。
2.例2: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材结合数位顺序表,呈现了1个整亿数和两个非整亿数,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尝试、讨论与交流,自主迁移、探究写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按级写。
“做一做”第2题采取题组形式,把个级数、整万数、整亿数对照编排,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级写数的特点,更好地掌握写数方法。
3.例3: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教材提供3个数据,第一个呈现改写结果,其余2个让学生独立完成,熟悉改写的方法。4.例4:非整亿的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由于前面已经学过将非整万的的数求出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所以这里用色块和文字标注的形式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然后直接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我国古代用算筹计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位值制,感受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并由此了解数字“0”的产生,丰富对“0”的认识。
(四)计算工具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实验教材是放在“阅读材料”里的,修订教材则把它作为了正式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用简洁的文字与画面揭示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由两千多年前的算筹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人类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对算盘和计算器的详细介绍。
接下来教材说明了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两幅情境图,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呈现中国算盘和日本算盘的实物图,让学生感受算盘的影响和传播的广泛。最后,呈现了3幅直观图要求学生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因为二年级已经学过用算盘记数,所以这里简单回顾介绍一下即可。
对于“计算器”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结账这一情境,让学生了解到计算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并说明计算器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算得又对又快。然后呈现了计算器的实物图,并标注了显示屏及两个功能键的名称,其余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则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来的例1教学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基本的四则运算。教材呈现了加法计算的例子,减、乘、除法式题,则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例2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呈现乘法试题,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左边各题,再直接写出右边各题的答案。通过计算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但在小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比较抽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数运用的事例,突出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数。借助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以及对“万”到“亿”新计数单位的初步了解,结合具体情境,促使学生联想,真切感受大数,培养数感。比如,播放某学校学生做广播操的情境或某个观看文艺演出的情境,让学生想想“如果学校的学生为1000人,10所这样的学校的学生有多少人?30所呢?”使学生体验大数的意义。又如,利用教材资源制作课件,让学生看到“每秒画出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三个春夏秋冬过去了„„要用3年2个多月才能画完1亿个点。”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亿”有多大。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大数的认识中,万以上的数、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大数的读写法则、近似数等,都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要思考研究:新知识需要怎样引入,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几个要点,其中的重点是什么,怎么突破难点等。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经历“再创造”的过程。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揭示数位的规律和数级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例如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数知识展开数数活动。借助计数器,先复习学过的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再以“万”为单位一万、一万地数、十万十万地数„„学生凭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多次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从而得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数数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了解这些计数单位所占数位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整理数位顺序表,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引出“数级”。学生经历发现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的过程,经历了构建数位顺序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每个新的计数单位的产生、名称、大小,认识计数单位的顺序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各数位的名称,排列顺序和规律,既为万以上数概念的形成及读写打好基础,又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3.紧紧抓住数的分级,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读、写方法。
读、写万以上的数,要按照数级,一级一级地读、写。因此,牢固掌握数位顺序和数的分级,是读、写万以上数的关键。教学时,在计数单位由“万”扩展到“亿”,归纳总结出数位概念和整理出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应及时介绍我国的计数规律,突出数级知识,重点认识个级和万级,为学生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打下基础。然后在数的读、写中始终抓住“数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整万数的读写与含两级的数的读写,再引导学生类推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先看级再看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写”的习惯。例如读数时,要先分级再按级读出每一级的数,写数时,则要抓住“万”“亿”这些级的标志词来从高到低写出每一级的数。
第五篇:人教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编排,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个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本组课文是为了让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这一组的教学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教学时综合考虑整组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篇童话的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时,既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在进行本组课文第一课《巨人的花园》的教学开始,我就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童话教育,引导学生去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童话。为语文园地三的写童话进行教学铺垫。
《巨人的花园》中,作者通过巨人细节的描写来表现巨人心里的变化。通过对巨人细节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巨人的心里变化。也在这个过程中,教导学生学习从一个人某个细节去表现这个人的心理变化。将作文的教学融入到平常的阅读教学当中。
本组课文中的《去年的树》,通过对话的方式展开文章。这样的写作方式是学生很少接触的,这里面也涉及到很多标点符号的使用。在教学这篇课文中,我一直很注重教导学生如何使用对话这种方式去将自己编的故事写出来。但是在教学当中,我以为学生已经学会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尤其是冒号和双引号的使用。在之后的学生作文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仍然迷迷糊糊,不知道应该怎么在作文格子里面书写标点符号。
教完这个单元的课文,我发现如果想要编写出好的童话,学生的阅读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而现在,学生普遍都不喜欢读书,因而阅读量也不够,在编写童话的时候,常常出现故事瞎编,没有内容,很空洞。对此,我真的很措手无策,可是为了让学生还是能够写出童话来,也只能够借助于作文书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