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班级:
姓名:
一、我会填(每题□2分,共18分)1.(a+)×7=a×□+12×□
2.10.203读作:
其中1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它是
位小数。
3.在计算890÷(189-25×4)时,应先算
再算
最后算。
4.0.9里面有
个0.1,5.8里面有
个0.1。5.把下列数从小到大排列:
0.401、2.8、0.41、4.1、0.411()<()<()<()<()6.有一个数,百位上的数和百分位上的数都是3,个位上的数是1,十位和十分位上的数是0,这数写作()。
7.小数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小数的()不变。
8.把6.28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倍,把6.28缩小10倍,就把小数点向()移动()。9.7.36×10 ÷100 ×1000
二、我会判断“√”和“×”(5分,每题1分)1.小数都小于整数。
()
2.一个小数先扩大100倍,再缩小100倍,小数点的位置实际没有变化
。()
3.把10.54先扩大10倍,再缩小1000倍,结果是1.054。
()4.25×4÷25×4=100÷100=
l
()5.零除以任何数都得
零。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在学校团体操表演中,男生有400人,女生有340人,每行站20人,女生比男生少站多少行?正确列式是()。
340÷20-400÷20
②20×(400-340)③(400-340)÷20
2.学校食堂买了8套不锈钢碗,每套里装9只,共花去216元钱,()式子可用于计算每只碗多少元钱?()
①216÷9×8
②216÷8×9
③216÷(9×8)④2l6×9×8 3.比0.6小的一位小数有()个。①5个
②50个
③无数个
4.小军在计算60÷(4+2)时,把算式抄成60÷4+2,这样两题的计算结果相差()。①8
②7
③5 5.用简便方法计算76×99是根据()。
①乘法交换律
②乘法结合律
③乘法分配律
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计算(32分)1.口算:(10分)
125×8=
300÷12=
450×20=
300-82=
299+63=
13×4+17×4 =
12.6×1000=
81.6÷1000=
2.03×10=
6.6÷100=
63÷7÷9=
101×25=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每题3分,共18分)
125×103-125× 2700-425-175 125×88
41+127+59+173
156×l0l-156
3.下列算式漏了括号,请你补上。(4分)160÷20+15×5×2
=(8+15)×2
160÷5×2 =23×2
=32×2 =46
=64
五、操作题:(7分,第3问1分)
1300÷25÷
4160÷20—1=
1.医院在居民区的___偏____ ____的方向上,在公园的___偏____ ____的方向上。
2.3路车从少年宫出发,向______行驶到公园,再向____偏____行驶经过_____站到居民区。
3.小红从电信大楼上车,行驶了2站下车,她会在_______站下车。
六、解决问题:(1—4每题5分,第5题8分,共28分)
1.学校为每班购买以上体育用品 , 学校一共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2个班,学校为购买体育用品一共花了多少钱?
2.一个图书馆有24个同样的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放240本书。这些书架一共能放多少本书?
3.一本故事书小明要12天看完,前5天每天看18页,后7天每天20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4.菜市场运来25筐黄瓜和32筐茄子,共重1870千克。每筐黄瓜重30千克,每筐茄子重多少千克?
5.小强、小来、小超三个好朋友的家都在公园附近,他们周末经常到公园来游玩。
(l)以公园为观测点,描述他们家的位置与方向。
(2)他们三家距离公园各多少米?
(3)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uuuuuuuuuuuuuuu密uuuuuuuuuuuuuuu封uuuuuuuuuuuuu线uuuuuuuuuuuuuuu
四年级下册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数
学
试
题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8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
分
一、仔细读题,认真填空(共23分)
1、计算45+55÷5-20时,要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计算结果是()
2、15+10=25,25×3=75,1800÷75=24.列成综合算式()
3、如果要使900÷15+10×3变成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加上括号的算式是()
4、把864÷24=36,改成一道乘法和一道除法算式是()、()。
5、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850÷()=34
()÷18=45
()÷32=9……1
()×25=2006、小红在教室的座位是第3行,第4列,用数对表示是(,)。
(6,4)表明小华在教室里坐在第()列第()行。
7、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50°、50°、80°,这是一个()三角形,又是一个()三角形。
8、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36°,它的另一个锐角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它的一个底角是()。
9、右图中一共有()个三角形,其中有()个锐角三角形,有()个直角三角形,有()个钝角三角形。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6分)
1、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
2、数对(5,6)和(6,5)表示的位置相同。
()
3、125×8÷125×8=1000÷1000=1。
()
4、98×99=98×(100-1)=98×100-1。
()
5、顶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
6、把一个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共6分,每小题1分)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3倍,积()。
A、扩大3倍
B、不变
C、扩大6倍
D、扩大9倍2、25×37×4=37×(25×4)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3、()组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A、5cm,4cm,12cm
B、6cm,6cm,1cm
C、3cm,3cm,3cm4、在一个三角里,如果一个最小的角是46°,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5、自行车车身支架制成三角形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的特性。
A、易变性
B、不稳定
C、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D、稳定不易变形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是9cm,另一条边是4cm,它的周长是()
A.17cm
B.22cm
C.17cm或22cm
四、看清题目,细心计算(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每个1分)
24×5=
12×25=
227-199=
4×(25×7)=
5×12+5×18=
120-120÷6=
80×125=
180÷30=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8分,每个3分)
280–280÷14
+
46×46+46×54
125×32×25
101×53-53
25×102
5×[(470-150)÷40]
3、求∠1和∠2的度数。(4分)
五、动手操作,亲自实践
(7分)
1、画出下面每个图形指定底边上的高。(3分)
底
底
底
2、下面是春蕾小学校园平面图。(4分)
(1)用数对表示出图书室的位置是(,),办公室的位置是(,)。
(2)艺术楼的位置是(5,6),请你在图上用点标出来。
(3)沿格线画出校门到艺术楼的路线,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50米,校门到艺术楼的路程是()米。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共28分,1、2小题4分,其余每小题5分)
1、大象重多少kg?
我的体重比你的12倍还多50kg.我重120kg.2、学校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各80袋,大米每袋35kg,面粉每袋15kg
.(1)大米和面粉共多少kg?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希望小学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展演的文艺节目一共要做到200朵花,4天做了
80朵,照这样算,7天后还剩多少朵没做?
4、小东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900m,平时走12分.一天他有急事,平均每分比平时
多走15m,这天小东用多少分从家走到学校?
4、王刚和丽丽约定同时从自己家出发去电影院.走了10分后还相距50m,他们两
家相距多少m?
?m
54米/分
46米/分
5、师徒两人共做156个零件.师傅每时做18个,徒弟每时做12个,师傅先做了
2时后,剩下的任务由师徒两人合作,还要几时才能完成?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中试卷 2018-2019学年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查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bó
wù
jì
jìnɡ
jūn yún
zhù
zhái
()
()
()
()
nínɡ
shì
rónɡ
huà
wǎn cān
kāi pì
()
()
()
()
二、用“
”画出句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括号里。(2分)
花圆里尝年羊益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三、用“
”给带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2分)
步调急速(tiáo diào)
风号浪吼(háo hào)
扮演角色(jiǎo juã)
枝折花落(zhé
shé)
四、比一比,再组词。(5分)
律()
梢()
称()
职()
厉()
津()
稍()
秆()
耻()
历()
五、我积累了很多好词语,我一定能填对!(6分)
屏息()视
随()而安
()不相让
绿树成()
人迹()至
草()花开
应接不()
精神大()
我还能写四个含有动物的成语:
六、我会先比一比,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严厉
严肃
严格
1、爸爸对自己要求很(),上班从不迟到。
2、妈妈()地对我说:“好孩子要诚实,不能说谎话!”
只要……就……
即使……也……
因为……所以……
3、电视机没有图像了,()维修人员来维修,故障()能排除。
4、电视机没有图像了,()维修人员来维修,故障()不一定能排除。
七、按要求写句子。(4分)
(1)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他怎能不值得我尊敬呢?
他值得我尊敬。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们怎能不欢欣鼓舞呢?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列两个句子合起来。
我们要取得好成绩。我们必须要勤奋刻苦。
八、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1、,二月兰花盆里装。
2、雾锁山头山锁雾
3、因风皱面
为雪白头
九、将第5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完整地默写下来。(5分)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认真阅读《 巨人的花园 》选段,我会按文后要求答题。(15分)
一天早晨,巨人被子喧闹声吵醒了。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谢谢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喧闹()
训斥()
2、当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他看到了什么?请用“﹏ ”画出来。当孩子们被巨人赶走后,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用“
”画出来。(4分)
3、是
(谁)使巨人终于明白了。(2分)
4、请把文段中的四字词语摘抄下来(不少于4个)。(2分)
()()()()
5、从文段中摘抄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2分)
6、读完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懂得了什么?(3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蜗牛的荣誉
很久以前,蜗牛长着一对翅膀,四只脚,一对触角,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着。在一次重大的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领先,(用
甩)下了所有的对手,夺得了冠军。于是,奖杯便授给了蜗牛。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洋洋
扬扬)地飞舞着,叫喊着。这以后,它把奖杯时刻带在身边,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飞行冠军,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就只能在地上爬行了。晚上,蜗牛怕别人偷去奖杯,它就睡在奖杯里。好心的朋友见蜗牛背着沉重的奖杯,艰难地爬行着,便劝它把奖杯放下来。蜗牛却把别人的好心当成恶意。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劝它了。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连在一起了。它再也不能飞行了,只能背着沉重的奖杯,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由于它睡觉时头缩在奖杯里,现在只能勉强地从奖杯里(伸
申)出长着一对触角的头。
看,荣誉(竟
竞)成了蜗牛的负担。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汉字。(2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害怕()
困难()
重要()
3、依照画线词语的格式,写出两个你最喜欢的词语。(2分)
4、我认为蜗牛错在下面的三个方面:(6分)
a、b、c、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选正确的答案画“√”。(2分)
a、得奖后不能总是惦记着奖杯。()
b、得奖后应该把奖杯放在别的地方,而不应该时刻背在身上。
()
c、取得了成绩也不能骄傲,要不断努力,以争取更好的成绩。
()
第三部分:作文(30分)
本次的习作可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人、动物、植物或景色等,写时要抓住它的特点进行写具体。描写要真实,句子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小学3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 _…__…_…__…__…__…_…__…__…__…名线姓… … … …__…__…_…__…__…__…_…_号…座… 订__…__…_…__…__…__…_…__…_级…班…… … _装_…__…__…__…_…__…__…__…_…校…学………2013~2014学年下期小学三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你知道吗?填一填。(1-3每空0.5分,共28分)
1、地图通常是按上()、下()、左()、右()绘制的。
2、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是()、()、()、()、()、()、()、()。
3、傍晚我们面对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4、416÷4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5、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今年(2014年)是()年。
6、()年= 24月 360分=()时 6个星期=()天 49日=()个星期
7、从7月4日开始放假,到9月1日开学共放假()天。
8、用24时计时法或12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上午8时()下午2时()深夜12时()15时()20时()23时()
9、第一节课7时50分上课,40分钟下课,这节课()时()分结束。
10、□÷○=15……5,○最小是()。当○最小时,□是()。
二、公正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6分)1、457÷5的商是三位数。()
2、今天是9月30日,明天就是国庆节。()3、4月份最多有5个星期日。()
4、小明的生日是2月30日。()
5、夜里12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6、每年的7月份和8月份的天数一样多。()
三、选择题。(6分)
1、张明今年4月满10岁,她出生在()① 2014年 ② 2004年 ③ 2005年 2、346÷7商的最高位是()。① 百位 ② 十位 ③ 第二位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①两位数 ②三位数 ③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① 15时 ②17时 ③下午17时
5、同学们6:40开始晨练,练了30分钟,()结束。① 7小时10分 ② 7:10 ③ 6:70
6、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①一定有0 ②没有0 ③可能有0
四、我真棒能计算。(31分)
1、口算。(10分)
120÷4= 30×10= 400÷5= 600÷6= 13×20= 202÷2= 960÷3= 69÷3= 15×40= 0÷5=
2、列竖式计算。(21分)
348÷3= 702÷6= 2040÷6=
504÷5= 45×12= 520÷4=
验算: 验算: 验算:
五.小明从家出发,经过邮局到少年宫,一共用了9分钟。(5分)
(1)小明平均每分走多少米?(3分)
(2)如果照这样的速度直接从家到少年宫,只要7分。小明直接从家去少年宫的路程是多少米?(2分)
六、我能解决问题。(24分)
1、学校买来来354个气球,每5朵扎一束,最多可以扎成多少束?还剩几个气球?(5分)
2、学校买回18箱粉笔,每箱36盒,用去了一半,还剩下多少盒?(5分)
3、张平骑自行车去奶奶家,每小时行15千米,他早上8时出发,10时到达,张平家到奶奶家共多少千米?(5分)
4、统计。六年级四个班同学植树情况如下:六年级(1)班25棵,六年级(2)班20棵,六年级(3)班30棵,六年级(4)班25棵。(9分)
六年级四个班同学植树情况统计图
1、哪个班植树的棵数最少?(2分)
2、平均每个班植多少棵树?(3分)
3、你还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决?(4分)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号表示:(△+☆)+○=△+(☆+○)教师板书:
(a+b)+c=a+(b+c)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 P31/
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板书设计: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 40+56=56+40 ┆(学生举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155+这叫做加法交换律。a+b=b+a(a+b)+c=a+(b+c)课后小结:
加法的运算定律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千米)=288(千米)
(88+104)+96=88+(104+96)
(69+172)+28=69+(172+28)
(145+207)=(155+145)+207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P30/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32/5—7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6+()=75+()()+38=()+59 24+19=()+()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32+85=717 85+632=()304+215=519 215+304=()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小结。
练习本独立完成:
(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求:
(1)画出线段图。(2)列式计算。
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10+20)+30+40=10+(20+30)+40(5)用简便方法计算: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计算:480+325+75 325+480+75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34/例1(乘法交换律)例2(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1)4×25=100(人)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125×2 =10×25 =250(桶)=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P3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4×25=100(人)(25×5)×2 25×(5×2)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250(桶)=250(桶)
(25×5)×2=25×(5×2)┆(学生举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这叫做乘法交换律。a×b=b×a(a课后小结: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b)×c=a×(b×c)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 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0×6×7=30×(□×□)125×8×40=(□×□)×□(3)计算:
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25×42×4 68×125×8 4×39×25(5)对比练习: 4×25+16×25 4×25×16×25
(25+15)×4(25×15)×4
46×25(40+6)×25
49×49+49×51 49×99+49
(68+32)×5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汇报。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P36/做一做 P38/5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
=6 =150 课后小结: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2)4×25+2×25 ×25 =100+50(人)=150(人)(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2=300+□
(300+2)×43=300×□+2×□ 2003=2000+□
(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出示:
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可能出现:(1)(100+2)×43(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01×84=□×84+□×84 92×203=92×(200+□)=92×200+92×□(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1)9×37+9×63 =333+567 =900(2)9×37+9×63 =9×(37+63)=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
小练:(80+8)×25 32×(200+3)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1.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23×12+23×88(35+45)×12(11×25)×4 25×(4+40)讨论:
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38×(29+1)=(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课后小结: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的复习
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
二、联系实际复习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
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
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小结: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P39/例1(减法性质)P43/例3(除法性质)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购物:
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
汇报:
(1)1035-235-497 1035-497-235(2)1035-(497+235)
(1)1035-497-203 1035-203-497(2)1035-(497+203)
二、新授 板书: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教师板书。
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
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 a-b-c=a-(b+c)
小练:
(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
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a+b+c= a+(b-c)a×b×c= a×(b÷c)a÷b÷c=a÷(b×c)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小练:
(1)填空:
436-236-150=436-(□+□)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217+443)=895-□-□ 16÷2÷4=16÷(□〇□)
210÷(7×6)=210〇(7〇6)□÷(25×7)=350〇(□〇□)(2)判断:
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 901-(109+91)113-36-64= 133-(36+64)
3456-(481+519)= 3456-481-519 35÷14 = 350÷2÷7 3000÷4÷25= 3000÷(4+25)
三、巩固练习: P39/做一做1、2 简算:(1)1245-(245+673)
(2)1275-(164+36)(3)480-82-18(4)673-84-71-45(5)81÷3÷3(6)210÷(7×6)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作业:P41/2—
4、P47/6 板书设计:
连加、连除算式中的简算
(1)1035-235-497(1)1035-497-203 a+b+c= a+(b-c)1035-497-235 1035-203-497 a×b×c= a×(b÷c)(2)1035-(497+235)(2)1035-(497+203)
1035-235-497 =1035-(497+235)1035-497-203 =1035-(497+203)┆(学生举例)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a÷b÷c=a÷(b×c)
课后小结: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P40/例2(综合运用加碱计算的实践问题)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1.观察图
(一)中的条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
(一)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小组讨论。
(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
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
2.观察图
(二)的条件问题。
小组讨论。汇报。
三、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完善板书。
四、作业:P42/5—7
课后小结: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4/例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难点: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2×30 18×20 24×40 15×40 15=()×()24=()×()30=()×()36=()×()
二、新授
出示 例4主题图 什么是“一打”?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打”表示12个。
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板演:
(1)25×12=300(元)(2)25×12 =25×(3×4)=(25×4)×3 =100×3 =300(元)(3)12×25 =12×(100÷4)=12×100÷4 =1200÷4 =300(元)第1种直接计算。
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完善板书。
四、巩固练习P47/
4、5
板书设计:
12×25=300(元)= =3 =3 =300
课后小结: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25 12×25
(3×4)×25 =12×(100÷4)×(4×25)=12×100÷4 ×100 =1200÷4(元)=300(元)12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班级:
四年级()班
教学时间:2007年 月 日 备课教师:张会君 教学内容:
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新授
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巡视指导。
汇报:
(1)31×2+30×2+26 =(31+30)×2+26 =61×2+26 =122+26 =148(天)(2)7×21+1 =147+1 =148(天)
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
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
P46—47/1、3、7、8
五、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板书设计: = =61 =122+26 =148课后小结: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31×2+30×2+26(2)7×21+1(31+30)×2+26 =147+1 ×2+26 =148(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