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陕西省中考历史
文章简介:《2010陕西省中考试题》
2010年陕西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
一、积累和运用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B)&nbs
《2010陕西省中考试题》
这篇文章《2010陕西省中考试题》正文开始>>2010年陕西升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
一、积累和运用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B)
2.下列各组词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是
(B)A.迸溅
虔诚
骄健
大廷广众 B.汲取
濒危
侥幸
翻来复去 C. 踱步
分歧
作揖
人声鼎沸 D. 抖数
娴熟
怠慢
郑重其事 3.根据括号内的启示,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四字成语。
(1)小说家最好的住所是哪里?是
人迹罕至的孤岛小木屋,还是众声喧哗的公寓(很少有人去的地方。之荒凉偏僻的地方)
(2)层层递升的浑厚的旋律,有如云水相搏,惊涛拍岸,呈现的是一幅天光云影、气象万千 的图画(景象千变万化,非常壮观)
4.经典诗文默写(任选一组)
A组: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3)不应有何很,何事长向别时圆
(4)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B组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6)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麻麻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白烟。
5.按照要求完成下边的题目。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各国民族之林的根本。②文化是一种尊重,体现一个人如何
c、a
、b、。③在文化后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④品味,道德以及智能,是文化的积累和总和。(1)地①句有语病请改正后写在下边横线上
答案:文化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2)见下面的短语以此填入②句的横线处,是语句顺畅。
a.对待他人
b.对待自然
c.对待自己
(3)第四句标点符号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答案:品味、道德以及智能,是文化的积累和总和。6.根据原著填空。
祥子以为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努力的工作,辛苦攒钱。他买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为买第二辆车攒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去了。后来,他又有了一辆车,却因埋 虎妞 不得不把车卖掉。祥子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失败而告终。
二、综合性学习
7、请参加一“我来说生肖”为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亮生肖】请写出你的生肖或你喜欢的一种生肖,并在下列诗句找出与其对应的诗句,写在田字格内。十二生肖诗
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
——胡俨 答案实例: 生肖
鼠
诗句 鼷鼠饮河河不干
【活动二:连接接生肖 】请你写出你亮出生肖有关的一个成语、俗语或歇后语。
【活动三:妙解生肖 】十二生肖在传统的文化中都有一定的寓意,并有固定的搭配,这反映了中国人对人生的认识。请你选择你的生肖所在一组搭配,仿照示例做到阐述。备选组:a.鼠和牛
b.虎和兔
c.龙和蛇
d.马和羊 e猴和鸡
f.狗和猪
示例:龙和蛇 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刚猛柔韧一定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刚,不柔韧,那就变成了暴戾;而只是柔韧不刚猛,那就变成了软弱。
【活动四:推荐生肖 】请写一段话借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的动物形象推荐你亮出的生肖。
三、阅读
【现代文阅读 】
(一)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8——11题 ①秦岭横亘于中国中东部,西起甘肃临潭县白石山,东经天水麦积山,穿越陕西,直至河南,全长约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气势磅礴。②巍峨的秦岭造就了关中的雄胜。关中盆地“四塞以为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关中“四塞”之东、南、西三塞均由秦岭山脉所成,东边华山、王顺山、骊山,东延为肴山,横亘于黄河与洛水之间;南边太白山、终南山等,雄峙于关中平原的南部;西边岐山、陈仓山等,阻隔于关中西部。另外再加上尧山、黄龙山等逶迤连绵的北部山系,一起组成了关中四面环山的地形地势。在四周绵延起伏、层峦叠嶂的山脉之间,藏有许多雄关险隘。举其要者则有四处:东为潼关或函谷关,南为武关,西为散关,北为萧关。潼关是东部进入关中的天然防线,南依秦岭,北有渭洛并黄河之要,西有华山之屏,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险厄峻极;函谷关则扼崤函之险,控制着关中与中原之间的往来咽喉;武关是关中的南方门户,建在秦岭南麓陕南商山的谷涧,悬崖深壑,号称“三秦要塞”;散关则西扼关中交通要道,南依秦岭山脉,乃蜀秦往来之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另外北方的萧关居六盘山东麓,控扼塞北通向关中之要道。因恃秦岭,关中进可攻、退可守,形成了“制内御外”的绝佳态势。占据关中,就意味着掌握了天下“要领”、扼制了九州“咽喉”。
③秦岭形成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秦岭北翼塑造了两条大河——泾水和渭水,秦岭北麓又发源了六条河流——灞水、浐水、沣水、滈水、潏水和涝水,泾水与灞水等六条河流最后一并汇入渭水。八百里秦川即为八水的冲积平原,土质疏松肥沃,地势舒展平坦。早在《尚书•禹贡》中,关中之地即被列为最上等的土地。加上历代所修渠道,如秦国的郑国渠,汉代的漕渠、龙首渠、六辅、白渠等水利工程,以及汉唐诸运河的开通,关中平原的灌溉条件获得扩展,为农耕生产提供了优良条件。张良称关中“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乃“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史记•留侯世家》)。《史记》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货殖列传》)。至隋唐时代,关中仍有“天府”美称。
④秦岭的山林以及河流、湖泊不仅为关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改善了关中环境,使得关中气候清爽,山水相间,风景如画。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关中山水也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雅兴,仅一本《全唐诗》就留下诗篇百余首。
⑤由于秦岭与关中的战略地理优势与富庶,关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地。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长安政治中心地位前后长达一千一百多年,成为我国建都时代最早、建都王朝最多、定都时间最久、都城规模最大、历史文化遗址最丰富的中华古代首要政治中心。这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历史中都极其罕见。以致古人称秦岭为“龙脉”,称关中为中原的龙首。
8.秦岭有哪些重要的作用?结合文意简要概况。答案:秦岭造就了关中的雄胜;秦岭形成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秦岭改善了关中的环境;秦岭使关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地。
9.第③段结尾引用《史记》中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引用《史记》中的文字,说明了八百里秦川肥沃富饶,增加了说明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0.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占据关中,就意味着掌握了天下“要领”、扼制了九州“咽喉”。(“要领”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
答案:要点,关键
说明占据关中对掌控天下的重要性。
(2)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答案:不能。自古以来从时间上限定,说明秦岭作为皇家园林和离宫别管首选之地由来已久。如果去掉就不要能体现这一点。
11.下列描述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D)
A关中东面有华山、骊山、山等,南边有太白山、终南山、王顺山等,西面有岐山、陈仓山等‘北部有尧山等
B潼关是东部进入关中的天然防线,武关西关中要到,散关是关中南方门户,萧关则是塞北通向关中只要道。C八百里秦川为八水的冲击平原,其中八水指泾水、渭水、霸水、浐水、沣水、滈水、潏水和洛水。
D秦国的郑国渠,汉代的漕渠、龙首渠、六辅、白渠及汉唐的诸运河等工程,为关中平原上的农耕提供了优条件。
(二)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2——16题 秦腔吼起来 张格娟
在秦水岭村,方圆几百个村落,没有人不认识秦天奇的。
秦天奇,说白了也就是一个民间的戏子,一个走乡串户演皮影戏,吼秦腔的艺人。
说着说着,秦天奇也老了,还是先说秦天奇的女儿香伶吧。
那个严寒的冬天,天刚麻麻亮,十六岁的香伶就开始偷偷在院子中练功了练到火侯时,西屋里传来了老爹急促的咳嗽声,她翻身起步,急步跑向父亲炕头前。她不想让父亲知道自己在偷偷地学唱秦腔戏。
秦天奇看到女儿绯红的小脸,喘着粗气问道:“香伶啊,„„你,你这么早在院子中踢踢踏踏做什么呢?”
香伶躲闪着父亲的目光说:“爹,我在侍弄花草呢。”老爹爱怜地拉过香伶的手说:”闺女啊,怨老爹没本事,当了一辈子秦腔人,演了一辈子戏,到头来仍然是一个高级叫花子,去学一门手艺,千万别学你爹去演戏啊!”香伶流着眼泪没有言语。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爹演了一辈子秦腔皮影,日子却过得相当牺惶。直落到如今病入膏肓了,也没钱医治。当年,爹的皮影自乐班,吼着秦腔辗转南北,曾经名躁一时,威震八方啊。
可是,香伶两岁时,娘受不了日子的清苦,扔下香伶和吼秦腔的爹,跟一个南方养蜂人走了。
自从娘走后,慢慢长大了的香伶,几次三番的让爹教自己唱戏时,爹都不肯。爹说了,闺女,爹吼秦腔已经走火入魔了,不能再让你受这份罪了,干点别的吧。
香伶没有听爹的话,爹在演戏时,香伶就趴在后台看,她好像从小有演戏的天分和灵气。一样的台词,刚学戏的演员都要十遍八遍的,可香伶却能脱口而出。她总是趁爹不注意时学习,一招一式,蛮有大将风味。
爹临走前,眼睛仍然盯着炕头的两只大箱子,那里面是爹一生的全部家当——皮影人。爹说了,将它捐赠给县文化馆吧。爹一辈子都生活在民间,捐了,爹也心安了。
爹走后,香伶赶着驴,将两只大箱子送到县文化馆。文化馆的老师怜惜地说:“闺女,秦老前辈是我们秦腔艺术界的一朵奇葩,他临走时,还有什么要求吗?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我们一定满足你。”
香伶说,我只有一个愿望,我想进县剧团吼秦腔。老师面露难色地说,闺女,秦腔艺人的路艰辛啊。
香伶斩钉截铁地回答,再难我也要走,我爹走了一辈子,我也要继续走下去,我忘不了爹临走前望着戏箱子不忍的眼神。
老师说了,那明天来团里考核吧。
考核中,在场的秦腔界老艺术家们都以为,这个小巧玲珑的姑娘,那准是“闺阁旦“的好角儿。谁知,灵秀的香伶一声大吼,“王朝马汉喊一声,包相爷手下不留情„„”高亢激越的唱腔,吼得地动山摇。激扬的旋律在台上响起时,台下的评委们个个惊呆了,大家都拍手叫绝。这样,香伶的吼秦腔生涯便拉开了序幕。
生活中的香伶,总是生活在戏中,有时候她自己也搞不明白,是自己在台上演绎生活呢,还是生活中她在将戏剧演绎呢?
女儿刚生下来第三天,本来正是静养的时侯,香伶却开始在家中吼秦腔了,一天不吼,她喉咙发痒。
孩子刚满月,香伶不顾老公的劝阻,毅然走上了秦腔舞台。穿起了黑蟒袍,戴起了长须,将一个黑脸包公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台上激情洋溢的香伶,做梦也没有想到,回到家时,老公却和人在家谈一场交易。
香伶发怒了,几次三番劝老公,那种钱不能拿的,可老公非但没有听他的,却痛骂她,穷戏子。香伶没有言语,她清楚,生活中的她只有走进戏里,她才能忘却诸多不快乐。
如今,这种不快乐已经像毒蛇一样吞噬着她的心。她不能容忍,剧里剧外自己两重性格,她在犹豫矛盾中徘徊着。
一向将包公演得活灵活现的她,突然间却像一把断了线的二胡,发出了呜呜的声音。一上台,香伶脑海里总是出现老公将那笔希望工程款装进自己口袋中那狰狞的面孔。她演砸了,台下一片喝倒彩的声音。从此,香伶拒绝饰演包公,她觉得自己不配。
香伶做了生活中的包拯。她一纸诉状,将老公送入了监狱。香伶又何尝不知道,将老公送进监狱,意味着她和女儿要受苦的。可她不能这样做,她要让戏中的她和戏外的她融为一体。她无悔自己的选择。
重新上台后的香伶,奇迹般的又开始演包公了,而且比以前演得更形象生动。
夜深人静时,香伶望着灯光下酣睡的女儿,她轻轻地说,女儿啊,长大了当一个好妻子吧,别在像娘一样吼秦腔了,娘已经离不开秦腔了。
可她又怎么能知道,女儿会不会又是另外一个自己啊?
12.小说题目“秦腔吼起来”中的“吼”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吼”既能表现秦腔高亢激越的特点,又能展示秦腔艺人刚正耿直的精神特质。13.香怜爹去世前,眼睛仍盯着炕头的两只大箱子。表现了人物的怎样的心理?
答案:表现了香怜爹对秦腔艺术的热爱与不舍,以及他对秦腔艺术传承的担忧与期望。14.参加剧团考核时为什么香怜“一声大吼”是评委惊呆了?
答案:因为一时小姑娘却扮演了包公的角色;二是因为小姑娘唱的高亢激越,非同寻常。15.“闺女,秦腔艺人的路艰辛啊。”这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既是对香怜爹一生的总结,又为下文香怜因秦腔忍受身心的煎熬写下伏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6.仔细阅读小说的结尾,回答下列问题。(1)“另外一个自己”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热爱秦腔,执着,充满正义感。
(2)你认为香怜的女儿会不会成为“另外一个自己”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
【古诗文阅读】
(三)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7——20题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赵王系①之。使者曰:“秦 赵为一,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
郄②。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 使者曰:“ 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臣切为王患之。”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秦赵为一,天下服矣。
(顺服,顺从,服从)(2)秦王以为然而遣之。
(释放,使离去)(3)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
(通“拒”,抗拒)(4)臣切为王患之。
(忧虑,担忧)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是(C)
且臣之使秦
无妨与赵之伐燕也 A
B 北有愚公者,且年九十
属予作文以记之
国小而无地所取
臣切为王患之
C
D 忌休八尺有余,而形体昳丽
乡为深思而不受 19.将文中句句子翻译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译文: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我带千金来祝贺
20.选文中的燕使和足迹讽齐王纳谏有何不同?
答案:燕使从对方角度舍身处的进行劝说。
(四)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21——22题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21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的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22.在《农家望晴》和《观 麦》中两位诗人抒发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答案:对劳动人们的深切同情
四、作文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这里,跃动着鲜活的生命;演绎着动人的故事;这里,展示着多彩的生活》„„ 请以“在这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本文来自:长大导航助学网【http://
第二篇:2012中考历史
2011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热点问题
1、中日关系问题......................................2
2、关于西藏问题......................................3
3、关于台湾问题......................................4
4、中美关系..........................................5
5、改革问题..........................................5
6、农村、农业、农民问题..............................6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6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7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7
10、中国近代化探索...................................7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8
12、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
13、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8
14、历史旅游、考察活动...............................8
15、中华民族精神.....................................9
16、三次科技革命....................................10
17、“人权”问题.....................................10
18、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11
19、列举世界史上的主要国际组织......................11 20、为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了哪些文献?............................................12
21、美国历史上发生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两次革命途径和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12
22、列举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12
23、一道与奥巴马有关的情景题........................13
六、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15
1、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2
关系美好未来。
(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9)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0)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11)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
(1)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友好往来: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课本七下 清朝:课本七下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
(5)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区(课本八下)。(6)1959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7)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
(8)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9)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藏族:《弦子舞曲》;现宗教首领:十一世**(经中央政府批准)。
3、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4
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
4、中美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5、改革问题
(1)奴隶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
西欧查理〃马特改革。
(3)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4)社会主义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6、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日本大化改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6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5)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
10、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
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4)清朝:文字狱。近代:
(1)新文化运动。(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2、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2)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之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和**,1727年设驻藏大臣。
(4)加强对回部(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哨所。
(5)乾隆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国。
14、历史旅游、考察活动
(1)重访丝绸之路(课本七上地图;课本七下甘肃:敦煌莫高窟,飞天)。
(2)重走长征路(课本八上地图)。
(3)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导游、北京(故宫、长城)第一个在北京定都的统一王朝:元朝。还有明、清。(4)红色旅游、党的生活重要地点:上海(1921年7月中共一大)——瑞金(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地)——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北京(1949年建国、首都)。(5)考察历史文化名城(重要事件及影响): 南京:1842年《南京条约》;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统治人民长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广州: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开放广州通商口岸;1924年广州黄埔军校。
北京:元都城,明(故宫),清都城,二次侵华战争入侵过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占北京),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接受和改编。
15、中华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抗战精神: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奥运精神:团结拼搏、为国争光。
抗震(灾)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共度时艰、自强不息、志在必胜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
力协同、勇于登攀。
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6、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社会关系: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分化。
③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2)第二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③国际格局:东西方经济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下)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国际格局: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4)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
(5)交通工具: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轮船或汽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
17、“人权”问题
(1)最早提出人权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权立法: 法国《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的《独立宣言》。
(3)列举法西斯国家践踏人权的罪行:日本——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德国——反犹狂潮。
(4)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大成果——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8、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一战爆发(1914—1918年)。(2)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
(3)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4)二战后国际关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5)当今国际关系(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总之,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9、列举世界史上的主要国际组织 政治:联合国(UN)(1945年,雅尔塔会议)。经济:欧盟(EN)(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
对峙的集团:一战时(19世纪—20世纪初):三国同盟——三国
协约。
二战时: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的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苏联解体后华沙条约组织不复存在)。
20、为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了哪些文献?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19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拿破仑法典》。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21、美国历史上发生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两次革命途径和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1)解决问题:第一次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第二次是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南方的奴隶制。
(2)完成途径过程相同处:途径:都以战争手段解决,第一次是独立战争,第二次是南北战争;过程:革命的一方最初都在军事上一度受挫,处于不利地位,但经过艰苦斗争扭转局面,最终取得胜利。
(3)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两次革命都是正义的事业,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4)看法: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只要采取坚定果断的政治、军事措施,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22、列举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
(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二战的爆发。(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3)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4)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5)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6)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7)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东西受击)。
(8)加速胜利的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苏、美、英三国首脑),加速反法西斯胜利步伐。
(9)二战结束:欧洲战场: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亚洲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
胜利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或: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联合)。二战给我们的启示:
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b、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
d、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e、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f、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设计反战宣传标语,如: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23、一道与奥巴马有关的情景题
“安•尼克松•库伯的一生”见证历史 【历史新情景】
1902年,安•尼克松•库伯出生在美国南方一个黑人家庭中。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像她的父母一样为了自由和权利而抗争的英雄事迹。18岁时,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白人去选举他们共同的总统,像她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的。
27岁时,她原本在一家小工厂做工,靠辛辛苦苦的劳作,来支撑她的家庭。但是,这一年,她失业了,她看到了无数倒闭的企业,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失业者,发疯似的在银行门口挤兑的人群,仿佛美国一夜之间陷入了绝望之中。好在这样的日子在4
年之后有了转机,1933年,一个新的美国总统当选了。“她看到了一个民族通过新政、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的感战胜了恐惧。” 1941年,39岁的安??尼克松?库伯得知了一个非常震惊的消息:珍珠港遭到轰炸!“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战争结束后,还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随着“人类登上了月球,柏林墙的倒塌”,她知道了世界由于人们自身的科学和想象力连接到了一起。
2008年,106岁的安•尼克松•库伯亲眼见证了同样身为黑皮肤的美国新一代领导人诞生,她认为奥巴马的当选必将会给美国的发展带来生机。
结合历史知识,请你来阐释安•尼克松•库伯的一生经历的历史。(1)“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像她的父母一样为了自由和权利而抗争的英雄事迹。”指的是谁领导的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影响: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2)27岁那年安•尼克松•库伯等人失业的原因是什么?“1933年,一个新的美国总统当选了”指的是谁?他是如何使美国渡过这次“恐惧”的?
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渡过了经济危机。(3)“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指的是哪一次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指的是什么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4)最先登上月球的是哪一个国家?“柏林墙的倒塌”意味着什么?
美国;意味着美苏冷战结束。(5)“奥巴马的当选”与安•尼克松•库伯小时候听的故事有关系吗?为什么?
有关系。安•尼克松•库伯小时候听的故事就是美国南北战争,这次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黑人奴隶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才14
使奥巴马有可能当选美国总统。
六、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
23、理想中的世界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联合国在世界上真正起到发展经济、促进和平的作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所有国家、民族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世界人民和平共处,谈判成为解决一切争端的唯一方法;人类不再有战争,让世界充满爱。
24、全球化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第三篇:2011中考历史(范文)
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4月5日上午,万众瞩目的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子,这一盛世国典现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此举,是因为黄帝()。
A.曾经打败了炎帝
B.发明了文字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编制了乐谱
2.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王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3.《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4.“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上观点反映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5.“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A.大运河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6.2010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土耳其时说:“中国人民对土耳其人民一向怀有友好情谊。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把双方联系在一起。”丝绸之路作为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它最早开通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7.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灭亡,历时13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区的主人公是()。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戒日王
9.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改变种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10.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乾隆皇帝时期的是()。
A.册封**五世
B.册封五世** C.设置驻藏大臣
D.评定大小和卓叛乱
11.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蕴藏着许多珍贵的科学遗产。我国古代长期积累起来的药物知识,大部分载入历代的本草书籍中。明朝时,对本草学做出伟大贡献的医药学家是()。
A.孙思邈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12.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和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茄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令“一劫”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中法战争期间
13.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A.西安
B.南京
C.永安
D.安庆
14.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蝶遍网罗。”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
16.“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当。”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④⑥③⑤
B.①②⑤③④⑥
C.②①④⑥⑤③
D.①③④②⑥⑤
17.“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8.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这首诗描绘的是1940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9.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富民兴藏”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更加凸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西藏发展的高度关注。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
A.59周年
B.60周年
C.61周年
D.62周年
20.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决策是党在下列哪一次会议上提出和制定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1.2011年3月6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参加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香港和澳门代表团的审议,对港澳地区明天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在“十二五”规划起航之际,香港和澳门被历史性地列为专章进行阐述,这都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香港和澳门的强大支持与关怀。下列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①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1842年英国完全占领香港;③我国运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④1987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⑤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
22.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得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结合下图判断,这一”转折点“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取得外交胜利
B.中国代表团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3.英国人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说:“随着这一战,我们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门坎上面,在这个世界之内,希腊人的智慧为后来的诸国,奠定了立国的基础。”文中“这一战”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它是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在世界古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你判断,“这一战”是()。A.希波战争
B.布匿战争
C.罗马内战
D.十字军东征
24.布克哈特在《______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这样说:“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在________,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据你判断,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国家是()。
A.德国
B.意大利
C.英国
D.法国
25.“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中的第一人”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一位老兵的话。话中的“第一人”带领美国人民打破了英国的殖民枷锁,他是()。
A.林肯
B.罗斯福
C.杜鲁门
D.华盛顿
26.1789年7月14日,这一天在法国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但是,就是国王认为平淡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发生了()。
A.攻占巴士底狱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C.来克星顿枪声
D.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27.“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追溯历史,1825年,名为“旅行者号”火车机车的试车成功,开辟了陆上运输的新纪元,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A.史蒂芬孙
B.瓦特
C.哈格里夫斯
D.卡尔·本茨
28.丘吉尔曾经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A.适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适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合理吸收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9.已故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说:“(这个协定)是西方国家的极大耻辱,德国的征服政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他们将在一点交叉。”该协定的签订,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这一协定的签订地点是()。A.柏林
B.科隆
C.慕尼黑
D.汉堡
30.2011年是苏联“剧变”20周年。提到这次“剧变”,我们有许多关于苏联解体的不同解说。其中,“领导人因素说”一直是最有影响的“主流”说法之一。苏联解体时的国家领导人是()。
A.赫鲁晓夫
B.戈尔巴乔夫
C.叶利钦
D.勃列日涅夫
二、填空补缺。
31.门券见证历史。门券是一种很有历史价值的收藏品,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物。在昭君墓参观卷的左端有董必武老先生所写的一首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诗中的“胡”指的是____(民族),昭君出塞发生在___________(皇帝)时期。
32.邮票记载历史。基于邮票回顾历史上得中美关系,也能从中看出双方关系的发展变化。继美国于1942年发行了有史以来第一套反映中国题材的《抗战建国》邮票以来,双方在历史上陆续发行了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邮票。1971~1973没骂。我国连续发行了三套共12枚以乒乓球运动为主题的邮票,展示了强大的“乒乓外交”攻势;1972年2月,美国总统_____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_____》。以此为契机,我国于1973年发行了编号为57~62《熊猫》邮票一套6枚,中美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3.旅游感悟历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体味历史。站在都江堰大坝之上,我们缅怀二千多年前的秦国蜀郡太守____,感叹他的聪明才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登临长城,面对群山,我们仿佛看到明代气势宏伟的长城从鸭绿江边一路蜿蜒向西,直到_______;来到埃及,悠悠驼铃声中,我们游览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留存至今的________,用心聆听它对历史的述说。34.科技推动历史,科技的日新月异改变着世界,科技的发展进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回顾历史、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了“_______”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了“_________”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则使人类进入到了_____的社会。
三、完成表格。
35.填写历史上重要改革简表。
四、材料解析。
36.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请回答:
(1)请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名称。(2)西汉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3)元朝政府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你列举其中一条。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昨夜,天安门广场中山像摆放工作连夜展开,6米高、近两吨重的中山像被安置在天安门广场正中。(如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广场每年五一、十一都要摆放孙中山画像,以示对中国革命之父孙中山先生的纪念,但今年摆放孙中山先生画像又有不同凡响的意义,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纷纷准备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摘自2011年4月28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胡锦涛在一次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材料三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请回答:
(1)1905年,孙中山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一提到,全国各地纷纷准备举行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亲密的合作者”,请你列举一个国共合作下的重要历史事件。(4)根据材料三,谈一谈我们今天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作为当今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38.阅读下列材料:
90年征途漫漫,90年荣耀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请回答:
(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会议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2)请从“当家作主”、“民主科学”,“自强求富”,“开天辟地”四个词语中选择两个最恰当的分别填写在年代尺上方的相应长方框内。
(3)A、B两处分别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两次会议:A处是______会议;B处会议召开的时间是______年,在本次会议上做出了实行______伟大决策。
(4)“读史使人明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它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出你感触最深的一点。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被逼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000万,物质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请分别写出A、B两国所在的军事集团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_。
(2)请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3)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遗臭万年的日子”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为了尽快打败法西斯国家,1945年2月,反法西斯国家召开了哪一次会议?
(4)材料三告诉我们,二战带给人类巨大的灾难和损失。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
五、学以致用。
40.当今,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就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顺应历史潮流,谈一谈你得观点和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第四篇:浅谈中考历史
浅谈中考历史
历史可以说是最容易的中考科目了。因为,只要肯去记一下,历史肯定不会差了。而且历史对于某些学习极其糟糕的同学有很大的作用,因为历史最易得分。在中考中,历史的分值是50分。
一.如何复好历史
(1)以时间为线索,把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依次排好。这样记法,可以把历史的发展清晰地展现出来。用时间把历史贯穿起来,再通过时间回忆起历史事件。
(2)历史事件,无非是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开始标志、代表人物或政治派别、重要标志、结束标志、历史意义等因素。所以,每记一个事件,就要找出以上几点(有时可能找不齐这几点)。
(3)记关键词。把知识点中比较重要的关键词画出,在复习时注重这些关键词。考试时,借助这些关键词把答案组织好。
二.考试答题的建议
(1)选择题比较简单,但是考察的范围很广,覆盖初中历史六册,而且考查得很细致,一些平时会忽视的细节都可能考到。并且在题目中往往会有较多的修饰语,进而迷惑考生。因此,在答题时,必须筛选出题目中的重要信息,在想出相关的知识点。
(2)非选择题的考查视乎倾向于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的,偏向于政治、经济方面。具体的具体的知识点:A中国历史: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1840年——1911年);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洋务运动-经济,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政治,新文化运动-思想);新民主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与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及21世纪初)B世界历史:资本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与扩张;资本主义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相关会议;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相关会议;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和意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民族独立;美苏争霸。
(3)非选择题可以结合我们所学过的政治观点来作答。可以用于历史考试的政治观点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国两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四个尊重”、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科学发展观;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原则;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实质、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历史的教学任务之一是提高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因此,我们答题时,特别是一些主观题(看法、感受等)时,最好能够紧扣“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这一方向。
(5)历史的非选择题的答案一般要由两点以上组成,所以答题最好写两到三点。
第五篇:陕西省西安市2011年中考历史试题(历史部分)
陕西省西安市2011年中考试题(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
13.《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引进果树品种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D.寻求军事联盟
14.小华同学对右图所示的水利工程、农业工具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简车是唐朝时出现
B.都江堰是防洪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D.看来中国只在这两朝代时能“以农为本”
15.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孙中山
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
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
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合作
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北伐战争B.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C.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解放战争D.辛亥革命、长征、抗日战争
16.以下这组图片中,体现我党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统一,又具有创新精神的是
D
A.开国大典B.一汽投产C.“863”成就展D.香港回归 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不断追求和实现社会进步的过程。请回答17-18题
17.民主政治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对以下史实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加强了王权巩固B.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扬起近代化的船帆
C.俄国解放农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俄国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18.爱因斯坦知道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杀伤许多平民时他感到非常痛心。他在一封千美国公民书中说:“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②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标志着二战结束③原子能的广泛应用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④科技发展要为人类的和平、进步服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4分)
19.(7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6世纪的欧洲,充满了新时代到来前夜思想文化变革的蓬勃朝气和人类反封建神学、向自然挑战的无畏精神。
材料二:启蒙运动的倡导者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思想文化革命”指的是_________。(1分)材料二油画中人物应该有_______(1分)
(2)选做题: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一、二,说明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性质,以及启蒙运动的作用。(3分)②依据材料三,说出发生在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历史地位。(3分)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
(1)文艺复兴;(1分)伏尔泰。(1分)
(2)①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1分)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传播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2分)
②新文化运动;(1分)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分)
(3)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分)
20.(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以来,随着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18—19世纪,在北美殖民大陆上,美国经过两次血与火的战争洗礼,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二: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标数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外交关系,它不仅关系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一
定意义上也超过两国的范围……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遏制好,伙伴比对手好。
——温家宝总理
(1)依据材料一,试举“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的具体做法一例。(1分)经过两次战争洗礼,对美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2分)
(2)依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中国在联合国获得的支持率呈现怎样的趋势?(1分)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2分)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国际关系应如何健康发展?(2分)
(1)如:三角贸易、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等;(1分)赢得了国家独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2)上升趋势;(1分)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共的正确领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推动等。(2分)
(3)要加强国际间的友好交往与合作;要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2分)
21.(13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和结构,是我党关注民生,富民爱民的体现。小华与同学们以“探究经济发展政策,思考富民道路”为主题,进行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其中。
【以农为本的变迁】
材料一: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以农为本,商鞅变法采取了重农轻商的措施;宋代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轻商的观念有了一些改变,商业、海外贸易繁荣。然而,随着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经济处于落后状态。
(1)商鞅变法哪一措施体现了“重农轻商”的观念?(1分)请举一例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分)
(2)举例说明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1分)简要说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2分)
【近代工业的艰难】
材料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
(3)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特点?(1分)简要说明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2分)
【新时代与时俱进】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并确立了新的经济所有制。新的时期,中国经济的腾飞开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创新,中国经济顺应世界的潮流,插上科技的翅膀,奋起直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充满光明。
(4)材料三中,请说出新的时期中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1分)。世界经济又是什么?(1分)
【汲取历史的智慧】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同时还懂得一个道理,请你写出这个道理。(2分)
(1)奖励耕战;(1分)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的重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2分)
(2)表现:①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里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②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1分)原因:政府的重视和鼓励政策。(2分)
(3)曲折发展;(1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2分)
(4)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政策。(1分)全球化。(1分)
(5)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