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影评

时间:2019-05-14 11:3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芙蓉镇影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芙蓉镇影评》。

第一篇:芙蓉镇影评

社会压抑下的人性光辉

——《芙蓉镇》影评

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

名:马亚洲 学

号:1101100139 指导教师:田猛 完成时间:2012年4月

社会压抑下的人性光辉 ——《芙蓉镇》影评

最开始看这个影片,只是奔着姜文去的,对谢晋大导演也只是如雷贯耳并没有了解多少,而最大的悲哀更是对那一段文化背景只是基于教科书的初步了解,前后看了三遍,才真真感觉到它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而最让我感触的是在哪种特殊社会压抑下的人性光辉,如同影片一开始胡汉英点燃的那根火柴,更是点燃了新时期中国电影的一缕曙光。照亮了古老的,昏暗天空下的小镇,更照亮了当时社会压抑下的艺术之路。

喜欢看电影的自己,最喜欢品味其中的每一个经典的镜头和每一句富含韵味的台词,只因为它们可以引发自己的深思。让自己对人生以及人性的更深层次进行追问,我先对影片中让自己有所感触的镜头和台词做一下解读。

在影片一开始就是主人公在暗夜里划亮了一根火柴,随着火光的跳动,我看到了在四面都是屋檐的小庭院中,胡玉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磨米豆腐。当看到影片开始的这一幕,我感到导演在暗示着什么,可以想到这个女人将会点燃昏暗的小镇的第一缕火光,照亮每个人的心。那四周都是屋檐的小庭院似乎在暗示着一个规整的社会体制,或着压抑的大背景下,而那缕微弱的灯光就已经被这四周都是高高的屋檐所遮挡,只是跳动着发出自己的光辉。因此就回到了我所写的题目,胡玉英和秦书田在哪种社会压抑之下仍然有自己的本性,并在一段段的社会压制下仍然发出了哪种人性深处的光辉。

这部影片最大的成功就是每一个配角也把握的恰到好处,配角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台词都是那么的准确,简练,却又非常重要。而其中最让我感触地是台词和镜头都不多的桂桂,我仔细关注了一下他,他说的第一句台词是在懒汉来吃米粉时调侃胡玉英,而他骂哪懒汉“去你妈!的”,导演在这里处理的非常好,他没有将懒汉调侃的话没说出来,只是他对着桂桂的耳畔说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会的到,因为这个镜头太贴近大众生活了。我们再想一下,本来桂桂的戏份就不多,而且还是“没出息”的,没说几句台词就死了,导演却把一句脏话来做他的第一句。是不是在其中也蕴藏着寓意。作为电影,对人物是一个很严密的把握,很明显他所出来的第一个镜头第一句台词,就可以让我们对这个人物有一个很准确的定位和了解。《芙蓉镇》也不例外,而最明显的刻画就在桂桂这个配角上,他作为一个本来就很不会说话也不太说话的人,却在有人冒犯胡玉英的时候骂了一句脏话,这就很完整的将他对胡的爱都表达了出来,也为下面桂桂为了他们的新房子努力工作,并冒死去杀李国香,以自己的死来诠释了社会压抑下的

爱。对男女之间的爱可以说是一种以死捍卫。

作为一个社会大背景下的影片,而且刚出来就饱受争议的影片,其实更多的是对社会的一种讽刺。我简单串一下那些带有讽刺意味的台词和镜头。首先是在第一次五类分子集合点名时,一个估计只有6·7岁孙子代替病了的爷爷,可以看出当时的阶级斗争斗得连一点仁爱之心都没了,而旁边的黎满庚妻子说了一句:“阶级斗争起码要搞三代啊!”更体现出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态度和希望。还有导演以较多的镜头去描写胡玉英,当他们家盖了新房,李国香说胡玉英的收入相当于一个省级领导的水平,及说他家的新房比解放前两家最大的铺子还气派,以及说她的那句:“别人买碎米骨头喂猪,献给了国家。你买,把它变成了商品,肥了自己。”也反映了一种集体经济下的变态心理。自己不发展,不上进,却又容不得别人上进发展。还有那句由黎满庚妻子说出的最经典的一句:“天大的事,日子还是要过,别熏蚊子了,这世道,蚊子活的也不容易啊!”更是让人体会到当时是怎样的一种社会压抑啊。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连蚊子活的都那么不易,更别说人了,但人们心中仍然保持着那份最深层的人性。

说再多我们也不能忘掉主人公秦书田对李国香说的台词“你,也是人。”以及最后说的那句“学着过过老百姓的日子,别总想着和他们过不去!”或许这是最直白的批判,那些所谓的领导都只是以领导自居,不去了解百姓生活,更甚者还和老百姓过不去,说最简单了就是要把老百姓当人看。以及在申请和胡玉英结婚的时候,拿动物去对比,可还是没得到批准,最深刻的披露出社会背景下对人性的压抑,以及扭曲。在即将入狱时告诉胡玉英要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及说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一个人的时候是和胡玉英在一起的时候,这鬼还会谈恋爱。这一句句的都表达出人的本性,和人心里最深的爱。还有一个最经典的对白是黎满庚对古燕山说了一句:“我要是能像你这样活着,就好了,”谷燕山的回答是:“难啊那,那得有点良心”。我们就可想而知那段时光对百姓的迫害,连良心都不敢拿出来。

影片最后值得回味的是古燕山说的一句台词:“这世道,正有意思,叫颠地人不癫,不颠地人到癫了!”也给了大家很多希望和启迪。无论世道怎么样,保持一颗良心,别将最根本的人性丢掉,才是真正的希望和光辉。在这里对秦书田做个评价,他被镇压在社会的最底层,思想却凌驾于万物之上。他是一个大智若愚的男主角,有着一种尼采崇尚的“悲剧式的乐观精神”。——他的乐观,不是源于认知的肤浅,相反,是通透人性的一种豁达。他大方地接受别人套上他头上的反派帽子,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癫狂勇敢而不失浪漫。秦书田可以说是这部戏的灵魂,在那样一个时代,他选择“自保”,保住了良知,保住了幸福,保住“人心不死”的希望。更是保住了那属于人性最后的光辉。

除了影片本身的剧情发展外,还有一个地方也是值得思考的。那就是片中所唱的歌曲歌词中有一句“河水流不尽,把心用在做事上,美在心头”。看似很简单的一句,却也包含着让人深思的地方,社会上的事一件接着一件,只是人们没有把事情用在做事上,而用在做事上的人却还要遭到不好的待遇。同时也引出了男主人公秦书田的一种乐观处世态度,和他所独有的个人修养。给我们一个暗示,此人注定不平凡,就连扫大街也扫的美在心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扫街其实不是一件丢人的事,看你怎么扫。”我所想到的这里可以说是给每一个观众最大的教导,把心用在做事上,美在心头。

影片中唯一一个与外面世界接轨的镜头还是和芙蓉镇的宣传标语重叠播放的,以天安门前成千上万的群众直呼“毛主席万岁”,及其他地方人们的运动相结合。我们知道以小见大是中国的一种习惯思维方式,而这段似乎给一个暗示,将两者暗地里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从影片中看到了大的格局。而在这种压抑的大的格局之下,人最根本的人性依然放着光辉。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情不自禁。我相信每个看这部影片的人都会有所感想,我自己看完之后,除了对谢晋大导演的敬畏,更多的是对其中所表达出的人性之美所敬畏。佛家有句话:“心善如水。”刘墉说:“我们总以为世界的温暖全来自阳光,其实脚下的大地更有着令人惊异的热力。天没暖,大地先暖,所以有许多花能钻出冰雪绽放;人情不暖,内心先暖,所以我们能在尘世,做一剂清流。” 其实我们无论活在什么年代,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一颗良心。

第二篇:芙蓉镇影评

芙蓉镇影评

一部片子不会被人忘记,使所有人产生共鸣,给人以警醒,又不失艺术性,最重要的是如果他揭示了这个社会上的触动上层建筑最敏感的神经,并且是深深的把上层建筑的曾经的震颤赤裸裸的暴露给百姓看,还没被电影局拿掉,收到了无数褒奖和观众。可能现在很难找到这样一部片子了。可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芙蓉镇》给了我们这个惊喜。

我的父亲,一个普通的观众,一个普通的工人,一个普通的父亲,曾经和我聊过这部片子,他只和我聊里面的爱情和姜文刘晓庆的演技,绝口不谈里面的政治问题。我很纳闷啊,片子这么明显的反映出来的主题他难道没看出来吗?从没听他聊过,还有个与这个不相关的一个小事,使我对这个可以做出解释。后来我上了高中某节课上才知道有89年这档子事,于是我就跑去问我爸,从小有不懂的就去问他,已经成了习惯,可是他轻描淡写的说了句一场政治危机,然后就缄口不言了。不光是他,我多方打听很难能了解事情的真相(请原谅我的无知,确实没有任何信息渠道)。可是我能感觉到这是一件所有人都不忍,也许是不敢提的事,类似于文革。也许是我爸孬种,可是生活中的他不孬种,屡屡和领导不对眼,有一次甚至把领导给揍了,这足以证明他的天不怕地不怕的特质,可是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就这样躲躲藏藏呢?也许是文革给了我们太多不敢的理由,怕了。刚刚有所好转,89年一弄,谁还敢说话。政治上受到的压迫太多,言论自由在中国这片曾经有着无数表达欲望的人(盛唐诗歌、两宋词话、明清小说、新文化运动时的呐喊突进)的土地上,显得那么遥不可及。中国人都憋屈着呢„所以谢导这样一部影片不仅是生活形态上如实的反应,更在政治层面上如实反应意识形态曾经的错误给百姓造成的苦难的片子显得多么难能可贵。

影片把政治层面的问题像咖啡冲入水中一样溶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看完之后有些和咖啡一样的苦涩,也醒了神。谢导说了,拍这部片子就是要告诉我们,文革已经过去,但是我们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要忘记,苦难深重的中国人,何时才再也不受那种罪?影片中呈现的是湘西美好的淳朴的小镇居民生活,是中国多少小镇的缩影啊!影片中的人物是多少中国人的写照啊!

秦书田:老是说出极具哲理性的话来,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哲人,面对生活的磨难,他没有去抗争,选择了在逃避中独守住心里那一片净土,带着人性,带着良心,带着希望活着。姜文在里面说了很好的两句话,一句是被捕入狱前对怀了他孩子的刘晓庆: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另一句是姜文出狱

以后在渡船上碰见老冤家徐松子,面对这个整了他半辈子的孤家寡人,他说:别在做跟老百姓过不去的事了,他们活着也容易,也不容易„„在监狱的两端,他像一位哲人前去隐居一样,隐居了若干年,从对于现实生活的残酷下,老百姓没有办法抗争,只能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哀鸣,到出狱后就参悟出老百姓要求不高,只是希望活着,安稳的过日子的心愿!《欢迎来到东莫村》里东莫村的村长有一句话,让这个世界安稳很简单,只要让百姓吃饱就行了。秦书田在这里代表了那一群度过了痛苦和磨难的人,他们乐观积极,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秦书田这一角色却高于这种思想境界,他的出现是为了拯救老百姓心中那个已经不再相信的希望„

前海老师说,秦书田在生活中的原型嵇康等竹林七贤一干人,郑板桥扬州八怪一干人,济公一干人,在现实中找不到施展自己抱负的舞台,疯疯癫癫的靠装疯卖傻来反抗社会的混乱不堪。我觉得每当社会混乱时这种人就出现,由于集体无意识

——自荣格,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底层的部分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沉淀物,包括人类的活动方式和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如人对黑暗的恐惧。,“集体无意识”指的是“形成神话主题象征的一种人类思想的遗传倾向,这些象征是变化多端的但没有失去他们基本的模型。”荣格认为某些思想和观念的倾向是遗传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容里包括本能和原型。本能是行为的推动力,原型是领会和构筑经验的方式。荣格为集体无意识所下的定义是:“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一部分,它可以依据下述事实而同个体无意识做否定性的区别:它不象个体无意识那样依赖个体经验而存在,因而不是一种个人的心理财富。个体无意识主要由那些曾经被意识到但又因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所构成的,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却从不在意识中,因此从来不曾为单个人所独有,它的存在毫无例外地要经过遗传。个体无意识的绝大部分由‘情结’所组成,而集体无意识主要由‘原型’所组成。” 被压抑的破鞋李国香

在电影里我们清清楚楚的看到李国香不断的在迫害折磨胡玉音、秦书田,阻挠他们的幸福。观众对胡玉音和秦书田充满了同情。可是从我理解的角度,我个人觉得谢导其实对于李国香倒是充满了同情,他是在哪个时代不断的受压抑的典型。他仅仅是被压抑了,被政治和意识形态压抑,而不是被压迫。而秦书田和胡玉音却因为他们的结合和性生活的满足,把那个时代的压抑全部消解掉了。李国香作为人、作为女人都是不完整她没有伴侣,没

有正常的性生活,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只有国家机器冷冰冰在她的背后,看着她,只允许她偷情,还是和流氓无产者王秋赦这种人偷情,她的很多欲望得不到发泄,而看到胡玉音的幸福,她的妒火中烧,其实影片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她那嫉妒的眼神,那眼神来自他的内心,更根源于社会和意识形态对她的压抑„这个的典型还有黎满庚,也是被压抑的人群。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个人群也不在少数。前海老师让我好好分析一下什么是破鞋,为什么就叫人家李国香破鞋,我仔细想了想,觉得导演这样安排的,虽然胡玉音的男人比李国香要多,可是我们就认定,胡玉音是老实女人,李国香是破鞋,为什么呢?

值得研究!有个叫秦博的,又名冯子的同学论述了一番关于叙事伦理学的内容,以后再补

造反派王秋赦:在以往的影片中,无产者一直是需要歌颂的形象,可是在这部影片里完全颠覆了这个传统,小资产者成为了讴歌的对象,百姓的代表;而无产者竟然好吃懒做,钻运动和制度的空子。这如实的反应了现实,在那个年代,土改以后,分得了土地的农民自然地又分化出了所谓的无产者和资产者,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有的人勤劳,有的人懒,自然有分化。在城市里也是这样,逐渐的一部分人富起来,一部分人却穷下去,他们看到运动起来,他们最渴望的竟然是重新洗牌,重新均富。这是一种劣根性,中国这种人并不在少数,也许这种人,是谢导想要批判的吧。

前海老师问我关于土改的内容,我哑口无言,这叫我想到了我写东西真的很不负责任,没有任何典籍就胡说八道,纯粹臆想,很不好,所以我补上!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同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和乡村在土地改革以前的一切债务;以乡或村为单位统一分配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所有权归农户所有。山林、水利、芦苇地、果园、池塘、荒地等可分土地按标准分配;大森林、大水利工程、大矿山、大牧场、大荒地、湖泊归政府管理。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他营业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本法公布前已平均分配的地区,农民不要求重分,可不重分。这个大纲在分配土地时,允许中农保有高于贫农的土地量,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土地。既适应了农民的愿望,巩固了后方,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提供了经验。

经过土改运动,大约在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一亿多农民分得了土地。土地改革的胜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解放区生产的发展,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广大农民普遍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并且积极参加民兵、出民工,支援前线。解放区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规定了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办法。《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在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第开展了土改运动。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三百五十亿千克粮食的地租。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基本上正确贯彻和执行了党的土地改革的路线和政策。

浮世绘:历史舞台上的生旦净末丑

故事从1963年开始,到1979年结束。这中间“四清”、“文化大革命”,几番运动几番秋。“芙蓉姐子”胡玉音从个体致富典型,到失去一切的“富农婆”,再到“非法同居”的“黑夫妻”、监外执行的劳改犯,最后重新回到米豆腐摊前。王秋赦从一个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到“运动根子”,再到党支书甚至镇长,最后一个跟头栽下来,成了真正的疯子。就连芙蓉镇,街上一度贴满了同一规格、同一号字体的标语、对联,街容“革命化”,人际关系亦“革命化”,但最后还是回到13年前干干净净的模样。

米豆腐摊热闹如初,人们兜兜转转,历史仿佛又回到了原点,13年的光阴也恍如黄粱一梦。然而,只须望一眼华发早生,便知道这13年毕竟不是一场梦。乌云遮天终又散,芙蓉花谢重又开,连疯子王秋赦还在敲着他的破锣,幽灵一般徘徊在芙蓉镇,声音凄凉地喊着:“运动了,运动了——”、“千万不要忘记啊——”这声音,在《芙蓉镇》身后19年,也一直回响在每个中国人耳边。

《芙蓉镇》是一部内容与形式俱佳的经典之

作,是与《活着》一样细腻又激烈地描写如何在变迁的环境中保持美丽与优雅的好电影。纯粹的人性贯穿全片,放射着耀目的光芒,令人难忘。谢晋在片中把乐观与绝望,欣喜与悲伤,平静与混乱,真实与虚假编成绝妙的织体,平衡,精致,干净,暗地里又涌着股浓烈的激情,气韵非凡,浑然天成。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正因为每一个细节都做足了戏份。《芙蓉镇》拥有的就是这样一批优秀的配角,他们饱满、立体,在一个个小阶段就像主角一样光芒四射,构成了历史舞台上一幅生旦净末丑的浮世绘。

《芙蓉镇》中最出彩的就是秦书田这一角色。仅有一腔智慧是不够的,须得像秦书田那样,大智若愚,讪笑之间便能偷换卑贱与高贵。秦书田,“铁帽右派”,人称“秦癫子”,芙蓉镇中一个最神秘也最有人性光彩的人物。他混世、乐天,他任打任罚,玩世不恭。无论是跪砖头、挨批斗、挂黑牌游乡,他总是一马当先,笑眯眯,像走亲戚、坐酒席一般;“查反标”核对笔迹,让他写字,他大笔一挥写满了两张纸;他即兴创编“黑鬼歌”、“黑鬼舞”,逗人捧腹;他握着扫把踩舞步,间或扫把一挥,作宝刀立地状,间或左右开弓,成宝剑出鞘模样—这是天底下最浪漫的华尔兹了。每一次运动,“秦癫子”首当其冲被羞辱一次,最后他只有把羞辱当荣耀玩“黑色幽默”,成了个“老运动油子”。

而当年才22岁的姜文,几乎一出手就与众不同,那时的他,已具备一种老马一样沉默拗执的眼神,内敛中阴沉沉地透着股子劲儿,天生具有压场的功力,他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独一无二的天才。片中,姜文站在雨中,眼光迷离地看着挂上“破鞋”的李国香,眉宇间有着极真且迂的书卷气,当他一字一顿吐出:“你,也是人!”,我们终于能够肯定,是《芙蓉镇》而不是一年后的《红高粱》,成就了才华横溢的“影帝”姜文。

芙蓉镇上另一个重要女性李国香,无疑是个典型的“坏女人”。这个生长于南方潮湿空气中的雌性动物,带着一脸的狐气。她穿着阉割了性别的服装,鲜活的身体里却包裹着旺盛的性欲。爱情上的失利,在她身上很快转化成对男性的还击。当她的隐秘最后败露时,我们看见的只有一面残破不堪的女性旗帜。抛开善恶,李国香这个角色其实比“豆腐西施”更复杂,更难把握,也更能出彩儿。

当代电影中最成功的对立面人物,莫过于《芙蓉镇》中的王秋赦了。此角色与住在土谷祠里、来历不明的阿Q颇为相像。而他赶上的时代却比阿Q好得多,他大字不识,全靠“根正苗红”、“三代雇农”走了红运。但他的命运离不开运动,没有

运动他就变成了死鱼,所以也称王秋赦是“运动根子”。

《芙蓉镇》还有其他一些角色也同样深入人心,例如黎满庚和谷燕山。可以肯定,黎满庚还算是个好人,尽管为了“组织”他曾选择背叛。谷燕山,则是芙蓉镇上最后一棵还没有倒下的芙蓉树

纵观全片,《芙蓉镇》从个人生活之上避开了政治锋芒,将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以人物命运的变迁传达出深广的社会内涵,揭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富于人道主义精神。它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优良传统,取得了雅俗共赏的社会效果。

评《芙蓉镇》 邹思源 060005021035 《芙蓉镇》讲的是在1963年,凭着热情周到的服务,胡玉音与丈夫桂桂经营的米豆腐摊子前渐渐成为早市上最热闹的一道风景,加上夫妻俩省吃俭用,手中积攒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财富。当他们盖好新房准备日子更上一层楼时,迎上“四清运动”,一直嫉妒胡玉音的原国营饮食店经理、今县商业局科长李国香与二流子王秋赦联手,趁机将她定性为“反革命五类分子”中的“富农婆”,将之派去与原县文化馆馆长、今被人称作“秦癫子”的“右派”秦书田一起清扫大街,桂桂身亡。运动中黎满庚昧着良心将胡玉音背叛,谷燕山则一直以老革命军人的标准诚实做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世道的荒谬从不停调换角色的李国香与王秋赦两人身上便可窥见。一起扫街时,胡玉音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归罪于秦书田,后者曾在她与桂桂成亲之时唱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歌、在她新房子建成之时写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联。对于胡玉音的怨恨,秦书田并不多做辩解,相反时常暗中将她帮助。慢慢地,两人生出感情,计划着成为一家人好好生活,但前路充满血风腥雨。而在他们最艰难时,谷燕山从没忘记帮助他们。最后,到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胡玉音依旧经营那个米豆腐摊子,也成了个干干净净的人。《芙蓉镇》是描写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部力作。首先吸引我们的,是作者手中那支散发着浓厚泥土香气的风俗画笔。那夹岸长满木芙蓉的一河绿波,那边远山镇青石板街上的鸡鸣犬吠,那五岭上脉腹地里悠扬的民歌都令人神往,暇思。

芙蓉镇这个小社会,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小的性格世界。人物性格刻画的深度,决定着作品的思想深度。小说《芙蓉镇》之所以使我们感到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容量,具有一般小说都难以抵敌的密度和厚度,其根本原因,是它创造了三四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具有丰富社会内涵的典型人物: 胡玉音是比较正面的人物形象。她外貌秀美,心地善良,是

个外柔内刚的女人。对生活充满热爱与向往。虽然一生经历坎坷,却不乏享受浪漫与爱情。直到最后那么落魄时还营造了与穷书生秦书田之间的落寞爱情。虽则妩媚并不妖媚。虽不令人嫌却也不令人喜。但她身上有许多愚昧的东西,直最后可能也没有觉醒。她始终断定她的灾难就是秦书田的带来的。她不同情与她一样悲剧命运的秦书田。这种愚昧落后呆钝充斥作品每个人物性格里。可谓深刻,却令人失望。感觉不到窒息的悲哀也感觉不到新鲜的阳光。使人感受一种十分厌倦灰暗的色彩。

而李国香却是阴险狡猾,老奸巨滑。压根底就是个畸形变态。年纪轻轻。她的那些仇恨与革命斗志哪里来?那些整人软硬兼施的本领哪里来?她的内涵沉府与冷酷哪里来?也许是时代造成她的悲剧性格。这方面的丰满展示她性格里另一面的贫瘠。知识,现实理论与心灵的贫瘠。反面的李国香在受到小红卫兵的耻辱与批斗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得处处表现出自己与丛不同。扛片石,筛沙子,宁愿自己咬着牙齿搞单干,背片石子上脚手架。也不跟胡玉音或秦书田合伙。她简直就是固守在自己狭隘王国的囚徒。

王秋赫却是丑态百出,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舞台如一个蹁跹的魔鬼。这个人物不乏他的生命力。从古到今这种人物的确富有他的现实意义。

秦书田的癫狂与发痴虽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他的幽默与可爱性。特别是他跳的那段黑鬼舞,以及其他的种种超越现实的乐观表现。连李国香这么冷酷、革命的人物也觉得羞辱。他的幽默与癫狂已经超越他所要表现的可爱可尊的一面。

《芙蓉镇》是一部灰色的影片,同时,因了这灰色保持了难得的美丽与优雅,它也成为一部内容与形式俱佳的经典之作。纯粹的人性贯穿全片,放射着耀目的光芒,抵抗着那个灰色的年代。乐观与绝望,欣喜与悲伤,平静与混乱,真实与虚假,在片中一一对照又一一平衡。

始终记得的,是这一句惊心动魄的台词。是怎样的年代,才会有这样沉重的担待?是怎样的人性,才造就了这样坚忍的信念?年轻一代在这样的情节面前,也许会目瞪口呆,但那么陌生、那么遥远的事情,其实离我们不过三十来年!《芙蓉镇》扯开的,就是这一段尘封的记忆,那一道历史烙下的痕迹。米豆腐摊热闹如初,人们兜兜转转,历史仿佛又回到了原点,13年的光阴也恍如黄粱一梦。然而,只须望一眼华发早生,便知道这13年毕竟不是一场梦。乌云遮天终又散,芙蓉花谢重又开,连疯子王秋赦还在敲着他的破锣,幽灵一般徘徊在芙蓉镇,声音凄凉地喊着:“运动了,运动了——”、“千万不要忘

记啊——”这声音,在《芙蓉镇》身后这许多年,也一直回响在每个中国人耳边。

第三篇:芙蓉镇影评

芙蓉镇影评

导演:谢晋

主演:刘晓庆,姜文等

剧中人物:芙蓉姐、桂桂、村支书、癫子、女领导、陈懒汉,粮站主任

《芙蓉镇》是一部灰色的影片,我觉得。同时,因了这灰色保持了难得的美丽与优雅,它也成为一部内容与形式俱佳的经典之作。纯粹的人性贯穿全片,放射着耀目的光芒,抵抗着那个灰色的年代。乐观与绝望,欣喜与悲伤,平静与混乱,真实与虚假,在片中一一对照又一一平衡。

•从表面上来看,影片的政治色彩的味道比较的浓重,可能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是不是一部政治片?我想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为电影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背景,这个人性扭曲的时代,为各种人物来表现自己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情的表演,受到的影响可能是比较小的。背景下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芙蓉镇》的成功与这个背景的选择是息息相关的,表现了各个阶层的人物的原生态。下面试图从人性的角度来进行一些粗浅的解读那个特殊时代下有着爱情和仇恨,有着奉献和自私,有着辛酸和血泪,有着反抗和坚强,有着迷惘和无奈,这部影片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镜头,了那无辜和悲惨的时代,在我们看着不可思议的事情却真实地存在着,殊时代下的历史事实。

故事从1963年开始,到1976“芙蓉姐子”胡玉音从个体致富典型,到失去一切的外执行的劳改犯,最后重新回到米豆腐摊前。子”,再到党支书甚至镇长,最后一个跟头栽下来,成了真正的疯子。就连芙蓉镇,街上一度贴满了同一规格、同一号字体的标语、对联,街容后还是回到13年前干干净净的模样坚强敏慧但红颜命薄的“芙蓉姐身难保而背叛自己、背叛胡玉音的大队书记黎满庚,对现实无可奈何、只有北方大兵谷燕山,装疯卖傻却从未怀疑真理必胜的变态的“运动闯将”李国香,好吃懒做、甘心当流氓无产者的格都很饱满,每个人都很有个性。不断堆积。2个小时的电影,我处在这样的情绪里,一直希望甩开不看,但是却不能。最终看到老谷看着护士身上穿着的军装回忆起他曾经在战场上的情景,那画面里战士们奋勇争先,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我不敢再去那面对镜头。我想就如老谷曾经在酒后喊的那些话:“完了,没完!”米豆腐摊热闹如初,人们兜兜转转,历史仿佛又回到了原点,梦。然而,只须望一眼华发早生,便知道这花谢重又开,连疯子王秋赦还在敲着他的破锣,幽灵一般徘徊在芙蓉镇,声音凄凉地喊着:“运动了,运动了——”、“千万不要忘记啊人那段痛苦的回忆,也许是永远抹不去的吧。

所以我倒是觉得,“四清“富农婆王秋赦从一个好吃懒做的“我终于哭出来,不是普通的流泪,13年毕竟不是一场梦。乌云遮天终又散,芙蓉——”。。。声音渐渐远去,但是留给中国

向我们赤裸裸地揭示这深刻反映了那个特”,几番运动几番秋。“非法同居”的“黑夫妻”、监“二流子”,到“运动根“革命化”,但最“醉眼看世情”的”王秋赦。每个人的性于是压抑感是嚎啕大哭,13年的光阴也恍如黄粱一让各种角色的人物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尽将表现人性的一些故事放在这个年结束。这中间”、“文化大革命”,再到“革命化”,人际关系亦

”胡玉音,相信劳动致富、木讷寡言的屠户黎桂桂,因为自秦癫子”秦书田,心狠手辣甚至有点心理“运动根子其中基调灰暗悲凉的电影最是难让人哭出来,激昂澎湃。

第四篇:影评《芙蓉镇》

影评《芙蓉镇》

谢晋的本意也许让我们反思那个时代,打动我们的却是那对无辜的男女荒诞、固涩却又浪漫的爱情故事。那个柔情似水的女人,那个苦难越多越能激起他的幽默的男人,他们向我们昭示的生命是如此顽强如此美丽。那个变幻莫测的年代,谁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是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情感,选择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

姜文扮演的秦书田的那个著名的“扫大街”的动作,已经显露出姜文又爱动脑子的习惯和相当的功力。那个动作一下子赋予了这个人物、这个段落、乃至这部影片一个不凡的格调,它不是苦中作乐的穷开心,而是生存的大智慧。影片此前营造的压抑气愤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来,到此处似乎眼前一亮。这种转折并不是情节性的转折,而是影片基调的转折。它一下子将原来处在后景的人性,从处在前景中的时代环境里凸现出来。

这个动作的设计我想可能受好莱坞电影《雨中曲》的那个段落的启示,将喜剧片的段落移植到正剧、悲剧的情境中,产生的效果要比原来更有震撼力、意义更复杂。

其实正是这种人格的穿透,使得本片在20年后回过头再来看时,并不像大多数历史反思片失去观赏的价值。

仔细想起来,小镇风貌在中国电影里表现的还真不多,像这么有特色的小镇更是绝无仅有。要么一下子就扎进村里了,要么起码也是个小县城,其实小镇这样的城乡结合常是最有故事最有气氛的。这其中可能又一个原因,那就是文革中,大部分的小镇只是人民公社所在地,传统小镇的那种商贩集中功能被取代,那种天南地北四方商贾小贩云集的热闹而自然也就不见了。所以在读明清话本小说时,对里面描写的商埠小镇总是想象不出是什么样子,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亲近感。对小镇的怀念,也是对本片总有种亲切感的原因之一。

第五篇:芙蓉镇影评

中国经典电影《芙蓉镇》解读

谢晋导演将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改编成电影。它通过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对中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历史做了严肃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芙蓉镇上的风风雨雨正是中国当代社会历程的缩影。编导者采用近乎编年史的手法,通过众多人物的升沉荣辱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芙蓉镇》的历史背景复杂,它纵贯了中国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历史。这段时期,不仅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而且之前还有四清运动等。

谢晋的电影是精神心灵的诗意表达。对人的信仰的深度思考,对生命的讴歌,劳动与自然的质朴流露、甚至是彻底的软弱与真诚,这些构成了谢晋作品的思想内蕴,其实也是谢晋导演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悟。尤其是《芙蓉镇》中青石板路上的那段由竹扫把作证的爱情。《芙蓉镇》中青石板、竹扫把下对人性的呼唤,正是通过画面、声音、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道具使用等方面来体现的。

《芙蓉镇 》本片分上下两集,讲述了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处的芙蓉镇上,人称“芙蓉姐”的漂亮女人胡玉音在“四清运动”及“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1963年,凭着热情周到的服务,胡玉音与丈夫桂桂经营的米豆腐摊子前渐渐成为早市上最热闹的一道风景,加上夫妻俩省吃俭用,手中积攒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财富。镇党支书也是胡玉音干哥的黎满庚、粮站主任谷燕山及乡邻们都为他们高兴。当他们盖好新房准备日子更上一层楼时,迎上“四清运动”,一直嫉妒胡玉音的原国营饮食店经理、今县商业局科长李国香与二流子王秋赦联手,趁机将她定性为“反革命五类分子”中的“富农婆”,将之派去与原县文化馆馆长、今被人称作“秦癫子”的“右派”秦书田一起清扫大街,桂桂身亡。运动中黎满庚昧着良心将胡玉音背叛,谷燕山则一直以老革命军人的标准诚实做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世道的荒谬从不停调换角色的李国香与王秋赦两人身上便可窥见。一起扫街时,胡玉音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归罪于秦书田,后者曾在她与桂桂成亲之时唱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歌、在她新房子建成之时写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联。对于胡玉音的怨恨,秦书田并不多做辩解,相反时常暗中将她帮助。慢慢地,两人生出感情,计划着成为一家人好好生活,但前路充满血腥雨。而在他们最艰难时,谷燕山从没忘伸手一帮。“安安心心成个家,也过过老百姓的日子,别总想着和他们过不去”,这是影片最后秦书田说给李国香的。看见人家做生意挣钱了,就和人家过不去,看见人家结婚了,自己还是老单身,就和人家过不去,李国香活到最后听到这句话时也该有点醒悟和后悔了。反而姜文却很乐观,作为原先文化馆长,却收到打压,平时低调做人,对上级唯唯诺诺。在他那段孤单的日子了,却依然没有失落过,顽强的活过来了。在他因为和胡玉音结婚,而别宣判十年监禁时,他告诫胡玉音“要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他不仅自己依靠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活下去,而且也要将这种生命力传给别人。刘晓庆在影片中饰演的胡玉音是一个生性乐观,与人亲近,勤劳勇敢的女孩。依靠自己的双手,卖米豆腐,又因为自己热情待客,手艺好,所以生意很兴隆。又肩背手扛,靠自己的双手和汗水辛辛苦苦盖起了楼房。满以为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却又有人和她过不去了。“文化大革命”暴发。那是一个人和人过不去的年代。胡玉音被打成了富农,好吃懒做的王发胜做了革委会的书记,开始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胡玉音的老公却是一个很窝囊的人,至少给我的印象是这样。他总是被玉音的光环笼罩着,连站都站在玉音的后面,自己像是个奴才,没有男人的那种主见。不过他两在一起生活也是相安无事,一个会打理,一个又听话。玉音也不嫌弃他,不会去刺激他的自尊心。反而也很需要他,至少玉音在精神上需要有个男人伴。

我觉得这点玉音做得很好

剧中人物:芙蓉姐、桂桂、村支书、癫子、女领导、陈懒汉,粮站主任

镜头1:影片一开始就是芙蓉姐在磨大米的镜头,并且配着片头的文字介绍,和一首女人唱的调调很搭的曲儿。注意,这个场景还没结束,让后就是芙蓉姐夫一起帮着魔魔,一个添,一个磨,好一副和谐小两口做生计的生活场景!这时的音乐也变成男女对唱了!磨磨做米豆腐,是整个影片贯穿的一个重要线索,影片以此开头,确实不错。

镜头2 是整个影片的开篇镜头。主要刻画了芙蓉姐精明、聪慧、通达、漂亮的这么一个活泛小生意人的形象,同时剧中主要人物,都在此亮相,并且很巧妙、简洁、恰到好处的为故事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镜头3 介绍的是芙蓉姐姐和桂桂的感情戏。导演太有才了,演员也表现的非常到位,仅仅用了短短三个连续的小片段就把二人相识到结婚的过程表现出来,同时也很好的进一步的深化了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片段一 求婚年轻小伙背着礼品初次到女方家,几分不安,几分紧张还有那少年特有的微微羞涩:女儿家在窗口好奇的偷偷的瞧这登门求婚的小伙到底长的啥模样,呵呵,还不错;小伙看见姑娘偷偷的瞄自己了,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心咚咚的跳个不停:不好,被小伙发现了,赶紧拉上窗户。

片段二 勤劳的小伙时常到心仪的姑娘家帮忙干活。姑娘悠闲、矜持、调皮地坐在自家堂屋的长凳上嗑瓜子,晃着两条腿。小伙忙晚,凑到女儿家的跟前,芙蓉姑娘送他瓜子,小伙双手要接,但是姑娘太调皮和精灵了,故意从高空一点一点的往下撒到他的手中。此片段进一步深化了芙蓉姐姐那调皮活泼的性格和桂桂老实、木讷的形象。

片段三 就是他们拜堂的情景了,其中穿插了艺术家癫子的唱堂戏,为以后刻画和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镜头4 芙蓉和初恋情人(村支书)的恋情介绍。也是仅仅用了三个片段,两个场景就把二人热恋、分手以及分手的原因交代的一清二楚。

王秋赦那破败的吊脚楼。正如王秋赦的命运,摇摇欲坠并且最后倒塌。一个封建时期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在最后的坍塌,它代表一个符号终结,也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

《芙蓉镇》中每一个角色都是饱满的、立体的。

胡玉音:二十五六岁,浓眉大眼,面如满月,她待客热情,性情柔顺,米豆腐做得好,给的足,人们都称她“芙蓉姐子”。而正是这样一个“芙蓉姐子”,却因为阶级斗争的弊端,人们的嫉富心理,使得她的一生悲惨遭遇就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开始了。当四清运动开始后,成为运动工作组组长的李国香第一个下手的就是胡玉音,因为她赚钱了,那个年代,只要赚钱多就是错,没有人问你是什么途径。于是,胡玉音被划为了“黑五类”,所有和胡玉音扯上关系的人全部都遭受了牵连,老实到了窝囊的胡玉音的丈夫也因为被动到要反抗而被扣上了刺客的帽子而处死。

秦书田:扫帚上的舞蹈

芙蓉镇最神秘也最具有人性光彩的人物 秦书田是新知识分子的代表,原来是文化馆馆长,后来因为喜好音乐写出的歌曲惹了祸被下放到芙蓉镇改造。他混事、乐天,任打任罚,玩世不恭。无论是挨批斗、游街,他都是一马当先、笑眯眯。当他握着扫把起舞时,我们看到的是他对生活的态度,扫帚上的舞蹈,其实舞出的也是对人生的感悟。在李国香也被一起游街示众的时候,他对她说:你也是人。短短的四个字,一句话,体现了在当时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人性的真性情的流露,这是最自然,最本性的性情的表达。

谷燕山:芙蓉镇上最后一棵还没有倒下的芙蓉树。“完了,没完”,当谷燕山从黎满庚家出来的时候,醉醺醺的在路上喊着,这话,不仅仅是对战场上战争的控诉,也是对这场运动的控诉。他在医院看到护士帽檐上的红色五角星,又让他回想起那段战争,而此时已经不再是控诉,新生命的降临,也预示着新希望的出现。两场虚实战争场面的不同展现,也将谷燕山,芙蓉镇最后一棵还没有倒下的芙蓉树,刻画的饱满、立体。

李国香 : 芙蓉镇上另外一个重要的女性。典型的“坏女人”形象。李国香一开始在芙蓉镇当国营饮食店经理,“四清”运动中作为工作组组长蹲点芙蓉镇,“文革”中作为县革委会常委、公社革委会主任再次掌握芙蓉镇政治大权。当“文革”后她在影片中出现时,虽然没有透露具体官职,从其拥有的专车上可以看出政治地位应该是更高了。似乎除了“文革”初期被红卫兵批斗外,她一直都很顺。但伴随着政治上得意的却是情感上的缺失,最早在国营饮食店当经理时,乡亲们就不喜欢她。个人情感上,也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归宿,之前喜欢的黎满庚和谷燕山都不喜欢她,“文革”当中甚至还与赖子王秋赦混在了一起。有意思的是秦书田在“文革”后一次与她的偶遇中也提到“安安静静地成个家,学着过点老百姓的日子”。胡玉音家新房刚盖好的时候,她到胡玉音家拜访,在屋里对胡玉音的盘问,以及她的步步逼近。她对谷燕山的盘问。都体现了李国香这个人物的“坏”和自私。

王秋赦 : 他的好运全靠“根正苗红”、“三代雇农”走了红运。但他的命运最终还是像那摇摇欲坠的吊脚楼,在运动后坍塌,疯掉。运动前王秋赦是一个穷困潦倒又好吃徽做的人,“四清”运动中成为李国香所谓的政治运动需要结合和依赖的人,跟着李国香跑前跑后搞运动。文革当中更是一步登天,当上了镇里的党支部书记,但“文革”结束后却戏剧性地疯掉了。其实我们可以把这种结局看成是他“文革”中风光无限的代价,而同时他还需付出的另一个代价则是情感,除了在镇上受到群众的排斥外,在个人感情上也极其空虚。此外,经典、简洁、寓意丰富的台词也是此部影片很成功的一个地方。

台词1:“完了、、、没完、、、完了、、、没完、、、”

这是一个从战场上负过伤,热爱新中国的老干部在醉酒后面对人逼人,人踩人的阶级斗争那无奈但是还存有一丝希望的呐喊。

台词2:“人心不死啊” 这是热爱生活、苦中作乐的文化人癫子在夜晚听到老战士在街上狂喊之后说的唯一一句话。

台词3:“像牲畜似的活下去”

这是艺术青年在被判刑10年,有身孕的妻子被判3年时,留给妻子唯一的话,也是妻子继

续生活下去的理由。

台词4:“天亮了,鬼就不出来了”。玉音被划为富婆成分,每天扫街,过着像鬼一样的生活,她觉得丢人,心里无法接受,不喜欢这种鬼一样的日子。因此,她对和她一样处境的同伴发出的愤怒的呐喊,但是她的同类却用这样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来生活,心里一直 抱有希望,相信天早晚一天会亮的。

这不仅预示着黑暗后的黎明即将到来;同时,也是一种人/鬼的隐喻。表面是句对胡玉音埋怨的回答,但其实这里面表明了他的信念,即:天终有亮的时候,等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平反冤雪,正当地做人了。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体现了自然生命的顽强延续。

台词5:“该癫的没癫,不该癫的都癫了”。

下载芙蓉镇影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芙蓉镇影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芙蓉镇影评

    历史的感触 ——《芙蓉镇》影评 班级:12国际商务1班 学号:20121703 姓名:夏茹《芙蓉镇》影评 一直以来我总是很抵触与那个混乱时代有关的电影或者小说,觉得它太遥不可及,从深......

    芙蓉镇影评(5篇)

    《芙蓉镇》观后感一部八十年代的电影,一部革命题材的电影,说实话,在看之前,我并没有抱有太多的期待,只是看完后,我突然觉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带给我一个我没有经历过的但是却......

    芙蓉镇影评(五篇范例)

    评《芙蓉镇》艺术特色 学号:200901501235 班级:中091-2 姓名:吴凤环 电影《芙蓉镇》是在同名小说的基础上通过宏大的历史题材来关照人性和人情,对人的心理进行更深入的探寻。......

    芙蓉镇影评lklklk(共五则)

    芙蓉镇 获奖情况百花奖(Hundred Flowers Award)1987 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祝士彬百花奖1987 最佳男演员姜文 最佳女演员刘晓庆中国金凤凰奖1987 Female Actor in a Motion Pic......

    《芙蓉镇》

    当历史遇见影视——由《芙蓉镇》谈影视史学082014016 徐迟前言罗森斯通(Robert A.Rosentone)曾描述过:“30多年前当我还是UCLA的研究生时,历史刊物上从来不会提到影视,若我们表示......

    芙蓉镇观后感

    篇一:芙蓉镇观后感今天晚上,我看了一部老影片《芙蓉镇》,它让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感觉到很震撼!可以说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造就出了特殊的事情。《芙蓉镇》,它以一个小镇上几......

    芙蓉镇观后感

    近来看了谢晋导演的代表作《芙蓉镇》,这是我第一次看这种题材的电影,感觉这是一部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悲歌。这部电影以真实的视角直逼文革年代芙蓉镇这样一个社会的缩影,折射出百......

    芙蓉镇观后感

    10对外汉语7号卓志辉 《芙蓉镇》观后感 老师为了让我们了解伤痕文学给我们看了《芙蓉镇》这部影片,其实这部片小时候看过,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说实话,当时看的有点闷,长大了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