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生训练学复习题
运动训练学
1、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就是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
2、高水平运动员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因为他们竞技能力的各构成部分都得到了均衡发展。(×)改:他们竞技能力非均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3、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最根本内因。(√)
4、运动员竞技状态形成的生物学基础为适应性机制。(√)
5、如果运动员竞技能力要素中某种能力出现缺陷,其总体竞技能力就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改: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
6、训练诊断主要体现在大周期的开始或结束。(√)
7、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是运用科学方法建立起来的特征模型,可用于制定不同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指标。(×)
改:为运动员确定竞技能力训练目标提供标准的参考系。
8、为了避免机体已获得的竞技能力消退,必须在训练效应产生并保持一定时间的基础上重复给予负荷。(√)
9、重复训练法对于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无氧及有氧混合供能能力的提高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0、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改:人体肌肉。
11、体能训练主要指力量、速度、耐力的训练。(√)
12、战术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掌握专项运动的战术,并能在比赛中合理地运用。(×)改:是在比赛中夺取优异运动成绩,“夺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制胜”过程。
13、培养运动员的战术能力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改:战术意识。
14、在基础训练阶段,应将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放在训练的首位。(√)
15、在专项提高阶段中,运动员需要进行大负荷的专项训练,保持负荷在高水平之间起伏。(×)改:最佳竞技阶段
16、在最佳竞技中,运动员需要进行大负荷的专项训练,负荷通常要逐年提高。(×)
改:专项提高阶段
17、竞技保持阶段首要的任务是保持参加训练和比赛的心理稳定性。(√)
18、在竞技保持阶段,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强度通常低于专项提高训练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同时间断性地保持较高的负荷量。(×)改:总体训练负荷通常低于最佳竞技阶段,一方面适当减少负荷量,保持负荷强度,另一方面注意变换负荷节奏,基本上采用波浪式的安排。
19、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长期性决定了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20、大周期中准备期的任务就是为了保持竞技状态。(×)改:比赛期
21、准备期为运动员在进入竞赛时期后逐步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创造必要的条件。(√)
22、常规大周期的准备期负荷强度要高于负荷量。(×)改:比赛期 问答题:
一、结合专项,谈谈如何在训练过程中保持训练负荷的适宜性。
二、技术训练中,如何运用完整法与分解法。
三、如何看待运动训练的科学化。
第二篇:在职研究生复习题
在职研究生复习题
1、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为什么?
2、以镰形细胞贫血症为例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正常红细胞血红蛋白的β亚基N末端第六位氨基酸残基为谷氨酸。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形不正常红细胞血红蛋白的β亚基N末端第六位氨基酸残基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谷氨酸在生理条件下带负电,而缬氨酸的侧链是一个非极性基团,因此,不仅使血红蛋白三维结构表面的电荷性质改变了,而且多了一个疏水尾巴,创造了一个“黏性”突起,促使细胞在脱氧情况下相互粘连形成纤维状多聚体。血红蛋白的这种变化,促使红细胞变为镰刀状。易在毛细血管处发生堵塞,引起炎症;镰刀形红细胞易碎裂溶血,导致贫血.3、分析、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联系与区别。第36页
4、质膜由哪些成分组成?这些成分是如何构成质膜的?有何特性?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质膜(plasma membrane),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细胞膜只是真核细胞生物膜的一部分,细胞膜是由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着球形蛋白按二维排列的液态体。流动的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连续主体,蛋白质分子则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深度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特点:流动性、不对称性
5、癌细胞的质膜与正常质膜相比,组成成分和功能有什么不同? 肿瘤细胞质膜的成分和功能改变
膜组分改变
1、膜脂:神经节苷脂减少,鞘糖脂堆积,导致糖基转移酶活性下降,糖基水解酶活性增强
2、膜糖蛋白:含唾液酸和岩藻糖的糖蛋白增多唾液酸暴露,肿瘤细胞负电性增高,利于快速增殖,且掩盖肿瘤相关移植抗原,使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3、膜酶:膜中蛋白水解酶和糖苷水解酶活性增高,增加膜对糖和蛋白质的转运能力,为肿瘤细胞快速增殖提供了物质基础。接触抑制消失:
黏着作用消失:癌细胞质膜纤连蛋白减少甚至消失,导致癌细胞之间黏着性和亲和力降低,易脱落,从而使肿瘤扩散浸润生长,并且可通过血液、淋巴液转移,形成继发灶。
6、以Na+-K+泵为例,简述质膜的主动运输过程及特点。110页
1、Na+-K+-ATP酶(Na+-K+泵)a、Na+、K+的转运与ATP水解偶联
•b、Na+与ATP在膜内侧,K+的在膜外侧
•c、一个ATP酶分子水解1000个ATP/秒,水解1个ATP能同时转运3个Na+出胞和2个K+入胞
7、以细胞摄取胆固醇为例,简述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的过程及特点。第120页
8、怎样理解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细胞器?
一、糖 酵 解
二、乙酰辅酶A生成 三、三羧酸循环(TCA循环)每一循环过程,生成4对H和2分子CO2及1分子GTP。3、2CH3CO~SCoA+6H2O
4CO2+8(2H)+2HSCoA
9、为什么说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线粒体的DNA(mtDNA)mtDNA为双链环状分子,外侧:H链;内侧:L链。全长16569bp,共37个基因存在人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特点于线粒体的基质内或依附于线粒体内膜上。
•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复制时间不限于S期,加工后的mRNA无帽有尾。
•人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特点(1)mtDNA结构紧凑,基因内无内含子;(2)mtDNA裸露,与组蛋白结合(3)两条链均有编码功能(4)部分遗传密码与“通用”遗传密码不同 半自主性
•mtDNA含有能够编码一部分自身的蛋白质、rRNA、tRNA等的基因 •线粒体的遗传装置能够完成DNA复制、基因转录、蛋白质合成和基因重组
•参与mtDNA的复制、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及基因表达的很多蛋白质来自核基因编码,对核基因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线粒体的生长和增殖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
10、什么是细胞通讯?信号分子包括哪几种类型?简述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及主要特性。219-225
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物 理:声 光 电 温度
化 学:
亲脂性的信号分子 主要代表: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
作用方式:可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直接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
亲水性的信号分子
化学结构: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等
产生和作用方式: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
可以分为物理信号、化学信号和生物学信号等几大类,它们包括光、热、紫外线、X-射线、离子、过氧化氢、不稳定的氧化还原化学物质、生长因子、分化因子、神经递质和激素等等。
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系统应当包含信号转导最必需的关键组分,它们有:(1)接受细胞外刺激并将它们转换成细胞内信号的成分;(2)有序地激活一个或者有限几个“唱主调”的信号转导通路,以译释细胞内的信号;(3)使细胞能够对信号产生响应,并作出功能上或发育上的决定(如基因转录,DNA复制和能量代谢等)的有效方法;(4)将细胞一生所作出的所有决定加以联网的方法,这样,细胞才能对在任何特定时刻作用于它的、种类繁多的信号作出协同响应。
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一般至 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分别具有结合特异性和效应特异性。细胞是通过它表面的相应受体接受来自其外界环境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信号的。正是它,首先识别和接受外来信号,启动了整个信号转导过程。蛋白质激酶是一类磷酸转移酶,其作用是将 ATP 的 g 磷酸基转移到它们的底物上特定氨基酸残基上去。将信号转变和放大的G蛋白
配体与受体结合后,需要通过一类叫做传达器或者转换器的调节蛋白的介导才进一步激活过程。起着转换器作用的蛋白质是与GTP结合的蛋白质(G蛋白)。细胞内的第二信使
第二信使是指受体被激活后在细胞内产生的介导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物质。
担负信号转导功能的信号转导系统可以一般化地概括为四个组分:检测器——信号的接受和检出,这是受体的主要任务;效应器——使信号产生最终的效果,比如腺苷酸环化酶或磷脂酶C等可以起到这种作用;转换器——控制着信号的时间和空间。比如G蛋白,它决定了GTP水解的速度,还决定了效应物的被激活时间。其结果不仅使输入的信号被大大地放大了,也起到信号计时器的作用;调谐器——它修饰信号转导通路的成员,如磷酸化;协调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相互关系,也是在配体存在的情况下使信号转导通路保持连续畅通的要素。
第二信使与分子开关:转承蛋白、信使蛋白、接头蛋白、放大和转导蛋白、传
感蛋白、分歧蛋白、整合蛋白、潜在基因调控蛋白。
特点:、放大作用、信号终止或下调特征外,细胞对信号的整合作用也是重要特性。
第三篇:运动训练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竞技能力;运动成绩;训练规律;高原训练;制胜规律;变换训练法;模式训练法;力量素质;动作速度;竞技战术;技术风格;运动技术;协调能力;专项训练;
简述题
1、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3、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性特征及补偿效应的含义是什么?
4、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5、简述“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这句话的含义。
6、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是什么?
7、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与基本要求是什么?
8、反应速度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
9、简述速度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克服手段?
10、运动技术创新的意义?
11、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有哪些?
12、简述基本技术与高难技术的关系?
13、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的必要性
14、何为“高原现象”?导致“高原现象”的重要原因及克服方法有哪些?
论述题
1、试述如何保持、提高集体项目运动队的集团竞技能力?
2、试述在选择训练方法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3、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
方法应用题 1、2004年3月,素有女排“第一高度”之称的赵蕊蕊在国家队的训练中小腿突然疼痛,后确诊为疲劳性骨折。雅典奥运会前赵蕊蕊奇迹般地康复,并在首场对阵美国队的小组赛上出任主力,但是开场几分钟便再度受伤。从运动训练学角度讲赵蕊蕊疲劳性骨折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适宜的、过大或过小的训练负荷对运动员的机体各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应该如何安排运动负荷?
2、回顾第十九届墨西哥夏季奥运会,运动器材、场地实现了革命性的飞跃。玻璃钢杆的正式使用,使墨西哥奥运会的撑杆跳高场上出现了超常的纪录:撑杆跳的前3名成绩全部是5.40米,这个成绩比4年前东京奥运会撑杆跳高冠军所跳过的5.10米足足高出了30厘米!用竹竿是难以跳出5.40米的。此外,本届奥运会第一次使用了不受气候影响的塑胶跑道和助跑道,为运动员提供了创造新纪录的条件。请举例说明运动技术的发展与运动设备与场地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如何利用这种关系。
论述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过程中的“木桶原理”与“补偿效应”的基本含义,它们各自的重点是什么?如何理解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关系? 参考要点:
(1)“木桶原理”原指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木桶的最高一块木板,而是决定于最低一块木板。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过程中,依“木桶原理”来形容如果运动员竞技能力某一决定因素(如体能、技能、心理中的某个要素)训练水平偏低,就会限制器总体竞技能力的提高和发挥。(6分)
(2)竞技能力的“补偿效应”是指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有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偿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6分)
(3)“木桶原理”主要强调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全面均衡的发展,尤其是在运动员基础训练、专项提高阶段尤为重要;竞技能力的“补偿效应”更多地强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的特长,通过运动员高度发展的特长弥补竞技能力结构中薄弱环节,尤其是对优秀运动员更为重要。(8分)
第四篇:运动训练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过程一般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2、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狭义):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的竞技的过程之中。
5、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横特征及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
6、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7、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8、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8、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地编制成由若干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9、分解训练法: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0、完整训练法: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循环训练法: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12、体能:1)、是以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工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2)、包括身体素质、形态、机能。3)、体能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13、负荷强度、量: 填空
1、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
2、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争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
4、运动训练学体系: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5、起始状态诊断包括:运动员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6、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训练负荷指标
7、评价负荷强度常用:速度、远度、高度、练习的负重量、练习难度;
运动负荷的量常用:总重量、距离、时间、次数
8、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和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
9、循环训练的类型:循环重复训练法、循环间歇训练法、循环持续训练法
10、循环训练法的组织形式:流水式、轮换式、分配式
12、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动作节奏
13、竞技战术包括: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战术行动
14、战术训练方法:分解与完整训练、减难与加难训练、虚拟现实训练、想象训练、程序训练、模拟训练
15、训练周的类型: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训练周、比赛周、恢复周
16、训练课的基本结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17、根据训练课的基本性质可以分为:基本训练课、赛前训练课、比赛课、恢复课
三、简答题
1、试述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
(1)、选材是运动训练活动的开始、出发点。(2)、科学的选材是科学训练的基础。(3)、选材为成功的训练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4)、如果没有科学的训练,再好的素材也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选手。(5)、选材与训练相比,后天的训练是关键,是主体。
2、试述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1)、最终目的是参加竞赛并在竞赛中取胜。
(2)、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又是对其训练效果的最好检验。
(3)、运动竞赛也是运动训练的一种手段。
(4)、训练是比赛的基础。(以赛促练、以赛带练)
3、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包括哪三个层次?各层次理论研究的侧重点是什么? 一般训练理论:阐明运动训练基本理论和训练过程中带有共性的、普通性问题的理论体系 项群训练理论:阐明具有相似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的一组运动项目的共性的理论体系 专项训练理论:
4、在训练实践中,为什么把一个训练大周期划分为三个时期,各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1、因为竞技状态的获得、保持和消失的规律性所决定的。这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的训练,并把这一循环称之为一个训练大周期。1.2、任务:准备时期(形成):提高竞技能力,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
比赛时期(保持):发展稳定的竞技状态,参赛创造好成绩。
恢复时期(消失):积极恢复,消除心理与生理疲劳。
5、根据认识和体会,体能在现代竞技中的意义?及体能训练注意哪些问题?
1.1意义: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前提条件: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身体保证;是增进健康,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的物质保障。
1.2注意问题:(1)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2)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3)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的训练。抓住体能训练的敏感区。(4)进行动机激励和训练的多样性。明确训练目的。
6、反应速度训练的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信号刺激训练法:1)固定信号源单一信号的练习法。2)移动信号源单一信号练习法。3)固定信号源选择信号的练习法。4)移动信号源选择信号练习法。
7、采用间歇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怎样确定负荷量度? 负荷强度:在训练进行中,心率可达170~180次。Min 负荷量:间歇训练中分段练习的负荷量常常用距离(米)或用时间(秒)两个指标表示。
8、发展最大力量训练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力量训练要注意哪些问题?
采用方法:1)、重复练习法:负荷强度为75%~90%。每项训练中完成的组致为6~8组,每组重复3~6次,组间间歇3分钟。
2)、阶梯式极限用力法:亦称金字塔力量训练法。
3)、静力练习法:通过大强度静力性练习来发展最大力量。负荷强度为90%以上,每次持续时间为3~6秒钟,练习4次,每次间歇时间为3~4分钟。(负重)4)发展不同肌肉最大力量的收缩方式与负荷特征。
注意问题:加大肌肉横断面;增加肌肉中磷酸肌酸(CP)的储备量,以加快工作中ATP的合成速度;提高肌肉间及肌纤维之间的协调性;改善和完善运动技巧。
9、举例说明某一类型的分解训练法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顺序分解训练法。(羽毛球 高远球的训练)
(1)、先练羽毛球“架拍”掌握后,在训练“架拍”和“挥拍”衔接为一体,在这环节内的“手腕抖动法力”的环节。
(2)、掌握后在训练包括“脚步的移动”和“身体重心变化的” 环节。
(3)、“架拍挥拍”和“脚步动作”协调配合。直到掌握完整羽毛球的高远球技术动作。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和战术意识。
10、根据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结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谈谈如何在训练实践中贯彻该项原则?
1)科学设立长远的和阶段的训练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2)准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确定训练内容。
3)围绕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选择训练的方法和手段,需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4)根据比赛特点安排训练负荷。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11、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定义是什么?试述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区别,并分别制定一套具体的训练实施方案。
定义:1.重复训练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2.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仅恢复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区别:1.间歇时间不同,重复训练法的间歇时间不充分。2.重复训练身体完全恢复再开始训练,间歇训练法身体未完全恢复再开始训练。3.重复的训练的训练负荷控制在90%以上,而间歇训练的训练负荷强度控制在90%以下。方案:
12、在不考虑场地、器材等情况下,根据循环训练法的内涵、特点以及设计的基本步骤、要求,并以某一项目为例,设计一套全面发展运动员专项素质的循环训练法。(要求:①标明训练项目和训练对象的人数、性别、年龄;②标明循环训练法的类型和组织形式;③设练习站5个以上,并标明每站练习的内容和负荷数量;④标明循环周数;⑤写出设计的指导思想。)
答:训练项目:羽毛球(身体训练)
训练对象:青少年
人数:10 性别:男
年龄:14——18岁(1)训练类型:主要采用循环间歇训练法(2)组织形式:主要用流水式形式
(3)指导思想:身体训练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和手段,以有效地影响人体各组织、器官机能。代谢及形态结构,从而达到促进健康,提高竞技能力的目的。
身体训练的安排应围绕羽毛球专项的特点来进行。力量是身体素质的基础,羽毛球运动员虽不是强调发展绝对力量,但应在具有一定的绝对力量的基础上发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使之保证比赛所需的较强动作发力和长时间的奔跑、蹬、跳、跨以及上肢的连续击球动作。发展速度素质是羽毛球运动训练的核心,它应着重加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频率)和急停、急动的变向、变速的移动速度。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拍数增多、比赛时间增长,运动员需要承受在50-90分钟激烈活动的体力要求,速度耐力对羽毛球项目的意义越显重要,这又要有较好的有氧代谢能力。在抓主要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不应忽视其他身体素质的训练,尤其柔韧性必须从儿童抓起,发展羽毛球项目所需要的肩、腕、腰、髋、踝等关节的柔韧素质,否则随着年龄的增大,就会造成动作幅度不大,韧带僵硬,使之影响技、战术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站:专项性力量练习的内容和负荷量、度
1.上肢专项力量练习
(1)羽毛球掷远、掷垒球练习;2)绕腕练习(3)挥拍练习
(4)转臂练习
2.躯干专项力量练习
(1)屈伸练习(2)仰卧起坐、左右体侧起-;(3)俯卧挺身练习(4〕负重转(5)传接球练习
3.下肢专项力量练习
(1)负重深蹲起(2)负重半蹲提踵;(3)负重跨步走;(4)负重半蹲跳;
(5)跳绳练习(6)原地纵跳、单足跳、蛙跳;(7〕跳台阶练习。第二站:发展速度素质的练习的内容和负荷量、度
1.反应速度的练习
(1)听口令,看信号的各种起跑(2)听哨音变速跑,快速冲跑10—15米;(3)听口令变向跑
(4)听口令快速转身跑,反复几次;(5)听、看信号后突然作出相应的动作
2.动作速度练习
(1)按慢—快一最快一快一慢的速度节奏进行原地5”、3”、5”、3”5”小跑步、高抬腿跑;
(2)高频率跑楼梯台阶;(3)快速立卧撑;(4)高频率跨越障碍物(羽毛球)(5)20”一米十宇跳;
(6)单、双摇跳绳、两脚交替跳绳。
3.移动速度练习
(1)各种距离(30米50米、60米、100米、200米)的快速跑;(2)10—15米往返折回跑(要求快
速转身);(3)越过障碍的速度练习
(4)前后跑(5)四角跑(6)接力跑。第三站:发展耐力素质的训练的内容和负荷量、度
1.以提高非乳酸性无氧代谢能力为主的练习
采用最大强度工作持续时间为5—15秒:以提高乳酸性无氧代谢能力为主的练习,可采用最大强度的85%—90%工作持续时间为30—60秒。为提高有氧能力,可采用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练习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
(1)中距离跑400米、800米;(2)中长距离跑一1500米、3000米、5000米;(3)定时跑一6分钟跑,12分钟跑;(4)越野跑——距离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间歇性专项步法练习
采用30秒—1分30秒/组,8—16组,快速,组间休息2分—3分;3分—30分/组,1—6组,中速,组间休息2分—3分。
3.多球练习
采用单项和综合技术一20+40+60个球/大组,20、40、60小组间休息15秒,快速。大组间间隔2分—3分。
第四站:发展柔韧素质的练习的内容和负荷量、度;
1.柔韧体操;2.各种拉长韧带的练习;3.各部关节的转动,屈、伸练习。第五站:发展速度耐力素质的练习的内容和负荷量、度
采用各种长距离变速跑练习,如800米变速跑(200米快,200米慢或直道快、弯道慢)或更长距离变速跑练习,如1500米等。
第五篇:2013级研究生复习题(公)专题
2013级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复习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
2、如何认识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3、试述十八大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出的基本要求
4、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什么是“三个没有变” “三个世所罕见”?
5、如何正确认识我国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8、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9、什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10、为什么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主要内容?
12、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3、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4、如何理解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15、十八大报告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那些新的要求?
16、概述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
16、试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17、试述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文化体制改革主要任务?
18、试述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19、为什么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路径选择?
20、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实践意义?
21、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十八大提出哪些战略新部署?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思想?
23、党的十八大如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24、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25、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如何部署的?
26、中国共产党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有哪些?
27、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着哪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
28、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
29、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
30、如何认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