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资改革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主要经历了1956年、1985年、1993年、2006年四次制度改革。
一、1956年工资制度改革。
1956年之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多种工资制度并存,如货币工资制度(薪金制)、实物工资制(供给制)等。
1956年的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了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奠定了我国工资制度的基础。此次工资改革表现为三个特点:
(1)取消了工资分配制度和物价补助制度,直接以货币规定工资标准。http://schroyer5967.blog.163.com
(2)同一和改进了工人工资等级制度,根据不同产业工人生产技术的特点,建立了不同的工资等级。
(3)改进了企业职员和机关工作职员和职务等级工资制度;按照职务的高低确定职务等级的划分及工资标准。
此外,全国分为11类地区的工资标准,技术职员和行政职员分别规定工资标准,实行职务等级制。如:行政职员分为30个等级;机关中的技术职员分为18个等级;科学研究职员、高校教学职员实行13级工资制等。
二、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
1985年的工资制度改革是我国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工资制度改革,改革包括国营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两个方面。此次工资制度改革中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表现为以下主要内容: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行政职员、专业技术职员均转业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按照工资的不同职能,将工资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补助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2)为鼓励中小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幼儿教师和***长期从事本职业,除按规定发给工龄补助外,另外分别加发教龄补助和***工龄补助。
(3)建立了正常的晋级增资制度;每年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情况,适当安排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职员的工资增长指标。(4)建立了分级治理的工资体制。具体内容见中发[85]9号。
三、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 1、1993年的工资制度改革是我国进行的第三次全国工资制度改革,此次工资制度改革表现为以下特点: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分别执行不同的工资制度,机关干部、机关工人、事业单位治理职员、事业单位技术职员及事业单位工人分别执行各自的工资标准。
(2)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工资的增长与年度考核挂钩。(3)工作职员的工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计划地增长,随着生活用度价格指数的变动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正常的增资制度。
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根据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分配中的均匀主义,逐步使工作职员的报酬与实在际贡献相一致,建立起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这次工资改革,机关与事业单位在工资制度上相互分离,实行了不同的工资制度。主要文件:《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职员工资制度改革题目的通知〉》(国发〔1993〕7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从1993年10月起执行。2、1993年工资改革之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职员的工资结构如下:
(1)机关干部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简称职级工资制);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基础工资四项构成。
(2)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人分别执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和普通工人岗位工资制。
机关技术工人执行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其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由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岗位)工资、奖金三项构成。
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技术等级(职务)工资由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岗位补助两部分组成。
普通工人由岗位工资、工人奖金两项构成。3、1993年工资改革的主要内容(1)机关实行职级工资制。分别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个部分组成。
A、职务工资,工作职员按担任的职务确定相应的职务工资,并随着职务及任职年限变化而变动。连续两年在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可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提升一个工资档次。
B、级别工资,机关工作职员级别共分十五级,其工资按工作职员的资力和能力确定,工作职员在原级任职期间连续五年考核称职或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在本职务对应的级别内,提升一个级别。
C、基础工资,基础工资是按大体维持工作职员基本生活费来确定的,数额为每人每月 90 元。各职务职员均执行相同的基础工资。
D、工龄工资,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工龄增加一元,一直到退休当年止。
(2)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由于行业多,情况比较复杂,工作性质和特点也不相同,按照情况相似又便于治理的原则,实行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对专业技术职员分别实行五种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治理职员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专业技术职员执行各类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制;其标准工资由职务工资(固定工资)和事业职员补助(活工资)两项构成。
事业单位职员补助以编制部分核定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不同类型的预算治理形式来确定不同的补助比例。全额拨款单位固定部分70%,活的部分30%;差额拨款单位固定部分60%,活的部分40%;自收自支单位根据单位的经济效益情况核定,活的部分一般不超过50%。(3)机关事业单位工人工资制度
机关工人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其工资由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和奖金三部分组成;普通工人实行岗位工资制,其工资由岗位工资和奖金两部分组成。
事业单位的技术工人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其工资包括技术等级工资和岗位补助两部分。普通工人实行等级工资制,工资分为等级工资和补助两部分。
四、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次大的改革,与以往历次工资制度改革相比,这次改革涉及内容较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机关公务员实行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二是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三是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补助补贴制度;四是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员待遇。
1、关于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改革
一是改革工资制度和清理规范补助补贴相结合。这次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从一开始就与清理规范补助补贴紧密结合。清理规范公务员补助、补贴,既是规范公务员的收进分配秩序,也是为改革制度创造条件。目的是通过改革建立严格的国家同一的工资制度,通过规范秩序促进严厉纪律,建立起新的收进分配机制,为今后继续深化改革奠定基础。因此,这次改革不是简单地增加工资。一方面,在清理补助补贴、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结合公务员职级工资制改革,将一些地方和部分的部分补助补贴纳进基本工资,适当进步基本工资占工资收进的比重,优化公务员工资收进结构。另一方面,对补助补贴进行规范,公道确定水平,科学规范项目,分类分步调控,严格监视治理,为规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职员工资收进分配秩序奠定基础。
二是简化基本工资结构,增强工资的激励功能。将公务员现行基本工资结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项构成简化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构成,同时,公道设计工资标准,既保证低职务职员适当的工资标准,又适当加大不同职务、级别的工资差距。职务工资主要体现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大小,一个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为体现岗位职责的差别,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对应不同的职务工资标准。级别工资主要体现公务员的资历、职务和工作实绩,每一级别设若干个工资档次,公务员根据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解决原来切块偏多、功能重叠的矛盾,更好地发挥各部分的作用。适当拉开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工资差距,进一步理顺工资关系,更好地体现公务员的职责和贡献大小。
三是适当向基层倾斜。我国公务员尽大部分在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和担任科级以下职位,为了鼓励广大基层公务员安心本职工作,缓解都往挤职务这个;独木桥;的矛盾,公务员职级工资制改革方案中采取了相应的倾斜措施。主要包括:适当加大不同职务对应级别的交叉幅度,将公务员对应的级别数由现行15个增加到27个,各职务对应的级别数相应增加,科员、办事员从现在对应的6个级别增加到对应9个级别,副科级从现在对应5个级别增加到对应8个级别,给低职务公务员提供了充分的级别提升空间。加大级别工资的比重,使提升级别对进步工资发挥更大的作用。实行级别与工资等待遇挂钩,使公务员不提升职务也能进步待遇。这样既缓解了因职数限制而提升职务难的题目,又体现了坚持条件,解决的面更为公道、适度的题目。
四是完善正常增资办法,实现工资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结合公务员基本工资结构的调整,相应调整公务员正常提升工资的办法。公务员提升了职务,相应进步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累计两年和五年年度考核合格,可以提升一个工资档次和级别工资等级。按照公务员法规定,要建立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今后,国家将根据工资调查比较的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物价水同等情况,适时调整工资标准。
在改革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的同时,相应完善机关工人工资制度。技术工人现在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基本工资由现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岗位工资、奖金三项构成。由于奖金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这次适当调整机关工人的级别工资结构,取消奖金,简化为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岗位工资两项构成。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根据技术水平高低确定,一个技术等级(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和工作质量确定,按低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三个技术等级和技师、高级技师两个技术职务设置,分别设若干工资档次。普通工人级别工资由现行岗位工资、奖金两项构成简化为岗位工资一项构成。同时,相应制定了机关工人从现行工资制度过渡到新工资制度的套改办法。
2、关于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针对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岗位因素体现不足、简单与机关对应、收进分配政策不完善、调控机制不健全等突出矛盾和题目,这次事业单位的收进分配制度改革是为了适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逐步建立起宏观上注重公平,微观上体现激励,关系公道、秩序规范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与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相适应。事业单位收进分配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事业单位分类治理、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密切相关。这次事业单位收进分配制度改革,在内容和方法步骤上,都充分考虑了相关配套改革的要求和进程,既有利于深化收进分配制度改革,也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其他各项改革。
二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进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在功能性质、资源配置、治理方式、用人机制等方面都不同于机关,收进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体现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实现与公务员工资制度脱钩。新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制度模式上,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工作职员的收进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事业单位的总体收进水平与单位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充分调动工作职员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不断进步公益服务水平。在运行机制上,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和聘期治理的需要,工作职员按考核结果实行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补助补贴四部分,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职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是基本工资的主体部分。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改革和岗位治理相适应,根据各岗位的特点,在现行各职务序列基础上,分别对专业技术岗位、治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不同的岗位等级,对同一层级专业技术岗位进行适当细分,以体现不同岗位等级之间的差别,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为使事业单位工作职员能根据本人岗位执行相应的工资,做到;对号进座。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职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实行;一级一薪,定期升级。根据实际运行需要,对专业技术职员和治理职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出发点薪级,每年考核合格,可升一个薪级工资。基本工资中增设体观资历因素的部分,是应近年来事业单位工作职员的普遍要求而设置的,薪级工资的设置,就是有利于工作职员经考核随工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工资,鼓励大家做好本职工作。
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进分配中活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职员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在基本工资外设置绩效工资,有利于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的力度,增强工资的激励功能。国家对绩效工资进行总量调控,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享有分配自主权,使绩效工资与工作职员表现、业绩相联系,公道拉开差距,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将绩效工资总量与单位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促进事业单位不断进步公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补助补贴是补偿职工在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劳动消耗,或特定条件下工作生活的额外支出。规范事业单位补助补贴,是全面实施事业单位收进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分配秩序。由于事业单位补助补贴项目多、资金来源复杂,规范工作难度较大,国家的初步考虑是,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先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
三是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事业单位在收进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适应事业单位整体改革要求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在运行机制上体现了事业单位的特点;建立基本工资标准和补助补贴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职员收进水平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是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收进分配激励机制,是贯彻中心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创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倾斜力度,使知识、技术、治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激励措施,在继续执行政府特殊补助的同时,采取一次性奖励、建立特殊补助、建立重要人才国家投保制度等措施,对部分急需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建立分级治理体制,健全收进分配宏观调控机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分级治理财政体制的要求,这次改革要进一步明确中心、地方和部分的治理权限,分级治理、分级调控,完善收进分配调控政策,加强工资收进支付治理,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充分发挥地方和部分在调控治理和监视检查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统分结合、权责清楚、运转协调、监视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二篇:85工资改革文件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
改革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劳人薪[1985]19号 1985年6月13日)
现将《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现对实施改革方案的若干具体政策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工资制度改革范围问题
(一)这次国家机关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范围,限于下列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
(1)各级国家机关、党派和人民团体;
(2)教育、卫生、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3)文化、艺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单位;
(4)农业、林业、水利、气象、海洋、水产、畜牧事业单位;
(5)地质勘探、地震、测绘、规划、设计、商品检验、物资储备事业单位;
(6)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和其他事业单位。
至于公路养护、园林绿化、市政建设、房地产管理等单位,其中属于事业单位的可以列入工资制度改革的范围,属于企业单位的则不能列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二)既挂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又挂企业“两块牌子”的单位,必须明确单位的性质。明确为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的,要严格执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不能执行企业的工资、奖金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所需经费仍按现在的开支渠道解决。明确是企业的,不列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范围。
(三)机构改革时,由国务院部局一级国家机关改为全国性的专业公司,例如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公司、中国石油化学工业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以及各专业银行省分行和省保险分公司及其以上领导机构,虽属企业性质,但这次工资改革均实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一级国家机关改为地区性专业公司的,哪些应实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哪些应按企业工资改革的政策规定进行工资制度的改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上述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所需经费均自行解决。
(四)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附属的企业单位;各类专业公司;企业性质的管理局,如电力、邮电、铁路、民航、航运、海运、港务等管理局及其所属单位;工交、农林、建筑、财贸等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都不属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范围。
二、职务工资的实施问题
(一)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套改职务工资的具体办法:
(1)凡本人现行工资低于所任职务最低等级的职务工资加基础工资之和的,均可进入本职务的最低等级工资。
现行工资系指本人现在实际领取的标准工资额,加上副食品价格补贴、现行行政经费节支奖金各5元,以及按中办发【1983】39号文件和中办发【1984】21号文件规定领取的领导干部职务补贴,但不包括浮动工资、保留工资、附加工资和其他津贴、补贴,以及自行改变工资标准增加的部分(下同)。
【例如,省级机关某副处长,六类工资区(下同)现行标准工资为行政20级70元,加副食品价格补贴和行政经费节支奖金各5元后,其现行工资为80元。新定副处长职务的最低等级工资65元,加基础工资40元后为105元。该副处长现行工资低于所任副处长职务最低等级工资加基础工资之和,即应套入105元,其中职务工资为65元。】
【例如,省级机关某局长,现行标准工资为行政19级78元,根据中办发【1984】21号文件规定,给予补贴后,其现行标准工资额应为16级109.4元,加副食品价格补贴和行政经费节支奖金各5元后,其现行工资为119.4元。新定局长职务的最低等级工资为120元,加基础工资40元后为160元。该局长现行工资低于所任局长职务最低等级工资加基础工资之和,即应套入160元,其中职务工资为120元。】
(2)凡本人现行工资高于所任职务最低等级工资加基础工资之和的,可以按现行工资额就近套级。对本人现工资额不在原规定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标准上的人员,如何套级问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减少矛盾和就近套级的原则确定。
【例如,省级机关某处长,现行标准工资为行政15级122.8元,加副食品价格补贴和行政经费节支奖金各5元后,其现行工资为132.8元,高于所任处长职务最低等级工资加基础工资之和122元,即就近套入处长职务工资加基础工资之和的标准140元,其中职务工资为100元。】
(3)本人现行标准工资额六类工资区低于112元(加副食品价格补贴和行政经费节支奖金各5元后为122元)的人员,一九八二年六月底以前参加工作,就近套级或进入本职务的最低等级工资后增加工资又不足一个新级差的,除表现很差和犯有严重错误的以外,还可以高套一级。对于现行标准工资额为112元(加副食品价格补贴和行政经费节支奖金各5元后为122元)的人员,只能套入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131元的标准。
【例如,省级机关某科员,现行标准工资为行政21级62元,加副食品价格补贴和行政经费节支奖金各5元后,其现行工资为72元。新定科员职务的最低等级工资为24元,加基础工资40元后为64元。该科员现行工资高于所任科员职务最低等级工资加基础工资之和,即就近套入科员职务工资加基础工资之和的标准76元。本人一九八二年六月底以前参加工作,表现又较好,由于套级后只增加工资4元,不足一个新级差,还可以高套一级,其职务工资为42元,加上基础工资后为82元。】
【例如,国家机关某工程技术人员,现行标准工资为技术10级83元(根据国发【1982】140号文件规定升两级后的工资额),加副食品价格补贴和行政经费节支奖金各5元后,其现行工资为93元,即就近套入新定国家机关工程技术人员职务工资加基础工资之和97元。由于套级后只增加工资4元,不足一个新级差,本人系一九八二年六月底以前参加工作,表现又较好,就近套级后还可以高套一级,其职务工资为65元,加上基础工资后为105元。】
(4)凡本人现行工资高于或等于所任职务的最高等级工资加基础工资之和的,照发原工资。
【例如,省级机关某副处长,现行标准工资为行政13级153.9元,加副食品价格补贴和行政经费节支奖金各5元后,其现行工资为163.9元。新定副处长最高职务工资为110元,加基础工资40元后为150元。该副处长现行工资高于新定副处长职务最高等级工资加基础工资之和,照发原工资163.9元。】
(5)按上述办法套入新定工资标准的工作人员,以及照发原工资的工作人员,均可按照规定发给工龄津贴。
(6)根据国发【1979】18号文件《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批转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问题实施办法的通知》,一九五三年底以前入伍的军队转业干部,现仍按军队级别工资标准待遇执行的,以及现工资高于地方干部同一级别工资标准的其他转业干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按地方干部同级工资标准套改。现工资高出地方干部同一级别工资标准的部分,从就近套级或进入本职务最低等级后增加的工资(不含工龄津贴)中予以抵消。抵消不完的部分,仍继续发给。
(7)带工资在各类学校学习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按入学前所担任的职务套改工资。
(8)根据国务院国发【1983】68号、74号和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84】77号文件规定实行浮动工资的人员,应按实行浮动工资前的现行工资额套改职务工资。
(二)这次工资制度改革,部分工作人员增加工资较多的(含工龄津贴,不含教龄津贴、护士工龄津贴、地区工资补贴和地区津贴),分两年发给。正副处长及其以下工作人员增加工资超过20元的,正副司局(厅)长增加工资超过30元的,正副部长、正副省长增加工资超过50元的,一九八五年只分别增加20元、30元、50元,超过的部分从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中小学校的同类人员从一九八六年一月一日起)再增加上去。其中,参加了工资改革,在一九八六年六月三十日前离休、退休的,其增加工资超过限额的部分,可以从离、退休之下一个月起计入发放离、退休费的基数。
对专业技术人员,亦应按照上述规定办理。例如,高等学校副教授及其以下人员增加工资超过20元的,教授增加工资超过30元的,其超过部分也从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再增加上去。
(三)对担任两种或两种以上职务的人员,原则上按其担任的主要职务确定职务工资。
(四)部长、副部长、省长、副省长、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国家机关部总工程师的新定最高一级职务工资,均设有三个工资标准,其中较高的两个工资标准,这次工资改革只适用于本人现行工资接近这两个工资标准的人员。例如,教授的一级职务工资有315元、260元、215元三个工资标准,其中315元、260元两个工资标准(加基础工资后为355元、300元),只适用于现有工资接近这两个标准的一、二级教授。今后,对有重大发明创造、有突出贡献的个别高级领导干部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国务院或国务院指定的部门批准,方可使用这两个工资标准。对其他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最高一级职务工资设有两个或三个工资标准的,亦按此办法执行。
(五)按干部管理权限,原来已批准享受某一职级待遇而未担任相应实职的工作人员,均应按其现在担任的实际职务确定工资,原享受的政治待遇和其他生活待遇仍按原规定执行。
(六)党政机关各级委员会的常委、委员,也应按其现在担任的实际职务确定工资。
第三篇: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工资改革实现动态管理
2015年1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透露,公务员基本工资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调整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的文件已经发到各单位。更多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信息请及时查阅甘肃事业单位招聘网。
“调整基本工资绝不是单纯地‘涨工资’,它只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第一步,即提高基本工资比重,调整、优化工资结构。”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表示,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迈出这一步很艰难,而接下来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为什么要调工资
“养老并轨”是此番工资调整的最直接动因。“‘养老并轨’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可获得相当于退休前工资80%~90%的养老金。如果在改革前涨薪,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而并轨后,工资与退休金之间的直接联动关系被减弱,此时调整工资更为合理。”苏海南说。
据苏海南介绍,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国家公职人员的工资水平大都稍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如加上福利待遇等其全部收入水平应处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中等偏上”位置。而我国自2011、2012年起,国家公职人员平均工资开始低于国有企业平均工资,且全部公职人员与全部企业员工平均工资的差距也由以往的10%以上缩小到5%~2.6%。
“可见,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内’的工资水平低于‘中等偏上’这一定位。再结合2006年后国家一直没有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加之通货膨胀等因素,适当提高这一群体的工资水平是有现实需求的。”苏海南说。而且养老并轨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需要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为了保证拿到手的工资不降低,相应增加工资也是有必要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
至于公众认知与此不符,受访专家认为主要是两个因素造成的。其一,不透明的津补贴。由于基本工资常年不调,近些年一些地方自行安排增加公职人员的津补贴,个别机关仍分福利房,让公众产生公职人员收入水平高于企业同类人员的印象。
其二,引人遐想的“灰色收入”。“公众对机关事业单位涨工资的不满,不是针对工资制度本身,更多的是对某些官员滥用职权大肆敛财、搞权钱交易等行为的愤慨。”汪玉凯认为,“随着反腐的深入,公众也会越来越理性。”
当前,反腐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公共部门不敢乱作为了,但也出现了“懒政”现象。“如果说八项规定‘关了偏门’,那调工资就是‘开了正门’”。中央党校教授刘春说,“公众的这些认知差异,将随着国家公职人员工资改革的深入推进、薪酬结构的优化完善、阳光工资的更加透明,逐步得到解决。” 事业单位工资调整之“三步走”
受访专家表示,从中央的一系列部署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薪酬结构调整是分步进行的。近期推出的多项改革都与这项改革互为配套,显现出“整体推进”的改革态势。
第一步,优化工资结构。
“国际上,公务员的薪酬结构中均包含养老部分。而过去我国公职人员薪酬中关于养老的项目并不统一,甚至没有明确的支出比例。这不符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刘春说。
按照现行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分为三部分,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也分三部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按照工资不同组成部分的功能定位,合理的工资结构应该是基本工资占主体,其他工资项目为补充。
“据统计,目前全国公务员基本工资大约只占全部工资的30%,其余70%为各种津补贴。不合理的工资结构,不利于充分发挥基本工资的作用,也不利于加强中央对全国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分配关系的调控。”苏海南认为。
提高基本工资比重有两个途径:一是逐步提高基本工资的标准;二是将部分津贴补贴或者绩效工资纳入到基本工资中。“本次工资调整将‘两手并施’,通过津补贴和基本工资的‘此消彼长’,实现工资结构的优化。这同时也是进一步清理整顿津补贴、规范分配秩序的过程。”苏海南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也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完善工资制度的同时,冻结规范津贴补贴工资增长,各地各部门不得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水平和调整津贴补贴标准,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改革性补贴政策和考核奖励政策。
第二步,推进与工资制度相关的其他制度建设。
在这方面,多项改革已有部署。比如养老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是养老并轨“一个统一、五个同步”基本思路中最吸引眼球的一条。李忠表示,在推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适当提高基本工资标准,以尽可能使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人缴费后的当期收入不降低,为顺利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创造条件,是此轮工资调整的主要特点之一。
再如人事管理制度改革。2014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全国县以下机关将陆续实施这项改革。据本刊了解,这项改革2015年还将在地市一级展开试点。
按照公务员法,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职务、职级、工资三者相对应、相挂钩。“在实际情况中,职务在公务员工资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汪玉凯指出,职务不仅影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同时各地规定的津补贴数额也往往与其挂钩,职级的功能被明显弱化。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创造一个当官不当官都能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晋升的‘双通道’,让那些虽未当官但承担任务重、个人能力强、所做贡献多的一般公务员,能够领取与同职级当官者差不多的工资,是此轮工资改革的任务之一。”苏海南说。
第四篇: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事业单位工资将松绑
2014事业单位工资松绑,三千多万人或将涨工资。201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从7月1日起实施,里面确定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同时也在社会保险、工资改革等方面做出了规定。2014事业单位工资松绑,涨工资是大势所趋。
事业单位涨工资不仅涉及全国三千多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全国民众对事业单位的看法。《条例》明确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由于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所以把2014事业单位工资松绑简单地理解成“涨工资”也是不恰当的。
不管怎么说,《条例》打破了事业单位的铁饭碗,要是不给涨工资的话岂不是要闹翻天了?关于事业单位涨工资最新消息,可以理解成一种工资改革的大思路,涨工资是肯定要涨的,但是又不局限于涨工资。
“敲掉了长远利益的铁饭碗,就得满足他们的眼前利益。”一位网友这样说道。所以建立工资正常的增长机制是必然出路,今后事业单位的工资将有市场来决定,整个社会的平均工资上去了,事业单位涨工资就实现了。
(本文来源于网络,由甘肃事业单位招聘网http://www.xiexiebang.com/gansu/ 整理编辑,仅供参考)
甘肃中公教育
兰州市城关区南关十字民安大厦B座1901
第五篇: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消息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消息:事业单位改革进展历程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总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 公益服务新格局,体系。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思路是: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机制体制 改革为核心,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先行试点、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目前,我国有事业单位111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事业编制3153万人。1989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事业 单位预算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事业单位实行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预算管理方式”,其比例大致保持在60%、20%、20%。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于2012年4月公开发布,明确要求事业单位改革“以科学分类为 基础”,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 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2001):1978年《人民日报》等报刊提出事业单位进行“事业体制,企业化管理”,这拉开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序幕。上世 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始系统展开。1985年国家连续出台了事业体制改革相关政策:3月出台《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4月出台《关于卫生工作改革 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5月出台《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意见》。1996年出台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科学技术领域改革在这一阶段处于改革前列。1992年,原国家科委等部委印发《关于分流人才、调整结构、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的若干意见》,稳定支持基础性研究和基础性技术工作;放开放活技术开发机构、社会公益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基本完成科技系统的结构调整。同时,要求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 定》,对科研院所改革进行更全面系统的部署,明确各类科研机构改革与发展方向。
这一阶段事业单位改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逐步确立以政事分开为主线,以社会化为方向,以分类改革为推进战略。第二,机制僵化、效率低下问题得 到一定程度改善。第三,事业单位快速膨胀问题逐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从1978年的1100多万人,到1990年的2157万人,再到新千年 初的3000万人,几乎每隔十年人员膨胀1000万左右)然而,事业单位改革与政府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相比明显滞后,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政事不分、企事不分、管办不分、资源配置效率低、服务公平性下降特别是“过度市场化”等。
第二阶段(2002~2006):中共十六大提出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紧接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十六届 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6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经国务院批准,制定了《关于事业单 位分类及相关改革的试点方案》,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框架及分类改革意见并拟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改革试点。在此基础上,部分省市拟定了分类改革方案,进行了摸底 调查、清理整顿、模拟分类与改革试点工作。比如深圳市,2006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将原有机构按照经营服务类、监督管理类和公益类“一分为三”,分别实行转 成企业、纳入行政序列、保留或撤销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改革;518家市属事业单位被分类归位:28家纳入行政管理类,124家转为企业,27家撤 销,339家予以保留。
相应的,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财政政策等方面改革不同程度推进。2006年2月9日,原人事部发布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 行规定》,首次对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进行专门规定。在2002年启动并不断推进聘用制的同时,2006年11月启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工作,聘用制度、岗 位管理两大基本人事制度开始形成,为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现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奠定基础。2006年7月起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财政政策改革也进行了探索与局部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