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教师工资改革
2013年教师工资改革
一.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以教师职称高低定工资,不仅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职称原因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特别是没有晋上级职称希望的,后遗症一大堆。因为教师也是人,也存在心理失衡问题。在失衡心理的驱使下,导致师资流失严重,无法跳槽的教师,产生的不良后果将越来越多,于是每次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聘委矛盾重重,给腐败有机可趁。许多原来要好的教师,因此反目成仇,甚至还动用了黑社会,增添纪委等部门麻烦和工作成本。因为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工资改革“限高、稳中、托低”,逐渐淡化职称工资,或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建立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收入分配,势在必行。
二、教师的收入
教师收入由:基本工资、教龄工资、绩效工资、特优津贴等构成。
1.基本工资:教师按照教师资格定:小学教师2000元,初中教师2300元,高中教师2500元,大专教师2800元,大学教师3000元。(随国民经济增长)
2.教龄工资(含工龄):每年30元,随着教龄增长。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是对老教师的照顾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教的思想,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3.课时工资.:课时补贴按照实际上课按劳取酬原则;主要是鼓励教师多代课,特别是年轻教师精力充沛,他们多代课,并得到应有的报酬,不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对他们的鼓励。
4、绩效工资:学期和学年奖金(取代职称工资)。这部分奖金,只能占工资的10%左右。大家推荐竞比实绩,每学期学年评,不终身制。每个老师积极努力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励工作出成效,优质优得,不仅要激励多代课,更要激励上好课。
5、特优津贴:全体教师公认的特别优秀教师,无名额限制,县市以上部门高标准考核认定,象领国务院津贴领县/市政府津贴,不终身制。主要是对那些在教育教学工作在有特殊研究成果,并得到很好的推广,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的教育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的教育及教学方法,可根据影响范围的大小确定等级,或者说是以国家及,省级,地市、县确定不同的标准,使那些有才华的教师得到应有的报酬,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6、山区补贴: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另外给与补贴,应该是工资30%。正如国家干部下乡补贴,越偏僻地区,补贴越高,不终身制,离开就没有。
2009年教师绩效工资标准如何计算?
绩效工资是指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估,确立员工的绩效工资增长幅度,以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
绩效工资的特征
它的基本特征是将雇员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业绩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比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内涵更为宽泛,它不仅包括产品数量和质量,还包括雇员对企业其他贡献。企业支付给雇员的业绩工资虽然也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几项主要内容,但各自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绩效工资的实施条件
(1)工资范围足够大,各档次之间拉开距离;
(2)业绩标准要制订的科学、客观;业绩衡量要公正有效,衡量结果应与工资结构挂钩;
(3)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支持业绩评估系统的实施和运作,使之起到奖励先进、约束落后的目的;
(4)将业绩评估过程与组织目标实施过程相结合,将工资体系运作纳入整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运作系统之中。
教师工作量计算及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一)课堂教学教分值按公式N= 计算。其中 为教师所授第i班学时数,为所授第i班课时折算系数。
计算以教务科正式下达的学期教学计划及实际授课学时数为基本依据。按不同情况 取值如下:
1.与教学内容有关的(1)教师担任不同班级同一学科,但授课内容要求及侧重等差异较大,且按不同教学大纲、计划或教材授课,并编写了不同教案(简称“两个头”),则
=1.00
(2)教师担任同教材同进度的重复课,其 =0.9。
(3)新开课(不包括新教师所开第一门课)=1.2。
(4)教师同时讲授两门课,教分较少的课 =1.2。
(5)在学期进行中,因教学任务需要,临时安排接(代)课时,在前两周,所接(代)课与任课若为两门课,所接(代)课的=1.4,所接(代)课与任课若为两个头,所接(代)课的 =1.2,否则所接(代)的课,=1.0。其余课时按正常情况计算。
(6)其余情况授课,=1.0。
2.与授课班级内学生人数有关的(1)1~20人,=0.8
(2)21~35人,=0.9
(3)36~50人,=1.0
(4)51~65人,=1.1
(5)66~80人,=1.2
(6)81人以上以20人为间隔类推。
教师所担任的授课如涉及上述多种情况,则 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复合计算
(二)在校外带领并指导学生野外操作实习按每周每班40教分计,由参加指导实习的教师按情况分配,但每个教师最高不得超过每周22教分。
(三)无课教师指导校内停课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按周学时?.6进行计算。
(四)有授课任务的教师,同时又指导校内停课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按如下标准核定教分。
(1)所任课时6学时,实习教分=(1周总学时-所任课时)?.6
(2)所任课时6学时,实习教分=(1周总学时-6-所任课时/2)?.6
(五)除教学授课计划以外所开展指导的各项文体活动,另计工作量,其计算标准为:
(1)每领做一次早操按0.5教分计。
(2)每领做一次课间操按0.2教分计。
(3)组织开展辅导课外文体活动每小时按0.5教分计。
(4)组织筹备校运动会,根据其工作量由体育组写出报告,经教务校长审核后由校长批准发给一次性奖金,不另计教分。
(5)练习代表队参加经学校批准的校外文体比赛活动,每次实际练习时间达1小时以上的计0.6教分;如比赛取得好成绩,可按取得的名次,由基础部写报告,经教学校长审核后由校长批准发给体育组一次性奖金。
(六)教师因公出差,每周工作量按10教分计。
(七)由专业科、教研室指定并经教学校长批准的指导教师,有指导计划并予以实施,有检查考核,期满有鉴定,视其指导情况每学期计0~12教分工作量。
(八)由学校安排教师编写教材(无稿酬)及其他教学资料,按全稿(包括审定、校核)每1000字计1教分工作量。
(九)学校统一停课考试的学科,任课教师出考卷每套(包括标准答案、评分标准)2教分,改卷(包括成绩单、成绩分析、整理上交试卷)每班2教分。
(十)教师受学校委派在校外任课,其工作量计算与校内任课相同。
(十一)教师完成其他零星工作任务,一般均不再计算工作量,非凡情况可由专业科申报,由教务科会同教学校长决定其工作量。
(十二)教师工作量由所在专业科(部)填报,教务科核定和汇总。
(十三)教师业务档案中,工作量按实际授课时数及完成的其他教学任务填写。
(十四)假如教师每月教学工作量折合教分超过50分,超过部分每1个教分的效益工资增加5元(指导校内外停课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不计超教分)。
(十五)见习教师在见习期内任课,在18教分/月内,不计发任课效益工资,超过18教分/月,超出部分每1教分计发10元效益工资。
二、绩效工资及部分津贴的计发
(一)任课教师每一个教分按所聘职称发给单位教分绩效工资,其金额为副高级20元,中级17元,助理级15元,员级13元。
(二)教师(含职工)举办经学校批准的讲座,每次发给讲座津贴100元。
(三)教师按规定进行早、晚自习辅导,并到班级认真答疑和治理,每辅导1次(早 晚)自习发给津贴10元。
(四)教师(含职工)参加由教务科正式排定的监考,每次发给监考津贴10元。
(五)职工兼课,每学时发给兼课津贴10元。
(六)学校将在教学质量,教书育人、教学治理、第二课堂、实验室建设,教学研究、论文撰写、实习、设计的预备和指导、文体活动的辅导和组织等方面设置一些单项奖,以奖励有突出表现和成绩的人员,其奖金额根据具体情况由校长决定。
第二篇:教师工资改革拉锯
教师工资改革拉锯
7月底,吉林教师在市政府前集体讨要工资。今年1月,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5所中小学教师因不满教育局提出的绩效工资管理规定,停课并在学校门口维权。自去年底开始,江西南昌、安徽马鞍山、河南信阳等地的教师为薪酬维权的事件也此起彼伏。
“这些教师维权事件,与我们统计的全国相对工资水平最低的地方大致吻合,且大多指向绩效工资的不合理分配,即工资结构的公平性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曾晓东说。
一直以来,教师工资问题往往被聚焦于乡村教师身上,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一系列政策,也大多围绕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城市中小学,包括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教师工资问题,一直被忽视。”曾晓东说。
免费与乱收费
北京东城区一位教龄15年的小学班主任教师唐娟(化名)刚刚辞职,她介绍,自己所在的小学骨干教师一年的税前收入约七八万元,年轻教师只有5万元。
根据北京市人社局和北京市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数据,2014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为7.76万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1年-2012年),北京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在2012年为全国最高,但与本市人均GDP的比值却低于全国水平,更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4)》称,“教师的职业贡献与工资待遇极度不匹配。”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天在校9.57小时,高于《劳动法》相关规定,非教学工作和劳动强度也较大。
在北京教科院教师研究中心主任鱼霞看来,薪酬问题是影响北京这类发达地区扩充教师队伍的主要瓶颈。
2012年,北京教科院承担的一项中小学教师队伍研究也发现,一方面新教师尤其是远郊区县需求量大,补充困难;另一方面,新教师供给严重不足。
针对教师缺口问题,北京市教委及各区县教委试图加以解决。2013年至2015年,10个远郊区县和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的农村地区中小学计划招聘1000名左右音乐、体育、美术、历史和地理学科教师,并允诺给予北京户口。
“从落实情况来看,数量并未达标。”鱼霞说。
关于中小学教师工资前两次较为重要的改革,发生在2006年和2009年。
2006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下发,这次改革一方面在意保障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另一方面提出逐步建立以岗位聘任为基础的绩效工资制度。
“这主要是一种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第一次提出工资的制度化差异,对学校通过从事市场活动发放奖金的冲动进行了遏制,代之以财政支付手段缩小学校间的教师工资差异,并将绩效工资的发放权力交给地方政府。”北京教科院教师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周惠介绍。
为了改变学校“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现象,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社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对义务教育学校的绩效工资的核定和发放进行规范,遵循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区县内大体均衡的原则。通知从2009年开始实施。在此之前,各地允许学校自主筹资且与教职工福利挂钩。
2015年1月-5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博士候选人龙怡,在北京、浙江、四川、安徽每省抽出四所中小学进行了访谈调研。据她了解,2009年改革前,四川某县的一所中学,一年择校费收入达1000万元,可用于给教师发补课费、升学成绩奖励等。但择校费是否能收取,金额多少,与是否名校直接相关,带来的结果是重点学校的教师收入可观,普通学校除了工资鲜有其他收入。
2009年改革后,各种名目的津补贴被要求规范。据龙怡介绍,此前的粮油补贴、独生子女费等都在规范之列,到今年只有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津补贴两项保留。
收紧学校自主收入
对学校的自主收入,2009年后愈加收紧。2014年,国务院启动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此前地方政府也对学校严加管理,“限钱数、限人数、限分数”的三限政策将择校费的收取标准化,并进入财政预算。
龙怡调研的中学,一年的择校费下降近50%,“收支两条线”后按比例返还的部分不能再发放给教师。
类似的情形,在北京也发生了。据记者了解,北京四中教师的收入从此前的月入一万多元下降到七八千元。一些接受访谈调研的重点学校的教师表示,工资落差导致他们工作懈怠、抱怨增多。
值得一提的是,绩效工资改革将公立高中学校排除在外,安徽和四川一些高中学校教师由于没有实行绩效工资,收入比小学和初中的教师还要低。龙怡发现,这些高中的升学率有所下降,一些教师不上早晚自习,不去外地实习,也不给其他教师代课。
无奈之下,四川某县一所高中通过收取择校费,弥补收入,被当地财政部门审计发现,学校用《教师法》中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的规定力争,最后免于行政处罚,但仍被罚款。
大多数地方如北京、浙江一样,实质上还是通过公共财政负担高中教师的绩效工资。
龙怡介绍,因各地的财政能力、物价水平不同,绩效工资也显示出较大差异。在宁波,教师的绩效工资年均6万元,北京5.5万元,而四川和安徽只有2万多元。各地实施绩效工资的方式也不同,四川、安徽、浙江等地70%参照基本工资表执行,30%交给学校自主分配;而在北京则100%交给学校分配。
工资拉平与地区差异
2009年绩效工资制度开展后,为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目标,各地着手拉平校际之间的工资差异,但进度不一。北京在2014年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之后才真正实现拉平。
这个举措强调“绩效工资区域内均衡,差异在学校内部”。但从龙怡的调研来看,实际情况难遂人愿:骨干教师在学校是少数,最后校代会的决定作用往往都把校内差异也抹平了。
比如,一些学校,本应按质分配的绩效工资,变成按量分配,就是按课时分配,无法体现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北京通过教改拉平重点校和普通校的教师工资水平,主课教师和其他科目教师的收入差距微小,工作量更大的班主任在薪酬体系中也未得到合理倾斜。
曾晓东提醒,缺乏奖励性激励的教改,可能导致重回平均主义进入美国等难以走出的公立学校病时期。
今年7月底,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政策落地,这一度被外界解读为“涨工资”。
实际上,这一政策是将部分规范性津补贴或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从而提高了基本工资占工资的比重,同时将调整比重向基层人员倾斜。“对应到教师,主要是实现了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并轨’,同时是将教师工资中不必要的津补贴去除,提高了教师工资的可预算管理程度。”曾晓东解释。
在曾晓东看来,工资结构调整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把水渠挖通,需要有第二步,触及根本性的改革”。
曾晓东所指“根本性的改革”,涉及教师工资的水平提高、地区差异和时间变动机制三个维度。
她指出,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结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三部分构成,其中基本工资由中央财政保障,人社部门管理,由教师的学历水平、教龄和职称等决定,体现其人事属性;但地区差异和时间变动机制这两个财政属性却长期被忽略。“贵州某个县和北京、上海教师的基本工资几乎一样,没有系数差异;2006年工资套改以后教师工资水平几乎没有调过。”曾说。
2009年以来,绩效工资中的一部分被充作地区差异的调节,辅之以各种名目的津补贴,今年的改革对绩效工资和津补贴进行了规范,但没有授权地方制定适应本地需要的等级工资标准。
《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4)》指出,不同工作地点的教师,要随着时间序列的变化,工资按照相应标准进入预算过程,这显然属于财政预算管理,而不是人事制度的内容。
按照现行做法,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教师发放岗位补贴、生活津贴,生活成本高的发达地区教师发放物价补贴,这些在工资之外打的补丁,都难以进入预算内管理,将给工资收入的统计和核算带来诸多难题。
《报告》还称,“教师工资制度的核心设计是工资结构而非总量。”2012年实现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之后,社会各界的关注点便从政府是否作为,转移至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上。而在教育经费支出的各类构成中,教师工资作为人员支出占据60%-80%份额。
基于此,《报告》认为,稳定的、可持续的教育经费增长机制需要建立在对各类教育经费的预算上,即确定预算标准,央地确权定责后,再进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
然而,在2014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后,国家层面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才刚刚开始。
以曾晓东为代表的许多教师,最关心的是能否给地方、省级政府以权限,制定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的预算办法。
然而,对于这一改革,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三部委还未形成共识。“教育部要教师编制,人社部认为事业单位在改革不能随意给编制,财政部则跟着编制走。”曾晓东说,各部门站在不同的立场考虑问题,难以形成合力。
鱼霞也指出,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要由保障教育发展转向提升教育质量,这就意味着支出应更侧重于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那么,如何根据各地区的物价水平、其他行业的工资水平,制定出合理的教师工资地区差异确定机制,确保教师工资支出在进入财政预算体系时能够体现地区差异,将成为未来教师工资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
第三篇:2017教师工资改革最新消息
2017教师工资改革最新消息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公布,根据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安排,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也会在2017年10月份启动,备考之事必须提上日程。为帮助广大考生快速了解国考、顺利备考,湖南华图教育对历年国考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并且会第一时间发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为广大考生的国考之航!
教师工资改革消息:职称制度配套改革 事业单位取消编制
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同工同酬,增加社会公平,增加社会活力。纵观关于北京高校这次事业编制改革的文件,却是回避了高校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的职称工资问题。
因为教师的职称和财政经费、养老保险、住房补贴、出国交流都是息息相关的。教师职称工资不进行配套改革,其他的改革都会流于形式。
首先,在高校内部,有编制的教师和合同制教师在工资待遇上并没有太大区别。毕竟教师的待遇取决于职称。职称上去了,工资才会上去。而职称对于教师来说却相当于有“编制”的,名额有限。教师从讲师到教授,其工作内容几乎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但是待遇却相差不少。这说明教师当前的职称工资和当前的事业单位 “工勤岗”等其他岗位一样,属于新型的“同工不同酬”,并且更具有隐蔽性。
其次,由于各个地区和各个高校关于教授的认定条件并不一致,而且动态变化,这就导致了某些学校的讲师水平甚至远远高于某些地方的教授水平。而职称工资导致了跨学校的同工不同酬现象。而我们现在的人才流动大都还只是看当前职称,这种职称制度也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细则,划分五个等级正高级相当于大学教授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昨日表示,人社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由此意味着,中小学教师将统一职称评定,中小学教师也将出现“教授”。
目前,中小学教师职称各自独立,分别有三个职称。改革后,两者将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在改革中,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学与小学两个教师职务系列,合并为统一的职称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2018国考时间安排表预测——请参考2017年。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10月15日8:00至24日18:00 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时间:2016年10月15日至26日 查询报名序号时间:2016年10月28日8:00后 报名确认时间:2016年11月2日9:00至7日16:00 打印准考证时间:2016年11月21日至27日 笔试时间:2016年11月27日
第四篇:教师工资改革及管理制度建议
教师工资改革及管理制度建议
一个成功的教育机构必先有一个稳定的师资队伍,稳定师资,管理很重要。管理应该两点兼修:
一、人性化管理。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优化工作环境,让教师不愿意放弃这份优厚的工作;
二、制度化管理。让每个教师在制度的约束下自觉,自主,优质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及服从学校管理。这样,优秀教师会团结一心努力工作,为学校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相反,以制度说话,受不了约束又不能安心教学的教师将被解聘。
教师工资应由底薪+课时+绩效三部分组成。没有底薪只算课时那是培训班的做法,作为一所正规学校,要稳定师资必先给教师一个基本生活保障,底薪不在多,可按教师在校工作时间,职称,学历等一系列条件来制定,不要人人一样,这样有三个好处:1.新老教师底薪在制度上有据可循,避免教师之间起纷争;2,按教师在校工作时间长短来确立底薪就会让教师有动力长期为学校服务,因为工作年限越长回报越大。3,底薪的加入就是建立了一个制度管理的经济奖惩方式,对于按时按量完成教学工作,同时又能遵守学校制度的优秀教师,底薪就是一份奖金,相反,对于不服从管理又无责任心教师,底薪将是一个严厉的经济处罚,甚至可以将其作为解聘的依据。课时津贴则鼓励教师多要求上课,出成绩,愿者多劳,劳者多得。绩效工资则由每学期末综合学生考试成绩,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优及教师学期的考勤情况来发放,绩效也可作为解聘或续聘依据。
教师管理奖惩建议
奖励
1.学校安排加班排练,一次三十元
2.参加演出教师市内一次100元,市外一次200元,带队老师同上
3.鼓励教师用课余时间编排节目,一经采用,视情况奖励300~ ~500元创编费,若
该节目被外单位借用,则再奖励一定加班排练费。
4.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情况下多借外单位演出。按外单位最终支付演出费用
(扣除演出成本)10%提成。
5.教师所带学生在参加市级省级比赛中获奖,分别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6.教师所带高考生专业过本科线,视其学校类别给予教师200~ ~400元奖励,学生
专业文化双过线,视其学校类别给予教师400~ ~600元奖励。
7.课外活动,周六周日学生要求加课需上报学校,由学校统一安排,该时段课时津
贴为30元。
8.大力宣传学校并努力招生的教师将予以重奖。
惩罚
1、在保证每周调整4个半天休假外,实行签到签退坐班制,加大惩处力度,一次不
签或代签,扣30元。
2、加大查课力度,上课迟到早退一次扣30元。
3、旷课一节扣30元,旷工一天扣100元,视其旷课旷工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将加大惩
处力度。
4、认真备课,定期检查教案,拒交或敷衍了事者一次扣30元。
5、凡仪表不整,穿奇装异服,短裤,拖鞋进课堂,一次扣50元。
6、对于在教师学生中散布不利于学校的谣言,教师之间互相诋毁,不利于学校安定
团结发展现象的,一经发现,从重从严从快处理。
7、服从工作安排,教师各司其责,如有恶意抵触由此而造成工作上重大失误者,一
律严处。
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不断完善起来,一旦确立就要严格执行。强制管理只是
手段,目的在于培养团队的自觉性和统一性,在一个既人性化又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下,必然会出现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团结一心,极富创造力的教学团队。
第五篇:工资改革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主要经历了1956年、1985年、1993年、2006年四次制度改革。
一、1956年工资制度改革。
1956年之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多种工资制度并存,如货币工资制度(薪金制)、实物工资制(供给制)等。
1956年的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了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奠定了我国工资制度的基础。此次工资改革表现为三个特点:
(1)取消了工资分配制度和物价补助制度,直接以货币规定工资标准。http://schroyer5967.blog.163.com
(2)同一和改进了工人工资等级制度,根据不同产业工人生产技术的特点,建立了不同的工资等级。
(3)改进了企业职员和机关工作职员和职务等级工资制度;按照职务的高低确定职务等级的划分及工资标准。
此外,全国分为11类地区的工资标准,技术职员和行政职员分别规定工资标准,实行职务等级制。如:行政职员分为30个等级;机关中的技术职员分为18个等级;科学研究职员、高校教学职员实行13级工资制等。
二、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
1985年的工资制度改革是我国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工资制度改革,改革包括国营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两个方面。此次工资制度改革中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表现为以下主要内容: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行政职员、专业技术职员均转业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按照工资的不同职能,将工资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补助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2)为鼓励中小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幼儿教师和***长期从事本职业,除按规定发给工龄补助外,另外分别加发教龄补助和***工龄补助。
(3)建立了正常的晋级增资制度;每年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情况,适当安排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职员的工资增长指标。(4)建立了分级治理的工资体制。具体内容见中发[85]9号。
三、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 1、1993年的工资制度改革是我国进行的第三次全国工资制度改革,此次工资制度改革表现为以下特点: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分别执行不同的工资制度,机关干部、机关工人、事业单位治理职员、事业单位技术职员及事业单位工人分别执行各自的工资标准。
(2)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工资的增长与考核挂钩。(3)工作职员的工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计划地增长,随着生活用度价格指数的变动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正常的增资制度。
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根据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分配中的均匀主义,逐步使工作职员的报酬与实在际贡献相一致,建立起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这次工资改革,机关与事业单位在工资制度上相互分离,实行了不同的工资制度。主要文件:《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职员工资制度改革题目的通知〉》(国发〔1993〕7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从1993年10月起执行。2、1993年工资改革之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职员的工资结构如下:
(1)机关干部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简称职级工资制);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基础工资四项构成。
(2)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人分别执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和普通工人岗位工资制。
机关技术工人执行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其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由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岗位)工资、奖金三项构成。
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技术等级(职务)工资由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岗位补助两部分组成。
普通工人由岗位工资、工人奖金两项构成。3、1993年工资改革的主要内容(1)机关实行职级工资制。分别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个部分组成。
A、职务工资,工作职员按担任的职务确定相应的职务工资,并随着职务及任职年限变化而变动。连续两年在考核称职以上的,可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提升一个工资档次。
B、级别工资,机关工作职员级别共分十五级,其工资按工作职员的资力和能力确定,工作职员在原级任职期间连续五年考核称职或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在本职务对应的级别内,提升一个级别。
C、基础工资,基础工资是按大体维持工作职员基本生活费来确定的,数额为每人每月 90 元。各职务职员均执行相同的基础工资。
D、工龄工资,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工龄增加一元,一直到退休当年止。
(2)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由于行业多,情况比较复杂,工作性质和特点也不相同,按照情况相似又便于治理的原则,实行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对专业技术职员分别实行五种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治理职员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专业技术职员执行各类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制;其标准工资由职务工资(固定工资)和事业职员补助(活工资)两项构成。
事业单位职员补助以编制部分核定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不同类型的预算治理形式来确定不同的补助比例。全额拨款单位固定部分70%,活的部分30%;差额拨款单位固定部分60%,活的部分40%;自收自支单位根据单位的经济效益情况核定,活的部分一般不超过50%。(3)机关事业单位工人工资制度
机关工人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其工资由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和奖金三部分组成;普通工人实行岗位工资制,其工资由岗位工资和奖金两部分组成。
事业单位的技术工人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其工资包括技术等级工资和岗位补助两部分。普通工人实行等级工资制,工资分为等级工资和补助两部分。
四、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次大的改革,与以往历次工资制度改革相比,这次改革涉及内容较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机关公务员实行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二是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三是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补助补贴制度;四是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员待遇。
1、关于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改革
一是改革工资制度和清理规范补助补贴相结合。这次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从一开始就与清理规范补助补贴紧密结合。清理规范公务员补助、补贴,既是规范公务员的收进分配秩序,也是为改革制度创造条件。目的是通过改革建立严格的国家同一的工资制度,通过规范秩序促进严厉纪律,建立起新的收进分配机制,为今后继续深化改革奠定基础。因此,这次改革不是简单地增加工资。一方面,在清理补助补贴、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结合公务员职级工资制改革,将一些地方和部分的部分补助补贴纳进基本工资,适当进步基本工资占工资收进的比重,优化公务员工资收进结构。另一方面,对补助补贴进行规范,公道确定水平,科学规范项目,分类分步调控,严格监视治理,为规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职员工资收进分配秩序奠定基础。
二是简化基本工资结构,增强工资的激励功能。将公务员现行基本工资结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项构成简化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构成,同时,公道设计工资标准,既保证低职务职员适当的工资标准,又适当加大不同职务、级别的工资差距。职务工资主要体现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大小,一个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为体现岗位职责的差别,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对应不同的职务工资标准。级别工资主要体现公务员的资历、职务和工作实绩,每一级别设若干个工资档次,公务员根据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解决原来切块偏多、功能重叠的矛盾,更好地发挥各部分的作用。适当拉开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工资差距,进一步理顺工资关系,更好地体现公务员的职责和贡献大小。
三是适当向基层倾斜。我国公务员尽大部分在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和担任科级以下职位,为了鼓励广大基层公务员安心本职工作,缓解都往挤职务这个;独木桥;的矛盾,公务员职级工资制改革方案中采取了相应的倾斜措施。主要包括:适当加大不同职务对应级别的交叉幅度,将公务员对应的级别数由现行15个增加到27个,各职务对应的级别数相应增加,科员、办事员从现在对应的6个级别增加到对应9个级别,副科级从现在对应5个级别增加到对应8个级别,给低职务公务员提供了充分的级别提升空间。加大级别工资的比重,使提升级别对进步工资发挥更大的作用。实行级别与工资等待遇挂钩,使公务员不提升职务也能进步待遇。这样既缓解了因职数限制而提升职务难的题目,又体现了坚持条件,解决的面更为公道、适度的题目。
四是完善正常增资办法,实现工资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结合公务员基本工资结构的调整,相应调整公务员正常提升工资的办法。公务员提升了职务,相应进步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累计两年和五年考核合格,可以提升一个工资档次和级别工资等级。按照公务员法规定,要建立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今后,国家将根据工资调查比较的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物价水同等情况,适时调整工资标准。
在改革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的同时,相应完善机关工人工资制度。技术工人现在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基本工资由现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岗位工资、奖金三项构成。由于奖金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这次适当调整机关工人的级别工资结构,取消奖金,简化为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岗位工资两项构成。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根据技术水平高低确定,一个技术等级(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和工作质量确定,按低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三个技术等级和技师、高级技师两个技术职务设置,分别设若干工资档次。普通工人级别工资由现行岗位工资、奖金两项构成简化为岗位工资一项构成。同时,相应制定了机关工人从现行工资制度过渡到新工资制度的套改办法。
2、关于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针对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岗位因素体现不足、简单与机关对应、收进分配政策不完善、调控机制不健全等突出矛盾和题目,这次事业单位的收进分配制度改革是为了适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逐步建立起宏观上注重公平,微观上体现激励,关系公道、秩序规范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与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相适应。事业单位收进分配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事业单位分类治理、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密切相关。这次事业单位收进分配制度改革,在内容和方法步骤上,都充分考虑了相关配套改革的要求和进程,既有利于深化收进分配制度改革,也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其他各项改革。
二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进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在功能性质、资源配置、治理方式、用人机制等方面都不同于机关,收进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体现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实现与公务员工资制度脱钩。新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制度模式上,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工作职员的收进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事业单位的总体收进水平与单位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充分调动工作职员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不断进步公益服务水平。在运行机制上,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和聘期治理的需要,工作职员按考核结果实行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补助补贴四部分,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职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是基本工资的主体部分。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改革和岗位治理相适应,根据各岗位的特点,在现行各职务序列基础上,分别对专业技术岗位、治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不同的岗位等级,对同一层级专业技术岗位进行适当细分,以体现不同岗位等级之间的差别,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为使事业单位工作职员能根据本人岗位执行相应的工资,做到;对号进座。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职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实行;一级一薪,定期升级。根据实际运行需要,对专业技术职员和治理职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出发点薪级,每年考核合格,可升一个薪级工资。基本工资中增设体观资历因素的部分,是应近年来事业单位工作职员的普遍要求而设置的,薪级工资的设置,就是有利于工作职员经考核随工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工资,鼓励大家做好本职工作。
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进分配中活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职员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在基本工资外设置绩效工资,有利于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的力度,增强工资的激励功能。国家对绩效工资进行总量调控,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享有分配自主权,使绩效工资与工作职员表现、业绩相联系,公道拉开差距,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将绩效工资总量与单位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促进事业单位不断进步公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补助补贴是补偿职工在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劳动消耗,或特定条件下工作生活的额外支出。规范事业单位补助补贴,是全面实施事业单位收进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分配秩序。由于事业单位补助补贴项目多、资金来源复杂,规范工作难度较大,国家的初步考虑是,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先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
三是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事业单位在收进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适应事业单位整体改革要求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在运行机制上体现了事业单位的特点;建立基本工资标准和补助补贴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职员收进水平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是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收进分配激励机制,是贯彻中心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创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倾斜力度,使知识、技术、治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激励措施,在继续执行政府特殊补助的同时,采取一次性奖励、建立特殊补助、建立重要人才国家投保制度等措施,对部分急需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建立分级治理体制,健全收进分配宏观调控机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分级治理财政体制的要求,这次改革要进一步明确中心、地方和部分的治理权限,分级治理、分级调控,完善收进分配调控政策,加强工资收进支付治理,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充分发挥地方和部分在调控治理和监视检查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统分结合、权责清楚、运转协调、监视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