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及其启示
aa 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及其启示
梁珊 赫栋峰
一、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
1.金融危机下公立学校财政危机
源白美国本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美国国会在2009年1月通过的《2009联邦恢复与稳定法案》中,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是根据华盛顿公共教育厅(2()09)最新的报告《基础教育公立学校财政危机》指出,学区已处:r财政危机的边缘、学区财政支出速度大于收入。即使未来两年内州财政没有减少,他们也面临大量的解雇
2008-2009年度,36个学区接近财政危机的边缘。6个学区财政亏空。已处于州强制财政管理的局面。3个以上的学区正在评估它们能舌在2008-2009年度实现财政平衡。学区已经用竭了税收。在20世纪90年代学区只使用了75%的征税能力,现在他们使用了92%的征税能力』立方税收已经枯竭。学区以不公平的方式分配州的员工工资,学区必须补贴州的配额以吸引和留住教师,2009~2010年度,拥有27%学生人门的16个学区将会减少2500万美元的预算,而以此经验预测2009—2010年度总汁会减少9400万美元的财政预算。联邦恢复与稳定法案包括丁3.5亿美元的教育汁划。这将会在未来的27个月内到位。但是联邦基金不能够完全补偿以卜所削减的预算:作为教育支出中单笔最大支出的教师工资,在金融危机下遭遇了严重的财政困境,对于正在进行的全美绩效工资改革计划无疑是雪上加霜。
2.公立中小学工资水平现状
美国教师联合会(AFT)的报告《美国教师联合会2008年公务员薪酬调查》表明:2008年度集体谈判与非集体谈判的平均工资调查中,选择集体淡判的州教师平均年薪为52,322美元,比非集体谈判州教师平均年薪的47,879美元高9.3%。美国教师联合会(AFT)《2007年教师工资调查和分析》的报告认为,从15年来教师工资的增长趋势来看。教师工资没有真正有所增长。在1991年度,教师通胀调整后的平均年薪是50,176美元,而在2006年度则是50,199美元,15年来,教师购买力仅仅增长了23美元。在2006年到2007年间,教师通胀调整后的平均年薪增长了810美元,达到了51,009美元。也就是说,在这一年中,教师工资增长高于15年来生活成本的总和。从美国教师的工资结构来看,绩效工资是外在工资中直接工资的一部分,美国公立中小学的总体教师工资水平制约了教师绩效工资的改革与发展水平。
二、金融危机下美国中小学绩效工资改革新进展
绩效工资是指在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评估的基础上而发放工资的一种工资制度。它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评。然后以之为基础计算工资水平,既体现了客观公正,又推动了员工之间的竞争,从而推动组织或团体提升业绩。教师绩效是教师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行为和结果。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的绩效所进行的综合性评定,不仅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价,还包括对于教师工作过程评价,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统一。教师绩效工资计划即对课堂表现出色、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这是一项得到广泛支持也引起很大争议的薪酬策略。从理论上说,工资和教师绩效之间相关性越大,那么就越能在经济上激励教师努力达到目标。
美国联邦政府在教育法规中明确规定了以绩效为主激励措施,布什总统颁发的《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案中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依据,并与教师的奖金挂钩。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施政演说中也明确支持教师绩效工资的改革方向,到目前为止,在美国基础教育领域对教师绩效工资的兴趣逐渐高涨,如联邦政府资助的国家绩效激
aa 励中心(NCPI)、各州教育委员会(ECS)和教育者工资改革中心等组织和机构开始追踪研究教师和管理者薪酬改革。
通过对近期具有代表性的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案例的综合分析,可以把美国中小学绩效工资改革计划分为:个人绩效工资制、学校绩效工资制和混合制三类。个人绩效工资制,也称为知识和能力工资制,重在奖励个人的工作绩效,给予差别化的薪酬,从而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工作,努力参与竞争。个人绩效工资可以起到较好的激励效果,有利于学校吸引和留住成绩较好的教师,有助于聘请表现优秀的教师,有助于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个人绩效工资制,是以教学效果为基础的激励制度,产生个人的竞争而不是集体合作环境。相反,集体激励如团队绩效工资认为,教职员和学生必须合作才能提高学生成绩,认为学生成绩是全校许多教师共同工作的结果,因此,向达到学校目标的每一个人提供奖励。他们明确鼓励学校员工为一个共同目标合作,共同提高学生成绩。集体激励重点放在有代表意义的结果上,同时避免个人绩效激励的分化作用。团队绩效奖励提供给学校的所有成员或教师团队,如果学生在核心课程领域的成绩超出预定的提高标准,就向学校提供额外资金。混合制这种模式综合了不同类型的模式,认为绩效工资应当是教师评估和工资与学校学区战略目标相联系的一项综合制度,目的是支持学区使命和核心价值,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吸引、留住和激励高质量的教师,激励教师成长、进步,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当前混合制学校薪金计划,其评价聚焦于学生成长。教师要求其设定的两个学习目标的质量与学生满足学习目标的程度相关。
三、美国绩效工资改革进展的因素考量
1.美国绩效工资改革进展的内部因素分析
首先,基于“教学本质”假设认为教师绩效的监测比其他专业绩效的监测更为困难。因为其产出还不能以令人信服地、有效地、公平地方式监测。因此,矛盾的焦点在于学生成绩受多种因素影响,教师的教学价值不能完全测量出来。
其次,绩效工资隐含的假设是绩效奖金刺激及激励教师动机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美国教师的工资比同一层次的其他专业人员要低得多,因此,更合理的改革是提高所有教师的基本工资。
再次,教师工作具有团队合作性质,引入个人绩效性工资制度可能会造成教师之间合作减少,反而降低了学校绩效。
2.美国绩效工资改革进展的外部因素分析
在美国,对教师政策影响最大的教师组织是全美教育协会(NEA)和美国教师联合会(AFT)等利益团体。在它们巨大影响下,美国教师的.工资与福利有了一定变化。不过,一直以来,NEA与AFT'更多地重视“物质利益”的获得,即提高工资、现值班级规模、减轻教师负担等,而不是追求“强化教师专业主义的策略”,如绩效报酬、增加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等,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在美国90%的公立学校教师要么属于NEA,要么参加AFT。如果没有教师协会的资源和支持,教师的各种权益将得不到重视和保护;而教师协会也清楚地认识到,大部分的经费来自于会员所交的会费,吸引更多的教师入会以及维持会员人数是协会的利益所在。目前,在有集体谈判协议的学区中实施绩效工资比例大约是6%,而在没有正式集体谈判的学区中实施该计划的比例则高达11%,几乎是前者的两倍。教师工会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进程。教师工会往往狭隘地关注教师的工资制度,其原因在于:第一,从工会组织本身来说,集体谈判制度能够确立教师工会在教师中的地位和影响,如果实施绩效工资或其他新工资计划就有可能削弱他们作为一个权力组织的力量;第二从教师利益来说,无论是NEA还是AFT都是教师的利益代言人,他们对于教师工资改革大相径庭的态度也代表了两类不同的教师观点。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公立教师工资受到了很大影响。教师工资是地方政府的
aa 单项最大支出,而教育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各种税收。虽然公众支持对教育提供更多的资金,但是,经济的低迷,严重影响到了美国教师工资的动力来源,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这是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推行绩效工资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育政策不但是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更是一种价值的导引和追求。在目前的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发展实践中,仍存在着两种矛盾的专业化取向:监管的取向和民主的取向。监管的取向要求教师达到政府制定的专业标准,并能经得起标准化的专业问责,才能达到绩效的目标预期;而民主的取向则强调教师与同伴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在排除金钱利益激励之外,改善教学行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显然,这两种取向既代表了不同的专业价值旨趣,也代表了不同的专业水平追求。尽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界已越来越主张后者,但基层学校的领导和一线的教师首先要应对的还是接踵而至的“标准”与“绩效”,在无奈中他们更愿意选择前者。而正是教师绩效背后专业发展政策实施中的这种价值追求的偏离,使得基层学校把“标准”与“绩效”之类的手段当成目的来追求,这反而在很大程度上阻挡了全面改进学校教育质量的进程,也偏离了绩效理念的中心。
四、美国绩效工资改革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1。启动绩效工资制度的先决条件
(1)保证稳定和充足的资金。稳定和充足的资金是一项新制度的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一条件,绩效工资制度不可能正常启动,即使启动,也会偏离其中心。资金无需外部的注入,可以通过资源再分配的组合形式获得,如退休的老教师可以由新教师替代,或减少单一工资制的负担。
(2)提供富有竞争力的总体薪酬。教师的薪酬结构包括基本工资、福利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很可能占总薪酬的相对较小的部分,所以为了在劳动力市场中吸引和保留充足的高素质的教师,这一重担将持续落到基本工资和福利之上。所以在启动绩效工资制度之前,就必须保证富有竞争力的总体薪酬。
(3)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绩效工资制度要求有一个绩效评估系统。这一系统必须提供高信度的、可靠的绩效分数来判定和指导教学改进。在某些情况下,评估系统是线性的,例如记录教师是否完成了专业发展活动或取得某种证书。但是,这一评估系统更会是复杂性的,例如,评估课堂表现或学生学业成就,这一系统的本质功能就是要传递有效的绩效数据。
(4)考量教师对绩效工资可能的反应。基于教师的经验和绩效工资的特点,教师群体会有多元的反应。首先要考量区分性。单一工资制主要包括教龄和学历,这两点在教师看来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而引入绩效作为区分的其他标准会被视为某种威胁,因为它聚焦于新的标准实践绩效。所以教育部门必须判断教师群体是否准备接受绩效的区分标准。在理论和实践中,必须要判断教师的视野下绩效工资的适切性。其次要考量教师的动机。绩效工资制是激励教师聚焦并努力于改善教学行为,因此,教师必须珍视奖励;教师必须看到绩效与工资之间的联系;教师必须看到努力与绩效之间的联系。第三要考量公平性。教师对绩效‘I:资的公平感是接受性的基本组成部分。第四要考量可接受性。教师的接受性最终会决定绩效工资的有效性和适切性。
2.设计绩效工资制度
(1)计划要涵盖校长和管理者。绩效工资制度如果排除校长和教育管理者们就会暗示很多负面的信息,其他教师会认为改进教学的重担将会落到他们身上,而校长和管理者们会脱离有效绩效管理约束。绩效工资制度是一种绩效改进计划,应该包括负责改进绩效的所有人。
(2)发展绩效增进策略。绩效工资制度应该嵌入广泛的改善学校教育的策略。绩效的结果与工:资相联系不足以改进绩效。因此,改进计划特别需要为扫清教师个体发展的障碍并提供绩效的促进因子,其促进因子在实施中优化发展,利用新知识和技能帮助教师取得更好的绩效。
aa
(3)把人力资源系统与绩效改善协调一致。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教师招聘、教师选择、教师人职、教师指导、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薪酬、绩效管理和教学领导八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对应绩效改进计划,最终使人力资源管理变成改进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4)鼓励教师组织参与绩效工资改革。在美国积极地参与教师组织不仅是法律要求,也富有实践意义。教师组织在促进教师绩效、薪资方案设计、实施、交流和修订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我国教师组织的发展不够成熟和健全,没有形成我国教师专业组织特有的声音,这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
3.实施绩效工资制度需要关照的原则
设计绩效:工资与实施绩效工资截然不同,精细的绩效工资设计并不能保证成功的实施。实施绩效工资特别要值得关照以下几个实施原则:首先要由高水平的计划管理持续推进;其次注重细节和深度探讨计划的要求.避免改变期限,避免修改处在中期的设计,避免质疑教师和管理者;最后要持续地与教师和校长交流。
摘自《教学与管理》2010。1(78~80)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几点思考
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1、建立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教师的工作业绩是绩效工资的计量基础,它不仅是为付给教师合理的劳动报酬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发挥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达到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的一致,从而促进改革的发展。因此,业绩考核是绩效工资制的核心。考核不科学、不合理或者不公正都不可能发挥绩效工资制度的优势,工资的激励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一是让工作量与工作能效相结合得到认可,教师对考核目标一定要接受认可,业绩考核目标一定要在上下级之间,主管和教师之间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制定。二是业绩考评要公正和客观,考评信息公开,渠道畅通。考评后,要将目标业绩和实际业绩的差距及时反映给被考评者,达到及时沟通的目的。三是要开展绩效面谈,对业绩不优秀者,要帮助和监督其制订完善的计划,根据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或提供改进的条件,达到鞭策后进的目的;对业绩优秀者,不仅要给予外在奖励,还要给予内在奖励,从内外两方面鼓励优秀者为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2、分配原则与程序。绩效工资分配应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严格程序,强化监督。实行总量控制、完善分配程序。首先,制定分配方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突出“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完善的考核细则;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其次,严格考核。方案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加强内部考核,抓好责任追究,公平兑现奖惩;要成立考核领导小组进行严格考核;要及时公开考核制度、考核办法、考核结果、运作程序等;要按月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价打分,兑现绩效工资;要认真分析考核方案中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案有缺陷的要及时讨论修正。另外,还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和解释工作,从思想上进行疏导,化解局部矛盾,保证绩效考核的正常运行。
3、强化监督检查。(1)规范审批程序。各学校实行绩效工资,方案必须经教代会通过后,由行业主管部门审批,报人事财政部门备案。人事、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总体工资水平核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最后根据考核情况予以公示和兑现个人的绩效工资。(2)纪检、组织、人事、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检查、审核、监督力度,对违纪违规现象及时纠正。(3)通过公开举报电话、设立意见箱和意见簿、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形式接受社会监督,并经常召开座谈会,听取单位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修改方案中不合理成份的地方,保证学校绩效工资分配的公平合理。
4、关于绩效工资总量确定原则。(1)不低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保证队伍稳定。《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公务员的工资改革于2006年已经全部到位,相关部门可先计算一下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然后按照法律的规定确定教师的绩效工资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2)不与教师资历学历等挂钩。绩效工资是体现劳动强度与劳动能力的重要指标,不能用教师的学历和资历来确定。一个学校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取决于为社会解决了多少教育问题,最直接的就是解决了多少人上学的问题,因此建议绩效工资与学校的学生总数来确定。当然,相关的配套政策需要完善以规范诸如一个班级最多容纳多少学生等问题。(3)宏观控制,适当浮动,促进教育水平的有效提高。为了激励先进,绩效工资不能定死不动,可与学校的整体考核目标,适当上下浮动。
现在教育的问题,是上面的钱太多,强化了衙门,弱化了教育。具体做事的部门没有钱,不做事的所谓管理者却掌握大量资金。行政权力过大,势必导致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滑向行政化导向,违背教育规律的方向,使得教育不仅问题丛生,而且民怨沸腾。
第三篇: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
附件3 **县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
实 施 方 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我县县级公立医院分配制度改革,根据《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二)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
(三)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适当合理确定差距比例。
二、实施范围和时间
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在职在岗工作人员从2014年9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
三、清理核查津贴补贴 医院实施绩效工资与规范津贴补贴结合进行。全面清理核查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外发放的津贴补贴和奖金,摸清收入来源、支出去向、帐户情况和津贴补贴实际发放水平,坚决取消资金来源不合法、不合规的项目。清理核查工作,由县人社、监察、财政和审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
四、绩效工资的组成和结构比例
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
五、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和卫生部门综合考虑医院人员结构、岗位设置、事业发展、经费来源、收支情况等特点和因素,于每年年初对医院预算进行审核,其中人员经费(含绩效工资)支出不得超过医院业务总收入(医疗服务收入和财政补助收入)的40%;依据已审定的医院预算,确定医院绩效工资总量。
2006年7月工改时,原津贴比例按国家规定高出30%的部分,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即2006年6月所有在职人员原津贴40%与30%的差额全部纳入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
六、绩效工资的分配
(一)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工资标准由医院自行确定,实行按月发放。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由职务津贴、月度奖励绩效工资和年末奖励绩效工资组成。
1.职务津贴体现医院管理层的岗位职责与管理难度,按医院管理层级自行确定发放量,按月发放。
2.月度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根据医院管理方案,按工作量、效率、成本控制、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等综合考核,实行按月预发。
3.年末奖励绩效工资则根据全年劳动效率、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医德医风、医疗纠纷及患者投诉等综合考核后,按等次于次年1月发放。
(三)医院领导班子的绩效工资,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由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医院目标考核结果统筹考虑确定发放。医院领导班子与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水平要保持合理的关系,最高不得超过在职职工当年平均绩效工资的4.0倍。
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
离休人员的生活补贴水平按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审计厅《关于解决离退休人员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黑纪发【2009】42号)精神执行;退休人员补贴标准由县人社局、县财政局确定。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八、相关政策问题
(一)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医院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一线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
(二)要根据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分配办法由医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由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之后,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院公布。
(三)医院原工资构成中津贴补贴的合理部分全部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按本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执行。
(四)在核定岗位数额内的编外聘用人员的基本工资,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指导下,由医院按照工资政策予以核定。其绩效工资与正式职工一样实行同工同酬。
(五)凡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可全额享受基础性绩效工资;基本合格的其下一基础性绩效工资按60%发给;不合格的,不享受基础性绩效工资。
(六)经批准派出学习、培训的工作人员,考核合格以上的,享受基础性绩效工资的100%。
(七)新聘人员、调入人员,凡按规定办完编制、人事相关手续的,可从当月起执行单位同条件人员的基础性绩效工资。
(八)工作人员病假、事假、婚、丧、产假工资的发放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九、经费保障和财务管理
(一)医院实施绩效工资后,离退休人员所需经费,按财政补偿机制安排,所需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其中,编外聘用人员(未在人事、编委部门办理调动手续的人员)退休纳入社保机构管理。
(二)规范医院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财政、审计部门不定期地对医院进行检查、审核。
十、有关要求
(一)县直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要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绩效工资平稳实施。
(二)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工作指导,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严格把握政策和程序,指导和督促医院严格执行绩效工资的有关规定。
第四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摘 要】国务院决定明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一石激起千层浪,千千万万事业单位职工对绩效工资的关注度空前高涨,但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实行绩效工资后我的工资能涨多少。这也难怪,自公务员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后,早就听说事业单位也要涨工资,大家都卯足了劲期待事业单位新的工资改革方案。毋庸置疑,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后,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肯定要比以前高,但将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简单地理解为涨工资,显然有偏颇之处。因此对即将到来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我们应理性看待。
【关键词】绩效 工资 考核绩效工资与绩效考核挂钩
实行绩效工资后,工资肯定会有变化,或者明确地说工资水平肯定会有所涨,但具体到每一个来说,能不能涨,涨多少,是和这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的。就是说通过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综合评价得分高者,其绩效工资就高;相反,绩效考核综合评价得分低者,其绩效工资就低。可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后,每个职工所拿到的绩效工资不是哪个部门提前制定的,而是在本单位内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挣得的,本单位的绩效考核结果是本人能够获得多少绩效工资的直接依据。明确绩效考核的对象
当前事业单位基本上实行的是档案工资,即职工的工资水平都是由人事部门按照每个人的学历、工龄、职级、职务、职称等条件事先确定好的,然后由财政部门按月以工资册的形式发放给职工个人。在实行一年一度的年终考评时,程序无非只有三个:一是个人从德、能、勤、绩几个方面作自我总结,填写固定的年终考评表;二是进行民主测评,测评指标分优秀、合格、称职、不称职等几个级别,职工之间相互划票;三是单位给每位职工做出评价,这种评价往往是千篇一律:“×××同志在一年的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较好地完成了自己应承担的工作任务……该同志善于团结同事,凡事不斤斤计较,大局意识强……”,对其缺点的评价也往往是一句话带过:“该同志总体表现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工作主动性不强、学习不够等,希望今后能够改进”。事业单位现行的这种考评方式基本上与职工的工资高低无关,考评过后,工资该是多少还是多少,年终考核唯一与个人工资有联系的,就是职工不参加考评者或考评不合格者其档案工资不能正常递增。
实行绩效工资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传统意义上的年终考评截然不同,按照绩效考核的要求,上述考评结果几乎是没有用的。绩效考核没有必要对每个人的德、能、勤、绩等作全面地系统考核,特别是德、能、勤这些主观评价性较强的指标事实上也是不可能考核出来的。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对象主要是职工的工作表现,即一个事业单位职工在他的特定岗位上、在他应尽的职责范围内所做具体事务的工作表现。作为一个事业单位,要对职工进行绩效考核,并不需要考核他的全部,而只考核这个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这里的工作表现有两层含义:一是这个职工所做的事情是否与本质工作相关,是否与单位追求的目标相一致;二是这个职工所做的工作对单位要实现的目标有多大的贡献。如果一个职工所做的工作虽然与单位追求的目标相一致,但所做的贡献较小,如出工不出力导致效率低下或没有按要求完成既定任务,那么他的工作绩效就小。当然,由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核心与企业绩效考核核心有本质的不同,它以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且不同工作性质的事业单位考核标准千差万别。正确理解绩效考核的目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必然产生绩效工资,但任何时候绩效工资的高低都只是手段,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却不在此。大家过度关注改革后的工资高低大多是从个人的利益角度出发,或是对此次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缺乏深入的认识。2009年9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解读“绩效工资制度”时就曾表示,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不是简单的涨工资,而是要同事业单位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同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相结合,是建立一种新的机制和制度。笔者理解,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下的绩效考核,其目的主要有三个:(1)帮助职工改进工作方法和技巧,促进职工绩效的提升。绩效目标设定后,对目标落实的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及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是必不可少的,指导、监督、反馈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职工学习改进的过程。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来说,似乎更应该把精力放在过程的指导上,经常甚至每天到职工的岗位上进行观察,定期听取职工的汇报,与职工本人或其所在的科室负责人谈话沟通,及时发现职工在完成绩效目标时表现出的不好的行为,并坦诚布公地进行交流,最终保证职工的工作绩效不断提升。考核结果的反馈也非常关键,反馈不是简单地将考核结果告知给职工,重点在总结,对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要表扬、鼓励,对不理想的考核结果甚至负面的考核结果要分析原因:是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还是由于工作能力不够造成的?还是由于工作方法不当造成的?原因找出来,才能有效解决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分析原因不是指责职工,而是帮助职工下一步改进和提高。
(2)为人事决策提供依据。这里的人事决策仅指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岗位调动、交流、职位任免等。大量事例证明,事业单位中工作绩效不高,除由于职责分工和协作方式不当外,多属于工作人员个人的问题,如与工作岗位不适应,与同事工作作风、习惯不适应,个人达不到岗位所要求的技能要求等,这时就有必要对其工作岗位进行调动,将其安排到更合适的岗位上去。今后事业单位实行绩效管理是大势所趋,相应地,事业单位的人事决策也要建立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
(3)实现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化、公正化,促进单位内部和谐。在当前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下,事业单位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人几乎没有什么工作任务,上班时间悠闲自得,正所谓“一杯茶,一枝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可这部分人的工资却按月照拿,且工资水平高高在上,被人形象地比喻为“杯水车薪”;另一些人则工作任务重,整天累得不行,活没少干工资却拿得少,可这也没办法,因为工资水平早就事先定好了。时间一长,干活多而工资少的职工就会心理不平衡,大家之间就会相互攀比,甚至相互埋怨,不和谐音符充斥整个单位。而实行绩效工资后,职工工资总额由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其中绩效工资是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决定的,一个职工能不能拿到全额绩效工资,就看他的工作量和目标完成情况,这就促使事业单位出台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并且这个制度是全员参与制订的,是大家都认可了的,因此这个制度具有很强的公正性、透明性。基于此,大家都会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并且为了提高整体绩效,大家还会主动协作、相互帮助,无形中也使团队意识、集体观念得以树立和提高,久而久之,单位和谐气氛渐浓。
第五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1、前言
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相关问题,国务院于2011年底正式将意见稿《事
[4]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公布于社会大众,其中涵盖事业单位多方面的制度改革问题,有社
会保障、薪酬工资、人员招聘等。这一举动可以说是国务院对事业单位的全面整顿,也暗示我国事业单位即将发生大的改革变化,这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经全面开启,对于多项工作的改革也都正在同步进行,如工资绩效、岗位管理、职称改革以及分类改革等,只有完善现行工资薪酬制度的不足,才能更好地保持事业单位发展的活力,确保各项公益服务能够顺利进行,只有在工资收入问题中体现出社会公平性,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问题。当前,所有事业单位以及整个社会都十分关心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如何确保改革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执行力,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制定方案到管理方案的执行环节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抓,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稳定各基层事业单位内部结构、体现收入公平原则、充分保障事业单位员工的根本利益。
2、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基本内容
2.1 事业单位工资绩效的内容组成在国务院制定出台的文件中将事业单位员工的岗位绩效工资组成分为四个部分,即:薪级工资、岗位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以下对这四项内容分别进行介绍:
2.1.1薪级工资
薪级工资是指根据员工工龄与工作能力,将薪级进行等级划分。并且岗位不同则薪级起点有所差异。
2.1.2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是指根据员工所聘岗位的要求与职责不同,对薪级进行分类。事业单位不同等级岗位对应的工资标准不同,岗位划分大体上有营理岗、专业技术岗、工勤技能岗三类。
2.1.3津贴补贴
津贴补贴是专门针对有关岗位工作条件特别艰苦或者岗位具有特殊性,因此又可将其分类为特殊岗位津贴与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制度是针对于所在工作单位承担的任务十分特殊;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是针对在边远地区工作,长时间无法回到城镇市区的事业单位员工。
2.1.4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是指根据员工对单位所做贡献和实绩的不同,确定的工资发放标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应由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统一的政策指导和总量调控。相关单位应在规范要求和相关程序下对绩效工资总量进行核实。
2.2 加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意义和目标
本着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充分激发工作人员办事效率,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良性竞争的目标,可以说,推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本质是为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通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这对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也有积极影响。在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应坚持“薪随岗定,薪随岗变”的原则,通过绩效评估手段,将岗位绩效和岗位职责直接与员工工资收入挂钩。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应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作为切入点。从长远来看,这一改革对于推动我国事业单位不断优化内部体制、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社会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3、A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3.1 A单位职工整体综合素质不高
A单位职工用工形式主要分为在编与聘用两种。由于A单位属于二级单位,因此只能依据上级单位指示进行人员的分配和管理,在人才聘请和调配上没有决定权,故A单位无法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人员选择,这直接导致该单位出现了人员工作能力差异明显的现状。可从以下三个表中数据对此进行说明:
表1A单位员工第一学历情况统计
学历
人数
由表1列举的数据可知:在A单位的所有员工中,高中水平为最低的第一学历。考虑该单位属于工程技术型,从事的工作对于文化课理论要求很高,因此文化水平在高中层次无疑会制约A单位的全面发展。
表2A单位职工最高学历情况统计
学历
人数
由表2列举的数据可知:A单位员工选择继续在读深造的人数很少,大多数都安于现有工作学历,只有极少的人相比第一学历提高了一个学历层次。对一个单位的未来发展而言,人才进步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整体的竞争力。
表3A单位职工专业对口情况统计
专业
人数
由表3列举的数据可知:多数 A单位员工都存在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只有大概22%的人算得上专业完全对口,显然,不对口的人员从事相关专业远远没有对口人员上手快,所具备的理论功底也未必扎实。
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影响,A单位的用人制度并不完善,专业型人才的聘用和引进没有达到实际发展的需要,对于许多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人才聘用都是通过上级指导完成,从整体竞争力而言,这样的用人制度是具有很大弊端的,会给A单位的发展造成极大阻碍。
3.2 A单位薪酬分配制度存在弊端
3.2.1 没有制定多样化薪酬增长方式
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我国经济在近年来的发展也不太稳定,人民币的升值实际上对我国的物价稳定是不利的,现在全国各省市CPI指数持续增长,居民收入与消费并不协调。在这种经济背景下,A单位并没有制定多样化的职工工资方案,职工基本都是靠拿硬性工作生活,只有薪级工资增加时,才能拿到额外增加的工资收入,这对于国内物价和消费的增长速度而言显然是滞后的。对此,A单位应考虑如何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方式,给员工增加一定绩效工资来增加员工收入,在考核过程中务必要落实到实处,确保最优地配置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关系。
3.2.2 发放津贴没有体现合理性
在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中,津补贴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其发放对象的选择与执行应充分完全相同13近似 16 完全不同29研究生 1本科36 大专 15 中专 4高中2 本科28大专 16 中专9高中
5考虑员工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我国对部分津补贴项目的金额发放标准是有明确规定的,A单位按照这一规定标准给相同岗位的员工发放了等额津补贴,没有将员工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只重平均而不重效率的薪酬分配制度是许多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共性,而A单位也不例外。无论岗位差异,计算平均工资是A单位工资发放的模式,仅仅对少数人考虑发放额外补贴。这显然不能体现按劳分配的思想,不同岗位员工所做工作量大小不一,完成好坏不一,理所应当拿到的报酬不一,“同酬不同工”的持续发展对员工工作积极性是不利的,很可能导致人心散漫,办事效率低的现象发生。
4、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1 1.认识的偏差导致了单位内部矛盾的产生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以来,很多员工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开展绩效工资制度,也就是提高了工资,那么工资总数也必然会有一定的提升。而从实际的角度来讲,实施绩效改革之后,的确有一些职工的工资总数得到了明显地提高,而其他一些职工的工资总数却因为部分收入取消而没有发生增长的变化,甚至还出现了减少的趋势。这样一来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就面临着很多的矛盾和问题。还有一部分职工存在着这样的观点: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就是将自己应当得到的全部工资分配给了别人一部分。不同地区的财政部门,应当按照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编制职工工资比例,从而依据比例来对职工发放奖励性工资。根据职称的高低来支付相应的绩效工资。假设单位按照其总量统一分配绩效工资的话,便会出现职称低的职工所获得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高于财政依据工资比例拨付的绩效工资,职称低的职工所获得的绩效工资实际低于财政依据工资比例拨付的绩效工资,这样一来职称高的职工便会认为自己应当获得的绩效工资被职称低的职工拿走了,加剧单位内部职工之间的冲突,导致相关问题的进一步产生。
4.2.政策的不明导致了单位财务负担的加重
一部分事业现阶段实行的分配体制和我国有关绩效工资改革的具体政策制度相违背、相抵触。我国财政部和人事部在2006年一同发布了有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分配的改革实施办法,其中这样规定: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改革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宏观调控,事业单位在上级单位所规定的绩效工资总数范围内,依据具体的要求和分配步骤,通过多样化的分配办法和模式,事业单位可以自主决定内部职工绩效工资的分配。不过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并没有控制住一些事业单位所分配的绩效工资总数,而在这样一种没有得到控制的背景下,职工期望的工资和实际工资水平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这样一来事业单位便处于进退两难的情况:一旦对绩效工资总数进行控制和管理,那么职工的不良情绪便会激化,产生更多的矛盾和冲突;而如果不对绩效工资总数进行控制和管理,便会违法国家的相关规定,甚至也会增加本单位的财务负担,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行。
4.3 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少导致了单位内部矛盾的升级
绩效评价是发放绩效工资的前提条件,事业单位当中的人事部基本上都拥有一套相对系统的绩效评价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这样一来绩效工资的发放才能够保证公正、公平的原则。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相对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和绩效评价标准。工资的发放基本上是由职工的职称高低、工作时间、任职时间、业绩水平等等来决定的,而绩效工资的发放和职工的工作质量和实际付出并没有多大的联系,也没有反映出多劳多得、能者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现阶段大部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发放都缺乏一定的公平、公正,并没有将绩效评价当做工资发放的主要依据,也容易进一步导致内部的冲突和问题的出现。
5、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对策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前提,就是要在单位现行津补贴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考核方法,以此来规范单位薪酬的发放,进而全面促进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工作的开展。
5.1 注重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绩效工资的高低和职工的个人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实施绩效考核工资之后,单位应当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对于职工的积极促进作用。由于职工个人对于单位的贡献能够通过绩效工资的高低表现出来,所以这一工资可以将职工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进而为单位创造、贡献出更多的效益;另外,由于固有资本不会由于绩效工资的存在产生一定的增加,并且报酬向绩优职工倾斜会使事业单位因工资发放目标集中而得以减少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其次,长期稳定的绩效工资机制能够产生明确的指引、导向作用,让职工们自主地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同时实施严格的自我管理,提高工作的能力和工作质量;最后,绩效工资所实施的“奖励工作积极优秀的职工、惩罚工作懒惰落后的职工”规则,能够让单位留住优秀的职工人才,进一步增强单位的整体竞争力。
5.2 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考评体制
单位绩效考核的办法和体制不能只经过领导人员的讨论就制定下来,应当通过全体职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探讨,让职工们参加到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和体制的制定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保证绩效考核的有效开展,同时兼顾内部每一个部门和职工的利益。在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过程中,要随时了解并掌握内部职工的思想动态,让职工可以自由地提出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职工了解绩效考核的具体情况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保障职工的切身利益,将绩效工资改革的实施给职工带来的消极影响最小化,这样以来才能够保障W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有效实施。
5.3提高事业单位及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
绩效工资的改革力度与相关人员的认识程度有着紧密联系,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需要人的作用,只有人们在思想上对绩效工资有了全面科学的认识,才能减少绩效工资的推行难度。首先,事业单位领导应认识到绩效工资的意义,要明白绩效工资的推行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很大的作用,从而督促相关人员做好监督工作,保证评定结果的公平、公正,将评定工作落到实处。其次,相关评定部门应转变观念,科学严格地对各事业单位展开评定,应通过实地调研,以及通过网络问卷、大众投票等方式,合理评定出业绩突出的事业单位,并将结果广而告之社会大众,实现评定的阳光化、透明化,推动绩效工资的有效实施。另外,事业单位内部的评定人员也应提高认识,并认真将工作落到实处。再次,事业单位员工应摈弃旧有的懒惰观念,工作中不能出现马马虎虎,不思进取,无所事事的工作态度,应充分认识到绩效工资的推行将是一条长远之计,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工作,不断促进个人的发展。
5.4 注重部门绩效考核
部门绩效考核绩效倡导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合作的意识,并支持团结的理念。另外,奖励支付的形式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其中包括实物、现金以及荣誉等等;同时在时间上可以是延迟的,也可以是及时的。利用下面这几种方式来增强绩效考核的水平和质量:一是每一个事业单位的人事部均要按照实际的情况来制定严格、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实施绩效考核办法,明确内部当中每一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工作情况和具体的任务,针对不一样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对应的考核办法,协调配置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二是加强基层职工、单位领导以及人事部主管部门的关系,协调三者之间的联系。让全体职工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并掌握绩效考核的制度,同时让职工们都参加到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才能够保证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实施。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者,需要深入了解并掌握基层职工在精神、物质方面的具体需求,从而制定相对完善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制度,积极倾听职
工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健全绩效考核办法,让全体职工进一步了解并熟悉绩效考核制度的办法、流程、具体内容和相关要求,明确绩效考核制度的公平、公正;三是每一个单位的财务部应当强化相关经费的预算管理力度,提高其管理质量和水平,从而保障绩效考核经费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地发放到职工手中。以职工个人的绩效考核作为前提条件,实施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在保障职工个人能够获得考核经费的同时,单位也应当保障部门准时发放绩效考核经费。比如,针对特殊时期的重点工作,W 单位可根据科室/台站的日常工作情况,结合重要时期的安全保障工作,对于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予以发放部门绩效考核经费,对于出现问题的部门,则予以核减。否则,一旦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不能及时或者根本无法获得相应的部门绩效考核经费,那么势必会对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带来负面影响。
5.5健全绩效工资的管理和监督体系
不管是什么机制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均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这样一来才能保障制度得以正常准确地运行。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依然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强绩效工资实施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第一,对审批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每一个地区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关绩效工资的规则,并设置专门的审核部门开展严格的审核工作,之后再向财政部门进行备案工作;第二,强化检查绩效工资改革的力度和范围,严格审计,监督的程序,对于发现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处理和严格惩罚;第三,强化社会的监督作用,通过各大媒体和平台加强社会方面对绩效工资改革的监督力度,提高其改革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另外,要虚心接受相关部门和个人建议,进而推动绩效工资改革的有效进行。
5、结论
因为上级单位和自身制度的限制,A单位在职工的聘用以及工资方面都缺少独立自主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无法单独自主选择职工的聘用或者决定职工的工资,在这样的条件下,便要求W单位在基本条件上,进一步改革绩效工资,从而提高全体职工是工作热情和自主创造力。利用本文分析研究事业单位的绩效改革情况以及深入研究A单位的绩效工资实际情况,获得了下面这些结论: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能够进一步推动W单位的健康、稳健发展。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能够提高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人事制度的变革,强化单位内部的管理,合理配置岗位和工资的协调,形成良好的劳资机制,进一步将工资的调节作用发挥出来,建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工资分配制度。
6、参考文献
[1]李建民.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操作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王澜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回顾[J].中国行政管理.2010(6).
[3]王男、历帅.阳光式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的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5).
[4]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S].2011(11).7、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