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工资改革最新消息:如何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教师工资改革最新消息:如何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2015贵州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培训课程:http://kc.offcn.com/general/237/24200/
一、关于绩效工资标准问题,对于部分青年教师提出的绩效工资半年兑现时间太长问题,河南县政府明确答复:从2015年1月开始,基础性绩效工资逐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学校为单位按各校绩效考核方案分学期发放。
二、关于年终一次性奖金等问题,河南县政府明确答复:对有政策依据的,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坚决落实到位;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学校走进教师,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和思想工作。
20个省份已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据了解,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颁布以来各地实施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4年上半年,22个省份中已有20个省份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其中有14省份的实施县基本实现了乡村学校全覆盖。
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2013年9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 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教财函[2013]106号),按照“地方自主实施、中央综合奖补”的原则,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以下简称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生活补助政策颁布以来,教育部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推动地方实施。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积极谋划、真抓实干、稳步推进,实施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更多请访问:中公贵州教师考试网
http://gz.zgjsks.com/
据介绍,目前多数地方出台实施方案抓好政策落实。各地高度重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切实加强部门协调,积极研制实施方案,下大力气推进工作落实。目前,有连片特困地区县的 22个省份中,已有16个省份在省级层面出台了全省的实施方案,4个省份由各连片特困地区县自主出台相关政策,其他省份也正在积极协调,预计年内出台。另外,像山东、广东等没有连片特困地区县的省份,也结合地方实际,出台相关政策,对乡村教师实施补助。
截至2014年上半年,22个省份中已有20个省份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总体上,已经实施的地区,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受益面相对比较广,分别达到了90%和78%,其中有14省份的实施县基本实现了乡村学校全覆盖。从各地出台的政策来看,许多省份的补助政策不只针对连片特困地区县,而是进一步扩大了覆盖面,使更多的乡村教师从中受益。广西补助对象除了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外,还包括其他地区的教学点。江西补助对象为全省范围内的山区、库区、湖区等相对艰苦边远地区的农村屮小学。青海、西藏、新疆、云南、宁夏等省(区)补助对象为全省所有乡镇及以下学校。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实施地区覆盖率较高。
据了解,生活补助政策实施以来,中央财政根据各地实施情况,共下达综合奖补资金21.14亿元。各地及时下拨中央综合资金,保障资金投入,结合实际确定补助标准。吉林按照自然村屯、乡镇政府所在地两类情况,分别给予每人每月500元、300元的补助。云南统一执行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湖南按学校在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三类情况,分别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700元、500元、300元的补助,各县可自筹资金相应提高标准。青海、新疆的补助标准基本按照艰苦边远地区类别划分,青海从200元到600元分为5个档次,新疆从200元到800元分为7个档次。2014年上半年,已实施县平均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月352元,其中23%的实施地区平均标准在500元以上。奖补资金及时拨付到位,补助标准逐步提高。
同时,部分实施县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较高的补助标准,如安徽金寨县、云南绥江县,湖南泸溪县、凤凰县等地的最高补助标准达到或超过了1000元。较高的补助标准使得这些地区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显著增强,出现了城镇教师争相到乡村学校任教的可喜局面。泸溪县洗溪镇中心完小校长张贤彪说:“我们县对农村教育非常重视,农村老师的生活补助最高达到1400元。每年我们都有几十个城镇老师写申请要求到其他乡镇村小去支教,我们只能择优批准12个。”湖南凤凰县茶田镇和平教学点教师曾令忠说:“现在我每个月有1400的津补贴,加上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我每年能够拿6万多块钱,这在我们贫困山区算高工资了,我安心了、满足了。”攸县鸾山镇漕泊小学教师杨云清说:“自从我们老师的待遇提高以后,积极性也高了,不用再为经济条件去操心,只想把学教好,把知识教给学生,把我们的快乐和幸福传给学生。”江西省永修县燕山中学教师刘毛生说:“国家有这个政策下来更多请访问:中公贵州教师考试网
http://gz.zgjsks.com/
了,那么就是国家对你承认,国家对你肯定,我希望更好地在农村这块土地上工作。”局部地区成效喜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显著增强。
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教师的关心和重视,是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有力措施。
更多请访问:中公贵州教师考试网
http://gz.zgjsks.com/
第二篇:学校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情况
万福中心学校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情况总结
万福中心学校近三年来共招聘年轻教师20多名,为万福中心学校带来全新的面貌,不但使得教师队伍更加年轻化,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化,音乐、美术、体育和计算机等课程也能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展所长。但是由于部分老师的待遇和工资不高,使得这些青年老师的工作去向不定。为了留住这些不可或缺的教师队伍,万福中心学校十分重视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待遇。
1、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确保福利能落实到位 首先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加大对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注,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推进教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按规定为农村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及社会保险费,切实保障农村教师待遇。
2、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与地位,主要提高工资待遇和解决住房问题,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工资待遇,积极落实国家对农村教师的津贴、补助。尤其是对外来的教师,首要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其次津贴补助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收入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另外提供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相应社会保障待遇。
3、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针对目前农村教育基本设施的改善,农村中小学急需一批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副科的教师。需要改变目前农村小学主要是语文、数学课程的单调,也改变语文、数学老师身兼数职的工作状况,同时也能调整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对农村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的表率和行为能影响学生性格和处事态度及能力的形成;也能吸纳年轻教师来农村,为农村带来新的气象,为农村学校注入新的力量。
4、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打造农村教师队伍
一名合格的教师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较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要创新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素质。立足实际,坚持以本校培训为主,积极探索新的更有效的培训方式,开展以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能力为目标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对农村的教师进行信息教育技能的培训和指导,推进信息化教育进程,共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
第三篇: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消息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消息:事业单位改革进展历程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总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 公益服务新格局,体系。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思路是: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机制体制 改革为核心,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先行试点、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目前,我国有事业单位111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事业编制3153万人。1989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事业 单位预算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事业单位实行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预算管理方式”,其比例大致保持在60%、20%、20%。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于2012年4月公开发布,明确要求事业单位改革“以科学分类为 基础”,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 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2001):1978年《人民日报》等报刊提出事业单位进行“事业体制,企业化管理”,这拉开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序幕。上世 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始系统展开。1985年国家连续出台了事业体制改革相关政策:3月出台《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4月出台《关于卫生工作改革 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5月出台《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意见》。1996年出台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科学技术领域改革在这一阶段处于改革前列。1992年,原国家科委等部委印发《关于分流人才、调整结构、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的若干意见》,稳定支持基础性研究和基础性技术工作;放开放活技术开发机构、社会公益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基本完成科技系统的结构调整。同时,要求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 定》,对科研院所改革进行更全面系统的部署,明确各类科研机构改革与发展方向。
这一阶段事业单位改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逐步确立以政事分开为主线,以社会化为方向,以分类改革为推进战略。第二,机制僵化、效率低下问题得 到一定程度改善。第三,事业单位快速膨胀问题逐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从1978年的1100多万人,到1990年的2157万人,再到新千年 初的3000万人,几乎每隔十年人员膨胀1000万左右)然而,事业单位改革与政府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相比明显滞后,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政事不分、企事不分、管办不分、资源配置效率低、服务公平性下降特别是“过度市场化”等。
第二阶段(2002~2006):中共十六大提出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紧接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十六届 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6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经国务院批准,制定了《关于事业单 位分类及相关改革的试点方案》,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框架及分类改革意见并拟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改革试点。在此基础上,部分省市拟定了分类改革方案,进行了摸底 调查、清理整顿、模拟分类与改革试点工作。比如深圳市,2006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将原有机构按照经营服务类、监督管理类和公益类“一分为三”,分别实行转 成企业、纳入行政序列、保留或撤销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改革;518家市属事业单位被分类归位:28家纳入行政管理类,124家转为企业,27家撤 销,339家予以保留。
相应的,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财政政策等方面改革不同程度推进。2006年2月9日,原人事部发布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 行规定》,首次对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进行专门规定。在2002年启动并不断推进聘用制的同时,2006年11月启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工作,聘用制度、岗 位管理两大基本人事制度开始形成,为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现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奠定基础。2006年7月起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财政政策改革也进行了探索与局部试点。
第四篇:教师福利待遇
一成学校教师福利待遇
为了加强教师归属感,体现人文关怀,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了以下福利待遇。
一、提供食宿
一成学校免费为教师提供午餐和住宿地点。
二、通讯费
根据个别工作岗位需求,实行定额报销通讯费用。
三、交纳五险
在一成学校工作满六个月者,由校方出资为教师购买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保险交纳方式为由学校代扣代交,双方按比例计算。具体如下所示:
1.养老保险(退休后按月享受养老待遇,单位交纳基数的**%,个人交纳基数的*%)2.医疗保险(住院享受报销,医保卡定点药店购药,单位交**%,个人交*%)3.失业保险(失业时享受失业金待遇,最多享受24个月,单位交*%,个人交*%)4.工伤保险(工伤时享受各项补贴及一次性补偿,赔偿.单位交*%,个人不交)5.生育保险(女职工生育时享受补贴及药费报销.单位交*%,个人不交.)
四、有偿假期
1.节假日:
2.婚假:
3.丧假:
4.产假和计划生育假:
5.休假:
6.公假:
7.事假:
8.病假:
五、节日津贴
六、奖金
1.满勤奖:300元。
2.年终奖金:
七、培训
新教师入职后,按照教师有无工作经验来分别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学经验满一年者,培训一个月上岗:教学经验不足者,培训时间为三个月。必要时可按照个人情况具体实施。
八、工龄工资
1.在本校连续工作满一年的教师每月工龄工资为¥30元整。2.在本校连续工作满两年的教师每月工龄工资为¥60元整。3.在本校连续工作满三年的教师每月工龄工资为¥90元整。4.以此类推,之后在本校工作每增加一年,每月工龄工资相应增
加¥30元整。累计十年封顶。
5.教师连续请假超过15天或年内请假累计超过30天者,取消工龄按新教师待遇执行并重新计算工龄(校长特批的除外)。
7.教师辞职后又复职,原工龄取消,按照新入职时间重新计算工龄。
8.教师培训期间不计算工龄。
员工工龄工资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某教师于2015年11月份转正成功,那么该教师应于2016年12月开始享受本校的工龄工资待遇每月¥30元整,于2017年12月开始享受工龄工资每月¥60元整,于2018年12月开始享受工龄工资每月¥90元整,以此类推,之后在本校工作每增加一年,每月工龄工资相应增加¥30元整。
第五篇:教师工资改革拉锯
教师工资改革拉锯
7月底,吉林教师在市政府前集体讨要工资。今年1月,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5所中小学教师因不满教育局提出的绩效工资管理规定,停课并在学校门口维权。自去年底开始,江西南昌、安徽马鞍山、河南信阳等地的教师为薪酬维权的事件也此起彼伏。
“这些教师维权事件,与我们统计的全国相对工资水平最低的地方大致吻合,且大多指向绩效工资的不合理分配,即工资结构的公平性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曾晓东说。
一直以来,教师工资问题往往被聚焦于乡村教师身上,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一系列政策,也大多围绕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城市中小学,包括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教师工资问题,一直被忽视。”曾晓东说。
免费与乱收费
北京东城区一位教龄15年的小学班主任教师唐娟(化名)刚刚辞职,她介绍,自己所在的小学骨干教师一年的税前收入约七八万元,年轻教师只有5万元。
根据北京市人社局和北京市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数据,2014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为7.76万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1年-2012年),北京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在2012年为全国最高,但与本市人均GDP的比值却低于全国水平,更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4)》称,“教师的职业贡献与工资待遇极度不匹配。”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天在校9.57小时,高于《劳动法》相关规定,非教学工作和劳动强度也较大。
在北京教科院教师研究中心主任鱼霞看来,薪酬问题是影响北京这类发达地区扩充教师队伍的主要瓶颈。
2012年,北京教科院承担的一项中小学教师队伍研究也发现,一方面新教师尤其是远郊区县需求量大,补充困难;另一方面,新教师供给严重不足。
针对教师缺口问题,北京市教委及各区县教委试图加以解决。2013年至2015年,10个远郊区县和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的农村地区中小学计划招聘1000名左右音乐、体育、美术、历史和地理学科教师,并允诺给予北京户口。
“从落实情况来看,数量并未达标。”鱼霞说。
关于中小学教师工资前两次较为重要的改革,发生在2006年和2009年。
2006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下发,这次改革一方面在意保障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另一方面提出逐步建立以岗位聘任为基础的绩效工资制度。
“这主要是一种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第一次提出工资的制度化差异,对学校通过从事市场活动发放奖金的冲动进行了遏制,代之以财政支付手段缩小学校间的教师工资差异,并将绩效工资的发放权力交给地方政府。”北京教科院教师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周惠介绍。
为了改变学校“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现象,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社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对义务教育学校的绩效工资的核定和发放进行规范,遵循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区县内大体均衡的原则。通知从2009年开始实施。在此之前,各地允许学校自主筹资且与教职工福利挂钩。
2015年1月-5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博士候选人龙怡,在北京、浙江、四川、安徽每省抽出四所中小学进行了访谈调研。据她了解,2009年改革前,四川某县的一所中学,一年择校费收入达1000万元,可用于给教师发补课费、升学成绩奖励等。但择校费是否能收取,金额多少,与是否名校直接相关,带来的结果是重点学校的教师收入可观,普通学校除了工资鲜有其他收入。
2009年改革后,各种名目的津补贴被要求规范。据龙怡介绍,此前的粮油补贴、独生子女费等都在规范之列,到今年只有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津补贴两项保留。
收紧学校自主收入
对学校的自主收入,2009年后愈加收紧。2014年,国务院启动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此前地方政府也对学校严加管理,“限钱数、限人数、限分数”的三限政策将择校费的收取标准化,并进入财政预算。
龙怡调研的中学,一年的择校费下降近50%,“收支两条线”后按比例返还的部分不能再发放给教师。
类似的情形,在北京也发生了。据记者了解,北京四中教师的收入从此前的月入一万多元下降到七八千元。一些接受访谈调研的重点学校的教师表示,工资落差导致他们工作懈怠、抱怨增多。
值得一提的是,绩效工资改革将公立高中学校排除在外,安徽和四川一些高中学校教师由于没有实行绩效工资,收入比小学和初中的教师还要低。龙怡发现,这些高中的升学率有所下降,一些教师不上早晚自习,不去外地实习,也不给其他教师代课。
无奈之下,四川某县一所高中通过收取择校费,弥补收入,被当地财政部门审计发现,学校用《教师法》中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的规定力争,最后免于行政处罚,但仍被罚款。
大多数地方如北京、浙江一样,实质上还是通过公共财政负担高中教师的绩效工资。
龙怡介绍,因各地的财政能力、物价水平不同,绩效工资也显示出较大差异。在宁波,教师的绩效工资年均6万元,北京5.5万元,而四川和安徽只有2万多元。各地实施绩效工资的方式也不同,四川、安徽、浙江等地70%参照基本工资表执行,30%交给学校自主分配;而在北京则100%交给学校分配。
工资拉平与地区差异
2009年绩效工资制度开展后,为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目标,各地着手拉平校际之间的工资差异,但进度不一。北京在2014年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之后才真正实现拉平。
这个举措强调“绩效工资区域内均衡,差异在学校内部”。但从龙怡的调研来看,实际情况难遂人愿:骨干教师在学校是少数,最后校代会的决定作用往往都把校内差异也抹平了。
比如,一些学校,本应按质分配的绩效工资,变成按量分配,就是按课时分配,无法体现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北京通过教改拉平重点校和普通校的教师工资水平,主课教师和其他科目教师的收入差距微小,工作量更大的班主任在薪酬体系中也未得到合理倾斜。
曾晓东提醒,缺乏奖励性激励的教改,可能导致重回平均主义进入美国等难以走出的公立学校病时期。
今年7月底,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政策落地,这一度被外界解读为“涨工资”。
实际上,这一政策是将部分规范性津补贴或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从而提高了基本工资占工资的比重,同时将调整比重向基层人员倾斜。“对应到教师,主要是实现了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并轨’,同时是将教师工资中不必要的津补贴去除,提高了教师工资的可预算管理程度。”曾晓东解释。
在曾晓东看来,工资结构调整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把水渠挖通,需要有第二步,触及根本性的改革”。
曾晓东所指“根本性的改革”,涉及教师工资的水平提高、地区差异和时间变动机制三个维度。
她指出,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结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三部分构成,其中基本工资由中央财政保障,人社部门管理,由教师的学历水平、教龄和职称等决定,体现其人事属性;但地区差异和时间变动机制这两个财政属性却长期被忽略。“贵州某个县和北京、上海教师的基本工资几乎一样,没有系数差异;2006年工资套改以后教师工资水平几乎没有调过。”曾说。
2009年以来,绩效工资中的一部分被充作地区差异的调节,辅之以各种名目的津补贴,今年的改革对绩效工资和津补贴进行了规范,但没有授权地方制定适应本地需要的等级工资标准。
《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4)》指出,不同工作地点的教师,要随着时间序列的变化,工资按照相应标准进入预算过程,这显然属于财政预算管理,而不是人事制度的内容。
按照现行做法,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教师发放岗位补贴、生活津贴,生活成本高的发达地区教师发放物价补贴,这些在工资之外打的补丁,都难以进入预算内管理,将给工资收入的统计和核算带来诸多难题。
《报告》还称,“教师工资制度的核心设计是工资结构而非总量。”2012年实现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之后,社会各界的关注点便从政府是否作为,转移至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上。而在教育经费支出的各类构成中,教师工资作为人员支出占据60%-80%份额。
基于此,《报告》认为,稳定的、可持续的教育经费增长机制需要建立在对各类教育经费的预算上,即确定预算标准,央地确权定责后,再进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
然而,在2014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后,国家层面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才刚刚开始。
以曾晓东为代表的许多教师,最关心的是能否给地方、省级政府以权限,制定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的预算办法。
然而,对于这一改革,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三部委还未形成共识。“教育部要教师编制,人社部认为事业单位在改革不能随意给编制,财政部则跟着编制走。”曾晓东说,各部门站在不同的立场考虑问题,难以形成合力。
鱼霞也指出,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要由保障教育发展转向提升教育质量,这就意味着支出应更侧重于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那么,如何根据各地区的物价水平、其他行业的工资水平,制定出合理的教师工资地区差异确定机制,确保教师工资支出在进入财政预算体系时能够体现地区差异,将成为未来教师工资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