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问答题汇总(全文5篇)

时间:2019-05-14 11:2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问答题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问答题汇总》。

第一篇: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问答题汇总

1、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1)鲜明的生产性

(2)逐步走上了大众化教育(3)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4、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的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多元化、现代化。

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职业的特点: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示范者的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的角色;研究者角色。

9、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0、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

44、简述如何研究学生。

(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2)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

(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48、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88、简述德育的意义。(P147)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89、简述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92、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96、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102、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03、简述我国德育的途径。(1)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2)宣传思想,形成舆论;(3)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9(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2)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4)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P31)(2)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3)将促进学校专业与结构的调整更新。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P32)(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1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19(、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27、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28、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P67)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2)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0、简述师生关系。(P83)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7、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55、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66、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

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67、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68、简述巩固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69、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基本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70、简述因材施教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基本要求:(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72、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教学策略主要类型:

内容型、形式型(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方法型(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和综合性(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多方面综合展开)。91、简述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1)德育目标。(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思品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班主任工作。

思品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104、简述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陶冶法,锻炼法,品德评价法。8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108、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10、简述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P176)(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111、简述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112、简述班集体形成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113、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15、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114、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117、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P185)(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

(1)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3)建立旨在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4)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实际应用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11、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72、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划和技能构成。

73、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74、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75、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97、简述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99、简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100、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答: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101、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

14、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34、简述动机及其功能。(P54)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功能:一是激活;二是指向;三是强化。

36、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P56)(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42、简述如何培养学习动机。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43、简述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7、简述迁移的种类。(P72)

(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48、简述迁移的作用。(P74)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9、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1)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等。

(2)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5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51、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P79)(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2、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提高迁移意识性。

98、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式,合作学习模式。

79、简述如何进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80、简述创造性及其基本特征。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82、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84、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P148)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92、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2)认同。(3)内化。

9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9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P173)(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

(4)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与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如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

102、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105、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3)个别化教学。有: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导教学、掌握学习。

109、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P206)(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110、简述群体动力的表现。

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3、怎样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1)应有一个集体奋斗目标

(2)积极组织学生参于学校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3)实行民主管理(4)要注意强化感情

(5)教师要真诚地爱学生

(6)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增长才干的舞台.8、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23、怎样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己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要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作业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4、中小学教学的一般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个性发展

第二篇:2013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问答题整理直接打印

1.1 学校的产生: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1.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教育终身化,2社会化, 3生产化,4民主化,5国际化,6现代化,7多元化

1.3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2.1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2文献法3调查法4实验法5比较法6个案研究法。3.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

3.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

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3.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人力资本理论.3.4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3.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3.5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6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3.7.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3.8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3.9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3.10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3.1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4.1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4.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⑵顺序性.⑶阶段性

⑷个别差异性⑸互补性

4.3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⑴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⑵个体的心理活动.⑶社会实践活动

4.4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⑴对人的价值的发现.⑵对人潜力的发掘⑶对人的力量的发挥⑷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4.5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⑴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⑵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⑶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⑷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5.1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2协调作用、3激励作用、4评价作用。5.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⑴国家的教育目的.⑵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⑶教师的教学目标.5.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⑴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①教育的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②教育的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③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⑵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⑶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⑷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也是哲学基础)

5.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⑵是

全面发展的教育.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⑷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5.5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⑶培养现代人的品质,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

6.1学生的本质属性:⑴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1主观能动性、2思想情感、3个性特征)⑵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1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和可塑性;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6.2教师职业性质:⑴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⑵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⑶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6.3教师职业的特点:⑴人类文化的传递者.⑵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⑶示范者的角色.⑷管理者角色.⑸父母与朋友的角色.⑹研究者角色.6.4教师劳动的特点:⑴特殊的复杂性.⑵独特的创造性.⑶鲜明的示范性.⑷显效的长期性.6.5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⑴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②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知识.③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④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6.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①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交往能力.)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学科研究教育研究能力。6.7教师的人格特征:⑴优良的个性品质。(1积极乐观的情绪,2豁达开朗的心胸,3坚忍不拔的毅力)⑵积极的创新品质。(创新教育观念和创新的教育能力)6.8师生关系的内涵是指1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彼此所处的地位,由此构成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2是教育活动中的交往,由此构成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6.9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⑴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⑵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⑶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6.10学校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

6.11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师的要求:1树立新的师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善于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7.1.课程目标的依据:1对学生的研究;2对社会的研究;3对学科的研究.7.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合目的性;2合科学性;3合发展性。7.2课程设计的过程:1确定教育目标 2选择经验 3组织经验 4评价经验

7.3课程实施的结构:⑴安排课程表.(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⑵分析教学任务.⑶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⑷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⑸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⑹组织教学活动.⑺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7.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2教师的特征;3学校的特点;4校外环境.7.5课程评价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与访谈;3纸笔测试;4表现评估.7.6课程改革趋势:1结构日趋合理化;2内容日趋综合化;3形式日趋多样化.8.1教学包含方面:⑴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⑵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⑶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8.2教学的意义:⑴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主要手段⑵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⑶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8.3教学的任务:⑴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⑵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⑶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⑷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8.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1间接性;2引导性;3简捷性;4交往性.8.6教学过程的特点:⑴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⑵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⑶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⑷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能动性结合8.7教学过程的结构:⑴激发学习动机.⑵领会知识.⑶巩固知识.⑷运用知识.⑸检查知识.8.8中学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9中学教学方法的特点:⑴师生之间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互动和联系加强.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步增加.⑶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8.10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

1发现教学;2程序教学;3范例教学;4暗示教学

9.1班级授课制优缺点:有利于1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不利于1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2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9.2备好课⑴做好三项工作.钻研教材;了

解学生;考虑教法.⑵制作好三种方案.学期或学年教学方案;课题即单元教学方案;课时教学方案.9.3.课的结构: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掌握新知识;4巩固新知识;5布置课外作业.9.4.好课的要求: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9.5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指向性;综合性;操作性;灵活性.9.6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⑴内容型策略.⑵形式型策略.⑶方法型策略.⑷综合型策略

10.1德育的意义: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⑵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⑶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10.2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⑴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⑵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⑶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⑷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10.3我国中学阶段具体德育目标要求⑴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⑵能力方面⑶知识方面

10.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⑴学生的知 情 意 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⑵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⑶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0.5心理辅导的原则:⑴激励性原则.⑵预防为主的原则.⑶因材施教原则.⑷愉悦性原则.⑸支援性原则

10.6德育原则:⑴导向性原则⑵正面教育原则⑶知行统一原则⑷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⑸因材施教原则⑹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0.7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情感陶冶法;4品德评价法;5自我教育法;6实际锻炼法

10.8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⑴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育.⑵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⑶课外校外活动.⑷社会实践活动.⑸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⑹班主任工作.11.1班级管理的作用⑴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⑵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⑶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11.2班级管理的模式: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3目标管理

11.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⑴明确的共同目标.⑵一定的组织结构.⑶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⑷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1.4班集体的教育作用:⑴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⑶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1.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处理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11.6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⑴了解学生,研究学生.⑵组织和培养班集体.⑶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12.1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⑴中央集权制国家在逐步加强“民主化”⑵地方分权制国家为了有效地推行国家教育计划,逐步加强中央的教育行政管理权⑶建立合作办学.⑷政府对学校实行宏观管理,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⑸提倡教育行政管理与教育科研相结合.12.2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⑴多元化办学体制.⑵以地区统筹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⑶实行教育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⑷多渠道的教育投资体制.

第三篇:湖南高等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目

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泊尔

2.注意属于个体心理构成中---------方面的表现。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3.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调查研究法 A观察法 B谈话法 C个案法 D测量法

4.研究大学生心理特点时,应考虑年级差异,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影响的诸要素。这是强调要遵循 原则。

A.客观性 B.发展性 C.系统性 D.教育性 4.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桑代克 5.教育心理学是研究---------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A德育与智育 B知识与技能 C动机与迁移 D学习与教学

6.在正常教学班级开展教材教学实验研究,这是采用 的 研究方法

A自然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 个案法

第三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心理概述

1.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运动员吃兴奋剂提高了成绩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入芝兰之室久而闻不知其香 D个体青春期的变声 2.在下列常用的教育管理方式中属于负强化的是 A忽视 B惩罚 C警告 D表扬 3.“杀鸡给猴看”产生的是—— 强化效应。A 外在 B 自我 C 替代 D 内在

4.“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做好了”,这种说法中隐含了下列哪类强化? A 外在 B 自我 C 替代 D消极

5.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惩罚 强化。

A不是 B属于正 C属于负 D属于消极 6.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他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过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 7.在商业促销活动时,一些商家常常把幸运的获奖者放在他们的宣传中,想以此引起人们的A替代性学习B建构学习C试误学习D顿悟学习

8.当一个不守纪律的学生表现出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时,教师撤销对他的处罚,这属于

A消退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惩罚

9.下列属于桑代克通过研究动物学习提出的学习律的是 A强化律 B反馈律 C惩罚律 D效果律

10.学生李亦看到同学在体育课不遵守纪律,随便离开操场而没有遇到麻烦,于是他也参与进去。这种同学行为对他的影响属于下列哪类学习的适例?

A直接学习B替代学习C亲历学习D试误学习

11.奥苏泊尔认为,意义学习的目的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

A逻辑意义 B潜在意义 C心理意义 D客观意义 12.建构主义知识观更强调知识的

A客观性 B确定性 C动态性 D稳定性 13.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A视觉适应 B望梅止渴 C青春期男孩变声 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14.下列不属于学习的是

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 望梅止渴 D近墨者黑

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

练习题

1.在课堂学习中,理解某规则含义的学习属于---学习。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操作性知识

2.在下列具体学习策略中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 A划线 B列提纲 C记忆术 D网联

3.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熟悉默读方法,这时的学习属于 A陈述性知识学习 B程序性知识学习 C言语知识学习D元认知知识学习4.下列中不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怎样骑车 练习题

5.期末复习时,对一学科的学习内容采用树形图形式来概括、整理其关系,这是使用的 A精制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6.掌握同类事物共同关键特征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命题学习7.下列活动中主要归属于动作技能活动的是

A快速阅读 B书法 C计算 D下棋 8.下列活动主要归属于心智技能活动的是

A下棋 B体操 C书法 D游泳

9.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加入中介词,将其加工成“gas-该死一煤气”。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计划监控策略

10.人们常常使用顺口溜,歌诀等方式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学习材料。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认知策略 11.英语单词学习主要属于

A符号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规则学习

第五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1.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对其应用知识所产生的干扰,属于 A逆向正迁移 B顺向正迁移 C逆向负迁移 D顺向负迁移 2.“吃一堑,长一智”属于下列哪种迁移

A负迁移 B消极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3.“闻一知十”属于

A迁移 B正迁移 C顺向正迁移 D干扰

4.“功能固着”属于下列哪种迁移

A负迁移 B正迁移 C积极迁移 D逆向迁移

5.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迁移的是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入乡随俗 D上行下效 6.“举一反三”所反映的迁移类型是。

A.逆向迁移 B.一般迁移 C.负迁移 D.特殊迁移 7.下列哪种不属于迁移

A温故知新 B举一反三 C上行下效 D闻一知十 8.下列不属于迁移的是

A.前车之鉴 B约定俗成 C因噎废食 D谈虎色变

第六章

高校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练习题

1.研究如何提升长沙市城市的整体文明水平,这类问题主要属于 A结构良好问题 B界定清晰问题

C界定模糊问题 D精确问题

2.大学生毕业论文或设计中所研究的问题,多是

A界定模糊问题 B界定清晰问题 C结构良好问题 D创造性问题 3.下列哪项不是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

A 流畅性 B独特性 C变通性 D整合性

4.学习怎样写作文这类问题主要属于 A结构良好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 C一般问题 D抽象问题

5.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错误却很容易被发现。这是由于 A.注意分散 B.粗心 C.知觉整体性 D.定势 6.“曹冲称象”主要反映出的是

A.抽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动作思维 D.发散思维

7.政治试卷中有一道题目是“请回答五四运动发生于哪一年?”这是一个 A.常规性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 C.有结构的问题 D.创造性问题

8.问题解决过程中,寻求解答的一般途径包括算法式和

A.启发式 B.提取式 C.分析式 D.综合式

9.吉尔福特提出了可作为评价创造性思维水平的思维特征三指标。下列不属于的是 A.流畅性 B.稳定性 C.变通性 D.新异性

第七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练习题

1.通常学生最喜欢将学习成、败的原因归之于 A能力、努力、难度、运气 B能力、努力、心情、运气C能力、努力、帮助、难度 D智力、努力、指导、环境

2.大学生为获得证书而在积极的学习,这种学习动机主要属 A近景性动机 B 远景性动机

C 认知性动机 D 内在动机

3.人们在一活动前对自己完成活动能力的主观估计并由此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被称之为 A归因 B自我效能感 C习得性无助感 D成就动机

4.奥苏贝尔认为,为了解和理解,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所激起的动机是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主导性内驱力

5.根据归因理论,属于外部、稳定和不可控的因素是

A.疲劳 B.能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6.有的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有的学生面对他不喜欢的老师不愿意努力学习。这种影响其学习的主要因素是

A自我提高动机 B认知动机 C交往动机 D成就动机 7.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下列哪种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A自尊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归属的需要

8.目前研究认为,创造与智力的关系是

A相关的线性关系 B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C不相关的独立关系 D相对独立关系

9.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的任务。A30% B50% C60% D80%

第八章

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

练习题

1.大学生对下列哪类“我”的关注,属于对理想我关注的表现 A实际的人际关系 B 拥有的角色地位 C 个性特征 D 目标

2.学生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意识,从自我意识的内容上分,这属于对下列哪类我的关注 A 生理我 B 心理我 C 社会我 D 理想我 3.自卑主要属于个体自我意识中 的表现。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社会我

4.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属 A 现实我 B 投射我 C 理想我 D 过去我

5.大学生常表现出的“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体现了其自我体验方面的 A波动性 B敏感性 C自尊感强 D自卑感强 6.自信心是个体自我意识中 的表现。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监控 D自我知觉 7.下列不属于大学生自我意识中自我调控特点的是

A自尊感与自卑感交织 B相对薄弱的自控能力 C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抗倾向 D强烈的自我设计、自我完善愿望

第九章

高校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练习题

1.“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下列哪种群体影响个体心理的典型表现 A社会助长 B社会堕化 C从众 D 群体极化

2.在大学中下列哪种学生群体主要属于非正式群体 A学术沙龙 B 班集体 C 学生会 D 校、院文艺宣传队

3.有时,一起参加活动的人较多时,个人付出的努力、责任心就少些,这是下列哪种群体对个体心理的影响表现?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极化 D从众 4.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众的引导和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即

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5.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来学会理解他人,心理学将这称之为

A移情 B同情 C关爱 D社会交换

6.“人云亦云”属于______现象。

A.沟通 B.服从 C.从众 D.暗示 7.人际交往的本质是

A.平等 B.社会交换 C.尊重 D.理解

8.“敬人者,人恒敬之”体现了人际交往的 原则。

A尊重 B真诚 C理解 D交换 9.下列不属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要特点的是 A平等性 B感情色彩浓厚 C理想化 D波动性

第十章

高校学生的品德心理

练习题

1.皮亚杰、科尔伯格都认为,个体品德的发生发展主要是发展 A道德意志 B道德判断能力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习惯 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经历了

A他律到自律两级水平B三水平六阶段 C八阶段 D四阶段

3.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当学生认为“人们的道德原则是自我选择的”,其道德发展水平主要处在

A世俗水平B超世俗水平C后世俗水平D前世俗水平

4.在现场通过直接感知而引发的道德情感体验是

A直觉式道德感 B想象式道德感 C情景式道德感 D理智式道德感

5.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大学阶段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建立自我同一性 B承担社会义务 C显示创造力 D变得勤奋

6.道德情感在个体品德结构中具有的主要作用是

A认识作用 B动机作用 C调节作用 D标志作用

第十一章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练习题

1.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中间目标 A 发展性目标 B预防性目标 C 矫治性目标 D诊断性目标

2.下列那些大学生的表现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

A 吸烟 B 总担心自己做的事情别人不满意 C 过分依赖 D 一到考试身体就有不适反应

3.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主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下列哪类目标 A 发展性目标 B 预防性目标

C 矫治性目标 D 诊断性目标

4.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应该以双方的真诚关系为基础,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灌输关系,而是一种启发或促进成长的关系。这句话强调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 A.教育性原则 B.主体性原则 C.信赖性原则 D.平等尊重原则 5.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疾病是

A神经症 B精神病 C人格障碍 D短期情境障碍

第十二章

高校教学心理

练习题

1.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是首先要明确的 A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 C教学策略 D教学评价 2.学期中的单元测验主要属于

A准备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3.按福勒和布朗的观点,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的新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待遇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4.教学前,教师从反思他人的教学经验中获得对自己教学的指导,这属于 A对活动的反思 B活动中的反思 C为活动反思 D教学监控 5.教师在师生关系上应扮演的角色是

A朋友与管理者 B榜样 C研究者 D知识传授者 6.根据教学评价的类型,大学生过级考试主要属于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准备性评价

第四篇:湖南教师资格证技能考试资料总结

第一章教学目标设计

2教学目标的功能:1指导教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2引导老师调控教学过程;3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

3教学目标的分类: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的学习)。2奥苏贝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知识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3布鲁纳(认知,情感,动作技能领域)4教学目标的设计理念:关注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全面设计教学目标。

5教学目标的陈述:定位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晰;措辞得当。

6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1行为目标陈述方法(马杰:行为表现,条件,标准);2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业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法(格兰伦);3表现性目标陈述方法(艾斯纳:教学性和表现性目标)。

第二章教学内容设计

1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1教学内容的选择发生变化;2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教材中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了,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点;3课程改革后有艺术课程、科学课程、综合性课程等。3教学内容的构成:由事实、概念、原理、及它们的内在联系构成。

4分析教学内容的步骤:选择与组织单元;确定单元目标;确定学习任务的类别;评价内容;分析学习任务;进一步评价内容。

5教学内容分析的方法: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

6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1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2确保从已知到未知;3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组织;4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7教学内容编排的方法:布鲁纳的螺旋式排列教学内容,加涅的直线编排,奥苏贝尔的逐 10课程开发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地方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11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树立以下观念:课程资源观 系统优化观 潜在课程观。教师要具备以下能力:筛选、鉴别的能力 组合、变通的能力 协调、沟通的能力。13教案的内容:教学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分配;授课类型;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手段、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分析及教学参考资料。

第三章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

1教学方法的含义: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2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1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2重视教学中学生认知和情感的整合统一;3加强学习方法研究;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3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1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2注重教学的启发性;3一法为主,多法相助,有机结合;4教学有法,但无写法,贵在得法。

6如何运用讲授法:1讲授的内容要有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要力求概念明确、判断准确、内容具体、深浅适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2讲授的语言应具有艺术性,做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使讲授富有感染力;3讲解新教材应当紧密联系旧教材;4讲解过程应是有计划地进行,把所讲的内容组织好,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抓住关键,攻破难点;5为了使所讲解的内容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应适当配合演示直观教具,并做好板书设计,提纲挈领地边讲边写,使板书既少而精,又完整美观,有启发性,系统地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发挥其引导思路,传授学习方法的作用;6教师讲述要精神振奋,情绪饱满,教态自然,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善于“设疑”“激疑”“解疑”,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如何运用谈话法:1教师要认真备课,作好谈话前的准备;2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难易适度,掌握好时机,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3提出的问题旭教材和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内容,应具体,富有启发性;4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要对全班提出;5提问既要让学生有思考余地,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6让学生有提问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提问和回答;7谈话结束时,教师应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小结,把谈话的内容系统化,明确新学知识的结论,并对讨论情况作出评价。

8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

9参观法包括预备性,并行性,总结性参观。10复习法分为:再现,对比,系统复习。

11引探教学法的程序为:引探的准备,过程,总结,实践。12反馈教学法的程序:导入新课,学习探讨,巩固加深。运用创新过程。

第四章、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2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师生直接交往的形式(班级授课制人、分组教学、个别教学、复式教学);师生间接交往的形式(学生的小组活动、学生之间的个别互助、学生的个别学习活动);外来辅助形式-道尔顿制和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4课的类型:单一课和综合课

5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7上好一堂课的要求:内容正确-讲授的内容必须是正确和科学的,对内容的说明和解释应准确无误;讲授要有条理,符合逻辑,层次分别;方法得当-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本节的教学内容;组织得好,积极性高-组织好一堂课的全过程,有良好的教学秩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积极性都很高,表现出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教学效果好-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归根结底要看教学效果,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9座位安排的方式:秧田式、马蹄开或新月形、方形或圆形、模块形。

10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1改革、完善班级授课制;2分组教学被广泛运用;3个别化教学成为改革方向;4综合采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11分层教学的分层依据为:智力测验分数,学习成绩,教师和家长的意见。

12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2设立小组目标3实施小组评价和奖励的机制4个人责任的明确5均等的成功机会

第五章板书和多媒体课件设计

2板书的主要功能:1体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2强化学生记忆,启发学生思维,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规范学生书写行为。

3板书的基本形式:纲目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图文式板书;综合式板书。

4板书设计的原则:整体性原则;直观性;准确性;规范性;简约性;启发性;艺术性原则。

5板书设计的技能:锤炼语言;借用符号;运用线条;制作表格;创造图形;调谐色彩。

6板书设计的要求:1深入分析,体现重点;2深化主题,画龙点睛;3合理布局,形象艺术。

8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元素:文本、静图、动画、活动图像、声音

10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有效性原则;易用性原则;艺术性原则。

第六章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3导入的类型:1简介导入、2设疑导入(析题导入,以旧引新,悬念导入法)、3直观导入法(实物展示,实验,录音,图示描绘,录像导入法)、4趣味导入(游戏,谜语,故事,谜语导入法)

4导入的要求:八要(短、新、精、平、快、奇、巧、准);六不(不要重知轻能、不要冗长拖沓、不要平淡刻板、不要牵强附会、不能演独角戏、不能低级趣味)

第七章教学中的提问

1教学提问的功能:1动机激活功能;2思维发展功能;3信息反馈功能;4交流与表达功能;5组织调控功能。2提问的过程:提问设计、实施提问、处理答问,及时评价。3提问设计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疑点、误点、矛盾点、关键点、拓展点、奇异点

4实施提问的过程:引入、表述、等待、点名

5处理答问的过程:积极倾听、准确判断、恰当提示 6及时评价的要求:正确的应该肯定、表扬、强化;不正确、不完整或者是不恰当的回答,应该有一步的探询,或引方向,或导方兴未艾,或引向纵深。

6如何优化提问教学的效果:先提问,后点名;先思考,后回答;先讲义,后结论;先学生,后教师;先鼓励,后更正。7提问的策略:提问要有思维性、序列性、针对性,预测性、时机性、要讲究呈现的密度。

9提问的技巧:抓住兴趣点提问、抓住疑难点提问、抓住发散点提问、抓住矛盾点提问、抓住聚合点提问、抓住模糊点提问。

11课堂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1提问过易过难,缺少思维梯度;2提问过于笼统,缺少针对性;3提问过于含混,缺少确定性;4提问千篇一律,缺少新颖性;5提问过于频繁,缺少密度控制。

第八章教学语言的运用 1教学语言的特点:1从语言形式看,是正规与随意的结合,书卷体和口语体的结合。2从语言内容看,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3从语言过程看,具有反馈性和调控性

3教学语言的功能:1传递信息;2表达指示;3情感;4美感;5交际功能。4教学语言的类型:教育语言(赞扬,批评,评论,指示语);教授语言(讲授:阐述,解释,分析和抒发语。提问:提问。归结语。谈话:启发,归结,指示性谈话。组织教学过程语:导语,结语,过渡语)。

5教学语言的运用要求:1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2必须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3必须遵守语言规范;4必须清楚、明白;语言要简洁、精练;5具有启发教育性;6应具有艺术性(生动性,情感性,个性化)。

6学生欢迎的个性化教学语言类型:简洁明白型、随和亲切型、书卷理论型、风趣幽默型、生活活泼型。7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语言类型:平淡无味型、油滑取宠型、照本宣科型。

9体态语的功能:传递信息功能、交流情感功能、控制调节功能。

10教学体态语的分类:表情语(面部表情和眼神)、手势语、体势语。

11教学体态语运用的原则:需要原则;少而精原则;朴素自然原则;美的原则。

第九章课堂教学管理 2课堂教学管理的类型:放任型、独断型、民主型、情感型、理智型、兴趣型。

3课堂教学管理的意义:1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有利于减少或清除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3是老师职业首先的要求;4是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4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教育性、及时性、参与性、规范性。5课堂教学管理的内容:1教师的自我管理,2对学生的管理,3对课堂时间的管理,4对课堂环境的管理

6教师的自我管理:气质要素、职业道德要素(敬业精神,负责精神,富有爱心)、能力要素(亲和力,凝聚力,号召力,感染力,专业知识,教学能力)。

6教师对学生的管理:1学生行为的解析、2课堂纪律的维护、3自律意识的培养

8课堂教学管理基本原则:目标导向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沟通原则、最小干预的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激励性原则、反馈原则、齐抓共管原则。

9课堂教学管理方法:1预防性管理方法(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2支持性的管理方法、3矫正性管理方法(说理,增强,示范,削弱,惩罚,幽默化解)。

第十章学生学业评价

2学生学业评价的意义:判断,引导,反馈,激励,调节作用

4学生学业评价的类型:1根据评价的功能和运用的时间分为安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根据评价结果的参照标准分为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6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1纸笔考试,2行为观察评价,3表现性评价,4成长记录袋

8行为观察评价: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行为开展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观察行动。

9表现性评价:指教师在学生完成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和学习成果进行的实际考查。

第十一章班主任工作技能

2班主任的理论素养:班主任的现代学生观、班主任的学科理论。

4班主任的基本能力:1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创建班集体的能力;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的能力;5高度的社会信息能力;6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7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能力;8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公关能力;9灵活的教育机智;10进行班主任工作研究的能力。

5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1按照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2全面的教育、管理和指导学生,使全班学生个个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

6班主任的日常工作:1抓好德育,落到实处;2抓好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完成学习任务;3抓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的实施,培养学生坚持锻炼、讲究卫生的好习惯;4抓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5抓班级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7班集体的教育效应:凝聚效应、驱动效应、同化效应。9营造班级文化的措施:1刻意追求以教室为中心的育人环境的自然美;2积极实践以全班学生秩序与自由统一于一体的行为美;3全面发挥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形象的和谐美;4着力形成以班级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特征的心灵美。

11班风建议的要素:主人翁意识、纪律教育、学风建设。12培养优良班风的途径:1明确方向,针对实际,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2正面教育,弘扬正气,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3选配干部,培养骨干,形成班级的领导核心。

12常见的班级活动形式:1晨会、夕会;2主题班会;3班级文体活动;4团体活动;5劳动锻炼;6社会实践活动

第五篇:山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精选问答题及答案一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http://edu.21cn.com/kcnet2580/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1)

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P5)

答:(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7)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P9)

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P13)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http://kaoshi.china.com/jiaoshi/wangxiao/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http://edu.21cn.com/kcnet2580/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P14)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8、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P15)

答: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9、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P15)

答:(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16)

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教师资格网络培训:http://kaoshi.china.com/jiaoshi/wangxiao/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http://edu.21cn.com/kcnet2580/

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11、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P18)

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12、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P19)

答: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13、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P20)

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主要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时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14、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P22)

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15、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P23)

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来源:考试大

16、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P24)教师资格网络培训:http://kaoshi.china.com/jiaoshi/wangxiao/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http://edu.21cn.com/kcnet2580/

答: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17、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P27)

答:(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18、简述学生的性格差异。(P28)

答: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19、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P29)

答: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0、简述学习的概念(或学习的心理实质)。(P30)

答: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1、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P31)

答:(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P32)教师资格网络培训:http://kaoshi.china.com/jiaoshi/wangxiao/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http://edu.21cn.com/kcnet2580/

答: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3、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P32)

答: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连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加涅后来在八类学习的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作五种学习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4、简述联结学习的有关理论。(P35)

答:(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5、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P35)

答: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http://kaoshi.china.com/jiaoshi/wangxiao/

下载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问答题汇总(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问答题汇总(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必知面试技巧

    一、面试分为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考试之前会给你一个说课范围,一般就是高中的教材,你可以把范围内所有的篇目都准备一下,如果没有教学经验的话,可以查看一下中公教师网站,网上......

    湖南高等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目5篇范文

    ~ 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 1.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泊尔 2.注意属于个体心理构成中---------方面的表现。 B A心理动力 B心理......

    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问答题总汇(中学)F-J

    F发展的关键期: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F弗......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系统阐述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社会、经验与课程、知与行、思维与教学、教......

    2012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要点整理

    【12年湖南省教育学考试要点整理】 单选 15*2=30;填空 20*1=20;简答 6*5=30;论述 2*10=20.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利托尔诺、沛西·能---教育在动物界中就存在。 保罗·朗格朗(提......

    教师资格证考试

    1赵峰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余时间却不愿意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

    2013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预测题及答案 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参考答案】:我最崇拜的教育家是素有英语教育界泰斗之称的——张道真。我之所以崇拜他,原因有三。第一高尚......

    教师资格证考试

    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的步骤一、准备材料:1.二表:①教师资格认定申请②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2.六证:①身份证原件和影印件,②学历证书原件和影印件,③户籍证明,④体检合格证明,⑤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