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问答题总汇(中学)F-J

时间:2019-05-12 08:3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问答题总汇(中学)F-J》,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问答题总汇(中学)F-J》。

第一篇: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问答题总汇(中学)F-J

F发展的关键期: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F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口唇期。(0-1)2.肛门期。(1-3)3.性器期。(3-6)4.潜伏期。(6-青春期)5.两性期。(青春期以后)F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成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由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或能量构成。本我不知善恶、好坏、不管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只求立即得到满足,所以本我受快乐原则的支配。自我是出生以后,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使本我适应现实的条件,从而调节、控制或延迟本我欲望的满足。同时自我还要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关系。所谓超我是人格的最高部分,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别是在父母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的。超我又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超我遵循的是完美原则,由于人格中的三个部分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力量,本我追求快乐,自我面对现实,超我则追求完美,所以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F复习主要记住这几个方面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复习方式多样化4多感官参与

G 概念教学的策略:1.概念—例证法是指在概念教学中先给出概念的定义,然后例举概念的例证加以阐释说明的方法。2.例证—概念法是指在概念教学中先提供与概念有关的若干正例和反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正例和反例的比较,归纳概括出概念的本质特征的方法。G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目的是要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反过来,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

G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个体心理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2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差异:1.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2.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反过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总是带有个性色彩。

G归因理论: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G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1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效。视觉的后效即是视觉后像,视觉后像有两种 正后像和负后像。正后像保持刺激所具有的同一品质,正后像出现之后,如果我们将视线转向白色的背景,就会感到在明亮的背景上有黑色的斑点,这就是负后像。如果刺激是彩色的,负后像就是该颜色的补色.2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的联系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视觉的适应现象分为感受性降低的明适应和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并不是鼓励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相互作用可分为同一感觉之内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感觉的融合、对比现象:对比---灰色的对象在红色的背景下看起来就带有青绿色。感觉融合则是指两个以上的刺激同时作用而产生一个新的感觉的现象。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并产生冷觉,这种由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现象称为联觉

G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一下三方面: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归因训练首先在于培养学生自觉的归因意向,有了这种自觉归因意向的本身就表明学生有了自觉的自我意识,其次,重要的在与归因过程,通过这种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观念。要培养学生正确而积极的归因,教师有必要对学生不正确的消极的归因进行心理辅导。

H 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在合作条件下,群体成员之间能建立和保持友好协调的人际关系,个体的活动效率因此得到了提高。由于竞争能够使个体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激发强烈的行为动机,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所以它同样可以大大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可见,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行为都主要起积极作用。与合作相比,竞争具有心理优势。

J教师的角色:学习的指导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保健者,教育科研人员。

J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含义: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称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分为三个方面:1.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2.教师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J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及其特征: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教学监控能力可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两类。根据教学监控作用范围,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可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两类。根据教学监控能力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分为四个方面:1.课前的计划与准备。2.课堂的反馈与评价。3.课堂的控制与调节。4.课后的反省。

J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1.角色改变技术。2.教学反馈技术。3.现场指导技术。

J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教师的威信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J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这种思想被认为是当代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基础。

J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运用技巧:1.讲授法,提供先行组织者,是指在上课前为学生提供的有关本课学习内容的从总体上组织起来的引导性材料。提供必须的加工时间的教学策略就是要在教学中建立信息的冗余度。提供信息加工时间的另一个方法是一次连续讲授的时间不宜过长。2.提问,把握问题的难度水平,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控制等待时间,对学生的问答给予适当反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3.组织讨论,讨论的议题要明确,讨论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发挥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讨论结束后要适当的小结。4.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课堂练习的布置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练习题的设计应富于变化,新颖有趣,并有适当的难度,教师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J教学效能感的含义及其作用: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教师的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J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措施:首先,在社会上,必须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其次,在学校内,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以及努力创立进修、培训等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条件。教师自身方面,首先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其实,向他人学习,如观摩优秀教师教学、学习其他教师的好经验等,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教师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J教师期待效应产生的过程与影响: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个性特征和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形成对某个学生的期待,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所暗含的期待,并根据期待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影响表现在学生自信心上,师生关系上。

J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特点: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收集有关资料,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首先,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其次,教学评价常常通过测量收集资料,但测量不等于评价,评价是对测量结果加以解释,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J教学评价的类型:1.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3.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J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

1、正确的人生追求;

2、宽广的胸襟;

3、理性地适应生活;

4、寻找身边的欢乐。

J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式:1.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外界信息首先经过感觉器官进入感觉记忆,信息按照感觉输入的原样在这里登记下来,所以感觉记忆又叫感觉登记。视觉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约在0.5秒之内。声像记忆的时间可能保持较长时间,达到4秒左右2.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之内,一般认为约为15-30秒。甚至更短时间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体上的7±2个组块,可以是7个无意义音节,也可以是7个被此无关联的字母和7个单词。复述是短时记忆的重要保持机制。3.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它容量巨大,可以长期保持信息

J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迁移的作用:迁移是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迁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正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种是负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2原型启发: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4情绪与动机

第二篇:心理学 人名 中学 教师资格证 考试

第一章 概述: 桑代克: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P9

弗洛伊德: 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P10: 布鲁纳: 60年代初的课改运动,1994年总结教育成果。P10: 廖世承: 从西方引进 《教育心里学》P12: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劳伦兹: 奥地利,关键期,印刻 P16 皮亚杰: 瑞士,从逻辑学中引进 “运算”概念。P16 维果斯基: 前苏联,最近发展期。P19 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理论,八个阶段。P20 鲍母宁: 家庭教养模式 P22 威特金: 美国,场独立与场依存.P25 吉尔福德: 美国,辐合型和发散型的认知方式,P25 比纳和西蒙:1905年 法国人,S-B量表。P26 推孟:

斯坦福大学,修订S-B量表

韦克斯勒: 1936年,美国 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ISC),成人智力量表(WAIS);

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平均数为标准。

斯托达德: 年级分班制,能力分级制。布卢姆: 掌握学习理论。斯金纳: 美国,程序教学。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P32 加涅:

《学习的条件》书中,学习层次分8类;学习结果分5类。桑代克: “尝试—错误说” 基本规律:1.效果律 2.练习律 3.准备律。

巴浦洛夫: 俄国,经典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斯金纳: 行为主义学家;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 加涅:

信息加工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1信息流2控制结构 苛勒:

格式塔理论学家,完形—顿悟说。基本内容:1学习通过顿悟实现的2学习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布鲁纳: P45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学习观:1实质2三过程;教学观:1教学目的2教学四原则 奥苏伯尔: 美国,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学习分类;意义学习;接受学习。

建构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皮亚杰和早期布鲁纳——维果斯基;基本观点: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

第四章 学习动机。P54 奥苏伯尔: 学习动机由三方面内驱力组成,1.认知,2自我提高,3附属。斯金纳: 行为主义理论家,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马斯洛: 人本主义心里学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基本需要五种:生理,心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阿特金森: 成就动机理论,可分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维纳:

美国心理学家,把成败归因分为三个纬度(内外,稳定,控制)六个因素(能努任运身外)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理论: 结果因素(直接,替代,自我强化),先行因素(结果期待,效能期待)。

耶克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多德生定律:美国倒U曲线: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任务越困难,激起的最佳水平越低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桑代克: 共同要素说: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才能产生迁移。迁移是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要素。贾德:

经验类化理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所概括出,并且是两种活动所具有的共同原理或概括化的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家: 关系转换理论:迁移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取决于能否理解各要素之间形成的整理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奥苏伯尔: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

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连贯性/可辨别性都影响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三方面影响:学习者拥有的背景知识(前提);原认知的概括水平(作用);认知技能和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安德森: 两种情境中有产生式的交叉或重叠,则可以产生迁移。

加特纳/吉克:两种情境的 结构特征 / 内在关系与联系 等本质特征是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陆钦斯: “量杯”实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先前的反复经验 支配个体以同样方式对待后续问题。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艾宾浩斯: 德国,无意义音节做材料,重学法来检验记忆效果。~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桑代克的“练习律”进一步发展。是导致遗忘的原因之一。干扰说: 大多数心理学家人为,分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奥苏伯尔: 同化说: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前后学习不是干扰,是相互促进的。弗洛伊德: 动机说: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有些信息不想记起,或太可怕,太痛苦)。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R.M.加涅: 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都属于程序性知识范畴。前者对外办事,后者对内调控。E.D.加涅: 受意识明显控制的程序性知识为人知策略;经过学习的高度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的认知活动为心智技能。加里培林: 苏联1959年,提出心智动作按五阶段形成理论。1动作定向2物质与物质化3出声的外部语言阶段4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动作5内部语言动作

+阶段。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家,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1认知阶段2联接阶段3自动化阶段。我国心理学家: 提出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阶段。心理模拟法:确定心智技能的原型(实践模式)。两步骤:1创拟建立模型2检验修正模型。---模拟专家经验并内化

第八章 学习策略。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桑代克&苛勒:问题解决过程复杂,尝试错误说 和 顿悟说的理论。杜威:

问题觉是个循序渐进,分阶段的过程

认知心里学: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将问题解决看作问题空间的探索。

第十一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克拉斯沃尔 价值内化程度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内化。依次是1接受2反应3评价4组织5性格化。&布卢姆 只有价值经过组织且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问题态度才能称为品德。皮亚杰 瑞士 20世纪30年代,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两阶段1他律道德(10岁前)2自律道德:规则是可以改变的,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柯尔伯格 美国心理学家,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方法是”道德两难”,三水平六阶段:1惩罚服从取向

2相对功利取向3寻求认可~4遵守法律~5社会契约~6普遍伦理~。上2人: 要改变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必须考虑其接受能力,遵循先他律而后律,循序渐进的原则。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完成的。态度和品德学习也如此。

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第十一章 心里健康教育

森田疗法: 对强迫症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因放弃对强迫观念作无控制意图。雅各布松: 20年代首创,全身松弛训练,“紧张-坚持-放松”的练习。感觉对比中学会放松。沃尔朴: 系统脱敏法:对人物环境过敏时,在当事人身上造成不相容的敏感反应,使他们不再发生敏感。艾里斯: 理性情绪辅导法,情绪是由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 吴丽娟: “理性情绪教育课程”分辨理性观念与非理性观念,然后试图驳斥非理性观念。

第三篇:2013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问答题整理直接打印

1.1 学校的产生: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1.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教育终身化,2社会化, 3生产化,4民主化,5国际化,6现代化,7多元化

1.3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2.1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2文献法3调查法4实验法5比较法6个案研究法。3.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

3.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

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3.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人力资本理论.3.4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3.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3.5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6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3.7.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3.8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3.9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3.10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3.1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4.1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4.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⑵顺序性.⑶阶段性

⑷个别差异性⑸互补性

4.3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⑴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⑵个体的心理活动.⑶社会实践活动

4.4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⑴对人的价值的发现.⑵对人潜力的发掘⑶对人的力量的发挥⑷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4.5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⑴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⑵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⑶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⑷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5.1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2协调作用、3激励作用、4评价作用。5.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⑴国家的教育目的.⑵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⑶教师的教学目标.5.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⑴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①教育的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②教育的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③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⑵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⑶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⑷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也是哲学基础)

5.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⑵是

全面发展的教育.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⑷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5.5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⑶培养现代人的品质,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

6.1学生的本质属性:⑴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1主观能动性、2思想情感、3个性特征)⑵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1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和可塑性;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6.2教师职业性质:⑴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⑵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⑶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6.3教师职业的特点:⑴人类文化的传递者.⑵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⑶示范者的角色.⑷管理者角色.⑸父母与朋友的角色.⑹研究者角色.6.4教师劳动的特点:⑴特殊的复杂性.⑵独特的创造性.⑶鲜明的示范性.⑷显效的长期性.6.5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⑴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②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知识.③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④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6.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①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交往能力.)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学科研究教育研究能力。6.7教师的人格特征:⑴优良的个性品质。(1积极乐观的情绪,2豁达开朗的心胸,3坚忍不拔的毅力)⑵积极的创新品质。(创新教育观念和创新的教育能力)6.8师生关系的内涵是指1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彼此所处的地位,由此构成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2是教育活动中的交往,由此构成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6.9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⑴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⑵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⑶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6.10学校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

6.11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师的要求:1树立新的师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善于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7.1.课程目标的依据:1对学生的研究;2对社会的研究;3对学科的研究.7.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合目的性;2合科学性;3合发展性。7.2课程设计的过程:1确定教育目标 2选择经验 3组织经验 4评价经验

7.3课程实施的结构:⑴安排课程表.(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⑵分析教学任务.⑶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⑷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⑸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⑹组织教学活动.⑺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7.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2教师的特征;3学校的特点;4校外环境.7.5课程评价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与访谈;3纸笔测试;4表现评估.7.6课程改革趋势:1结构日趋合理化;2内容日趋综合化;3形式日趋多样化.8.1教学包含方面:⑴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⑵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⑶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8.2教学的意义:⑴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主要手段⑵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⑶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8.3教学的任务:⑴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⑵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⑶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⑷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8.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1间接性;2引导性;3简捷性;4交往性.8.6教学过程的特点:⑴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⑵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⑶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⑷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能动性结合8.7教学过程的结构:⑴激发学习动机.⑵领会知识.⑶巩固知识.⑷运用知识.⑸检查知识.8.8中学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9中学教学方法的特点:⑴师生之间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互动和联系加强.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步增加.⑶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8.10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

1发现教学;2程序教学;3范例教学;4暗示教学

9.1班级授课制优缺点:有利于1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不利于1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2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9.2备好课⑴做好三项工作.钻研教材;了

解学生;考虑教法.⑵制作好三种方案.学期或学年教学方案;课题即单元教学方案;课时教学方案.9.3.课的结构: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掌握新知识;4巩固新知识;5布置课外作业.9.4.好课的要求: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9.5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指向性;综合性;操作性;灵活性.9.6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⑴内容型策略.⑵形式型策略.⑶方法型策略.⑷综合型策略

10.1德育的意义: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⑵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⑶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10.2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⑴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⑵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⑶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⑷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10.3我国中学阶段具体德育目标要求⑴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⑵能力方面⑶知识方面

10.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⑴学生的知 情 意 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⑵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⑶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0.5心理辅导的原则:⑴激励性原则.⑵预防为主的原则.⑶因材施教原则.⑷愉悦性原则.⑸支援性原则

10.6德育原则:⑴导向性原则⑵正面教育原则⑶知行统一原则⑷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⑸因材施教原则⑹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0.7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情感陶冶法;4品德评价法;5自我教育法;6实际锻炼法

10.8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⑴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育.⑵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⑶课外校外活动.⑷社会实践活动.⑸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⑹班主任工作.11.1班级管理的作用⑴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⑵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⑶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11.2班级管理的模式: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3目标管理

11.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⑴明确的共同目标.⑵一定的组织结构.⑶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⑷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1.4班集体的教育作用:⑴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⑶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1.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处理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11.6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⑴了解学生,研究学生.⑵组织和培养班集体.⑶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12.1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⑴中央集权制国家在逐步加强“民主化”⑵地方分权制国家为了有效地推行国家教育计划,逐步加强中央的教育行政管理权⑶建立合作办学.⑷政府对学校实行宏观管理,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⑸提倡教育行政管理与教育科研相结合.12.2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⑴多元化办学体制.⑵以地区统筹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⑶实行教育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⑷多渠道的教育投资体制.

第四篇:2008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答疑

2008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常见问题答疑

1、湖北省认定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是一项什么样的考试?

答:湖北省认定教师资格考试是由湖北省教育厅教师资格管理处负责、由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承担考务工作的一项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该项考试旨在规范教师队伍的准入制度与管理,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该项考试从2002年起实施。

2、湖北省认定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适合哪些人群报考?

答:湖北省认定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的报考对象是在职教师中为取得教师资格的非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在职教师中已取得低一级教师资格,其学历已达高一级教师资格条件,并申请高一级教师资格的非师范专业毕业人员;社会人员中申请教师资格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的人员;高等学校非师范专业(含普通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本专科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校生毕业后拟申请教师资格人员。

3、湖北省认定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分哪些级别?

答:该项考试包括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学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六个层次。考试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科目。按申请考试种类,全省分类统一组织命题、统一阅卷、统一时间进行考试。2004年起,一年组织两次考试。

4、申请教师资格证的流程是怎样的?

两个环节:

(1)理论测试环节:从理论上测试你是否具备教师的资格和能力。具体是要考试通过全省统考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主管机关是教育厅考试院;这个环节难度最大。07年考试院官方主页上公布的通过率为:教育学44%,心理学27%,两门都合格的低于25%,建议认真对待,充分准备。

(2)试讲也叫面试环节:也叫说课,主要是上讲台讲课,考察语言表达、逻辑思路、表情、动作语言、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从技能上测试是否具备教师的资格和能力。主管机关是各个教育局。

按时间顺序,08年3月29日考教育学和心理学,4月份在考试院官方主页上查询成绩,若两门均合格,同时有普通话等级证书(二级乙等以上),才可进入试讲环节;递交试讲申请的时间大概在4月底5月初,具体日期需关注相应教育局网站上的消息公告;递交试讲申请需要准备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教育学和心理学合格证的原件和复印件,半身生活照片,学校院系的思想证明等材料,到所在教育局填写申请表;收到申请后教育局将组织试讲,时间地点由他们安排并通知。一般是在5月底6月初进行试讲。若获得通过,则在6月底7月初毕业后凭毕业证书到试讲所在的教育局换领教师资格证书。

5、考试难度有多大? 07年考试院官方主页上公布的通过率为:教育学44%,心理学27%,两门都合格的低于25%,考试难度客观存在,建议认真对待,充分准备。6、2008教师资格证什么时候报名?

答:教育厅文件规定,每次成绩公布后有资格的考点即可开始下次考试的报名工作。我处的报名截至时间是在下学期初。7、2008教师资格证什么时候考试?

答:2008年上半年的考试时间是3月29号。

8、教师资格证和培训班在哪里报名? 答:洪山广场科教大厦A座15楼1511室,咨询电话027-59706885,027-59706886 传真:027-87305163.网址:www.xiexiebang.com

9、教师资格证报名所需资料有哪些?

答: 资料是身份证复印件一张和蓝底一寸照片两张

10、收费是怎样的?

代理报名:报名费50 +代报费50 =100元

培训班收费:报名费50 +培训费280 =330元(未通过下次免费培训)包过班收费:报名费50 +培训费800 =850元(未通过则退款)

套餐服务费:共410元,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报名及培训(报名费50 +培训费280 =330元),普通话测试报名(80元),短信通知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成绩(免费),办理教育学和心理学合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只要跑一趟我处即可享受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把手续办理完,省却各处奔波和排队等麻烦,可省时安心复习。临考前只需根据我们的通知按时去参加考试即可。

11、需要买什么教材呢?

答:湖北省教师资格考试指定参考教材:

考试大纲:《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参考教材:

1.学前:《学前教育概论》,蔡迎旗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学前心理学》,陈帼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

2.小学:《小学教育学》,黄济、劳凯声、檀传宝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小学生心理学》,李晓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3.中学:《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3版;《心理学基础》,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合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教材可以在大书店可以买得到,或者委托我们代为采购。

报班学员可以获赠内部讲义,都是来源于各年考试的热点和教材的重点,与教材相结合可以较顺利省时复习。

12、培训班具体开班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开班时间是A班12月1,2,8,9日上课,B班2008年3月1,2,8,13.上课,冲刺班是2008年3月15日上课,冲刺班课程为免费赠送课程,报名早则有,早报早有,送完则止。

14.培训班只培训5天时间这么短,而且这么晚,会有效果吗?

这个培训的性质跟新东方的英语培训不一样的,后者培训时间比较长,是从基础和能力上使学员有扎实提高,而前者则是从资料和信息上帮助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培训的关键内容是试卷的考试范围。

一个巴掌拍不响,培训不是万能的,需要学员的配合。本学期特别是春节期间,大家要买一套教材,先看一遍书,记不了东西不打紧,关键是要接触相关知识,先垫个底,到三月份有了重点和范围后,大家就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从三月一日(提前一个月)开始冲刺,经过半个多月的突击,效果就明显了。学员和我们培训机构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们要生存、发展和壮大,通过率便是我们的命根子。所以我们的安排都考虑到效果和通过率问题的。

15.培训班在哪里上课?

答:培训在华中师范大学校内。具体见听课证。

13、在哪里考试?

答:考场由我们来选择和安排。我们会根据内部信息选择相对宽松点考场。

16、准考证在哪里拿?

答:在培训处拿准考证,我们会争取在3月15日的冲刺班上发准考证,尽量方便大家。

17、我只过了一门,已经过了的那一门有没有什么合格的证书啊?

答:你考过的那门考试院是有记录的,你直接报考另外一门就可以了。

18、培训班上课的老师是华师的吗?

答:都是华师的老师上课,命题组成员。

19、通过率高吗?

答:通过率是有保证的。

有同学在QQ群里问:我的同学跟我说,只要参加华师的培训班就一定能过、你们那里行吗?

对此我们只能说,我们的通过率可以达到80%,毕竟自身实际更是占了重要因素的。

而且通过率这方面是要双方配合的,你们努力复习,我们努力点题。

20、A班和B班的培训有什么区别吗?

答:两个班内容一样。只是时间不一样。方便学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可以有多个选择。你报A班的,B班如果资料有更新,资料也会免费发给你们的,考前冲刺班会把这些都统一起来的。

21、你们这边可以代报名不?

答:可以,不过,不参加培训班,代办报名就有个代办费50,加报名费总共100。

22、培训费是不是260啊``加报名 是不是就是310啊`?

答:那是前期初步定价为培训费260,报名费100,现在是考试报名费50,培训费280,总共是330元。包含内部资料费,但不包含教材。

23、什么时候可以申请试讲?

答:一年有两次,4—5月和10—11月。

24.报考资格 答:

1、幼师: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或高等教育学历;

2、小学教师: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或者高等教育学历;

3、初中教师:具备高等师范院校专科毕业或者其他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4、高中教师: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5、中职教师: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6、高校教师: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7、中职实习指导教师: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25.报名截止日是什么时候?

答:我处报名截至时间是2月20号。

27.教材价格是多少?

答: 1.学前:《学前教育概论》,蔡迎旗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30元;《学前心理学》,陈帼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20元。2.小学:《小学教育学》,黄济、劳凯声、檀传宝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21.2元;《小学生心理学》,李晓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17.3元。3.中学:《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3版,26.4元; 《心理学基础》,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合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26元。

4.中小学历年考试试卷及专家点评,13元/份。

5.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10元 教材在大型书店有售,也可委托我们代为采购。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中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二章:

1.心理发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我国对心理阶段的划分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名称、年龄范围)

4.人格的概念

5.爱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名称、年龄范围)

6.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7.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发展阶段

8.认知方式的差异

9.求智商的公式

10.性格的概念、性格的特征差异

第四章:

1.动机、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期待的概念。

2.学习动机的种类。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第五章:

1.学习迁移的概念。

2.迁移的种类。

3.影响迁移的因素。

4.心向或定势。

5.促进迁移的教学。

第六章:

1.知识的类型

2.感知规律

3.变式

4.知识直观的类型

5.知识概括的类型

6.记忆的三个子系统

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规律

8.遗忘理论

9.过度学习

10.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1.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第八章:

1.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特征

2.学习策略的分类

3.认知策略

4.元认知的概念和策略

5.资源管理策略

第九章:

1.问题和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5.创造性的概念

6.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

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8.创造性的培养

第十章:

1.品德的概念

2.品德的结构

3.品德的培养

第十一章: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心理健康的标准

3.学生中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目标

下载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问答题总汇(中学)F-J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问答题总汇(中学)F-J.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问答题汇总(全文5篇)

    1、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鲜明的生产性 逐步走上了大众化教育 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试题填空题精选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试题填空题精选 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

    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整理

    第一章 1.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冯特:构造主义詹姆士:机能主义华生:行为主义韦特海默:格式塔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主义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

    心理学归纳总结 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范文模版]

    第二编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新密联系又有区别......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教育心理......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精选)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 学号 2011LWQZX028姓名王桂芳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天津市教师资格证考试 心理学1

    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名词解释 学习教育心理学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教......

    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_心理学复习资料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