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湖北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湖大)

时间:2019-05-12 08:3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湖北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湖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湖北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湖大)》。

第一篇:2011湖北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湖大)

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1.1 个体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体心理

心理状态

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动力: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1.2 个体心理与行为

行为(behavior)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叫刺激(stimulus)。

心理支配着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的规律,也研究教的规律,以研究学生的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主。

强调研究学与教育的心理规律,研究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

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学与教的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研究和揭示“学”的心理规律。(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学习结果的性质与结构、学生学习的分类、过程及条件)

研究和揭示“教”的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

客观性原则 

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教育性原则 

可重复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1 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 4 实验法

教育心理学的成就

坚持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独立性。

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为本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了一系列的学习理论,为对许多学习问题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参照。

逐步克服了外因论和机械论,注重研究学习的内部机制。

教学心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对推动各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对学习活动中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

更加关注学校教育及教育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以及校外教育中的学习问题。

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的研究受到重视。

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向。

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特点

连续性与阶段性(连续变化中的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定向发展中的顺序性)

不平衡性(统一发展中的不均衡性)

个别差异性(共同模式下的个别差异性)

增进与衰退的辩证统一

第二节 认知发展及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4、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各阶段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点。

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

前后两个阶段有一定的交叉。

顺序是不能改变的。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sensorimotor stage)

主要特点: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手段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他们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

主要成就:客体永久性的获得;因果关系的简单推理;信号表征能力的出现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preoperation stage)

主要特点:符号功能的出现,使儿童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思维开始摆脱具体动作的束缚。但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性明显,另外还有感知的局限性和非守恒性。

主要成就:表象符号能力;语言符号能力;开始获得数守恒概念; 开始获得类别思维和找出关系的能力。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

主要特点: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主要成就:守恒概念的获得;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化;分类和序列;类包含。

④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以后)

(formal operations stage)

主要特点:最主要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约束,能将事物的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思维具有抽象性。他们能够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

主要成就:假设—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 能考虑复杂推理和问题解决中的可能性选择。

5、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

物理环境。亦即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中的练习和习得经验。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这种因素指的是社会上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

平衡。平衡或自我调节是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决定因素。平衡就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低级心理机能: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现的特征,是动物进化的结果。如基本的知觉加工和自动化过程。

高级心理机能: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有社会文化因素所制约,它使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如记忆的精细加工。

2、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指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表现:①随意机能的发展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新的心理结构的形成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3、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学生认知发展的真实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

是学生发展潜力大小的标志,是学生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

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在教学中的应用:支架式教学

教学支架:学生试图解决超出他们当前认知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所给予的支持与指导。

支架式教学:一种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模式。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比较

皮亚杰——发展先于教学,教学要适应发展。

维果斯基——教学先于发展,教学要促进发展。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H.Gardner,1983)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①语言智力

⑤身体—动觉智力

②逻辑—数学智力

⑥人际智力

③视觉—空间智力

⑦自知智力

④音乐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三元智力理论

斯腾伯格(Sternberg,1985)人的智力由三种结构组成。

第三节 社会性发展及教育 一 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理论

艾里克森的理论 二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的构成

本我:本能、无意识的愿望,服从快乐原则,表现生物的我 

自我:意识和理智,服从现实原则,表现现实的我 

超我:良心和道德理想,服从至善原则,表现道德的我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

1、口唇期(出生~1岁)

力比多主要集中在口腔。通过吸吮、咀嚼、吞咽和咬等口腔的动作来获得快感。

此阶段早期,儿童的世界是“无对象”的,还不能意识到他人的现实存在,只是笼统地渴求快感。后期才开始发展他人的概念。

此阶段快乐的满足状况对以后的人格产生长远的影响。

2、肛门期(1~3岁)

力比多主要集中在肛门区域。大便产生肛门区的快感,儿童以排泄为乐,以玩弄粪便感到满足。

儿童第一次被要求放弃他们的本能愉快,其行为受到外界的要求。

此可能与父母发生冲突,强烈的冲突可能导致日后人格异常。

3、生殖器期(3~6、7岁)

力比多集中到生殖器区域。儿童喜欢抚摸、显露生殖器并产生性欲幻想。

出现“恋母(父)情结”,在行为上有了性别差异。

“恋母(父)情结”对于以后个体的精神健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道德规范、社会价值观的内化以及性别角色的认同也有密切关系。

4、潜伏期(5、6~12岁)

性冲动减缓直至暂停活动。

儿童的典型特征是对性缺乏兴趣,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主要与同性别伙伴游戏、学习和体育活动。

5、生殖期(12~20岁)

力比多冲动和能量活跃,对性的兴趣剧增。

这一阶段个体最重要的任务是摆脱父母的控制、建立独立生活、寻求同龄伙伴友谊、试图建立长期稳定的性关系。艾里克森的基本观点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

每一阶段有一个主要冲突(社会心理危机)。

每个阶段发展的顺序不变,其冲突是先天预定的,是生物成熟的表现。

人格发展处于积极和消极两端之间,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二维发展观)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为人所特有

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自我意识的特征

分离感:与客体的分离;与他人的分离(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情绪和认知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同一感:一个人是长期地持续存在的,不随环境及自身的变化而否认自己是同一个人。

个体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自我意识的结构

①从内容上

生理自我 

社会自我 

心理自我②从形式上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

自我认识方面 

自我体验方面 

自我调控方面 学习的含义

学习: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说明:

1、学习发生的根本标志是变化的发生。

2、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是经验或练习。

3、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比较持久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共同特点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承认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着中介心理过程。(S—O—R)

获得律: 消退律: 泛化律: 分化律:

高级条件作用: 桑代克的试误说

 应答性行为: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对象。

(二)强化理论

 强化:增强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的程序。

强化物:增强同类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

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正强化:一种行为反应发生之时或之后,呈现一个愉快刺激。

负强化:一种行为反应发生之时或之后,消除一个不愉快刺激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1、三元交互决定论: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个因素之间是连续不断的交互影响的。

2、大部分的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模仿而习得的。这一过程即是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3、“替代强化”:学习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间接地受到强化。

4、行为习得与行为操作。

认知同化理论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

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种有意义接受学习。

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学习,即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能产生实质性的联系。

②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接受事物意义的过程,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

③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来实现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的积极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认知同化论的基本术语

同化:把新观念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重组、修改、扩充、深化等),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认知结构(广义):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知识同化的三种模式

下位学习

上位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信息加工理论

 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

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对信息进行探测、编码、贮存和复现的过程。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知识可以迁移,动作技能可以迁移,情感和态度也可以迁移。学习迁移的分类(1)

根据迁移作用的性质:

正迁移:起积极促进作用

负迁移:起消极干扰作用

根据迁移作用的时间和顺序:

顺向迁移:先

逆向迁移:后

先 学习迁移的分类(2)

根据迁移作用的方向或水平:(加涅)

侧向迁移:知识或技能在相同水平上的迁移

纵向迁移:低水平的技能向高水平技能的迁移 

根据迁移作用的内容或范围:(布鲁纳)

特殊迁移:具体知识与动作技能的迁移

一般迁移:原理、态度和一般方法的迁移 形式训练说

人的各种官能可以独立地加以训练,使之得到提高。

迁移是无条件的,可以自动发生。

某些学科对于训练发展某一种或某几种官能具有特殊的训练作用和训练价值。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伍德沃兹的知觉训练迁移实验。如面积估计的训练,线段长度估计训练。

两种学习“只有当机能具有相同要素时,一种机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机能”。即在刺激与反应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同迁移作用成正比。

学习上的迁移,就是相同联结的转移。经验泛化说(概括化)

 机能心理学。贾德。水下击靶实验。

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或经验中通过概括它们的共同原理。即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关系转换说

 格式塔学派。苛勒的小鸡啄米实验。

 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顿悟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产生迁移的有效条件。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一切有意义学习必然包含迁移。

认知结构的三个主要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利用认知结构变量促进学习迁移——“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及其功能

 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先于学习材料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其主要功能是在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一种教材呈现策略。动机的概念及理解

动机(motivation)是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推动力。

①动机是内部心理过程。

②动机是一种动力,是引起人们行为活动的直接原因。

③人类的动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动机的产生条件 

内部条件:需要 

外部条件:诱因 

诱因(incentive):能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正诱因与负诱因。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人们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典型形式是好奇心、求知欲等。

对学习的影响比较持久。

外部学习动机 :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典型形式是赏罚。

对学习的影响具有短暂性和一时性。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

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外部动机可以转化为内部动机。

外部奖励不能滥用,否则有可能产生外部奖励的隐蔽性代价(莱珀)。

在实际中常常是二者交替使用。学习动机与学习

学习动机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有些学习在没有动机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发生。

学习动机也不是学习的充分条件。学习动机只是影响学习的一种因素,并且它对学习的影响必须通过许多中介因素。

对于长期的认知领域的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

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是双向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活动效率都不高。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活动难度的不同而不同。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要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要求有较强的动机;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工作效率最高。——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

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

习得性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由于一系列连续的失败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简称LH 

LH产生后,动机降低;认知出现障碍;情绪失调

强化动机理论及意义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

S—R之间是直接联系,不存在任何中间心理过程或中介环节。

人的一切行为原因就是强化。

在学校教育中运用表扬、奖励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理论依据。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1、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

2、基本需要具有似本能性质。

3、人类的需要可分为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

4、只有当低级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

 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决定的。即: Ts=Ms×Ps×Is 

成就动机的两种心理成分:希望成功和害怕失败。因此有两种类型的人:求成型和避败型。

维纳成败归因理论的三维度四因素 自我效能感理论(A.Bandura)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人的行为受两个因素影响或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期待)。强化能够激发和维持行为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但没有强化也能够获取有关信息,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行为出现的原因,不是随后出现的强化,而是人在认知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的相倚关系之后产生的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

学习动机的分类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表扬与批评 

适当开展竞赛

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取得成功 第三部分

几种不同领域的学习

概念和原理的学习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 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形成和培养 概 念

概念: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或性质。

四个方面: 

概念名称 

概念定义

概念例子(正例与反例)

概念属性(概念正例的共同本质属性)概

概念(concept)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形式,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

概念是思维的产物。(概念是以词标志的事物的一般和本质特性的符号)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二者成反比关系)

概念的层次或等级 

概念的典型性

概念的特征

①概念是对多个同类事物共同特征的概括

②概念将大量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单位,大大简化了人的思维;

③概念是用词来表达的;

④概念是有层次结构的、相互联系的。

概念的种类

①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② 难下定义的概念与易下定义的概念 ③ 初级概念与二级概念 ④ 具体概念与定义概念

信息加工理论的问题解决观 

问题(problem):个体面临一个不易达到的目标时的情境。

问题三成分:给定、目标状态、障碍

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的心理分析

1、问题表征:问题解决者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形成一个关于问题的内部表征。即理解问题空间。

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初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

2、搜索策略:

算法式:在问题空间中搜索所有可能的方法。

启发式: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中进行较少搜索。如手段—目的分析、爬山法、逆向搜索、计划等。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知识经验(迁移)。

定势(set,又叫心向)(积极的;消极的)

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

动机和情绪。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酝酿效应 

问题情境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特点:

新颖性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 

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 

灵感状态

创造力与智力

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

高智商者创造力不定; 

低创造性者智商不定; 

高创造性者必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方法

发散性提问

判别性提问、叙述性提问、说理性提问、发散性提问 

小组讨论 

多向求解 

思路提示

广义的知识及知识表征

知识: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内的是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之外的,即为人类的知识。

知识表征: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广义的知识分类

陈述性知识

(狭义知识)

智慧技能

广义知识

认知技能

程序性知识

认知策略

(技能)

动作技能

广义知识分类与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

陈述性知识及其表征

陈述性知识: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

主要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一般通过记忆获得(记忆性知识或语义知识)。

以命题或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

简单陈述性知识和复杂陈述性知识

简单陈述性知识:主要指符号表征学习和非概括性命题的学习。

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于保持。

复杂陈述性知识:主要指概念和概括性命题的学习。

学习的关键是理解。程序性知识及其表征

程序性知识: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主要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在本质上,程序性知识由概念和规则组成。

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知识学习过程

第一阶段:习得阶段。

第二阶段:巩固与转化阶段。

第三阶段:提取与应用阶段。

促进陈述性知识巩固的策略

复述策略。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

精加工策略。对学习材料作精细的加工活动,即通过在要记忆的材料上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的材料记忆的学习方法。尤其适用于简单陈述性知识的巩固。

组织策略: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复 述 策 略

利用多种感官(复习方式多样化)。

读背结合。

过度学习。

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恰当安排复习时间

及时复习策略(尤其对高度机械化的材料)。

第一次复习:学习完5~10分钟。

第二次复习:当天晚些时候,或第二天。

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后。

第四次复习:一月后。

第五次复习:半年后。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精 加 工 策 略

记忆术(无意义的材料)

位置记忆法、关键词法、首字联词法、谐音法、歌诀法等

作笔记(复杂陈述性知识)

作笔记的三步骤:①留下笔记本每页右边¼左右;②记下听课的内容; ③整理笔记,在笔记的留出部分写出边注、评语等。组织策略的形式

描述策略:将孤立的单词组成一个描述性句子。

归类策略:将分离的项目按类别组织成一个序列,以减少记忆项目的数量。

表象策略:将言语形式的信息转化成视觉形式或图画形式的信息。

网联策略: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梳理、横向比较分析。适用于复杂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

并非所有陈述性知识都能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实质是掌握概念和由概念构成的规则,使之支配人的行为。

转化主要指概念或规则向技能的转化。

变式练习是学生将理解了的概念和规则转化为一种办事能力的必经过程。

品德概述

1、品德的含义

品德也叫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特征。

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中习得的,经历着外在准则规范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外显的复杂过程。

2、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知

晓之以理

道德情感

动之以情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导之以行

道德教育具有多端性。

品德的认知派与行为派之争

认知派

人的品德主要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智力发展水平和道德动机的形成。形成人们良好的品德主要是进行说理教育。

行为派

人的品德只是一定动作的总和,因而道德教育中必须注意行为的训练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一、皮亚杰的理论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临床法

间接故事法(对偶故事法)

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

前道德阶段(4、5岁以前):不能对行为作出一定的道德判断,其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所支配。

他律道德阶段(4、5~8、9岁):绝对地尊敬和顺从外在权威,尊重道德的权威;把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根据行为后果的大小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自律道德阶段(9、10岁以后):不再盲目服从权威;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评价行为时不仅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动机。

二、柯尔伯格的理论

1、研究思路与方法

检验和描绘作为道德判断依据的思维结构

道德两难故事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社会促进(social facilitation):有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现象。

最早以科学方法揭示此现象是特利普里特(M.Triplett,1898)

让被试骑车完成25英里路程

①单独骑行计时

24英里/小时 ②让一个跑步伴同

31英里/小时 ③与其他人竞赛骑32、5英里/小时

• 社会干扰:有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降低现象。

群体背景究竟起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工作任务的性质是否复杂。

群体背景能够唤起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社会促进作用的原因。•

性别促进作用

• • •

• •

群体的凝聚力。高凝聚力群体的成员,对自己所属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忠诚感。影响从众的因素

• 群体的特点(规模、一致性)。

问题(模糊的、困难的)。

个人因素(能力、独立性、自信心、文化差异)。合作与竞争

合作(cooperation):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竞争(competition):不同的个体为了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 原发心理原因

合作——个体之间的合作是生存的基本条件与手段。

竞争——人们试图在社会比较中确定自我价值的需要,使人们倾向于超越别人。

直接动因

现实生活中利益一致或冲突

 与合作相比较,在没有特别引导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优先选择竞争的行为方式。

实验介绍 

梅茨(1951)

对偏离的恐惧。对于群体一般状况的偏离,会面临群体的强大压力乃至严厉制裁。从众的心理原因

行为参照。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参照价值。

从消极方面看,会使个人失去接受挑战的机会,丧失个性;也会助长歪风邪气和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

群体压力可能是实际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上假设的。

群体压力可以在人们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

从积极方面看,从众对于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意义;对于社会而言,也具有延续社会文化的作用。从众(conformity):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压力的影响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群体一起完成 一件事情时,他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鲁斯(1957)

多依奇(1960)

第二篇: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2实验教育学及其代表人物:实验教育学派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在德国的代表人物是莫依曼和拉伊,实验教育学的名称是莫依曼提出的。在法国的代表人物是比纳和西蒙。1905他们编制了《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

3.桑代克及其科学教育心理学诞生及其标志: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美国),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13年扩充为三卷本《教育心理学》。分别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

4、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特点:(1)以大量学习实验与测量材料为基础;(2)建构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5、联结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或“清静”)与反应的联结,把刺激与反应作为心理或行为的最高解释的原则或公式;(2)把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3)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重外部现象与外部条件的探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

6、认知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

8、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尊重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与人的差异。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能够适应变化,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

1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教育性原则(伦理性原则)。

方法:(1)哲学方法论: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学科方法论:系统科学方法: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3)学科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量法等。第二章 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3.自我意识的内涵: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并根据这种认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第三章 高校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1、学习的含义

广义: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和行为倾向的变化。

狭义:学生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5、桑代克的联结学习论:(1)学习是联结的观点;(2)尝试错误的观点;(3)三个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6、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1)操作条件发射的含义(2)强化的观点

7、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1)顿悟的含义: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做个别反应,而是在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的前提下作出的有组织的反应。这种理解和组织的反应常常是突然发生的,故称为顿悟。(2)顿悟产生的条件:

8、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

(1)认知结构:即是指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组织,并形成一个模式,它的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类别”。(2)发现学习的含义及其特征

含义:学科基本结构的获得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要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特征:发生较早、发现学习的内容是尚无定论的实际材料、学习的过程较为复杂。

9、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含义: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认为的、实质性的联系;如果学习者未能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符号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3)有意义学习的三种同化模式

10、建构主义学习论:(1)建构主义知识观—知识相对论;(2)建构主义学习观—意义的生成与建构;(3)建构主义学生观—有准备的头脑。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2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4奥苏泊尔关于认知同化的观点及学习中的三种同化形式

(1)同化的相互作用观:是同化论的核心。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精神,即有意学习的心向;强调新学习的观念必须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点。

(2)三种学习同化的形式:①下位学习(派生下位或派生类型和相关下位或相关类属);②上位学习;③并列结合学习。

5、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1)产生式;(2)产生式系统。

6、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简单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接触到的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并赋予一定的意义,这种意义可以是认为的,也可以是非认为的。

精细加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第五章 高校学生学习迁移

1、学习迁移的界定: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学习迁移的分类

(1)按迁移的内容分: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一般迁移:把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和态度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特殊迁移: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中去。(2)按迁移的水平分: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加涅将一般迁移又分横向(水平)迁移和纵向(垂直)迁移。横向迁移:是处于概括水平同等层次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纵向迁移:是处于不同概括水平不同层次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1)按迁移的方向分: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将迁移顺序和迁移效果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形成顺向正迁移、顺向负迁移、逆向正迁移、逆向负迁移。(2)按迁移对学习的影响分: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正迁移:一种学习促进另一种学习。

负迁移:一种学习妨碍另一种学习。

零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没有必然的影响。

通常习惯于用迁移一词指代正迁移。

3、形式训练说基本观点:是一种古老的学习迁移理论,来自于官能心理学。它认为人的心理是由诸如意志、记忆、推理等官能构成,这些官能经过训练即得以发展;某些特定学科的学习或教育正是这种训练,它可以增强人的官能;训练的效果与训练难度有关。

4.共同要素说基本观点:(1)心理学家C.H.贾德(Judd,C.H.)在批评相同要素说的基础上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把自己在一种学习中得到的经验加以概括,就可以把它们用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在这里,两种学习之间的共同因素只是迁移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学生能够概括出一般原理是迁移的关键所在。(2)根据此种理论,在学校教学中,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对核心的、基本的概念进行概括。如果这种概括化能结合实际进行,那么正迁移的出现就会有更大的保证。5经验类化说基本观点:

7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8高校学生迁移能力的促进:(1)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3)合理组织教学内容;(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5)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1、什么是问题和问题解决 问题: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将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与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由给定、目标、障碍三要素构成)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4、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5、奥苏泊尔和鲁宾逊问题解决的模式:(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2)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3)填补空隙过程。

7、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有关的知识经验;(2)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和动机状态。

8、大学生创造力的开发:(1)影响创造力的因素(知识与创造、智力与创造)(2)创造力的开发(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②激发问题意识开发创造力;③运用创造思维规律开发创造力)。第七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界定:就是推动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

3、耶基斯—多得森定律

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1)学习动机既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学习的充分的条件。但它是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的重要条件。(2)对于长期进行有意义学习来说,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3)学习动机不直接影响和改变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因而它对学习的影响是间接的。(4)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互为因果关系,绝非一种单向线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任务较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s¡ªDodson Low,1908)(简称倒U曲线规律)。

4、学习动机的理论

(1)强化理论基本观点:论为人类行为动力取决于先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的联系。(2)成就动机理论

①基本观点:认为人的成就动机强度取决于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并将成就动机划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②代表人物:默瑞、麦克兰德、阿特金森。(3)归因理论

①基本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动力取决于三个维度的归因(内部与外部、稳定性与非稳定性、可控制与不可控制)与行为责任的六个因素(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②代表人物

海德(F.Heider,1958)的观点:环境归因(situatial attribution)个人归因(person attribution)罗特(T.B.Rotter,1966)的观点: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内控型 外控型 韦纳(B.Weine)的观点:三维归因理论

③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a.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b.根据行为者自身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c.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4)自我效能感理论

①基本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动力来源于自己对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②代表人物:班杜拉

5、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1)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4)合理运用奖励与处罚;(5)利用竞争与合作;(6)增强自我效能感;(7)进行归因训练。第九章 高校学生的品德心理

3、几种主要的品德理论(1)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2)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的理论(3)埃里克逊新精神分析品德理论

4、高校学生不良品行的矫治(1)学生品行不良矫正的心理依据(2)不良品行矫正的几种常用方法

a.防范协约法;b.表征性奖励法;c.强化暂停法;d.过错矫正法;e.榜样示范法。

第三篇: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考试试题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试题(A卷)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 2. 简述高校法人的性质和特征?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二、论述题(30分)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试述高校教师应如何发挥自己在依法治校中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40分)

1996年2月29日,北京某大学本科生田某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因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中途去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现。监考教师虽未发现田某有偷看纸条的行为,但还是当即停止了田某的考试并上报学校。学校根据校发(1994)年第068号《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第3条第5项关于“夹带者,包括写在手上等作弊行为者”的规定,认定田某的行为是考试作弊,根据第l条“凡考试作弊者,一律按退学处理”的规定,对田某作出“按退学处理”的决定。但田某未收到正式通知,该退学处理决定并未得到实际执行。在以后的两年间,田某仍以该校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学习及学校组织的活动,继续缴纳学费,适用学校的各种设施,享受学校补助金,修完了所有学分并完成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在临毕业时,学校通知田某所在院系,田某不能毕业,不发给其毕业证、学位证及派遣证,理由是田某已被退学。田某不服,认为学校学校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于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学校履行发放毕业证、学位证及派遣证的职责。

要求:

1.本案例中北京某大学违反什么法律或相关规定?(5分)2.被告北京某大学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5分)

3.通过该案例,学校、教师或学生应得到哪些启示?(30分)(该题重点谈得到的启示)

2012年辽宁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B卷)

一、请叙述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及其修改的情况。(20分)

二、有些大学新生入学后发现,许多同学的高考成绩都比自己高,原来在高中时的学习优越感消失,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或失去了学习目标。请问您如何帮助这类大学新生转变心态,确立新的学习目标?(20分)

三、某大学生在体操课上认真观摩教师做出的每个示范动作并要求教师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遇到高难动作还要求教师重复示范。请问这位大学生的要求是否合适?为什么?他的学习符合什么学习理论?(20分)

四、某大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下课就问老师;当他了解到多数同学听不懂的地方时就要求教师重讲。请问这位大学生的做法是否有些过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做法有理论根据吗?(20分)

五、某大学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讲解的内容与幻灯片上呈现给学生的内容一模一样;有些幻灯片还配有与文本内容不相关的人物照片或图案。请问这位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内容设计是否合适?为什么?怎样设计合理?(20分)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试题(A卷)

一、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怎样做才能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

2.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做?

二、资料分析题:(40分)

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老爹”的邵春亮

1935年出生的邵春亮,是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教授、少数民族预科班班主任。二十多年来,带过新疆、内蒙等边疆各地13个民族的千余名学生,曾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老爹”。以他出色的教学水平及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冬,他每天凌晨,从学校南山的家里准时来到北山学生宿舍,叫醒学生去跑步;每天中午,到学校清真食堂与学生们同桌共进午餐,边吃边交谈;每天夜晚,坚持跟同学们一起上晚自习,直到熄灯才离开。每逢年节必请同学们来家享用“免费的午餐”;每个新年都给学生们写贺年卡。

蒙古族一学生踢足球,不小心左臂摔成粉碎性骨折住进了医院,他整整陪护了10天。他每天早起,煮了鸡蛋和嫩苞米,在六点前赶到医院,给学生洗脸、擦身、打饭,一直忙到大夫查房,再赶紧往家里跑,照顾他自己年迈的老母亲吃早饭。同室的病友都羡慕说:“你父亲真好!”,“哪里!那是我老师!也是我老爹!”学生自豪地回答。

维吾尔族一学生在非典肆虐期间患了重感冒,高烧不退,校医院诊断为肺炎,留院观察治疗。他连续7天到医院陪伴他。学生事后才知道,自己住院期间,邵老师的老伴刚去世,他是忍受着自己内心的巨大痛苦,来精心照料自己的。每逢提起这件事,学生的双眼都是红红的,“我如果不成才,怎么能对得起邵老师!”

邵老师专业教学水平也同样出色。为了弥补担任班主任占用的时间,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假期、休息日进行备课、编写教材、撰写论文及相关科研工作,不断充实和提高业务水平。他教的《电路原理》课,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结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你是怎样评价邵老师的所作所为?为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高等教育学试题(B卷)

一、论述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25分)

二、论述高等学校的教学目标。(25分)

三、什么是教案?根据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以你教授的学科或专业(单元或章节)为例,撰写一份700到800字的教案。(50分)

第四篇: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第一章 绪论

1、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老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与老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和高校老师的教学心理规律.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age 6)1.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征,怎样开展教育 3.研究高等学校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 4.研究大学生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重点研究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审美心理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研究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具体开发 8.研究现代技术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 9.讨论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10.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其他方面的问题.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

1.客观性,2.发展性,3.理论联系实际,4.教育性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践观察法-上课的时候看到学生表现有一些不积极的,有一些值得纠正的地方,如现在学生说,”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如果我们发现了学生不愿意上课或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上课积极性不高,这是我们观察到的.问卷调查法-到底想干什么?想学什么?最后想成为什么人才?你现在需要的是什么学习方法和学习课程? 经验总结法-教师应该进行理论上的总结,经验的总结.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统称为实验法)-做比较试验,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经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会呈现出一些基本规律.比如,有的班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心理素质的拓展,心理健康的教育,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看两个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个案分析法-为什么学习动力不足,为什么人际交往不良,为什么就业压力大,有助于我们自身的学习与应用,有助于这门学科的发展.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开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1.心理动力,心理倾向-为什么上大学,为什么学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社会需要是什么,他的兴趣是什么(专业兴趣,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是什么,等等

2.心理过程-每个人面对客观刺激,面对自己主观成长的需要,都会有必然的共同的过程,第一个是认知过程,第二个是通过认知而产生了情感,最后通过情感而推动了意志,产生意志行为

3.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的状态(兴奋,抑郁,低落,觉醒)4.心理特征-第一,心理倾向;第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8、精神分析心理学

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理论来自于治疗精神病临床经验,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等各个手段,去发现病人潜在的东西,心理动机,使得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清除心理障碍的目的.精神病学派非常重视异常心理,非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当研究意识现象(有意识的做某些事情,比如树立理想,树立目标),还要研究无意识现象(为什么无意识的做出这样一个行为,这样一个动作).精神分析心理学是我们掌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方面.9、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开卷,重点,教材2-3页)1.明确教学目的

2.分析任务-目标分解.比如,高等心理学的目的是,5个认知,2个应用-a.认识大学生的心理任务,有针对性的做好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促进,b.认识自己,即高等教师的心理现象,促进我们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c.认识教学规律,在课堂上把我这些规律,提高教学效果,d.认识育人规律,育人有功能性,对象性,和具体的效率性,e.高校教师要承担教学管理,课外班级管理,及其他活动管理,认识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确定学生水平-学生是几年级,什么层次,他们本身学习的能力如何,学习的效果如何,比如本科和专科就不一样,成人和普通高等教育就不一样

4.设计课程-通过前面几个环节,来设计我们怎样去教,怎样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率,取得好的效果 5.实施教学 6.进行教学评比

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均有重大的指导作用,(通过学生水平确定研究对象,设计课程,以及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可以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把这个过程进行实践的应用.10、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5,第6题综合起来回答.11、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重点)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了解这门课程的基础,重要前提.1.是一门应用课程,但是具有丰富的理论性,是理论与应用相交叉的科学.-心理学的理论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应用

2.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科学.3.是古老的话题与新的不成熟的学科-只有十几年历史,很多高等学校教师不是科班出身,需要补充教育心理学素质,需要探讨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应用心理学,因为教育心理学更多应用于普通教育,而不是高等教育,还探索了新的领域.12、俄国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

“具有教学效果的不是教学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布贝尔)即中国古语所说“亲其师,信其道。”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分析这两段话的涵义(开卷)这两段话对高等学校教师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做好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或者叫学生的教育工作,就要了解学生最细腻的精神领域

2.要认真分析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精神领域的基本规律,我们整个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在研究这些规律

3.用我们自己教师群体的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学生,他们有他们的情感,老师群体同样也具有,我们要注重影响

4.师生间的相互接触,亲密的沟通,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不能上课来,下课走,效果并不好 5.只有情感上的相互接纳,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章 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大学生情绪情感体验上的特点: 1.波动性

2.延续性-一旦产生了正面或负面的情感会持续很长时间,比如三好学生,当班干部落选,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落选

3.丰富性,深刻性-本身情绪多元,来自于不同方面,角度,层次的体验,对不同问题体验的深刻性 4.内敛性-收敛的,含蓄的表达 5.激情性-有激情,奥运加油,四川加油,当然也可能出现负面激情,比如与老师,同学对立

6.情感升华-感谢生活,感谢社会,创造了情感升华的境界,比如经历大的事件,奥运,地震,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2、大学生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是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1.生理发展对生理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比如青春期的变化,人的生理不断地成熟,不断地完善,一个人地心理肯定不能再把自己当小孩,不能够处处依赖,所以有积极地推动作用.2.生理发展对生理发展也有间接的影响,比如家庭,同伴,学校,社会,因为你是成年人,因为你已经长大成人,因为你有自己的生活自主能力,因此对你的期待,对于你的要求,赋予你的任务也各不相同,因此对心理的成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间接影响比直接影响更重要.3、心理发展(17页)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发展的规律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人面对的社会刺激,也面对自己的心理成长,必然的发展规律.4、情绪情感的分类: 按照心理学分为三类: 情绪-人们对客观事实的反应,表面的,肤浅的,较低级 情感-较高级,较深刻的,较内敛

情操-更内敛,更高级,与一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相结合

5、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有一定的必然性,规律性.认知发展也叫做思维发展,是以已有的知识为中心,对外部事物,包括人物,知识,做人交往,办事,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应.1.正处于形式逻辑思维向辨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2在常规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对思维能力认识更深刻,也叫做形成了对思维的原认知.6、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是什么? 三个阶段: 低年级-心理适应,对高等学校的学习,生活,人际等适应的问题;中间的2,3年级-对适应容易出现问题,往往是大学生问题最多的年级;毕业班-对找工作,升学就业,自己创业有很多困惑,遇到很多矛盾

第三章 学习理论概述

1、学习的心理学涵义是什么?(学习的涵义)(非常重要)广义的学习是指,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人和动物在外界环境中都要学习,来适应这个社会.次广义的学习,专指人的学习,在社会生活中,语言为中介,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经验,个体经验 狭义的学,专指学生的学,指老师指导下,学校情景中,较短的时间系统的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还要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潜能,培养行为习惯,以促进人格的发展,个人道德水平的提高,即学做人,学做事,学交往,学学习.因此延伸的学习就是社会学习.因此学习就是主客观相互作用,在头脑中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与适应环境的过程,学习的涵义就是为了适应社会,还可以促进行为和行为潜能的持续变化.学习给人知识,给人力量,给人发生变化.2、大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重点)内容的特点:a专业程度较高,职业定向较强;b,动手能力强;c学科内容高层次性,同时不完善性,不整体性 方法的特点:a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决定学习的成败;b独立性,评判性,自觉性不断增强;c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辅相成

动机的特点:a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希望有所建树;b希望通过读大学提高社会价值,得到别人的尊重;c家长与亲友的期待

经常遇到困扰:缺乏动力,成绩不理想,方法不适应,考试焦虑,目的不明确,创造能力随着年纪提高有滑坡趋势

3、什么是观察学习?(什么是社会学习?)(重点)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以及行为后果而间接的产生学习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4、简答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8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接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5、简答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5 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言语信息学习,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学习

6、简答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7、简答我国的学习分类

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

发展能力,学会学习,做人,做事,与人相处

8、请结合任教学科,论述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page 52)1.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多集中于人类学习的研究,强调人类学习是建立,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2.逐一分析三个代表人物,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大部分概念,小部分简答,闭卷)

1、学习需要的形成与有效运用

原始的学习需要是指人和动物对新异的,新奇的刺激所反应的一种倾向性,是人和动物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学习需要是由于生存发展而直接形成的.新的学习需要是指:a直接的发生,在原有基础上,即为了生存与发展形成的;b间接的发生,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二来的,利用直接的途径,组织信息,组织信息量更大的知识,进行有吸引力的教学,同时利用间接的途径来满足学生各种需要和爱好.2、学习动机

直接推倒学习的动力,如学习的需要而引发的学习意向,对学习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补充)1和层动机居多-综合的,多种动机越来越多 2外部诱因趋减-评三好,内部诱因趋多-自己想学习的作用越来多 3社会责任感导致学习动机增强 4随着年龄增长,学习动机不断发展

学习动机种类:为祖国富强,为现代化建设,1/3;既为祖国,又为自己获得高尚职业,50%;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亲友帮助,10%;个人出人头地,9%.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宏观的社会因素-社会需要,职业评价,社会强化;微观的教育因素-教师,教材,教学.4、强化动机理论

强化动机理论认为: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心理学实验)

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负强化 也可以分为:外部强化、自我强化 这一理论有局限性,应合理运用

5、最佳激起水平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提出倒“U”曲线或抛物线——最佳激起水平理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同时,他们还发现:

任务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增加难度)任务适度,最佳激起水平适度(最佳水平)任务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较低(降低难度)

6、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发其学习动机

对于失败者,则要少安排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以强化,评定分数时可以稍稍防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批评指责。

7、归因理论

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8、自我效能理论

个人在目标追求中面临一项特殊工作时,特殊工作动机之强弱,将决定于个人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自我效能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对某一特殊工作或事物,经过多次成败的历练后,确认自己对处理该项工作,是否具有高度的效能.9、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 66-67 推倒,引导,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的学习心理过程,动力-正确的,错误的,近景的,远景的,内部的,外部的,具体的,一般的

动机分为三类:学科的兴趣,提高社会价值,为了亲友的期待

10、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培养动机-从无到有, 激发动机-从原有基础上激活

具体方法途径:培养动机要与激发动机相结合,要不同的方法相结合,要教育与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下教育相结合

1.从人生观,价值观入手,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牢固树立专业意识,引导,实践,应用,正确利用学习迁移,去培养对新学科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动机要靠以下几点: 进行教学内容改革,讲究教学艺术,学习目标整合,开展竞争评价,鼓励学生赞赏挫折

第五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1、学习迁移

一种学习习得的经验对其它学习的影响,当学习迁移与情景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经验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迁移.分为正迁移,负迁移,纵向迁移,横向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特殊迁移,普遍迁移.2、学习迁移的类型

1.按照迁移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2.按照迁移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3.按照迁移的先后来划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4.按照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

3、学习迁移的作用

(1)学习迁移能给学习者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2)学习迁移能够充分地发挥教学地有效作用。

(3)学习迁移对学生以后在工作中的学习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4)学习迁移的研究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4、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一种学习习得的经验对其它学习的影响,只有当学习迁移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迁移.5、什么是学习迁移?举例说明学习迁移的种类

一种学习习得的经验对其它学习的影响,当学习迁移与情景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经验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迁移.分为正迁移,负迁移,纵向迁移,横向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特殊迁移,普遍迁移.6、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英语,法语, 2已有的经验概括水平,学习的认知技能与方法 3学习的定势-那些重要,那些应该把握

7、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方法有哪些? 99-101 强调有效的条件:合理确定目标,科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内容,有效设计程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8、如何提高教学组织能力?(附加论述题)经验总结,四个环节 1.教学准备阶段

应该分析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的; 应该了解学生需要,确定学生水平; 应该熟悉教学环境,合理设计课程; 应该大方服饰发型,充分精神准备。2.开始阶段

应该提前到达教室,做好教学准备;

应该采取有效方式,给学生良好第一印象; 应该分析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的; 应该了解学生需要,鼓励表扬学生。3.进行阶段

应该分析教学大纲,突出教学重点; 应该准备丰富案例,激励学生的兴趣; 应该合理设计课程,采取多种方式教学; 应该注意学生的反馈,积极合理的应对。4.结束阶段

应该简要总结课程,突出教学重点; 应该布置课外作业,布置预习内容; 应该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问题; 应该留有提前量,激发下次课的兴趣。

第六章 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

1、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的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自我意识,又称为自我的概念,是指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和客观世界关系的认识.或者说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意识,对自己与周围世界的,特别是人我关系的认识,是人在社会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觉性,能动性的特点.2、什么是自我教育?(重点)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实施的教育,在对自己正确的评价,对社会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自觉的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规划,自我实施,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等等.3、自我意识的结构 1.生理的自我认知 2.社会角色的自我认知 3.心理上的自我认知

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可开卷,可闭卷)1.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水平发展较高,比其他同龄人发展高.2.大学三年级是自我意识的转折期,这点特别重要,是我们教育的依据.二年级末,三年级初,恰逢大学生平均在20岁前后,生理18岁成熟,20岁基本上心理成熟,这是普遍规律.个别穷人孩子早当家,也有个别滞后.3.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 1自我认识更加积极,主动,自觉

2自我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更具有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和稳定性 3自我评价的能力在增强 4但是有时还片面.6、大学生的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 具有丰富性,波动性

具有敏感性,情景性.有的同学自尊心,自尊感或者自卑感相互交织,时而自尊,时而自卑.当取得成绩的时候,自尊心增强;在失败的时候,或者某些方面不如人-学习成绩,交往能力,多方面素质的差异,包括兴趣,爱好,特长等等,会产生相应的自卑感.有的因为口音,很多是因为物质决定的,比如相貌,家庭经济困难,等等,造成自卑.7、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1.理想与人生观的树立-正确的理想与正确人生观会对学生自我教育起到好的倾向性作用

2.要求,引导,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自我,客观的,辨证的认识自我,包括通过他人分析,他人评价,自己的成果,以及自己的反思,自己的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3.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要积极的,高兴的接纳自我

4.有效的控制自我,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管理自己的世界,因此学习效率低.最富有的是精力,却最浪费的是精力.还要控制交往,与老师,同学要积极的交往,要适度的交往,要合理的交往.5.努力的完善自我.第七章 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1、群体

也称团体.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就是群体.2、从众(从众心理)

人们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3、社会助长

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效率的提高.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背称为社会助长作用.4、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互动过程.人际关系是指交往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表现为心理距离的远近,它影响的因素既有距离的远近,态度的相似,印象的好坏,需求的互补,以及交往的频率,等等.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是两个互相联系又区别的概念.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人际关系则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两者的区别在于: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接触的过程,侧重于行为方式的程度;而人际关系则侧重于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人际交往的心理和结果状态.从时间上看,交往在前,人际关系在后,人际交往是动态的过程,而人际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结果.5、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迫切性,丰富性,开放性,自主性

6、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闭卷)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需要主动交往,需要推己及人,换位思考,需要尊重别人,帮助别人,自助助人,自尊尊人,自信信人

2.维护-不是避免争论,而是避免争吵,不要直接的责怪别人,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使批评别人,也要学会批评的艺术,讲究批评的方法

第八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心理咨询

1、健康新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的,不仅仅是生理健康或躯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还要社会适应良好,还要做到道德健康,要做到生殖健康.2、心理健康的概念

在不违反社会原则或社会法规,不影响别人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种高效的,满意的,可持续的,最佳的,或良好的心理状态.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乐于学习2.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3.适应环境

4.善于交往,人际和谐 5.自我调解,情绪稳定 6.心理行为反应年龄特征 7.意志坚定,正视挫折 8.人格统一,言行一致

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有哪些?(重点,举例说明,选一两个方面举例即可)1.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心理成长滞后,社会化程度低-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有偏差,自己的某些心理,行为,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在环境适应上容易出现问题-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3.交往能力较弱,无法很快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学习目标过高,学业困难,有的学习方法不得当

5.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的人际交往困难,自我封闭,自卑 6.异性交往与恋爱问题

7.网络心理障碍-有的学生上网成性导致不及格

8.就业压力,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问题.5、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开卷,page139-142)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人主管因素

6、心理咨询的方式有哪些?(开卷,page152)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小组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

7、心理咨询的过程与重要原则是什么?(开卷,page150-151)建立关系,收集问题,澄清问题,确定方案,检查反馈

8、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重要)1.有组织,有纪律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作为高校老师,必须承担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妨用心理学的方法,去开展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无论是网络上,还是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会提供有效的帮助-生源的基本信息,来自何方,家庭状况,心理素质调查,有利于我们有的放矢的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2.通过各种途径向大学生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做好心理危机的预案,必要时候请心理老师进行帮助,或者转入社会医院进行积极治疗

9、举例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附加题)首先调查研究,我的班级哪些问题最多,影响最大,比如人际交往,学习压力,情感就业 分析问题的原因,包括客观,主观,生理,遗传,社会,家庭,教育因素

讨论怎样促进发展.学习上困难,同学最好的老师,帮助.同学互动,同学之间有丰富的智慧,共同解决.共同克服自卑,共同抗震救灾,老师当学生的心理调解员,转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或者转入社会医院治疗.第九章 高等学校中的教师

1、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或职责(功能):(重点,闭卷考试,开卷论述)知识的传授者,良好个性的塑造者,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的心理调解者

2、教师的教育智慧(机智)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果断灵活,随机应变;对症下药,方式多样;实事求是,掌握分寸

3、教师的教育能力

包括组织教学,言语表达,了解学生,独立创新,实际操作,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能力.才能有效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有效的应用这些知识,如何操作某种技能.4、根据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特点,试论述如何树立教师威信,发扬师爱。(重点)教师威信是是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如四川大地震,优秀教师体现出优秀的行为.伟大的爱是教师威信形成的重要基础.威信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老师的思想道德,渊博的知识,高操的教育,教学艺术,以及和学生长期而密切的交往,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习惯.树立威信,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1.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2.正确的认识,合理的运用自己的威信 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言行一致,诚性的品质

5、师爱的涵义。

师爱是指老师对学生的爱.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心理智慧,教师的审美感,教师的道德感所凝聚而成的一种崇高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一种积极的,强大的教育力量,同时,还是建立师生良好关系的情感基础.比如同学染头发,乒乓外交,引人注目不应该仅仅凭借外表,而是通过自己的才华.从知识角度教育学生.6、师爱的特征。

1强调热爱学生,2按培养目标要求每个学生,3对学生一视同仁.7、师爱的心理功能。

师爱具有鲜明的心理功能,这种心理功能激励学生成长,感化学生变化,调节学生功能,具有榜样的力量-要求别人的,自己要先做到-服装庄重,学术严谨.8、师爱的表现形式(要联系实际,老师对我的爱,我对学生的爱)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学生.9、分析题

上课铃声刚刚停止,讲授经济学的贾老师提着书包匆匆走进教室。在宣布上课以后,他说:“我今天因为感冒,有些发烧,所以音量可能受影响,请同学们注意听讲。”他象往常一样先是讲评作业:“说实话,你们是我遇到的学习风气最差的班级,有的人写作业是三言两语应付老师,有的人是相互抄袭、欺骗自己。某某来了没有?某某某呢?站起来!你们已经两次没交作业了,知道吗?课下找我一下。本来我就不愿教书,遇到象你们这样的学生,我就更不想教了。”

贾老师正式讲课了,他的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他的板书少,语速快,常常有许多学生听不清楚或听不明白,每当这时,贾老师看到一些学生迷惑不解的样子总是问大家:“听明白了吗?懂了吗?”下面都没有回音,于是他又继续讲课。临下课时,他的手机响了,他赶紧关掉,继续说:“下面的问题不是考试的重点,但我还是要讲一讲„...”

下课铃声响了,贾老师对围着他提问的学生说:“对不起,我有急事。”然后匆匆地离开了教室。

请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贾老师的教学过程。

1、上课应有提前量,以便调整好情绪,不要来的太晚,更不能迟到

2、声明自己有病,可能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

3开场白的点名批评影响学生的情绪,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

4、“本来我就不愿教书,遇到象你们这样的学生,我就更不想教了。”属不良暗示

5、他的板书少,语速快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

6、总是问大家:“听明白了吗?懂了吗?”,倒不如说“我讲清楚了吗?”把责任留给自己

7、手机在上课前应当关掉,否则算教学事故

8“下面的问题不是考试的重点,但我还是要讲一讲„...”有些多余

9、、应给学生提问的时间,不要来也匆匆。走也匆匆

10.实例分析:

赵老师是某大学的一位青年女讲师,今天她穿了一套漂亮的吊带裙,脚上穿着一双高级皮拖鞋,显得分外精神。她走进教室,把随身带来的教具放在讲台上,这才发现不少学生正在热烈讨论什么问题,连上课铃声都未注意到。

她和蔼地向大家招手示意后便开始讲课:“„„”她备课认真,讲得流畅而快速。

她偶然注视一下学生,才发现有一些后排的学生又在开小差了。这是她最不愉快的事,便当场点名要求他们收敛。她讲到重点处,习惯地提高了音量,然而竟还有同学说没听清楚,要求重复。她上课的内容很丰富,常常到下课铃响才结束授课,然后布置一些作业。

今天是她教学中最平常的一次,就这次教学活动而论,你认为她在哪些方面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

1、她穿的服装,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服装应以庄重、大方、朴素为宜;

2、把随身带来的教具放在讲台上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学生正在热烈地争论什么问题,应引起教师的注意,并因势利导

4、她和蔼地向大家招手示意后便开始讲课:“„„”,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应改进。

5、她备课认真,讲得流畅而快速。不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把握好节奏。

6、她偶尔注视一下学生,更多的时间干什么了?看讲稿?

7、发现有一些后排的学生又在开小差了,这是她最不愉快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力集中,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的问题而影响自己的情绪,8、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良表现,如说话等,不要当众批评,可静默数秒,或课下教育。

9、她讲到重点处,应当配合板书教学,教学重点应当重复。

10、拖堂不是好习惯,有时会影响其他课程,有时会影响学生生活和休息。课后作业应提前布置,并注意学生的反应。

11、从高校教师的职责和任务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六种功能, 知识的传授者,良好个性的塑造者,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的心理调解者.任务有五个方面,认识对象,认识自己, 认识教学,认识育人,认识管理 老师要做到: 1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2刻苦钻研,严谨督学 3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4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5做好教学,育人工作.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第十章 高校教学中的心理问题(除了3,都是重点)

1、知识的概念

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应.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达,是主客观的统一.类型:感性知识,理性知识,具体知识,抽象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2、知识的学习

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3、教学直观的形式及评价(开卷,P197)

实物教学,模象教学,言语教学.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评价

4、问题解决的理论主要有哪些?

试误理论(尝试错误),顿悟理论(突然理解),杜威五个理论(疑难,分析,假设,检验与评价,结论),华莱士四个理论(准备,孕育,明朗,验证)

5、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知识的储备,个人能力,问题难度,合理步骤,原型启发,情绪与动机状态

6、如何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闭卷,如果开卷,要联系实际)1.学生主动接受学习

2.老师创造气氛,适合解决问题 3.学生熟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4.把重点放到课题的知识上,特定的知识上

7、如何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 1.创设一种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 2.重视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

3.引导全面发展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4.提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

8、短时记忆

感觉记忆(瞬间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大概是5秒到2分钟,这个信息既有来自短时记忆的,又有来自长时记忆的.-电话号码,车牌号,人的名字.第十一章 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学心理

1、计算机网络发展与普及带来的全新的教学形式(重点)1.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2.现在教学的媒体多样化-网络,远程教学

2、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正负效应(重点)正面: 1促进教学信息多媒体化,提高学习效率;2实现教育网络化,构建了信息化的教育环境;3促进教育全方位开放,推动教育的社会化;4实现教育多元化,使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深入发展;5实现教育智能化,促进个性教育.负面: 网络垃圾,减少身体锻炼机会,网络沉迷,网络犯罪

3、研究材料初步揭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大约发生在大学二年级末、三年级初。在你的教育工作中是否也发现了这种现象,请你谈谈对这转折时期的看法。(附加题)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调控

大三的学生自我认知日趋辨证,自尊心占主导,自我调控更加自觉,是自我意识的转折期。联系自己教学中的实际,谈如何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4、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我们并不对教师说,你们得这样或那样做,但是,我们得对他们说,你们要研究你们想支配的那些心理现象的规律,并且在工作中考虑这些规律和那么想应用这些规律的情况。”

请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谈谈自己的感想。(附加题)(第一章)

第十二章 高校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1,3题重点,其余为附加题)

1、高校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学测量: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测,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对学习成绩测验所得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为什么这个班平均分高,原因.教学测量是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手段,教学评价是教学测量的结果和目的.2、效度和信度

效度就是有效性,正确性,目的性 信度就是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

3、高校教学测量与评价对教学活动有何作用? 1.有利于检验教学成效 2.有利于调整和改进教学 3.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4.有利于激发学生动机

4、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所预期的结果.5、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知道即可)对教学事先有计划,有安排,教学有评价和反馈,同时对教学有主动的调解和有意识的控制进度,重点,发展趋势.6、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辩证法,红军小战士刘炽随众听讲。毛泽东讲课乡音颇重,且辩证法理论过于思辨,刘不明所以,不久便在台前酣睡起来。旁有红军干部急欲唤醒刘,毛泽东微笑止之。

毛泽东在课堂上何以纵刘酣睡?

毛泽东讲课乡音颇重,且辩证法理论过于思辨,是毛自身的问题 毛泽东微笑止之。是毛泽东师爱的体现。

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如何处理?-遇到事情怎样做更有效,更尊重学生的个性

第五篇:2014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通知

关于开展2014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通知

各单位、各部门:

为适应新形势下教师培训工作需要,使岗前培训工作更加符合高校新进教师的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 中央组织部 中央宣传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0号)和《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细则》(鲁教师字〔2009〕1号)等文件精神,现就2014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报名范围及条件

1、人事关系必须在校;

2、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未取得高校岗前培训合格证者。

二、培训内容

培训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课程,包括必修课《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大学教学论》、《科研方法论与高校教师科学素养培育》、《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六门课程,选修课开设《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教师形象设计与公共礼仪》、《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等三个专题。其中教师资格认定免试人员修习过《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可不参加两门课程的培训。

三、培训形式

采用网络学习、线下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网络学习通过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学习中心平台开展,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选取课程,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后可参加岗前培训考试。

线下自学可由学校采取学习交流、以老带新、教研讨论、教案撰写、教学设计、观摩听课等方式进行。

四、培训教材与考试

2014年岗前培训提供《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其他课程不提供教材。岗前培训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合并进行,考试形式为笔试,其中《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以学科知识为主,由客观题和主观题组成,分别占20%、80%。其他必修课程为综合卷,考试以论述题为主。选修课不列入考试内容。

五、培训报名

1.参加培训的人员于11月28日之前通过岗前培训网上报名平台(http://www.xiexiebang.com/)完成报名。

六、收费

岗前培训收费仍按省物价局核定标准执行(每人260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按鲁价费函〔2014〕84号规定的教师资格笔试费收取,每科目40元。综合卷考试不再收取费用。报名结束后请将费用交至办公楼508室甄欢欢处。

七、时间安排

1.培训时间:网络学习的平台开放时间为12月1日-3月31日,届时通过报名系统进入学习的平台并选取课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2.考试安排:考试时间安排在2015年4月中旬。3月下旬开放补考报名系统,往年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可报名参加补考。

联系人:甄欢欢

联系电话:83175876,58798676(小号:668676)

下载2011湖北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湖大)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湖北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湖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考试材料(五篇)

    高学等学校教理学习笔记之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3

    3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们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新贡献内涵是什么? 3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是什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等教育的意义。 36. 谈谈你对......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答案

    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p38 答: 1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2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面对实际问题,利用动机转移,培养学生学习动机4培养学生的自尊......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5篇

    2009岗前培训考试资料(心理学)心理学试题1. 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求知探索的动机、友情交往的动机、成就建树的动机、自尊自主的动机。 目前主流是健康的、积......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资料5篇范文

    62期考试题型与要求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2、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含哪些环节?(简答或论述题) P2答: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所包含六环节:(1)明确教学目的(2)任务分析(3)确定学生原有......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卷(教师资格证需要)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考试类别(闭卷) : 考试类别(闭卷) 题 号 一 二 8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 A 教学是教育的唯一途径 C 两者相同 B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D 不相干......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和参考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闭卷——4道概念题4道简答题概念题:知识的定义和类型教学目标群体定义和类型最优计划理论简答题:学......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心理学试题总结(精选)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心理学试题总结 接和间接关系的事情,但也重视基本理论问题的讨 心理学考试提纲 1、心理学及结构(个体心理系统)? 论。因此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